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劝学》中的而素材
最新《劝学》中的“而”的用法
《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劝学》这篇文章一共用了16个“而”,现将“而”的用法逐一归类。
“而”的用法主要有七种:第一种:连词,表并列关系。
例句:(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蟹六跪而二螯第二种:连词,表递进关系。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第三种:连词,表转折关系。
例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四种:连词,表因果关系。
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第五种:连词,表承接关系。
例句:登高而招第六种:连词,表修饰关系。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顺风而呼第七种:连词,表假设关系。
例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而”的七种用法,从根本上说,是“而”前“而”后动词关系的确定,动词的关系决定了“而”的用法,要了解“而”的用法,就是理解动作的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说着容易做着难,在具体的辨析过程中,动作关系十分不好把握。
需要进一步分析“而”前后的句子或者词语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的判断。
“而”的用法有几种容易混淆,现在做进一步的分析。
难点辨析一:承接关系与修饰关系承接关系表示的是动作的先后顺序,而修饰关系表示的动作的修饰关系。
要想辨析好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得区分好“而”前后的两个动作的关系,如果其前的动作和后面的动作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就要考虑前边的动作是否是后面动作发生的状态,这样就是“而”的修饰关系。
例如: “吾尝跂而望矣”中“跂”的意思是“提起脚后跟”,这是一个动作,要区分好“而”前后的动作的关系,才能辨析“而”的用法是表示什么关系。
作者“望”的动作与“跂”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
但是,“跂”是表示“望”的状态,作者并不是提了脚后跟之后就望了,而是用“提着脚后跟”这个状态伴随作者望的动作,因而这里的“而”是表示修饰关系,而不是承接关系。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角度一: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失往往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即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
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角度二: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
善借助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角度三:积累是学习的重要途径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累丰富的素材,能写成美妙的华章;积累人生的阅历,能洞悉世间百态。
人生,就是在不断积累中成熟,在不断积累中丰满。
积累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恒心与毅力,才能达到积累的最高境界。
【运用范例】1、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对终身教育思想就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劝学》开篇就提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都应该不间断地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求得自身发展。
荀子说:“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荀子的论断,可以说是世界上对终身教育理论的最深刻最独到的见解,反映了现代各国大力提倡的终身教育的实质。
这说明荀子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这也是我们可以从荀子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的基础。
2、荀子在《劝学》中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善假于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善于借助外物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善于通过学习,使物为我用;三是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劝学》知识点总结一、虚词《劝学》(节选)一文中涉及主要文言虚词11个,分别是而、于、之、则、乎、者、所、也、以、其、矣、焉。
1.而(1)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连接动词和状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4)连词,表承接,可译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锲而.舍之锲而.不舍(5)连词,表并列,连接名词性词组蟹六跪而.二螯2.于(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引进比较或区别的对象,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后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之(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2)连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结构助词,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词缀,用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则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者助词,附在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所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不如须臾之所.学8.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相当于啊、罢了。
从《劝学》看虚词“而”的七种用法
表转折
虚 词 “而” 的 用 法
表递进
表修饰
表顺承
表因果
表假设
表并列
谢 谢 观 看
表修饰 表转折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转折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表转折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表因果 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假设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表并列 1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从《劝学》看虚词“而”的七种用法
高中语文
青云学府
苏教版必修一
董翠红
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递进, 而且,并且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表修饰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表顺承
表转折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高中语文-《劝学》2-苏教版必修1
可编辑ppt
8
3.词汇积累 (1) 通假字
①虽有稿暴
(“有”同“又”,又)
②虽有稿暴
(“暴”同“曝”,晒)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④君子生非异也 禀赋) ⑤輮以为轮
(“生”同“性”,资质,
(“輮”同“煣”)
可编辑ppt
9
(2)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②闻者彰 (古义:用耳听;今义:用鼻嗅) ③而绝江河 (古义:长江;今义:泛指一切江流。) ④不积跬步 (古义:跨两脚为“步”;今义:跨出一脚为“步”) ⑤非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居存身; 今义:①托付;②把抽象的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上
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
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
本文是节选原文前四节。
可编辑ppt
5
Guide us Write a new life
生命 指引我们 谱写着新的
可编辑ppt
6
2.《荀子》 《荀子》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相传
为战国时赵国人荀况所著。该书继承了春秋以来的唯物 主义传统,吸收了儒家、墨家、法家的部分思想,内容 比较完整,是集先秦唯物主义之大成的著作。全书共32 篇,其中《天论》、《天制》、《非相》等篇阐述了唯 物主义自然观,提出“天行有常”(万物运动有客观的规 律)、“天地合,万物生”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观和迷信 思想;《解蔽》《正名》等篇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和逻辑思想;《王制》《隆礼》等篇提出了“隆礼重法” 的政治理论;《性恶》《修身》《劝学》等篇阐述了社 会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非十二子》则是对先秦诸子 学求思想的批判性的总结。
或事物上。)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素材挖掘:【素材清单】《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写作素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
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曾属峄县)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
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世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读《劝学》可用写作素材
主题思想
通过阐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强 调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 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实用 的学习方法。
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 简练明快,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 习的道理。
02
《劝学》中的写作素材
勤奋学习
勤奋学习
学习方法
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提高自己的知 识和能力。
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 效率。
《劝学》的实际应用
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需要严谨的逻辑和丰富 的论据支持,而《劝学》中提出的“ 积厚成器”的观点,可以作为学术论 文写作中积累和努力的重要性,鼓励 学者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 的学术水平。
VS
《劝学》中强调的“学不可以已”的 思想,可以作为学术论文写作中不断 探索和创新的指导思想,鼓励学者不 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学术 观点。
丰富语言表达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劝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文章更加具有 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应 注重语言的运用,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增 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 受。
注重逻辑结构
总结词
清晰的逻辑结构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条理,让 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路。
详细描述
在《劝学》中,作者采用了严密的逻辑结构 ,从学习的意义、方法到实践应用进行了有 条理的阐述。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应注重 文章的逻辑结构,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 文章更加有条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
者的思路和观点。
05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竞争激烈,人们渴望通过学习和 修养来提升自己的素质。
《劝学》
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因果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语气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之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代词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輮使之然也 4、于:介词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三)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省略句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五)固定句式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虚词 1.而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表转折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二)动词的活用 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③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 善行)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暴”通“曝”,晒) 3.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2024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劝学》(素材积累、字词释义,名句默写)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劝学》高考风向+素材积累+实词积累“诚”“从”“辞”“从”+虚词积累“者”“而”+文言知识+挖空释义+情境默写+高考链接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素材积累角度一:学无止境《劝学》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
”指出君子应该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
荀子之后,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亦勉励人们“终身学习”。
宋代的欧阳修亦曰:“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
”即便终身学习,也不能穷尽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故人们要终生不懈地学习和实践。
角度二:持久专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充分显示出学习要注意积累,要有持久力,除了时间上的持久,深度上的专注力也同样重要。
晚清学者王国维曾总结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思想家荀况也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些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
他勤奋钻研,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
角度三:借助外力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可以更快达到预期的目标。
“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也可以指人。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5.《荀子·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劝学》中“,”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劝学文言文整理
劝学文言文整理1.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劝学而的用法及例句及翻译
劝学而的用法及例句及翻译一、劝学而的用法及意义1. 劝学而作为汉语中常见的成语,其用法主要表达对他人的教诲和鼓励,以使其能够好好学习,不断进取。
这个成语起源于《论语·学而篇》中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在平时勤奋努力,提倡与知识相伴相随。
2. 劝学而有着积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励和规劝他人去追求真理和知识,劝学而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它蕴含着对智慧和教育价值的认同,并促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自我发展和知识获取当中。
二、例句及翻译1. 他非常重视教育,并向孩子们灌输了“劝学而”的精神。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instills the spirit of "encouraging learning" in the children.2. 在大家纷纷投身科技创新中,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劝学而追求更高的目标。
In the wa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should strive harder to learn and encourage learning to pursue higher goals.3. 作为一个老师,我经常用劝学而的言辞鼓励学生们要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As a teacher, I often use words that encourage learning to inspire my students to actively engage in the ocean of knowledge.4. 知识是一座永不停息的宝库,我们应该秉持着劝学而的信念去不断充实自己。
Knowledge is a never-ending treasure trove, and we should uphold the belief in encouraging learning to constantly enrich ourselves.5. 战胜困难并无捷径可循,唯有通过不断学习和锤炼才能取得成功。
“而”在《劝学》中的用法辨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而”在《劝学》中的用法辨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虚词而是高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之一,它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作代词,通尔,二是用作连词。
在荀子的名篇《劝学》中一共出现了16个而字,都用作连词,其用法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种:表示并列关系。
如:蟹六跪而二螯。
第二种:表示递进关系。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三种:表示转折关系。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四种:表示承接关系。
如:登高而招。
第五种:表示修饰关系。
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第六种:表示假设关系。
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其中转折关系和假设关系比较容易辨析,但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修饰关系却容易混淆,需要认真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列关系表示词语或句子之间具有的一种相互关联,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地进行的关系,并列的成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如蟹六跪而二螯的六跪和二螯是同时并举的,两者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句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是指连词后的语言单位须以连词前的语言单位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它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涉及到学习和反省两种行为,指君子不仅学习,而且反省,学习是前提,是基础,反省则是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的行为,是对前一行为的引申,是对学习成果的回顾与加深,因此,句中的而表示递进关系。
而用作承接关系时多用来连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句子,表示行为相连、两事相连、两事相关或时间先后相承等顺承关系。
如登高而招是指登上高处后招手,登高和招手这两种动作行为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因此,句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
而用作修饰关系时往往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多数情况下它的后面是表示行为的动词,前面是表示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的词语或短语,如果是形容词、副词、时间处所名词、能愿动词、指示代词、方位短语、介词短语,那就较好判断。
但如果前面是动宾短语,就较难辨析了。
这时,就要分析而字前后两种行为的关系,如果两种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就要看前边的行为是否是后面行为发生时的状态或方式。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2.4劝学素材 《劝学》复习资料
能水”?答:这就更加突出地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非人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与本段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紧密关联,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学习的作用,即弥补不足。
(5)请结合文本第4段谈谈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喻论证。
如本段用了10个比喻依次来论证学习要善于积累,要坚持、要专心。
设喻手法又灵活自然,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设喻,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设喻的方式也多变,有时是先正后反,有时是先反后正。
总之,本文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浅近、直观的形象事物,进而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是多用排比、对偶等整句,且以四字句为主,间以杂句。
排比句、对偶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四字整句与杂句的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又错落有致。
一.1.輮.(róu) 槁暴..(gǎopǜ) 臾.(yǘ) 跂. (qì) 舆.(yǘ) 跬. (kuǐ)骐骥..(qíjì) 驽.(nǘ) 锲.(qiè) 镂.(lòu)(1)劝勉、鼓励(2)停止、废弃(3)变为、形成(4)合乎(5)靠近、接近(6)验、检查,反省、省察(7)抬起脚后跟(8)借助、利用(9)横渡(10)具备(11)半步二. 1. “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有”通“又”,“暴”通“曝”3.“知”通“智”4.“生”通“性”三.古今异义1.假(古)凭借(今)与“真”相对。
2。
跪(古)腿或脚(今)跪下3。
金(古)金属制品(今)黄金;就(古)靠近(今)副词。
4。
参(古)检查(今)加入,参加。
博学(古)广博地学习(今)知识、学识的渊博5。
疾(古)强,宏大(今)快6。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素材挖掘:【素材清单】《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写作素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
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曾属峄县)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
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世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素材挖掘:【素材清单】《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写作素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
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曾属峄县)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
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世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劝学》中的“而”
《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2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所以笔者把《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一、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二、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四、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五、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精心校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