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张娜姐姐做陈涉世家 尾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陈涉世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陈涉世家》教学目的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
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
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
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
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
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
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
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
全书包括 12纪(记帝王事迹), 30世家(记诸侯世系), 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课件)同步备课(部编版)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
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
情,采集传闻异说。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
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后由于上
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圣上,获罪
下狱,被处宫刑。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 《史记》 。
学习目标
01
02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 的原因、经过。
熟读课文,体会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学习本文注重选材取 舍的写法。
03
了解陈胜、吴广在反 对秦王朝暴政中的作 用,体会司马迁对人 物的评价。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 子长 ,夏阳人。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
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 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
回答 你
表反诘语气 长叹
见识短浅的人
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
有远大抱负的人
怎么
知鸿鹄
之志哉!”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
人一道被人雇佣耕地,(有一次)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
陈涉世家教案陈涉世家教案4
陈涉世家教案_《陈涉世家》教案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在熟悉课文、疏通文意基础上,通过填空题,达到理解基本内容的目的。
用复述主要内容的方法,强化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策略和方法:1、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
主要利用正音、断句(读准句中停顿)、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然后,由学生的二人小组试泽全文,流通文意,其中,读不懂的语句,集体解疑。
2、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将其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落实“训练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了解作者和《史记》。
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和作者:陈涉世家一、和《史记》。
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注解①。
教师适当补充下边内容。
作者,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XX地。
汉武帝园封八年(公园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XX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国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园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 526, 500字。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
二、初读课文。
1.正音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卡片(或投影、小黑板)检查卜列字的读音掌握的情况。
闾(lǚ)左谪戌(zhé 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陈胜王(wàng)忿恚(huì)笞(chī)毋(wù)宁(nìng)有种乎蕲(í)谯(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以应(yìng)陈涉2.试译课文二人小组,结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陈涉世家电子教案(3课时)
五、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陈胜的经历:
出生贫寒,少有大志。
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行卜问神,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二、新课讲授:
分析课文第2节内容: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பைடு நூலகம்读音:
阳夏(jiǎ)辍耕(chuò)鸿鹄(hú)闾左(lǚ)
適戍(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duó)数谏(shuòjiàn)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教材分析】《陈涉世家》选编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面部分。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主要叙述了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生动地塑造出陈涉这一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从文学价值看,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塑造人物,将历史归于“人”的历史,将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思想面貌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从史学价值看,真实地记载了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和相关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为研究秦末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学习历史著作的经典文本。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学习了大量文言篇章,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词汇,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具备了读懂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熟悉相关历史背景,复习难度不大。
本文难句、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活用字词较多,复习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
【考点分析】复习本文要紧扣中考考点进行,既要有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重点句子的积累,同时也要关注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加深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
【复习目标】1.通过课内知识梳理回顾,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熟记作品相关文化常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学习目标】:1.巩固《史记》及有关常识。
2.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4.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学习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巧用详略谋篇布局的艺术特点。
2.把握本文运用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巩固《史记》有关常识,疏通并作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在八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一篇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课件》,该篇出自于《史记》。
对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亚夫同志的形象,以及“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陈涉世家》也是《史记》中的名篇,文章详实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再现了个性非凡、志向远大、才能卓越,有勇有谋的农民领袖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部分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圣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2.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读准字音闾(lǚ)左谪戍(zhé shù)谯(qiáo)阳夏(jiǎ)辍耕(chuó)鸿鹄(hú)闾左(lǚ)当行(háng)度已(duò)数谏(shuó)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果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千骑(jì)社稷(jì)陈胜王(wàng)三、自学互助1.视频朗读《陈涉世家》;2.学生自主朗读;3.思考辨析句子的朗读停顿;(1)发/闾左/谪戍渔阳(2)扶苏/以数谏故(3)上/使外将兵(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蘄以东四、展示点拨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完成课文通译。
[初中语文]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任务活动二:理解文意
翻译
译文: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 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 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 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 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 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任务活动二:理解文意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 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 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举大名〕成就尊崇的名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任务活动二:理解文意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 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指意〕意图。指,同“旨”。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受命〕听从(你的)号令。〔欲〕愿望。 〔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为坛而盟〕筑台并(在台上) 起誓。盟,发、起誓。 〔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作祭品。〔都尉〕略低于将军的武官。 〔收而攻薪〕招收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薪县。蕲,在今安徽宿州南。
任务活动二:理解文意
《陈涉世家》教案与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陈涉世家》教案与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4.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场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第三课时: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分析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进行课后拓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陈涉世家》,理解课文内容。
2. 搜集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3. 写一篇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作文,阐述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陈涉世家》原文。
2. 历史资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资料。
3.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PPT等。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讲解历史背景,学生自主学习。
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积累等、亡、怪、王、忿恚、苟、之、適、以、唱等文言实虚词。
3.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4.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 积累等、亡、怪、王、忿恚、苟、之、適、以、唱等文言实虚词。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疏通文意,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作家作品】视频,了解文学常识。
距今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多么朴素的觉醒!陈胜就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二、整体感知1.播放【影视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给字词注音。
阳夏.(jiǎ)辍.耕(ch uò)鸿鹄.(hú)闾.左(lǚ)適戍..(zhéshù)当行.(háng)数谏..(sh uò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 uì)宁.有(nìng)攻蕲.(qí)千骑.(jì)社稷.(jì)度.(d uó)陈胜王.(wàng)披.坚执锐(pī)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可参照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教师巡回解疑。
3.学生展示合作学习成果,通译课文。
三、总结拓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22 陈涉世家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史记》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把握其意义和用法。
2.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及其历史的必然性。
3.学习陈涉少有大志、壮有所为,树立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及其历史的必然性。
2.学习陈涉少有大志、壮有所为,树立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官逼民必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正是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经过怎样?让我们随着西汉司马迁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二、教学过程(一)必备知识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作品介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
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2)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本纪: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4)世家: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5)列传:帝王诸侯以外其他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3.背景资料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我今天说的课题是《陈涉世家》,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解读:1、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陈涉世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作为学习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能够感染学生,能够激励学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料翔实,文笔流畅,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而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七—九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胆识才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斗争中的作用。
2、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
2、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胆识才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斗争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材处理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但整个初三的文言文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篇幅较长、知识点增多。
因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疏通文意和理解分析等方面很不给力。
因此,我安排三个课时学习这篇文言文。
此外,还硬性要求学生先行自学这篇课文。
所以,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采取的先“生拉硬拽”的自学,然后讲课的时候“抚其心灵、诱其思考”。
简单的说就是“先兵后礼”。
二、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3.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解释重点词语。
2.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难点: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封建统治中,曾涌现出无数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
他们为反抗封建统治,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留下了许多豪言壮语。
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序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照千古的一页!二、检查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
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10岁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
司马谈逝世后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
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链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
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农民苦不堪言。
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内),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
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陈涉世家》一、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辍(chuò)耕鸿鹄(hú)闾(lǘ)左谪(zhé)戍数(shu ò)谏(jiàn )罾(zēng) 篝(gōu)火忿恚(huì)笞(chī)被(pī)坚执锐社稷(jì)2.文学常识、写作背景(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出身于史官世家,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10岁跟随父亲到长安,跟随名师学习,读了大量典籍。
20岁开始游历全国各地,游踪几乎遍迹全国,到处考察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采集史料传说,后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
四年后开始写作《史记》。
后因李陵事件遭祸,被投入监狱,处以宫刑,身心受到极大侮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经十年耕耘,终于完成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十表”(大事年表)、“十二本纪" (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
A 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 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B 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 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C 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 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D 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 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下句中的黑体代词分别的是何人,选择 正确的一项: C
文章结构: 第一段:陈胜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第二段: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 典型历史环境 起义的背景 谋划起义(对策略口号的分析) 洞察时局的能力 起义的舆论准备 鱼腹藏书 组织、领导才干 狐鸣而呼
第三段:发动起义,建立政权。 杀两尉.
勇敢机智
召令徒属 ——死即举大名耳 卓越的宣传能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并建立政权 召三老、豪杰议事 成熟
10、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 鱼腹中书 11、这样的舆论准备是为了什么目的?
篝火狐鸣
“威众”
12、哪一句表明吴广在戍卒中有一定的威望?: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3、“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什么?
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4、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 (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否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派 ) 陈守令皆不在( 官名,县令 ) 写) 乃丹书帛( 得鱼腹中书(字条) 以数谏故( 多次 ) 卒数万人( 数词,几)
1.一词多义 陈涉少时 少
年轻 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 公等遇雨 等死
对对方的敬称 同样
等
数
扶苏以数谏故 屡次 卒数万人
几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动词讲的“之”是哪两项? A 辍耕之垄上。 B 怅恨久之。 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 二世杀之。 E 楚人怜之。 F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G 令辱之 H 杀之以应陈涉。
AF
10 挑出“以”当“因为”讲的一项。 B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 祭以尉首。 D 固以怪之矣。
古义 往往 今义 古义 篝火 今义 古义 等死 今义
到处 卒中往往语 常常 用笼罩着火 在空地用树枝或柴燃火 一样是死 等待死亡
第
古义 即使 借第令毋斩 今义 表次序的词头,第一
古义 集会议事 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 今义 管理财务的人
4.古字通假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 通“谪”,贬谪。 为天下唱 唱 通“倡”,首发。 固以怪之矣 以 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通“披”,穿着。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竟然 竟然
于是,就 是
会天大雨
与皆来会计事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佣者笑而应曰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广起,夺而杀尉
为坛而盟
以 祭以尉首 用 以激怒其众 来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表方位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固以怪之矣 同“已” ,已经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以为,认为
5.虚词 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佐之 助词 的
代词
代“吴广”
代词 这件事
然足下卜之鬼乎
辍耕之垄上
动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去、往
而 收而攻蕲
表承接 表修饰 表转折
佣者笑而应曰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 A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当雇 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呢?” 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在一块丝绸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 的字样,并把它放置在别人捕到的鱼的肚子当中。 C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 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口交战。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 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将我们这支队伍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 燕(的部下),号召天下民众起义,(那么)该会有很多 响应的人。
一词多义
辍耕之垄上 到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助词,的 代词 楚人怜之 代词 固以怪之矣 代词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独
是 若为佣耕 替,向 为天下唱 被 士卒多为用者 筑 为坛而盟 陈胜自立为将军 做
项燕为楚将 将 道
大将
上使外将兵
道不通 道路
统率、带领
(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 A 此句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 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 气概。 B 此句批判了统治者企图世世代代 骑在人民头上的罪行,说明陈胜识破了 诡计。 C 此句揭露了统治者企图永远把持 政权的如意算盘;这种企图不能得逞。 D 此句说明统治者再也不能麻痹人 了,他们的阴谋被陈胜识破了。
1 若为佣耕。 2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 忿恚尉,令辱之。 4 以激怒其众。
A 吴广 B 陈胜 C 陈胜 D 吴广
守丞 将尉 扶苏 扶苏
将尉 吴广 吴广 将尉
陈胜 将尉 将尉 吴广
选出对下列三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B
(1) 苟富贵无相忘。 A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追求高官厚禄的 远大志向和与同伙生死与共的感情。 B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 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C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改变自己和同伴 们受压迫受剥削的奴隶地位。 D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与同伴们一起推 翻之后共享胜利果实的迫切愿望
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朗读节奏
助读资料 分享
19、司马迁对于陈胜持何态度?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对陈涉的才干和 功劳是予以肯定和赞扬的,
通假字(4个)
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谪,强迫
为天下唱 被坚执锐 固以怪之矣
通倡,首发
通披,穿着
通已,已经
词类活用(一) 陈胜王
皆指目陈胜 为坛而盟 尉果笞广 夜篝火
置人所罾鱼腹中
(二)名作状:4个
塑造人物的方法:
1、借助典型历史环境描写人物(第二段前三行)
2对人物进行语言、行动的刻画
课文赏析
1、表明陈胜少时身份的句子是:尝与人佣耕 2、表现陈胜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的句 子是: 苟富贵,无相忘 (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 3、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 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么作用?
总结全文
直接 原因 谋划起义 策略 根本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鱼腹藏书
舆论
发动起义
篝火狐鸣 并杀两尉 起义开始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的经过。 概述此后诸郡县反秦斗争的情形。
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谁? 这一人物的特点?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本文主旨: 本文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初期 的迅猛发展形势,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 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出的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 组织领导才干。 写作特色: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 A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小麻雀而 向往像鸿鹄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的志向。 B 此句反映了陈胜不甘碌碌无为, 而要获得自由的愿望。 C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碌碌无为 的庸人,羡慕有这大志向能获取富贵的 人。 D 此句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 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想要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队伍 行军 进行 于是,就 才 原来 缘故 故意
行 乃
故
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2.词性活用 陈胜王 王,名作动,称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作状,用丹砂
书,名作动,写
狐鸣呼曰 狐(鸣),名作状
像狐狸一样(嗥叫)
忿恚尉 忿恚,使动用法 使……恼怒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形作名 指坚固的甲衣 锐,形作名 指锐利的武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 A 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 为国事而死,好吗? B 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 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 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 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 D 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 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A 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 B 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 C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D 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A 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 林中的祠庙里。 B 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 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 C 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 祠庙中。 D 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 隐蔽的祠庙中。
5、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6、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 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7、陈胜为起义军制定的策略口号是: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提出这一口号目的是为了: 9、为什么陈胜认为提出这一口号就可以“宜多 应者”?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 B.“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伐无道
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令 为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派
陈守令皆不在 县令 皆次当行,为屯长 做,当 为天下唱 给,替
吴广以为然 然
对的
然足下卜之鬼乎
但是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编次 军队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
书
得鱼腹中书
字条
欲
从民欲也
愿望
广故数言欲亡
行收兵 乃行卜 乃行卜 乃入据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