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13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种群和群落》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3题,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1. 下列有关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一个基因组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B.种群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J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 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后减的D.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属于其数量特征2. 有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3. 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

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 C.出生率和死亡率D.捕获量和捕获率4.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5.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京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二总分1415 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青蛙生态系统一定遭到了严重破坏D.图④表示在消灭害虫时将害虫消灭到K/2就能达到理想效果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卷:种群和群落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卷:种群和群落

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1.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2.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能提高K值B.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D.两曲线间的差值表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数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0年,某地区的人口死亡率为8.65‰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白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D.由于干旱原因,导致某地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降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形。

下列关于“S”形曲线中K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K值可能不同B.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可能不同D.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7.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原生演替B.先是原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原生演替8.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其演替的正确顺序应为(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9.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十三)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21·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和森林三个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草本植物占优势时,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B.三个阶段相比较,该地的植物种类已经完全不同C.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动物的存在可增加物种多样性D.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变3.[2021·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月考]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其增长速率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4. [2021·广东省湛江市高三调研]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5.[2021·河南省高三二模]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

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版含答案
地方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缓慢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 发生的演替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 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
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 常用的生态调查方法 (1)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 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例 1.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 .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 “ J型”增长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第 13~ 25 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 生长加快, A 错误;第 17~ 29 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 B 错误;第 21~ 37 天,成虫增长 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 种内斗争加剧, 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 C 正确; 第 1~37 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 “ S型”增长, D 错误。 【答案】 C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
A先
达到最多, 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 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19·湖南株洲高三统一质检]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濒危动物金丝猴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的方法B.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C.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类群都有分层现象D.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解析: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J”型增长曲线为指数增长,没有最大值,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分层现象,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特点,植物的分层是由于光照不同导致的,动物的分层取决于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故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类群都有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D正确。

答案:B2.[2019·赣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欧洲兔被带入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它的繁衍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B.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C.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这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D.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不变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可降低当地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y1年后欧洲兔数量基本不变,袋鼠的数量下降,反映狐狸是袋鼠的捕食者,B错误;y2年引入粘液瘤病毒,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说明病毒专性寄生于欧洲兔,C正确;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答案:C3.[2019·吉安市高三模拟]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B.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功能强C.森林阶段的群落中不能找到地衣、苔藓,但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D.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解析: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A错误;灌木植物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比草本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B错误;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的取代过程,在森林阶段群落中仍然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1:种群和群落(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1:种群和群落(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1:种群和群落(附解析)考纲指导1.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一道题中常涉及多个知识点。

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重语言的表述。

3.2020年备考时应注意: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

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2.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1)曲线分析(2)K值和K/2的应用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 值。

另外,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

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常用的生态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技巧方法(1)对于濒危动植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其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

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3)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应使种群数量位于K/2以下,数量少,而且增长速率小,越早防治越好。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4.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如图1。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23·广东佛山二模]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蚁在其中,并窠而卖………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讲的是广东一带以草席包着黄猄蚁的蚁窠出售,以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记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猄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物种丰富度等B.黄猄蚁与柑橘害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或种间竞争C.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比喷洒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见效更快D.黄猄蚁的引入降低了柑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2.[2023·陕西省西安市高三调研]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若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则该种群数量可能会上升B.图乙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此消彼长,他们之间为捕食关系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动物的分层导致的3.[2023·山东淄博三模]同资源种团是指具有相似的生态资源需求、觅食对策,并在A.B.不同的同资源种团间,物种间的竞争较弱C.同资源种团内的各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处于相同营养级D.对受损群落进行恢复重建时,同资源种团的物种可互相代替4.[2023·湘豫名校高三联考]我国乌梁素海是疣鼻天鹅多年集中繁殖栖息的湖泊湿地。

该地于1996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005年后连年干旱,水域被承包给渔民和农民,2013年至2017年间大规模施工建设旅游景区。

某科研团队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获得了1996年至2017年间该地疣鼻天鹅秋季种群数量和具有繁殖能力的成鸟数量,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标记后难以重捕会导致所得疣鼻天鹅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B.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改善了疣鼻天鹅的栖息环境,提高了其K值C.2005年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了疣鼻天鹅的繁殖和栖息D.2014年后疣鼻天鹅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5.[2023·江苏省海安市高三质检](不定项)互花米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入侵本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锐减。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一、选择题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3.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4.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5.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

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

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6.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种群和群落核心素养1.种群作为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其个体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而种群作为一个整体不间断地存在和延续着,丰富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提升生命的系统观。

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群落的演替等,都是以群落为整体来研究的,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

(生命观念)2.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即用数学模型来表征、解释和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

进行因果分析,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

在情境中运用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科学思维)3.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讨论等环节。

(科学探究)4.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濒危物种保护、渔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治、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

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治沙、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既可以让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能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社会责任)考点精讲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模型解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种群数量。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动趋势,性别比例则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密度调查相关的实验方法适用对象方法计算标志重活动范围大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志个体总数/种群中个体总数=捕法的动物个体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种群密度重捕中所含标志数/重捕个体数。

样方法植物、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记录表→技术统计→计算种群密度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 l、n2、n3……n m,则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n l+n2+n3+……+n m)/m。

高三生物练习题及答案:种群和群落.doc

高三生物练习题及答案:种群和群落.doc

高三生物练习题及答案: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时机应选择在d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A[解析]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时机是K/2处,即c点;防治虫害应在b点;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2.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的增长率[答案]A[解析]由于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因此,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环境容纳量即K值,受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经开始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对应K/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3.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答案]A[解析]图②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营养、氧气等环境因素有关,K值增大不一定是增加了营养供应的结果;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但该生态系统不一定崩溃;图④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K2,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

(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6.13种群和群落专题限时训练

(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6.13种群和群落专题限时训练

1.6.13种群和群落限时标准练习 那么榄旭例堇却织金面,曲一、选择题1. 〔2021 ・江西上饶模拟〕以下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可被灌木完全取代B.种群“J 〞型增长曲线到达 K 值所用时间较短C.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D.假设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答案:C2. 〔2021 •广西南宁模拟〕如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B. cd 段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C.图中a 点时和b 点时的山羊的种群数量一定相等D. bc 段,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B3. 〔2021 •江苏省模拟〕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 放置了 100个鼠笼,捕获了 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 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 12只,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B .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也可用于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的开展 D.假设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该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答案:B4. 〔2021 •河北石家庄一模〕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 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历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68X5412 = 306〔只〕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答案:A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 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结合表中数据,为到达降低该自然水体中M P的最正确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 2〕浮水植物a22.30 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 2.22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6. 〔2021 ・湖南郴州模拟〕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以下表达正确的是〔〕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在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假设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那么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D.假设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解析:题图中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 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形式增长, A 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 因此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 B错误;假设该生...............................................K .......................................................................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 那么在2点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C错误;一般K 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 所以假设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D正确.答案:D7. 〔2021 •河南省一模〕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毫升,培养时间为 2 d ,结果如下表.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pH 3.0 4.0 5.0 6.07.08.09.010.0种群密度/〔个/毫升〕00153160168172133125A.必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 S〞型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是无关变量,各组要遵循等量原那么,A正确;并不是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 S〞型增长, pH为3.0、4.0的条件下,草履虫被杀死,种群数量为0, B错误;K值和环境条件有关,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C 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答案:B8. 〔2021 •广西柳州模拟〕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酵母菌生长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酵母菌的个体数量, 得到如下图曲线.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种内斗争强B.该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与营养条件有关D.该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变化解析: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起始种群数量少引起的, A错误;对酵母菌种群数量检测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正确;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C正确;在最大值之前,酵母菌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稳定在K值时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答案:A9. 〔2021 •山东省枣庄市二模〕某地沙丘生态恢复过程中,通过飞播沙蒿等适应沙地生境的先锋植物的种子,使植被覆盖率迅速增加,预防了沙丘面积的扩大.如图是沙蒿播种后几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Iffo-A t C~磁A.播种沙蒿等先锋植物治理沙丘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B.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避开没有沙蒿生长的区域C. A至B年度沙蒿的生存压力小,该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D. B至C年度可能是降水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解析:播种沙蒿等先锋植物治理沙丘的过程中发生了初生演替, A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B错误;A至B年度沙蒿的生存压力小,但是增长率是不固定的,不符合“J〞型增长,C错误;B至C年度可能是降水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答案:D 10.以下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那么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地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量为20个,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个,死亡率为10%故种群年增长率为10% A错误;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只能说明黑线姬鼠个体数量减少,但是生物种类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的变化情况,B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为种群密度, 这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不属于空间特征,C正确;不同垂直地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的,比方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同,植被的类型也会有所差异,不属于群落演替, D错误.答案:C 11. 〔2021 •安徽毛坦厂中学模拟〕肝片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椎实螺体内, 尾蝴从螺体逸出后附着于大型水草继续发育, 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体内.科研人员进行了农药、化肥等农化品的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以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北在化品有去化拈A.生态系统中的椎实螺和肝片吸虫均属于初级消费者B. “水草一椎实螺一肝片吸虫一椎实螺天敌一羊〞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D.农化品的使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解析:椎实螺以水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而肝片吸虫寄生于椎实螺体内和牛、羊体内,不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食物链是以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椎实螺以水草为食,而肝片吸虫与椎实螺、牛羊之间都是寄生关系, B错误;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呈负相关,C错误;据题图分析可知,农化品的使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和椎实螺天敌死亡率,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 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2 .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为顶级群落(演替所到达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下图,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这种演替属于.(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至顶级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解析:(1)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条件的根底上进行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将最终开展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2)从题图可看出,在光照强度较弱时,丙的光合速率较强,说明丙属于在弱光下生长的阴生植物,在光照较强时,三者的光合速率大小为甲>乙>丙,说明最先出现的是丙, 后来乙、甲依次出现,并具有较强的获得阳光的水平,因此在垂直结构上从下向上依次为丙、乙、甲. 物种甲的种群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是 〔负〕反应调节的结果.答案:〔1〕森林 次生演替〔2〕丙 丙、乙、甲 〔3〕〔负〕反应13 . 〔2021 •山东泰安模拟〕如图是距大陆同等距离的大小岛屿物种数目变化的研究结果. 回答以下问题:" 出留物肿数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 _______________ 法.〔2〕岛屿上物种数目因受陆地迁入和岛屿上物种灭亡影响而不断变化,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 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到达 .〔3〕对甲、乙两个新迁入的物种白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 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入彳1〔1 =N 表示t 年末种群数量,那么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 =.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解析:〔1〕不同群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物种组成的不同,所以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 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2〕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到达相对平衡.〔3〕从题表中可推知,甲种群 4年来入=2,故其数量增长曲线为“ J 〞型.假设 N 〕表示种群起 始数量,N 表示t 年末种群数量,那么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NX2t .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答案:〔1〕物种组成 取样器取样 〔2〕相对平衡 〔3〕 “J 〞N 0X 2 t 竞争 时间 A 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人值 2 2 2 2 乙种群人值1.72.31.50.3〕,结果如表.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 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 型.假设N 表示种群起始数量, 当年末种群数量 前一年末种群数量。

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3 种群、群落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3 种群、群落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能力训练十三种群、群落专题能力训练第26页一、判断题1。

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3.在理想条件下,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曲线大致呈“J"型。

()4。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 )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可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及某些活动能力弱且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应随机取样。

( )6.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 )8.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 )9.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0。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1.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12.一般情况下,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物种丰富度低。

()13.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14.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15。

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16。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答案:1。

×2.√3。

√4。

×5.√6。

√7。

√8。

×9。

×10.√11。

×12。

√13.×14.×15。

√16。

×二、选择题1.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前诊断卷(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前诊断卷(解析版)

检测(十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前诊断卷[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19·佛山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解析:选D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而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

2、(2019·太原模拟)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解析:选A 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说明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百山祖冷杉,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在植物园中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

3、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某一虫害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解析:选B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精品】2020版高考生物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精品】2020版高考生物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17年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2.(2017年新课标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D。

3.(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4.(2017年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非选择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含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非选择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含答案

非选择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类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

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种子可认为是幼龄植物,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7∶2∶1;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1∶8∶1;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___________不同(填种群的特征)。

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中乙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C实验地块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

其中丰富的植被类型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使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有一个由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A实验地块,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该数量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2019年1月15日,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理论上载荷罐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物质循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荷罐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但载荷罐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三)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项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

故选D项。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J”型曲线D.任何区域次生演替的结果都能形成森林答案 A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 项正确;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项错误;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曲线,C项错误;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才能形成森林,D项错误。

5.(2017·潮州市二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D.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了青蒿的间接价值答案 B解析在雌雄同体的生物种群中,不存在性别比例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内不同生物分布在不同的空间的数量不同,使它们共同竞争的食物和空间减少,这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B项正确;对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C项错误;利用生物入药,是直接价值的体现,D项错误。

6.(2017·宜春二模)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种群数量上升C.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答案 D解析据图分析,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增长数量为100-600,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数量大于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

其中种群增长数量为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M值,A项错误;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下降,种群数量下降,B项错误;当种群数量小于M(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C项错误;当种群数量为75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300时,种群数量增加到K值达到最大,最终数量为600,当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恒定,D项正确。

7.(2017·珠海二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B.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C.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答案 B解析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物种种类的多少,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无关,A项错误;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B项正确;食物十分充足,若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若不存在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项错误。

故选B。

8.(2017·桂林一模)如图三条曲线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③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B.图示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物质能量循环速率最快C.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自由水的比例明显上升D.常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温带落叶林动物的丰富度答案 A解析曲线①③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A项正确;能量不能循环,B项错误;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结合水的比例明显上升,C项错误;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而不是森林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项错误。

故选A项。

9.(2017·三门峡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D解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所以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草,成为草丛,故A项错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也会发生演替,故B项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只有13个种群,所以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故C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10.(2017·郑州三模)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答案 A解析图示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时,增长速率最大,A项正确;稳定状态时,输入到乙种群的能量约占甲种群同化量的10%~20%,B项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在C点时属于增长型,C项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短期内会使甲种群的数量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甲、乙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使甲种群灭绝,D项错误。

11.(2017·沈阳二模)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答案 D解析长条形绿化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但一般调查的是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项错误;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导致统计值偏高,D项正确。

故选D 项。

12.(2017·濮阳三模)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

冬季时,高原雪兔几乎成为这些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

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长势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

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 t+1/N t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