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历史下册教案(人教新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1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__;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__;(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赫店中心校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教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基本情况分析:㈠班级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虽然经过上个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经验和方法,但是,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理解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掌握大运河的线路、规模及建造意义,认识大运河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地位。
3. 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教训。
第二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及其影响,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流。
3. 探讨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分析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关系与边疆地区的开拓1. 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理解唐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 掌握唐朝与吐蕃、回纥等边疆民族的关系,认识唐朝的民族融合。
3. 了解唐朝边疆地区的开拓和开发,探讨对我国疆域的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的分裂1. 学习唐朝中后期的社会问题,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2. 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状况,了解政治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唐朝衰落与五代十国分裂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 学习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建立,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
2. 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战争与和议,认识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3. 探讨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分析历史教训。
第六章:南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 学习南宋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南宋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元朝的统一过程,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南宋、元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分析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第七章:元朝的统治与民族融合1. 学习元朝的政治制度,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2. 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认识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就。
3. 探讨元朝时期的文化发展,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第八章: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统一1. 学习明朝的建立过程,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掌握明朝的统一战争和边疆治理,认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分析明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47页)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思想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3.能力培养: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隋朝与秦朝都是短命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何时候统一北方的?(2)2.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3.讲授新课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
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
南北政权的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第一课:辨认历史的方式和绘制历史时间线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辨认历史的方式;- 学会绘制历史时间线。
教学内容:1. 历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讨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辨认历史的方式:- 讲解不同的历史文物,如古代器物、文字、石碑等,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材料和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 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如考古学、文献研究等。
3. 绘制历史时间线:- 解释时间线的概念和作用;- 指导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线,标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线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2. 概念解释:介绍历史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方式辨认:- 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文物和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辨认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 引导学生讨论使用不同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情况和效果。
4. 时间线绘制:- 解释时间线的定义和作用;-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线;-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时间线,探讨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强调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图片和实物展示历史文物、材料和时间线的例子;- PowerPoin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信息。
评估方法:-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历史材料时的活动参与程度;- 学生绘制的历史时间线是否准确和完整。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历史,了解家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绘制家庭历史时间线;- 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一、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2. 教学内容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
难点:理解隋唐时期开放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内容:介绍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3)分析开放:探讨隋唐时期开放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包容等。
(4)总结影响:总结隋唐时期开放对国家及世界的影响。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认识。
二、第二章: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过程,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重点:国家统一的主要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武帝统一边疆等。
难点: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国家统一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内容:介绍国家统一的主要事件,让学生了解统一的过程。
(3)分析民族团结:探讨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如汉武帝统一边疆后的繁荣等。
(4)总结:强调民族团结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三、第三章:动荡与转折的时代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动荡与转折,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 教学内容重点:动荡与转折的主要事件,如三国鼎立、南北朝分裂等。
难点: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动荡与转折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内容:介绍动荡与转折的主要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宋朝时,哪一作物的种植区域推广到东南地区?哪一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3).手工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三个行业?4).我国的瓷都指的是哪里?南宋时,哪个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5).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哪两个?宋朝出现了哪些新的“市”?6).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朝代、地区、纸币的名称。
8).经济重心的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唐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中的图二“交子”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 )A.农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是在什么时候?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繁荣景象。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隋朝的建立、灭亡,唐朝的建立、发展、衰落等。
3.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3. 唐朝的建立、发展与衰落4.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5. 隋唐时期的宗教与社会生活【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景象2. 隋朝的建立、灭亡原因及历史地位3. 唐朝的建立、发展与衰落过程4.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5. 隋唐时期的宗教与社会生活特点【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联系与区别2.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3. 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特点及其影响第二章:民族关系与政权更迭【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关系。
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建立、更迭以及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3.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民族关系对政权更迭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 民族关系与政权更迭的关系【教学重点】1.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及其影响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过程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 民族关系与政权更迭的关系【教学难点】1.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联系与区别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原因及其影响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评价第三章: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五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五篇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开元盛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
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新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2018精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 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 材料三 科举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成为中国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 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 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 1300 周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主观原因: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客观原因:政治:①任用贤能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严格考查 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发展 边疆管理:加强对西域统治 师:总结、说明。 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 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的盛衰和治国的方针政 策。他们认为隋炀帝身死国灭是因为“徭役无时”,“干戈不戢”,以致“民不 堪命”起而反抗。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 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 第二个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 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 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 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确实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 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 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第三个方面,太宗重视纳谏。 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 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 第四个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社会经济衰弊凋残,贞观初期,洛阳 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全国人口锐减, 政府掌握的户口仅 200 多万户,不到隋盛时 890 多万户的 1/3。但到了唐太 宗死后 3 年的统计,户口增至 380 万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 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 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 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她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 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三、开元盛世 多媒体展示:杜甫《忆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
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 全国统治。” 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 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 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 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 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 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开凿大运河征发几 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 “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 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 了隋朝的统治” 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 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 课外延伸:比较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功过。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 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 38 年
第 2 课 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 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 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 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 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套(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3. 了解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4. 掌握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如大运河、唐诗、书法、绘画等。
二、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2.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3.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2.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隋唐时期的学习。
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历史事件、对外交往及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3. 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拓展: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统一国家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2. 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3. 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4. 掌握秦朝的著名人物,如秦始皇、李斯、蒙恬等。
二、教学重点1. 秦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2. 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3. 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2. 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的学习。
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秦朝的建立、发展及衰亡的过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3. 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7、8、9、10)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
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50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套教案一、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
掌握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了解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2. 教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程。
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特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二、第二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 教学目标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掌握西晋的兴亡和东晋的建立。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更替。
掌握隋朝的统一和开通大运河。
2. 教学内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西晋的兴亡和东晋的建立。
南北朝时期的更替。
隋朝的统一和开通大运河。
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影响。
西晋的兴亡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南北朝时期的更替和民族融合。
隋朝的统一和开通大运河的意义。
三、第三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掌握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乱。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澶渊之盟。
2. 教学内容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乱。
北宋的建立和澶渊之盟。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特点。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乱的影响。
北宋的建立和澶渊之盟的意义。
四、第四章: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 教学目标了解辽、西夏、金与宋的关系。
掌握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永乐盛世。
掌握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
2. 教学内容辽、西夏、金与宋的关系。
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
明朝的建立和永乐盛世。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辽、西夏、金与宋的关系及其影响。
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建立过程。
明朝的建立和永乐盛世的特点。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的表现。
五、第五章:繁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
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最新编辑)
情 感 态 度 与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
价值观
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 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 年,杨坚建立 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 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题:隋文帝 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 固统治
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 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 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 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 的。 4.(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回 归课本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 确立。 5.(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总结历 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 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 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 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 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 605 年起, 陆续开凿了一 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了解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建设过程和作用。
1.2 唐代的政治与经济探讨唐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省六部制。
学习唐朝的经济繁荣,如坊市制度、农业生产发展。
1.3 繁荣的唐代文化研究唐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了解唐代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世俗生活2.1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探讨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等。
2.2 世俗生活的变迁了解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特点,如服饰、饮食、住宅等。
探讨世俗生活的变迁,如城市化进程、商业发展等。
第三章: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3.1 北宋的建立与辽、西夏的并立学习北宋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了解辽、西夏的历史背景和与北宋的关系。
3.2 南宋的建立与金、蒙古的兴起探讨南宋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学习金、蒙古的历史背景和与南宋的关系。
3.3 元的统一与民族融合了解元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探讨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经济4.1 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如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等。
探讨农业经济的变迁,如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等。
4.2 农业经济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工具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如家族、村庄等。
学习农业生产的工具和设备,如犁、牛耕等。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经济5.1 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如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等。
探讨手工业经济的变迁,如技术进步、市场发展等。
5.2 手工业经济的行业与技术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如纺织、瓷器、冶金等。
学习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和创新,如瓷器烧制技术、冶金技术等。
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经济6.1 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如市场、货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七历史下册教案(人教新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重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难点)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重点)学习过程一、隋朝的统一1、在方框内填写好隋朝统一的进程2、我们学习过的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除了隋朝以外,还有和3、从以下三则材料分析隋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要求:在材料中找出答案并分点归纳)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答:原因:①②③④⑤4、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隋文帝末年)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唐贞观政要》(1)以上表格及材料说明了什么?(2)在书本P2找到隋统一之后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并划好①(方面):发展经济,编辑户籍,统一和②(方面):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2、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人工运河进行比较从以上表中格,你得出的结论是:隋朝大运河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1) 胡曾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看法怎样?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2) 概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3) 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三、开创科举趋势制度材料一“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材料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
材料三 科举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成为中国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阅读以上材料,概述科举制的意义: ① ② ③四、隋朝的灭亡隋帝陵【唐】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翻译: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回答:(1)隋炀帝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2)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五:小结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
体会认识到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提问,如:“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教学方式]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
主要是启发法和讨论法。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资源,了解唐朝一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
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设计:让学生们小组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小结:诗中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衣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繁荣景象。
盛唐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和中期,那时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盛唐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二、师生互动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设问: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那么唐朝进入盛世景象,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进行小组讨论)(提示: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的内容。
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
)小结: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很丰富,讨论也很热烈。
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并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
首先第一位是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以隋亡为戒,任用贤能,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轻摇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形成“贞观之治”。
还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她对的唐朝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产业,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奖惩县官,兴修水利,减轻赋役,发展科举制度,在试卷中首先采用糊名制度,还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鼓励推荐和自荐,重用有才能的官员,打击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等,这些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也明显增加,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史称“贞观遗风”。
(2)设问:除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积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学生自己思考)(提示:了解到开元盛世的出现还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唐玄宗任用贤人和励精图治等分不开。
)小结:唐朝经过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至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下来。
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贤人,励精图治。
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 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1)设问:我们前面的诗中有一句“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说明了唐代开元间粮食丰收,装满了官府和百姓仓库的景象。
形象的再现了唐朝元年间国家富足的情景。
那么我们说唐朝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汉朝增长一倍左右,这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进步。
这是唐朝农民辛勤劳动得结果,还与什么密切相关?(提示:唐朝国势强盛,百姓富庶,粮食产量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
)小结:唐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我们说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可分。
因为劳动工具是衡量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唐代农具的修改重要的有两项:曲辕犁和筒车。
继续设问:曲辕犁和筒车有什么用处和特点?(小组合作讨论)(提示:结合图片,从它的构造发现用途,再和过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对比,感受他们的优点。
)小结:唐代江东地区使用的曲辕犁,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曲辕犁与当时世界上使用的犁相比,制作精巧,便于回转,操作方便,堪称第一。
它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在耕犁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筒车又叫水转筒车,是唐朝发明的一种利用水流推动转轮来提水的新型的灌溉工具。
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可以随水流自行转动,并且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这又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一般一昼夜能灌田一顷。
(2)设问: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唐朝著名的有丝织业和陶瓷业。
你能说说唐代丝织业、陶瓷业技术的高超表现在哪里?(展示:唐朝的一些丝织品和陶瓷(唐三彩))小结:唐代手工业的产品总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前代。
唐代的丝织技巧非常高超,生产出来的丝织品轻盈而精薄。
唐朝的陶瓷制造技术也有显著的进步。
瓷器的品种很多,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
唐代的三彩陶俑,即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设问: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唐朝商业的繁荣。
从哪几个方面放映出唐朝商业的繁荣?(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总结:唐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
商人俑体现了唐朝商业的发展。
唐朝城市商业繁荣,经济的强盛吸引了许多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商人纷纷来到长安和其他大都市经商,开设店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迁居长安的少数民族人口十分可观。
这也让长安成为了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设问:唐代的社会社会生活特点是什么?(自己思考)(提示:学生自己观看阅读卡上的内容,理解)小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中西互通,胡汉交融使得各地的典礼、习俗、服饰互相影响,“胡饼”就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不仅爱吃胡饼,还爱穿胡服,带胡帽,登胡靴。
最主要的是妇女的变化。
唐代妇女的生活比较开放自由,她们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问题娱乐活动。
3.唐朝的衰落设问:唐朝为什么会衰弱?(自己想一下,用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问题。
主要是由于什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即开元年间,唐朝达到了鼎盛,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鼎盛的时期。
但到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逐渐混乱,奸臣当道,朝政腐败,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三、课堂总结部分总结: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初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制定出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国家要轻摇赋税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