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复习题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理:杨环宇一.选择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
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
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
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1.甲地古道最可能经过的是A.山顶B.鞍部C.山脊D.陡崖【解析】根据图示,甲地两侧河流流向不同,则甲附近为分水岭;甲地古道直接通过,无栈道,则甲地不是陡崖,D 不对。
古道路穿越分水岭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方,故最可能是鞍部,排除山顶、山脊,故AC不对,答案选B。
答案B 2.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A.溶蚀作用B.侵蚀作用C.风力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烧石,待石头温度较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岩石经过热胀冷缩的变化,导致开裂。
这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形成松散物质的作用为风化作用,D对。
溶蚀作用指流水的化学反应对岩石的破坏;侵蚀作用往往指外力对岩石的破坏并离开原地;风力作用包括范围较广,即有侵蚀作用,也有堆积作用;ABC与“火焚水激”不相似,排除。
答案D3.小明考察褒斜古道线路时,发现渭河谷地与汉中盆地的自然植被大相径庭,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渭河谷地的植被主要是在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汉中盆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其植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的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带性规律,A对。
经度地带性规律指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B不对。
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海拔的差异造成的水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分异规律,C不对。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由于受非地带性因素,如陆地形状、地形、洋流、地质作用等影响形成的分布规律.,如绿洲等,不符合题意,D不对。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 2.D【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 错误。
故选D。
17.(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4)【自然环境对人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6分)17.【答案】(4)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精做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1.(2019年北京卷•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
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
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3.(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0)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 西北向东南流B. 东南向西北流C. 东北向西南流D. 西南向东北流2.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 WB. XC. YD. Z【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流向的判断。
首先据指向标确定好方向,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该地地势特征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故判断河流的流向总体大致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中交通线路的合理选择。
读图乙处不合理,因为无聚落的区域应走直线;丙处不合理,因为铁路属于过境道路,一般不能经过市区内部;丁处不合理,因为铁路线应沿等高线走向分布。
因此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三处。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上露营地的选择。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遭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茂盛的地方多蛇虫,河谷地区易受泥石流和山洪影响,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
读图,Z地位于河谷,易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因此最不适宜作为露营地。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
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
图甲为阿联酋位置图,图乙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4.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的主要目的A. 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B. 降低周边海域风浪,利于航行C. 延长港口海岸线,扩大领海面积D. 提高港口的美观度,发展旅游业5.该港口进口的货物中所占比重最低的是A. 食品和蔬菜B. 木材和纸产品C. 服装鞋帽D. 皮毛【答案】【小题1】A【小题2】D第1页/共9页【解析】本题考查港口建设的主要目的。
江苏省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专题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铁路线专用列车车厢简图,回答1~2题。
1.根据车厢的设施与装置分析,该铁路线最有可能为()。
A.京广线B.京哈线C.陇海线D.青藏线2.上述铁路线在建设中多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D.缩短运营里程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车厢设有藏汉英文显示屏和独立吸氧接口,可推断该铁路线最有可能为青藏线。
第2题,青藏铁路的建设多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
答案 1.D 2.C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4.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
第4题,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故D正确。
答案 3.D 4.D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情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6.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高三复习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2013届高三地理复习题1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资源1.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A .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B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C .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D .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图2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 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3.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4.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水 电天然气 原 油 原 煤各种能源所占百分比(%) 806040 20 0①②③④图2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5.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
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
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1)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向上,回答左图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材料四: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右图)(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专题05 综合思维-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2023年中考地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
D.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10.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的行为是( )
A.出租车出行,节约时间
B.提倡利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C.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空调 D.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
题型2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变式演练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植物光合 作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①重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②扩大了城市居住面积
③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④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首钢滑雪大跳台呈东南-西北走向布局,主要考虑( )
A.美观
B.光照
C.气温
D.风向
题型2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变式演练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
题型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提分秘籍 3、地形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1)对农业规划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平原地区宜农则农,山地宜林则林,高原 宜牧则牧,河湖宜渔则渔。(2)对交通的影响:地势低平的地区,交通线密集;崎岖的 山区,交通线稀疏,有的呈环状分布,如台湾岛。另外山区修建成本高,易被自然灾害 破坏。(3)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水库宜选择在“口袋形”地形,大坝宜建在“口袋”出 口处;引水渠道宜大致沿着等高线延伸,尽量由高处向低处引水。
PART 01 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典例分析
读下面东北部分城市某年降雪最初日期和次年降雪最终日期及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 完成下面问题。
1.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最初日期到次年降雪最终日期的 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广州市二模)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解析:根据图中能源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我国能源分布知识,新疆、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都有丰富的能源是天然气,故答案选C。
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煤炭最丰富的省区应该有山西省,图示内容不符合,故答案A错误;新疆、内蒙古都不是水能最丰富的省区,所以不可能是水能资源,故排除B答案;我国四川省是太阳能最贫乏的省区,与图示内容不符,答案D错误。
答案:C2.(2014·韶关市二模)读以下2000—2009年某市的供水状况统计图(下图),据用水结构判断,该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读图,图示区以地下水供给量为主,地表水占比例小。
由此分析,珠江三角洲大气降水丰富,以地表水为主,B错;东北平原是湿润区,地表水较丰富,占比例大,C错;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形缘故,地下水较丰富,但其位于湿润区,城市用水还是以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为主,D错;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工农业用水量大,以地下水供给为主,A对。
答案:A3.(2014·肇庆市二模)新疆牧场以山地牧场为主,天山北坡的牧民,他们的“家”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牧民“家”的位置与季节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谷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天山牧场分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
夏季气温高,在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可以进行放牧,使得低海拔地区的牧草有较多的生长时间,便于积累过冬的牧草。
冬季高海拔区大雪封山,不能放牧,只有低海拔的地区,如谷地中温度较高,可以放牧,所以谷地作为冬季牧场,C对。
答案:C4.(2014·肇庆市二模)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学考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解析】
该题为容易题,能力层级为识记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此题考查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 【答案】 D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例4 下列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根
据所学知识判断(1)~(2)题。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B )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①避开崇山峻岭 建设成本 A.①④ C.①③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解析】
沪杭高铁主要采用“以桥代路”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占有用耕地和使道路平直 ,利于高速。 【答案】 D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例3
西藏中学为了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
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
例1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例2 沪 杭高铁 经过的 地区以 平原为 主 ,但
87%的线路采取“以桥代路”。其主要目的
地理(中图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答案
单元检测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温州期中)下图为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海拔在5 400 米以上,40年退缩1 200米.读图完成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山顶降雪减少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2017·北京丰台期末)读下图,完成第3题。
3.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①②两地B.①④两地C.③④两地D.②③两地(2018·湖北七校联考)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连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通车,它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建造的第一条及最长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近3 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据此回答第4题.4.修建亚吉铁路面临的最大难题是()A.地势起伏大B.森林茂密C.沙漠广布D.冻土广布(2018·湖北荆州调研)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6.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A.玉米B.水稻C.甜菜D.甘蔗(2017·山东东营胜利一中模拟)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2001~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7~8题。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西藏山南地区图,完成第1~2题。
1.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B.狭窄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2.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是(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1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较低,气候较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第2题,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只有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
2.A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线路照片。
据此完成第3~5题。
3.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5.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降水多B.地势较高,坡度大C.水源短缺,近水源D.土壤肥沃,梯田多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盆地内部沙漠广布,周围高山环绕,冰川连绵,盆地周围的山前多冲积扇,冲积扇可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村镇和城市,因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
第4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
第5题,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深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降低坡度。
4.C5.B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A.山地区和丘陵区B.平原区和台地区C.丘陵区和平原区D.台地区和山地区7.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D.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6题,沿海地区和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居住,有利于形成聚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读右图回答下列1~2问题。
1.影响①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块状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形态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一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下右图.完成3~4题。
3.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C.下垫面 D.大气环流4.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面降低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 D.间冰期物种锐减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图1),回答5~6题。
5.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6.在a阶段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少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不断上升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7~8题。
7.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年~1520年B.1620年~1720年C.1840年~1890年D.1910年~1950年8.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全球气候的变化给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它要求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
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图甲)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回答9~11题。
9.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 .气温升高,降水变少B .气温降低,降水变多C .气温升高,降水变多D .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10.对照图乙,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减弱D .④增强 11.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自测[2021贵州贵阳摸底]威宁地处贵州省西部高山岩溶峡谷区,地势高、地貌复杂,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
下图示意威宁不同地貌区民族村寨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与中中山河谷相比,高原面少数民族村寨数量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热量丰富B.地势平坦C.水源充足D.日照较多2.威宁少数民族村寨集中分布在距离河流200—500 m的区域内,主要原因是( )①用水较方便②减少山洪威胁③减少水污染④保留更多耕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1江苏南通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段山区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各段弯道弯曲度较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 )A.降低路面坡度B.减少路面积水C.改善观光条件D.避开山体滑坡4.图中公路平行弯道所在的地形属于( )A.丘陵B.盆地C.山谷D.山脊5.图示弯道,与下行侧相比,上行侧( )①路面坡度更大②路面坡度更小③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好④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1四川大数据第一次监测]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多分布在4 600米以上(下左图)。
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下层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称永冻层(下右图)。
过去几十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分布、冻土层的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都发生了相关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 ( )A.多年冻土区下界海拔升高B.多年冻土区上界海拔降低C.多年冻土层冻结深度增大D.多年冻土层融化深度减小7.由于全球变暖,多年冻土发生相关变化,使该区域的( )A.高寒草甸增加B.高寒湿地增加C.地下径流总量减少D.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2018天津文综卷,5—6,8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D【解析】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③台风、⑤寒潮;②滑坡属于地质灾害;④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答案】C【解析】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一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二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原因,成为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b。
B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或治理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也是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遭台风,海浪等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及防灾减灾措施。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开展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18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1)影响聚落的形成①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①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②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分布①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
教材金句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区位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某某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较为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某某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某某位于湟水谷地,某某位于黄河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聚落的形态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某某、我国北方的村落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某某、我国南方的村落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含解析1
单元测试(四) (第四章)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聚落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位于(B) A.滨海地区B.河谷地区C.盆地地区D.丘陵地区解析:图中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分布,最有可能分布在山区的河谷地区。
2.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D)A.各聚落都是从集市发展起来的城市B.都属于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C.聚落的区位类型是河流发源地D.聚落里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解析:图中聚落众多,沿河谷分布,应为乡村,居民多从事第一产业。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C)A.日喀则地区、拉萨市B.林芝地区、山南地区C.阿里地区、拉萨市D.那曲地区、昌都地区解析:从图中提取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对比各区的面积,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小;拉萨市的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但面积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大。
4.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B)A.沿平原分布、水源B.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C.沿山麓分布、交通D.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解析:从图中分析,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5~6题。
5.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D)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D.地形地质极为复杂解析: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6.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影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D)A.河流B.气候C.资源D.地形解析: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发展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0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质量检测
第0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
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
2.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道发生改道。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3~4题。
3.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4.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选C。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
A.春季物候提前B.生长期缩短C.秋季物候延迟D.生长期延长
10.图中乙地原始森林比甲地原始森林茂密,主要的影响因素( )
A.地形B.气温C.降水D.土壤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 ℃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会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如果露点温度在0 ℃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完成下面小题。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2.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18.(1)海湾深入内陆,水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2)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3)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北极熊因不能适应变暖的气候而发生变异、退化乃至灭绝。
17.(1)位于北方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集中,降水强度大;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较大;下游泄洪通道单一;地处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较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题一、单选题1、关于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凡是地形平坦的地区都是城市的密集区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C.巴西的城市多分布于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D.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2、99年12月6日,南疆铁路(喀什—吐鲁番)全线开通,对该铁路走向的选择起最主要作用的因素是()A、自然因素B、国防因素C、科学因素D、经济因素3.下列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是()A.宜宾B.重庆C.武汉 D.南京4.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是位于河口处,水运、海运便利的是()①上海②南京③北京④大连⑤广州A.①②B.①④ C.④⑤ D.①⑤5.下列气候类型适宜城市选址的是()①热带雨林气候②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6.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区,交通线路的密度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交通运输方式不同②交通运输需求量不同③高度差造成的工程量与造价不同④交通运输线路走向不同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7.某种运输方式运载量大,投资最省,运费最低,但速度慢,受自然限制较大,这种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 B.高速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8.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单元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铁路,铁路线弯曲程度和相应的总长度最大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山东丘陵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9.下列城市分别在煤炭、石油和铁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A.包头、抚顺、阿伯丁B.伯明翰、大庆、鞍山C.鹤岗、攀枝花、玉门D.匹兹堡、包头、开滦10.下列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分别位于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上的是()A.乌鲁木齐、石家庄B.包头、重庆C.齐齐哈尔、哈尔滨D.西安、兰州11.读图,选出正确的一项()A.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基本形式为集中紧凑式B.这种布局形式的形成是受自然地形、交通干道等因素影响的结果C.这种城市布局用地比较集中,彼此联系方便D.这种城市布局市政建设投资可大大节省12.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A.老挝山区农民使用大象运货 B.威尼斯人以船代步C.阿富汗人多乘船外出 D.欧洲西部各国居民驾驶汽车旅游读下列材料.回答13~14题。
材料一: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材料二:a城市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三: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以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块,a城发展最慢。
13.a城至今能够保留大量的古建筑群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其保护维修14. 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是A.远离河流,避免洪水灾害影响 B.排除了跨越小同行政区域的影响C.为了减缓公路坡度D.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15.能节省市政建设投资的城市形态是()A.组团式B.条带式C.放射式D.集中式16.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17.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B.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C.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D.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2001年初,一份以3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升18厘米到80厘米。
在过去的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
11月15日,美国权威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五十年之内,由九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
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与图瓦卢一样的威胁。
据此回答18~19题18.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A.城市的热岛效应B.地质天文原因C.地区现代战争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19.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O. 8°c至4 .6°c,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如何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 )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20.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粮食供应最严重的威胁是( )①热带“玉米带”减产②亚寒带“玉米带”减产③中纬度的“谷物带”生产潜力降低④高纬度地区粮食增产不足以补偿中纬度地区减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1.下列措施能减少海平面上升的是( )①调整生产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国际合作③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④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22.位于太平洋的图瓦卢是由九个环状珊瑚礁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26平方千米.每拔最高点是45米,人口约11000人,2002年图瓦卢已举国移民新西兰。
推测导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的根本原因是( )A.该国位于台风盛行的海域B.发达国家在海域附近不断进行核试验C.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带,地震活动频繁D.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炭,使全球的“温室效应”加剧23.如果全球温度升高,则( )A.热带地区降水增加B.高纬度地区降水少C.海水蒸发加剧,海平面下降D.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象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
下图为不同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
读图完成24~27题。
24.“野象南迁”说明从商周到现代我国东部地区A.气候变冷 B.气候变暖C.植被破坏严重 D.病菌增多25.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地形和海陆位置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野象会( )A.向南迁移 B.向北迁移C.向东迁移 D.向西迁移26.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与现代相比,气候具有哪种特点?(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 D.高温干燥27.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多,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下列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是( )A.修建水库,扩大灌溉面积 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C.燃烧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 D.南水北调28.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表现为( )A.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C.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29.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 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 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30.下列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B.全球变暖会抑制某些疾病的发病率C.全球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很小 D.全球变暖将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更加突出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近日透露,日本沿海地区正在面l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据该省观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40年间东京湾横须贺海平面潮位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
日本环境厅指出,海平面每上升1米,需要将沿岸堤坝加高2.8~3.5米。
回答31~32题。
31.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 )①全球变暖,两极冰川的融化②地壳下沉③全球变暖,使陆地上的降水量增加④全球变暖,海水膨胀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32.海平面上升对日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土壤盐碱化 B.风浪加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易被破坏C.沿海水温升高,水产养殖业的面积减小 D.部分沿海地区,陆地面积扩大我国的寒潮是由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天气,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现象。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成为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灾害。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33~36题。
33.下列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A .台风B .寒潮C .滑坡D .洪涝34.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修建水库对下列哪种灾害的减灾效果最明显( )A .暴雨B .寒潮C .地震D .滑坡35.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判断,下列哪个季节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A .冬季和秋季B .春季和冬季C .春季和秋季D .春季和夏季36.近年来,我国一些山区滑坡现象有增多的趋势,直接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B .人口数量增加C .工程建设增多,植被破坏严重D .位于东亚季风区下图是灾害示意图,判断发生在该地区的灾害名称()A.山崩 B .滑坡 C.泥石流 D .岩层错动38.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A .长江截流——夏季B .黄河调水冲沙——冬季C .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D .海河紧急泄洪——春季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
答39-41 题。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 .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40.我每万元GDP 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4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42-44题。
42.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43.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忆开工的巨大工程是()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黄河小浪底工程44.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B.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C.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D.80%的地表径流集中在南方二、双选题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