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满分突破专题三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2轮复习 阶段能力测试3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能力测试三一、选择题(2021·长沙一模)2021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1~2题.1.以下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廉价、营养丰富等特点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解析:在国内,尚未出现大片地区的人们将马铃薯当做主粮的现象,使马铃薯成为主粮,还需经历民众的接受过程,故D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开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D.南方优势区大局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解析: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故A错误;华北优势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但降水少,故B错误;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利用气候的垂直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故C正确;南方优势区大局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秋冬栽培,夏季温度太高会导致马铃薯块茎停止生长,故D 错误.答案:C(2021·河南中原名校4月联考)以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3~4题.3.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解析:花园口站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输沙量为5亿~27亿吨,年径流量为200亿~860亿立方米;70年代年输沙量为6亿~18亿吨,年径流量为260亿~570亿立方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输沙量为2亿~13亿吨,年径流量为130亿~620亿立方米,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答案:C4.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中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D.中上游修建水库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致黄河水量减少,但水量不会减少太多.中上游植树造林能修养水源,调节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减少水量.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功能,加上水库水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减少;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建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答案:D(2021·江西4月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拟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以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图答复5~6题.5.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A.风能、太阳能B.核能、太阳能C.核能、地热能D.风能、地热能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答案:A6.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开展()A.纺织工业B.电子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石油化学工业解析: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开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拟丰富,那么可大力开展石油化学工业.答案:D(2021·合肥二模)读 "2021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7~9题.7.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减少B.水热条件变差C.高铁运输便利D.生产本钱提高解析:随着城市化的开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本钱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答案:D8.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①夏季气候凉爽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答案:A9.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开展方向合理的是()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开展采摘、观光基地解析: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开展,故D错误;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开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A、C错误;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开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B正确.答案:B(2021·湖南十三校一模)日喀那么东部是青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2021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那么地区,设立地级|日喀那么市.以下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简图与日喀那么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0~11题.10.右图中最|适宜开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A.甲、丁B.乙、丙C.甲、乙D.丙、丁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而气温较低,热量条件是制约农业开展的主要因素.图中乙、丙两地位于河谷,气温较高,最|适宜开展农业.答案:B11.日喀那么设市后,可大力开展边境贸易,其优势条件主要有()①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②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③经济较兴旺,各类商品丰富④人口密度较大,市场潜力大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解析:该市位于国境线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开展边境贸易的优势.该地经济开展较落后,人口密度小.答案:B二、综合题12.(2021·山西4月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育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变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是把科学家的育种成果推广到普通农民手中的过程.如果没有到河西走廊走一趟,你可能永远无法想象这片一般人心目中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的地方,竟然有着如此兴旺的制种业: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对外制种基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的河西走廊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制种基地.以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1)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重要制种基地的区位优势.(2)推测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晾晒的时间,并说明原因.(3)有观点认为: "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开展制种业会破坏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解析:(1)制种基地要求种子质量好(可从光照、日较差、无污染等角度分析)、交通便捷(能快速运往各地);另外,此处为干旱区,作物生长离不开水源条件.(2)晾晒要求蒸发强的条件,可从光照、风、湿度、地表温度等角度分析.(3)赞同,可从带来的问题角度分析;不赞同,可从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答案:(1)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交通较为便利,可实现种子的快速调运.(2)秋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气候枯燥,空气流动快;地表温度高,土质疏松枯燥,透气性好.(3)赞同.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展制种业会大量消耗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使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不赞同.开展制种业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集约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13.(2021·安徽江淮十校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以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解析:(1)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答复.(2)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那么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3)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答复.(4)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2)夏季;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4)调整农业结构,开展高效节水农业;开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强化练10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强化练10空间定位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一、选择题(2016·徐闻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北回归线还穿过我国的()①广东②广西③云南④贵州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
答案:B2.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解析:明确台湾岛周边海域的名称和位置,及题干要求的“逆时针方向”即可判断。
答案:B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3~4题。
3.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解析:据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北部为森林景观,南部为荒漠景观,说明该区域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主要是因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转变为西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
答案:B4.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沿海滩涂地区,其他纬度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其他纬度地区有红树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降水B.地形C.洋流D.土壤解析: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分布受气候限制较大,但洋流(暖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热带、亚热带海区。
答案:C(2016·东北三省四市模拟)2015年12月,我国北京汽车集团与某国签署了汽车生产合作协议,协议显示,双方将合资在该国沿海M地设立汽车生产基地。
该项目工厂投产后,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有1万余人,其50%以上的产品将供出口,年出口额约为10亿美元。
下图示意该国及M地的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企业在该国M地投资汽车生产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该国的工业发展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为南非。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过关练习13 Word版含解析
域合作共同治理环境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曼则塘湿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总面积约为3600 km2,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条溪流汇入黄河,有许多淡水湖。
当地牧民以放牧为主,超载率达到了58.1%。
为了增大草场面积,提高草地产草能力,从1972年至2003年这一带通过开沟排水等措施共改良沼泽地8000多公顷。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沙化严重。
保护区还受到鼠害、挖药、打猎等破坏。
下图为曼则塘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分析曼则塘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
(2)曼则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试分析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退化的原因。
第(1)问,由图中信息可知,曼则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蒸发弱,且有冻土阻隔水分下渗等;再结合材料中“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条溪流汇入黄河”可分析出保护区内排水不畅,有多条河流汇集等,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沼泽湿地的形成。
第(2)问,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结合材料可知,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草场鼠害,人为原因主要是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
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简述河西走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
解析: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也主要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以及风沙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问题: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的人口承载量,禁止再开垦荒地;推广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师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定位与地理特征分析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十区域空间定位与地理特征分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下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甲河流量大于乙河B.甲河平均流速较乙河快C.甲河含沙量大于乙河D.甲河水位年际变化大于乙河答案:A解析:结合区域图判断,甲河所在区域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迎风坡,再加上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乙河所在区域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处,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因此甲河的流量大于乙河,A对;甲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小于乙河流经地区,所以甲河的平均流速慢于乙河,B错;甲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C错;由于甲河流域降水分配较乙河均匀,所以甲河水位年际变化小于乙河,D错。
2.该区域是当今世界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高度发达的工业B.先进的技术条件C.距发达国家近,市场广阔D.高温多雨的气候答案:C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D选项所述内容属于自然因素,可排除;中美洲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先进的技术条件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所以A、B均错;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热带水果主要依靠进口,而这里距离美国较近,香蕉市场广阔,所以该区域成为了当今世界香蕉的主要产地。
下面的图a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略图,图b为图a中甲地煤制气工艺流程简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a图b3.甲地开展煤制气生产,体现其优势的有()①该地煤、水等资源丰富②为低碳、清洁生产方式③可大幅降低能源运输成本④缓解沿海地区环境污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甲地位于我国新疆,这里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排除①;若把这里的煤炭转化为水煤气向东部地区输送,变输煤为输气,不仅可以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可以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③④正确;由于煤制气生产过程中有废水等的产生,可能会导致生产地的环境污染,所以这种生产方式并不是清洁的生产方式,排除②。
2019-2020年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三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特征分析与
2.甲、乙两地相比( )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B.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C.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 D.甲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解析: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地的纬度比甲地 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四季都比甲地大;乙地位于秦岭山区,从 区域位置和年降水量来看,甲地气候的大陆性比乙地更强,所以 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比乙地大,甲地的气温日较差也比乙地大。
解析:年楚河谷地位于青藏高原,积温比同纬度地区低,主
要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而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的水稻由于
积温高,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积温
差异。 答案:D
考向二 区域差异比较
【例 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答案:B
青藏高原南缘的年楚河谷地,年降水量 330 毫米左右,是一 处世间罕见的高原沃土,创造了春小麦亩产 1012.47 千克的全国 纪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作物高产区。读图,完成 3~4 题。
3.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相比,年楚河谷地春小麦单产高的 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光照充足 ⑤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湿润
人文 环境
交通
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决定交通 线路位置及形式的差异;经济发展水 平、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交通
运输密度和发达程度的差异
二、我国四大区域差异
1.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 置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地 形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平原面积广阔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3.2区域可持续发展
3热点追踪 考向一 生态环境建设 【例 1】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形成“生态裂 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思路分析] 1.题干信息 (1) 第 (1) 题 设 问 中 的 核 心 词 语 有 : “ 北 海 ”“ 油 气 产 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 (2)第(2)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P 处发生原油泄漏”“扩 散的方向”“原因”“直接危害”“产业部门”等。
2.图像信息
[我的答案] (1)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 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 海上油气开采作用;开采成本高。 (2) 向北 ( 或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 或洋流) 海洋渔业 ( 或海 洋捕捞)
第2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
2核心梳理 一、区域资源、能源开发利用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地理条件分析
2.流域的综合开发
四、产业转移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区域经济发展 1.
2.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 誉的理由。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过关练习1 Word版含解析
.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图中等高距为10 m,瀑布处有320 m、330 m、340 m三条等高线相交,则瀑布米;图示瀑布上部最大海拔接近350米,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
米,故瀑布落差小于36米;由上分析可知C正确。
.由东北向西南
.由东南向西北
日北半球日出东南(E方向),日落西南段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
________,南苏丹首都位于②地的________
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数字式)。
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题,从图中经纬度数值分布和②点的地理位置可判断,
根据图中经纬度数值并结合经纬度判断方法可推断,
个纬度,结合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
厘米,故比例尺为。
第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南苏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且位于低纬度,地处内答案:(1)(60°N,30°E)东南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位于内陆
苏丹以南,中非以东,乌干达、肯尼亚等国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
(2016·北京考试)读“
(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12】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十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1.(2018·珠海市二模)读以下某区域图,关于图中沼泽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河流有凌汛,容易泛滥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解析: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现象,导致两岸积水,形成沼泽;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导致积水;北冰洋蒸发弱,水汽少,虽距离近也不能形成丰富降水。
故选D。
答案:D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完成2~3题。
2.“天下黄河贵德清”(图中景观),这反映了当地( )A.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B.地形以平原为主C.农、牧业注重植被保护D.河流堆积作用强3.在图中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主要能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 )A.丰富物种 B.涵养水源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解析:第2题,“天下黄河贵德清”是说黄河贵德段的河水清澈,即河水含沙量小,这说明当地地表植被保护好,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流泥沙含量小。
第3题,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对当地来说可以保护丰富物种、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三江源地区是这些河流的发源地,这些功能对中下游地区几乎没有影响,对中下游地区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补给。
答案:2.C 3.B4.(2018·广州市一模)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干旱C.寒潮 D.风沙解析:从2000年我国某自然灾害分布情况看,该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很少甚至没有,由此判断该自然灾害是风沙。
答案:D(2018·福建省南平市高三质检)下表是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下图是该流域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
据此完成5~6题。
5.与1980年相比,2019年该流域( )A.河流区位优势增强B.气候区位优势降低C.地形区位优势降低D.各区位因素不变6.关于该流域开发方向,最可能的是( )A.大力实行梯级开发B.大力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有色冶金D.大力发展铁路运输解析:第5题,根据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判断,河流区位优势增强,A对;气候区位优势也增强,B 错;地形区位优势增加的少,但也是增强,C错;各区位因素均有变化,D错。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 A.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 30°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 江的入海口。 B.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 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 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2.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 新疆牧民季节性转场主要是考虑不同海拔地区的草场状况。 所以选 A。 【答案】 A
(2015· 江苏卷)2015 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 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 题。
3.(2015· 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 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 图,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湖、池、溪、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 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根据上图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筑可能产生的危 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
湘教版师说地理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九页,共37页。
考点一 荒漠化及其成因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第十页,共37页。
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第十一页,共37页。
3.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 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 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1)下列不属于我国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
A.内蒙古东部 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新疆
(2)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
A.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
B.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D.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
第十二页,共37页。
具体分析如下:
第十三页,共37页。
对点训练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十四页,共37页。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3)说明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概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 问题。 (4)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原因。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2.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 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的现象。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 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 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典例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 牧草。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 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 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 草原的一些变化。结合下图,回答(1)~(3)题。
配套K12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2017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3区域地
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1.(2015·北京文综,2,4分)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D 根据题意可知,过度猎狼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违背各生物种群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过度猎狼破坏山区生态环境,从而使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猎狼与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的因果联系明显不当。
2.[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6分)(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2.【解析】(1)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为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2)水污染防治主要从减少废水排放、加强对所排废水的处理,以及加强监管和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
【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决 定农业类型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 农业 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和变化的差异 人文 资源、市场、劳动力、技术、交通等社 环境 工业 会经济因素决定工业生产类型和发展 的差异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决定人口数 人口 量和变化的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和 城市 交通、贸易、产业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人文 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决定交通 环境 线路位置及形式的差异;经济发展水 交通 平、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交通 运输密度和发达程度的差异
下面经纬网表示甲、乙两个发达国家的主要区域范围,阴影 部分分别为这两国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 1~2 题。
1.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图示两国的工业区均适宜发展的 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化学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解析:通过经纬网判定甲国为美国,乙国为德国,美国的五 大湖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水资源都非常丰富;德国的鲁尔区和 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美国的苏必利 尔湖附近还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因此两国阴影部分的工业区均适 宜发展钢铁工业。 答案:B
(
2 .下列选项不是两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共同特点的是 )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经历了衰落、重振的过程 C.新增企业全部是高新技术产业 D.工业布局趋向于原料产地
解析:两工业地域在综合整治中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增设高 新技术产业只是其中的一项措施, 但并非新增企业全部是高新技 术产业。 答案:C
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 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 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 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 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 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
考向三 地理信息技术 【例 3】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 像。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 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3) 加强对矿业城市的政策支持,减轻矿业城市的负担;加 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 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制造业和 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部资金、人才;重视环境保 护,改善投资环境等。 (4)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 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 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 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加大机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等。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 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 春汛和夏汛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 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 环渤海工业带
2.西北地区
3.青藏地区
三、地理信息技术
3热点追踪 考向一 区域特征分析 【例 1】 下图为 45° 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 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 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完成(1)~(2)题。
解析: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相比,年楚河谷地突出的优势区 位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C
4.年楚河谷地种植业以春小麦为主,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种植的是水稻,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差异 B.全球气候变化 C.人类活动差异 D.积温差异
解析:年楚河谷地位于青藏高原,积温比同纬度地区低,主 要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而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的水稻由于 积温高,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积温 差异。 答案:D
答案:(1) 甲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主要通过西电东送北线向 京津唐地区输送火电,煤炭发电过程中要注意治理环境污染问 题;乙省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通过西电东送南线向珠江三角洲 输送水电,水能开发过程中要预防生态破坏问题。 (2) 相同点: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地形坡度大;降水集 中,降水强度大。不同点:甲省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 率低,且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过垦过牧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乙省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地处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土层薄,多喀斯特地貌。
读我国某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单位:mm)分布图,回答 1~2 题。
1.推测甲地年降水量大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山地地形截留水汽,形成地形雨 B.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云雨较多 C.湖泊蒸发导致水汽增多,降水增加 D.茂密的植被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环境差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甲地位于闭合的 600 mm 年降水量等值线以 内,其年降水量大于 600 mm,降水量出现高值中心,原因最可 能是山地截留水汽,形成地形雨。 答案:A
二、我国四大区域差异 1.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置 地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平原面积广阔 形 气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 候 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燥,夏季炎热多雨
河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流 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农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 业 渔业发达 形成了长江下游工业带、南部 工 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 业 综合性工业地带
青藏高原南缘的年楚河谷地,年降水量 330 毫米左右,是一 处世间罕见的高原沃土,创造了春小麦亩产 1012.47 千克的全国 纪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作物高产区。读图,完成 3~4 题。
3.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相比,年楚河谷地春小麦单产高的 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光照充足 ⑤气候湿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思路分析]
2.图像信息
[我的答案] (1)B (2)D
3.读我国甲、乙两省区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省区能源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地。 简述两省区西电东送存在的差异。 (2) 甲、乙两省区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比较两地水土流失 成因的异同。 (3)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甲、乙两省区的发展,简述促进 这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4) 甲、乙两省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共同措施 有哪些?
解析: 两省区西电东送存在的差异主要通过比较西电东送的 能源资源类型、目标市场,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得出。两地水 土流失形成原因的异同主要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 等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因此 解答时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例如,政策支持等社会措施;延 长产业链(农业生产方面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单一的 产业结构和吸引外部资金等经济措施;重视环境保护等生态措 施。
第1讲 区域特征分析与点 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决定气温差异; 气候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决定降水差异;洋 流影响沿岸气候特征差异 自然 板块活跃程度影响地质灾害差异;流 环境 地貌 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决定地形、地貌差 异 气候、地形、植被等条件决定水文状况 水文 差异
[思路分析] 1.题干信息 (1)第(1)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相似的自然条件”“制 约”“新疆棉花产区”“经济因素”等。 (2) 第 (2) 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美国西部”“年降水 量”“空间分布特点”“成因”等。 (3) 第 (3) 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据表比较”“气温差 异”“解释其原因”等。
[我的答案] 标准解析:第(1)题,本题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 景,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该区域位于 45° N 附近,为西风带影 响区域,距海仅有 180 千米,但西部植被覆盖区与东部高原荒漠 区紧邻,显示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巨大差异,所以导致 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 (2) 题,本题考查地理信 息的综合判读能力。45° N 的沿海区域,若在大陆东岸,则为季 风气候,山地东部为迎风坡应多雨;若在大陆西岸,则受西风带 影响,山地东部为背风坡应少雨,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没有 高原荒漠区。综合材料信息判断,该区域应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地区。 标准答案:(1)B (2)D
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叠置分析方法 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 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及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1) 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 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 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 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 图、等值线图判读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 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 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 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考向二 区域差异比较 【例 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 48′N) 乙(36° 54′N) 9.3 4.7 1 月气温/℃ 17.1 25.7 7 月气温/℃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 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________ 、 ________。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