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doc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3. 能够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1. 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的解释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知道什么是对数函数吗?”、“对数函数有什么特点?”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白板向学生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包括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对数函数的性质等。
2. 教师通过举例子或计算器演示,让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三、图像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白板向学生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2. 教师解释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如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对数函数的图像在x轴的右侧是递增的、对数函数的图像在x轴的左侧是递减的等。
四、图像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通过课件或黑板白板分析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2. 学生讨论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如对数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对数函数图像的渐近线等。
五、应用练习(15分钟)1. 学生通过练习册或计算器完成一些对数函数的应用题,如求解对数方程、求解对数不等式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应用。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对数函数的更多性质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应用。
教学辅助:1.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白板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2.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对数函数的值。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1案例背景对数函数是函数中又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案例叙述:(一)创设情境(师):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学生):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师):求反函数的步骤(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由得.又的值域为,所求反函数为.(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二)新课1、(板书)定义: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师):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教师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对数函数的值域为,且底数就是指数函数中的,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1)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学生2)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
请学生从中上述方法中选出一种,大家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师)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和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和,并分别以和为例画图.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1)指数函数和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2)画出直线.(3)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对称点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轴对称为逐渐靠近轴,而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右侧的部分.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和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电脑将和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3、性质(1)定义域:(2)值域: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轴的右侧.(3)图像恒过(1,0)(4)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轴对称.(5)单调性:与有关.当时,在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当时,在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有两种情况:当时,有;当时,有.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三)简单应用1、研究相关函数的性质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先由学生依次列出相应的不等式,其中特别要注意对数中真数和底数的条件限制.2、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与;(2)与;(3)与;(4)与.让学生先说出各组数的特征即它们的底数相同,故可以构造对数函数利用单调性来比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写出详细的比较过程.三、拓展练习练习:若,求的取值范围.四、小结及作业案例反思: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因而在上采取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2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对比,使学生欣赏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意义、图像与性质.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a1与01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二、说教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3)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2、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类比学习:与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主动合作式学习:学生在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通过小组讨论,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四、说教程1、温故知新我通过复习细胞分裂问题,由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对数函数的意义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互为反函数.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反函数的有关知识,又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探求新知。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3) 培养学生用类比方法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4) 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5)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关键: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类比教学[关键]由指数函数的图象过渡到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图象,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形成以图象为根本,以性质为主体的知识网络,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教学手段:TI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相结合辅助教学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4)多媒体课件演示法.五、学法:(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如图4—2材料: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 ……,不难发现:分裂次数y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x 的函数,即x y 2log =;图 4—2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函数的特征:含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log 5xy = 都不是对数函数.○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3.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例1 (1)函数 y=log a x 2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2) 函数y=log a (4-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3)y=log a (9-x 2)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教材中的解答题改为填空题,节省时间,点到为止,以避免挖深、拓展、引入复合函数的概念。
最新湘教版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课件
所以log0.82<log0.81=0.
又因为20.8>0 ,所以log0.82 < 20.8.
一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例 12 证明:函数 y log1 x2 2x 3 在 (3,+∞)上递减.
证明 记g(x)=x2-2x-3. 2
设u,v是(3,+∞)上任意两个实数,且u<v,则
gv g u v2 u2 2v u
(3)该学生记忆180个单词需要多长时间?
(4)利用数学软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返 回
目
录
三 数学文化
三 数学文化
历史上的对数 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是由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1550—1617)于16世纪末 到17世纪初所发明. 那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始流行,天文学成为热门学科.纳皮尔是 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有关天文观测数据的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的 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 纳皮尔首先发明了一种计算特殊多位数之间乘积的方法.下面的表格说明了 这个方法的原理.
三 数学文化
指数和对数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还有英国数学家布里格斯(1561—1630), 他在1616年拜访纳皮尔,提出编造常用对数表.在纳皮尔去世后,他以毕生的精 力,继承纳皮尔未竟的事业,在1624年出版了《对数算术》一书,载有1~ 20000及90000~100000的14位对数表,这在当时是需要花费巨大精力的工 作.1628年,由荷兰数学家佛拉格(1600—1667)把余下的20000~90000的常用对 数补全,这是流行最广的对数表.
所以函数y=log0.5(3-x)的定义域是(-∞,3).
3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2x-3>0且2x-3≠1,即x> 2 且x≠2.
湘教版高中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对数函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应用;3.能够解决与对数函数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像;2.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3.对数函数的基本公式;4.对数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3.1 知识导入(1)通过举例,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背景。
例如,引入地震里氏级数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由此引出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2)通过观察对比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介绍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3.2 理论讲解(1)对数函数的概念:介绍对数的含义及其运算。
(2)对数函数的性质:介绍对数函数的数学定义及其性质,例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对数函数的图像: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4)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介绍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公式。
3.3 练习与应用(1)运用对数函数的基本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给出某种物品销售价格的指数函数表达式,要求求出其每日平均售价。
(2)运用对数函数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介绍声音、光线等的传播规律和物理模型,通过对数函数的运用,深化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3.4 总结与评价(1)总结学生所学的对数函数的知识点和应用。
(2)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举例、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工具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包括投影仪、黑板、PPT等,其中PPT包含了教学内容的图像和相应的解释说明。
六、教学评估本课的教学评估分为两个方面: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评估学生对于对数函数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协作和交流能力。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执教者XXX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根据对数函数的图像,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像,并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
2.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能够进行同底数的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
教学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提问,引入新课老师:在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一些有关的知识。
指数式和对数式的等价关系是什么?学生:a=N ⇔ x=log_a N。
老师:各个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学生:a>0且a≠1;N>0;x∈R。
老师:什么是指数函数?学生: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老师: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学生:定义域是R,值域是(0,+∞)。
老师: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学生:一般地,函数y=log_a 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定义域是(0,+∞)。
二。
新课讲授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指数函数一样,在研究了函数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像。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log_2 x和y=log_1 x的图像。
老师:画函数有哪些步骤呢?学生:列表、描点、连线。
老师:对。
我们研究一种新的基本初等函数时,都是采用描点法画出其函数图像。
在画图时,首先要列出x、y的对应值表,然后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
(利用多媒体演示解题过程)对数函数图像也分为a>1和a<1两类。
现在我们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并对照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分析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
请同学们先观察这两个对数函数的图像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我们通过观察图像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图像。
特征y=log_2 x。
(1) 图像都在y轴的右侧;2) 图像都经过(1,0)点;3) 当a>1时,图像上升;当a<1时,图像下降。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3)掌握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3)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3. 对数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2. 难点: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2. 利用数形结合法,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3. 实例分析法,讲解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复习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提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何关系?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3. 课堂讲解:(1)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利用数学软件或板书,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3)分析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
4. 实例分析:(1)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5. 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函数的性质;(2)挑选学生上台板书,讲解答案。
6. 课堂小结:(2)强调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1)编写对数函数的应用题;(2)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1)评价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与性质的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对对数函数图像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实例分析评价:(1)评价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品质。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3. 学会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2. 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软件工具,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3. 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3. 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对数函数性质的证明;2. 对数函数图像的绘制;3. 实际问题中应用对数函数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 图形计算器或软件工具。
学生准备:1. 掌握前置知识,如指数函数、幂函数等;2. 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3. 具备一定的图像绘制能力。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复习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1. 引导学生观察对数函数的定义;2.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环节三: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1.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软件工具,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3. 引导学生对比指数函数图像,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环节四: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 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3. 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函数,求解问题,并解释结果。
环节五:课堂小结2. 强调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性质和图像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4.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提问回答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绘制和分析对数函数的图像。
3. 掌握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3. 对数函数的单调性4. 对数函数的极值5. 对数函数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教学辅导书或教材3. 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对数函数的应用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5分钟)1. 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解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如渐近线和对称性。
三、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15分钟)1.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总结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如渐近线和对称性。
3. 举例说明对数函数图像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
四、对数函数的单调性(15分钟)1. 讲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原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验证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3.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展示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图像。
五、对数函数的极值(15分钟)1. 讲解对数函数的极值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求解对数函数的极值。
3.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展示对数函数极值的图像。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对数函数图像特点、单调性和极值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六、对数函数的应用(15分钟)1.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对数函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自然增长、人口增长、复利计算等。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教案: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3. 能够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三、教学难点1.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 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如: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有哪些性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y=loga(x)(a>0,且a≠1),其中a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x是正数。
讲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正实数集(0,∞),值域为实数集,对数函数在定义域内永远是增函数,且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等。
3.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计算一些对数函数的值,例如:log3(9),log5(1),log2(16)等,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4. 图像展示(10分钟)通过电子白板或者幻灯片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如图像在y轴的左侧,被y=0和x=1所限制,过(1,0)点,逐渐向x轴靠近等。
5. 图像分析(15分钟)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每组成员给出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然后将各组的观点及理由展示给全班,让全班形成共识。
6.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解决相关应用问题。
例如:某城市的人口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求n年后的人口总数。
7. 总结回顾(5分钟)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的知识,帮助他们归纳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讲解。
2. 实践探究法:通过课堂练习和图像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的方式,促使学生思维碰撞和交流。
对数函数图象的与性质》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图象的与性质》教学设计点1,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和应用。
3,关键点: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反函数的性质验证对数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通过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讲解环节:讲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知识。
3,演示环节:通过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4,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总结环节:总结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展示对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知识技能的评价:通过课堂练和作业检查,评价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函数的应用能力。
2,过程方法的评价: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过程,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的评价:通过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应用。
难点在于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培养类比和转化的思维。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思考、观察、对比和归纳是关键。
教学策略分析:1.采用构建式研究法,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简单应用。
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几何画板的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图像的动态变化验证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优质教案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学情分析】:本节课介绍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联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先明确对数函数的概念,再结合图像学习函数性质,并通过例题、练习加深性质的理解,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中的计算和说理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巩固知识,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渗透类比思想,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2)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了解指数函数xa y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互为反函数),(10≠>a a 。
(4)培养学生从实际归纳知识的能力,逐步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应用.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练习与测试1、 画出函数x y 3log =和x y 31log =的图象,并说明这两个函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log x y -=15 ②xy 21log =③xy 3117-=log ④x y 3log =3、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①610log ,810log ②650.log ,450.log ③5032.log ,6032.log ④6151.log .,4151.log .答案1、 画出函数x y 3log =和x y 31log =的图象,并说明这两个函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解:列表:(略)函数x y 3log =的图象:解:列表:(略)函数x y 31log =的图象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log x y -=15 解:当1-x>0即x<1时,原函数有意义 ∴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1) ②xy 21log =解:当02≠x log 时,原函数有意义即1122≠⇒≠x x log log ∴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1)∪(1,+∞) ③xy 3117-=log解:当0311>-x时,原函数有意义即31031<⇒>-x x∴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 31)④x y 3log =解:当03≥x log 时,原函数有意义即1133≥⇒≥x x log log ∴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1,+∞]3、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①610log ,810log解:∵函数y=x 10log 在),(+∞0上是增函数且6<8∴610log <810log ②650.log ,450.log解:∵函数y=x 50.log 在),(+∞0上是减函数且6>4∴650.log <450.log③5032.log ,6032.log解:∵函数y=x 32log 在),(+∞0上是减函数且0.5<0.6∴5032.log >6032.log④6151.log .,4151.log .解:∵函数y=x 51.log 在),(+∞0上是增函数且1.6>1.4∴6151.log .>4151.log .。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终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及积极展示。
结合我校的新课堂,本节课这样来设计:分两大块,自主课→出示学习任务,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写出学习报告。
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有问题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展示课上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个别指导。
展示课→验收学习报告。
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任务,学生展示自主课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做出相对应的点评,并解决自主课上学生的共性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之后进一步学习。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和简单应用。
因为指数与对数的对应关系,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很多类似的性质,在学习时能够采取类比的方法。
同时蕴含着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数形结合,类比等。
三、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研究具体函数的基本的思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简单的应用。
但高一学生仍旧存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抽象思维水平相对于形象思维较弱,二是运算水平不高。
而对数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对数运算学生使用的还不熟练,所以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具性质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对数函数的概念,通过计算器计算对数值画出函数的图象。
四、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画出具体的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像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并能简单应用。
同时渗透归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水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难点:由对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六、教学流程从对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引入课题→构建对数函数的概念→画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性质的简单应用→课堂小结七、教学过程设计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营造一种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还学生学习主动权,自我挖掘其创造潜能。
高中数学 223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 湘教版必修1
A.[1,+∞)
B.23,+∞
C.23,1
D.23,1
解析 由已知 log1(3x-2)≥0,得 0<3x-2≤1 2
∴23<x≤1. 答案(dá
àn) D
( ).
第八页,共33页。
3. 已知函数y=loga(x+1)(a>0,且a≠1)的值域为R,则x的取 值范围(fànwéi)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x+1>0,∴x>-1. 答案 (-1,+∞)
第十一页,共33页。
典例剖析(pō】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3 log2x;(2)y= log0.5(4x-3);
(3)y=log(3x-1)
2x+3 x-1 .
解 (1)∵该函数是奇次根式,要使函数有意义,只要对数的
真数是正数即可,∴定义域是{x|x>0}.
C.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D.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2)设函数y=|lg x|,若0<a<b,且f(a)>f(b).证明:ab<1.
第二十页,共33页。
解 分别(fēnbié)作出y=lg |x|和y=|lg x|的图象如图 (1)(2)所示.
(1)从图象可以看出,选项B正确; (2)若0<a<b<1满足f(a)>f(b),ab<1成立; 若0<a<1<b,则f(a)=|lg a|=-lg a,f(b)=|lg b|=lg b, ∴f(a)>f(b)⇔-lg a>lg b⇔lg a+lg b<0,即lg ab<0, ∴ab<1;若1<a<b,则f(a)<f(b)与条件f(a)>f(b)相矛盾 (máodùn).综上可知ab<1.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
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可以说它是上述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模型。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函数的理解、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方法更加深刻,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研究方法,但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对从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②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②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养成积极合作、大胆交流、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②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数大小。
2、难点:底数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五、教法学法1、教法: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分析、归纳;②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③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2、学法:①类比学习:与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②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③小组合作学习:在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湘
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类比方法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4) 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5)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
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难点:底数a 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 关键: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类比教学
[关键]由指数函数的图象过渡到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图象,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形成以图象为根本,以性质为主体的知识网络,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手段:TI 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相结合辅助教学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五、学法: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 引出课题 → 函数图象→ 函数性质 →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如图4—2材料: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 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 ……,不难发现:分裂次数y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x 的函数,即x y 2log ;
图 4—2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函数的特征:含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x y 2log 2=,5
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3.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
例1 (1)函数 y=log a x 2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
(2) 函数y=log a (4-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
(3)y=log a (9-x 2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
教材中的解答题改为填空题,节省时间,点到为止,以避免挖深、拓展、引入复合函数的概念。
(二)尝试画图、形成感知 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当我们知道对数函数的定义之后,紧接着需要探讨什么问题? 学生1: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师:你能类比前面研究指数函数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方法吗? 学生2:先画图象,再根据图象得出性质
教师: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是否象指数函数那样也需要分类? 学生3:按1a >和1a 0<<分类讨论 教师:观察图象主要看哪几个特征?
学生4: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升降、定点等角度去识图
教师:在明确了探究方向后,下面,按以下步骤共同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 步骤一:(1)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2log = x y 2
1log =
(2)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3log = x y 3
1log =
步骤二:观察对数函数x y 2log =、x y 3log =与x y 2
1log =、x y 3
1log =的图象特征 ,
看看它们有那些异同点。
步骤三:利用计算机,选取底数a 0(>a ,且)1≠a 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对数函数的图象。
观察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步骤四:规纳出能体现对数函数的代表性图象
步骤五:作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的比较 2.学生探究成果
(1)如图 4—3、4—4较为熟练地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对数函数 x y 2log =、x y 2
1log =、
x y 3log =、x y 3
1log =的图象
(2)如图4—5学生选取底数a =1/4、1/5、1/6、1/10、4、5、6、10,并推荐几位代表
上台演示‘几何画板’,得到相应对数函数的图象。
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加上‘几何画板’的强大作图功能,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底数a 是如何影响函数
0(log >=a x y a ,且)1≠a 图象的变化。
图4—3
图4—4
(3)有了这种画图感知的过程以及学习指数函数的经验,学生很明确y = log a x (a>1)、y = log a x (0<a<1) 的图象代表对数函数的两种情形。
(图4—6)
y = log a x (a>1) y = log a x (0<a<1)
(4)学生相互补充,自主发现了图象的下列特征:①图象都在y轴右侧,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②都过(1、0)点;③当a>1时,图象沿x轴正向逐步上升;当0<a<1时,图象沿x轴正向逐步下降;④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并且能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升降、定点等角度指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区别;如图4—7
图4—5
图4—6
图4—7
3.拓展探究:(1)对数函数x y 2log = 与 x y 2
1log =、x y 3log = 与 x y 3
1log =的
图象有怎样的对称关系?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1),当a 值增大,图象的上升“程度”怎样? 说明:这是学生探究中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补充学生对对数函数图象感性认识就
比较全面。
(三)理性认识、发现性质 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当我们对对数函数的图象有了直观认识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提高我们对对数函数的理性认识。
同学们,通常研究函数的性质有哪些途径? 学生:主要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对称性、过定点等性质。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依照研究函数性质的途径,再次联手合作,根据图象特征探究出
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对称性、过定点等性质 2.学生探究成果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的基础上填写如下表格:
R + R
在(0,+ )上是增函数 (1,0)即x=1,y=0 (四)探究问题、变式训练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 log 23.4 , log 28.5 (2)log 0.31.8 , log 0.32.7
独立思考:1。
构造怎样的对数函数模型?2。
运用怎样的函数性质?
小组交流:(1)x y 2log =是增函数 (2)y=log 0.3x 是减函数
∝
变式训练: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 log 106 log 108 ⑵ log 0.56 log 0.54
⑶ log 0.10.5 log 0.10.6 ⑷ log 1.50.6 log 1.50.4
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m ,n 的大小:
(1) log 3 m < log 3 n (2) log 0.3 m > log 0.3 n
(3) log a m < log a n (0<a<1) (4) log a m > log a n (a>1) (五)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1.议一议:(1)怎样的函数称为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的图象形状与底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3)对数函数有怎样的性质?
2.看一看: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