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回的心得体会范本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被故事里的情节给深深的吸引住了,看的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刘、关、张三人也跟随公孙瓒来投曹操,随即选袁绍为盟主。

孙坚遂领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董卓派吕布、华雄来守关。

转载请著名华雄出关斩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孙坚引四将来关前,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小胜董卓军,后因粮草跟不上而被华雄大败,将四将中的祖茂斩了。

华雄领铁骑来到关下,连斩两元大将。

关羽提刀出寨,不多时便斩华雄而归。

董卓听之华雄被斩,即令吕布出关。

袁绍即令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去敌吕布。

我觉得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

这样,吕布在我的心中已变得地位很低,瞧不起他。

2.曹操为何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刘备的对手.我偏爱了刘备一方,为操为反面人物.自读曹操观沧海等诗,发现他是大军事家、诗人。

那曹操究竟为何人?读三国演义前言,曹操比于刘备、周瑜、关羽、诸葛亮等,可谓真英雄也。

此时,脑海了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曹操”形象,以至于继写曹操一代奸雄的铁证也让我刮目相看,不仅无厌恶之意,更是佩服他的从容、“奸雄”。

带着对曹操的好奇,我继续读三国,然而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把我对他的好感度数锐减为零。

由于操疑心重,将热情款待自己的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一家杀尽,读到此处,心里颇为难受。

就因会错意就将好人杀荆若在次打住也罢,偏偏伯奢在操、陈宫走时又出现了,可怜不知详情的伯奢在盛情挽留操时又被其杀之二正如宫所言“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即使操有理由,更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之狠言,也难以摆脱他那留个我的残暴印象。

或许,当断则断,若非操之残暴,会引来更多麻烦甚至杀身之祸;或许,当时的社会状况、曹操的秉性造就了这端事件。

即使能明白操之行为,却无法认同。

曹操在我的脑海里又添了一笔——残暴。

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精选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精选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精选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精选5篇)《三国演义》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于是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籍,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点。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篇1今年寒假,我在爸爸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了《三国演义》的前二十五章。

我很欣赏关羽,我觉得是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都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他还是个有情义的人,华容道放掉曹操,足见他重情义。

他还有一匹重情义的马,在他被擒拿后,赤兔马绝食而亡。

要说关羽的不足,就是他有些自负,因为自负他才大意失荆州。

这就是我眼中的关羽。

我要学习关羽的重情义,珍惜与他人的友谊。

做人但不能太过自大,要谦虚,否则就酿成大祸。

三国演义读后感第四章篇2这是一部令我荡气回肠的书籍,这本《三国演义》是我的最爱。

在书里描绘得令人心潮起伏的战争,无数的豪杰英雄,血洒疆场的将军美人无不让人怦然心动。

可是细细的品位三国,就能感受到这是人性的五味杂陈。

生动的描绘了在那个时代政客枭雄们对于国家,地位的人性披露。

我喜欢武圣关羽,在我的感受中他是一个正义的化身。

勇猛且充满了智慧,刚毅中带着一位将军的英雄气概。

我喜欢他的义气,可以为了兄弟付出一切的精神。

自从和刘备结拜后,便死心塌地的为他征战,数十年来立下了赫赫战功。

对于他的朋友他能够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从不耍奸计。

对于敌人他能够常怀仁德之心,以德报怨,铭恩于心,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彰显了他的大义。

最终以勇猛善战,义薄云天,忠心护国而成为一代名将。

我十分敬佩关羽,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他让我学会了正义,为一切不平事挺身而出的品格。

对于朋友,要真诚相待,以心相交。

对于国家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忠于祖国,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像他一样爱国的人。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通用11篇)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通用11篇)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通用11篇)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通用1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篇1我最喜欢看的名著是《三国演义》,书里面包涵了人生哲理的兵法故事,让人读了受益匪浅,无不让人叫绝,而在三国里,有许多让我敬仰的英雄,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义薄云天的赵云等。

今天,就让我带您去读读我眼中的“英雄三国”!蜀国是三国时期最“危险”的国家。

皇帝刘备在丞相诸葛亮等帮助下一步步让蜀国变得强大起来。

刘备少时贫穷,但是也因信念打下了一片天下,一生以仁义为先,三顾茅庐足以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精神。

诸葛亮料事如神,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可见多么有才智;张飞、关羽、赵云等蜀国虎将,哪个不是让敌人胆颤心惊,所以蜀国能算得上十分完美的国度。

魏国才智多谋,曹操用兵天下无双,司马懿用兵如神,这也是三国统晋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虽奸,但他就是用奸计成功成为一代“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见他的智谋,这也为建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显示出他的阴险,但也转念一想,如果当时他不杀吕伯奢,万一他回家后发现曹操杀了他家人,而带兵追杀,曹操极有可能就退出历史了!吴国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国家,拥有三江六郡,国险民附,孙权时期最为昌盛。

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之。

”像周瑜、鲁肃等豪杰,让吴国变得更加厉害,其实东吴算中了一点,就是助弱抗强。

刘备败落时,东吴联蜀抗魏,刘备强大时,东吴就联魏抗蜀。

但也因为这样,让司马懿灭了蜀国,打了吴国统一了天下。

这是我眼中的三国战况,怎么样?建议同学们也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本书,相信你们也会有收获的!三国演义第四章读后感篇2读完《三国演义》,书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无双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各个人物的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斗智斗勇,让我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场打来打去的残酷的战争。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篇1正如那《临江仙》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是个魔性的时代,吸引着多少英雄豪杰的目光。

各个英雄,各种气节,各种事件……那是英雄的战火,是豪杰的斗舞。

无数个经典,都在吸引着我。

而那个,应该是群星之中最闪耀的。

《关云长刮骨疗毒》,那段对于疗毒的描写,仿佛我如同也在长一般“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陀割之。

陀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

陀曰:“某便下手。

君侯勿惊。

”公曰:“任汝医治。

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陀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陀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

陀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陀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这段的描写也是经典了吧。

当我在读是时,心头一惊,整个身体都斗了起来。

仿佛那刀是在我的身体上割一般。

那种痛,我敢肯定无人可忍。

在如今,动手术都要打麻药,连手被划伤也忍不住觉得痛。

而关公呢?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刺骨的疼痛。

而这正是他伟大的,神奇的表现。

在如此的疼痛下,依旧饮酒,下棋,大笑。

可谓关公乃神人。

从而在以后,他被当圣人对待。

在《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多面性的,而如此,才是英雄的表现。

可是,在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呢? 女生的言情小说,男生的玄幻小说。

在这些的小说中,不是每一个的主角都是十全十美的呢?不是每一个的主角都是十分的伟大呢?在如今的文学中,都充斥着一种十分腐败的气味。

作品的质量差,而人们的阅读的目光也变得世俗起来。

所以,如今的作品怎么可以与以前的相比呢?……是的,三国—一段神奇的时代,无数的英雄豪杰,在那尽显各自的风骚;一段迷人的时代,多少的英雄豪杰,梦寐以求在那感受战场带来的快感。

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300字7篇

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300字7篇

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300字7篇《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宝贵的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300字,仅供大家参考!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300字1读“三国”,我提升了勇气,学会担当。

书中的常山赵子龙,长坂坡前七进七出,让我感受到勇者的高超武艺和责任担当,我读着读着,心中常常会生出一个“侠客梦”,梦见我拥有了和赵云一样高超的武艺和超人的勇气,成为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可是在现在和平年代我以赵云的英雄梦支撑起来的梦也许有些不合实际,但是他“勇者”的英雄形象仍然可以给予我支持,给予我勇气。

他改变了我面对困难是的态度,我学会了凡事不退缩、不懦弱,懂得了勇往直前才是真英雄!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喜读“三国”,百看不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已经成为我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的金斧头,阅读它给了我实现梦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我只要沿着这三条路径一直前行,我就一定超越自己,成为“英雄”!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300字2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9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9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精选9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篇1“刘关张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各据一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成为魏国、蜀国和吴国的争霸,最终晋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奸雄”曹操,以仁治邦的刘备,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等。

其中,我最喜欢卧龙先生诸葛亮。

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却不像周瑜一般心胸狭窄、诡计多端。

他对刘备十分忠心,对待公事一丝不苟,“开诚布公”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他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想到诸葛亮,我不禁想起了身边的人。

在放假期间,我们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玩耍时,老师们还坐在灯前,像诸葛亮在案前审阅奏本一般一丝不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交通警察还站在路旁,像诸葛亮操演军民一般指挥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

他们和诸葛亮一样,没有人极力去赞扬他们,可是他们还在努力付出。

我们应该像对诸葛亮一样,给他们——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一个无比真诚的赞!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篇2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汉代后期曹魏、刘蜀、孙吴三国争霸,最终统一为晋国,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统一的新篇章。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关羽关云长。

在一次刘备与曹操的战斗中,刘备和关羽被打散了。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但他与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同时只要有刘备的消息,就离开曹操,前往寻找。

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不为美女、金钱、官位所动摇,不忘结义兄弟的旧情,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于大哥刘备团聚。

关羽是一位真英雄,让世人为之敬佩。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大全5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大全5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大全5篇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篇1)书,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你游得越远,收获的知识越丰富;书,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你开采得越深,得到的知识越渊博;书,就像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你向他求教得越多,你的知识积累得越广泛。

《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3岁的时候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开始,我就深深地迷上了它,到现在,更是常常利用一切该用的、不该用的时间,废寝忘食地读这本书。

有一天,我正在做作业,无意中一抬头,余光瞄上了书架上的《三国演义》,我的心头顿时痒痒的,思想斗争了很久,还是忍不住偷偷从书架上抽了一本,贪婪地读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突然,一声“炸雷”在耳边响起,妈妈来了!“崔皓为,作业写完没有?10点啦!”啊?我大吃一惊,急忙扔下书,开始奋笔疾书,可那天运气实在不佳,作业偏偏又特别多,一直写到12点才在妈妈的批评声中疲惫地爬上了床。

那天夜里,赵云大战曹操的精彩场面一遍遍在我的梦中回放……就这样,《三国演义》我读了很多遍,对书里的很多经典故事更是倒背如流,从中也得到很多启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大败曹军;刘叶发明的投石机大败袁绍;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更是所向无敌!看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谁拥有了知识,谁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战斗的胜利!同样,当今世界,谁领先,谁获胜;谁落后,谁挨打。

一个个惨痛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发奋图强,好好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学到更多的新科技,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篇2)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朝作者罗贯中的著作。

主要说了吴、蜀、魏3国争霸,最终投降与孙皓归为晋国的故事。

书中有许多伟大的英雄,有英明神武的马超、赵云;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忠心耿耿的关羽……其中,我喜欢关羽。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四回的读后感(精选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

故事中英雄云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翼德力拒当阳桥,勇马超兴兵复仇,黄汉升力劈夏侯渊……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万丈!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

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

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

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

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

读到这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

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

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后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

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四章读书心得(篇1)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深有感触。

这是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刘备字玄德,以卖鞋为生。

他遇见了张飞、关羽,大家一见如故,相识恨晚,于是他们在张飞家的桃园结拜为兄弟。

刘备大哥,关羽比张飞大一点,做二哥,张飞做三弟。

然后他们收兵买马,创建了蜀国,故事发生了。

三国也有一些故事:如空城计、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草船借箭。

话说刘备把诸葛亮调到东吴孙权的,周瑜看不起诸葛亮,他想一计。

对诸葛亮说:“你要在三天之内凑齐十万支箭,不然按军法处治。

”前两天他就喝酒,他准备二十只船,每只船十个稻草人。

他预测第三天会起大雾。

鲁肃担心诸葛亮会被杀掉,但诸葛亮不动于衷。

第三天果然起了大雾。

诸葛亮的船往曹操阵营开去,曹操命令放箭,等船的两边的稻草人满了,就回去。

这次诸葛亮凭借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轻而易举地借得了有十万余只箭。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厉害,真是令我很佩服他。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书心得(篇2)三国演义讲的是古代时的三个国家归西晋。

主要人物是曹操、孙权、周瑜、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主要国家是蜀国、魏国、吴国,主要讲刘关张结兄弟,打败了曹操、孙权、周瑜。

有一次,诸葛亮草船借箭。

他把草人放在船上,在江对岸敲锣打鼓,曹操在江对岸听见了,以为周瑜前来攻打,便召集弓箭手,等草船靠近了,曹操放箭,结果,曹操把十万枝箭射在草人身上。

最后,他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已经来不及了。

诸葛亮懂天文,他让黄盖带水兵攻打曹操,曹操以为他来投降,可等他知道中计了以后来不及了。

诸葛亮已经利用东风把曹操的船烧为灰烬。

诸葛亮懂得天文、军事、地理以及孙子兵法,他不仅会用计谋还会装扮自己。

三国演义给我的感想是,一定要有勇有谋,我要学关羽和张飞的勇还有诸葛亮的谋,以及刘备的雄心大志。

三国演义第四章读书心得(篇3)这几天我又重新读了一遍三国演义。

对文中的一些人物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三国演义第四回感想与总结(一)

三国演义第四回感想与总结(一)

三国演义第四回感想与总结(一)
前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每回的故事情节都令人回
味无穷。

在第四回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英雄豪杰的出场,他们的冒
险故事和激烈战斗,让人兴奋不已。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总结第四回
的内容,并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想。

正文
1. 袁术自立为帝
-袁术背叛盟友,自立为帝。

-袁绍、刘备、孙坚等人都对袁术的行为表示不满。

-这一行动进一步削弱了袁术在诸侯中的声望。

2. 袁术与刘备争夺荆州
-袁术对荆州虎视眈眈,派遣吕布攻打刘备。

-刘备奋起抵抗,最终成功击退吕布。

-刘备坚守荆州,巩固了自己在南方的地位。

3. 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
-吕布与貂蝉之间的爱情故事引人注目。

-貂蝉为吕布设计计策,帮助吕布逃脱袁术的追杀。

-这段爱情故事更增添了故事的浪漫色彩。

4. 曹操与吕布的对决
-曹操利用吕布与袁术的矛盾,派人唆使二人争斗。

-吕布为了报复曹操而与之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最终,吕布被曹操击败,沦为曹操的俘虏。

结尾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回,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混乱和英勇豪杰的崛起。

袁术自立为帝等事件展现了权力的腐败与诸侯的较量。

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曹操与吕布的对决更为故事增添了一些情节上的迷离与悬念。

总的来说,第四回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多样性。

2023年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字通用

2023年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字通用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字篇一我从小就看《三国》却看得支离破碎,不解为什么孔明临死遗言说魏在其死后比反,并定计除之。

现在看来,其实从魏杀韩玄归顺刘备时,孔明便因其叛主而欲杀之。

我所不解的是:其他城池的从将也有杀主将而献城的,却没有让孔明怀疑什么。

从首出祁山魏延便有一些战术思想与孔明不合。

孔明更是对他日益不满,说此人生有反相,常有不平之意,因念其骁勇善战而用之,日后必为祸患。

我看“反相”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是找一个迷信的借口。

有人说因为在诸葛亮临死前禳星祈寿时,最关键的时刻,魏延闯入导致主灯熄灭,祈寿失败,所以诸葛亮才要杀他。

又是迷信!因为根本原因是司马懿察觉出了蜀营的异常判断诸葛将亡,因而挑战试探。

魏延是因为紧急军情才闯帐的,这件事该杀的是司马懿,可惜杀不着。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不能正确领导魏延,甚至有时让人觉得有点小肚鸡肠。

当然诸葛亮确实比较喜欢老实听话之辈,话又说回来了,哪个中国的领导骨子里不是呢?而魏延的悲剧其实也就是性格悲剧:他太自大了。

自始至终,他都是想轰轰烈烈地建功立业的,至死都是因为不听诸葛亮的遗命,想自己去接着和司马懿打仗才落了个身首异处。

觉得诸葛亮死了就没人控制得了他了,可以由着性子建功立业了。

可诸葛亮多么老谋深算呀,怎么能给他机会?但是他虽然“反”了诸葛亮的遗命,却并没有对蜀国变节,比起时下受到大肆争议的施琅还是好很多的。

我对魏延是并不讨厌的,实在是觉得可叹!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字篇二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

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50字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50字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50字5篇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50字篇1《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

书中一个个传奇故事令我深有感触,苦肉计、空城计、王允巧施连环计等都让人拍案叫绝。

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壮举之一,令我挥之不去。

一次,阴险狡诈的曹操派兵攻打东吴,用大船与他们交战,恰巧大雾弥漫。

刘备的大军正缺箭,不过诸葛亮的机智帮了刘备的大忙。

他让士兵们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只船上点了几根火把,人站在船舱中。

刚好大雾朦胧,曹军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

再把箭集中起来就可以用了。

几天后,这些箭都被用来攻击曹军了。

真是大快人心。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50字篇2读完厚厚的《三国演义》,心潮澎湃、意犹未尽。

《三国演义》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中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确实如此。

而在分合和合分之际,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战争。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就是彻彻底底的乱世,因而英雄辈出。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策、孙权、周瑜……等等,这些人都称得上盖世英雄。

书中最突出的英雄就是诸葛亮,他不仅足智多谋、处事果断,而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诸葛亮的事迹不胜枚举,耳熟能详的有:隆中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无不体现诸葛亮过人的智慧。

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忠义,他忠心耿耿辅佐后主刘禅,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一代贤相。

一篇《出师表》,读之令人涕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完美的人。

事实上,他也有缺点,譬如他过于谨小慎微。

“诸葛一生唯谨慎。

”这句诗就是对他的优点和缺点的概括。

我认为英雄是需要一颗“野心”来支配的,《三国演义》中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

曹操拥有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他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反面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便成了他的标签。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第四回的主要情节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在这一回中,周瑜为了对抗北方的董卓,希望能够请到东方的刀骑将军木鹿大王,于是让鲁肃前去东方接洽。

鲁肃刚一到江夏就遇到了关羽,两人携手一同赶路。

途中,关羽与黄忠对战,经过七十余回合以后并无胜负,关羽从此将黄忠视为生死之交。

接着,关羽又与关平在虎牢关和土豪阎道烈对战,最终成功打败阎道烈。

随后,关羽来到了白门楼,与曹操的六名将军一一对战,关羽轻松取得了胜利。

而他的武艺之所以这么高强,主要是因为他修炼了武当的太极剑法。

接下来,关羽还顺利通过了跟方圆数百里的小关的对战,顺利到达了夏口。

这一回的情节紧凑,节奏明快,使得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都处在紧张和激动的状态之中。

特别是关羽通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让我对关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关羽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了一个仁爱正直、勇猛无畏的英雄形象。

他对待敌人宽厚待遇,对待朋友兄弟悉心照顾,深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同时,关羽武艺高强,擅长刀剑,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战斗时,他勇猛无畏,力大无穷,十分震撼人心。

正因为如此,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人们称为“武圣”,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但是,我也反思了一下这种英雄形象的塑造对我们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并不存在像关羽这样的神话般的英雄。

我们所遇到的人都是具有缺点和不完美的。

而小说中关羽的形象却是完美无暇的,给人带来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期许。

这也是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现象,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现实的英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除此之外,第四回还讲述了与战斗无关的情节,比如鲁肃以及关羽在路上的闲聊等。

这些情节虽然与故事进程无关,但却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情节,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个性、喜好和思想,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时期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它通过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精彩纷呈的情节以及细腻的描写手法,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浩气激扬和风云变幻。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精选10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精选10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精选10篇)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篇1)三国演义让我们走进演义中的三国吧!三国顾名思义就是三个国家了,演义就是打仗,三个国家打仗。

由刘邦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在经历了四百年后开始衰落。

要我说就是:由刘邦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在经历了四百年后终于开始衰落。

三英豪桃园结义就跟贾家楼结义一样都是英雄豪杰,只是数量不同,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曹操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和孙权建立的吴国。

总结我觉得读这本书最好的就是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很多故事还学会了好多的著名故事还知道好多的英雄。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篇2)原来,赵子龙保护着家小,杀退了一批又一批曹军。

最后,他他发现刘备的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

赵云一心要找回夫人和儿子,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带着十几名骑兵,冲进曹营。

张飞又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到底想干什么!”这一声,竟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的肝胆破碎,一下栽到马下死了。

就在这时,山坡后一阵鼓响,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关羽,他手拿青龙刀,骑着赤兔马。

我从中体会到赵子龙忠心于刘备;张飞很豪壮,夏侯杰十分贪生怕死;关羽很威风。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篇3)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我喜欢《三国演义》,书中的刘备是一个爱民如子,忠义的人,他在桃园与关羽,张飞结拜,可是刘备无权无势,他们到处投靠,直到遇到诸葛亮,他们三拜诸葛亮,才请到诸葛亮出山相助自己,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刘备被曹操派兵追杀,新野是一小城,抵挡这么多兵,只能退往江下。

如果带着百姓,必然会被追上。

如果放弃百姓,那无疑是把他们推上死路。

所有的人都叫他放弃百姓,他坚持带着百姓走,满路上都是老百姓,刘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新亏逃脱了。

刘备真不亏是一个好君王,即使自己死,也不能让百姓受苦。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200字(篇4)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闲来无事,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四回,这一回的题目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于是总结了几篇读后感。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欢迎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篇一闲来无事,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四回,这一回的题目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

在这一章节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曹操。

在我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他唯才是举,能够任用贤能,即使他骨子里还有嫉贤妒能的特点。

在这里,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想象中的“坏”,他还有正义的一面,难怪易中天说他是一位可爱的奸雄了。

今天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向他宣判死刑,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篇二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被故事里的情节给深深的吸引住了,看的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刘、关、张三人也跟随公孙瓒来投曹操,随即选袁绍为盟主。

孙坚遂领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董卓派吕布、华雄来守关。

华雄出关斩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孙坚引四将来关前,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小胜董卓军,后因粮草跟不上而被华雄大败,将四将中的祖茂斩了。

华雄领铁骑来到关下,连斩两元大将。

关羽提刀出寨,不多时便斩华雄而归。

董卓听之华雄被斩,即令吕布出关。

袁绍即令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去敌吕布。

我觉得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

这样,吕布在我的心中已变得地位很低,瞧不起他。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篇三第四回主要讲述了在对待董卓废汉帝的事情,以及袁曹两位当世之豪杰的不同做法。

袁绍选择了在朝堂之上与董卓进行公然对立,而曹操在众官哭泣之时敢于自告奋勇,暗杀董贼。

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精选5篇)读了《三国演义》,觉得小说主要写了人物之间斗志斗勇、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篇1)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战几十员曹将,救出糜竺等将。

他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

张飞一喊,声如巨雷,曹军吓得个个两腿发软,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胆肝破碎,一头栽到在马下。

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

从此一病不起。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

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

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篇2)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孙、曹三家之争,三国演义里面写了刘备、曹操、张飞、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等英雄人物。

书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出出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都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万分:奸猾狡诈的曹操,为何在华容道上狼狈鼠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怎样以一座空城抵挡住了十万大军的进攻?此书教我们矫正身姿,让你行得正,走的远。

三国演义第四章回读后感(篇3)《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的其中之一,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

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千方百计想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营驶去,不一会儿,船上已经射满了箭。

诸葛亮满载而归。

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篇1】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臭化了曹操、美化了刘备、神化了诸葛亮、提高了赵云,贬低了周瑜、总的来讲,这部书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我虽年老,但还是继续看。

最使我感得好的,是这部书的大小战事四百多次,每次不一样,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园三结义,永世不相忘,这种情谊值得推广。

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第五回读后感【篇2】寒假里,我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刘备、孔明、关羽、张飞、曹操、刘备之子刘禅。

刘备爱民如子,他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枭雄,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

孔明是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水淹七军、收姜维……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山地运输工具。

关羽这个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内向少言,刚正不厄,重情义重承诺,不为名利所动;这样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谓是真英雄,令人钦佩。

曾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挡。

但最终因轻敌中了孙权的埋伏。

张飞作战勇猛,性格耿直,脾气暴躁,容易冲动。

曾在虎牢关一声吼,吓退曹军20万。

他对士兵十分严厉,最终死于部下之手。

曹操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擅长政治,但是他过于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乱杀人,最终失去天下。

在这本书里,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刘备之子--刘禅,他胸无大志,只明白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他“打造”出来的,最终投降于魏国。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4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4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4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4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450字【篇1】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孙、曹三家之争,三国演义里面写了刘备、曹操、张飞、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等英雄人物。

书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出出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都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万分:奸猾狡诈的曹操,为何在华容道上狼狈鼠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怎样以一座空城抵挡住了十万大军的进攻?此书教我们矫正身姿,让你行得正,走的远。

三国演义第四回读后感450字【篇2】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故事精彩,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100个英雄形象。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国中,我最欣赏关羽:因为他的忠义情操,令人不由得深深地感动。

他的武艺和军事领导才能,令人敬佩。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降汉。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诚,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诚。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一:《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这一千古绝唱。

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

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没有被后人认同。

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远,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

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2、《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

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他有正义的一面。

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

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

我们学习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4、《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

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

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5、《三国演义》第十回讲到曹操举贤纳士,真心诚意的广泛招纳贤能,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

这期间,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贤士之间相互举荐,互相推举的感人局面。

荀彧最先来到曹操门下,他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玠。

这种连环举荐实际上为曹操确立三分天下的形势打下了人才基础。

可以看出,当时的贤能之士都是比较大度和宽容的,能够在封建社会下,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还敢于举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人,多事互相猜忌,相互妒忌,更难做到推荐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来领导自己,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古代贤能之士学习6、《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讲的是曹操用计大败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武夫始终只能当将军。

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勇无谋,空有一身武艺和力气,在深谋远虑、诡计多端的曹操面前,就显得很笨拙,很无能。

其实,吕布的谋士陈宫几次很好的建议和计谋,但不被重视,最可气的是吕布与曹操会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还放走了曹操,看来真的是空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能成就大事啊!现今时代,我虽然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但是也要做到既要有一身本领,更要有智慧和思想,要懂得用恰当的方法去赢取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7、《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讲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攻取了徐州城。

从中我们看出吕布是反复无常,重利轻义的人。

以前认丁原为义父,因董卓以财宝相送,吕布便杀了丁原。

后番又认董卓为义父,因王允和貂蝉巧使连环计,又杀了董卓。

今番投奔刘备,因刘备、关羽不在,张飞醉之,趁夜把徐州拿下。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社会,都要固守诚信,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能因为有了利益就背信弃义,最终会落得千古骂名。

8、《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讲到孙坚之子孙策,年18岁,为不能继承父亲遗志,图霸一方而着急落泪,旧部朱治、吕范献计,向袁术借兵。

孙策以父亲的传国玉玺为证,借兵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并击败吴郡严白虎叛乱,至此在江东开创了基业。

孙策18岁就有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负,他礼贤下士、严整军纪、爱护百姓,被东吴百姓称为“孙郎”。

现今时代,18岁的人很难有这样的远大志向。

周总理留学的时候,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志,最后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总理。

我们要学古人,学习革命先烈,从小立志,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9、《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到曹操在行军路上见麦田成熟,下令将士不许践踏麦田,违令者斩。

但是,曹操的马因飞鸟得惊吓,冲入麦田,破坏了大片麦子。

曹操割发代首,将士悚然,无不畏惧军令。

曹操治军严格,所以军令畅通,军纪严整。

我们任何一个集体和团队,也要严格各种纪律,用铁的纪律来约束所有人得行为,让想违纪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够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这个集体才会有无往而不胜得战斗力。

10、《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讲到刘备得到谋士徐庶之后,就很器重他,便让徐庶当上了军师。

曹操得知徐庶的才学,便想得到徐庶,便把他的老母亲抓以此逼迫徐庶来到曹操手下,但是至此徐庶没有为曹操出一条好计策。

这才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

我们不难看出,不论什么年代招贤纳士、人员调整做好是遵从人的意愿和想法,强扭的瓜不甜,只有让人欣然接受,才能够激发出个人的潜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互相桎梏。

11、《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邀请刘备到小亭畅饮,煮清酒,论天下。

席间,刘备问曹操,谁才是一统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

这时正值雨季,雷声大作,刘备忙捡起,不慌不忙地掩饰说:“雷声一阵,吓得筷子掉了”。

曹操因此没有多起疑心。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说明刘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很强的。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尔虞我诈的场景很少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还是很多的,这就要求谨言慎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甚至过于张扬都会招来人的反感,要机智、巧妙地回答,要善于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赢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12、《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讲到曹操让张绣写书招安刘表。

贾诩说:“刘表喜爱结交文人名士,要派个名士才可以“。

孔融推荐一人,名叫祢衡,字正平。

曹操召见祢衡,祢衡口出狂言,把文臣武将贬得一无是处,还自夸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曹操见其狂妄,让其做一名击鼓的乐官,后被曹操用去招降刘表,因粗言不逊被黄祖所杀。

可见,古往今来的英豪,不论是有多大的才学,有多大的本领,都要谦虚谨慎,要靠真本事说话,不能妄自菲薄,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大家所唾弃。

这也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即使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超群,也不要自卖自夸,要靠实际的工作成绩来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好评。

13、《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讲到关羽探知刘备在袁绍处时,写书信封,辞谢曹操。

信中说:关羽早年追随刘皇叔,誓同生死。

如今辞别,不是不感激丞相的大恩,只是当初的承诺不能违背。

曹操挂回避牌,遵守许诺,放关羽离开。

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爱护是罕见的,倾其所有,但是关羽仍不忘故交,不弃故盟,这就是一种诚信,是大义,因此备受后人推崇,被尊为武圣人、武财神。

曹操在这件事情上篇二:《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体会《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神机妙算,关羽很讲义气,吕布很勇猛,曹操不仅会打仗还会写诗。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常山赵子龙,他武艺高强,又非常勇敢,在长坂坡他一个人对抗曹操的千军万马,单枪匹马救出了小阿斗。

篇三: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3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3篇《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下面是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说到袁绍兄弟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

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

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

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

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大家说他傻不傻?傻,这当然是傻。

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

而袁绍呢?有点牛。

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

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

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

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

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

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

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

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

而袁术呢?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

袁术很快表态——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竟想"自立"!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

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

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

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

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

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

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什么话?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

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什么意思?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不得好死。

而袁绍的呢?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

多么罪恶的人啊!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

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

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

但他输了,并被杀了。

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