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_0

合集下载

精心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精心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精心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环境,是一种精神氛围。

它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有利于让学校人文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给师生带来活力和希望,促进大家奋发向上,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育人形象。

怎样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呢?一、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有形或无形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自觉自愿,不知不觉接受其影响,受其熏陶,受到感染和激励。

而这些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校园环境建设。

在校园内精心设计,营造一种和谐,整洁、向上、美观的育人氛围,让环境说话,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自我约束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在无意识中爱到启发和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完善自我的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做到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优化育人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节省开支,逐步硬化校园地面,调整学校校舍布局,改建不合规范的花坛,购买花草,修剪树木,培植绿化带,使校园绿树掩映,花坛鲜花常开不败,真正做到绿化、美化、净化。

②粉刷教室,布置教室、走廊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修筑艺术墙,书写育人标语,购置具有浓郁文化的果皮箱,增强环境的育人性。

③组织人力,对学校绿化专人管理,给花草、树木,按科属挂上牌子,增强校园环境的知识性,通过这些措施使校园一年四季常有鸟语盈耳,花香泌脾,走廊绿树如茵。

这种舒适、宜人的环境,使师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

激起师生爱校的情怀和求美的欲望,既陶冶情操又振奋精神。

二、优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师生生活在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润。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培养文明的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学校加强工会工作的领导,建立教工之家,让教师课余有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篮球、排球、棋类、卡拉OK比赛,丰富课余生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范文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 14 分)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A )。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 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C)。

A. 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B. 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D.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3. 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

A. 幼儿园B. 家庭c.社区D. 社会4.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 )。

A. 行为训练法B. 讨论法c.行为评价法D. 谈话法5.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6. ( 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 认知B. 探索c.游戏D. 交往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 实践性B. 整合性c.发展性D. 活动性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每小题分,共15分)8.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 √)9.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10.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 √)11.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的措施及意义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的措施及意义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的措施及意义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

当你走进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优美的教室、学校和公共场所的时候,你会乱扔纸屑垃圾、随地吐痰吗?当你看到别人在认真工作时,你还会大声喧哗打闹吗?当你看到眼前的绿叶鲜花时,你能随意攀摘和损坏吗?干干净净的墙面上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许多肮脏的手印和脚印吗?……不能。

在优美的环境里,这些不良的现象都会退避三舍,良好的文明习惯蔚然形成。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里度过。

学校的“一草一木”、师生、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给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优化育人环境,不是可有可无的,应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

一、美化教室环境,增强教育功能:作为学校和班主任,应该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建立“朴实、大方、整洁、美观”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风和学风。

这无论是在学生的心理、行为上,还是从美育、智育的角度都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素质,净化学生的心灵。

1、名人名言:将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科学家、导师等的画像事迹,张挂于教室及走廊。

他们平凡的一生,不平凡的业绩,高尚的人格形象,理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因为名言警语大都赋予人生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们是良师益友,时刻教育、启发、激励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名人名言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虚幻的,难以捉摸的。

它在人的一生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很多不良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正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如果学校教育都失去了精神力量,缺少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那么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国家的损失、民族的损失、家庭的损失、个人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2、班训班徽:作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培养出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用的人,班集体的班风学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

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

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

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

环境育人方案

环境育人方案

《环境育人方案》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潜能、塑造品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而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碍人的进步与发展。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育人方案,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校园环境的优化(一)校园建筑与设施的完善校园的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性化、美观性和教育性。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应布局合理,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等,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校园内的道路、操场、花园等公共区域也应进行精心规划和建设,打造整洁、优美、富有文化氛围的校园景观。

(二)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

通过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栏、文化墙、雕塑等,展示学校的历史、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演出、科技创新比赛等,激发师生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

鼓励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让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三)绿色校园的建设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校园内推广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培养师生的环保习惯。

合理规划绿化区域,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开展环保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让师生在实践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一)教学空间的设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空间。

教室的布局应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配备足够的桌椅、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研究

DOI :10.19299/ki.42-1837/C.2023.09.0332023年第9期总第215期·高校管理·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研究郑泽沁摘要: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等方面工作,在充分理解“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背景及价值内涵基础上打造富有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文章提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优化路径:构建“三种模式”,形成上下“一条线”的工作机制;实施“五项前移工程”,打造集育人、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多元格局;融入“三色文化”,形成纵横联通三特色。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路径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政校行企’互动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2022SJSZ068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X-c/2021/12);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公共治理视角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2022KYC014)。

作者简介:郑泽沁,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工处助理研究员(江苏常州213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3)09-0147-04当前,高校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学生公寓单一的住宿功能,承载着学习、娱乐、生活、交流等多元需求的互动空间成为了学生对未来学生公寓建设的新方向[1],“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运行模式的必然产物,同时被认为是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重要空间载体。

2019年,教育部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统筹推进基于学生社区的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和协同育人体系改革,并且计划逐渐扩大试点范围,至2021年达到100所,2022年达到1000所,2023年力争实现境内高校全覆盖。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社区管理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多以单一的行政管理或学生自治为主,难以全面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管理手段,构建全面、系统、高效的育人环境。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一种将行政管理、学生自治、学术指导、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社区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与支持。

该模式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研究背景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传统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单一的服务或管理功能,如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组织等,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探索一种全面、高效、人性化的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学生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和服务,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和管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个人成长需求等,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人本思想和全面发展观。

目前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育人研究尚显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育人效果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优化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提高育人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区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创建五优社区实施方案

创建五优社区实施方案

创建五优社区实施方案
五优社区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五优社区是一个致力于打造优质、和谐、共享的社区环境的项目,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方案,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二、改善社区环境。

首先,我们将加强社区环境的改善工作。

包括加大对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组织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建立健全社区环境管理制度,提升社区整体环境质量。

三、促进居民交流。

其次,我们将积极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通过举办社区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形式,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营造融洽和谐的社区氛围。

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为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我们将加强社区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五、加强社区治安管理。

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我们将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加大巡逻力度,提高社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社区安全稳定。

六、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最后,我们将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邻里互助等形式,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七、总结。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改善社区环境,促进居民交流,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治安管理,营造和谐社区
氛围,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环境。

五优社区实施方案,将为社区居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优化育人环境总结(推荐4篇)

优化育人环境总结(推荐4篇)

优化育人环境总结第1篇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础,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应园制宜,制定了大班年级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一、环境创设1、各班制作了主题墙饰《我学会了关心》《长城》《恐龙秘密》,让幼儿每天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关心、热爱祖国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2、根据教学内容及当今的教育新信息,及时更换副墙饰,分别有《假如我是幼儿园的……》《植物》《恐龙园》等等,增进他们热爱幼儿园情感,关心动植物拥有一颗爱心。

3、根据季节的弯化,增添更换自然角的物品,在种植园地里种上了青菜、蚕豆,小朋友们每天都去浇水常去拔草拾小石子。

4、大班各班饲养几种小动物并开展了竞赛活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萝卜、小米等喂养小动物。

二、教育教学1、组织幼儿秋游大班并开展了亲子活动,红山动物园、中山植物园,让幼儿感受秋天里动、植物的明显变化。

2、并在第十周对区接待了主题活动——植物。

3、举办了富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参观邮电局。

4、大班幼儿举办与“环境与我们的”知识竞赛。

5、大班教研组制订了有关环境教育的主题活动计划。

三、领导重视1、每月环境领导小组对各方面环境自然角、种植园地、主题墙饰等进行评比活动。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环境保护呼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章,并外出观摩学习。

优化育人环境总结第2篇一、情况分析:我们幼儿园大班有四个平行班,12名保教人员,作为大班儿童,孩子们在中班时看过哥哥姐姐植树、饲养过小白兔、蝌蚪,在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上已有了一些比较感性的经验。

幼儿在家庭中也已粗浅地掌握一些环保常识,理解人、动物与大自然的相互相存。

正确的`树立环保教育工作也是目前的一个重点。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立足大班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健康成长。

我们制定环境教育工作如下:二、环境创设1、各班制作了主题墙饰《社区万花筒》《有趣的植物》,让幼儿每天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关心、热爱周围环境、大自然及保护环境的情感。

家庭教育考试题

家庭教育考试题

家庭教育考试题篇一:家庭教育知识测试题家庭教育知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家长帮助孩子学会学习的关键是()。

A.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善于独立思考。

B.要求孩子牢记教师讲的知识。

C.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书本知识。

2、孩子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家长应有的态度是()。

A.指责孩子太笨。

B.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适当给予指点。

C.包办代替。

3、增长孩子的智慧,家长应()。

A.多给孩子灌输知识。

B.引导孩子多观察。

C.多教孩子做题。

4、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家长应()。

A.买来各种乐器,鼓励孩子多学多练。

B.强制孩子学习,慢慢养成习惯。

C.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和家庭条件,因势利导。

5、孩子大了,要求家长给些零花钱,家长应该()。

A.给孩子所需的零花钱并引导他如何花。

B.不给零花钱,怕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C.要多少给多少,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6、非智力因素很重要,它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品质,主要是()。

A.意志B.性格C.意志十性格十情感7、孩子提出问题,有些不好讲或讲了他也不理解,家长应()。

A.想办法避开这个问题B.随便应付或转移目标C.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找到答案。

8、大风雷雨的天气,教育孩子不要到(),以免被雷击。

A.郊外和楼顶上玩B.大树下躲雨C.A+B9、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独立性增强,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玩火柴,不拿刀剪当玩具,不到水塘、河边玩耍,不跟陌生人走。

A.自我保护B.卫生C.品德10、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最需要的是()。

A.父母的爱B.物质满足C.同伴之间的交往11、要求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的目的是()。

A.减轻家长负担B.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C.减少孩子的玩耍时间12、吩咐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肯做,家长应()。

A.向孩子说明做这件事的意义和好处B.随便,做不做都行C.坚持让孩子做,使他明白该做的事必须做13、培养孩子心理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家长应有意识地()。

社区环境改善

社区环境改善

社区环境改善社区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融入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垃圾分类垃圾是社区环境中的一大问题,垃圾的乱丢乱倒不仅影响社区的整洁和美观,还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可以设立垃圾分类站点,并进行宣传教育,告诉居民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此外,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2. 绿化提升在社区中增加绿化面积是改善社区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种植各种绿化植物,如花草、树木等,使社区更加美丽宜人。

同时,绿化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社区可以倡导居民自愿参与绿化活动,共同打造美丽的社区。

3. 善待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对于社区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社区可以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巡查和维修,及时修复设施损坏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涂鸦、破坏或滥用。

4. 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社区环境的改善不仅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建设,还要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可以建设娱乐休闲场所,如公园、运动场等,为居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交流互动的场所。

这些场所的设计应该符合居民的需求,充分考虑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并保证设施的良好维护。

5.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改善不仅仅是由物业或管理者来完成的,居民的参与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和美化活动,如清理垃圾、种花种树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区意识,形成社区共同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总结起来,改善社区环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垃圾分类、绿化提升、善待公共设施、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和鼓励居民参与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社区管理者、居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不断改善社区环境,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美好宜居的居住环境。

合理利用空间优化育人环境工作心得

合理利用空间优化育人环境工作心得

合理利用空间优化育人环境工作心得优化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而合理利用空间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充分了解空间需求:在规划育人环境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育人活动的性质和需求。

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育人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规划不同的活动区域。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育人活动的特点,例如实践类活动需要更多的室外空间。

2. 多功能空间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将一个空间设计成多个功能区域。

例如,在一个教室里,可以合理划分出小组讨论区、展示区、观察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的育人需求,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3. 创造灵活开放的空间环境:在一些育人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自由的探索和交流。

因此,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些灵活开放的空间环境,例如多功能厅、图书馆等,供学生自由地选择、合作和创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4. 利用外部资源: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外部资源。

例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场外教学和实践活动。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又能减轻学校内部空间的压力。

5. 不断创新更新:学校的空间规划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新。

学校可以定期评估和调整育人空间的使用情况,摸清不足和不合理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也要关注最新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利用现代技术设备来优化育人环境。

总之,合理利用空间可以大大提高育人环境的效果。

在规划育人空间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需求,设计多功能区域,创造灵活开放的环境,利用外部资源,不断创新更新。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的理念与实践,分析其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概念及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定位,然后阐述了综合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最后探讨了高校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的策略与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的理论基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育人方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现代教育理念、社区教育理论以及全面育人理论。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让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社区教育理论认为,社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强调将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社区环境中接受教育,同时也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中,学生社区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

全面育人理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教育理念、社区教育理论以及全面育人理论。

这些理论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演变和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育人理念、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章首先界定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内涵,包括其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实施要点。

接着,文章分析了该模式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如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提高效率等。

然后,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以及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区发展的影响。

文章总结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育人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的关注和探讨,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学生社区的综合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管理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学生社区的全面、系统、高效管理。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两个方面,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在理论基础方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主要依据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教育学认为,学生社区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通过综合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则强调,学生社区的环境和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一站式管理模式有助于营造健康、和谐、积极的社区氛围。

2023实用文_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2023实用文_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202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202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

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 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产生近__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

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__年7月16日-__年8月16日调查对象:广东省____县中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当地参考数据社会实践调查经过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

其中,在中学就读的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学就读的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共有6176人。

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占90%;而由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

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这是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这一现象有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在读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占很大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难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村民将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创造更好的生活。

因此,在该县读书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

这说明留守儿童占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

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

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为促进普通高中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普通高中校长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根据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本标准是对普通高中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普通高中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

一、办学理念(一)以德为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公正廉洁,勤勉敬业,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二)育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发展,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引领发展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重任;树立正确的学校发展观,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有特色地发展。

(四)能力为重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强化专业能力提升。

(五)终身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校长专业发展和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法治观念;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将学校建成师生共同学习的精神家园。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探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概述 (5)1.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定义与特点 (6)2.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发展历程 (7)3.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优势与挑战 (9)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0)1. 学生社区发展的相关理论 (11)2. 高职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 (12)3. 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心理学原理 (14)四、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探析 (15)1. 明确建设目标与定位 (16)2. 完善社区硬件设施 (17)3. 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18)4. 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 (19)5. 强化社区协同育人功能 (20)6.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22)五、“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施策略 (23)1. 组织领导与规划制定 (24)2.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25)3. 校地合作与社区参与 (26)4. 激励措施与政策保障 (27)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评价与反思 (28)1. 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29)2. 实证研究与分析 (30)3. 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31)七、结论与展望 (32)1. 研究总结 (33)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4)3. 未来展望与建议 (35)一、内容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职院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政策支持、组织架构、设施设备、管理模式、活动策划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和措施。

育人功能——精选推荐

育人功能——精选推荐

育⼈功能2019-09-18随着改⾰开放的不断深⼊,社会信息化程度⽇益提⾼,加之双休⽇制的施⾏,来⾃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于⼴⼤学⽣,⽽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

因此,优化社区环境,发挥其育⼈功能成了我们在进⾏德育实验改⾰中的⼀个重要课题。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加强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导向、熏染功能,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健全组织机构,形成教育⽹络1.建⽴社区假⽇中队。

我校是马塘镇区唯⼀的⼀所⼩学。

镇区由四⼤⼚、三个居委会和两个蔬菜村构成。

根据区域分布明显、⼈⼝较集中的特点,我校倡导并参与建⽴了社区假⽇中队。

由于同⼀⼚区、同⼀居委会、同⼀蔬菜村的学⽣居住相近,交往频繁,相互熟悉,我们以此为依据建⽴了9个社区假⽇中队,并选举产⽣了中队委员会,进⾏统⼀管理。

由于各中队的学⽣年龄跨度⼤,为了便于开展活动,我们根据楼群、兴趣及学⽣的需要建⽴了若⼲⼩队,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学⽣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满⾜。

2.建⽴社区教育机构。

早在1979年,马塘镇就建起了⼀⽀由离退休⽼⼲部、各单位的⼯、青、妇负责⼈等42⼈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环境的规范管理,1992年始,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由镇党委牵头建起马塘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加上早先成⽴的关⼼下⼀代协会和家长委员会,形成了马塘镇社区教育⽹络,促使社区教育向健康的⽅向发展。

⼆、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过程⾸先,我们注意创设⼀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是通过影前10分钟、街道画廊、镇⼴播站等途径⼤⼒宣传,进⾏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育⼈环境。

⼆是注意改造已有物质环境,赋予其道德感染⼒。

如把街道周围的花草树⽊挂牌,既进⾏知识性介绍,⼜予以⼈格化的⼒量,增强其德育魅⼒。

其次,建⽴社区活动基地,为正常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保证。

我们在地⽅党、政的关⼼⽀持下,根据本地特征,开发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命传统教育、科技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四个系列的15个社区教育阵地,并组织校内外辅导员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两辑社区阵地教育教材,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依据。

幼儿园德育教师心得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师德育心得体会(3篇)

幼儿园德育教师心得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师德育心得体会(3篇)

幼儿园德育教师心得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师德育心得体会(3篇)幼儿园德育教师心得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师德育心得体会篇一一、加强师德建立,提高德育工作水平1、敬业奉献、与时俱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师德是教师之魂,依据我园青年教师多、思维活、观念新的特点,我们注意对青年教师进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敬业、爱业、乐业的思想熏陶,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政治学习,帮忙教师更新观念,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政策水平和思想觉悟。

并定期撰写学习心得、研讨专题与讲座相交替,通过学习争论,对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观,建立什么样新型的师幼关系,都有了新的熟悉与提高。

2、创设环境、供应舞台,提高师德建立整体水平我园注意为教师们创设正气、公平、宽松的心理环境。

园领导以身垂范,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典范作用,园领导班子注意从自我做起,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弘扬正气,自觉抵抗不良思想,并注意对教师进展前途抱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熏陶,引导教师树立远大抱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先后开展了《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学习活动,《向最美女教师学习》、《幼儿园期中谈心》等活动帮忙教师夯实了敬业奉献的思想素养。

再次,我园注意在园内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先进事例,并利用宣传等多种形式进展教育,推动我园教师师德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丰富了幼儿德育活动的内涵1、开展丰富多彩的进展德育主题教育我园德育工作的开展还渗透在各类主题、节庆活动中。

如:三八节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我为妈妈戴红花庆祝活动;植树节我们带着幼儿进展护绿小卫士行动,教育他们要爱惜绿化;清明节,我们组织幼儿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五一节我们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六一节,我们邀请了全园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文艺汇演,邀请大班段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大班毕业典礼活动,使每个大班的孩子留下了一份深刻的回忆。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
因此,优化社区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们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加强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导向、熏染功能,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教育络1.建立社区假日中队。

我校是马塘镇区唯一的一所小学。

镇区由四大厂、三个居委会和两个蔬菜村构成。

根据区域分布明显、人口较集中的特点,我校倡导并参与建立了社区假日中队。

由于同一厂区、同一居委会、同一蔬菜村的学生居住相近,交往频繁,相互熟悉,我们以此为依据建立了9个社区假日中队,并选举产生了中队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

由于各中队的学生年龄跨度大,为了便于开展活动,我们根据楼群、兴趣及学生的需要建立了若干小队,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身心满足。

2.建立社区教育机构。

早在1979年,马塘镇就建起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各单位的工、青、妇负责人等42人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环境的规范管理,1992年始,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由镇党委牵头建起马塘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加上早先成立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长委员会,形成了马塘镇社区教育络,促使社区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人过程首先,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是通过影前10分钟、街道画廊、镇广播站等途径大力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是注意改造已有物质环境,赋予其道德感染力。

如把街道周围的花草树木挂牌,既进行知识性介绍,又予以人格化的力量,增强其德育魅力。

其次,建立社区活动基地,为正常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保证。

我们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根据本地特征,开发建立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技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四个系列的15个社区教育阵地,并组织校内外辅导员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两辑社区阵地教育教材,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依据。

另外,我们注意抓好社区假日中队基础建设,做到“有房子”、“有牌子”、“有票子”。

“有房子”是指社区假日中队有自己的“中队之家”。

在马塘镇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加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重视,各单位腾出部分办公室,或工会活动室,或其它娱乐场所,作为假日中队集会、活动的场地。

有的还挤出一部分办公费,为学生购置活动器材和声像图书。

“有牌子”就是除了给教育阵地挂牌外,还在各活动基地挂“中队之家”的牌子,使社区活动基地有名有实。

“有票子”就是各“中队之家”在家长、工厂企业的赞助下,并通过开展“拾废献宝”活动,落实了“中队基金”,用于开展
活动和奖励。

三、实施教育管理,提高育人成效1.加强目标管理。

环境育人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以教育总体目标为准绳,即以关心和爱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总目标为指标,根据社区特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社区教育目标,落实教育责任,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符合规律,卓有成效。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宣传社区环境对学生影响的客观现实和优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形成共识,增强教育的意识性。

二是根据社会职能及社区特点,制定出各具特色、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体系,力求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目标一体化,使社区教育有据可依,防止社区教育出现“脱轨”现象。

三是依据制定的教育目标落实教育内容。

如许多社区中队建立了图书室,双休日学生以小队为单位组织读书、看报,每人发一份读书记录卡,摘录佳词好句,写读书读报体会;有的单位还把让少年儿童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双休日作为每周的一项重要工作,订入计划,并划出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少儿开展打球、看录像、讲故事、猜谜语等娱乐益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四是把教育目标作为考核评价社区教育效果的依据。

我们把教育目标分解成若干项小目标,确定各小目标指数,逐一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2.加强活动管理。

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德育资源的开发,教育目标的制定,均是开展好社区教育活动的保证。

按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变通暂时无法改变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广大少儿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是教育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展教育活动,并由校内外辅导员、有特长的家长组成的活动辅导管理队伍分片承包,分块落实,分层活动,分阶段测评,力保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们每学期召开两次三结合协同教育会议,请校内外辅导员一起来研究制定社区活动方案。

一次在开学初,校外辅导员把学生“送回校”,组织学生召开汇报会,汇报假期中的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及思想表现,总结表彰活动积极分子。

还有一次在学期结束,校外辅导员和家长代表一同到校听学校领导汇报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制定假期活动计划,把学生“接回家”。

社区假日中队的第一次活动是选举并产生社区假日中队委员会,明确活动内容、形式,落实活动时间、地点及活动组织者。

中队委员会落实专人负责活动记载,建立考核档案,规范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广大学生时时处处置身于组织之中,活动之中,受教育提高之中。

多年来,本校学生无一起政治事故和伤害事故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