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课案例剖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_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面成功案例-《石壕吏》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_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面成功案例-《石壕吏》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_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面成功案例-《石壕吏》案例分析
《石壕吏》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强调不脱离文本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

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并充分发挥想象,培养改变课本剧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学过了《月夜忆舍弟》,有同学还记得是谁的诗吗?(杜甫)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背景吗?(安史之乱)请同学背一下因为战乱而导致家人分散的诗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诗是反映现实社会的,也就是写实的。

今天我们还是要去看看“安史之乱”带来的局面。

2、朗读录音《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3、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这首《石壕吏》,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简介及故事发生背景:杜甫(712
第 1 页共 1 页。

初中语文_中考复习系列之古诗词鉴赏(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复习系列之古诗词鉴赏(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进行古诗词鉴赏复习,这一专题是我们中考必考题型,也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题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中考解读。

出示中考解读考查范围:均为课内外古诗词考查内容:涉及诗歌体裁、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炼字、修辞等所占分值:6~7分二、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诗词文体知识,能准确概括诗词主旨情感。

2.能够概括诗词主旨感情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方式: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以明确二、夯基础出示自学指导分析近几年中考题,寻找中考知识点,快速回顾诗词文体知识并准确回答问题。

要求:独立思考快速高效时间:5分钟方式:课件展示,教师读以明确出示相关考题1.[2016.德州]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2.[2014.德州]“斜”现在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3.[2018.德州一练]这首诗从内容上属于(),从体裁上属于近体诗中的(),这种诗一般要求()和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的。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教师明确:考点有古诗体裁、古诗押韵、诗的分类学生看题思考教师提问:1.这组题目考察诗词曲中的哪一类?2.考查了诗的哪些知识?3.如何区分绝句和律诗?学生思考并回答三、悟感情找方法出示自学指导结合典型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并概括答题方法。

要求:读一读悟一悟写一写时间:10分钟出示经典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学生自由读诗,揣摩作者情感2、提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3、学生概括答题方法,教师点明:看题目观沧海作者:曹操(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

2.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古诗词鉴赏练习: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的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探讨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3.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经典古诗词作品。

2.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文学史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词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1. 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的欣赏能力。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1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1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一)捕捉感情[ 复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诗人感情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灵便运用所学的解题技巧解决实责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依照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经过教师对“解题技巧”“ 点拨”和学生的“ 学、练” 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在感情方面对诗词进行有效赏析。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涵养。

2、帮助学生战胜对古诗词鉴赏的惧怕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 复习重难点]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诗人感情的鉴赏能力。

[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二、分析考题特点1.出示泸州市近 5 年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表格略)近几年来,有关古诗的察看已经成为各地市中考热点,所占分值也呈增加趋势。

今年我市古诗鉴赏试题就由原来的 6 分增加到 8 分,这可见其被关注的程度。

因此,认识常有题型和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有助于我们在中考取取胜。

2.学生依照表格归纳考题特点:A.选材多为短小干练、写景类的诗。

B.题型为简答题。

C.考题种类( 1)掌握意象( 2)描述画面( 3)理解境地(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6)领悟感情。

三、学会解题技巧(一、生说出自己捕捉诗人感情的方法(二)师结合中考试题解说解题技巧1、关注题目,明确内容①师: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 难” ,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2.明确种类,领会感情①. 师出示有关题材,生说出常有的表达感情,并举例。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安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淡泊安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述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流连忘返的沉迷;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宽慰的豪迈;坦陈心志的告白。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单孤单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第一章:古诗词赏析基本概念与术语1.1 诗词的定义与分类1.2 诗人与词人1.3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1.4 诗词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1.5 诗词的内容与主题第二章:古诗词的吟咏与背诵2.1 吟咏的意义与方法2.2 背诵的重要性与方法2.3 诗词的节奏与音韵美2.4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感受第三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3.1 意象的定义与作用3.2 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3.3 意境的营造与欣赏3.4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与思想4.1 诗词的情感类型与表达方式4.2 诗词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4.3 诗词的情感分析与解读4.4 诗词的思想启示与教育意义第五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5.1 诗词的阅读与理解5.2 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步骤5.3 诗词的赏析技巧与要点5.4 诗词的鉴赏实践与练习第六章:唐诗的赏析6.1 唐诗的特点与风格6.2 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赏析6.3 唐诗的主题与思想6.4 练习与分析:解读唐诗的意义与价值第七章:宋词的赏析7.1 宋词的特点与风格7.2 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赏析7.3 宋词的情感与意境7.4 练习与分析:欣赏宋词的美感与情感第八章:元曲的赏析8.1 元曲的定义与分类8.2 元曲的特点与风格8.3 元曲的赏析方法与技巧8.4 练习与分析:解读元曲的主题与情感第九章:明清诗词的赏析9.1 明清诗词的特点与风格9.2 明清著名诗人的作品赏析9.3 明清诗词的主题与思想9.4 练习与分析:欣赏明清诗词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第十章:古诗词赏析的综合训练10.1 诗词的阅读与理解10.2 诗词的赏析与解读10.3 诗词的情感分析与思想解读10.4 练习与分析:综合运用赏析方法,深入解读古诗词的意境与内涵第十一章:古诗词中的自然描写赏析11.1 自然景物的意象与意境11.2 诗词中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11.3 著名诗词自然描写的赏析案例11.4 练习与分析:解读自然描写中的美学价值第十二章:古诗词中的人物描写赏析12.1 人物形象的意象与性格描绘12.2 诗词中的人物描写与情感表达12.3 著名诗词人物描写的赏析案例12.4 练习与分析:欣赏人物描写中的细腻与深度第十三章:古诗词中的历史事件描写赏析13.1 历史背景与诗词创作的关系13.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描写与情感表达13.3 著名诗词历史事件描写的赏析案例13.4 练习与分析:理解历史事件描写中的时代意义第十四章:古诗词中的神话传说描写赏析14.1 神话传说在诗词中的运用14.2 诗词中的神话传说描写与情感表达14.3 著名诗词神话传说描写的赏析案例14.4 练习与分析:探索神话传说描写中的文化内涵第十五章:古诗词赏析的复习与测试15.1 复习古诗词赏析的重点与难点15.2 诗词赏析的测试方法与题目设计15.3 模拟测试与答题技巧15.4 练习与分析:通过测试检验古诗词赏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诗词的定义、分类、诗人与词人、节奏与韵律、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等基本知识。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鉴赏课内的古诗词,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播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是A慷慨激昂的,是B轻松欢快的,还是C哀伤愁苦的?同学们都有好的欣赏能力,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中的精华,许多是古人用来配乐歌唱的,具有音乐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情感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古诗词的鉴赏。

二、考题回顾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

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尤其是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12年到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卷上。

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析典型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

2. 教学难点: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共同分析和欣赏古诗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案例,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析。

2. 学生准备:复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简短的古诗词表演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回顾基本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如词牌、韵律、意象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精选的古诗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4. 讨论与问答: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和问答,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古诗词赏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唐代诗人杜甫《春望》的赏析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2. 第七章:宋代词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解析词的格律和用词特点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词人的豪放与柔情3. 第八章: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选段的赏析理解话本小说的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选段中的道德寓意和社会背景探讨话本小说对现代读者的启示4. 第九章: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浣溪沙》的赏析研究诗的格律和词牌特点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人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创新5. 第十章: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探讨现代诗的形式和语言革新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象理解现代诗人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发展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的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的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的案例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和分析不同的诗歌作品,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鉴赏。

案例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以豪迈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展示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学生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案例二:《悯农》《悯农》是中国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社会关怀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劳作和贫困生活,作者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珍惜。

案例三:《静夜思》《静夜思》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的句式和真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实性和面对困境时的深刻思考。

同时,也能够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的豪放和浪漫主义精神。

案例四:《匆匆》《匆匆》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徐志摩的作品,以其朴实无华的笔调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而广为传播。

通过描写快速流逝的时间和人生变迁的无常,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忧伤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学生们通过阅读这篇散文,可以深刻理解时间的宝贵和生活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鉴赏涵盖了不同朝代和风格的优秀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文化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诗歌鉴赏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案例一:古诗词欣赏案例描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欣赏古代诗词。

一次,语文老师选取了《登鹳雀楼》这首唐代名篇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先给学生解读了诗词的背景和意境,然后由学生阅读原文,并进行课文解析和赏析。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些关于诗词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古代诗词欣赏为主题,通过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采用诗词欣赏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欣赏、解读、赏析等环节,深入探究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目,引导了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中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个案例中的教学活动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点,通过古诗词的欣赏,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诗词文化运用到生活中,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欣赏《登鹳雀楼》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诗词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培养他们珍惜时间、脚踏实地的态度。

总之,这个案例中的古诗词欣赏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小说阅读与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小说阅读和分析为重点,通过阅读经典小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并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内容,提高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通过小说阅读与分析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词默写与赏析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词默写与赏析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词默写与赏析初三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默写古代诗词,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通过赏析古代诗词,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教授古代诗词的默写技巧和方法。

2. 分析古代诗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复习所学古代诗词,选取适合默写和赏析的篇目。

2. 提前准备好学生默写所需的纸笔和课堂使用的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代诗词朗诵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默写练习(20分钟)选择一首适当的古代诗词,让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默写。

然后,教师可以逐行讲解正确的默写方法,如注意书写规范、把握词序和标点等。

学生在默写练习后,教师可以逐行点评并纠正错误。

3. 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可以针对默写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课堂讲解。

可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讲解其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 赏析分享(25分钟)教师选择一两首经典的古代诗词,与学生一起进行赏析。

可以从诗词的语言、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交流。

5. 拓展练习(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如背诵并朗读古代诗词、尝试自己创作古体诗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默写和赏析古代诗词,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古诗词教研典型案例(3篇)

初中古诗词教研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古诗词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我校开展了古诗词教研活动,通过案例研究,探索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发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存在困难,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不准确。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教师决定开展一次古诗词教研活动。

2. 案例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静夜思》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并制定了详细的教案。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预习,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课堂实施①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诗中描述了怎样的场景?”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②分析诗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月光’和‘地上霜’在诗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这两个意象相互映衬,突出了夜晚的寂静。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诗歌,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师提问:“这首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③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用现代文翻译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3)课后反思课后,教师组织教研组进行讨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认为,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诗歌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诗歌时,对一些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初中语文_中考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诗歌鉴赏》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学习过程:(课前播放视频《中国诗词大会》片段)一、导课。

看完这个视频,大家是不是被武亦姝圈粉了?武亦姝出口成章,气定神闲,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所有的想象。

我觉得,与其说被武亦姝圈粉,不如说被古诗词圈粉。

古诗词不仅愉悦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情操,更净化我们的心灵。

但是,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考试。

2012年,古代诗歌鉴赏列为临沂市中考试题的一部分,大势所趋,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看古代诗歌鉴赏在中考中都考什么?怎样考?我们又该怎么做?二、活动一:寻根立据(考什么?)怎么考?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到底考什么呢?我们得先看一下《临沂市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鉴赏的要求(幻灯片)(学生齐读):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什么我们了解了,再来看看各地中考真题,看看中考诗歌到底怎么考?(幻灯片——2016临沂中考题)三、活动二:抽丝破题(怎么考?)咱们看一下临沂市2016年的中考真题,考查的是——(学生齐答:语言、情感),再来看看2016济南的中考真题,考查的是——学生齐答:内容、语言、情感、语言)。

咱们总结一下,诗歌在中考时考查得最多的是什么?(生说)(幻灯片):常见考点: 1.理解内容 2. 体会感情 3. 品味语言4.明确写法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前两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四、活动三:解惑答疑(怎么做?)活动三: 解惑答疑(一)理解内容先看这道中考真题(幻灯片):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学们,你平时拿过一份古诗鉴赏题目来,你都先干什么?(生说)说的很对,先读,你抓住了诗歌鉴赏的基础!老师建议:最好先用心去读,考场上不让读出声来,我们可以在心底默默地读,努力读出诗的风格,诗的感情,诗的韵味。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课型举隅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课型举隅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课型举隅一、导言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中考中常考古诗鉴赏,给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古诗的鉴赏涉及到诗歌的内涵、修辞、韵律、体裁等多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熟练地进行鉴赏。

本文将就中考古诗鉴赏的复习课型进行展示,供教师参考。

二、教案1. 课程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学期的复习阶段,主要内容为古诗鉴赏。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中考中重要的古诗鉴赏知识点,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中考打好基础。

2. 教学目标①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涵,懂得如何从诗歌中品读生活和理解人生。

② 能够较熟练地识别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准确描述其含义和作用。

③ 了解古诗的常见体裁,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涵。

④ 能够朗读古诗,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其中的意境。

3.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1:导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10分钟)教师介绍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采用“人名接龙”的方式了解学生最近学过的古诗。

活动2:讲授古诗的鉴赏要点(30分钟)教师讲解古诗的基本内涵,包括诗歌的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重点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韵律和体裁等鉴赏要点。

活动3:分组合作,识别古诗语言技巧,分析语境(30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篇古诗,识别其中的语言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其含义和作用,以表达其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每组学生朗诵自己挑选的古诗,通过相互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形成全班的诗歌鉴赏心得。

4.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去了解和鉴赏古诗。

在活动2中,教师强调了古诗鉴赏中的重要知识点,并用生动的例子进行了讲解;在活动3中,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古诗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4中,学生进行朗诵并表达鉴赏心得,加强了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需要及时地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并适时进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古诗词赏析实例教案

初中古诗词赏析实例教案

初中古诗词赏析实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2. 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诗词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3. 诗词修辞手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诗文创作的背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登鹳雀楼》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二、诗文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文的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理解诗文的内容。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等。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 学生举例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赏析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3.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学生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词鉴赏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词鉴赏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古诗词鉴赏一教学设计(情感与技巧篇)一、课前训练:1、默写请在训练纸的空白处答题,只写题号与答案。

请五位同学上黑板默写,再请五位同学进行批改。

小结:在中考中,诗词默写是第一种考查方式,咱日照市分值为十分。

还有一种题型是鉴赏题,分值为五分。

近几年来考试的得分情况并不高,应是难点。

可是,任何困难都会有他解决的办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寻找解题的钥匙。

请看近三年日照市诗词鉴赏题。

二、鉴赏诗词:1、考点探寻2、方法探究(一)内容情感前三招:1、看类别;2、看作者;3、看意象;后三招:1、留心诗题;2、捕捉情语;3、解读典故;诗题对诗词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抓住诗题中的关键字词,往往可猜测出诗歌的题材类和情感基调。

如:《春夜喜雨》;送别类诗词的题目常有“赠”“别”“寄”等字眼,用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怀古类诗词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借古讽今,寄托作者的个人境遇,如:《山坡羊潼关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有怀》。

诗词往往都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

直抒胸臆是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特点是诗人直接袒露心迹或情感。

答题时,如果你能捕捉到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就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的缰绳,比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最爱”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则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2、表现方法;3、修辞手法;三、直击中考学情分析-古诗词鉴赏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只局限在浅表的背诵上,对于诗词的内容情感理解不太去深入研究。

复习时就要引领学生读懂诗词,体会情感。

并指导学生赏析的方法。

一、看类别、看作者、看意象从诗词类别看诗词中的情感。

比如:田园诗、写景诗、离别诗、言志诗、思乡诗等;从诗词作者了解诗词中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文复习课案例剖析晏城街道南北中学赵春庆古诗文复习历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既任务量繁重,又见效缓慢;既让老师头痛,又让学生心烦。

所以,如何高效复习古诗文是摆在每位师生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复习之前,我校语文组经过集体会商,充分调研学生情况,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整合资源,设计出了一套中考古诗文复习的课例模式——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复习——系统整理——练习巩固——拓展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兴趣,切实掌握了古诗文知识点,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复习效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练习成绩。

一、首先充分考虑学情,在调查研究存在问题、听取学生建议的前提下实施教学,这样可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普遍感觉古诗文复习量巨大,枯燥乏味,得分犹如大海捞针。

有人甚至说,费这么大劲,还不如听天由命来得自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在教师引领下确定复习重点,明确哪些是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是可以理解的,哪些是只需了解的;哪些同学应分别掌握到什么程度。

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操作内容,有的放矢,心中有底,脚下有根。

二、同时,每册的重点课文教师都要引领到位,明确到位,训练到位,检查到位。

⑴文学(文体)常识:作品名称、作者(字、号、朝代)、出处、文体特征、作者情趣(抱负、志趣、情感)⑵默写:尤其是再次明确重点句子的提示性默写。

⑶成语:文中出现的或形成的有长久生命力的成语,弄懂意思和出处。

⑷文言词汇:重点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意动、使动、名词作状语、名词或形容词作动词)、一词多义、古文常用词等五类。

⑸句子:主要是三大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和一些重点句子。

⑹作品主题、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

可以说抓住了古诗文复习的要点,理清了脉络,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复习过程中插入当代名家作品赏析和习作练习,可以避免单调乏味造成的疲劳与低效。

三、教师引领下的高效复习理念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大多数同学能收获成就感。

⑴要学会前后贯通,尤其是同一作家的作品可以放在一起复习。

比如陶渊明是田园派的鼻祖,他的思想、志趣及文风是一脉相承,前后如一的,且对后世影响较大,所以既可以放在一起复习,又可以拿他和周敦颐、刘禹锡、张继、苏轼等作家及其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复习。

这样,更便于学生建立横向和纵向的宏观体系和联想分析能力。

⑵文言词汇的积累,要前后联系,既要掌握它的常用词义,又能结合具体环境分析,从而形成辨别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⑶古诗文的复习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词句的层面,还要对作品主题、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因为这也是近年考查的重点。

⑷要形成“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复习——系统整理——练习巩固——拓展检测”的五步复习流程,将知识落实到位,将能力训练到位。

⑸为避免古诗文连续长期复习带来的枯燥烦闷,要适当穿插一些别的内容,比如迟子建、张晓风、林清玄、赵丽宏等名家作品的赏析和叙事类习作练习。

四、举例具体指导以七年级上册《童趣》为例,具体谈谈该怎样复习文言文。

1、首先,要诵读原文至少三遍,翻译两遍,这是开始复习的前提。

然后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常识(名字、朝代、出处等是必须要记住的)、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内容(哪几件趣事)、为何会有物外之趣?2、其次,系统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子。

通假字——强(一定要求学生按固定格式去解释);古今异义——余、方、盖(“盖”的用法固定,记住有用;“余”是第一人称,要联想起文言文中的人称用词,如“予”、“吾”、“汝”、“孤”等);词类活用——鞭;一词多义——实词如“观”、“时”、“故”和虚词“之”、“为”、“其”、“以”;古汉语常用词——“然”、“或”、“故”等。

文言词汇的复习最好能联想起本文之外才出现的用法和例句,融会贯通,才能举一反三。

3、再次,作品内涵的挖掘和相关作品的链接。

如《童趣》中作者为何会“时有物外之趣”?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联系《两小儿辩日》和《山市》,进行儿童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对比思考。

另外,一段时间以后,还要跟上第二阶段的习题专项训练,巩固复习成果。

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重点复习《童趣》等4篇文言文和14首古诗词,熟练掌握相关语句的默写、积累文言词汇、重点句子、写作手法和作品主题等。

2、提升阅读课外文言文、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文言词汇积累及运用教学方法:引领法、笔记归类整理、练习法教学过程:一、由学习困惑激发学习方法的探寻1、先由同学们自由发言,将平时和考试中遇到的古诗文方面的困惑提出来,2、然后大家共同讨论。

3、教师进行梳理后,发现基本上有四大问题:默写时错别字较多或答非所问;句子翻译漏洞百出,得分较少;主题和作者情感剖析不到位;课外阅读笼统模糊,无法学以致用。

4、教师激发学生探寻解决方法,并进行引领。

二、师生共同梳理古诗文复习重点及提效方法1、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个笔记本,将重点文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分类、具体化的整理,以便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接。

2、教师引领明确古诗文复习重点。

⑴文学(文体)常识:作品名称、作者(字、号、朝代)、出处、文体特征、作者情趣(抱负、志趣、情感)⑵默写:尤其是再次明确重点句子的提示性默写。

⑶成语:文中出现的或形成的有长久生命力的成语,弄懂意思和出处。

⑷文言词汇:重点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意动、使动、名词作状语、名词或形容词作动词)、一词多义、古文常用词等五类。

⑸句子:主要是三大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和一些重点句子。

⑹作品主题、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

3、高效复习方法探讨先由学习古诗文比较出色的同学谈些经验和做法,教师再加以指导和强调。

⑴要学会前后贯通,尤其是同一作家的作品可以放在一起复习。

比如陶渊明是田园派的鼻祖,他的思想、志趣及文风是一脉相承,前后如一的,且对后世影响较大,所以既可以放在一起复习,又可以拿他和周敦颐、刘禹锡、张继、苏轼等作家及其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复习。

这样,更便于学生建立横向和纵向的宏观体系和联想分析能力。

⑵文言词汇的积累,要前后联系,既要掌握它的常用词义,又能结合具体环境分析,从而形成辨别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⑶古诗文的复习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词句的层面,还要对作品主题、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因为这也是近年考查的重点。

⑷要形成“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复习——系统整理——练习巩固——拓展检测”的五步复习流程,将知识落实到位,将能力训练到位。

⑸为避免古诗文连续长期复习带来的枯燥烦闷,要适当穿插一些别的内容,比如迟子建、张晓风、林清玄、赵丽宏等名家作品的赏析和叙事类习作练习。

三、举例具体指导以七年级上册《童趣》为例,具体谈谈该怎样复习文言文。

1、首先,要诵读原文至少三遍,翻译两遍,这是开始复习的前提。

然后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常识(名字、朝代、出处等是必须要记住的)、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内容(哪几件趣事)、为何会有物外之趣?2、其次,系统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子。

通假字——强(一定要求学生按固定格式去解释);古今异义——余、方、盖(“盖”的用法固定,记住有用;“余”是第一人称,要联想起文言文中的人称用词,如“予”、“吾”、“汝”、“孤”等);词类活用——鞭;一词多义——实词如“观”、“时”、“故”和虚词“之”、“为”、“其”、“以”;古汉语常用词——“然”、“或”、“故”等。

文言词汇的复习最好能联想起本文之外才出现的用法和例句,融会贯通,才能举一反三。

3、再次,作品内涵的挖掘和相关作品的链接。

如《童趣》中作者为何会“时有物外之趣”?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联系《两小儿辩日》和《山市》,进行儿童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对比思考。

四、自主复习,系统整理五、课堂检测,指点迷津六、拓展训练,能力提升附:拓展训练习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该诗的第二局中。

“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一)(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节选自沈复《童趣》)(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故.时有物外之趣徐喷以.烟果如鹤唳.云端四支.持汤.沃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以.中有足乐者2、请从甲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2分)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文:⑵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4.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4分)答:(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