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茶致富故事
退伍老兵雷天清—茶叶种植的带头人 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茶叶种植的带头人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家家户户喜种茶叶,男女老少齐念茶经,现如今的浙江省云和县朱村不但有漫山遍野的茶园,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而且朱村茶占据了江苏苏州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里面,有一位六级残疾退伍军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现任云和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云和县苏州商会副会长、原朱村乡联合村村委主任雷天清。
雷天清,1984年退伍回乡,2000年担任原朱村乡联合村村委主任。
当时,乡政府把种植茶叶列入发展战略,身为村委主任的雷天清被逼走上种植茶叶之路。
原以为,本是地处山区农村的村民,让他们种种茶叶,没什么难,谁知道,这些长期靠种水稻、蕃薯等农作物过日子的老农们,谁也不乐意种茶叶,他们说,茶叶不能当饭吃呀。
无奈之下,雷天清只好垫资把村民们的部分责任山与责任地承包下来,自己单枪匹马种起了茶叶。
然而,这茶叶一种就是三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贴光了老本,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经济危机”,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是退还是进,摆在雷天清面前的两条路,让他犯难了好大一阵子。
也就在这关键时刻,是当年当兵时军人那种倒也要往前倒的勇往直前精神鼓舞了他,他开始调整思路,觉得既然卖茶叶青不赚钱,那就自己办茶叶厂,卖成品茶总能赚钱吧。
于是,他筹集资金,专门从外地请回专业制茶师傅,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茶厂。
只是又让他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满怀信心地把制作好的茶叶整车运到苏州茶叶市场销售,竟然无人问津,一斤也没有卖出去。
惨败!又一次惨败,不过他并没有倒下去,因为,他没退路了,只有前进才有出路。
从2004年初开始,他马不停蹄地跑全国各地的茶叶市场,拜访了无数的资深茶叶界人士,品尝过各式各样的茶叶,潜心细致地研究茶叶、琢磨茶叶,渐渐地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专业人士。
制茶水平提高了,茶叶质量提升了,市场规律摸到了,2005年,雷天清终于挖掘到第一桶金。
由于气候原因,苏州茶叶上市时间比云和要迟一个月,雷天清紧紧抓住了这一时间差,把精心制作的新茶提前运到了苏州茶叶市场,结果,仅是两个客户就拿走了他所有的春茶,顺顺当当地赚来了一大笔钱。
从茶农到茶老板
农村版!""#!$!邛崃专辑乡土人才施才干新农村建设添活力从茶农到茶老板主持人佳眉#$我的致富故事%有奖征文%%%%%%%%近年来&邛崃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开发培养机制&在开发和利用乡土人才上下功夫&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邀请大专院校及省市有关单位的资深专家(教授&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开发规划’邛崃市坚持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依托党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专业培训机构等建立了’()个培训站点&去年以来&培训农村人才达#万余人次’!""’年以来为*+,""多名农村各类人才发放)绿色证书*+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为’"""多人评定技术职称’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实行人才动态跟踪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村人才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扶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为乡土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两年来&共培养优秀乡土人才*!""多名&致富带头人近)""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年&邛崃市)畜禽(优质粮油(果蔬(林竹(茶桑*五大龙头产业强力推进&全年出栏生猪达!""万头&优质粮油基地!)万亩&果蔬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增加*’",元’邛崃还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县*()全国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等殊荣’!""#年&邛崃将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五龙*产业发展&做好农村各类人才开发(利用&激励(用活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邛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霞-!""*年&夹关镇党委(政府提出)南茶北桑*发展思路&地处夹关南岸的韩坪村开始发展茶叶产业’!""!年’月&当了*+年民办教师的张兴志辞去工作&率先种茶*"余亩’在他的带动下&韩坪村群众种茶积极性高涨&到!"")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余亩’!""’年&韩坪村几百亩茶园进入盛产期&鲜叶销售问题一下子摆在了茶农面前’春茶有外地茶叶商贩收购&夏秋茶怎么办.群众要增收&离不开茶叶加工厂’当年&张兴志在家里办起了小型茶叶加工厂&试图解决群众卖茶难的问题’但由于不懂技术&加工出来的茶叶卖不出去’张兴志到峨眉山市拜师学习茶叶传统工艺&到江苏(浙江等地学习先进茶叶加工技术&同时考察茶叶市场’学成归来的张兴志带回先进的加工技术&还打通了茶叶销售渠道&当年纯收入达’万余元’!""$年*"月&张兴志投资*,万元&新建$""平方米的加工厂房&添置新的机器设备&扩大茶叶生产规模&加工销售碧螺春(毛峰等名优绿茶’在他的带动下&’"多家小型绿茶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韩坪村及周边地区迅速发展开来&茶农的茶叶销售收入以每年$""元的速度递增’现在&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茶叶批发商开始到夹关镇坐地收购茶叶’为了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张兴志正在运作成立韩坪村茶业合作社&同茶农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施药&努力降低农残&建立绿色食品.级茶叶基地&为茶农增收致富提供坚实保证’!"。
一名农村妇女的创业故事
开始大量收购鲜 叶,做
原料粗加 工,将半成 品
供 给 当 时 的 雅 安 茶 厂。彼时 ,她 的家庭小
作 坊 每 年 可 以 加 工
1.7万公斤 干茶 ,代价
是伍妈和 丈夫、孩子们
移动 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 波较大 ,多以在移动电话响铃后一秒左右再接 昕为佳。 32
刨 业故 事
地拓展 过销路 ,其 中,最小 的三个孩子 与 都成 倍增 长 。这 5年 ,不 仅 销售 额 增长
茶 叶缘分最深。
了,茶厂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
1 988年 ,伍 妈 带着 四女儿 一起 去 了
伍 妈和 她 的儿 女们 ,共 同演 绎 了一
甘 孜。 在甘孜 ,伍妈 为女 儿租 好 门面之 个茶 家族 的创业 故 事。如 今 ,伍 妈 的六
茶 ,单枪匹马前往康定销售。
。
伍妈说 :“皇帝 的女 儿不愁嫁 i和 龙
“当时我 向银行 贷了点款 ,卖 了一个
茶 好 ,一 直都 是 比较 抢
手 的 。”
伍 妈 打 小 就在 茶
园内长大,从小就学着
种 茶 、采 茶 、做茶 ,而 1 984年 起 ,伍 妈
和 她 的子 女创办 的茶厂 已跻身雅 安十大 开始 尝试介 入销 售环 节。但 是 ,在 上世
边销茶 企业之一 。
纪八 十年代各 种体 制 因素 的限制 下 ,伍
她就 是人 称伍 妈 的甘福 琴 ,雨城 区 妈 的创 业 路 走 得 并 不 顺利 。
大兴镇 居民。
随着 时 间的推移 ,各地 乡镇 企 业如
又辗转 到 了苍 都.再做 了 4年 。最终 ,四 烧光 ,损失惨重 ,儿女们 为了不让伍妈 伤
乡村振兴与茶产业 茶产业助力乡村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与茶产业茶产业助力乡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与茶产业 - 茶产业助力乡村脱贫致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而茶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茶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茶产业发展模式以及茶产业助力乡村脱贫致富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茶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茶叶种植和加工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就业能力,在稳定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和水源等条件,茶产业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类。
不同的茶叶品类适应了市场上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茶产业可以延伸至茶叶加工、茶具制造、茶文化传承等领域,形成茶叶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繁荣。
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发展模式。
首先,要注重优质茶叶品种的培育和技术改良,提升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这需要加大对茶叶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培养专业的茶叶种植人才,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茶叶产量。
其次,要加强茶叶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茶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推行品牌战略等手段,将茶叶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茶农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和技术培训等支持,帮助茶农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动力。
实践证明,茶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乡村的脱贫致富。
以福建武夷山为例,该地区的乌龙茶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的人物事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乡村振兴的人物事例感动我国十大人物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更是为了调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关注并学习那些乡村振兴的人物事例,因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感动着每一个我国人。
二、乡村振兴的人物事例感动我国十大人物1. 甘家辉甘家辉是四川省广安市周棚镇茶基村村民,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茶叶文化的执着,他带领村民走上了茶叶产业发展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茶基村已成为四川省有名的生态茶叶产地,带动了全村经济的繁荣。
2. 刘凤仙刘凤仙是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石霞乡茶农,她通过改良茶叶品质,成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更多的乡村致富希望。
3. 赵有均赵有均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村民,他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带领全村人民利用自然资源,成功发展了草原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
4. 王广伟王广伟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团结乡的村民,他因为热爱家乡的土地,提倡生态农业,成功引进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带动了全乡的农业产业的发展。
5. 李春花李春花是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的蚕农,她不仅自己发展蚕丝产业,还带领身边的人一起致富。
她的故事鼓舞了更多人积极参与蚕桑产业的发展。
6. 刘宗海刘宗海是吉林省通化市梨木台林场的村民,因为对林场的热爱和对林木的巧手,他成功发展了木材加工业,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7. 张海田张海田是浙江省中江省义乌市的村民,在“互联网+农业”的浪潮下,他成功将自家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的网络名人。
8. 马宁马宁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村民,他因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葡萄种植的执着,成功培育出了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新品种葡萄,开创了乡村葡萄产业的新局面。
9. 张文亮张文亮是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的农民,他主张绿色农业,成功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带动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
因茶致富 因茶兴业——茶助安溪从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42021 年 第 01 期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管理科学》上发表文章《必须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文章以安溪模式为范本,总结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和主要做法。
文章指出:安溪县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挖掘各种特色资源,培育扶持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安溪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习总书记在文章中提到的特色资源,就是安溪的茶业等资源。
安溪县的发展轨迹表明,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文章是安溪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点之一。
茶叶不仅是安溪县传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更是安溪县域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
本文就茶产业在安溪县发展县域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实践中的主要做法,所产生的带动效应作一个初浅的回顾分析,希望对其他产茶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曾经的国定贫困县安溪县地处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
安溪县域面积3057.28平方公因茶致富 因茶兴业——茶助安溪从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蔡建明1,吴雪原2(1.安溪县农业农村局,福建 安溪 362400;2.合肥海关,安徽 合肥 230071)摘 要:福建省安溪县曾经是国定贫困县。
茶叶是安溪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安溪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紧紧抓住做大做强茶产业这一主脉,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旺,实现了由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的三大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安溪特色的以茶脱贫到茶业富民的脱贫致富之路。
关键词:茶;安溪;以茶脱贫;茶业富民技对茶产业、茶文化的提升是渐变式的,现代茶产业的崛起有待于科技和资本介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推进,中国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5.3 改变发展理念:茶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破解茶产业面临的难题,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茶业发展方式,着力产品优质化、特性化、多元化、时尚化。
小小茶叶做出大文章——记秀山县钟灵茶叶专业技术协会
科普惠农【打造升级版农技协DA ZAO SHENG JI BAN NONG JI XIE科普惠农2017年,由重庆市科协表彰的重庆市首批“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荣耀出炉,秀山县钟灵茶叶专业技术协会获此殊荣。
这个由农民自发成立的协会组织,是如何将小小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的呢?因地制宜,抱团发展秀山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种植条件得天独厚。
钟灵茶叶专业技术协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联手钟灵茶叶有限公司,秉承服务“三农”宗旨,坚持依靠科研开发为引领,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市场”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以产业链延伸促带动的发展之路。
协会坚持每年3月份举办茶叶培训班,聘请市茶叶研究所、市农委等部门专家现场指导,培训技术骨干300名。
2015年组织茶企到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培训评茶师6名,2016年培训初级茶叶师22名,实现技术人员凭证上岗。
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17年全市茶叶现场研讨会。
2015年组织会员参加重庆市茶园建设及加工高级研修班,2016年组织武陵山农产品展销交易会,2017年组织企业参加杭州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发展壮大,示范作用突出协会现有会员1005人(中级职称以上16人),拥有茶叶示范基地85.376hm 2,育苗基地13.34hm 2,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权威认证。
成功开发绿茶、红茶、毛尖、金银花4大类20多个产品。
“钟灵”牌系列茶叶获国家有机茶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等荣誉。
其中“钟灵毛尖茶”荣获重庆名牌农产品称号,形成了“钟灵”品牌市场效应。
小小的茶叶协会,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立下了大功。
现在,秀山已成为全市茶叶种植规模最大的三大茶叶综合示范区之一,建有茶叶示范基地超6003hm 2,覆盖22个乡镇1.2万农户。
预计到2020年,秀山生态茶园面积将达到13340hm 2。
茶叶作为当地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程。
带头种茶魄力大 农民致富干劲足——记济南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济南南湖玉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
果汇报展 。作为 当时济南唯一一家 佳 民营科技企业家 、济南 市五一 劳 进设备 , 同时为茶农提供茶种 、 资金
受表彰 的福利企业 ,秦旭 昌感到十 动奖章获得者 、济南 市优 秀共产 党 和技术支持 ,带动 了许多心存疑虑 分荣幸 ,但 同时他更多 的是想到如 员 、 山东省优 秀民营企业家 、 国优 的农 户放开手脚 大胆尝试 。经过 3 全
省城济南不产茶叶的历史 ,更解 决 的茶 叶种植生产 。 他主动投资 , 在省 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让 广 城 不 仅 规 划 建 立 起 了最 大 的有 机 茶
还雇用 当地农 户 , 给他们工作 的 秦 旭 昌 , , 90年 生 , 男 16 中共 大农 民有 了增收致富的信心 ,赢 得 园 ,
党员 , 工商管理硕士 。 0 5 , 2 0 年 他被 了他们 的交 口称赞。正是因为对 社 机会 。 为让 农民放 心种茶 , 他先后投
评为全 国优秀福利企业家 ,参加 了 会 、 对人 民的卓越贡献 , 秦旭 昌获得 资 6 0 0 多万元 , 租赁土地 、 修建进 山
全 国福利企业三优星表彰大会 和成 了今天的诸多荣誉 称号 :济南 市十 路 、建起几千平方米厂房并购进先
魄力 、能力和干劲十足 的领 头人 秦 小 的 开 销 ,另 外 旭 昌,也更愿 意在他 的带领 下继续 还有 水 电 费 、 出
发家致 富。
一
车费用和机器损 耗 ,几乎没什么
锅 新 茶 似 甘 泉 , 务 于 民 永记 心 服
种 茶 仅 仅是 秦 旭 昌 的初 步 富 利润 了。”他还 “ 农计划 ,他 的远大 目标是建立 一家 说 :企业做大做
集 茶叶生产 、 加工 、 销售 和茶 艺 、 餐 强 了 ,也 不 能 忘 饮 、旅游观光于一体 的茶 叶综合企 记 自己是人大代 必须 以民为重。另外 , 我也争取 换做别人可能会萎靡不振 ,但他 没 业 。2 0 年 , 0 8 秦旭 昌带着广 大农户 表 , 92年 , 的信任 ,成立 了济南南湖玉露茶 叶 带领我 的员 工们在 更多的地方引导 有就此放 弃 自己的事业 。1 9 科 技 开 发 有 限公 司 。 更 多农 户加 入到种茶的行列 ,帮助 他带头和朋友一起投资创建 了济南
协会搭桥铺路 农民种茶致富
以 加 强 技 术 培 训 提 供 配 套 服 务 袋肥 料 协 会 补 贴 7元 . 超 低 价 格 发 放 给农 户 , 进 茶 园 的 优化 管理 。 促 茶 叶 协 会 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极 组 织 有 关 专 家 对 会 员 进 行 技 术 培 训 指 导 . 助 会 员 搞 好 茶 协 叶生产 . 为会 员 提 供 产 前 、 中 、 后 的 产 产
1 . , 农 每 亩 可 增 收 10 55 茶 % 0 0元 。 除 此 之 外 , 会 还 做 好 茶 用 物 资 的 协 供应服务 , 几年来协会把收益资金 3 近 0 万 元 用 于 会 员 的 生 产 补 贴 , 力 地 促 进 有 了农 民增 收 , 快 了 产 业 的发 展 。 2 0 加 04 年 冬 为 大 力 支 持 茶 农 进 行 茶 叶 小 拱 棚
加 大科技 投入 推 广优 新 品种 有 关 专 家 . 年 针 对 茶 叶不 同 的 生 长 时 每
期 . 办 生 产 技 术 培 训 班 、 间 生 产 管 举 田 茶 叶 质 量 的 好 坏 关 键 在 于 好 的 品 种和加工工艺 . 品种 更 是 茶 叶 生 产 的基 础 。 岛开 发 区茶 叶 协 会 站 在 市 场 的前 青 沿 。 据 市 场 的 发 展 趋 势 和 需 求 . 起 根 高 理 现 场 指 导 会 .对 茶 农 进 行 技 术 培训 . 通 过 现 场 传 授 、 门 补 授 、 人 代 授 等 上 能 多 种 形 式 . 进 茶 园 优 化 管 理 . 高 土 促 提 地 的 产 出 效 益 .增 强 茶 农 的 生 产 积 极
膜 , 辊 膜 市 场 价 为 2 0元 , 会 补 贴 每 5 协 1 0元 ,以 每 辊 1 0元 的 价 格 发 放 给 农 5 0 户加 强 幼 苗 越 冬 管 理 。为 了提 高 土 地 生 产 力 , 善 茶 叶 品 质 , 会 购 进 了 茶 叶 改 协 专 用 生 物 有 机 肥 3 0吨 , 7 0 0 共 5 0袋 , 每
种植致富的人物创业励志故事
种植致富的人物创业励志故事人参果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份,每100克鲜果中含钙量高达910毫克,可加工成人参果口服液、鲜果汁、罐头、饮料等,有人就看中了其中的种植创业商机,有什么创业故事是跟种植有关系的呢?今天店铺整理了种植致富的人物创业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种植致富人物创业故事1:种植人参果开辟致富路“人若有缘,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西游记》中令猪八戒馋得茶饭不思、让孙悟空乐得心花怒放的人参果,经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院子湾村李洪洲近两年的精心培育终开花结果,飘香在古山寨的秋风中。
10月2日,大家来到李洪洲的人参果种植基地,李洪洲正在大棚内,小心翼翼地剪下已经成熟的果实。
笑盈盈的人参果娃个头并不大,长约8厘米,只有100克重,白玉般的身躯在绿叶衬托下仿佛似一张张娃娃脸。
“栽培这些‘小娃娃’可真不容易哩”。
李洪洲说,他今年44岁,21岁外出打工,先后在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等建筑工地打工。
2014年春节,他接到县里返乡创业的号召后,从新疆购买了800株人参果苗,回乡试种在自家的2分试验田里,1个月后,李洪洲眼看人参果苗发芽开花正欲喜上眉梢,一场料峭般的春雨后,果苗出乎意料地枯萎凋谢了,万余元的心血付诸东流。
这是怎么回事呢?2014年8月,他再次远赴新疆求学,经当地果农指点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人参果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要经受重重考验,对种植的环境要求也十分苛刻,室温超过30℃,人参果就只开花不结果,低于0.5℃苗木容易冻死。
吃一堑长一智。
李洪洲再次从新疆带回1000多棵人参果苗种植。
时值秋老虎发威,暑气来临,他用遮雨布遮挡阳光,根据现场环境补光调温;入冬后,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大棚披上保温被,大雪天每隔几小时除一次雪;在浇水上,这位细心的主人以科学微喷的方式,像照料婴儿一样呵护着幼苗。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人参果今年6月开始挂果,8月下旬,可爱的“娃娃”挂上了枝头,单个最大重达7两。
带头致富的乡村女强人—记景洪市普文镇城子村村民李燕红
产 , 收入 2 年 0多万元 , 她本人 也成
能人 巧事
得 自己的责任更重 了 , 给 自己的 她
定位是 : 做群众的“ 贴心人” 作为 1 。 名共 产党 员 ,对 群众 的 困难 和疾
苦, 她看在 眼里 , 记在 心上 , 并力所
能及 地 为农 民群众 办实 实在 在 的 事 。在村里 , 谁家有困难 , 首先想到 的就 是李燕红 , 而李燕 红对找上 门 寻 求帮 助 的 , 都热情 接 待 , 尽 力 都 支持 。村 民都说 , 从李燕 红身上 不 仅学会 了致 富经 , 学到了很多 做 还
子村 村 貌
结 婚后 的李燕 红 原本 以种 田
; 生 , 来投 资种植 辣 椒 , 因市 为 后 却
场饱 和 , 辣椒 供过于求 , 亏了血本 。 l 对 困难 她 彷徨 过 、怨 过 自己命 面 { , 苦 但最终 并没有被 眼前的困难 所
售, 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 系, 仅
蹴
能人巧 事
带 头 致 富 硇 乡 豇女 强 人
记景洪市普文镇城 子村村 民李燕红
;
今年 4 0多 岁的李燕 红 ,是 云 2 0 0 6年 , 再次 增加 资金投 入 , 买 指 。 购
积极探 索, 拓宽致富渠道
; 景 洪市 普 文镇 城 子 村 民小 组 1 了 1台米干 、 南 米线机 , 形成 了流水型 ; 与时俱进 、 名 甘于奉献 的普通农村 米干米线加工业。随着小城镇 的迅
i 的信心和决心。经过一番深思熟 道
虑 , 市场行情后 , 19 年 开 摸清 于 95 ; } 始从事米干 米线加工营销。
、
创业伊 始 , 难无 数 。原先 是 艰
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茶叶致富带头人XXX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拼搏精神的创业者。
他出生于一个
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跟随父母一起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他逐渐掌握了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全套技术,并开始在当地开展茶叶生产和销售业务。
XXX深知茶叶产业的潜力和市场前景,他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的原则,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他注重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品质。
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新的茶叶品种和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在茶叶销售方面,XXX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他通过参加各种茶叶展览和评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他还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将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市场。
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XXX始终坚持“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
他积极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茶叶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
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农户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XXX的事迹充分展示了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优秀品质和拼搏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覃国银被莓茶“唤”回的致富引路人
覃国银被莓茶“唤”回的致富引路人作者:庞晓娟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0年第05期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决胜年。
实现全民小康不是口号,而是包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在内“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张家界永定区以莓茶產业带动精准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大多数人对贫困常常没有直观的感受。
其实就在不远的2015年,张家界永定区茅岩河镇安坪村,年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仅为2200多元,脱贫任务艰巨。
如何带领乡亲们找到致富之路,当时从区里到村里都希望能鼓励在外工作人员回家乡创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
但以什么产业带动,谁又来做这个领路人?他们选中了莓茶,选中了覃国银。
2015年年底,为响应国家“十三五”产业脱贫的战略号召,为助力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安坪村莓茶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在张家界市等主管领导的邀请下,覃国银返乡创业。
这个看似普通的中年女子,做出这个抉择并不容易。
她一举变卖了北京的资产,放弃了央视的光鲜工作,放弃了北京的优越生活,人生轨迹由此改变。
是什么给了她这种常人难及的魄力?是莓茶的魅力,是传承的责任,更是对家乡父老精准脱贫的希冀。
乡情动情,产业入心2013年中,受安坪村村支部两委主要代表多次盛情邀请,张家界市和永定区的各级领导也几次打电话,邀请覃国银回乡看看。
看什么?看莓茶产业发展前景,看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的路径,更要看看作为张家界的一分子,个人能够为家乡发展承担责任几何,做出贡献几多?在家乡的召唤下,覃国银动了情。
在莓茶的召唤下,覃国银动了心。
之后便是行动。
一年多时间,她与“莓茶之父”黄宏全、安坪村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先后多次对莓茶种植情况进行考察。
她看到了莓茶产业背后的巨大潜能,看到了乡亲们渴望致富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眸,深受触动,毅然决然回乡创业。
既是引路人,也做托底者在经过严密的行业考察和周密的准备后,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岩河投资公司”)于2015年10月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谢治_以“致富叶”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22专题Feature◎本刊记者 张惠清谢治 以“致富叶”铺就乡村振兴之路他扎根湘西大地,躬身奋斗于一线,在苗寨种下“致富叶”,也“种”下服务基层的梦想今年,是2019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人民政府组织干事谢治,扎根湘西这片热土的第四年。
2019年,刚刚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谢治,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春誓言的感召下,搭乘西部计划的快车,来到地处苗乡腹地的深度贫困区默戎镇翁草村,进行为期三年的志愿服务。
其间,他扎根湘西大地,躬身奋斗于一线,在苗寨种下“致富叶”,也“种”下服务基层的梦想。
如今,谢治选择留在当地工作。
“在基层岗位上,我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更能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
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的机遇,我将继续在为祖国事业奉献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第一次踏上湘西热土1999年,谢治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我是在红色教育下一步步成长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共产党员。
学生时代,我积极向组织靠拢,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第一批加入共青团,也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治说。
正是由于这种成长经历,使得他日后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对党和志愿精神的一片赤诚。
第一次来到翁草村,是在2018年。
那年七月,谢治随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团委的“三下乡”队伍,历经7个小时的车程,又步行两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来到这个神秘的苗乡腹地,深度贫困的边远小山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是对翁草村最生动的描述。
然而,秀丽的自然景色下,村民的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
“当时,这里的村民鲜少和外界来往,他们有着自身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仿佛‘与世隔绝’。
”在走访过程中,谢治看到,有些村民与家禽混居,屋子里遍布着鸡鸭的粪便,木质房子因时间久远,而生出大块大块的黑色霉斑。
村民每天大都只吃两餐饭,水煮黄豆加点盐,就是一道菜。
虽然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恶劣,但看到“三下乡”队伍的到来,他们都格外热情,纷纷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典型案例材料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它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乡村工业发展和壮大乡村服务业,实现农村经济的提升和乡村居民的增收。
下面,我们以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案例——中国某县的茶叶产业为例,来讲述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经验。
某县位于中国的茶叶优势区域,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传统的制茶工艺,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和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的不足,茶叶产业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为了振兴茶叶产业,该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优惠贷款,并提供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
其次,政府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茶叶合作社,共同参与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优势互补。
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投资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县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首先,在农民收入方面,茶叶的销售价格得到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收入得以增加。
其次,产业发展带动了乡村就业,茶叶加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周边的乡村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进一步拉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乡村服务业的兴起,如茶叶旅游、茶叶文化推广等,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茶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民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农民在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通过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如兼做养殖、果树种植等,实现农业的内部循环和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
综上所述,通过茶叶产业的振兴,该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茶叶产业成为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点。
这一案例表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可以实现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返乡创业富村民
能人之路返乡创业富村民仲夏的一天早晨,刘绍洲登上观云山顶,看着成片的茶园,感慨万千。
刘绍洲怎么都不会想到,小时候放牛割草的荒山,在他的努力下,打造成了茶山,并带领乡亲们致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挖煤赚到“第一桶金”刘绍洲出生在陕西省镇巴县观音镇楮河村,这里山大沟深,条件艰苦。
由于家境贫寒,刘绍洲小时候经常穿梭于观云山,放牛打柴,割草喂猪,种木耳养家。
因父母体弱多病,身为长子的他12岁便扛起家庭重担,13岁外出务工。
后来,他跟随叔叔远赴河南挖煤。
因为能吃苦,待人又真诚,加上头脑灵活,刘绍洲23岁时便开始承包煤矿,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心怀故土回乡创业童年虽然苦,但也有乐趣。
身处异乡挖煤,刘绍洲时常想起观云山和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思念。
2007年底,刘绍洲告别13年的煤矿生涯,带着经验和资金回到了家乡二次创业。
有人建议他搞房地产开发,被他婉拒了。
刘绍洲说:“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只能解决我一家人的经济问题,不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带领乡亲种茶致富2008年9月,刘绍洲成立了镇巴县丰源林牧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土地复垦、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现代化农业企业。
10多年来,刘绍洲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陆续流转荒山荒坡6000余亩,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3320亩,实现固定资产4000余万元,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
公司茶品多次荣获中国茶叶世界博览会金奖、陕西省优质毛尖金奖。
他个人曾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
村民每年获得土地流转费150万余元,领取固定和季节性工资300余万元,覆盖楮河村、星子河和大市川村,带动80余户贫困户300余人脱贫致富,人均增收8000余元。
(摘自《陕西农村报》姚远胡汉杰)年底,为了更好地发展香菇产业,他在县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建起了2座香菇烘干房,还参加了县上组织的产业能人大户到江苏如皋参访的学习团,一边学技术,一边拜访当地食用菌供销商,为香菇拓展了销路。
“阿芳嫂”种茶记
“阿芳嫂”种茶记作者: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2期陈燕,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山深处清水镇的椴木沟村。
多年来,她靠自己的智慧、勤劳和不懈努力,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
2007年组建了阿芳嫂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 年成立了北京清水腾达联合社。
同时,她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了“阿芳嫂”“阿芳嫂黄芩”“阿芳嫂野生毛尖”商标。
曾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创业明星”,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合作人物”等。
昔日境遇磨砺出吃苦耐劳的品格自幼丧父,陈燕兄妹六人由母亲一手带大。
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读书,她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村里考虑她家庭困难,为了给她家增加收入,把她推荐为广播员,后又当代销员、电话员和保管员。
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要当好农民、服务好大家的种子。
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为人民服务。
特别是当代销员时,为了让乡亲们买到需要的日用品,她每周都要翻山越岭,走十多里山路到镇上帮老百姓采购。
虽说条件很艰苦,但她依然很开心、很自豪,因为她的努力不仅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同,还得到了村干部的赞许。
年轻的她虽然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辛苦,但她在农村找到了用武之地,体会到了当一名受人尊敬的农民的乐趣。
当然,她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帮助别人。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婚后,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夫妻俩背井离乡,来到离学校较近的清水镇。
为了生存,做起了拉煤跑运输的生意。
没钱雇人,她不分寒暑,手冻烂了,脸晒黑了,但她没有放弃,还自己当起了装卸工。
这些经历铸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品格。
回家路上捕获商机冬去春来,百花盛开。
经过几年的打拼,她与丈夫终于在镇上买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
于是,他们建起了新房,开起了餐馆,生意慢慢红火起来。
2001 年夏天,走在回老家的路上,她看着漫山遍野的黄芩,突发奇想:用它做山茶多好啊!因为乡亲们祖祖辈辈都喝山茶,也从来没有买过茶叶。
看到了蕴藏的商机,想到了未来山茶的市场,她暗自兴奋。
《种茶郭橐驼传》
《种茶郭橐驼传》种茶郭橐驼传郭橐驼,字家谷,生于明朝末年的一个贫苦农家。
郭橐驼从小就对种茶有浓厚的兴趣,他自学成才,成为一位茶叶栽培专家。
这是他的传奇故事。
年少时的郭橐驼郭橐驼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们以务农为生。
尽管贫困,郭橐驼的父母仍努力供他上学。
在农忙的日子里,郭橐驼辅助父亲在田间劳作,但他总是暗中观察着茶树的生长过程。
对茶叶的热爱郭橐驼对茶叶的热爱渐渐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始终相信,茶叶是一种有着巨大商机的农业产品。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他积极阅读有关茶叶栽培和加工的书籍,并主动向当地的茶农请教。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决心要实践自己培养出的方法。
改造茶园郭橐驼的父亲并不赞成他花精力去种茶,他担心这会耽误郭橐驼对筹钱的能力。
然而,郭橐驼立志要种茶,他坚信这是一条通往财富的道路。
于是,他决定独自面对困境,秘密地利用家里一块废弃的土地改造成茶园。
郭橐驼通过对土壤的改良、选取适合的茶树品种、精心管理茶园等方法,使茶树健康生长,并在几年后,取得了丰收。
他的茶叶质量出色,口感宜人,很快在当地赢得了声誉。
商机的出现郭橐驼本不想卖茶叶,他希望自己能亲自品尝自己培育的茶叶。
然而,当地的商贩得知了郭橐驼的茶叶质量出色后,纷纷上门索购。
面对商机的出现,郭橐驼决定将自己的茶叶推向市场。
他开拓了与茶叶商贸有关的渠道,并与一家茶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郭橐驼的茶叶以其口感独特,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所喜爱,销量节节攀升。
成功的背后郭橐驼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
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是一个懂得借助知识和勤奋改变人生的人。
他的茶叶成功地进入了市场,并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郭橐驼的故事不仅仅是种茶的传奇,更是一种坚持和奋斗的象征。
结论郭橐驼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他的坚持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追随梦想的勇气和毅力。
种茶郭橐驼的传奇故事,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陈怀中两地生活不耽误种茶致富
陈怀中两地生活不耽误种茶致富陈怀中两地生活不耽误种茶致富5月16日,家住通江县城的陈怀中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烟溪乡苏家坪村。
前两天,他接到村支部书记陈邦宏的电话,得知夏茶即将采摘,这不,一家人回来采茶了。
自村里开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后,陈怀中就在县城和烟溪乡往返,开始两地生活。
平时,他和老伴在城里照料孙子。
采茶时节,回到老家采茶、管理茶园。
身份在“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变换。
三年前,陈怀中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的。
他告诉记者:“儿子、媳妇都在外面,留我们两个老人在家,起早摸黑守着几亩地,种水稻、玉米、土豆,一年到头难挣点钱,还累得不行。
”2009年苏家坪村干部动员村民种茶。
“饿了要吃饭,光靠喝茶怎么行?”和很多村民一样,陈怀中并不看好村委这一决策。
在陈邦宏带动下,村里党员干部纷纷种上茶苗,并走家入户动员群众种茶。
一年内,全村90多户农户种上了茶,面积达800多亩,茶叶种植初具规模。
村民收入也一年高过一年,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
2012年,苏家坪村开始大规模发展茶叶产业,90%的村民都种上了茶叶。
看到种茶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其他村民收入年年增加,陈怀中动心了。
在村干部帮助下,他把5亩地全部种了茶树,包括名选131、福鼎大白等茶叶品种。
这时,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居住,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种茶。
“种茶不像种庄稼缠人,该采茶、除草的时候,村里的邻居打个电话,儿子开着车,一家人就回来干活。
”“茶叶全部投产后,可以卖3万多元。
”陈怀中对两地生活带来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陈邦宏告诉记者,康梦公司、森清公司、龙虎山茶、四川巴蜀白茶等茶叶企业相继落户苏家坪村,村民采完茶后可直接卖给公司到茶叶加工基地加工。
全村茶叶种植面积6000多亩,户均种茶8亩以上,15亩以上种植大户40家,每亩收入5000-6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种茶致富故事
在农村,想要致富的方法有很多。
对于茶农来说,种茶也是一种快速致富的途径。
下面给大家带来农村种茶致富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村种茶致富故事一90后成茶山农场主
4年前,家在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的陈星,考入郑州大学商学院。
4年后,主意已定的陈星,坚持回到自己的家乡信阳种茶创业。
生态旱茶、物联网管理、建体验馆……这名90后大学生,如今已是300多亩茶山的农场主,“绿泉茶叶”的创始人。
不仅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陈星还接手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户资源和茶叶资源。
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户茶农,两千多亩茶山。
2015年年初,陈星在郑州与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体验式茶馆,微店以及线上商城的完善,帮助他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也使得他的产品销售额逐步上升。
如今的陈星,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学四年里学到的新理念、新的营销方法用在创业中。
大学里拼出创业基础
陈星的家乡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
但令家乡人头疼的是,本地茶叶的高品质和销路差一直是个矛盾: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销路。
如此现实,使得陈星把“为家乡的茶叶找到好出路”一直当作自己的理想。
走访茶馆、拜访大师、观摩学习、亲身实践……从大一开始,陈星就在为以后的创业打基础。
大一时,他一边开淘宝店销售家乡的茶叶,一边不厌其烦地走访郑州各大茶馆、茶店实地学习。
大二时,他和商家合作,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广泛地接触有机农业。
大三时,他干脆到东区的一个茶叶公司里实习,甚至连写论文都与茶叶有关,他的一篇《信阳毛尖的品牌与销售现状》课堂论文,被老师称赞有加……这期间,他还不断走访各大产茶名山,拜访茶界名人。
组团创业不只是种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叶种植和营销理念后,他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
他先是赶到上海,邀请从事广告工作的好友冯士泰回乡一起创业,并于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公司。
在陈星的创业理念中,其实并非种茶卖茶这么简单,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茶叶生态圈。
公司成立后,他跑遍了方圆几十里,考察地形地貌和周边旅游市场,开始建立自己的茶产品配套基地。
其中配套有天然鱼池、餐饮住宿、农家乐、体验采摘区、茶叶生产加工区、茶品体验馆(产品展销区)以及可远程监管的物联网下的mini茶场建设等服务体系。
通过资源整合,生态圈逐渐建立起来。
这样不仅带动了家乡茶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让家乡茶农与时代接轨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而陈星的创业团队不断壮大,他的好友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海回乡的冯士泰、郑大大四的学生雷智强,慢慢地都成了陈星团队的核心骨干。
而随着生态圈的建立,陈星也在想着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起来,让产品质量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让家乡的人能共同富裕起来。
陈星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玩不转微信网络的地地道道的茶农,和大多茶农一样,只懂种茶不懂卖茶。
而到了陈星这一代,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让茶农的生活,真正能与这个快速的时代接上轨。
陈星说,他就是想让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能用现代理念种茶,都能富裕起来。
农村种茶致富故事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25年不断学习茶叶种植技术,成为一名当地公认的茶叶种植女能手,她就是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村民王耀兰。
在自家茶庄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她鼓励和带动周围群众在种茶技术和管理上进行改良,使村民种植的茶叶得到丰收。
近日,王耀兰被全国妇联评选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盘山路边树枝摇曳、茶香袅袅,不时有一片片青翠的茶苗在青黛的雾色中隐现,这就是有“海岛后花园”之誉的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
目前,后花园村的妇女们正开始忙碌于春茶采摘前的准备工序,王耀兰也不例外。
准备好制茶燃料、清洗茶庄卫生、整理采茶工具……王耀兰蓄势待发,为3月中下旬的春茶采摘工作做准备。
王耀兰的丈夫余远科告诉记者,起初王耀兰对种茶一窍不通,1980年结婚后才开始跟随他进茶庄学种茶。
眼看茶叶种植效益差,王耀兰觉得光靠四肢劳动来探索种茶经验并不够。
为了更好地掌握新型的茶叶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有关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茶叶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结合多年的茶庄管理实践经验,王耀兰掌握了新型的茶叶种植技术,成为一名茶叶种植能手,培育茶叶品种达到十几种,年收入10多万元。
在自家茶庄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王耀兰致富不忘群众,积极带动后花园村厝边头尾的“姐妹们”种茶。
“妇女有心灵手巧的特点,在茶叶的培育和采摘方面有优势。
”当地妇女主任林惜香告诉记者,后花园村以“妇女+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内70多名妇女参与茶叶的生产、加工,王耀兰在这个平台上,积极与村内妇女交流种茶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技术与其他农妇分享。
王耀兰不仅鼓励“姐妹们”通过劳作来解决就业问题,改善农村经济,还在种茶技术和管理上进行改良,使村民种植的茶叶得到丰收。
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村民们进行新型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目
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几百亩,成功培育出美名远扬的海岛名茶。
在记者采访中,朴实的王耀兰不善言辞,总是说“自己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宣扬的”,连记者提出为她拍照的要求也被婉拒。
但是,当记者采访周围村民时,大家都对王耀兰交口称赞。
“她是我们公认的勤劳优秀的妇女,也是我们公认的种茶女能手!”当地妇女主任林惜香称,茶园的修剪时间一到,王耀兰必定会主动提醒“姐妹们”该劳作了,在日常打理上也会进行支招,这令村民们很信赖她。
在美丽的“海岛后花园”中,起初对茶叶一窍不通的王耀兰,通过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价值,成为公认的茶叶种植女能手,也带动着后花园村的村民奔小康。
如今,随着发展,茶叶已成为后花园村的主导产业,王耀兰相信,通过村民的努力,后花园村一定能变成名副其实的“花园”。
农村种茶致富故事三奉新县罗市镇兰田村地处偏远高山,毗邻著名的八仙飞瀑潭风景区。
过去全村几百号人守着一方好山水受穷,仅靠砍毛竹换点零花钱。
如今引进能人成立合作社,以种植高山绿茶、套种花卉苗木、套养家禽为主打产业,村民收入从原先人均不足千元到2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致富之路。
茶园套种花木赋予茶汤清香口感
兰田等村地处著名的八仙飞瀑潭景区内,由于海拔较高,形成高山小气候环境,而独特的环境可以造就茶叶独特的口感。
2012年,奉新籍种茶能手欧阳神佑来到兰田村考察,被这里的
生态环境所吸引。
他投资2000多万,治山整地近千亩,栽植红豆杉、桂花、红玉兰等树木7000株。
记者发现,该村茶园与别的茶园不同的是,立体种植和科学套种技术非常恰到好处,每隔一二十步,就能在茶园里看到一两棵红豆杉或一丛绿竹。
欧阳神佑介绍,红豆杉吸附能力强、自身吐氧多,极大地净化了茶树周围的空气质量。
茶树吸收竹子独有的香气,赋予了茶汤清香的口感。
这里的茶树周边还穿插种植了桂花、红玉兰等观赏树木,与黄金芽、百叶一号、乌牛早等名贵茶苗高低错落、相映成趣,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亩生态茶园。
村民茶园种茶年人均收入2万元
欧阳神佑和当地茶农一起成立了奉新县禅林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120户社员,都是来自兰田等村的农民。
五年前,罗市镇兰田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售卖自家山上的毛竹,换点零花钱,守着青山绿树受穷,还影响了生态环境。
如今,种茶致富已成为兰田村村民摆脱贫穷的阳光大道。
原来在南昌做房地产销售生意的村民易乾告诉记者,“现在回家到茶园工作,天天可以看到孩子与家人。
像这样在家乡的青山绿树中工作和生活真愉快”。
目前在兰田村,像易乾这样的外出务工返乡到合作社种茶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以上,与过去砍根毛竹才卖几元钱,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欧阳神佑告诉记者,合作社还为每位员工购买了保险,村民钟秀昌一次在山上采摘茶叶时不慎滚
落山下,造成腰椎受损,正是由于茶园为她投了保,获赔到7000多元,后期的37000多元医药费也是合作社全部负责。
记者在茶园看到,经过几个月的康复后,钟秀昌现在和大家一样,在茶园干活。
流转土地养鸡合作社村民利益分成
流转土地生态养鸡在兰田村也成为农民赚钱渠道变宽的新路子。
合作社还与村民达成协议,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用于高山有机稻种植,统一为村民提供稻苗、肥料、工具等一切所需生产资料,所得利润由合作社与村民对半分。
为使生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合作社或专业企业还与农户签订饲养土鸡协议。
由公司提供相关资源,农户只需对土鸡看管,每卖出一只土鸡可提成20元,每卖出一枚土鸡蛋提成1角钱,去年村民此项人均获利1万多元。
兰田村下一步还打算瞄准有机茶发展方向,建设农家乐、茶体验馆,发展乡村旅游业,将绿色生态牌越打越优,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