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二章辅导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包含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民族内)
性和相互依存性,诸如人与他人在物质、情感、观念及语言的勾通与文流交往;
• 实践性是动态地或纵向地反映人以自身、他人、自然及社会为改造对象的对
象性活动,诸如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等。
• 交往的物质性: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本原性的,它决定了其他一切交往活动
及其形式。
• 交往的历史性: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不仅构成历史的基
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广义社会交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交往的总和。
• 狭义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交往;
• 分类: • 从不同层次: • 宏观层面:民族、国家、整体社会等较大型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中观层面:社会群体、组织、局部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 • 微观层面: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初级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
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 大体说来,根据马克思的划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这三
种社会形态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在经 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商品经济社会;第三个社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
2、两个级数
▪ 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 ▪ 生活资料只能是算术级数增长。 ▪ 因此,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速度,如果不加干预,必将人口过剩、食 物匮乏
3、抑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
▪ 积极性抑制: 增加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 手段:战争、瘟疫、饥荒、疾病等
▪ 预防性抑制: 限制出生人数。 手段:晚婚、避孕、杀婴、节欲
2、人口进入老龄化行列:
▪ 2000年: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1990年为5.6%)
▪ 60岁以上已接近1.41亿,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 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
▪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仅占11%。到2040年,中国老年 人总数将达到4.11亿,占29%,将超过法国、德国、意大 利、日本和英国目前的人口总和。
▪ 0-14岁:28979万人,占22.89%;15-64岁:88793万人, 占70.15%;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
同四普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 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 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 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如此循环往复,使人口发展呈现为一种 波动的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思想
▪ 过剩人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
▪ “两种生产”的原理: 生产本身可分为两种:生活资料的生产和 人自身的生产,前者是根本性的,决定人 的生产。
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
(《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 -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有奥古斯.孔德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提出的.2:齐美尔的观点:社会学是研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3: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是:(1)整体性(最其本的特点) (2)综合性 (3)实证性(4)应用性4:社会学的功能:一,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2:解释性功能3:预测性功能4:规范性功能二,教育功能:1: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三,社会管理功能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四,社会批评功能5: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筹划阶段第一,选题第二,建立研究假设第三,制定调查工具第四,组织人力第五,筹集研究经费.二,实施阶段三,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6: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一)问卷调查(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二)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属于”定性分析方法”)(三)社会实验方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可分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三类.7: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8: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9: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区别:(一)着重点不同(四)学科基础不同(二)依据不同(五)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三)手段不同们(六)结论表述形式不同10: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11: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1目标2:情境3:规范12: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13: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互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第三章:社会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二)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三)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四)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3: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4:社会唯实论者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是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5:马克思主义主社会观:(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三)需要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动力.(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五)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6: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7: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1:角色人格体系2:价值规范体系3:权力制度体系4:行为交换体系.8: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9: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10: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1:社会的基本要素:(一)人口资源(二)自然资源(分为1:环境资源2:生物资源3:矿产资源)的特点:1:首先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2:自然资源的系统性.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三)可持续发展11: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12:可持续发展的的意义:(一)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二)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力,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四)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便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第四章:文化1: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2:文化的构成要素:(1)物质形态要素. (2):精神形态要素. (3):语言符号要素.(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3: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2:文化集丛3:文化模式.4:文化的功能:(一)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二)社会导向功能(三)反功能5:最早对习俗作专门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6: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的规范.7:法律的特征:1公正性2:强制性.8:法律的社会功能:1:惩罚功能2:威慑功能3:教育功能.9:对神圣的信仰是宗教的中心特征.10宗教的正向功能有:(一)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二)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三)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11:文化传播有媒体,最原始,最基本的媒体是人.第五章:社会化1:所谓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2:社会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在时间上,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二)在内容上,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内涵(三)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以及社会化结果的社会性.3:社会化的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个体完善功能.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5: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6:我国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7: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三)是社会实践,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第六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一)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二)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三)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3: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菲克尔)3:拟剧论4:“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5:“交换”的类型:1:物质的交换2:非特质的交换6: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式合作7:社会互动的符号:1:语言2:身体语言3:个人空间8:空间距离提出四种空间是(霍尔):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2: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到4英尺)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到12英尺)4: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寸以上的距离)9:社会网络的特征:(一)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二)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学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答:(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一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
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3)对于这些问题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做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于是,社会学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独立的新学科便应运而生,它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哪些特点?答:(1)立足于实践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研究者要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创新理论,同时用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最基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其他特点都是在这个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2)思维方式的辩证性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眼光,对事物开展动态的矛盾分析,要把各种社会事实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开展具体分析,既要重视事物的实践过程,也要注意事物的空间位置。
(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批判性,是要审查现存事物存在的根据,揭示其存在的合法性或被异化、扭曲的原因,以积极的眼光否定其消极性、肯定其合理性,推进事物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批判不仅仅是对消极现象的否定与推翻,批判还是对积极现象的肯定与维护。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二、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 p72
• (一)定性分析 • 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 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 步骤: • 1、审查 • 2、分类 • 3、汇总和编辑 • 定性分析的意义和不足: • 一般来说,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定性方法
• (二)定量分析 • 定义: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 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 一般来说,问卷调查和试验方法属于定量研究 • 问卷资料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整理过程通常分为资料 的审查、分类与编码、汇总三个步骤 • 定量分析的软件系统: • 现在广泛采用的统计性软件包是“社会科学统计程序包” (简称SPSS,汉语为社会学统计软件)和统计分析系统 (SAS)
五、文献法p71
• (一)文献法的涵义及文献来源 • 1、文献法的涵义:又称文件法、文案法和非介入 性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 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 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 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 2、文献的来源: • (1)官方文献; • (2)个人文献; • (3)大众传播媒介。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与分析类型p72 • 一、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 (一)筹划阶段
• • • • • • 第一,选题 第二,初步探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接触研究对象 第三,建立研究假设 第四,制订研究方案 第五,筹集研究经费 第六, 组织工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实施阶段 • (三)总结阶段
• 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 (四)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 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贡献一
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
实”。
贡献二 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社会团结。
贡献三 贡献四
关于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的研究,特
别是深入研究了自杀问题。
4、韦伯的社会学观点
Max Weber (1864—1920)
代表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经济与社会》。
(1)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还处在引进和研究 国外理论的阶段; (2)由于缺少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层理论的支持,研 究还不够规范,低层次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 查还比较多; (3)分支社会科学还相对薄弱。
[思考题]
1、论述社会学产生的根源; 2、西方社会学创立、形成、发展阶段总体上的特 点; 3、论述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观点
Auguste Comte (1798--1857)
代表作——
《实证哲学教程》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念。 贡献之二:对科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部分。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和社会秩序的科学; 社会学分社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系
政治与法学学院
本章内容: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
五、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学创立的标志:
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 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人类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的物质
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现实 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
一、两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
一、两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统一的,是人类
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社会与环境在双向互动中呈现出
复杂的协同进化的趋势。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 时期类型 --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对环境影响十分有 限,对环境依赖于敬畏 --农业时期(持续1万多年)相对于环境的独立性逐步增 强,并存与环境和谐相处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深度与广度扩大,局部的生态破坏,逐渐脱离简单依 赖,相互适应的有机联系 --工业时期(距今两三百年)史无前例的影响,凭借技术 进步对环境的控制与主宰,明显突出人类中心主义, 社会系统的快速、过度膨胀和一定意义上与环境失衡、 对立与冲突。普遍化、严重化
思考题
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比较人类例外范式与新生态范式的观点。 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时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统型、过渡型及现代型) 人口转变论是阐述在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人 口发展从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及低自然增长率过程的一种理论。 现代人口转变的主导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进程,特别是医疗技术进步与生活条件的改善。 新转变的后果:客观上带来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伴 随人口老龄化过程。 中国2010人口普查60岁比重13.26%;65岁8.87%。人口 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就业及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围绕老龄人口的社会服务业;经济活力不足;人口发 展不可持续的危机,威胁社会的存在。
自考社会学概论课程第一二三四章重点难点解析
(1)奥古斯特· (2010.7-单选1)《实证哲学教程》(2012.4-单选1)。第 孔德 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称为“社会学之 父”。 主要学说: ①科学的序列。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三阶段法则。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③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百年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传入时期(1891-1911):康有为(2012.7-单选1)/谭嗣 同/严复(2010.4-单选1)/章太炎 成长时期(1912-1927):余天休/陈达 建设时期(1928-1952):许仕廉/张鸿钧/晏阳初/李 景汉/费孝通 毛泽东 (2011.7-单选2) 恢复重建(1979- ):费孝通/田汝康/雷洁琼/王康
第一章 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任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学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2011.4-多选2)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
2.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A.筹划阶段 B.实施阶段 C.总结阶段 D.立项阶段 E.检验阶段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是() A.孔德 B.涂尔干 C.韦伯 D.斯宾塞 E.马克思
4.涂尔干的代表作是() A.《社会分工论》 B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C.《自杀论》 D.《社会学研究》 E.《资本论》
2.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 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 方面。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 2、政治社会学。研究合法统治 • 权威的类型:
•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 崇拜而维系的统治。
•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 的统治。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 而维系的统治。
• 提出科层制的特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因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 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
1895年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美国社会学杂志》, 成为美国社会学界最早的专业期刊
•
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成立,随后各种地区性 和专门性的社会学机构纷纷成立。
• 1910年,美国大多数学院和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
• “芝加哥学派”
•
在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 中心,形成了社会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主要简述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历 史的追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
• 自1838年孔德最先使用社会学一词,社
会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社会学创立。 •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学
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社会是一个
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结构。
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特点:
第一,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 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第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 其他学科的区分越来越明显。
埃米尔· 迪尔凯姆(1858~1917),法国著 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等,创办《社 会学年鉴》。
自考社会学概论_第二章
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 式)。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 2、提供模式(相对稳定的秩序性安排) 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 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 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 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 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目的是通过对矛盾的分析解决问题,促 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教育功能
1、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 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 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所要达成的目标是非常广泛的,凡是与适应社会生活、 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 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
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只是观察社 会的两个不同的角度,不能据此给社会 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下定 义,必须把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找出 其中的焦点,也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才 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也离不开人 个人与社会联系的中介就是群体
二、社会学的特征
五、文献法
1、含义:又称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文件法、文案法—— 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 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 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 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3、优缺点
第四节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与分析类型
第三节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2.1复习笔记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规模变化的测量指标包括:①人口增长率,即在一定时期里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人口增长数”是年末人口数减去年初人口数之差,“人口总数”一般用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
②人口倍增时间,是指人口总数翻一番所花的时间,通常用年数表示。
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口倍增的年数越少,表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反之,人口增长率越低,人口倍增的年数越多,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
③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年数。
(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分析通常包括三类分析: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①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a.性别比通常是以女性人口数为100去计算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
如果性别比高于100,表示偏高,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反之,则表示偏低,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口。
b.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及以上,则表示人口结构进入老年型。
②人口的地域构成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构成、行政区域构成以及城乡构成等。
③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包括经济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类。
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稠密程度的指标,指特定时点上单位土地面积所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来表示,可以用来评估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社会学概论第2章
2.1 社会及其结构
六、社会结构 3.社会结构体系 社会主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环境 相互联系的媒介:文化
2.2 社会主体——人口
一、有关人口的几个概念 1.人口的基本含义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的静态特征——人口构成。 人口的动态特征——人口变动(包括自然变动、机 械变动、社会变动)。
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
提供资源; 销纳废物; 美学与精神享受; 生命支持系统 。
2.3 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三、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保护
主要环境问题有: 资源和能源的短缺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气候变迁问题。
2.3 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发展人类住区 建立合理消费模式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公平
2.4 社会纽带——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1.词源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 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 2. 中国古籍中的“文化”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 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 行”的意思。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 化百姓。
2.2 社会主体——人口
二、人口理论 3.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957.7.5发表于人民日报。 提出“提高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数量”。 理论基础源于马尔萨斯。 4.索维的适度人口论 适度人口的概念。 静态适度人口与动态适度人口。
2.2 社会主体——人口
三、我国的人口状况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一节理解“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在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为:村民集会。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
古籍中有时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2.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
3.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和认知多种多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①一种观点被称作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又称社会实在论)该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G.齐美尔和美国的斯莫尔等人。
②另一派叫做社会唯名派(social nominalism)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
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卢梭和G.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F.H.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这两种观点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也未免失之偏颇。
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 资源环境要素:
• 资源要素:一个国家、社会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人类财富的自然与社会、物质与 人文等不同形态的资料来源。
• 环境要素:围绕着人群和社会的特定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 各种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因素的总和。
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可再生性资 源
不可再生性 资源
• (二)社会的本质 • 物质生产方式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 (三)社会的基础 • 物质生产活动 • 人口 • 资源与环境 • 文化
• 物质生产活动: • 最基本的要素,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 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 社会存在的基础 • 最基本的活动,是其他更高层面的社会活动的基础
• 二者的区分是微妙的:制度离不开精神, 但精神(观念)不一定变成制度。
器物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建筑;服饰;食 价值观;
风俗习惯;
品;乐器;武器;各种知识和技术;正式的规范;
餐具;法器;电 态度; 器 书; 籍交 ;通书工写具工;具;情感;
生产工具;装饰 思维方式:
品;……
……
按一定规范建立 起来的群体形式; (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法律制 度;家庭婚姻制
• 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 2、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 • 3、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 4、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 在一定条件下,亚文化对社会具有分裂和侵蚀作用,特别是当亚文化与主文化产生 对立的时候。
• 4、主文化与反文化
• 反文化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落后的文化。
• 反文化一般是亚文化,但也可能发展为主文化。
三、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 1、文化的产生 生物性的适应
自然选择 行为模式
社会学概论PPT教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
四、社会的结构
(一)社会结构概念 ★ 结构概念首先出现在自然科学中. 两层意思:(1)任何事 物都由一定的要素组合而成;(2)组成事物的要素是按照
确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彼此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
★ 由于结构这一概念能成为分析事物十分有用的工具, 因而被广泛引用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人口波动规律理论
由上,马尔萨斯推论出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然要受 到生活资料的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 不断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3)抑制人口增 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上述命题构成马尔萨斯的人口波动规律理论:当人口增长到 接近食物供给的极限时,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制自然就 会以更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直至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持的 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又产生了更多的 人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 这种循环往复的人口发展与倒退运动被称作“人口波动理 论”,是“大自然的规律。辅导源自料复习思考本章内容
一般而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学说。社会是由人口、资
源等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个人与社会有机体的关系 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本章将在探讨社会本质的基础
上,阐述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揭示社会运行的条件与
机制。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的要素 第三节 社会的运行
4.索维的“适度人口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 需的;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2)两个增长级数理论: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 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前者要大于后者,因为在不加限制的 情况下,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 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便成为 必然。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实用版)
目录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正文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探究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在胡荣的《社会学概论》第二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首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
而社会学的范畴则包括了个人、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
这些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
其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社会、文化、权力、阶级等,而社会学的理论则包括了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再者,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关键。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获取数据,理解社会现象。
最后,社会学的应用是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
社会学的应用包括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等。
通过社会学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第1页共1页。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理论的追求的结果。
在社会学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学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逐渐建立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并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本章将从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学派的出现等方面来阐述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脉络。
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象征理论和功能理论的辩证统一、象征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现象都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表达的,而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形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天然奴隶理论,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天然而成的,为后来的社会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到了欧洲中世纪,社会学的祖师爷波斯人伊本·海西亚提阿布·穆罕默德·伊本·马古德·阿-哈扎-里(好多人用他的西方化名:伊本·海西亚,或英文名:ibn Khaldun)提出了“社会变革”的概念,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于人类的物质因素改变所导致的。
这是社会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变迁概念的理论。
到了近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呈现两个主要的线索:欧洲工业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工业革命使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贫困、犯罪和社会不公等。
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并吸收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则推动了社会学的理论方向,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社会学的发展在19世纪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学派和理论流派。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包括社会进化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和发展的,而功能主义则强调社会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和互相依赖。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而符号互动主义则强调人们通过交流和互动来构建现实世界的意义。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功能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涉及到本章的知识比力多,就考查形式而言,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例题·单选题]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社会行动B. 社会事实C.社会D.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
(二)社会学的特征四个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例题·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A. 整体性特征B.经验性特征C. 综合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社会学。
(三)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一是帮忙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二是帮忙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办理功能:一是建立规范;二是提供模式;三是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示在()A. 提供模式B. 反馈信息C. 社会批评D. 帮忙人们合理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包罗两个方面:帮忙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帮忙人们合理选择。
[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A. 规范性功能B. 描述性功能C. 解释性功能D. 预测性功能[答案]B[解析]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辅导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
社:集体活动场所,反映农业社会特征。
古代一种乡村基层组织
会:集会、聚会、民间团体
唐宋时期,社、会二字相连,指民间的有一定联系的人形成的社会活动形成
2、西方的社会概念:
社会唯实派:社会是一个整体,是真实客观的实体
社会唯名派:社会只是一个代表许多人的名称
*3、现代社会概念:社会是人和自然的统一体,人是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社会是一群的共同体,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社会是人的内在本质(社会性由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一种产物的反映
4、社会本质:社会的组成要素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二、社会结构
概念:社会整体的基础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关系。
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
①自然环境:人类生产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总和
环境:相对于主体而言,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的占据一定空间的社会实体和因素
A 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原生环境:没有被人们涉足或改变的环境/自然界本身具有的问题没法改变
此生环境:被改造被污染的环境/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改变
B 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生存发展资源。
自然环境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发展,影响社会生产的布局,影响社会发展布局
②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客观)直接改变其状况,生产力决定环保的程度,人口规模影响生态平衡
③人口: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既是消费因素,也是劳动因素)是社会构成的主体,是中心要素。
人口构成:
A自然构成(人口、年龄、性别)
B 社会构成(阶级、民族、文化、职业)
C 地域构成(人口密度、人口分布)
人口金字塔:按性别划分的人口年龄分布与构成状况,并用以分析人口发展趋势的统计图
人口变动:某一时期的人口数量、质量(结果呈现的变动过程)状况,
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社会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①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②人口和社会问题的关系③就业问题
④人口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与分类
*(1)[英]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1)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
(2)狭义:
(3)分层:
①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尤指精神财富
②考古学用语,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遗物
③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能力
(4)分类:①有形的、具有物质的物质文化②以行为规范为主体的规范文化
③各种知识包括态度价值信仰的人之文化
(5)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①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
②两者属性不同文明是一种积极状态及开放程度,文化有好坏、主亚之分
*二、文化的特性:
①象征性:一切具体文化现象都是一定类型文化的象征和反映
②复合性/系统性: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总和。
③多样性/特殊性:不同文化主体具有独特文化
④共享/传播/继承/扩散/渗透性:
一般共享性导致原有财富的物主的减少,文化共享不会
*三、文化的功能: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素质③为人类提供适应和改变自然的能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
四、文化运行:
①文化融合:不同文化接触后,接受对方的现象(任何文化都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②文化冲突:不同文化相互接触过程中的矛盾和对抗
③文化同化:一种文化被另一种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