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考点(四)

合集下载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4)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4)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题库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A 桃仁、红花B 生姜、半夏C 砂仁、熟地D 附子、干姜E 甘遂、大枣答案:D2、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久不受孕,可选用()A.四物汤B.桃红四物汤C.温经汤D.生化汤E.桂枝茯苓丸答案:C3、下列方剂体现了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者兼顾的配伍特点的是()A 左归丸B 黄连解毒汤C 大补阴丸D 炙甘草汤E 六味地黄丸答案:C4、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宜首选( )A 天王补心丹B 知柏地黄丸C 朱砂安神丸D 酸枣仁汤E 归脾汤答案:A(答案分析:此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方用天王补心丹。

)5、桑螵蛸散的君药是()A桑螵蛸 B龟甲 C人参 D龙骨 E当归答案:A6、济川煎与补中益气汤共有的药物是()A黄芪、党参 B当归、牛膝 C枳壳、黄芪 D升麻、当归E升麻、柴胡答案:答案分析:济川煎的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7、以下哪个方剂的功用是祛风化痰、通络止痉A、小活络丹B、独活寄生汤C、羌活胜湿汤D、牵正散E、大秦艽汤答案: D解析:牵正散【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是()A 1:1B 1:2C 2:1D 1:3E 3:1答案:B(答案分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中麻黄用量为四两,石膏用量半斤,即八量,两者用量比为1:2。

)9、定喘汤中用以清泻内蕴之肺热的药物是 ( )A.石膏、知母 B.桑白皮、地骨皮 C.桑白皮、黄芩 D.地骨皮、黄芩E.黄芩、黄连答案:C10、方剂配伍体现了“火郁发之”含义的是A、清胃散B、五积散C、一贯煎D、牡蛎散E、逍遥散答案: A解析:清胃散中升麻清热解毒,有火郁发之之意。

中医方剂学 (4)

中医方剂学 (4)

中医方剂学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小青龙汤的主治是。

() [单选题] *A.外寒里饮证(正确答案)B.风寒表实证C.风寒表虚证D.外寒里热证E.外感寒湿证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二节辛温解表剂-小青龙汤主治病证的知识点。

(2)小青龙汤的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BCDE错误,A 正确。

2.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 [单选题] *A.散风除湿,宣痹止痛B.疏风通络,散寒除湿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正确答案)D.疏风清热,宣痹止痛E.发汗解表,祛风胜湿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二节辛温解表剂-九味羌活汤功用的知识点。

(2)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3.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功用的方剂是。

() [单选题] *A.银翘散B.桑菊饮(正确答案)C.麻黄汤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三节辛凉解表剂-桑菊饮功用的知识点。

(2)A项,银翘散功用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项,桑菊饮的功用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项,麻黄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D项,小青龙汤的功用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E项,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故选B。

4.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干姜的方剂是。

() [单选题] *A.实脾散、归脾汤B.归脾汤、健脾丸C.健脾丸、温脾汤D.温脾汤、实脾散(正确答案)E.归脾汤、温脾汤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三章泻下剂-第三节温下剂-温脾汤组成的知识点。

(2)实脾散组成药物: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

温脾汤组成药物:大黄、干姜、当归、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必背助理中医方剂学汇总

必背助理中医方剂学汇总

方剂学(20分)(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3)小青龙汤: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易变通(二)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三)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二、泻下剂(一)攻下剂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泄力强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二)温下剂1)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三)润下剂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三、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2)蒿芩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茯枳半黄。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二)调和肝脾1)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2)四逆散:枳芍柴草。

(三)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四)表里双解1)葛根芩连汤:葛芩连草2)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枣芩夏白芍姜四、清热剂(一)清气分热1)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二)清营凉血:1)清营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2)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三)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三黄栀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四)清脏腑热1)龙胆泻肝汤:芩地龙车归枳泻木柴草2)左金丸:吴黄(黄连6:1)3)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4)清胃散:当地连升丹5)苇茎汤:苇冬苡桃。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襄6)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7)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五)清虚热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知丹(六)祛暑剂:1)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2)清暑益气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中医入门必备系列(4)汤头歌诀

中医入门必备系列(4)汤头歌诀

中医入门必备系列(4)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作为中医学启蒙之作,被称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为汪昂晚年(清康熙三十三年)所著,时年80岁。

汪昂字仞庵,明末清初安徽休宁西门人氏,自幼苦读经书,多次参加科举而不中,于清朝顺治初年,弃儒学医,笃志方书,并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并著书立说。

其代表作还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勿药元诠》、《经络歌诀》等,均盛行于世。

汪昂对中医普及颇有贡献,是一代新安医学名家。

大家都知道,一张方子往往由多味中药组成,而药物名称多抽象枯燥,且制法繁琐,不易于记忆掌握,因此古人尝试将一些经方验方改编成诗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识记,此举受到广大中医学者的欢迎。

《汤头歌诀》便是这样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全书共一卷,以韵语编成七言歌诀的形式,并按照《医方集解》的分门加以归纳,概括了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种,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20首,并于每方后附以简要注释。

全书记述齐全,名称、组成、功用、主治、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方歌中,内容简明,方便人们学习,音韵工整,便于记忆,方便运用。

该著作刊于1694年,刊印后后人多有续补、增注和改编,现存有清刻本、石印本和铅印本等50余种。

该书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音韵工整,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使用,一时成医界美谈,深受广大中医学者的欢迎,也是中医学者学习方剂学的必读佳作,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及初学者学习参考。

市面上很容易买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入手一本进行学习。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一、中医基础理论考点。

(一)阴阳学说。

1. 基本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 原因:这种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总结。

在古代,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现象,如日月、昼夜、寒暑等,通过归纳这些现象的属性,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2.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

例如,就人体而言,气为阳,血为阴,它们都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属于同一范畴。

- 普遍性: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属性,人体的脏腑经络等也都有阴阳之分。

- 相对性:阴阳的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

在人体病理状态下,寒证(阴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阳证)。

这是因为阴阳双方在不断运动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属性的转化。

(二)五行学说。

1. 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最初的含义与“五材”有关,即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五种基本物质。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的概念逐渐抽象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意义,用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2.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所以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归属于火。

-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归属于土。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风剂治风法,就是调治风病的方法。

临床常见风病有两类:一为风自外来感伤为外风,一为内脏功能失常而引起的风病为内风。

在治疗上,外风大都以散为主,内风皆宜平熄为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风病大都与肝有关。

一、含义凡是由疏散风邪或滋潜熄风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用以治疗内外各种风病者统称为治风剂。

《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风为百病之长”,说明风病的范围很广,其病情况变化亦较复杂,风邪每易兼挟其他邪气,(风寒、风温、风温……),简而言之,不外外风及内风两大类。

外风——指自然界六淫之一,指风从外来,往往乘人体之虚而发病,即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卒然逢疾风暴风而不病者,盖无虚也”。

往往由汗出劳倦等机体机能下降时风邪乘虚而入“皮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内风——指风从内生,是人体内部脏腑病理产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说明内风是肝风内动,然何以出现,肝风内动,则每与脾肾有关。

二、作用具有疏散外风,平熄内风,滋阴活血等作用,因此又有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的理论。

三、运用适用于外风侵袭所致的肢体疾病,麻木不仁,伸屈不利,及破伤风等证或由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拘急抽搐等证。

这些病证的出现是由风所致,即所谓风病。

风的特点:1.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广泛,风邪每易兼挟其它邪气如寒燥、湿、热邪,又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从外感疾病来看,风往往是其它外感病的先导。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阳性散发作用,升腾,“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3.善行数变。

风邪致病变化较多,而且迅速善行游走不守,变化无常,如热极生风、抽搐、眩晕、僵仆。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精修)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精修)

中医方剂学总论一、方从法出:根据所立治法选方或组方二、常用治法1.汗法(表证)2.和法(分消上下)3.下法(疗效快)4.消法(疗效慢)5.吐法6.清法7.温法8.补法三、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的变化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2.药量增减的变化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3.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人参汤1、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发汗峻剂【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两个药对调和营卫)【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用法】温服、温覆【用量】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1:13、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 味药)【配伍意义】黄芩+生地【兼清里热】【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风、寒、湿、热】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表现湿邪),口苦而渴(表现热邪),苔白,脉浮。

分经论治:羌活—太阳、白芷—阳明4、小青龙汤:【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芍,五味子,炙甘草(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意义】①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营。

体现“散中寓收”②温化寒饮的固定配伍:姜辛五味法辛凉解表1、银翘散——辛凉平剂【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君药:金银花、连翘)【主治】温病初起【配伍意义】荆芥穗、淡豆豉属“去性存用”之法,也称“制性取用”。

本方重在透表。

2、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学重点(全)

方剂学重点(全)

方剂学——重点疑点难点笔记(后附常考题型)第一章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第一部中成药典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倡导“相火论”《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意义: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四)A型题1.下列不是朱砂安神丸药物组成的是( )A 莲心B 黄连C 生地D 当归E 炙甘草2.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 )A.重镇安神,清肝泻火B.重镇安神,清热养血C.重镇安神,清肺泻火D.重镇安神,清胃泻火E.重镇安神,清肠泻火3.黄连在朱砂安神丸中的作用是( )A. 清热解毒B. 清热燥湿C. 清心泻火D. 清热安神E. 泻火解毒4. 不用蜂蜜为丸的丸剂是( )A. 朱砂安神丸百度文库-赵诚作品B.天王补心丹C.磁朱丸D.大补阴丸E. 以上均不含5.朱砂安神丸服法的注意事项是( )A 宜多服B 宜久服C 宜饭前服D 不宜多服、久服E 无需禁忌6.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舌红、脉细数,治宜选用( )A.天王补心丹B.磁朱丸C.朱砂安神丸D.酸枣仁汤E.甘麦大枣汤7.不属于磁朱丸组成的是( )A 炙甘草B 朱砂C 神曲D 磁石E 蜂蜜百度文库-赵诚作品8.天王补心丹的辨证要点是( )A 失眠,惊悸,舌红,脉细数B 失眠心悸,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C 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D 精神恍惚,悲伤欲哭,舌红苔少,脉细E心悸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脉细弱9.天王补心丹君药为( )A.酸枣仁B.生地黄C.丹参D.当归身E.天门冬10.天王补心丹中的“三参”是( )A.人参丹参玄参B.人参丹参沙参C.党参丹参玄参D.玄参沙参太子参E.苦参玄参党参11. 方中同用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的方剂是( )A. 酸枣仁汤B归脾汤C. 五仁丸百度文库-赵诚作品。

方剂学总结(知识点精华版)

方剂学总结(知识点精华版)

《方剂学》重点内容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姜,蔓荆芥防芎秦艽。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姜五味。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百部紫菀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阳明热盛入母膏。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柴葛解肌姜枣膏,羌草桔梗芩芷芍。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升麻葛根草芍药,解肌透疹此方良。

中医学基础(二)-方剂学(四)-2011年版

中医学基础(二)-方剂学(四)-2011年版

1、清暑益气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呕逆烦渴B:身热汗多C:口干心烦D:体倦少气E:脉虚数答案:A2、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A:白虎汤B:麦门冬汤C:泻白散D:(王氏)清暑益气汤E:清胃散答案:E3、病人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A:导赤散B:八正散C:六一散D:小蓟饮子E:黄土汤答案:D4、炎夏之季,身热汗多,咽干口燥,体倦气短,舌红少津,脉虚细,治宜用A:六一散B:竹叶石膏汤C:清暑益气汤D:生脉散E:白虎汤答案:C5、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A:和中缓急B:降逆止呕C:降逆止痛D: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答案:E6、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者,治疗应选用A:四逆汤B:当归四逆汤C:回阳救急汤D:右归丸E:大建中汤答案:A7、回阳救急汤除回阳救急外,还具有的功用是A:益气养阴B:养血通脉C:益气生脉D:活血止痛E:养血敛阴答案:C8、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A:小建中汤B:温胆汤C:四逆汤D:当归四逆汤E:理中丸答案:B9、以下不含甘草的方剂是A:黄芪桂枝五物汤B:小建中汤C:当归四逆汤D:理中丸E:四逆汤答案:A10、四逆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恶寒肢厥B:呕吐下利C:神衰欲寐D:舌苔白滑E:脉微细数答案:E11、小建中汤重用饴糖和芍药是针对下列何项而设A:虚劳里急腹痛B:面色苍白C:腹满食少D:神疲欲寐E:口淡不渴答案:A12、以下哪项不是理中丸的主治范围A:腹痛喜得温按B:阳虚失血C:中焦虚寒所致的小儿慢惊风D:肝胃虚寒之胃脘痛E:脾胃虚寒之下利答案:D。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配伍特点
清营汤
1、体现了透热转气 2、用丹参体现了凉而不瘀
清营汤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入营分证。以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
清营汤
可按气分证与营分证的侧重点调整方中药量: 若气分热偏盛宜重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也可加
石膏、知母; 营分热盛,则重用水牛角、生地、玄参。 若加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蚤休、蒲公英等,可增强
本方解毒之功。 ●若神昏谵语较重:加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现代运用
清营汤
现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 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 见证者。
清营汤
使用注意
原书指出“苔白滑者,不可与也”。使用本 方应注意舌诊,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湿之 象,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延长病情(因 方中生地、麦冬、玄参等是养阴滋腻之品)。 故必须舌绛而干方能使用本方。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
—— “八法”中的“清
法”
二、立法依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三、清热剂的运用原则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 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 表里双解。
四、分类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清营汤

方剂学考点梳理

方剂学考点梳理

方剂学考点梳理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科学。

2治法:将四诊所得到的病情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判断确定证候之后所拟定的具体治疗措施3治法与方剂的关系:辩证统一(治法是遣药组方的指导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手段)4治法特点:1两个层次(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治疗方法;根据具体证候确立具体治法);2多体系(脏腑辨证-宣肺止咳,和胃降逆;六经辨证-和解少阳,内泻阳明热结;卫气营血辨证-清营凉血;三焦辨证-宣上,畅中,治下)5常用治法:程氏八法《医学心语》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治疗表证(麻疹、疮疡、疟疾、痢疾水肿在身半以上吐法:通过药物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其高者,引而越之”和法: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齐亢厉之谓和消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6方剂的分类:1按组成分类:《伤寒明理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并将内经中的重改为复2按功用分类:十剂: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3按治法分类:程式八法7方剂组成原则: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2佐制药:(生姜制半夏之毒)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吴茱萸)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1引经药:即能饮方中诸药达于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8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的剂型:1汤剂: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根据病情加减使用2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3丸剂:吸收缓慢,药效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解表剂9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10适应范围:治疗表证,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11使用注意:不宜久煎,以便身持续微汗为佳。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知识点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知识点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以下就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知识点,欢迎阅读。

解表剂(一)概述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适用范围: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者。

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微汗为最佳。

如果汗除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易耗气伤津,甚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二)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麻黄为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以发汗解表,驱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以通肺气之郁闭,为方中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故用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与麻黄伍用可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并能透营达卫,而除寒热、疼痛之症,为方中之臣药,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

本证之喘,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皆上行而散,故配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为甘缓之品,调和诸药,并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有使药而兼佐药之意。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 (4)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 (4)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青蒿鳖甲汤的组成中含有( )A.知母、石膏B.当归、芍药C.丹皮、生地D.生地、当归E.石膏、丹皮答案:C2、四物汤中的君药为()A 当归B 白芍 C熟地 D 川芎 E熟地、当归答案:C3、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除大黄外,其余的是A、芒硝、厚朴、甘草B、芒硝、厚朴、枳实C、芒硝、桃仁、芍药D、芒硝、桃仁、甘草E、芒硝、桃仁、桂枝答案: B解析:大承气汤组成包括大黄、厚朴、枳实和芒硝。

4、治疗暑热夹湿证最适宜选用的方剂是()A霍香正气散 B香薷散 C 生脉饮 D六一散 E 白虎汤答案:D5、济川煎与血府逐瘀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桃仁、当归 B枳壳、桔梗 C升麻、柴胡 D熟地、芍药E当归、牛膝答案:E6、安宫牛黄丸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为( )A 黄芩B 黄连C 黄柏D 牛黄E 雄黄答案:C(答案分析:安宫牛黄丸组成中“四黄”为:黄连、黄芩、牛黄、雄黄。

)7、养阴清肺汤中佐以少量薄荷的意义是()A疏肝解郁 B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C清利头目 D 清热透疹 E 芳香辟秽答案:B(答案分析:养阴清肺汤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功能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方中用少量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8、治疗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方剂是()A 防己黄芪汤B 苓桂术甘汤C 五苓散D 猪苓汤E 桂枝汤答案:A(答案分析:防己黄芪汤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9、清营汤治证的表现无( )A.舌绛而干B.身热夜甚C.神烦少寐D.时有谵语E.斑疹紫黑答案:E(答案分析:清营汤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10、芍药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大黄 B黄连 C 芍药 D 黄芩 E 木香答案:C11、以下方剂配伍中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的是A、实脾散B、五苓散C、苓桂术甘汤D、防己黄芪汤E、二妙散答案: C解析:苓桂术甘汤本证由脾阳不足,健运失职,水津停滞,聚而成饮所致。

中医方剂学常见考点大汇总

中医方剂学常见考点大汇总

中医方剂学常见考点大汇总1.《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增减的变化——逍遥散和黑逍遥散(2)药量增减的变化——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3)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应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

3.君药和主要功效来命名的是: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苏子降气汤。

4.火郁发之: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5.以泻代清:凉膈散。

6.辛开苦降:左金丸、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7.应用高良姜的方剂:天台乌药散8.生姜、干姜同用的方剂:厚朴温中汤、实脾散。

9.桂枝汤: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药后“啜热稀粥”。

10.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证。

其中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全方体现“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汤: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12.银翘散:“辛凉平剂”13.麻杏石甘汤:石膏倍于麻黄。

14.败毒散:佐药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15.大承气汤:主治①阳明腑实证。

②热结旁流证。

——体现“通因通用”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6.大黄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7.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18.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0.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

21.小柴胡汤:用量最大的是柴胡;人参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气实里。

22.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23.四逆散:主治——①阳郁厥逆证。

②肝脾气郁证。

柴胡为君,透邪升阳以舒郁;与白芍疏肝理脾;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24.逍遥散:薄荷的意义: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疏肝散热。

中医方剂学重点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重点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重点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医方剂学的重点知识点:
方剂的定义
方剂是中医处方的成品,是中药和其他辅料按一定比例搭配制成的药物。

方剂分类
中医方剂分为汤剂、丸剂、散剂、口服液剂、贴剂、外用药膏等多种剂型。

方剂的用途
方剂可以根据临床需要,用于预防、治疗、缓解人体疾病。

方剂的制作
方剂制作需要注意纯度、规格、配比、制剂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遵守制剂工艺规范。

方剂的配方禁忌
在制方时,需要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和患者对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等问题,同时也要遵守方剂禁忌。

方剂的调剂
方剂的配剂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调剂。

在调剂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方剂的知识体系
方剂的知识体系包括方剂的起源、发展、分类、配方、炮制、应用、质量评价、临床使用等方面。

以上是中医方剂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对于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都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考点:烫伤茶方剂及用法【方剂名】烫伤茶,出自《医疗保健汤茶谱》【原料】泡过的茶叶。

【用法】将泡过的茶叶,用坛盛放在地上,用砖盖好,愈陈愈好,搽之即愈。

【主治】烫伤茶用于治疗烫伤。

方剂学考点:驱虫剂-乌梅丸【组成】乌梅(君) 川椒、细辛(臣) 附子、干姜、黄连、黄柏、人参、当归、桂枝(佐) 蜂蜜(使)【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证。

【辩证要点】腹痛,时发时止,心烦呕吐,食入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久泻。

【配伍意义】1、酸、辛、苦并用,以酸为主而安蛔止痛。

2、寒热并用,以热为主而温脏复阳,散寒,回厥。

3、攻补兼施,以攻邪为主而使邪去正安。

【注意事项】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蛔之力较弱,加杀虫药量勿大;蛔虫腹痛属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及附子,温中寓清在安蛔。

方剂学考点:理血剂-生化汤【组成】当归(君) 川芎、桃仁(臣) 炮姜、黄酒、童便(佐) 炙甘草(使)【功用】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瘀血腹痛。

【辩证要点】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

【配伍意义】1、温、补、通三法并用,可应对产后多虚寒瘀之理。

2、黄酒与童便可助温通化瘀止痛之效。

【注意事项】产后腹痛属瘀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歌】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

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

方剂学考点:龟鹿二仙酒的概述【来源】《证治准绳》【配方】龟甲(制)100g,鹿角片200g,枸杞子40g,人参20g.【制法】龟甲、鹿角打成粗屑,人参切成薄片,诸药一并装入纱布袋中,扎口,用白酒20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日摇动1次。

14日后启封,去药渣,过滤取液,装瓶备用。

【用法】口服。

每次10~20ml,早晚各1次。

【功效】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主治】用于肾精亏乏,虚赢少气,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症。

【附记】龟甲为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含丰富的蛋白质、骨胶原,还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为滋阴补肾的重要药物。

鹿角为梅花鹿雄鹿已骨化的角,有补肾阳、壮筋骨的作用。

龟甲、鹿角,一阴一阳配伍在一起;枸杞子滋阴补血,人参益气补阳,亦是一阴一阳的配伍。

全方配伍符合中医阴阳学说中“阳生阴长”的原理,具有大补精髓、益气养神的功效。

方剂学考点:济川煎【组成】肉苁蓉(君) 当归、牛膝(臣) 泽泻、升麻、枳壳(佐、使)【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证。

【辨证要点】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

【配伍意义】1、本方重在温润通便,肝肾精血并补;配伍上补泻升降并用,寓补于通,寓升于降,为治疗肾虚便秘之要方。

2、肉苁蓉配当归以温肾阳、益精气而润下通便,以补药之体做泻药之用,有“用补于通”之说。

【方歌】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方剂学考点: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有什么作用:【方剂名】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成】大黄四两(12g) 牡丹皮一两(3g) 桃仁五十个(12g) 冬瓜子半升(30g) 芒硝三合(9g)【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现代用法:水煎服,芒硝熔化。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尚未成脓。

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腹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本方证多由湿热郁积,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聚而成痈所致。

热结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右少腹为肠痈的好发部位,故右少腹疼痛;热结于里,故痛而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古称“缩脚肠痈”;气血郁结不散,则局部可触及包块,甚至可使血肉腐败而化脓;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实热郁结肠胃之征。

故治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肠中湿热郁结,并祛肠中稽留之瘀血;桃仁性善破血消痈,共为君药。

芒硝咸寒,软坚散结,泻下清热,助大黄通腑泻热;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助君药活血祛瘀,共为臣药;冬瓜子甘寒,清肠利湿,排脓散结,为佐药。

诸药合用,使湿热瘀结荡涤下泄,热结通而痈自散,血行畅则肿痛消,肠痈自愈。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用于肠痈初起,由湿热血瘀而成者,功效极佳,以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妇科附件炎、盆腔炎等属于实热瘀滞者。

【使用注意】如肠痈属于寒湿郁滞者,或痈脓已成,且有其他并发症(如寄生虫、腹膜炎等)则不宜使用。

对于老人、孕妇、体质虚弱者,亦不宜用。

【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消肿良。

方剂学考点:金樱子糖浆方剂【制法】取金樱子5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0℃),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浓约至500ml,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煮沸,加入蔗糖650g及防腐剂适量,搅拌溶解,煮沸30分钟,滤过,加水至1000ml,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液体;气微,味甜。

【功能与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用于遗精滑精,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15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方剂学考点:服用保和丸的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者慎用。

2、湿热中阻证及肝胃火郁证见有胸腹胀满、舌苔黄腻的胃痛者慎用。

3、本品有活血破气药,孕妇慎用。

4、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严重患者慎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服用本品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停药并及时去医院诊治。

8、服药期间,忌饮烈酒、浓茶、咖啡,忌进食过烫、过冷、过于粗糙、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9、服药期间,要舒畅情致,忌忧思恼怒,防忧郁,以免加重病情。

方剂学考点:紫雪丹方剂【组成】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各500克、甘草240克、朴硝5000克,硝石930克,麝香38克、朱砂90克、黄金3000克、丁香30克。

【主治】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而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用法】制成散剂,每服0.9~1.5克,每日1-2次,冷开水调下。

【功用】清热解毒、镇痉开窍。

【方解】本方证乃因热邪炽盛,内陷心包所致医学教|育网整|理。

治以清热解痉为主。

方中用石膏、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并用羚羊角清肝熄风以解痉厥,犀角清心以解毒,麝香芳香以开心窍,以上各药均为方中主要部分。

玄参、升麻、甘草清热解毒,玄参并能养阴生津、朱砂、磁石、黄金重镇安神、青木香、丁香、沉香行气宣通,更用朴硝、硝石泄热散结,以上均为方中辅助部分。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熄风镇痉,开窍安神之效。

【临床应用】1.“乙脑”、“流脑”猩红热等急性热病,见高热神昏、抽搐痉厥、口渴唇焦等证及小儿高热惊搐属热盛风动者。

2.小儿麻疹,热毒内盛,疹色紫红,或透发不畅,见高热、喘促、昏迷,指纹紫红者。

方剂学考点:故扇散方剂【处方】故扇(烧灰)1分,麻黄(取根节)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乳汁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剂学考点:麻杏甘石汤的配伍意义【组成】麻黄(君) 石膏(臣) 杏仁(佐) 炙甘草(佐、使)【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肺热壅盛证。

【辨证要点】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配伍意义】1、麻黄、石膏、杏仁分别宣肺、清肺热、降肺气。

2、麻黄与石膏: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能。

石膏信于麻黄,偏入肺,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为“制性存用”;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取“火郁发之”之意。

3、辛凉重剂。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方剂学考点:龟鹿二仙酒【来源】《证治准绳》【配方】龟甲(制)100g,鹿角片200g,枸杞子40g,人参20g.【制法】龟甲、鹿角打成粗屑,人参切成薄片,诸药一并装入纱布袋中,扎口,用白酒20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日摇动1次。

14日后启封,去药渣,过滤取液,装瓶备用。

【用法】口服。

每次10~20ml,早晚各1次。

【功效】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主治】用于肾精亏乏,虚赢少气,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症。

【附记】龟甲为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含丰富的蛋白质、骨胶原,还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为滋阴补肾的重要药物。

鹿角为梅花鹿雄鹿已骨化的角,有补肾阳、壮筋骨的作用。

龟甲、鹿角,一阴一阳配伍在一起;枸杞子滋阴补血,人参益气补阳,亦是一阴一阳的配伍。

全方配伍符合中医阴阳学说中“阳生阴长”的原理,具有大补精髓、益气养神的功效。

方剂学考点:苏子降气汤方剂处方: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

川当归(去芦)两半,甘草二两,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

肉桂(去皮)一两半,(一本有陈皮去白、一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广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常服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方剂学考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配伍意义【组成】葛根(君) 黄芩、黄连(臣) 炙甘草(佐、使)【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表证未解,邪气入里证。

【辩证要点】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配伍意义】1、主以清里,兼以疏表,表里兼治。

2、组方以辛凉升散配伍苦寒清降,寓“清热、升阳、止利”之法。

【注意事项】下利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病属虚寒者不宜使用。

【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方剂学考点:麻黄汤【方剂名】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组成】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甘草一两炙(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剂学考点:痛泻要方的药物组成及配伍【组成】白术(君) 白芍(臣) 陈皮(佐) 防风(使)【配伍意义】1、补脾泻肝,寓升于补,寓疏于敛,柔肝健脾,缓急止痛,升阳止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