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教学设计定稿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寻找文化自信,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理性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团体意识和分享的意识。
10分钟
寻找文化自信之红色革命文化篇
组织学生寻找革命文化中的文化自信
1.回忆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并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学生在寻找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提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理性精神。
(2)学生通过比较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文化自负,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团体意识和分享的意识。
2源于实际,回归生活。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应用。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起点,挖掘课程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创新课堂形式,最终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思考,用真实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遵循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规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生活与知识的有机对接。在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中,学习运用知识,感受文化自信,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现实意义。
2.以长征精神为例,对长征精神进行解读,感悟其中的文化作用;
3.诗朗诵:《七律长征》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寻找文化自信,学习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理性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团体意识和分享的意识。
8分钟
寻找文化自信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篇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寻找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觉

高中政治教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中政治教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中政治教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引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持续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事业的重要标志。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二、背景知识介绍1.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和影响。

2.毛泽东思想:概述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3.邓小平理论:阐述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2022年)•改革开放:介绍根据邓小平理论开展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步走战略:详细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并分别探讨各个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点。

2. 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2022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制度建设与治理体系:详细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并分析其优势和特点。

四、实践案例分析1. 区域发展示范•深圳经济特区:探讨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2. 扶贫攻坚实践•脱贫攻坚战:介绍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探讨中国特色扶贫模式以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五、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明确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历程。

同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思考与讨论环节的引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思想品德《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思想品德《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教学设计

第1课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教学设计
建设祖国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部分明确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反思: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党制定一系列国家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册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时,教师务必使同学们清楚明白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掌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情及其解决方法。

因此,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这一国情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邱建康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因学而生,学引心而成,有心者难也不难,无心者不难也难。

”的确,教学是一门“心”的艺术。

为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果,我向学生介绍了《半月谈》“我与改革开放30年”的征文《生于一九七八年》(2008年18期),通过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小见大,反映出改革的巨大成就,学生能从中感知我国的现代化之路,收效较为理想。

教学设计3: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设计3: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关键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合时政热点、国家重大政策等,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为何要坚持和发展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3.公共参与:主动承担青年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梦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教学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作、推进伟大事业;当代青年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的历史责任。

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这张照片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拍摄的?师: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到底什么是“中国梦”,它和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中国梦的内涵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式。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1年九年级政治 第一框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一)教案 人民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 第一框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一)教案 人民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第一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一)教案人民版本课由《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三框组成。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首先阐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一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一条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路线。

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三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分别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对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具体阐述。

第一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一)【教材简析】本框通过一系列具体数据的分析,指导学生多方位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而牢牢理解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要结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掌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及其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讲授、小调查,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明确:1840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辛亥革命,结束了千年封建帝制;1949新中国成立;1978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互动探究学新知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阅读教材,讲授明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阅读角”讨论:材料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明确: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②我国人口多,人均指标较低,能耗高;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1)人口国情xx年总人口:130756万——人口基数大;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13.7亿。

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50 到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

掌握中共八大到中共十五大的探索历程。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特点、作用及实质。

2.过程与方法: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线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敬业的热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远指导意义。

二、重点难点1.重点:建国七十年的成就及挫折反思2.难点:结合十九大及“两会”报告,联系本部分知识确立考向和复习内容三、教学安排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轮复习,对本章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设计中注重历史阶段特征的再现与运用,通过学生板演与解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

另外充分利用近五年高考题,找出备考的规律与关键。

四、教学设计1、课堂导入学生展示时间轴并尝试解读2、课堂讲授明明白白备考1.课程标准(1)概述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考试大纲(1)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扎扎实实备考第一幕学生互助巩固主干知识时间历史事件主要影响有何启示1952 年1953 年1956 年1958 年1965 年1978 年1984 年1992 年21 世纪初第二幕学科宏观综合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开辟了道路。

3.2 第三课《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3.2 第三课《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制定的根本依据: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和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 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开始形成“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
1982年9月党的十二 大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 时期的总任务。
②、对外开放(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总结历史经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 要挨打。 实践证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所以,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①总结历史教训,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②对 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③当今世界经 济趋于一体化,任何国家要想发展,都必须融入 到这个大环境中,利用其中的有利资源,弥补自 身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同时开发自身的资源条件,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要搬走这三座大山,根本办法是
( A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保护资国情?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东西差距大
读书难 就业难
2、我国现在为什 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 比较低。
看病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富强 奋斗目标 民主 文明 和谐 实现方法 一个 中心 核心内容 两个基 本点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四位 一体
党 的 基 本 路 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A、以经济建设中心
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在整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都服从和服 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摆在首要地位。 经济建设 服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人民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3第3课中国的现代化之路word教案(3)

人民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3第3课中国的现代化之路word教案(3)

第三课中国的道路内容简析本课由《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三框组成。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首先阐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一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一条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路线。

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三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分别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对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具体阐述。

第一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一)【教材简析】本框通过一系列具体数据的分析,指导学生多方位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而牢牢理解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要结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掌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及其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讲授、小调查,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明确:1840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辛亥革命,结束了千年封建帝制;1949新中国成立;1978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互动探究学新知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阅读教材,讲授明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阅读角”讨论:材料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明确: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②我国人口多,人均指标较低,能耗高;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1)人口国情2005年总人口:130756万——人口基数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13.7亿。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拟 1 课时第 1 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重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由之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难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由之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自主备课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第九课要解决的问题.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如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2013新教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2013新教材)

【自学指导 3】第三目: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求:用 5 分钟时间阅读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注意:理解、背 ★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 (1)文化自觉,是对 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 、对发展文化历 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 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1.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 明确并背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重 点、难点) (二)[基础知识梳理,自主探究导学]
【自学指导 1】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要求:用 6 分钟时间阅读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注意:理解、背诵 ★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 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 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_____的前进方向。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 在当代中国,要以 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 和 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 。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 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 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 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 A.①②④ B. ②③④C.①②③D. ①③④ 5独特 功能做出的形象概括。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④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A.①④B.②③C. ①②③D.②③④ 6.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面对这一阶段性特 征,要实现文化自强,我们必须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③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 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十八大报告当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是在 2011 年 10 月 18 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必将激励“文化强国”建设。中共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视文 化建设,这是因为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②当今,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④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2 年第 12 期《求是》发表文章指出:针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的新问题,我们 要继续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努力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 改革发展,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 和良好文化条件。 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人民。实现文化现代化,既要继 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注重互通有无,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成果,以我为 主,中体西用,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精神与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脚踏实地的建设。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教案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教案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教案
教案是一种教学材料,可用于教授课程或主题。

以下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程。

2. 分析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 探讨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教学内容:
1. 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程
-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困境
-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起和早期进展
-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2. 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 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矛盾的出现
3. 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 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
-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 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程,并简单
介绍教学内容。

2. 讲解:详细介绍中国现代化之路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4. 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并强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2. 观点和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问题和挑战。

3. 建议和看法:学生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并给出合理的理由和论据。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教案示例,教案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课程和主题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一、引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是指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下,按照教育部最新要求,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二、深度评估1. 教学目标的设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全面、明确,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又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更要突出创新、实践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国家建设需要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时代特点,注重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等,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教学评价的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应该突出能力评价和素质评价,从传统的考试评价向多元化评价、全面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能。

三、广度评估1. 整体国家教育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要与整体国家教育改革相统一。

国家教育改革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教学设计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整体国家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2.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设计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吸收国际教育先进经验,注重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单元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与经验,以及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 掌握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与经验;- 了解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

2.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安排1. 现代化进程的概述- 通过教师引导的讨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包括近代中国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的探索和奋斗。

2.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与经验- 通过PPT展示和课堂讲解,介绍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与经验,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注重自主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等方面。

3. 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研究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并形成小组汇报。

4. 材料分析与讨论- 分发材料:教师将相关历史文献、研究报告等材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与讨论,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内容。

5. 观影及课后讨论- 观看与中国现代化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厉害了,我的国》等,学生观看后进行课后讨论,分享观影感受和收获,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复杂性与艰辛性。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学业考核:-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对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组汇报评价:评价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布置:- 编写观影感想:要求学生观看相关电影后,撰写观影感想,突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和感悟;- 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选择一本与中国现代化相关的图书或文章进行阅读,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教师招聘面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使学生明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任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和任务。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意义和任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意义和任务。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和任务的掌握情况。

c.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论文、报道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新闻、政策文件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教案)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教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专题: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本专题是根据第一章的教学内容所做出的延伸,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在面临民族危亡之时为救亡图存所做出的选择,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近170年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经历了重重的坎坷、曲折,希望通过本专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坚定这一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近170年的历程中,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缓慢,会遇到如此多的坎坷?教学方法历史文献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绎法等思考题1、中国开启现代化道路的背景2、辛亥革命为什么爆发?3、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的现代化带来的影响?4、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5、中国为什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进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主要教学内容前言一、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840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二、第二阶段:现代化的启动和道路抉择阶段(1912年—1949年10月)三、第三阶段:经典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1949年10月—1978年)四、第四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1979年至今)总结详细教案前言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的最大任务,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日新月异的步伐向前迈进,令世界瞩目。

但亦因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利益关系的剧烈调整和腐败现象的出现,有人困惑,有人迷惘。

如何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顺利而稳健地向前发展,如何使人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程更加坚信不移?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明白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转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过程,是十分有益的,即所谓“鉴往而知来”。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教学设计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九年级人民版)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学生:感知我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本节主要学习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本节《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中国的道路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一条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党的基本路线。

2、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学情分析:1、在平时我经常与各班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与学生课堂和学生探究学习,根据学生的方言调整教学手段;同时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感知学生水平等方式了解学生。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我任教的这几个班的基础比较好,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我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学习。

3、学生认知障碍点: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学习,突破这一学习障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知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受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意义、为什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合作式学习法、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资料准备: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到2011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百年中国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教师:王海燕单位:木头源自子实验中学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担负起 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 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 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明确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奋斗目标,理解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基本路线 教学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不忘初心》以十九大主题导入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 共同目标: 活动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你的期望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老师给出国家在初级阶段的目标,十九大关于目标的新诠释 活动二:谈谈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组长表述 基本路线: 探究一:介绍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提出 根本依据: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根本目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主 体:全国各族人民 活动三:学生自读基本路线内容,找出它的核心内容 展示党基本路线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路线内容 分析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彼此之间的关系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 务于这个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是兴国之要。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及地位,注意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 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改革开放包括两个方面 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作用: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外开放:经验和实践都证明了对外开放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必 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我国的强国之。图片展示,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出示关系图,让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活动四: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巩固练习 1.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不曾有过的最高持续增长水 平,这表明( )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B.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 C.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 D.改革开放是政治保证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那么,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 ) A、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动力 B、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 板书设计
走 中 国 特 色 的 现 代 化 之 路
初级阶段中华儿子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依据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 内容 核心内 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