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胶质瘤病理报告

胶质瘤病理报告

复发风险
肿瘤大小与位置
病理报告中会描述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这些因素与复发风 险密切相关。
分级与恶性程度
病理报告中的分级和恶性程度信息,是评估复发风险的重要依据。
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复发风险,病理报告中会综合考虑 这些因素。
预防复发的措施
定期复查
根据病理报告中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发现复发迹象。
肿瘤大小
描述肿瘤在CT或MRI影像上的 大小,包括最大径、最小径和 厚度等。
周围组织浸润情况
描述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脑组织、 血管或脑脊液等。
病理报告分析
肿瘤细胞形态
分析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 染色深浅等特征,以判断其恶
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结果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的抗原表达情况,以辅助诊 断和鉴别诊断。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营养摄入,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确保治疗效果。
适当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 强体质、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他们面对疾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康复指导
分子生物学标记
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存在某些与 胶质瘤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如EGFR扩增、 IDH1突变等。
基因突变分析
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以评估其对某些治疗药物的敏 感性和预后。
病理报告结论
诊断结论 根据病理报告内容和分析结果,给出明 确的诊断结论,如胶质瘤、胶质母细胞
瘤等。
治疗建议 根据病理报告结论,给出相应的治疗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

结果29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Ⅱ级20例、III级9例。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以额叶最常见,可向皮层延伸而伴皮质增厚,形态上可呈不规则斑片状或类圆形,信号上多呈稍长T1、T2信号,多伴囊变坏死,部分可呈囊实性或囊性病灶,且囊实性病灶的壁结节常位于皮层侧或囊性病灶常伴皮层侧囊壁增厚,可伴钙化、出血信号;瘤周多伴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增强后多呈不均匀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

结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确诊依靠病理。

标签:少突神经胶质瘤;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病程较长,与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相比,该类肿瘤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及化疗或放疗反应,因而,治疗前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和分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3]。

现回顾性分析29例OD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及病理分析,探讨其的MRI表现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9 例OD患者,男11例,女18 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33.3岁,其中II 级20例、III 级9例。

临床上主要表现癫痫、头痛、头晕、呕吐、走路不稳以及肢体无力等症状,癫痫病史6个月~7年不等,其他症状的病史多在2w~6个月内。

1.2 方法均行MRI平扫及增强(其中CT检查3例)。

MRI检查使用GE公司Signa1.5T或3.0T超导MR扫描仪,扫描参数: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 (TR 2800 ms,TE 105 ms);SE T1WI(TR400 ms,TE 20ms)及FLAIR序列[TR 8000 ms,TE 204 ms,反转时间(TI)200 ms]。

MR增强检查采用SE T1WI,行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

1.3图像分析及病理对照由高年资放射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征、有无囊变或坏死、出血、钙化、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强化程度等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本文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病理、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梳理,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

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传统影像学表现为位置表浅,肿瘤呈团块状,密度/信号不均匀,钙化是其主要特征,可囊变,出血、瘤周水肿轻,增强表现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同时要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脑炎、脑梗塞做鉴别;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常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应与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转移瘤鉴别。

全面掌握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要点,有助于术前分级诊断和鉴别。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omas, OGS)是成人常见的胶质瘤之一,患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肿瘤具有弥漫浸润生长特点,影像表现多样,术前诊断和鉴别存在困难。

近年来,有关OGS的较多研究表明,肿瘤的分级、分型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术前评估OGS级别意义重大。

本文对不同分级OGS 的流行病学、病理、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做出梳理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分级诊断的认识。

1.病因:OGS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或未成熟的神经胶质前体细胞的肿瘤转化。

WHO将OGS分为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OD)和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AO)。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Ⅲ级AO为原发或由Ⅱ级OD进展而来。

2.临床:OGS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10%,WHOⅡ级OD好发于40~50岁成年人,WHO Ⅲ级AO 平均发病年龄较OD更大,幕上额叶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是其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

该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以放、化疗。

3.预后:该类肿瘤的预后与分级有关,也与分子分型相关。

2016年新版WHO分型将OGS增加了分子分型,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和非特殊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二)

肿瘤伴出血
肿瘤边缘及内部微钙化
M/39,头痛头晕,性格改变
2.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anaplastic 0ligodendroglioma) • 定义
– 具有灶性或弥漫恶性病变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瘤,预 后差
• 特点
– 相当于WHOⅢ级。患者年龄大于WHOⅡ级少突胶质细 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男性比例较高,男女之 比为1.5:l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ependymoma, based on 298 cases. Data from Schiffer et al. {2024}.
A Ependymoma in a child, filling the entire lumen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Not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edulla, (B) the relatively clear demarcation from the cerebellar parenchyma and (C)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pendymal lining in the neoplastic process.
• 神经影像
– 由于存在坏死、囊变、内出血及钙化,间变型少 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样
– CT和MRI 增强常呈斑片状或均匀强化,环状强化
少见,提示预后不良
3. 少突星形细胞瘤(0ligoastrocytoma)
• 定义
– 由明显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形 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
• 神经影像
– CT 扫描上表现为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内低密度 或等密度影,边界清楚,常伴有钙化,但不作为诊 断依据 – MRI 上,肿瘤T1W 为低信号,T2W 为高信号,界 限清晰,瘤周脑组织水肿不明显。由于瘤内出血和 (或)囊变,部分肿瘤信号不均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起源于星形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通常病理上表现为恶性。

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组织标本的细致观察和评估,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关于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学形态特征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是病理学家最常用的诊断依据之一。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的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胶质细胞核大而异形,胞浆丰富,胶质纤维增生明显。

胶质瘤的增生呈现不规则状,可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或血管模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并且通常具有高度核分裂活性。

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等。

阳性GFAP染色结果表明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Ki-67阳性率高则提示肿瘤增殖活性明显,p53过表达则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表达水平,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经典的例子包括IDH(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MGMT(O6-甲基化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甲基化状态等。

IDH突变通常出现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而MGMT甲基化状态则与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方面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出现,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希望通过科学家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未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胶质瘤的CT、MRI表现

胶质瘤的CT、MRI表现

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学表现」CT:(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部分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患者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略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

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

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

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

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热文:各种脑肿瘤在PET-CT中显像脑胶质瘤在PET-CT与MRI图像MRI:(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

肿瘤内出血多数在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

Gd—DTPA 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

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

不同分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诊断

不同分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诊断

表1 不 同级别少突胶质细 胞瘤MR 表现 比较( 例) T b 1 C m ai no aue iee t Gscs1 a . o p r o f s MR f t sndf rn e r i O (ae
WH 0
, 、 . .
Cas e
tra ng J dl
均不 同于少 突胶质 细胞 瘤 ,故本文 回顾 性分析 5 f 及 电镜 观察 。MR 表现 与病 理对 照重点观 察不 同分 90 I 经 病 理证 实不 同分级 的少 突胶质 细胞 肿瘤MRI 表现 级肿瘤 的边界 与光镜 下肿瘤 细胞 分布密度 的关系 , 并 与病 理进行 对照 , 旨在提 高对不 同分 级特别 是 问 肿瘤MR 号特 点与光镜下肿瘤 的微钙化 、微囊 、出 信 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的认识。 血情 况 ,肿瘤增 强程度 与光镜 下肿瘤 血管数 量 的关
僦 镢 臌 体 Z 平 弗 j . l Ul 昂 期
c mnJM a nKe o ma ig 2) 2 V l , g s nI gn , 1 , o No 1 1 3
MR 表 现 的 文 献 报 道 已经 很 多 , 但 缺 乏 对 不 同 分 级 mm;平扫 完毕后 行增强扫 描 ,GdD P I I — T A ̄ 量为02 J . 特别 是 间变型 少突 胶质 细胞瘤 的MRI 点 的研究 , ml g 特 / 体重 ,静脉注射 后行横断面 、矢状面和冠状面 k 在实 际影像 学 工作 中也很少 对 二者作 出区分 ,而 问 T w I 描 , 扫 描 参 数 同 平 扫 。5 例 少 突胶 质 细 胞 肿 1 扫 9 变 型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临 床 治 疗 方 案 及 预 后 评 估 方 面 瘤 术 后 肿 瘤 标 本 常 规 作 HE 染 色 ,低 和 高 倍 光 镜 下

二级少突胶质瘤免疫组化结果

二级少突胶质瘤免疫组化结果

二级少突胶质瘤免疫组化结果二级少突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

它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

治疗二级少突胶质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经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二级少突胶质瘤免疫组化结果。

免疫组化是一种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在二级少突胶质瘤中,免疫组化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表达,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预后。

以下是二级少突胶质瘤中常见的免疫组化标记。

GFAPGFAP是一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是胶质细胞的标志物。

在二级少突胶质瘤中,GFAP通常呈阳性表达。

GFAP的阳性表达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类型和预后。

Ki-67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标志物,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增殖活性。

在二级少突胶质瘤中,Ki-67的阳性表达通常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关。

高Ki-67表达的肿瘤通常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

CD34CD34是一种内皮细胞标志物,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力。

在二级少突胶质瘤中,CD34的阳性表达通常与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力和预后有关。

高CD34表达的肿瘤通常具有更高的血管生成能力和更差的预后。

EGFREGFR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在二级少突胶质瘤中,EGFR的阳性表达通常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关。

高EGFR表达的肿瘤通常具有更高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总结二级少突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

免疫组化是一种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可以用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预后。

在二级少突胶质瘤中,常见的免疫组化标记包括GFAP、Ki-67、CD34和EGFR。

这些标记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增殖活性、血管生成能力和预后。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用来治疗二级少突胶质瘤。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分为: • 局限型:I 级 • 弥漫型: II-IV级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名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在四脑室。可向脑实质生长,到脑 皮质表面. • CT: 边缘不规则肿块,等或混杂性 密度,囊变, 钙化,均匀强化. • MRI:边缘清楚或不规则高信号 (T2WI),肿瘤明显强化..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常发生于四脑室,病变较良性,中度增强 或不增强
四、脉络膜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胶质瘤影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 瘤,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大脑 胶质瘤病等. 他们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现将 分述如下:
一.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一)分类
• 1993年WHO公布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d II)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状及结节状钙化90%周边性脑回状 钙化为其特点 ,可有囊变.
MRI: 可见钙化及肿块,出血,50-90%有钙 化,MR不敏感,水肿少,.典型的呈 蜂窝形改变。强化见实质性及周边 性强化。
三、室管膜瘤
• 在脑室内,60%在侧脑室,40%
CT、MRI表现
• 局限型
• 一级星形细胞瘤:占5-10%.多见于后颅凹, 毛细胞型:儿童多见.

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病理对照

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病理对照
c n r u e t u r ca s c t n b f r u g r ,a d te t n l n i g f r t e t mo . o t b t o t mo l s i a i eo e s r e y n r ame t p a n n o h u r i i f o Ke r s y wo d :Br i e p a ms l o e d o l ma o g a h ,s i l c mp t d an n o ls ;O i d n r gi g o ;T mo p y p r o u e ;Ma n t e o a c ma i g r a g ei r sn n e i gn c
同级 别少 突胶 质 细胞瘤 影像 表 现并 与病 理资料 进 行 对 照 , 旨在提 高对 不 同级别 特 别是 间变 型少 突胶 质
细 胞瘤 的认 识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 WHO m级 )迄 今 国 内外 有关 少 突胶 质细 胞肿 瘤影 。 像 学表 现 的文献 报道 已经 很多 ,但 缺乏 对 不 同级别 特别 是 间变 型少 突胶 质细 胞瘤 的影 像学 研究 ,而 间 变 型少 突胶 质细 胞瘤 临床 治疗 及预 后方 面均 不 同于
lw i n l n 3 a e w r i - n e s , 1 ai n s s o d i h sg a o 2 .On n a c d T c n c s s h w d o sg a a d e s s e e s i tn e 9 p t t h we h g in l n T WI o e e h n e C s a ,2 a e s o e
a d ee o e e u n a c me t i c s s h r — w a e a a cf ai n c s s a c si e e e a in a e a n h t r g n o s e h n e n n 3 a e .T i y t o c s s h d c l i c t ;7 a e h d y t d g n r t ;8 c s s h d t i o c o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及病理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一般为实体性肿块,色粉红, 质硬易碎,境界可辨,但无包膜。
❖ 肿瘤向外生长,有时可与脑膜相连。
❖ 肿瘤深部也可囊变,出血、坏死不常见,约70%的 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
❖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囊变、出血均较少突胶质 细胞瘤常见。
影像表现(CT)
❖ 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表现特征,约70%的病例有钙化,间变性 者钙化比例较低。钙化可呈局限点片状、弯曲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 。
临床及病理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发病 高峰期为30-50岁,国内报道男女发病比例2.13:1。
➢ 绝大多数(约95.91%)发生于幕上,典型病例累及皮 层和皮层下,最常见于额叶,可能累及颞叶、顶叶或 枕叶。
➢ 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常以癫痫症状就诊(50%80%有癫痫),1/3有偏瘫和感觉障碍,1/3有颅内高 压征象,还可出现精神症状等。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多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 ❖ 可为混杂密度(55.7%)、低密度(25.9%)、高密度和等密度。 ❖ 肿瘤周边水肿占37.9%,多为轻度水肿,但间变性者易发生水肿,且
占位效应明显。 ❖ 增强扫描,少突胶质细胞瘤常无对比增强或轻度强化;而间变性少突
胶质细胞瘤多为斑片状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肿瘤可扩展,侵蚀颅 骨。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临床治疗以手术切
除为主,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 对化疗敏感。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均生存时间9.8年,间变性少 突胶质细胞瘤平均生存时间3.9年。 ➢治疗前正确判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分级对确 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像表现(MRI)

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多数呈低密度,少数略高
钙化多见,典型者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弯曲条状钙化灶占 肿瘤大部
囊变、出血少见 占位效应轻,无水肿或轻度水肿
增强大多数无强化,少数轻度强化
MRI
平扫长或等T1长T2
钙化在T1/T2上均呈低信号 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瘤周 水肿无或轻度,占位效应轻。
增强无或轻度强化
讨论
• 生长部位不典型; • 形态与海绵状血管瘤难以鉴别。
• 混合性胶质瘤 (Mixed gliomas)为起自神经上皮组 织的一组肿瘤,由于包含了多种肿瘤性胶质细胞 ,其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均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纯胶 质细胞瘤,术前诊断非常重要。但其影像学表现 多样,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很少,使术前诊断较 难。
• 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内的任何部 位但以额叶最常见,其次为颞、顶叶,偶见于幕下 和脑室内。肿瘤通常体积较大常跨脑叶生长。肿瘤 位置表浅,多同时累及皮髓质。易于向皮质表面生 长致脑回粗大肿胀,脑沟变浅。肿瘤可表现为两种 形态:局限性或弥漫性。前者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 肿块,常有假包膜,周围水肿较轻,占位不明显; 后者则为弥漫性生长,常累及多个脑叶,边缘不清 ,水肿及占位明显。肿瘤的内部结构亦呈现两种影 像学特征:囊实混合性或实体性。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或仅有轻度强化。
鉴别诊断
• 血管母细胞瘤:平扫很难鉴别,增强明显。MR可见血
管留空效应?钙化?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常发生于颞叶,囊变多见。 • 节细胞瘤:常发生于颞叶,囊变、钙化常见。 • 脑膜瘤 • 室管膜瘤
病例2
男,70岁。 主诉:记忆力减退待查。 查体:神清,精神可。
病理结果:

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CT :低密度实性肿块,多伴钙化(少突中占70%以上),不强化或轻度到中 等强化,可伴坏死、囊变,少数伴出血。
MR :T1稍低或混合信号,T2及FLAIR高或混合信号,较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边界 模糊,信号不均匀;弥散受限不明显,多有轻度强化,但没有强化不能排除 间变型组织病理学改变。MRS 可出现乳酸双峰,为高级别肿瘤无氧代谢表现, 另在一定比例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其他IDH1/2突变胶质瘤中检测出2﹣羟戊ニ 酸(2HG)。
明显的上皮特征,不同于胶质瘤、胶质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肿瘤。
占所有胶质瘤的10%-15%,主要发生于成人。 弥漫浸润生长,最常见于额叶,典型表现为累及大脑皮质和皮层下白质。 WHO分级为Ⅱ级(分化良好低级别)和 Ⅲ级(间变性高级别)。前者生长缓慢,细胞
核圆形均匀;后者肿瘤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增加、微血管增生和坏死。两者均会表 达促血管生成素,可表现为“网状”征,即区域内血管密度增加伴有清晰分支毛细血 管的现象,这种病理机制决定了MRI强化和MRP表现。 高达90%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在CT上可见钙化,可以为中心性、周围性或条带状钙化。典 型肿瘤内钙化在MRI上表现为T2WI低信号, T1WI高信号,在T2*WI和SWI上表现为明显信 号缺失。 瘤内出血不常见,其表现可类似于钙化。 增强表现多样,常呈不均匀强化。与星形细胞瘤不同,其强化表现并非判断少突胶质 细胞瘤级别的可靠指标。约20% WHOⅡ级和70%以上的WHO Ⅲ级肿瘤可见强化。 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的低级别肿瘤MRS显示肌醇/甘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水平增高。
约占20-50%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病多位于额叶 25-45岁成人好发,间变性发病年龄中位数较WHOⅡ级
肿瘤大5-10岁。 症状无特异性,以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影像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影像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04/影像表现03/组织病理02/分子病理01/流行病学06/小结05/鉴别诊断目录•属于神经上皮细胞肿瘤(WHO 2016),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级)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I级)。

•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3%-4.4%,约占颅内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的5%-10%。

•好发于成人,40-60岁。

•男女发病比例2.13:1。

•发病部位:幕上(95.91%)、幕下(4.09%),其中额叶最多见。

•主要症状:癫痫(50%-80%)、偏瘫(1/3)和颅高压征象(1/3)。

•治疗:手术为主,放疗为辅。

•预后:良好,MS(10Y)。

•诊断:组织学特征+遗传学特征。

•与IDH基因突变和1p/19q缺失相关。

•非特指(NOS):并不定义为某种特定类型的肿瘤,而是强调了该类肿瘤缺乏诊断所必须的分子病理学和基因学特征。

•实性肿块、色粉红,质硬易碎,境界可辨,无包膜。

•常见囊变、钙化,出血、坏死少见。

•点状或结节状钙化(70%)。

•镜下特征:肿瘤细胞核周围出现透亮的晕征,即“煎蛋征”。

•平扫:低密度(25.9%)至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55.7%),脑室内者可为高密度。

钙化(70%)呈点片状、弯曲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

占位效应轻。

•增强:少突胶质细胞瘤:无或轻度强化。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斑片状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

•平扫:肿瘤境界清楚,位置表浅。

增强:不均匀轻度强化。

T1WI等-低信号。

T2WI不均匀高信号。

钙化:T1、T2均为低信号。

DWI:无弥散受限。

FLAIR:不均匀高信号,瘤周轻度水肿M ,42Y,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不清1小时M ,44Y, 发作性肢体抽搐1周5次M ,45Y, 体检发现颅内占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①WHOⅡ级肿瘤,生长缓慢,≤30y。

②癫痫为主要症状。

③颞叶最常见,典型者为囊+壁结节。

④钙化多见,水肿轻,常无占位效应。

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女 ,25 岁, 突发失神10月余•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DNET)①WHOⅠ级肿瘤,多位于幕上表浅部位,多见于颞叶、其次是额叶。

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约占全部神经胶质瘤的4%~12.4%。

常见于成/⼈,男性多于⼥性。

肿瘤多位于⼤脑半球⽪质下深部结构,尤其以额叶更为多见。

病理:肿瘤多为实质性,位于⽪质下,浸润⽣长,可侵犯局部⽪质与邻近软脑膜,也可以侵犯脑室壁突⼊脑实质内⽣长,其中10%的肿瘤可循脑脊液播散。

⾁眼边界光整,质地脆软,灰红⾊。

部分肿瘤可产⽣黏液物质,积聚成胶胨样。

⽐较⼤的肿瘤可出现囊性边与坏死。

肿瘤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个特点,X线与CT扫描可以现实出来,有利于定位与定性诊断。

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密集,形状均匀⼀致,胞核圆形,深染,核周围透亮,整个细胞呈鱼眼状,是此瘤的特点之⼀。

肿瘤细胞间有很多⼩⾎管穿插其中,钙盐沉着散在可见。

分化⽐较差的瘤细胞,其⼤⼩与形状不⼀,核染不均,核分/裂相活跃,⾎管壁增⽣并且出现出⾎和坏死,叫做少突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表现和诊断:因肿瘤⽣长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年,临床症状决定于肿瘤位置。

约50%~80%患者的⾸发症状为癫痫,颅内压升⾼症晚期出现,渐渐发展为偏瘫和偏侧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特征。

X线头颅平⽚可发现肿瘤钙化与慢性颅内压升⾼表现。

CT扫描通常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病灶,病灶内有⼤⽽不规则的钙化影,和星形细胞瘤不⼀样的是瘤内囊变或者出⾎⽐较少见。

半数病例有灶星期轻度⽔肿。

增强后绝⼤部分不规则影像增强。

MRI定型不如CT,但是显⽰瘤体边界很清楚,⼏乎⽆脑⽔肿,T1肿瘤为低信号灶,T2为⾼信号灶。

注射Gd-DTPA明显增强。

治疗和预后:以⼿术切除为主,辅助放疗与化疗。

⼿术原则同星形细胞瘤,尽量切除肿瘤。

放疗效果⽐较好。

⽂献报道,⼿术后⽣存时间最长者41年,部分切除亦可以使患者存活3~4年。

复发时间⽐较长,复发后再⼿术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作⽤。

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

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
样,可呈环状强化、多灶性点状、斑片状强化等
M,53Y,头痛1W
(右额肿物)间变性少突胶质细 胞瘤,IDH-突变及1p/19q共缺 失型。WHOIII级
F,31Y,头痛头晕1月余
(右额肿物)少突胶质细胞瘤伴 局灶间变,IDH-突变及1p/19q 共缺失型。WHOIII级
1、节细胞胶质瘤 多见于儿童及30 岁以下成年人 颞叶最常见, 囊实性多见以囊 性病变并壁结节 最常见 钙化多见,水 肿轻,常无占位 效应
匀,FLAIR高信号,显示皮质增厚 约70%病例出现钙化,形式多样,弯曲条带状较
具特征性 瘤周水肿较少见(37.9%),多为轻度水肿,占位效
应不明显。 增强:多不强化或轻微强化
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
F,38Y,发作性左上肢痉挛1年余;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
M,44Y,18天前突发人事不醒
于幕下
好发于脑表面(发生于皮层下白质并向皮层延伸),额叶 最多见(超半数),其次为颞叶、顶叶和枕叶。
肿瘤可累及一个以上脑叶及侵犯对侧脑叶,呈弥漫浸润生 长,易发生软脑膜侵犯
病程发展缓慢,以癫痫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间变型的常以颅内压升高、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手术切除为主,放疗为辅,但近年来发现间变 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对化疗很敏感
(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 及1p/19q共缺失型。WHOII级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钙化较少见,囊变、出血、坏死多见 瘤周水肿多见且较重,占位效应较明显,可跨越中线生长 CT平扫:以混杂密度为主 MRI平扫:明显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 SWI:可显示病灶内出血、钙化低信号 MRS:Cho/Cr升高 增强:实质部分常出现强化,且强化不均匀,强化模式多

少突胶质细胞瘤名词解释

少突胶质细胞瘤名词解释

少突胶质细胞瘤名词解释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临床上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本文将对少突胶质细胞瘤进行详细解释,介绍其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
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是一种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细胞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存在于大脑的白质区域,负责形成和维持神经元的髓鞘。

病因方面,少突胶质细胞瘤与染色体1p和19q的缺失有关。

研究表明,这种染色体的缺失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低度恶性和较好预后有关。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运动和感觉异常、认知障碍和精神状态改变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CT扫描、MRI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此外,还需要进行组织活检来确诊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手术后通常还需要
辅助放疗和化疗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和预防复发。

总结起来,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一定的病因和症状特点。

对于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基本知识,增加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神经少突胶质瘤

神经少突胶质瘤
预后:比胶质母细胞瘤好;存活中位数2.8年;5年 生存率36%;对化疗有反应
颞-枕叶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肿瘤广泛钙化。 双侧脑室前角的高密度影提示肿瘤发生转移
A. 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界线清楚,有部分出血; B. 复发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伴双侧额-颞叶弥漫性浸润。
颞叶少突胶质细胞瘤(OL)侵及海马(HC)。注意高 倍镜下病变周围和下面的钙化带(箭头)。
少突胶质细胞瘤, 囊性变和钙化常见
CD57
CD57 LOH of chromosome 1p
分子生物学特征:75%-80%病例伴有染色体1p 和19q的杂合性缺失。 MIB-1
鉴别诊断: 透明细胞室管膜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组织学特征:瘤细胞由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 组成,但性质不明;较少或无核分裂;“致密的” 和“弥漫的”组织学亚型
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astrocytoma)
定义:
具有恶性特征的少突星形细胞瘤,如细胞机 密度增高、核异型性、多型性和核分裂增多。
分级:
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组织学相当与 WHOⅢ级。
定义:
具有灶性或弥漫恶性病变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瘤, 预后差。
分级: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学相当于WHO Ⅲ 级。
年龄和性别: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好发于成人,手术时平 均年龄48.7岁,这些患者年龄大于WHOⅡ级少 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男性比例 较高,男女之比为1.5:1.
部位:
年龄和性别:
Düsseldorf报道42例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 瘤男女之比为1.3:1,手术时平均年龄45 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多见 于 成人 I l l 对 少突胶 质 细胞 瘤 患者 的C T 表 现
影像 和MR 表 现影像 以及 临床 病理 特点 进 行分 析 . 可 以提高 少突 胶质 细胞 瘤 的诊 断 和治疗 效 果 本文 对
本 院 收治 患 者 影像 和病 理 特 点进 行 回顾 性 研究 . 结
及分析》 一文 的研 究 中, 得 出C O D I I ¥ 床容 易误诊 . 而其
胞 瘤 位 置 处 在 额 叶 皮 髓 质 交 界 处 的 患 者 有4 1 例. 顶 叶皮 髓 质 交 界 处 9 例; 边界清晰患者7 例, 边 界不 清 患 者4 3 例; C T 平 扫显示密度较低4 1 例, 密 度 较 高9 例; 低 信 号3 2 例, 等信号7 例。 高信号 1 1 例; 伴 有 水 肿 现象 9 例, 囊变8 例, 钙化2 7 例, 出 血4 例 。 结论 : 对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患 者 的C T 表现 和MR 表 现 影 像 以及 临床 病 理特 点 进 行 分 析 , 可 以提 高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效 果
关键词 : 少 突胶质细胞瘤 ; 影像 ; 病理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9 . 4 1 : R 8 1 6 . 1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1 — 0 2 7 0 . 2 0 1 5 . 0 1 . 2 2
胶 质 细 胞 瘤 患 者 的肿 瘤 细 胞 的 成 分 较 为 复 杂 . 细
5 O 例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患 者 都 经 过 手 术 治 疗
将 肿 瘤 切 除 。3 9 例 WH O I I 级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患 者 总体 呈 现 边 界 清 晰 的肿 块 .多 为凝 胶 状 表 现 .
象9 例, 囊变8 例, 钙化2 7 例, 出血4 例, 具体见 下表 。
表1 少 突 胶 质 细胞 瘸 C T和M R表 现 影 像 比 较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2 5
51




2 01 5年
第 l期
2 . 2 病 理 表 现
囊性 、 出血较 轻 , 多为 钙化 ; 1 l 例 WH O I I I 级 少 突
果报 道 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囊 变情 况 、 水 肿 情况 等进 行深 入分 析 。
少 突胶 质 细胞肿 瘤 分级 标准 :少 突胶 质细胞 瘤 包 括从 分化 好 的少 突胶 质细胞 肿 瘤到 恶性 少突胶 质
细胞瘤 不 同分 化程度 的肿瘤 WH O 分 级 系统认 可两 种 恶 性 级别 少 突胶 质 肿 瘤 :分 化 好 的肿 瘤WH O Ⅱ
1 . 2 方 法
4 】 例, 顶 叶皮 髓质交 界处9 例; 边界清 晰患者7 例, 边界 不清患者4 3 例: C T 平扫显示 密度较低4 l 例. 密度较 高9 例; 低信号3 2 例, 等 信号7 例, 高信号 1 1 例; 伴 有水肿现
对 于5 0 例 少 突 胶 质 细胞 瘤 患 者 全 部 进行 MR平 扫 和C T 平 扫检 查 。扫描 的范 围是 额 顶 到 颅顶 。 层 厚
少 突胶 质 细胞瘤 是 由少 突胶 质 细胞 的病 变引 起
为5 毫米 , 具 体 的 少 突胶 质 细胞 瘤 扫 描 方法 是 : 冠 状 面、 矢状面 、 横断面等 , 主要是对C T 和MR上 显 示 的 少 突 胶 质细 胞 瘤所 在 位 置 、 肿 瘤 大小 、 信号 和 密 度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级. 间变型 少 突胶质 细胞 瘤WH O Ⅲ级
选 取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4 年1 月我 院收治 的5 0 例少突
胶 质细 胞瘤 患 者 , 临床症 状 主要 表现 为 : 头晕 、 头痛 、
2 结 果
2 . 1 影 像表 现 在5 0 例少 突胶质 细胞 瘤患者 中 . 有3 9 例 患者 的影 像倾 向WH O I I 级. 1 1 例患者 的影像倾 向WH O I I I 级 少
院收治的5 0 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C T 表 现 影 像 和 MR 表现影像和临床病理特点 , 分 析 其 影 像 特 点 和病 理 特 征 。结 果: 在5 0 例 少 突胶 质 细 胞瘤 患 者 中 , 有3 9 例患者的影像倾 WHO I I 级, 1 1 例 患 者 的影 像 倾 向WH O I I I 级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分裂 不易 控制 . 坏 死 的情 况 较 为 严 重 . 具 体 见
下表 。
表2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病理 特 征 比较
3 讨 论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瘤 的诊 断 要 点 是 根 据 其 生 长 缓
史宏 璐 [ 6 ] 等在 《 囊性 少 突胶质 细胞瘤 的MR I 特 征
突胶 质细胞 瘤 位置 处在 额 叶皮髓 质交 界处 的患 者有
四肢 无力 和癫痫等 5 0 例少 突胶质 细胞瘤 患者 中 . 男
性2 9 例, 女性2 l 例。 少 突胶 质细胞瘤 患者 的年龄在3 3 —
4 6 岁, 少突胶 质细胞 瘤患者 的病程 1 年到6 年不等 。5 0
例少 突胶质 细胞瘤 患者在 年龄 、 性别、 病程 、 病情 情况 等方 面差异 均无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具备可 比性 。
2 01 5年
第 1期




少突胶 质 细胞 瘤影像病 理分析
蒲伟 , 余晖, 刘丹
( 贵 阳 中医 学 院 第二 附属 医 院 , 责阳 5 5 0 0 0 2 )
摘要 :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特点, 并对其病理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加1 3 年1 月 ̄ g 2 0 1 4 年1 月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