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2]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原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白纸放在桌子上,用直尺和铅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2)打开激光笔,将激光笔的光线对准直线的一端,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让学生移动激光笔,观察光线在不同角度下的传播情况。

5. 实验总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器材扬声器、小球、铁架台、细线。

4. 实验步骤(1)将扬声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扬声器上方。

(2)打开扬声器,播放音乐,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3)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大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5. 实验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三: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 实验器材塑料球、玻璃瓶、水、盐。

4. 实验步骤(1)将塑料球放入玻璃瓶中,观察塑料球的浮沉情况。

(2)向玻璃瓶中加入盐,观察塑料球的浮沉情况。

(3)改变盐的加入量,观察塑料球的浮沉情况。

5. 实验总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四、实验四:探究电路的连接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原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现象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知识讲解:教师针对实验结果,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用激光笔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直尺和铅笔测量光斑之间的距离。

(3)让学生分析光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5.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温度计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3. 材料:酒精、玻璃管、胶带、温度计模板。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标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让学生根据模板制作简易温度计,将酒精倒入玻璃管中。

(3)让学生观察简易温度计的液面变化,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记录数据。

5.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清洁,避免酒精泄露。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3. 材料:橡皮泥、玻璃管、水、尺子。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空气中的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将橡皮泥放入玻璃管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用尺子测量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3)让学生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

5.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倾斜度,确保水不会溢出。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车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车运动。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小车模型、导线、开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 铁钉生锈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 铁钉生锈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铁钉生锈》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2课时,主题为“铁钉生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探究铁生锈的原因,了解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并学习各种防锈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变化和实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然而,他们在实验设计和观察现象的持续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合作,帮助彼此提高。

三、教学目标:1.能够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3.能够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防锈方法及其原理,愿意将防锈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4.在方案设计和修改的过程中,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积极反思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长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五、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一个有趣的现象——铁钉生锈。

你们有没有见过铁钉生锈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学生:老师,我在家里的花园里见过铁钉生锈。

教师:很好!那么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呢?有谁能告诉大家?学生:是因为铁钉和水接触后氧化了。

教师:非常好!铁钉与水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铁锈。

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请你们比较一下铁和铁锈的不同之处。

实验观察教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书桌上的铁钉和一碗水。

将铁钉放入碗中,然后观察、描述铁钉的变化。

注意观察铁钉在水中的变化过程,不仅是表面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a. 让学生拿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

b.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c. 观察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5.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激光笔照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放大镜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放大镜,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2. 原理: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形成放大的虚像。

3. 材料:两片玻璃、透明胶带、笔。

4. 步骤:a. 将两片玻璃中间保持一定距离,用透明胶带固定。

b. 在玻璃片上画出凸透镜的形状。

c. 将画有凸透镜的玻璃片放在书上,观察放大效果。

5. 注意事项:确保玻璃片干净,避免划伤学生。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材料:塑料球、水、电子秤、细线。

4. 步骤:a. 用细线将塑料球系住,挂在电子秤上,记录塑料球的重力。

b. 将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球的状态。

c. 用电子秤测量塑料球的重力,记录数据。

d.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讨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塑料球掉落砸伤。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船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船,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船前进。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小船模型、电线、电池、剪刀、胶带。

4. 步骤:a. 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池连接,用胶带固定在小船上。

b. 将电线连接到小船的底部,确保电路通畅。

c. 将小船放在阳光下,观察小船的运动。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实验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拿着激光笔,沿直线向白纸照射,观察光斑。

(2)让学生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光斑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4.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实验二:探究光的折射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材料玻璃棒、水、铅笔。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玻璃棒斜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的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玻璃棒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3)让学生谈谈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得出折射的结论。

4. 实验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三、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光在平面镜上反射的特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实验材料镜子、铅笔、水。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铅笔斜插入水中,观察铅笔的位置。

(2)让学生将镜子放入水中,观察镜子的反射现象。

(3)引导学生观察铅笔在镜子中的像,得出反射的结论。

4. 实验结论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形成物体的像。

四、实验四:声音的产生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实验材料尺子、桌子。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拔动尺子,听声音。

(2)让学生观察尺子振动的情况,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振动也能产生声音?4.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他们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验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的步骤。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4.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实验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安全防护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神奇的魔法瓶,让学生猜测其中的秘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呈现实验操作的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如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一:物质的减少与增加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生减少与增加。

2. 掌握物质变化过程中物质减少与增加的原因。

3. 提高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减少与增加的定义。

2.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减少与增加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观察并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减少与增加。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纸张、铅笔、酸、锌片。

2. 图片或实物:一根燃烧的蜡烛。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学生对物质减少与增加的定义: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平时对物质减少和物质增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了解。

探究:2. 展示一个燃烧的蜡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蜡烛燃烧后的变化,思考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物质减少或增加了吗?为什么?3. 进行实验: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小船的形状,放上一个小石头,然后倒入一些酸,观察石头的变化。

请同学们描述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减少与增加情况,并思考物质的减少与增加的原因。

归纳总结:4. 同学们就物质减少和物质增加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例如“物质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减少后的物质去了哪里?物质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增加进来的?”等。

拓展应用:5. 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物质变化中的减少与增加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如食物煮沸时水的减少、铁锈的产生等。

巩固练习:6. 给学生提供几个小问题,检查并巩固学生关于物质的减少与增加的理解。

例如:烧纸是否减少了?水沸腾时是否增加了?等。

辅助作业:7. 布置作业:请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回答几个相关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的运动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的运动现象。

2. 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 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

2. 分子运动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起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酚酞溶液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色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分子运动的规律。

3.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内在原因。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第二章: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

2. 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氧气助燃,引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成分的规律。

3.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空气成分的内在原因。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第三章:水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性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

2. 水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及其特点。

2. 水的性质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水的性质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引起学生对水性质的兴趣。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特点(2) 光的传播规律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传播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思考。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知识拓展:介绍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三、实验三:探究温度对物体膨胀的影响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膨胀的原理,掌握温度对物体膨胀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物体膨胀原理(2) 温度对物体膨胀的影响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温度对物体膨胀影响的思考。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膨胀的情况。

(4) 知识拓展:介绍温度对物体膨胀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实验四:探究磁铁的性质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掌握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磁铁的吸铁性(2) 磁铁的指向性(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磁铁性质的思考。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磁铁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丹寨县南皋第二小学教师分组实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

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

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在小组中选择两个人,观察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眉毛,看看他们看起来有什么不同。

2)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预设:通过观察对比,我们会发现,就某一外貌特征而言,人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三、拓展活动:猜猜描述的是哪位同学的特点?(根据眼睑、额头发际线、耳垂、下颌骨等特征猜测)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2. 实验材料: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
3. 实验步骤:
(1)让学生将电池、小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成一个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2)让学生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3)让学生尝试在电路中加入其他用电器,观察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4. 实验结论: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组成要素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电路中有电流才能使用电器工作。
(3)让学生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观察植物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4. 实验结论: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助于蜡烛的燃烧。
重点解析
1. 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磁铁的性质、浮力原理和太阳能的利用:这些实验都是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方法。
2. 空气的压力、水的沸腾、光的折射、电路的连接和植物的呼吸:这些实验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一、实验一:研究光的传播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3. 实验步骤:
(1)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
八、实验八:研究光的折射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材料:玻璃棒、水、白纸、直尺。
3. 实验步骤:
(1)让学生将玻璃棒斜放入水中,观察玻璃棒在水面处的弯曲现象。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

《2. 实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以及含义。

2、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知道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相关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实验是解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2、喜欢做实验探究问题。

3、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愿意贡献自己的想法,愿意评价他人的实验设计,并愿意指出不足。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手电筒、地球仪、大小不同的两个烧杯、量杯、水、酒精灯、食盐、药匙、搅棒。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设提出后,我们需要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获得证据。

喜欢做实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实验的类型。

二、认识模拟实验教师:有时,我们无法条件直接对某自然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时,人们往往通过设计与这个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利用模型来间接地研究这个自然现象或过程的规律,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中使用的模型与认识对象之间一定要有相似点。

提出问题:模拟实验可以对事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模拟?(课件展示)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中使用的几种用具分别代表真实现象中的什么?实验结果和真实的自然现象是否相似?教师演示“昼夜形成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

组织学生自主分析余下的模拟实验。

三、认识对比实验教师介绍:对比实验也叫对照实验,它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

具体做法是把实验分成至少两个相似组进行,其中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

实验时把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对比因素对事物性质和变化的影响。

教师演示“水蒸发快慢的对比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提示:在对比实验中,要注意保持公平,两组中只能有一个不同的条件,其余条件要保持相等;实验结果只能与那个不同条件有关。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特点;(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实验。

2. 实验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一角,用激光笔向对角线的白纸照射,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2)让学生移动位置,分别站在教室的其他角落,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是否相同;(3)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在白纸上标出光线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实验二:探究反射现象1. 实验目的:(1)了解反射现象;(2)学会使用镜子进行实验。

2. 实验材料:镜子、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镜子平放在桌子上,用激光笔照射镜子;(2)观察反射光线,并用直尺和铅笔在白纸上标出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3)让学生移动镜子,改变照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光线在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同角度。

三、实验三:探究折射现象1. 实验目的:(1)了解折射现象;(2)学会使用水杯和透明塑料尺进行实验。

2. 实验材料:水杯、透明塑料尺、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水杯放在桌子上,水面距离桌面约10厘米;(2)用激光笔从水面射入水杯,观察折射光线,并用直尺和铅笔在白纸上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3)让学生移动透明塑料尺,改变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不同角度。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指南针1. 实验目的:(1)了解地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2)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铁钉、钢针、线、小磁铁、透明胶带。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钢针插入铁钉的一端,用线将铁钉吊起,使钢针自由旋转;(2)将小磁铁的一端磁化,使其具有磁性;(3)将磁化的小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钢针的指向是否发生改变;(4)用透明胶带将铁钉固定在桌子上,作为简易指南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

实验课程标准: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构是可以被反复验证的,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教学目的:过程技能1.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2.能够尝试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

3.能够比较、总结雷迪实验的相同的原理。

4.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5.能够按实验步骤合作完成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实验模拟的和对比的。

2.知道蒸汽产生动力。

3.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4.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5.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

6.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7.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喜欢“假设是给问题穿上一件如果---那么---的外衣”的比喻,并积极尝试模仿表述。

2.乐于制造龙卷风一样的旋流。

3.乐于尝试验证静止物体的惯性。

4.重视公平的价值。

5.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6.乐于合作进行实验。

二、教材简析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2.能够尝试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

3.能够比较、总结雷迪实验的相同的原理。

4.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5.能够按实验步骤合作完成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

6.知道实验模拟的和对比的。

7.知道蒸汽产生动力。

8.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9.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10.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

11.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12.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不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层次2: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不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层次3: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实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实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实验苏教版教学目的:知道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是迷信探求的两个基本实验类型。

知道蒸汽回发生动力。

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知道〝假设……那么……〞是假定的普通表达句式。

知道实验中需求控制的内容。

知道验证因果假定的实验步骤。

注重公允的价值,实事求是地看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教学重点:懂得假定的含义,领悟物体外形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识别效果和探求效果的方法。

教学预备:装水的瓶和半瓶水、水杯、纸。

教学进程:1、导入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迷信。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些现象并对此停止探求。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效果后要停止探求时就要停止一系列的实验。

2、了解有些实验是模拟的,有些实验是经过对比来提醒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

1、举例给先生听有关蒸汽的例子。

〔1〕蒸汽火车,会〝叫〞的水壶。

2、呆在哪里?启示先生看法到对比有两种状况,是对比不同3、对比不同状况下的同种事物。

4、学习如何假定,了解假定可以有多个,而且可以屡次验证。

5、如何假定呢?普通用〝假设……那么……〞的方式来表达。

在研讨〝蚂蚁是怎样6、凭自己留下的气息回家〞的方法时,积极鼓舞先生想出多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7、只需有合理要素就可以。

8、入手实验模拟和对比的乐趣。

9、用一只瓶子外面装有大半瓶水旋转瓶子或猛烈震动瓶子看见瞬间发生的旋流。

10、引导先生包旋流和龙卷风的图停止比拟。

11、引导先生做抽纸实验。

提醒:物体有一种特性,原来运动的总要坚持运动引导先生做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

思索反弹的高度和什么要素有关?需求控制的条件是什么?知道先生重复实验得出数据和结论。

板书设计:实验模拟实验:外部结构实验运动变化对比实验:无看法改动某个条件证明改动的条件与实验结构的关系作业布置:1、实验只要两种类型。

〔〕2、一个假定只能用一种方式来验证。

〔〕3、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4、这节课我们研讨了什么?做实验前要先提出假定,验证时要停止相关实验。

5、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实验,分别是蜡烛燃烧实验和水的沸腾实验。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现象和变化规律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建立起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和水的沸腾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观察要点。

2.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蜡烛燃烧和水的沸腾的现象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燃烧实验中,如何正确地观察和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和规律。

2.水的沸腾实验中,如何正确地观察和描述水的沸腾的现象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实验现象和规律。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建立概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规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蜡烛、火柴、水、烧杯、温度计等。

2.实验药品:无特殊要求。

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蜡烛燃烧和水的沸腾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观察。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实验现象和规律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和水的沸腾现象的背后的原理,进行拓展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实验现象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课程标准: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构是可以被反复验证的,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2.能够尝试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

3.能够比较、总结雷迪实验的相同的原理。

4.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5.能够按实验步骤合作完成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实验模拟的和对比的。

2.知道蒸汽产生动力。

3.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4.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5.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

6.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7.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喜欢“假设是给问题穿上一件如果---那么---的外衣”的比喻,并积极尝试模仿表述。

2.乐于制造龙卷风一样的旋流。

3.乐于尝试验证静止物体的惯性。

4.重视公平的价值。

5.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6.乐于合作进行实验。

二、教材简析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2.能够尝试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

3.能够比较、总结雷迪实验的相同的原理。

4.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5.能够按实验步骤合作完成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

6.知道实验模拟的和对比的。

7.知道蒸汽产生动力。

8.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9.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10.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

11.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12.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不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层次2: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不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层次3: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

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的步骤。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层次2: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不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层次3: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
果关系进行表达。

教学材料:玻璃瓶,水,教学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