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上4.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导学案
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案 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上 (1)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前预习】活动1:探究声音的产生1.人讲话依靠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2、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3、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活动2:探究声音的传播4.太空旅行时,在航天飞机舱内人们可以直接交谈,但是在舱外就不能了,这是因为____可以传声,但是__________不可以传声。
钓鱼时,人们最讨厌有人从旁边走过,因为鱼儿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传声。
5.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
A B C 。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活动3:认识声速7. 15o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预习疑惑】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3.知道声速及应用4.了解回声及回声测距的原理【课中导学】1.精讲点拨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完成“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学生讨论、交流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章是以“提出问题”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内容则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插.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
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材最后安排了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声音与人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以本节开始播放熟悉的歌声创造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
2、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实验视频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整合思路:教学中具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机等设备,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它能够支持、控制静态和动态多样化的物理现象;课件中的形象的动画、直观的图形等,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如:动画各种声音及各类乐器声。
还有声音在固、液、气体中传播的实验和在真空中的传播实验,这些通过多媒体手段是非常真切的,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学生提高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将较抽象的知识变的让学生便于接受。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一、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一、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没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探究物体传声的实验,估测声速.教学准备教师:鼓一面,吉他一把,纸悄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强,闹铃一个,气球一个,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学生: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玻璃缸一个(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教学教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事先录抽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听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声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等.教师:(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呢(学生回答)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你们自己想知道哪些有关声音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教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同学们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二,探索性活动一这人活动分为四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1,探索性活动.教师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们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们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物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研究的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给予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咙,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教师: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击鼓教师: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们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们的方法.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在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们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物体难以觉察的运动"的方法2,教师:(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说明: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互动的形式中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的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对学生利用树叶吹奏出声音等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作一定的提示和演示.)(说明: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1)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样发声的蚊子是怎样发声的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2)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声能否试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探索性活动二(创设情境)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到的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让学生狂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让学生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狂想.就用课桌做传声物,引导学生考虑这个实验需要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接受体(人耳),中间为传声物质(课桌).学生活动: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教师:从以上的活动中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们还可以想出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吗(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教师:你们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体验一下如果你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们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这时,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回答问题:用什么做发声物比较简单传声物是什么该把发声物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学生活动:方法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教师: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1,听到铃声.2,听到人的说话声.3,听到脚步声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让学生做实验试一试.教师:同学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让两位学生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去空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出空气后再通入气体,两种情况下铃声的对比.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猜想,最后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教师:(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四,声波教师: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教师:你们会看见什么引导学生联想: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呢播放多媒体声波的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五,声速以及估测情境: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这样的画面,赏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赏的口型慢半拍,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要把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媒体显示:声速度)让学生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和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教师: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学生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你们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的关系,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下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出实验方案)教师:(引导)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声源,声音传播的距离,传播时间)你们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每组想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说明: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声源离人耳的距离适当,不宜过近.测时间的工具也要尽可能准确.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只要原理得当,就应该给予鼓励)布置作业:1、在歌曲《黄河大合唱》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发声体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1.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例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哪些?”,“如何区分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导向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个人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其对科学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及特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传播现象,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能从生活中辨别不同声音的特点。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科学的力量,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小结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4.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①钢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②笛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③哺乳动物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④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⑤鸟靠鸣膜振动发声;⑥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发声;⑦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它们飞行时翅膀在振动,如图所示。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停止振动停止,发生停止发声体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1.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可以产生声音。
2.如图1中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如图2中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被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在______中传播.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这些声音可以传入我们的耳中,是靠______来传播.4.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明可以听到歌手的歌声.歌手能发声是由于声带______产生的,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小明看到舞台上为渲染气氛而制造的白雾其实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舞台上闪光灯发出的光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电磁波.在敲响大钟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余音未止”其原因是()声波水波类比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声波(击鼓) 振动源铅笔 鼓面 传播介质水 空气 现象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1. 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 ,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 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由于___ 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 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什么叫介质、3、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什么是回声。
【学习重难点】1、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如何传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导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二)导学释疑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你所听过的各种声音。
思考: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听到的?【学点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音叉,尺子、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 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 怎样使它停止发声?。
④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学点二】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四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标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第4章第一节的内容,新课标对本课题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课标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这一章的起始课,内容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观察、对比身边的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来分析得出。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热衷于动手实验,但是对于实验的规范操作、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等各种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
在知识方面,学生只学习了机械运动,而对于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以及传播需要介质都很难运用物理语言准确描述,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因此,本课的探究活动,教师布置任务要明确,问题提出要具体,指导观察口令要清晰,结论的总结语言要准确,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听音乐“北京欢迎您”感受声音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通过简单的小实验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3、通过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实验探究的步骤,并且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4、通过验证声音的产生原因的实验来认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转化法;5、通过实验和具体的生活实例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而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五、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六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装水的烧杯、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泡沫球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美妙的音乐《北京欢迎您》这首歌好听吗?是什么时候唱的这首歌?今天就让我们一块走进美妙的声的世界吧。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及传播方式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并且能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通过预习,哪位同学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告诉大家?
(学生发言)
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本节课的共同目标是:(小黑板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目标,完成学案上的预习作业。
二、合作讨论
为了尽快完成目标,我们把任务分解下:
一组:找出生活中的发声现象,并指出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二组:举例实验说明物体发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会有什么结果?
三组: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交流呢
四组:请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五组:请分析表格得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如何?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六组:请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办法?
(同学们讨论、板演、准备实验,完成自己任务后到板块报到,老师指导)
三、展示
1.先点评学生预习时的表现
2.各小组按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上场讲解,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老师在
过程中进行穿插引导
3.老师对学生的展示环节情况进行点评打分四、反馈: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反馈练习)
【教学准备】
二组实验器材:音叉、乒乓、水槽、纸屑。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学习重难点】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双耳效应【导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通过课本上的插图,了解人耳的构造。
2、耳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发声体振动→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形式传播→人耳接收到声波引起_______。
事实上人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空气传导和_______。
(二)导学释疑【学点一】人耳的结构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跟踪练习: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学点二】骨传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跟踪练习:轻叩自己的牙齿,自己能听到叩齿声,但是别人却听不到。
自己能听到的原因是因为叩齿声能通过传给听觉神经,从而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学点三】双耳效应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内功深厚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来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三)拓展延伸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 振动→ 振动→ 信号→大脑→听到声音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四)检测反馈1、一般人们不用坚硬物掏耳朵,是为了防止_______,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耳膜穿孔,这时会造成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并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的科学态度。
4.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知道回声现象和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通过“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手机”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目标达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创境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自学导航】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发声现象,指出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发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在外太空是如何进行交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5O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2、请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项目主要内容声音的产生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特点一切正在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的物体声音的传播声波随着物体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回来的声音传播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
它既可在中传播,也可在和中传播。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快慢(1)声速:在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特点: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②常温时,空气中的声速为;③一般情况下:<<。
(3)影响因素:跟介质的和有关人怎样听见声音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声波→鼓膜振动→→大脑如下图所示,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要通过无线电交流?答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声的产生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2)发声体肯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会消失,可以继续向外传播。
(3)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有时我们不易观察,可把物体的振动转化为小纸片等小物体的振动,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例题1】(2010·山东东营中考)如图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当即就听不到声音,说明____________。
点拨:此类问题是中考常考的问题,比较容易。
正在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都在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各种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有时我们不易观察,如本题中发声音叉的振动,实验时可把物体的振动转化为一些小物体的振动,如题目中激起水花等,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是物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好方法。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飞溅,而不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是不会激起水花的,由此我们认识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有很多的发声体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花溅起,这是我们在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明白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别传播。
二、明白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二)进程与方式一、体会按照“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讨性的实验方式。
二、使学生具有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二、学会协作交流,形成踊跃向上、主动学习的适应,表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程的探讨。
难点:一、设计探讨的实验。
二、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能够利用讲义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第一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第二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窗之间的信息交流,明白产生声波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一、问:同窗们适才为何同时起立?又为何同时坐下?(听到“起立”、“请坐”)二、那再仔细听!(播放多媒体声音)3、那再仔细听一下!(请后排一生朗诵,不能转头看)咱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超级直观的现象。
美好的音乐声、朗朗的念书声、喧闹的吵闹声、机械的磨损声······,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咱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
今天,声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如: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样来预报地震;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探伤等等。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教案1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探讨学习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准确熟悉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用这三个特征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必然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必然停止。
(二)理解掌握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三)如何解释乐音的三个特征而且运用。
教学进程依据中考考点讲解(掌握):一、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尝试解释: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必然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必然停止。
二、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答: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不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点要区别与光沿直线传播声音的传播示用意如右:3、是什么回声?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答:回声:声波在传播进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分辨回声条件: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抵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回声产生示用意如下:4、明白声音的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而且利用此关系解答一些与距离有关的题目。
答: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一般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即固体>液体>气体尝试理解: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能够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刻为来回的时刻,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刻的一半。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重点与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解释一些声现象。
【设问导读】1.观察与思考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后找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填在横线上要求:使刻度尺2/3伸出桌边,一只手将其另1/3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①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②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结论:声音是由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发声.3.先实验,再思考,然后填空①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②玻璃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还呆在原地吗?③正播放音乐的录音机,离开一段距离欣赏音乐,能听到吗?结论: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4.仔细观察并感受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①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②用抽气机抽取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铃声有什么变化?③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还能听到声音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5.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一般情况下, 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 【自学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是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3.声音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_____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源自出2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释疑〕
1、声速:阅读课本79页“声速”部分后填写并识记:
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_____,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选填﹥、﹤或﹦)。
2、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巩固提升〕
1、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安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科导学稿执笔人:雷永红总第31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第十三周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声波、声速。
2、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会用声音速度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3、某人站在离悬崖1500 m处高喊一声,问: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反思栏
小结: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
3、人怎样听到声音: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展示,说说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4、课外拓展
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与原声间隔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2)、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的距离S=。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3、(计算)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
〔检测反馈〕
1、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轮船上的超声波探测器在发出信号3s后接收到回声,求海水的深度?
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选填早、晚)s?(当时空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