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分裂:新时期中高职发展路径思考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出路

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出路

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出路摘要:随着本科的逐渐扩招,高职教育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被当作家长无奈之举的选择,是否能够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存活下来,能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当今高职教育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初衷,力求通过对高职教育当今发展困境的研究,提出发展出路,以期为当前的数以百计的高职院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育困境出路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情况从1980年初第一所职业大学建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此拉开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序幕,经过20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1996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而到了2010年上升至26.5%,14年间均递增了2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就业率的连年攀升,社会认可度得到了不断提高。

1998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42%,而到了2009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则达到了86.6%,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取得成效。

高职教育的快速蓬勃发展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高职教育的众多问题,如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双师型教师缺乏;产业与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等等,同时随着本科院校的大批扩招,生源的不断减少,高职教育已经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在发展中也到了瓶颈时期,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走出当前困境,找到自身发展出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困境(一)高职教育招生——实属无奈据国内专业教育咨询机构麦克思公司最新调查发现,截止至2009年12月5日,有60%的高三学生认为,毕业后要就读一本院校,33%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就读二本或者三本院校,仅有5%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就读高职高专院校。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断层、教学理念不对接、学生素质差异等,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面临困难。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进步。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现状分析、问题解决、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加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习内容不匹配、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3. 提出改进和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4. 探讨可行的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提供思路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各类人才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如职业教育与技术发展不匹配、与市场需求不协调、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缺乏与企业紧密合作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强化技术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并调整职业教育体系。

只有这样,未来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技能培训。

希望未来职业教育可以更加注重与产业的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应对策略、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教育质量、企业合作、技术教育、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职业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人才、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获取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上。

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职业教育可以为市场输送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职业教育,社会可以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有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加大对其的投入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1.2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现代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技术发展与职业教育不匹配、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不协调、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缺乏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对当下中职校生存状态与发展路径的思考

对当下中职校生存状态与发展路径的思考

指向,选择什么,如何选择,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施教方向性的挑战。

首先每位学生可占有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选择的重要前提,其次是选择机制的柔性化。

这两点做好了,就足以使学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也为学生进行适合的选择提供了保障。

二、建设重心从外部导向趋向校本自觉满足受教育者专业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进一步延展,应成为职业教育未来服务与供给的重点。

各校可结合自身的历史和自然禀赋、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阶段性发展以及学校的治学理念和施教主张,探索出一条带有校本特征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这不仅有利于学校为学生的专业路径选择提供丰富机会,也有利于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从而推动职校办学主张的确立和治校的自觉。

三、教育重心从技能培养趋向人的全面发展“选择”不仅基于横向,也应涵盖纵向;“适合”不仅顾及眼前,也应着眼未来,从而共同指向人的发展。

职业教育不仅不应成为断头教育,也不应局限于某一类人的教育。

职业教育有通道、有变道,这是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改革建设的内部要求。

通过“选择”和“适合”,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上实现系统思考与推进,进而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觉、自为等职业核心素养上寻找可行路径,进行机制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最大利好,是升学道路的不断畅通并向高层次延伸。

能考大学读本科,成为中职校吸引初中毕业生就读的主要卖点。

但职校一旦确立以升学为主的办学方向,三年学习围绕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为主线而展开,职教特色、职教属性必然式微。

升学需求日趋旺盛和强势,使中职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方式上面临谜境。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把升学和就业默认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来看待了:谈就业,就无法考虑升学;说升学,就无法(不用)顾及就业。

两者无法兼容,互为排斥。

中职教育升学就业不能兼顾的认知,其产责任编辑叶萍E-mail:p_ye2@ 对当下中职校生存状态与发展路径的思考/高志刚【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就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8-0011-0311生土壤很深厚。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马树超郭扬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职教育伴随着经济的跨越而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跨越。

同时,在实现规模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明确了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改革要求,确立了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密切了高等学校与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扩大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教育公平和区域统筹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分析(一)高职教育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回顾过去,总结现状,从规模的“跨越”到模式的“转型”,我国高职教育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以推动模式的全面“转型”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必将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特色,凸显功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在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但实现了高职教育自身规模上的跨越,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同时也实现了高等教育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跨越。

这种跨越不仅表现为传统高等教育内部在教学领域、学生构成、大学功能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传统大学外增加了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强化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工。

从更深层次分析,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还是增加高等学校入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次重大跨越,它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高职教育仍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关键点、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关键点、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关键点、挑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出台了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政策,旨在加强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与转化,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关键点、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关键点1. 教师队伍建设: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实施离不开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倡导教师跨学段、跨校间的经验共享。

2. 课程一体化设计:中职和高职教育应在课程内容、设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机衔接,实现纵向贯通和横向发展。

教育部门应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中高职衔接的路线图和要求。

3. 企业合作与实践基地共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在教学中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环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

4. 职业规划与指导: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应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转化和升学。

二、挑战1. 知识体系不同:中高职教育体系存在不同的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如何将两者进行衔接和转换存在困难。

学校和教师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设计出适应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教学模式和方案。

2. 校企合作机制缺失: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实施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然而,目前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3. 教师能力和素质不足:中职和高职教师存在一定差异,有的教师可能缺乏高级职称或实践经验,对于高职阶段的教学方式不太熟悉。

因此,教师培训和提升成为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中的重要环节。

4. 学生转化压力大:中职毕业生要完成中高职的转化,需要适应高职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改变,学习压力可能会加大。

因此,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疏导、转化指导和支持服务至关重要。

浅谈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策略

浅谈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策略

浅谈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策略随着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高等教育不仅提高了社会发展水平,也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

然而,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策略尚未完全探索和发掘。

为了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需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政府应该采取的相关策略,以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实现。

首先,政府应加强两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高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孵化器,它为职业教育提供关键的学校资源,包括设施、配套等。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中职和高职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观念上的鸿沟。

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将有助于增加学校之间的信任,从而实现两个部门的有效衔接。

其次,政府应将教育改革作为推动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措施。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学习者的个体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诸如学术开放、双向留学、个性化学习等改革政策,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中高教育更好地衔接起来。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资,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只有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深度衔接。

政府应改进和完善教育投资政策,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加大对中、高中的投入,以确保职业教育的高效发展和更新。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强职业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

技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政府应积极推动技术教育改革,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开发符合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最后,政府应根据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当地环境的衔接政策。

各地政府要认真总结衔接教育实践成果,分析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和精细化的政策设计。

同时,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出适应不同地区发展特点的衔接政策。

总而言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高职衔接,帮助学习者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路径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路径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路径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热切期盼,同时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需要从政府主导型向院校自主发展型转变;从规模发展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从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转变。

标签: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路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国家所需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

国家教育部强调,今后,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才的质量。

通过改革,使得国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新的提升,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结构布局优化,社会服务意识提升,实现国家高职教育的历跨越式发展。

自从2006年,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政策、推出层次多样的项目,以此推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这种办学模式由自身的弊病,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严格按照国家所设定的步骤发展,毫无创新。

国家如若没有新的政策和项目,此类院校就找不到办学及发展方向。

因此,目前国家高职院校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政府主导型为主转向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发展(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通过制定高职教育政策、自上问下的方式推进高职院校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统一性。

高职院校部分公办还是民办。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完成既定任务,这种要求。

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的发展脱离了自身实际,出现办学雷同现象;二、强制性。

比如说某些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专业及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特色十分突出。

依据国家某些强制性规定,不能升格为本科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一、面临的突出咨询题1、教育治理体制落后,使中职教育面临下列一些治理咨询题:(1)人事治理的集中化,造成中职教师队伍的落后化;(2)政府参与的遥控化,造成中职学校治理的形式化;(3)学校治理的个性化,造成中职学校学生治理的片面化。

针对以上情形,国家总理讲过: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升,教育投入亟待增加。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各管一摊,互相独立,互不服气,各自为政。

2、职业学校的办学咨询题(1)职业学校办学定位咨询题。

(2)职业教育进展地点规划咨询题。

(3)地点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中等与初等职业学校在数量、类型上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

(4)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的地点特色、专业特色不突出。

(5)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峻。

A 社会地位感B 成就感C 经济待遇感二、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紧措施(1)治理体制的改革:分级治理、地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

随着经济的进展,中央正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考虑将中职教育纳入企业化治理模式,以增强中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办学思想的转变: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3)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估量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免费教育体系;目前差不多在部分省市,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工作。

(4)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结合专业教学需求,教师要采纳轮训机制,加大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结轨。

(5)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

三、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职业教育教师及其观念更新,才能使教育教学走向健康良好的轨道(1)从复制再现到生成制造由事件的重述者和体会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作者。

其要紧的手段是“激发”、促进”和“协作”,而“传递”不再是惟一的方式。

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4)课程开发方法
3、示范与标准建设
示范建设:
示范校、骨干校
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共享型精品课、 优秀教材、精品教材、
国家级名师
标准建设: 专业概览、专业规范、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人才培养合格评估方案
4、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规划教材 5、职业技能竞赛 国家级、企业级、省市级、学校级
(1)专业知识性课程(A)
由典型工作任务导出的知识点构成课程的核心知
识点,补充必要的知识点,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
系,对完成工作任务构成专业知识支撑;一般A类课 程采用讲授和实验教学法。
(2)基本技术技能性课程(B)
B类课程的共同点是必须包含实训教学环节 B1----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课程: 由典型工作任务导出的技能点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般以动作技能为目标,采用训练性教学法,课程名称 多贯以“XX实训”。 B2----以掌握基本技术为主的课程: 由典型工作任务导出的技术原理方法性知识点和技术
资源的出入库规范 资源的检索规范 资源库的管理规范 资源(不同系统中)的转移规范
2、教学改革中的形式化倾向 对引进经验认识的肤浅化倾向: 对教学要素本职属性的认识 对教学平台环境支持的认识 例:实训标准、环境问题
例:工作过程和工作流程
《中国高等职业教 育课程改革状况 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项目
鲍洁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05
2、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和推广 姜大源、赵志群、欧盟项目课题组 (2003-2008)
(1)能力的提取与表述 ---- 职业分析
调研→访谈会→ 调研+访谈会→访谈会+调研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作者:孟凡华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18期摘要 2018年5月19日,以“深化改革,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主题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圆桌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和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就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做了探讨。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动力不足、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不对称的问题。

一些学校开展了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色发展等探索。

结合问题与实践,与会人员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办学水平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8-0040-04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万所;招生593.3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49%;在校生1599.0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8%[1]。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了19类500余种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

近1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累计为国家输送近7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

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很大压力。

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8年5月19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圆桌研讨会”。

研讨会以“深化改革,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主题,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和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就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做了探讨。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最近1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减少态势。

国家主义技能形成制度中高职院校发展困境及现实路径

国家主义技能形成制度中高职院校发展困境及现实路径

国家主义技能形成制度中高职院校发展困境及现实路径□徐坚摘要:通过国家主义技能形成制度中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及经费来源,分析高职院校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其在体制机制中的困境。

一方面,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放在努力提升企业在多元利益相关者博弈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协助企业提高校企合作中的收益和影响力。

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新的办学形式,逐步推广办学成本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高职院校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中获得的收益,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政府、家长和学生期望的通用教育功能的目标。

通过以上的发展战略研究,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在优质院校建设中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优质高职院校;学校发展战略作者简介:徐坚(1979-),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混合现实教学技术、教育领导与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高职院校教师与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互动关系研究”(编号:2018SJA0680),主持人:徐坚;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山东省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诊改机制研究”(编号:2017061),主持人:齐守泉。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9)03-0024-07由于我国历史、政治、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可以归入由政府主导的组织类型,该体系是建基在国家主义的技能形成制度之上[1-3]。

在国家主义的技能形成机制中,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体制和经费的双重困境。

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逐步趋向于同质化及学术化。

如何在新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建设好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需要找到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突破高职院校发展的限制,让高职院校重回自身的职业性特点,体现鲜明的类型教育特色。

从分裂到融合_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变革

从分裂到融合_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变革

从分裂到融合_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变革从分裂到融合: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变革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组织模式相对传统、僵化,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的变革,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案,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引言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它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相对传统、僵化,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职业教育组织模式面临着转变的压力和挑战。

二、传统组织模式的不足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组织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职业教育机构分散,各自为战,缺乏资源整合与共享。

其次,管理层级繁多,决策效率低下。

再次,教育内容和方向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最后,与企业的接轨度不高,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

三、组织模式的变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开始发生变革。

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扁平化管理成为一种新趋势,减少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其次,在教育内容和方向上,创新是关键。

提供更多元化的专业选择,设立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新职业的培训与研究,符合市场需求。

另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四、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组织模式的变革,以下是一些改进方案可以考虑。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扶持职业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

2. 建立联合课程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联合课程,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学生就业率。

3. 定期评估与调整建立定期评估体系,对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教育质量,适应市场变化。

刍议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

刍议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

刍议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衔接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策略和建议。

同时强调了加强衔接的重要性和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对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和倡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共同努力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现状分析、原因、影响、策略、建议、重要性、前景、总结、展望、促进、建议、倡议1. 引言1.1 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中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高职教育成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能够针对社会需求提供具备实用能力的技术人才。

通过中高职教育,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实践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高职教育也能够有效缩小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为个人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等方面。

加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距。

高中教育注重知识的广度和理论的深度,而职业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教育时出现课程内容的脱节,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高考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升学的重要衡量标准,与中职学生的就业或升学要求不同,导致中职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面临着无法公平竞争的情况。

略论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对策

略论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对策

略论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对策432100 周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研究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宏观社会环境及办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形势;困境;发展对策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早在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要建立从初等到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

这使高职教育发展有了政策上的保证,提高了全社会创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1999 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扩大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促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短期内发展起来。

2002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并特别指出,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可以说,高职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周期短、实用性强、文化层次和技术层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拟合性高,教育投资效率比较高等特点,也必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对策非常必要。

一、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性1.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在知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有其更直接和快速的作用。

高职教育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作为最终目的,并因此而实现它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则产生对高素质劳动力更大的需求,特别是许多受益于高职教育的地方企业增强了投资发展高职教育和吸纳高职教育人才的兴趣。

中职教育思考一:“纵线”发展

中职教育思考一:“纵线”发展

中职教育思考一:“纵线”发展中职教育思考一:“纵线”发展中职教育的“纵线”问题包括:一是与基础教育(当前主要是义务教育)对接的问题;二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问题;三是向高一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问题。

中职教育思考一:“纵线”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

职业技术教育是授人以“渔”的教育,与百姓的生产、生活关联度更高,更能体现民生。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提出高中教育阶段要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大体相当,甚至要略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人数的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中职教育的“纵线”问题包括:一是与基础教育(当前主要是义务教育)对接的问题;二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问题;三是向高一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问题。

第一,要搞好与乡镇职业技术教育和初中教育的对接。

一是要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引导和分流。

对普及了12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对初中毕业生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普通高中与中职在校学生比例各半的发展要求,引导文化基础好的学生读普通高中,鼓励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对只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地区,要在初中后对学生进行规划和有效引导,在义务教育的第九年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教育引导、选择宣传。

二是要加大贫困地区的农村乡镇和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力度,把乡镇农村的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教育扶贫的办法,实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农村乡镇和农村中学结队帮扶,给予资金、教育物资帮助,对学生作一些学费减免;由职业学校的资深教师给结对初中的师生、学生家长作职业教育的报告,增加广大师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了解,构建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社会氛围。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帮扶,对地方的群众、学生起到了教育帮扶,同时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起到宣传、推动作用。

三是要结合中小学教育。

改革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抗分裂:新时期中高职发展路径思考
摘要:打通职业教育体系的桥梁是中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却呈现出一种逐渐分裂的趋势。

鉴于此,笔者对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中高职教育分裂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对中高职教育如何衔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对抗分裂;中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

综合分析来看,用工单位需要职业技术人才到岗位上直接能够胜任相应的技术工作,然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够过关等问题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体化进程的落实,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力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为此,良好就业状况可以从根源上改变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职业院校报考人数上必然有较大的增加。

宏观上来讲,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视职业教育,学校、老师、学生在管理、教学、学习上也有了动力,形成一股合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形成无疑可以改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中职院校不能保证生源质量
目前,社会上流行“高中热”,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走上管理岗位,而对职业技术院校缺失嗤之以鼻,所以,在报考院校时首先会选择高中,导致职业人才从初期就存在不足。

就招生考试制度来讲,普通高中首先录取考生,接下来才轮到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对于一些技工学校只能录取到成绩偏低的学生。

生源质量主要取决于招生考试制度,这样直接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就有先天的不足,再加上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工具、实验仪器等不足因素,事实上,很难培养出符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人才。

(二)中职院校热衷于学生考入高职
在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的评价指标中,有一项是关于中等职业院校考入高职
院校的学生比例要求,所以,处于功利化的刺激,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迎合评价指标,在第五学期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或者是有升入高职院校要求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文化课,然而,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是用来让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增加实践经验的阶段,但是,对于辅导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基础文化课,完全放弃了专业实习和实践机会。

总的看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升学率非常低,大部分辅导班学生落榜后只能去找工作,然而,此刻的他们没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点优势,无法胜任相应的技能工作。

对于继续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在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方面掌握的就不好,在经过专业实习和实践之后,也不能很好地参加工作,这就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普遍不能达到应有的职业技能标准。

(三)高职阶段的培养方式相对落后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情况,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来源有两个,其一是普通高中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被录取;其二是中等职业院校参加专门考试被录取。

但是,学校进行统一的教学进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考试,高职院校未进行区分对待,被录取的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培养却被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果开设有利于中职学生专业成长的课程,但是普高生会听不懂高深的专业课;第二,对于普高学生来讲,他们文化基础课相对较好,但是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如果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基础,重复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中职学生的成长。

二、中高职教育割裂对培养人才的影响分析
(一)直接导致职业教育输在起步阶段
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来源绝大部分是普高生,对口生的比例相对较小,这就导致很大一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继续深造,职业教育的生涯到此为止,这种深造上的割裂使得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院校,而且很多学生宁可上一个差一点的高中,也不去上师资力量好的中职院校。

为此,中职院校的生源短缺,录取学生又是在第二、第三批次,生源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都存在很大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中职院校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许多中职院校为了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可,不顾一切的迎合升学率等评价指标,这样就导致中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从观念上就树立了升学第一、毕业第二的理念,这种观念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甚至领导和老师会鼓舞学生去参加升学考试,学生在这种氛围下,盲目地开始准备文化基础课程,放弃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可是考虑到目前的招生比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考入高职院校,落榜者同时也失去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优势,既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有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只能面临失业的困境。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高职院校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厌烦心理,开设同样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现在的学习几乎是重复中职阶段的学习,从心理上就不重视学习,即使到了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一开始的学习习惯就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普高生来讲,专业课程的学习很有难度,同样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听不懂干脆就不学,学生厌烦学习的情况导致授课老师自身存在的价值,最终也不会全心全力去讲课,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不过关
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工作场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工作者要求必要的综合技术处理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还延续着多年以来一贯的培养模式教育学生,毕业生是很难适应现阶段的职业工作的,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面太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实验设备老化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发现机器已经更新了许多功能,自己所学的并不能处理现在的问题,如此很多原因,再加上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的不严格和不合理,造成一些学生的成绩和毕业证书与自身能力不相符,上岗后就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三、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路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
在国内,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对独立,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观念:职业技术学校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上的。

当然,不仅仅家长、学生持有这种观点,甚至是一些教育领导和教师也这样认为,其实,这其中的负面观念是阻碍办好职业学校一大因素,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差——教学差——就业难——招生难”。

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即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又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

通过职业教育普通话、普通教育职业化的转变来实现,这不仅是个人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

(二)中职升学考试要注重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毕业生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目前职业学校要做的工作是在课程、教学上针对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安排,教师队伍和领导都要重视监督和管理,考试制度和管理体制都要进行更新,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一年级开设相应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偏向专业课程扩展,三年级加强实习和实践活动;第二,领导和教师队伍要在观念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第四,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和考试制度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考察力度。

(三)普高升入高职实行预科教育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后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尤其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比较吃力,鉴于对专业基础的缺乏,有些同学甚至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根本就学不懂。

招生考试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录取新生的主要办法,也是现在中、职衔接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

[2]针对一些只招收普高学生的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到普高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年的预科教育,也就是进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得普高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能够顺利进入状态,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

预科教育相当于链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桥梁,架起这座桥梁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首先在制度上,学校设置预科班,配备相应的老师进行教学;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普高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课程的安排,考虑到专业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要从易到难,教学要循序渐进。

(四)高职阶段进行分班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单独组班,配备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以及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使学生文化知识功底较为扎实,专业理论和技能纯熟,以适应高职对口升学考试的需要。

[3]目前部分院校所试行的分班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等教育规律,又符合人性化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到具体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崔铁刚.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2,(15):10.
[2] 李庆原、董绿英.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思考[J].高教论坛,2006,(04):203.
[3] 豆运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J]. 邯郸职业学院杂志,2008,(2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