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与学·新教案】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0 口 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内容预览:《口技》学案教师寄语:体验学习的快乐,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4、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资料连接】1、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2、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学习过程:比,谁复述得最好。
课堂小结: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当堂训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②既而儿醒,大啼。
③夫亦醒。
④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⑤妇拍而呜之。
⑥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⑦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⑧满坐宾客无不,,,,以为妙绝。
10、《口技》一文节选自。
它是代人编辑的一部小说。
而《口技》的作者则是代人。
11、在文中“ ”上选填正确的一组词:()A、伸颈;侧目;微笑;默叹B、侧目;微笑;默叹;伸颈C、微笑;默叹;伸颈;侧目D、默叹;伸颈;侧目;微笑12、分别比较每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妇抚儿乳③以为妙绝②儿含乳啼④群响毕绝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3、对文中摹仿声音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近到远②由远到近③由外到内④由内到外⑤由大到小⑥由小到大⑦由疏到密⑧由密到疏A、②③⑥⑦B、①③⑤⑦C、②④⑥⑧D、①②⑤⑦14、这段文字的层次应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15、这段文字的中心可作以下几种不同概括,比较准确的是:()A、写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不眠的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口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训练学生能自渎文言文。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突出的写法: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加以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间艺人的艺术魅力,心中升腾对祖国民族精粹艺术的骄傲之感。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听录音,练习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
练习中要重点注意下列字音:齁(hōu)声中间(jiàn)许许(hǔ)几(jī)欲先走2、学生自己尝试解释字词义,疏通课文大意,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标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
(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分别找高、中、低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析。
(如果读得好,可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否则,可再由几个同学试读,进行练习,教师做朗读指导。
)三、疏通文意1、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2、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
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
4、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出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检查重点词义。
(1) 会宾客大宴……(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 《口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协作方法.3了解我国口技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的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品味具体生动的描写,把视觉文字转化为听觉并加以想象..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提问法.课前预习;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满坐宾客……以为妙绝。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于是宾客……几欲先走。
合作探究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⑵会宾客大宴(会:正赶上)⑶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⑷众宾团坐(团:围绕)⑸妇拍而呜之(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⑹奋袖出臂(奋:扬起,举起)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善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C)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一、快乐预习1.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出一处。
(1)京中有善口技者(2)遥闻深巷中犬吠2.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一段中概括介绍口技表演者艺术高超,点出演出的场合,点出演出的地点,点出口技表演的设施,介绍表演的道具。
二、合作探究1.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明确:2、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C级)提示: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我们班上自习课时,只能够听到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明确: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明确:三、感恩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呓语()齁声()意少舒()()林嗣环()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缓慢C、舒筋活血3、翻译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描写的特点是()。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5、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课题口技课时两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积累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上册接触和学习,已对文言文学习有一些浅显的学习思路,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教师应调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课是初一阶段最长的要求要背诵的文章,诵读是学习文言段,培养语感和帮组理解的重要手段。
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的重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内容,圈点勾画,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3、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分的语气、语调。
(注意字音和节奏)才所做习题。
2、学生被带入描写的情3、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方。
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大总结归纳。
题。
5、抽几个学生代表发言。
3、讨论完成表格。
法。
准确回答。
模拟的声音论后回答。
六、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口技林嗣环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尺场景:梦中惊醒:小~大(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渐入梦乡:小(意少舒,稍正坐)火起群乱:大(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参考书目推荐资料文章较长,教学过程中还应多采用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教学的过程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口技》选自语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文化生活”,5篇课文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生活的一些侧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体验,领会作家对“文化艺术”的感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2.教学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3.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文言文字词的落实积累,特别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领会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教学难点:本文表现手法的探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班级合作问题生成
12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1真正参与,各抒已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1、学生能够踊跃的展讲。2、认真的记录。
随堂训练体现能力
6分钟
创设思考情境
1真正参与,各抒已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2、对新课充满兴趣。
感知目标
2分钟
创设目标情境
1、呈现整合后的问题生成单。2、快速浏览问题生成单,明确教学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
口技宁夏彭阳县冯庄九年制学校祁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5、使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自学古文。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熟读课文,揣摩语言,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理解写声时由远及近,由外及内,有小及大,由微弱至喧闹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对口技的解释: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的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
表演者用口发出的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的声音。
现在的相声就是从口技发展而来。
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2、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
另外大家在电视中也看到一些用嘴发出的各种声响的杂技等。
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
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
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对民间的艺术有一个更新的认识的。
二、作者及课文背景1、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有《铁崖文集》、《湖航存诰》等书。
2、课文背景本文原是《秋声诗》的序言。
作者曾说:“嘻,若而仁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三、本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和识记文言虚词和实词,注意朗读的节奏;2、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副词,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写作顺序;3、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句子,学习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
三、指导预习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
20、《口技》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
难点是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方法: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
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著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顷(shǎoqǐng)吠(fâi)曳(yâ)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â)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京中有善口技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激
情
导
入
自
主
探
究
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录像的形象性、直观性渲染了气氛,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教师适时的引导,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
(1)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嗣(sì)顷(qǐng)倾(qīng)
号黑板板书1
对改
纠错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口技》
课题
《口技》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能力 思想
教 学 目 标
1.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重点
难点
教法
自 师 活 动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_____渐入梦乡______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观众反应如何?
1.品味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
教师补充:
有
完成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语文年级:七执教人: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
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语文年级:七执教人:教学目标
的美丽,一面你一起层层兵张,
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堵她
.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语文年级:七执教人:
感悟生活。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口技时间年月日第周第 1 课时课题口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会翻译、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口技”的记述与描写。
教学难点文中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辨析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教师补充: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教师补充: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fèi(狗叫) 叱chì(大声责骂)倾qīng(斜) 顷qǐng(短时间) 学生交流对口技的了解: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学生交流作者情况:重点理解的词语:“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文言现象归纳:掌握活用的词1、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届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新人教版) (2)(2)
《口技》教学目标:文言实词含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边译边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学生活动设计:1.多种形式读文章,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
这,又是一种享受了。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至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解题、简介作者:《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三、朗读课文①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ǐng 倾qīng 呓yì絮xù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课文(一)第一部分:(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
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4)朗读、背诵(二)讲读第二部分1、学生朗读第2段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
”遥:远。
巷:胡同、里弄。
吠:狗叫。
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 20 课口技(第 1 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课目的:
1.认识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累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粗心。
3、品尝文中正确生动的语言
4、认识我公民间艺人的聪慧才华。
教课要点:
频频朗读,累积文言词语。
一、快乐预习:
1.查资料 , 认识作者及其作品。
2.熟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疏导文意 .
二、合作研究:
1.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归纳出来。
2. 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深的一个词是。
三、感恩达标:1.填空。
《口技》节选自。
作者是代的。
2.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梦话()絮絮不只()中间()几欲先走()
yì语()无敢huán者()yè屋()hōu 声()
3. 解说加点的词语。
( 1)会来宾大宴(2)少顷
( 3)众妙毕备(4)夫齁声起
( 5)意少舒(6)两股战战
4.翻译以下句子。
(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
备。
(3)不多,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可以名其一处也。
1教课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
【精品】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20课《口技》(2)
目标
1、能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品味分析课文中精炼、形象的语言。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
积累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并背诵课文。
难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背诵课文
教
学
札
记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在本文中是很典型的,必须让学生领会透彻。
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口技
两个场景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导学容?(写在书上)
2、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合作研讨
(1)、口技者技艺高超,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一个字来形容?
(2)、你从哪些内容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口技人表演的这一特点?
自主学习
汇报
善
(1)通过正面描写精彩地描绘口技人所表演的三个场面。(2)开头和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精湛。(3)三次描述听众反映即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烘托口技人技艺高超。(4)本文用词灵活多变,淋漓尽致的体现口技人表演的“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口
技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了量词, 应为: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 抚尺而已] (2)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应为:会大宴宾客)
20
口
技
合 作 探 究
整体感知 3.课文开始时写“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的目的是什么?
满坐 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 . 宾客)
20
口
技
一词多义
20
口
技
古今异义
(1)几欲先走 (古义: 跑; 今义: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 (2)虽 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 (3)稍稍 正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 (4)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是两个词;今义: .. 当中,是一个方位词) (5)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
[解析]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 写听众的反应,为表演的开场渲染气氛,预示一 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即将开始。
20
口
技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表演者模拟深夜中一家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复睡,继 而失火群乱的情景,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 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______________ 道具的简单 、 听众的反应 、______________ 对表演的描绘 。 ______________
20
口
技
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 (名词用作动词,摆宴席) . (2)妇抚儿乳 (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名词用作动词,看) . (4)不能名 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 (5)妇手 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 (6)遥 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
(4)宾 客 意 少 舒,稍 稍 正 坐
20
口
技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0
口
技
梳理篇 通假字
20
口
技
归纳总结 课文记述了一场在屏障中表演的绝妙口技,表演者用种
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的、连续性的 生活场景,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20
口
技
20
口
技
品 读 借 鉴
写法借鉴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 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 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表演
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0
口
技
即兴练笔
8.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 场景。1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我战战兢兢地将成绩单递到爸爸手里,爸爸迟 疑了一下才接过去,只斜瞅了一眼那醒目的、鲜红的75分,眉头就
皱成了一个大疙瘩。我顿时紧张得要命。“唉!”只听他长叹了一
口气,然后就一言不发,坐在沙发上闷头抽烟,一支接着一支。眨 眼的工夫,他就被淹没在浓浓的烟雾里。看到爸爸这样,我心里难 受极了,想说什么,却又张不开口。不知过了多久,烟雾里又是一 声长叹:“儿呀,初三了,该长点儿志气了!”顿时,泪水模糊了 我的双眼。
20
口
技
每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
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腿打哆嗦,几乎想要抢先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撤掉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20口 Nhomakorabea技
圈点批注 ①善:擅长。 ②会:适逢,正赶上。 ③厅事:大厅,客厅。 ④施:设置,安放。 ⑤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⑥团坐:围绕而坐。 ⑦少(shǎo)顷:一会儿。 ⑧但:只。
[答案] 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 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20
口
技
4.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 “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 从文中最后一句邻媪对乔山人弹琴技艺的评价, 可以分析得出。
[答案] 不是;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 棉絮一样,她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
20
口
技
7.难点探究: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 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回答,内容上
的作用主要是突出文章描写主体:口技表演者。结构上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首尾呼应上,使全文浑然一体。 [答案] 内容上: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交代了道具,强调表 演者使用道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结 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文章戛然而止,煞得干脆有力。
20
口
技
自 主 学 习
文白对照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一家)大摆酒席请客
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中
(里_面_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20
口
技
⑨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 B10惊觉(jiào):惊醒。 ⑪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⑫呓(yì)语:说梦话。 ⑬抚:抚摸,安慰。 ⑭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⑮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⑯是:这。
20
口
技
⑰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 得极像。毕,全、都。
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 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20
口
技
(2)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 作用? [解析] 体会侧面描写对刻画口技者的作用。
[答案]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 妙绝。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作用: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
⑱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⑲默叹:默默地赞叹。 ⑳未几:不久。 21齁(hōu):打鼾。 22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20
口
技
23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24俄而:一会儿,不久。 25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26曳(yâ)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者高超的技艺,这是侧面描写。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 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 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
20
口
技
者之“善”。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 的道具,表明口技表演仅仅是靠一张嘴和几样极简单的道具, 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 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出表演者
20
口
技
基础积累 积累篇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林嗣 环( sì ) . 哗 ( huá ) .
中间 ( jiàn) 几 欲先走( jī ) . . 叱 ( chì ) 呓 语( yì ) . . 齁 ( hōu ) 曳 ( yâ ) . . 许 许声( hǔ ) . 寂 然( jì ) .
20
口
技
[注]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楚郢,古地名,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 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20
口
技
考题展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经 (1)尝 得异人传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曾经 (2)以弹絮为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口
技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林嗣环(1607—1662),字铁崖,号起八,福建晋江人,
清代顺治年间进士。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 还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名吏。著有 《铁崖文集》《岭南纪略》等书。
20
口
技
追溯背景
本文原是林嗣环为他的《秋声诗》作的序言。作者曾说: “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 序。”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 “善画声”的诗作。而所谓“善画声”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 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
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
狗叫了起来。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
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
众_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品)的声音, 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 只手,每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 百张嘴,
27虽:即使。
20
口
技
28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 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29名:说出。 30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 31股: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