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之浅论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辩论
![转基因辩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eae84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b.png)
转基因辩论
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一个备受争
议的话题——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
来实现特定性状的技术,它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
广泛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包括对人类健康和
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支持转基因的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
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生产更加营养丰富的食品,满足人们对健
康食品的需求。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于生产药物和治
疗疾病,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然而,反对转基因的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
境造成未知的风险。
他们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导
致其他健康问题,而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他们还指出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过于依赖少数种
子公司,削弱农民的权益。
在我看来,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
带来许多好处。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和监管,以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为他们提供
足够的信息和透明度,让他们能够做出理性的决定。
总的来说,转基因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话题,需要我们进
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辩论,能够更加全面地
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
谢谢大家!。
论转基因技术
![论转基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3611fc8d5bbfd0a795673b7.png)
论转基因技术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经过人工分离和修饰过后,利用现代生物手段植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这就是近来被人们热议的转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利弊依然很难被说清楚。
有科学家预言,转基因技术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技术,也有科学家说转基因技术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发明,孰是孰非,尚无定论。
关键词:转基因,灾难,生物,技术正文1.转基因技术具体是什么?1.1详细解释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1.2优质组合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
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优质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优质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优质遗传性状的物质。
该技术利用优质基因提取,可以创造新的优质体系,改变原有动植物不良状态,培育新品种。
由操作过程与每个细节发展程度决定成品效果。
1.3常用的转基因手段1.3.1植物转基因技术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
关于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
![关于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451f6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6.png)
关于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转基因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转基因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转基因技术论文篇一:《试谈转基因技术》【摘要】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转基因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重大问题上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
然而,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争议;生物安全管理1 转基因技术简介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是指根据人们的意愿,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转基因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转基因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某些局限,其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比如将人类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到细菌体内,跨越了物种之间的界限。
其次,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转基因技术对传统的育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发展和比较完美的补充。
2 转基因技术方法2.1 植物转基因方法。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
方法有如下几种: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中有一种致瘤的环型DNA,称为Ti质粒。
转基因论文5篇
![转基因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19bf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3.png)
转基因论文5篇第一篇:转基因论文转基因技术利与弊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也获得较大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我们要对它的基本定义、方法进行简单了解,并分析比较其利弊关系。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定义方法利与弊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创新的技术不断的引导着时代的发展。
生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且在医药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也获得较大的发展。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绐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新技术的产生总是会引起一片质疑,引发一系列的伦理争论问题。
那么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
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生物弹射击法)、聚乙二醇(PEG)法、花粉管通道法、显微注射法、体细胞核移植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然而转基因技术也是如此。
对此,人们对转基因技术也是议论纷纷。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是对人类有好处的。
以前人们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
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所以传统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ceafd220b4c2e3f5627630c.png)
转基因技术一、文献综述本文主要就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使转基因植物和技术的保护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了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的影响力正在不断的扩大,将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且还可以极大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
自转基因食品被成功培育出来之后,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还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可是地球人口越来越多。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知识产权方面的建设也十分完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著名植物学家汤森德—培奈尔由于植物专利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官司,自此美国开始建立植物专利相关法案。
①后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重视植物相关专利的保护。
后来,随着欧洲国家联系不断加强,为了促进其植物研究的发展,建立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并且还签订了相关的公约。
与此同时,世界上各国也开始加强植物专利的保护力度,并采取措施促进植物研究的发展,新加坡、欧盟、韩国等国家都把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升到国家级,是新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
受制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基因工程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国家要晚的多,直到1986年,我国政府才在“863”计划中确定①乔生.国际生物技术保护与专利法修改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4(4):68.要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而且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与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行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相关的法律不够健全,我国转基因植物的专利将处于无法被保护。
这就导致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相关技术的发展不得不受制于人,给国家实力的提升蒙上阴影。
二、转基因技术提取出人们想要的基因,然后在把这些基因注入到其他载体植物中,已制造出来人类需要的植物。
简单来说,只要是使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植物都属于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技术论文3000字
![转基因技术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c52ab3cda38376bae1fae26.png)
转基因技术论文3000字篇一:浅论转基因技术精选优秀毕业论文浅论转基因技术引言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
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末转基因植物在美国问世至今,十多年来,该项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但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
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
转基因学术论文(2)
![转基因学术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ac4de82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0.png)
转基因学术论文(2)转基因学术论文篇二转基因的潜在性摘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转基因碱基密码子一、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
不管转入的基因来自进化树上再远的物种,接受这基因的也能读解,那是因为DNA是通用代码,细胞知道如何解读。
即使亲缘关系最远的物种――比如人类和细菌――也共享许多基因,在数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
基因从哪来,并不是关键,起到的作用才是它们的功能。
比如,将萤火虫的荧光蛋白基因转到小白鼠的基因里面,小白鼠就能够想萤火虫那样,在黑夜中发出淡淡的绿色荧光。
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提出基因重组技术作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
三、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继2005年英国转基因学家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小白鼠更容易患肿瘤。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之声》上的一篇文章《俄罗斯科学家证实转基因食物是有害的》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研究人员Alexey Surov的一项研究结果。
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
![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6dd0b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d.png)
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转基因技术这个听起来挺玄乎的玩意儿。
你说这转基因技术啊,就好像是个神奇的魔法棒。
咱平常吃的好多东西,说不定都跟它有关系呢!想象一下,科学家们就像一群超级厉害的魔法师,拿着他们的魔法棒在那些小小的基因上挥舞。
他们可以让植物变得更抗虫,让庄稼长得更好,这多厉害呀!咱先来说说转基因的好处。
就好比说,有些地方虫子特别多,普通的庄稼经常被吃得七零八落的,农民伯伯们多心疼啊!但有了转基因技术,就可以让庄稼自带防虫功能,虫子一靠近就“哎呀,不好惹,赶紧跑”。
这样一来,农民伯伯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啦,咱们也能有足够的食物吃,这不是皆大欢喜嘛!而且啊,还能让一些植物更有营养呢,就像给它们打了营养针一样。
那转基因技术就没点让人担心的地方?嘿,这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啦。
有人就会想,这基因一改,会不会出现啥奇怪的东西呀?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有影响呢?这就好比你突然换了个新发型,刚开始大家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会有点担心这个新发型适不适合你。
但时间长了,发现也没啥大问题呀。
转基因技术其实也是这样,虽然有人会担心,但科学家们也不是随便乱搞的呀,他们也得经过好多研究和测试呢。
咱也不能一竿子打死,说转基因就全是好的或者全是坏的。
这就像人一样,哪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呀,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转基因技术也是,我们得客观地去看待它,既看到它的好处,也不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有些转基因的作物产量高,能解决好多人的吃饭问题,这肯定是好事呀。
但要是不注意合理使用,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呢?就像你养了只小狗,它很可爱能给你带来快乐,但你要是不照顾好它,它也可能会捣乱呀。
所以说,对于转基因技术,咱得好好研究,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又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反正我觉得吧,转基因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帮我们大忙,用不好可能也会带来些麻烦。
咱不能因为有点担心就把它拒之门外,也不能盲目地就觉得它啥都好。
转基因技术的背景与意义
![转基因技术的背景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a122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3.png)
转基因技术的背景与意义
转基因技术源于对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中,以创造新的性状和功能。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带来了众多改变。
在农业中,转基因技术被广泛用于改良农作物,这意味着作物可以变得更加强壮、高产和营养更丰富。
通过将外源基因引入,农作物可以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耐旱、耐盐等逆境的能力。
此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和有营养的食物。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挑战,包括生态风险、安全性等问题,需要科学家们和决策者共同努力,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应用。
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因为国家不同而异,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总的来说,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有望解决粮食安全和资源保护的问题。
同时,它也在医药、环保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使用,需要谨慎考虑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的应用。
浅谈转基因水稻技术及安全性
![浅谈转基因水稻技术及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3b38ed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7.png)
浅谈转基因水稻技术及安全性转基因水稻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中,使其具有特定的抗病虫害、耐逆性等特征。
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首先,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中,使其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等特征。
这些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其他植物、细菌甚至动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导入水稻中,从而赋予水稻新的特性。
例如,将一些抗虫基因导入水稻中,可以使水稻具有抗虫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增强水稻的抗逆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将一些与产量和品质相关的基因导入水稻中,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转基因水稻还可以具有抗旱、抗盐、抗病等特性,从而增强水稻的抗逆性,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这些特性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首先,转基因水稻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一些抗虫基因的导入可能会影响水稻的生态系统,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
另外,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可能会导致转基因水稻与野生稻杂交,从而影响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和监测。
其次,转基因水稻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水稻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导致过敏反应、毒性等。
因此,对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测。
在转基因水稻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确保转基因水稻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加工和食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看法
![转基因技术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335ce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7.png)
转基因技术的看法
x
“转基因技术”一词指利用受体植物的能力将来自于其他种类(或同一种类)的基因插入其基因组的一种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技术,它使生物学家能够在植物基因中植入一些有利因素,使之更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在农业中,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四大方面:1)转基因植物能抵御害虫、病害、和寄生虫的破坏;2)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抵御干旱、盐碱地等不利条件的影响,提高农业园地的产量与品质;3)转基因植物能够抵抗有害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4)营养价值更高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肥料和资源,缩短营养物质不足的间隔时间。
因此,转基因技术能够改善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抵御害虫、病害,减少农药残留,抗逆性强等众多优势。
转基因技术有助于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农药残留严重的问题。
但是,同时还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比如可能会污染自然环境,或对人体健康有害。
总而言之,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它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但是也必须谨慎对待,尤其是要解决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
- 1 -。
转基因学术论文
![转基因学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99d13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c.png)
转基因学术论文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转基因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转基因学术论文篇一浅谈转基因食品【摘要】转基因食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渐渐走进了人类的生活。
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概念、特性、发展现状出发,针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转基因食品以及国际上的主要观点,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独立性分析。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70亿大关,人类几乎已经无法利用有限的耕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出现了,但是,它带来的到底是什么?一、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即非同种外源基因)转移嵌入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性1.抗虫性(转Bt基因)转基因作物的抗虫特性的实现是把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一段基因转入粮食种子中,使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的Bt蛋白。
虫子吃了这种蛋白以后,肠道就会溃烂,从而替代杀虫剂起到杀虫的作用。
2.抗除草剂(转Ht基因)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Ht基因作物,把另一种特定土壤细菌“根癌农杆菌”中的一种合成酶的基因,转到粮食作物里面,替代原有的能被草甘膦抑制的蛋白质合成酶,从而使这种作物对草甘膦除草剂产生抗性。
3.成熟期的缩短或食品贮藏期延长把两极地区深海鱼类的基因转入西红柿中,能够制造抗冻的转基因西红柿;或者向西红柿中转入抑制乙烯产生的反义基因,可以制造出耐储存的转基因西红柿。
4.赋予作物新的营养成分食品的营养成分影响着食品的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获得了具备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水稻、具有超高SOD酶的马铃薯等等。
5.改善食品的口感或外观食品的成分影响着食品的口感、外观等性状。
为此,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些基因导入马铃薯中,出现了淀粉含量发生改变的马铃薯;另外转磷脂酶D反义基因的番茄颜色更加鲜亮,风味更好,且维生素C的含量也比传统番茄高。
转基因技术浅谈
![转基因技术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3f75910f76c66137ee061983.png)
转基因技术浅谈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渔业、食品业、医药等众多领域,然而由于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其安全问题已不是纯科技问题,而是广泛而深远地涉及人民健康、公共卫生、社会安定、生态环境、经济贸易、国家利益、国际外交甚至国家安全的全球性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性大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成为社会的争论焦点。
因此分析转基因技术的精神文化特性,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要求也是社会实践的要求。
转基因技术是根据人们的意愿,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定向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使新物种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对于发展工业、农业和医药业,解决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人口、食物、健康、环境、资源、能源六大困境,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该点已为各国政府公认。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工业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成了公众关心的焦点。
生物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的动态性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而生态环境的安全又是以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的多样性为核心。
一般所谓的“生物安全”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的剧烈活动引起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和危害,特别是人类的强烈活动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物资源的滥用、引来外来物种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威胁和危害生物多样性。
而转基因技术在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的诸多活动,可能对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和生活等产生有害影响,这是一类特殊的新型“生物安全”问题,它主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人为设计和构建产生的特殊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因此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已超出了传统的生物安全概念范畴,它是一类通过人为修饰所产生的改性活生物体的特殊性生物入侵问题。
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衰减和丧失,主要是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破坏而边缘化、滥用生物资源等三大原因所引起。
转基因技术及其争议
![转基因技术及其争议](https://img.taocdn.com/s3/m/97a2ee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2.png)
转基因技术及其争议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简称GM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改善现有性状的生物技术。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转基因技术已经在农业、医疗和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GM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它引发的争议也日益加剧。
1. 转基因技术的优势转基因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首先,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获得更好的抗虫、抗病、抗旱等特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GM技术可以使作物对除草剂等农药的抗性增加,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含量,从而提供更加健康的食品选择。
2. 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争议尽管转基因技术有其优势,但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其中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在于食品安全。
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虽然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表明,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并没有证据表明其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的危害,但人们对未来潜在的不良后果仍然感到担忧。
另一个争议焦点是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通过传粉和风传等方式与野生物种杂交,导致不可逆转的基因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长期耕种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从而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3. 解决争议的努力为了解决转基因技术的争议,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程序,确保新引进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无害。
此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和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能够做出知情的选择。
在科学界,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评估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和利益。
此外,科普宣传也是解决争议的关键。
通过加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决策者和大众在转基因技术上的科学素养,以减少误解和恐慌。
转基因辩论
![转基因辩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d8ed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f.png)
转基因辩论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转基因这一
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在植物或动物基因中进行
人为改变的技术,其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医学和工业等诸多领域。
这一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可
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食品质量,甚至可能解决全球粮食危机;而
反对者则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一方认为,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抗病能力,从而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此外,转基因技术
还可以改善作物的营养价值,使食品更加营养丰富。
同时,转基因
技术还有助于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他们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支持和
推广。
然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方则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
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毒性反应甚至导致疾病。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环
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长
期影响。
因此,他们主张对转基因技术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评估,
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我们看到了双方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观点和立场。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应该对转基因技术持开放的态度,既要重视其潜在的益处,也要关注可能的风险。
只有在充分了解和审慎评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为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生物科学中的转基因技术研究
![生物科学中的转基因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3c66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2.png)
生物科学中的转基因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科技革新日新月异,其中生物技术领域的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对人类食品安全、疾病治疗等方面带来了大量的机会和前景。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风险也引起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
本文将会从转基因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安全性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转基因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转基因是指利用人工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征,从而产生新的品种或特性的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基因工程,随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转基因技术主要通过将外源DNA导入到细胞中,使其成为新的表达产物,从而改变细胞或组织的生物学性质。
转基因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食品产量和质量、改善环境、治疗疾病等方面。
比如,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病性、耐旱性、耐寒性等功能基因导入到植物中,使其产生新的高产、高效、高耐受的植物品种。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将人类的重要基因导入到动物体内,制造出模拟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
同时,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生长激素、干细胞、生物材料等医学领域。
二、应用领域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食品、医药、农业、生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1、食品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改善营养、提高产量、抵御病虫害等方面。
比如,美国转基因技术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研制出一种能够抵抗虫害的玉米品种,同时能够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
此外,还有多种转基因食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转基因洋葱、转基因草莓、转基因芦笋等。
2、医药转基因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从根本上说,所有疾病的治疗都是在改变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性质。
因此,转基因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患者细胞或组织中,治疗疾病。
生物科技中的转基因技术研究
![生物科技中的转基因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84f6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5.png)
生物科技中的转基因技术研究转基因技术是当今生物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它能够将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进行组合和编辑,从而产生出具有某些特定特性的新品种。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农业、医药和生物制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对促进人类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转基因技术的意义1.提高农业产量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对粮食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虫、耐旱等有益基因拼接到农作物的基因中,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率、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发展。
2. 提高食品品质转基因技术可以让食品获得更高的保鲜度、抗病性、更丰富的营养成分等,从而能让人们获得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降低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3. 促进科学研究转基因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对生物学、医药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获取人工合成基因,在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等方面,它都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科学工具。
二、转基因技术带来的争议1. 转基因技术是否对人类健康安全?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食品品质方面有很多潜在的好处,但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这些担忧一部分是基于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不足,另一部分是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以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产生和监管,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转基因技术是否会破坏生态系统?传统农业的痛点在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转基因技术是否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永久性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问题。
三、转基因技术的未来无论是从国际经济、生态环境、还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考虑,转基因技术都将是当今生物科技领域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研究方向。
未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巨大意义和潜在危机,相信科研工作者们将会持续不断地努力,使技术落地得到广泛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生物论文2100字_转基因技术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转基因技术生物论文2100字_转基因技术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d9aedac168884868662d65c.png)
转基因技术生物论文2100字_转基因技术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转基因技术生物论文2100字(一):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论文摘要: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作用极大,并且有很大的市场,很多国家已经把生物制药作为国家科学技术的竞争点,发展到了战略的高度和水平。
而转基因技术无疑也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国在“十五”计划中,也将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制药中研究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政策支持。
本文就以转基因技术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生物制药中的发展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进一步讨论。
希望可以对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对生物制药中转基因的应用和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概括。
关键词:生物制药;转基因技术;应用;发展一、我国转基因技术应用于生物制药的现状(一)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发展一直处于初期。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起步比较晚。
在1970年左右,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才得以开展,但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上,一直到“863”计划的提出,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才真正得到发展。
在初期,研究的团队人数较少,并且投入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很少。
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在实际中举步维艰。
虽然,在现在的发展中,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十分广阔,但是技术水平依旧低下,更多的是引进国外的专利,这不利于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自主开发能力欠缺如今,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中,虽然有了一些起色。
但是,依旧还是停留在对于国外专利和技术引进和学习的阶段。
自己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
导致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大致概括以下几点:首先,研制和开发新技术,新科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研发的初期阶段。
制药企业更需要向国外购买先进的专利来进行学习和生产。
其次,由于转基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很多企业,即使是大型企业,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技术,生产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及发展论文
![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及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df1f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0.png)
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及发展论文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及发展论文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及发展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
一、转基因技术在各方面的有利应用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
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
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3.培育高产新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浅论转基因技术
![浅论转基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a700927915f804d2b16c1c7.png)
浅论转基因技术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了解该技术的利弊关系,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管理,才能很好地利用该技术,使它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利弊关系,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
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
当前条件下,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表现在: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但我相信只要通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各国对转基因技术的规范管理,保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健康而有序,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如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监管,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等,应该更深入的了解转基因技术其中的奥秘,只有更了解它才能利用好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谐,使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主动地接受转基因食品,使转基因技术贴近民众,造福于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转基因技术引言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
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末转基因植物在美国问世至今,十多年来,该项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但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
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
它们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被消除。
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了解该技术的利弊关系,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管理,才能很好地利用该技术,使它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利弊关系,转基因食品1.转基因技术的介绍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从20世纪80年代末转基因植物在美国问世至今,十多年来,该项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但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199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了《植物保护公约》(PPC),提出优先考虑建立基因生物的风险分析测试和释放标准。
联合国环境署于1998年组织起草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已有175个国家签署并批准了这一国际协议,现已正式生效。
去年9月,联合国环境署经过努力,促成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该议定书是第一部管理活性转基因生物体(LM O)的国际法规,是由134个国家的代表经谈判达成的一个法律性文件。
该议定书的核心是预防原则,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即确保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强调在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情况下,宁可对LM O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为严格实施标签制度,议定书明确要求转基因货物要有清楚的标识。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将对转基因产品在国际贸易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有3种管理模式:一是宽松型。
以美国为代表,只要经过FDA的有关分析,达到要求即允许上市。
二是严格型。
以欧盟为代表的,对转基因潜在风险、产品实验、商品化与环境释放等均做了严格的规定。
三是实行标识制度,即由消费者自行选择。
1.1. 转基因植物技术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
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仅20多年的时间,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就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有近1000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物种有50余个,已有48个转基因植物品种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常见的转基因植物技术有:1.1.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的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1.2基因枪介导转化法。
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
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
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目前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1.1.3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
该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我国学者周光宇提出,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
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2.1 转基因动物技术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
1974年,Jaenisch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获得了SV40DNA转基因小鼠。
其后,Costantini 将兔-珠蛋白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使受精卵发育成小鼠,表达出了兔卜珠蛋白;Palmiter等把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受精卵内,获得“超级”小鼠;Church获得了首例转基因牛。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鼠、鸡、山羊、猪、绵羊、牛、蛙以及多种转基因鱼。
主要的转基因动物技术包括有:2.1.1原核显微注射法又称DNA显微注射法,即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利用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其创始人是Jaenisch和Mintz等。
此方法目前应用较普遍,现在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大都是在Palmiter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而进行的。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外源基因的导入整合效率较高,不需要载体,直接转移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长度可达100Kb。
它可以直接获得纯系,实验周期短。
但需要贵重精密仪器,技术操作较难,并且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整合的拷贝数都无法控制,易造成宿主动物基因组的插入突变,引起相应的性状改变,重则致死。
2.1.2逆转录病毒载体法指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浓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或着床后的胚胎,也可以直接将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层培养细胞共孵育以达到感染的目的,通过病毒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DNA中去。
这种逆转录病毒被用重组DNA技术修饰后作为基因载体在应用中优于微注射法之处为:无需要重排,可在整合点整合转移基因的单个拷贝;将胚胎置于高浓度病毒容器中,或者与被感染的细胞体外共同培养,或微注射鸡胚盘里,整合有逆转录病毒的DNA的胚胎率高。
缺点是:需要生产带有转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插入逆转录病毒的基因有一定的大小限度;所得转基因家畜的嵌合性很高,而需要广泛的杂交,以建立转基因系;转基因的表达问题尚未解决。
2.1.3胚胎干细胞介导法是将基因导入胚胎于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动物囊胚后可参与宿主的胚胎构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种系嵌合。
其优点是:在将胚胎干细胞植入胚胎前,可以在体外选择一个特殊的基因型,用外源DNA转染以后,胚胎干细胞可以被克隆,继而可以筛选含有整合外源DNA的细胞用于细胞融合,由此可以得到很多遗传上相同的转基因动物。
缺点就是许多嵌合体转基因动物生殖细胞内不含有转基因。
目前,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在小鼠上应用比较成熟,在大动物上应用较晚。
2.转基因产品的发展从第一株转基因植物至今,十多年来,转基因作物已批量进入大田试验,其中不少已经开始商业化生产。
如今,转基因作物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尤其是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之快、品种之多、来势之猛,出乎人们预料,目前还没有哪一种作物能超过它。
其发展趋势可简要归纳为6点。
2.1.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机构的一份报告说,1999-2000年度,全世界转基因谷物播种面积达到4420万公顷,比上年度的3990万公顷增加11%。
根据这份报告,美国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最多,占全球这类作物播种面积的63%;阿根廷次之,占23%;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占7%和1%。
阿根廷播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
在1999-2000年度,阿根廷转基因大豆播种面积达873万公顷,其产量占本国大豆总产量2000万吨的80%-85%。
2.2作物品种相对集中。
目前,转基因作物主要涉及大豆、棉花、油菜和玉米。
去年,转基因大豆占到世界大豆种植总面积的36%。
依次类推,棉花占16%,油菜占11%,玉米占7%。
2.3.分布国家增长了1倍多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已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其中8个是工业化国家,5个是发展中国家)。
2.4.大豆占种植品种的一半2000年在全球转基因作物中唱主角的是转基因大豆,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8%。
在阿根廷,960万公顷的大豆中有95%是转基因品种,美国、巴西的大豆绝大部分也都是转基因品种。
2.5.种类日趋分明目前全球转基因农作物主要分为抗除草剂转基因、耐除草剂转基因和抗虫性转基因等3大类。
2.6.商业化生产步伐加快截至2000年10月底,世界各国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有100多个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番茄等12种作物,用这些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的转基因食品达4000 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