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的使用讲解
机器人等级考试巡线避障小车使用说明
避障功能
障碍物检测
巡线避障小车内置了超声波传感 器,能够实时检测前方障碍物的
距离和位置,有效避免碰撞。
自动转向避障
当检测到障碍物时,巡线避障小车 能够自动调整行驶方向,绕过障碍 物,保持安全行驶。
紧急停止
在遇到突发情况或紧急情况时,巡 线避障小车能够迅速停止行驶,确 保安全。
其他功能
遥控操作
巡线避障小车支持遥控器操作, 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试。
运行问题
偏离轨迹
检查小车的巡线功能是否正常,确保路径 清晰可见。如有需要,调整巡线路径或使
用校准功能重新校准小车。
总结词
巡线避障小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 现偏离轨迹、反应迟缓或无法正常
避障等问题。
A
B
C
D
无法正常避障
检查感应器与控制板的连接,确保线路无 故障。尝试重置小车或重新上传程序,看 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外。
02
使用步骤
组装步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备材料
按照需求准备所需的电子元件、塑料件、螺 丝等材料。
安装传感器
将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车头,红外传感器安 装在车尾。
组装底盘
将底盘的各个部分组装在一起,确保稳固。
连接线路
将传感器、电机和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起来 ,确保线路稳固。
编程步骤
01
02
03
安装编程软件
根据所使用的控制器型号 ,安装相应的编程软件。
编程接口
巡线避障小车提供了开放的编程 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自
定义功能和扩展。
数据记录与回放
巡线避障小车内置了数据记录模 块,能够记录行驶轨迹、速度、 障碍物等信息,并支持数据回放
机器人障碍物避障的说明书
机器人障碍物避障的说明书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其中,机器人障碍物避障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能够确保机器人在工作或者移动过程中能够安全、高效地避开障碍物。
本说明书将介绍机器人障碍物避障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一、原理机器人障碍物避障的原理主要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现。
机器人上搭载有多种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包括障碍物的位置、距离以及尺寸等信息。
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控制机器人进行相应的动作,避开障碍物。
二、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机器人进行避障之前,确保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检查传感器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传感器能够正常感知周围环境。
同时,确保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充足,以免在避障过程中电量不足。
2. 设置避障模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设置机器人的避障模式。
常见的避障模式包括静态避障模式和动态避障模式。
静态避障模式适用于固定环境下的避障,机器人会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环境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避障。
动态避障模式适用于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情况,机器人会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和避障。
3. 开始避障确认机器人处于避障模式后,启动机器人,使其开始进行避障。
机器人的传感器会不断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算法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当机器人检测到障碍物时,会根据设定的规则选择合适的路径绕过障碍物。
在避障过程中,机器人会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不断调整方向,以保持避障的稳定性和效率。
4. 避障结束当机器人成功避开障碍物并到达目标地点时,避障任务结束。
此时,机器人会停止运动并发送避障成功的信号。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操作或者改变避障模式。
三、注意事项1. 确保机器人的传感器工作正常,避免出现传感器故障导致无法准确感知环境。
避障常用哪些传感器-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避障常用哪些传感器?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导读避障是指移动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到在其规划路线上存在静态或动态障碍物时,按照一定的算法实时更新路径,绕过障碍物,最后达到目标点。
避障常用哪些传感器不管是要进行导航规划还是避障,感知周边环境信息是第一步。
就避障来说,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自身周围障碍物信息,包括尺寸、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避障使用的传感器多种多样,各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超声波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测量超声波的飞行时间,通过d=vt/2测量距离,其中d是距离,v是声速,t是飞行时间。
由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湿度有关,在比较精确的测量中,需把温湿度的变化和其它因素考虑进去。
上面这个图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信号的一个示意。
通过压电或静电变送器产生一个频率在几十kHz的超声波脉冲组成波包,系统检测高于某阈值的反向声波,检测到后使用测量到的飞行时间计算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一般作用距离较短,普通的有效探测距离都在几米,但是会有一个几十毫米左右的最小探测盲区。
由于超声传感器的成本低、实现方法简单、技术成熟,是移动机器人中常用的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也有一些缺点,首先看下面这个图。
因为声音是锥形传播的,所以我们实际测到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点,而是某个锥形角度范围内最近物体的距离。
另外,超声波的测量周期较长,比如3米左右的物体,声波传输这么远的距离需要约20ms 的时间。
再者,不同材料对声波的反射或者吸引是不相同的,还有多个超声传感器之间有。
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
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扫地机器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清扫的得力助手。
然而,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地避开各种障碍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以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技术和方法。
一、红外线避障技术红外线避障技术是扫地机器人常用的解决方案之一。
该技术利用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红外线来探测障碍物的存在。
一旦机器人探测到障碍物,便会自动调整方向,避免碰撞。
这种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家用扫地机器人。
二、超声波避障技术超声波避障技术是扫地机器人避开障碍物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该技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来探测周围环境。
当机器人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就会意识到障碍物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
超声波避障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距离测量,对于避免与小尺寸障碍物的碰撞效果更好。
三、激光雷达避障技术激光雷达避障技术是目前扫地机器人市场上较为高级和智能的解决方案之一。
该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图数据。
通过与预设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规划最佳的路径,避开障碍物。
激光雷达避障技术具有高度自主性和准确性,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
四、摄像头视觉避障技术摄像头视觉避障技术是近年来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新兴技术。
该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并使用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来分析识别出障碍物。
机器人可以根据识别出的障碍物信息进行相应的避让动作。
摄像头视觉避障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障碍物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扫地机器人通常会结合多种避障技术,以提高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将红外线和超声波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灵活适应。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软件算法不断学习和优化,提升避障效果。
总结起来,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是基于各种传感技术的综合运用。
机器人扫地机障碍物检测及避障算法研究
机器人扫地机障碍物检测及避障算法研究一、引言机器人扫地机已经成为家居清洁领域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面对不同的家居布置与空间环境,机器人扫地机依然存在遇到障碍物无法有效避让的问题。
因此,如何增加机器人扫地机的障碍物检测和避障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机器人扫地机的障碍物检测方法简介机器人扫地机常用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包括激光雷达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和触摸感测等。
1. 激光雷达检测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的一种传感器。
机器人扫地机安装激光雷达后,可以通过激光束的测量实现障碍物的检测和定位。
激光雷达可以获取高精度的距离、角度和强度等信息,因此是较为可靠的障碍物检测方法之一。
2.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传感器可以使用声波的反射来检测障碍物。
超声波可以穿透一些材料,因此对于透明或薄的材料也能实现有效的障碍物检测。
不过超声波信号容易受到物体表面的反射和多路传播的影响,因此超声波检测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3. 红外线检测机器人扫地机安装红外线传感器后,在探测范围内放置红外线发射器,当障碍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红外线传感器就能检测到反射的红外线信号。
但是,红外线传感器对于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比较敏感,会影响其检测的精度。
4. 触摸感测机器人扫地机的触摸传感器通常以机器人边缘为基准,一旦感应到外部物体的压力,便能识别出遇到障碍物。
但由于触摸传感器只能检测到机器人接触到的那部分障碍物,因此在避免接触到高桌角或墙面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机器人扫地机的避障算法简介1. 反向运动轨迹法机器人检测到障碍物后会通过反向计算,规划避障路径。
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不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传感器,但速度较慢且在复杂环境下可靠性较差。
2. 动态规划法动态规划法是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避障方法,通过策略来做出合理的路径选择,避开障碍物。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避障能力较强,但在处理大规模环境时相对繁琐且速度较慢。
机器人避障问题 (2)
机器人避障问题1. 简介机器人避障(obstacle avoidance)是指机器人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算法来识别和避免障碍物的能力。
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机器人避障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热点。
2. 避障传感器为了实现机器人的避障功能,需要配备各种传感器来获取环境信息。
常用的避障传感器包括:2.1 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利用超声波的回波时间来测量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通过安装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机器人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感知。
2.2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避障传感器,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回波时间来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
激光雷达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障碍物位置和距离数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和导航系统中。
2.3 摄像头摄像头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来识别和检测障碍物。
常用的算法包括边缘检测、目标跟踪和物体识别等。
利用摄像头可以获取丰富的视觉信息,对于机器人的避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3. 避障算法为了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避障决策,需要设计和实现相应的避障算法。
常用的避障算法包括:3.1 基于障碍物距离的避障基于障碍物距离的避障算法利用传感器测量的障碍物距离信息来进行避障决策。
例如,当障碍物靠近时,机器人可以选择停下或改变方向来避免碰撞。
3.2 基于虚拟势场的避障基于虚拟势场的避障算法利用虚拟势场模型来描述机器人周围的环境。
机器人被视为一个负电荷,障碍物被视为正电荷,通过计算势能梯度来确定机器人应该前进的方向。
3.3 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训练数据来学习和优化避障策略。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输入的传感器数据预测机器人的动作,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4. 实际应用机器人避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自动驾驶车辆:通过避障技术,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安全地行驶。
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技术解析
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技术解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家庭清洁的热门产品。
然而,扫地机器人能够自主避开障碍物并高效地完成清洁任务的背后,是一项精密而复杂的避障技术。
本文将对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技术进行深入解析。
一、机器人感知技术在实现避障功能的过程中,机器人首先需要准确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
为此,扫地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红外线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并将获取的信息传输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其中,红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线信号,探测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
摄像头则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对于机器人的定位和识别障碍物非常重要。
超声波传感器则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并检测回波的时间来测量障碍物与机器人的距离。
激光传感器则采用激光束扫描的方式,可以获取更精确的距离和形状信息。
二、环境建模与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在感知到周围环境后,需要对环境进行建模,以便为避障行为做出准确的决策。
环境建模是指通过感知数据生成一个环境的模型,包括地图、物体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基于栅格的地图、基于特征的地图和基于拓扑的地图等。
地图生成后,扫地机器人需要进行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可以理解为在环境地图中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有A*算法、Dijkstra算法和RRT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结合环境地图和机器人的动态状态,选择一条避开障碍物且效率最高的路径。
三、运动控制与避障行为当机器人完成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后,下一步是实现运动控制和避障行为。
运动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机器人的轮子或驱动器,按照路径规划得到的轨迹进行运动。
扫地机器人通常配备有轮子或履带,并通过电机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需要根据感知到的障碍物信息采取相应的避障行为。
常见的避障行为包括避开障碍物、绕行、静止等。
具体的行为决策取决于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避障策略。
扫地机器人的红外避障技术
扫地机器人的红外避障技术扫地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它们可以自动地清扫房间、吸尘、拖地等,无需人工干预。
其中,红外避障技术是扫地机器人关键的功能之一。
本文将探讨扫地机器人的红外避障技术,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一、红外避障技术的原理红外避障技术是利用红外传感器感知前方障碍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扫地机器人通过装配在机器人正面或四周的红外传感器,实时监测周围环境。
红外传感器会发射一束红外线,当遇到物体时,物体会反射红外线返回传感器。
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强度及返回时间,扫地机器人可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尺寸。
一般来说,返回时间越短,距离越近,机器人就会做出相应的避障动作。
二、红外避障技术的应用红外避障技术在扫地机器人中有多种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在导航和避障方面的应用。
1. 导航扫地机器人可以借助红外避障技术进行导航,确保其能够准确无误地清扫每一个角落。
红外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探测并跟踪墙壁、家具等固定物体的位置,从而使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中具备定位和导航能力。
2. 避障扫地机器人必须具备避障能力,以免碰撞或卡住障碍物。
红外避障技术可以及时感知到遇到的障碍物,并让机器人采取相应的动作避免碰撞。
例如,当机器人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靠近时,它可以自动改变方向或停下来等待。
三、红外避障技术的优势红外避障技术在扫地机器人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灵敏度: 红外传感器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感知非常敏锐,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障碍物。
2. 快速响应: 由于红外线传输速度非常快,扫地机器人能够在瞬间感知到障碍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避免碰撞。
3. 低能耗: 红外传感器的功耗较低,使得扫地机器人在长时间工作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电量。
4. 适应性强: 红外线能够穿透一些薄的材料,如窗帘,从而在不同的环境下实现避障,适应性更强。
四、红外避障技术的局限性红外避障技术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距离限制: 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距离有限,一般在几米以内。
知识讲解:机器人避障
机器人避障
一、任务目标
“勇敢号”机器人要去探索神秘的D 区,要求“勇往直前”,直到前方出现障碍物,才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如下图所示。
二、任务分析
如果让机器人前进固定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让机器人前进一段时间来完成。
可是“勇敢号”机器人前进多少距离才会碰上障碍物,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所以我们不可能告诉机器人前进的时间,只能靠机器人的传感器自己来判断了。
1.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它就像人的眼睛、耳朵、鼻子一样,能够感应到周围环境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机器人的“大脑”。
有了传感器,机器人就变得更加聪明了。
下图展示的是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基地
2.如何避障?
机器人的红外传感器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可以“看到
”前方的障碍。
我们可以让机器人先启动马达往前走,同时让红外传感器开始检测:有没有发现障碍?如果没有,前进一小步,继续检测……如果有障碍,让马达立刻停止。
四、程序流程图
这次探险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表示:
让我们的探险机器人出发吧!
练习:
1.将已经认识的几种传感器,填写在下表中。
2.如果机器人遇到障碍物,你能让它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吗?
阅读材料:
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感受外界光线的变化,向机器人的“大脑”及时传递一个数值(如下图5所示),机器人的“大脑”再根据传感器报告的数值变化电脑就会判断是否要沿着小路前进了。
红外传感器工作示意图
红外传感器已经在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探测设备和其他部分技术的提高,红外传感器能够拥有更多的性能和更好的灵敏度。
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
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扫地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家居产品,通过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传感器系统,能够代替人工进行家庭地面清洁工作。
其中,智能避障功能作为一项核心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了安全和高效的操作性能。
本文将介绍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及其优势。
一、智能避障功能的原理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系统实现的。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包括墙壁、家具、障碍物等。
一般而言,扫地机器人采用多种传感器的组合,如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等,以确保对环境的全方位感知。
二、智能避障功能的优势1. 高效清洁:智能避障功能使得扫地机器人能够智能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高效而准确地完成清洁任务。
不再需要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清洁效率。
2. 安全性:智能避障功能能够保证扫地机器人在清洁过程中的安全。
当机器人接近墙壁或障碍物时,传感器会发出信号,机器人会自动停止前进,避免碰撞和损坏家具等。
3. 多场景适用: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使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无论是家居、办公室还是商业场所,机器人都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环境,完成清洁任务。
4. 智能定制:一些高端扫地机器人配备了智能学习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学习和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会越来越熟悉清洁区域,提高清洁效果和速度。
5. 人性化设计:智能避障功能不仅仅是避免碰撞,还可以使机器人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比如,当机器人检测到有人行走时,会主动停下等待,确保人员安全。
三、智能避障功能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避障功能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预计未来扫地机器人的智能避障功能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更精准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将变得更加精准和敏锐,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环境和障碍物,提高机器人的避障能力。
2. 强化学习算法的应用: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扫地机器人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优化避障策略,逐渐实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清洁功能。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和分析是指机器人在感知到障碍物时,能够自动进行规避或避免碰撞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机器人在各种环境中的自主移动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机器人感知技术、决策算法和执行控制三个方面来分析机器人避障的原理。
机器人的感知技术是实现避障的基础。
一般来说,机器人感知障碍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传感器实现:1.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送超声波信号并计算信号的反射时间来确定物体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
根据距离信息,机器人可以判断是否需要避障。
2.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物体与机器人之间的精确距离和方位信息。
通过激光雷达,机器人可以获得详细的环境地图,从而有效地规避障碍物。
3.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一般使用相机或摄像头,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来识别、跟踪和测量障碍物。
视觉传感器可以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但在复杂环境或光线不足时可能受到限制。
决策算法是机器人避障的核心。
一般来说,决策算法会根据传感器获得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障碍物。
常见的决策算法有:1.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规则的决策算法将预先定义的规则应用于感知到的环境信息,从而判断机器人应该采取的动作。
例如,如果机器人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则应该停止或绕过障碍物。
2.基于学习的方法:基于学习的决策算法使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如何判断和规避障碍物。
这种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障碍物类型,具有较高的智能性和灵活性。
执行控制是机器人避障的最后一步。
一旦决策算法确定了机器人应该采取的动作,执行控制系统会将指令传达给机器人的执行器,如电机或轮子,以实现相应的运动。
执行控制系统需要与感知技术和决策算法紧密协作,确保机器人能够及时、准确地避开障碍物。
总体而言,机器人避障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技术获取环境信息,利用决策算法分析和判断障碍物,然后通过执行控制系统执行相应的运动。
YL-62 壁障传感器使用说明
传感器模块使用说明壁障传感器模块使用说明壁障一模块描述该传感器模块对环境光线适应能力强,其具有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管,发射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当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线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比较器电路处理之后,绿色指示灯会亮起,同时信号输出接口输出数字信号(一个低电平信号),可通过电位器旋钮调节检测距离,有效距离范围2~80cm,工作电压为3.3V-5V。
该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可以通过电位器调节、具有干扰小、便于装配、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避障、避障小车、流水线计数及黑白线循迹等众多场合。
二模块参数说明1当模块检测到前方障碍物信号时,电路板上绿色指示灯点亮电平,同时OUT端口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该模块检测距离2~80cm,检测角度35°,检测距离可以通过电位器进行调节,顺时针调电位器,检测距离增加;逆时针调电位器,检测距离减少。
2、传感器主动红外线反射探测,因此目标的反射率和形状是探测距离的关键。
其中黑色探测距离最小,白色最大;小面积物体距离小,大面积距离大。
3、传感器模块输出端口OUT可直接与单片机IO口连接即可,也可以直接驱动一个5V继电器;连接方式:VCC-VCC;GND-GND;OUT-IO4、比较器采用LM393,工作稳定;5、可采用3-5V直流电源对模块进行供电。
当电源接通时,红色电源指示灯点亮;6、具有3mm的螺丝孔,便于固定、安装;7、电路板尺寸:3.1CM*1.5CM8、每个模块在发货已经将阈值比较电压通过电位器调节好,非特殊情况,请勿随意调节电位器。
模块接口说明(33线制)三模块接口说明(1VCC外接3.3V-5V电压(可以直接与5v单片机和3.3v单片机相连)2GND外接GND3OUT小板数字量输出接口(0和1)。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作者:李一鸣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03期机器人避障是机器人技术中一项最基础也是关键的功能,它旨在让机器人行动过程中保证不发生碰撞,避免结构的过度老化、脱落。
机器人避障技术的核心包括了传感器的选择和规划算法的选择。
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特色以及原理,而不同的算法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也不同。
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在算法部分仅仅详细介绍了Bug算法。
通过分析各个常见传感器和算法的性能,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最后,我对这项技术存在的潜在问题和主要困难作了分析,提出了一条较为可行的道路:结合多个传感器和算法的避障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机器人避障 Bug算法传感器机器人技术路径规划算法1 背景介绍1.1 引言机器人避障的研究在国内外已被很多学者研究,但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谈论和比较各个方法的优劣仍然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列举并分析机器人避障的各个常用方法,比较并分析各个情况下每种方法的优劣,从而为未来的应用提供参考。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在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机器人技术能够进一步为人类社会服务。
一个国家在这方面的进展,综合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安全和国际地位。
人类研究机器人技术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机器人理论也有了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机器人技术是跨学科的融合体现,它融合了电子电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机械动力学以及仿生学等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象征着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是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与经济实力的体现。
因此,不少欧美大国将机器人技术作为21世纪首要的先进科技规划任务。
目前,机器人对国家安全、工业制造、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在抗灾救险的无人机,餐厅里的自动送餐机等等。
与此同时,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也不断增强。
逐渐的,人们需要能够感知周围,做出判断的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
避障的原理及分析避障的原理及分析一、引言避障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智能和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避障的原理及分析。
二、避障技术综述在避障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传感器检测、图像处理、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执行等。
接下来将对每个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2.1 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检测是避障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等,来检测周围环境的障碍物。
通过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可以感知到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从而做出相应的避障决策。
2.2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另一种常用的避障方法。
通过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实时的环境图像,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避开障碍物的路径。
2.3 路径规划与决策路径规划与决策是避障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该方法通过算法和策略确定在避开障碍物时应该采取的路径和动作。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A算法和D算法等,而决策方法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限状态机(FSM)或深度强化学习等。
2.4 控制执行控制执行是避障的最后一步。
一旦路径规划和决策确定好了,就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控制自己的运动,避开障碍物。
这可以通过控制的电机、轮子或关节来实现。
三、避障系统的优化挑战避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环境复杂性、实时性需求和性能优化等。
3.1 环境复杂性现实世界的环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包括不同形状、大小和移动速度的物体。
避障系统需要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复杂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3.2 实时性需求避障系统需要在实时性的要求下做出避障决策。
对于移动速度较快的来说,它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以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3.3 性能优化避障系统的性能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优化算法和调整系统参数,可以提高的避障能力和效率。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避障系统的示意图、实验数据和相关代码等。
第5课 机器人传感器(课件)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苏科版)
没人 有人
缓慢 加速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到了传感器?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5课
机器人传感器
授课人:XXXX
日期:XXXX
目录 CONTNETS 1 机器人传感器 2 感受避障传感器 3 测试避障传感器 4 使用避障传感器
01
认识机器人传感器
活动一:认识机器人的常用传感器
感受避障传感器
活动二:感受传感器的使用——避障传感器
任务二 找到避障传感器的位置和管脚号
03
测试避障传感器
任务三 测试小车左前方避障传感器,查看前方有物体时串口输 出的数据
04
使用避障传感器
任务四 小车左前方避障传感器 有物体靠近时 大车灯 亮
是否有物 体靠近?
是
大车灯亮
否 大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5课
下节课再见!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并检测外 界信息的电子器件。
活动一:认识机器人的常用传感器
种类
特点
图例
光敏传感器 感知光源,能用来检测光线强弱 变化的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感知温度,能够检测周围环境温 度变化的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 感知声音,能够检测声音强弱变 化的传感器
任务一 找一找 土豆机器人上有哪些传感器?
02
机器人公开课
想一想
机器人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运动? 是靠什么来驱使机器人动起来的呢?
程序!
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提供的黑白纸板和自己 做的黑白纸板,分别慢慢的靠近机器人的前红 外线避障传感器,仔细观察下,机器人检测到 它们时各有什么不同呢?并将观察到的数据填 入实验报告中。
红外线避障传感器
拓展
顺时针调节可以使机器人的红外线避 障传感器灵敏度提高,检测的距离会相应变 长,反之,逆时针调节可使机器人的红外线 避障传感器灵敏度降低,检测的距离也相应 变短。
可调电阻
2、选择题:红外线避障传感器检测到黑色物体 时比检测到白色物体时的距离要( C )。 A、近 B、远 C、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因为红外线避障传感器检测到物体 的距离不仅与颜色有关,还与物体的材质,粗 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小盘点
★正确安装红外线避障传感器 ★了解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红外线避障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的距离与哪 些因素有关 (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程度条上打“√”,满 分4分)
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障碍物(例如:墙、手)
反
发
射
射
红外线接收管
当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的指示 指示灯 灯亮起时表示有障碍,没亮 时表示无障碍
红外线发射管
红外线避障传感器
动手实践
帮自己的机器人装上眼睛——红外线 避障传感器。(图上标红点的为安装红外 线避障传感器的螺丝点)
前红外线避障传感器
试一试
请同学们轻轻地将机器人放在地上,车头 朝讲台(原安装测地传感器的那一边为车头), 然后打开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再打开机器人主 板上的程序开关,之后将你们的手垂直的慢慢 的靠近机器人的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看看机器 人有什么反应?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
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它利用红外线来检测前
方是否有障碍物,并通过信号输出来实现避障功能。
其原理主要基
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首先,红外避障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红外接
收器。
红外发射器会发射一束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在人眼中是看不
见的,但在传感器内部会产生一定的光强。
当这束红外线遇到障碍
物时,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被红外接收器接收。
其次,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后,会将其转化为
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的强度与红外线的反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当有障碍物靠近传感器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会更强,电信号也会
更大。
然后,传感器会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一般来说,传感器会设定一个阈值,当接收到的电信号超过这个阈
值时,就会输出一个信号,表示检测到了障碍物;反之,则表示前
方没有障碍物。
最后,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避让。
比如,可以通过控制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使其避开检测到的障
碍物,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总的来说,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检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强度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从而
实现避障功能。
这种传感器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机器人视觉避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机器人视觉避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机器人视觉避障技术是现代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机器人进行视觉检测和跟踪,实现机器人的自主避障和安全操作。
机器人视觉避障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家庭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到医疗机器人,都需要用到此项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器人视觉避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机器人视觉避障的工作原理机器人视觉避障系统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机器人运动控制三个主要部分,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机器人配备的摄像头对环境进行实时拍摄,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快速分析相片信息,判断周围环境的障碍物情况,再根据这些信息和设定的行动指令合理运动,最后实现机器人的避障和安全操作。
二、机器人视觉避障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机器人视觉避障操作中,为保障机器人的安全,需遵守以下操作规程:1. 检查机器人运行状态在执行机器人视觉避障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机器人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意外的故障。
2. 设置操作环境机器人在工作时需要设置一个操作环境,该环境应保持清洁、明亮、整齐,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3. 避免对机器人造成损害操作人员在操作机器人时应尽量避免对机器人的零部件和结构造成损害和磨损,以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4. 遵守操作规程在机器人视觉避障操作中,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循机器人的安全操作流程,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保障机器人的安全。
三、机器人视觉避障的保养规程机器人视觉避障系统的维护保养是保障机器人工作效率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为此,必须遵循以下保养规程:1. 定期清洁机器人机器人工作环境高清尘、水蒸气等污垢,日积累,容易污染机器人表面和各部件,使机器人运行不畅或出现故障。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定期对机器人进行清洁。
2. 定期加油润滑机器人的各部件如果缺少油脂或润滑油,会引起机器人的运行性能下降,甚至无法运行,为此,必需要定期对机器人各部件进行加油润滑。
3. 定期检查机器人各部件机器人工作环境复杂,机器人的各部件很容易出现磨损、老化等现象,为避免机器人运行不畅或出现故障,建议定期检查机器人各部件的磨损、老化情况。
扫地机器人避障设置指南
扫地机器人避障设置指南扫地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不再需要费力地清扫地面。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有时候扫地机器人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物,导致不能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扫地机器人避障设置指南,帮助您正确设置机器人并有效避开障碍物。
一、确认扫地机器人的传感器功能在开始设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认扫地机器人的传感器功能是否正常。
扫地机器人通常会配备红外线或激光传感器用来感知环境,以及触摸传感器来检测碰撞或接近障碍物。
在使用前,您可以在机器人的说明书中查找有关传感器设置和故障排除的信息。
二、确保地面和环境符合机器人的要求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需要在平坦、无杂物的地面上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避障功能异常。
在设置扫地机器人之前,务必确保地面没有杂物、充电线或其他障碍物,以免干扰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三、校准扫地机器人的传感器大多数扫地机器人在出厂前已经进行了传感器的校准,但长时间使用后,有时候传感器的准确性可能会有所下降。
在设置之前,您可以尝试校准机器人的传感器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设置避障模式不同的扫地机器人可能采用不同的避障模式,例如避开障碍物、碰撞后改变方向、绕过障碍物等。
在设置机器人时,您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型号和说明书上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避障模式。
五、调整避障灵敏度有些扫地机器人提供了避障灵敏度的调节功能,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环境设置,适当调整避障灵敏度。
如果您的房间里有许多家具或者其他容易碰撞的物体,可以将避障灵敏度调得稍高一些,以便机器人能够更早地察觉到障碍物并避免碰撞。
六、定期清洁传感器扫地机器人的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受到灰尘、污垢的积累,影响其避障功能的准确性。
因此,定期清洁传感器是保持机器人正常工作的必要步骤。
您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指导,定期清洁传感器并确保其表面干净。
七、合理设置工作区域在使用扫地机器人之前,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房间的实际情况,设置机器人的工作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的使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丁忠芬蔡方方
一、教材分析:
《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9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前几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避障传感器,掌握了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环境的设置等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编写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其它传感器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生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LOGO语言学习基础,素质较好,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永久循环模块、条件判断模块、避障传感器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与作用。
结合不同任务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块进行编程。
2、能够结合仿真环境中机器人运行的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对程序进行调试。
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及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条件判断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调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自学任务提示课件。
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对先前的知识掌握比较好,能熟练使用诺宝编程平台。
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六、教法和学法:
机器人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态氛围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出现,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任务设置,使学生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七、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五个环节
1、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说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需要找一名最聪明的机器人卫士来看守,想不想让你们的机器人成为最聪明的卫士?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又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能完成这样任务的机器人应该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避障传感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使用这样的谈话法导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的热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务:永久循环等四个模块的使用方法。
(课件)
组织分组:生自由分组。
(2)执行任务:
生:利用教材及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
师:巡视指导,参与。
(3)汇报交流:
生:汇报、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点拨、释疑。
设计意图:
(1)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意在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分组汇报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意在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取长补短,也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3)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四个模块的顺序,同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而且渗透编程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上机编程,仿真运行
(1)布置任务:编写机器人躲避前方障碍物的程序,并仿真运行成功。
(2)执行任务:
生:尝试编程并试运行。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读程序,其他同学观察、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答疑、补充。
(4)检验黑板上同学们板书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1)上机编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逻辑思维的能力。
(2)汇报交流:让学生通过程序展示,既检验学习成果,而且同学们也将本课的难点一一摆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难点,使难点逐一击破。
(3)检验板书:通过编写出的正确的程序流程图验证板书的正确性,加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布置任务:导入时提出的任务,保护镇馆之宝。
(围绕圆形障碍物走)生:个体或以组为单位自主尝试编写程序及仿真运行。
师:监督、巡视、记时。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学的程序,并介绍编写意途和构思,其它同学聆听,汲取经验,互相学习。
师:鼓励,赞扬,聆听。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既有巩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设计完全考验学生对四个模块的灵活运用水平,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编程态度。
并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5、经验总结、课后思考:
生: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师:总结本课知识点,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也能带着问题走,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
笔。
七、设计意图:
为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在组织教学、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以及没有被学生关注的问题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
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八、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一节机器人课,“避障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机器人语言,通过这节课学生的行为,已将知识诠释的通俗易懂。
本课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是“新、实、活”。
一、“新”。
本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一个“新”字。
教学结构上,一改传统讲授为主的特点,只发挥了“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中,克服传统教学主动接受知识的毛病,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广播、示范、监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上,学生互相质疑,转换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实”。
本课没有“蜻蜓点水”的现象,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1、选题真实。
选择的活动主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的主题。
也就是为我们阿城博物馆挑选一位看守镇馆之宝的卫士。
2、知识点落实的扎实。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又归纳总结分类形成四个组,每个组研究一部分知识,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探究、实践、讨论、互相学习的方式将知识重难点分教研,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而且在学习高速电机模块、永久循环模块他采用了知识牵移的方法来完成的。
编程时为降低难度,他采用充分发挥流程图的优势,让学生上黑板上贴流程图。
3、课前准备的充实。
在学习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师自制了一个小的演示课件,直观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一下变的直观了。
学生在自学、小作合作及汇报几个环节,教师都有学生的学习提示,汇报要求等文字材料。
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法。
4、展现出来的是朴实。
为什么朴实,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节课,没做任何修饰的一节实实在在的课。
三、“活”。
在本节课上的鲜活是最明鲜的特征。
每个细节似乎都是在动态的氛围中完成的。
1、任务的布置是动态的。
想让你的机器人成为博物馆的卫士吗?——机器人卫士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么样赋予机器人卫士智慧——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执行任务。
2、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教师没定性要求,那些同学学什么,而且根据同学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到对应的研究小组,而且是可以自学,也可以和旁边同学一起研究学习。
3、任务的完成的过程是动态的。
学生从选择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过程——初步完成任务——展示汇报——评价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务。
4、任务的设定是动态的。
由易到难,先学习前避障传感器来躲避前方障碍,再学习左避障传感器或右避障传感器沿着障碍物行走。
5、知识的迁移是动态的。
从过去的直行模块迁移到高速电机模块。
从过去的重复循环模块迁移到永久循环模块。
6、课堂一个个闪亮、鲜活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
(如在展示并解读编写思路时,冯志达说我在程序中放了一个发光模块,因为晚上巡逻,发光模块做为机器人的照明灯,还加了一个风扇模块,做为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
)(李行说我给程序中加上了画笔模块,他说是为了留下巡逻的轨迹,表面看像机器人跳舞一样非常的美观,实际为调试程序提供方便)这些都超出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全部都是学生的想像。
当然本节课的优点背后,还有许多的不足。
第一、时间把握的不太准确。
2、本节任务量有点大,因为这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很好,学校机器人小组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完成的很圆满,如果不是这样的基础的同学,他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会有一些吃力。
第三,就是评价,我认为也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
教师的评价语言
单一,学生之间互评不到位。
而且缺少准备性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
所以课后,我重新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课堂自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