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立体图形 浙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差异。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触摸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六个面、十二条棱和八个顶点。
2. 复习圆柱的特征,包括两个底面、一条高和侧面。
3. 复习球的特点,只有一个面、无数条棱和无数个顶点。
4. 进行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三、教学资源1. 立体图形卡片或实物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 彩色笔、画纸或白板等绘图工具。
3. 小组合作材料:如小刀、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立体图形卡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触摸体验。
2.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和八个顶点。
(2)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和比较,让学生指出不同之处。
3. 复习圆柱:(1)展示圆柱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的特征,如两个底面、一条高和侧面。
(2)进行圆柱的分类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4. 复习球:(1)展示球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球的特点,如只有一个面、无数条棱和无数个顶点。
(2)进行球的分类和比较,让学生指出不同之处。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在家中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第三单元整体设计(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实物或模型来区分和分类不同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特性,特别是在搭建活动中如何利用这些特性。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基本几何形状的直观感知和认识能力。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和分类活动,学习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参与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属性的理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此外,学生将被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些几何形状的例子,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提示:教材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游戏、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等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此外,教材也提倡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从而加深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空间特性,为后续更深入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描述不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性,如长方体的平平的面、圆柱的滚动特性以及球体向各个方向滚动的能力。学生还将练习使用这些图形进行创造性的拼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
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认识立体图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立体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组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和组成。
2.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触摸,识别和命名立体图形。
3. 学习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组成。
2. 教学难点:(1)感知立体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
(2)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立体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和组成。
2. 新课导入:(1)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和组成。
(2)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触摸,识别和命名立体图形。
(3)教授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和触摸。
(2)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3)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小学一年级数学1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
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明白得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形状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预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明白是什么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显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差不多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③、比较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伙儿?④、形成表象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如此的?(三)、活动1、猜物体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2、搭一搭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球体的圆形表面,圆柱体的两个圆形底面和侧面,正方体的六个正方形面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立体图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3. 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准确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展示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归纳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立体图形》2. 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_全册_教案__改好
《1 立体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多啦A梦的图片问:“小朋友,小朋友,瞧!谁来了?”(多啦A梦!)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多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法宝,是什么吗?(口袋)师:多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有趣、好玩的东西,今天多啦A梦给每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带来的一袋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师:快打开袋子,看看吧!哇,这么多礼物!喜欢吗?(喜欢!)师:但是,多啦A梦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1、分一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②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③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④活动教师板书: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袋子中,依次拿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长方体不放回袋子中)2、摸―摸,感知特征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
第一单元第一课 立体图形(教案)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出示情境图大家都玩过积木吗?看看小朋友们搭的像什么?(2)他们用了哪些积木?还能怎么玩?(3)揭示概念。
出示例图,提问:你认识这些积木吗?连一连。
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板书名称)①小组合作(3分钟)②交流:哪些立体图形容易滚动?③明确:圆柱可以滚动,球更容易滚动。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叠一叠①提问:哪些立体图形搭在一起很平稳?②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叠一叠。
③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3)摸一摸①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②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说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
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叠一叠。
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③连一连:哪些立体图形容易叠?4、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现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课堂练习1、找朋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通过连一连、填一填、说一说、猜一猜的多样的练习形式,不仅投影出示,学生连一连。
2、填一填。
每种立体图形各有几个?让学生填一填。
3、说一说。
(1)从左数起,第()个是,第()个和第()是。
(2)说一说左边的一个是什么,右边的一个是什么。
4、拓展练习。
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走进数学乐园1《立体图形》主题图教材解读浙教版
《主题图》教材解读教材通过创设“走进数学乐园”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
主题图展示了熊猫表演区的图形特点,昆虫馆蝴蝶、蜜蜂和蜻蜓的数量比较,猴山上小猴子数量与方位的表达,跑步比赛名次的可能性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感知。
通过进一步寻找“数学问题”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课堂常规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学校数学学习活动的初步认识,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
进行主题图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大致了解每个区域的内容。
然后分别对昆虫馆、猴山、运动场、熊猫馆进行观察与提问。
可以昆虫馆为突破口,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初步感知什么是数学问题,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如:小蜜蜂有多少只?蝴蝶有多少只?蜻蜓有多少只?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蜜蜂比蝴蝶少多少只?蜜蜂、蝴蝶和蜻蜓一共有多少只?等等。
教师通过板书问题的几种最基本的类型(一种物体的个数、几种物体求和、几种物体求相差),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最后通过小结,感知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组织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大声回答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对学校数学学习活动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一看,问一问”中提出“你能说出哪些积木的形状?”激活了刚入学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积木”的形状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图形,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猴山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方位词来叙述图意,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加减法的基本意义。
“跑步谁得了第一名?”可引导学生根据运动场的情境进行合理的猜测。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数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教师应当意识到,在强调交流互动的课堂中,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倾听,教学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教学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向其他学生提问:“你听明白了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快乐的,体验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一年级上册《立体图形》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操作和察看,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育学生着手操作、察看能力,初步成立空间观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合作、研究和创新意识。
教课要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成立空间观点。
教课难点:培育学生着手操作、察看能力,初步成立空间观点教课方法:利用图片及实物教课加强教课的直观性,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联合讲解教课。
课前准备:1.教课课件2.收集立体图形的图片,使用“学乐师生”APP摄影,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爱做搭积木的游戏吗?你用的积木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今日我们来认识它们的形状。
播下学乐师生出色的导学作业。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露观点。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同,教师巡视。
(2)小组报告。
问:你们是如何分的?为何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红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 3)揭露观点。
教师取出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的实物直观揭露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观点,并板书名称。
经过着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色。
(1)让学生着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而后把自己的感觉和发此刻小组内沟通。
(2)报告沟通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相同粗细,两端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假如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 6 个面等,教师应赐予一定,但不要修业生一定说出来。
)设计企图:经过学生操作、察看,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色,培育学生操作、察看能力以及研究新知的意识。
一年级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设计:实验操作学法设计:小组研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图形卡片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1、说学具:1)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带音乐的机器人)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3)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各组派代表介绍礼物)2、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3)揭示概念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4)活动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B: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走进数学乐园1立体图形教材解读浙教版
《立体图形》教材解读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他们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看与问看一看,问一问:先出示一些积木,让学生玩一玩,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说一说拼出的图形用了哪些积木。
再引导学生想象所拼的图形像什么。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交流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可以先搭再说,也可以在动手搭积木之前,先想好准备搭一个什么图形。
在搭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互相欣赏。
做与想连一连:是让学生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经历对图形特征的概括过程。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怎样分;也可以先给出各类标准图形,再让学生把同一类的图形放到相应的类别中去。
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种从属关系低年级孩子比较难理解,目前重在积累经验,勿过于纠缠概念。
滚一滚:让学生把各种积木放在斜坡上滚下来,并说一说哪些容易滚。
从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体验与认识,初步感知曲面容易滚动,平面不容易滚动。
关于圆锥是不是容易滚,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判断。
这是一种生活经验层面的分类,主要是渗透分类的方法,不必过于强调分类的结果。
只要学生说出怎样滚、是否容易滚就行。
叠一叠:是把同类的积木叠放在一起。
通过叠一叠的操作活动,学生认识到平的面容易叠放,圆的、尖的面不容易叠放。
摸一摸:教学时,可以请摸的同学描述图形,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可能摸到了什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作过高的要求,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一定的自由度。
教学时,还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说一说“放在哪里”,对立体图形的分类进行初步的应用。
练与用第1题,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物体与数学中的标准图形建立联系,抽象出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培训学生爱整洁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字,能正确识别和区分。
难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用具PPT、卡片、实物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今天,圣诞老人给大家准备了一桌子的礼物。
但突然小猫闯进了房间,将礼物弄得东倒西歪,为了不让圣诞老人生气,你能帮帮小猫把物体复原吗?待学生摆放好后,老师说:圣诞老人之前是不是这样分类的,待会他就会告诉你。
(二)新知呈现,引导探究1.摸一摸老师向每列同学发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请同学摸一摸、滚一滚,描述他们的感受,这四种立体图形分别有什么特点?长方体:长长方方,有平平的面正方体:四四方方,有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可以滚动球:圆圆的,可以滚动2.猜一猜老师呈现谜语,请同学们猜是哪种立体图形,可以请个别学生猜,也可以请男生女生猜。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哪些是球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三)稳固练习,升华实践1.连一连将图片和对应的实物连起来。
2.找一找圣诞老人回到房间里,说:“咦?谁动了我的礼物?我记得有一个礼物的位置不是这样摆的。
〞小朋友你能找出哪个礼物放错了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四种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我还知道了应该爱整洁,跟别人分享我们喜爱的事物。
六.作业布置1.将家里的物体分类摆放2.在家长的帮助下把矿泉水瓶改成圆柱体。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知立体图形》优秀公开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知立体图形》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观看、操作,使同学初步认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明白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点,会识别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同学动手操作和观看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同学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同学直观认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学具预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俺们一起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明白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知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同学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番说学具)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一起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同学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慧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师:他们是如此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一起的名字,你明白是什么吗?教师依照同学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4)活动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显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B: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伙儿,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模样?你是如何感受到的?(同学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俺们差不多认知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知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一年级立体图形课程教案
一年级立体图形课程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立体图形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辨别不同的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教学资源:1. 立体图形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标记笔。
4. 学生练习册和绘画纸。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如边、面、角等。
探究(15分钟):1. 分发立体图形模型给学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探索。
2.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立体图形的不同面、边和角。
3. 鼓励学生用手触摸和感受每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特征,如平滑、粗糙等。
4.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特征,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概念讲解(10分钟):1. 在白板/黑板上绘制每个立体图形的示意图,并标注其特征,如边、面、角等。
2. 解释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如立方体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3. 强调每个立体图形的命名和常见用途。
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如辨认和命名不同的立体图形。
2. 让学生绘制给定立体图形的示意图,并标注其特征。
3. 引导学生在绘画纸上绘制他们自己想象中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强调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识别不同的立体图形。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周围寻找和拍摄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照片,并制作展板展示。
2.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建筑物或公共场所,让他们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3. 引导学生尝试拼装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如纸盒子或纸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练习环节的参与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练习册和绘画纸上的完成情况。
一年级上册课件教案_认识立体图形(第1课时)_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观察主题图,按形状分一分(也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物品按形状分一分)。
【学习任务二】 找到这样形状的物品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摸一摸、滚一滚,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任务三】 找到这样形状的物品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任务四】 找到这样形状的物品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推荐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上册课件教案_认识立体图形(第 1 课时)_学习任务单
学科
数学
课程基本信息 年级 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第 1 课时)
教科书 姓名
书 名: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出版社:出版社
学生信息 学校
出版日期: 年 月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前学习任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准备魔方(或骰子)、牙膏盒(或其它药盒、包装盒),茶叶罐(平底平面的保温杯),球(乒
乓球、足球、篮球)
课上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①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参观好吗?(出示课件:带音乐的立体图形建造的漂亮房子)
②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物体,上次刘老师去参观的时候还给你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看看给你们带的礼物吗?赶快打开你们桌上的口袋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
【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
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指导小组合作)
2.说一说。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
3.揭示概念
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接着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将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
(二)认识物体的外形特征
1.认识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学具袋中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的,面有大有小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③教师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还有棱和顶点。
2.认识正方体。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来认识正方体,拿出正方体学具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
③小结: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有6个面,没个面一样大,有棱和顶点。
3.同样方法认识圆柱、球。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圆的,上下两个圆的面一样大。
球:光光的、鼓鼓的,能滚动
(提示: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
4.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它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他们都是立体图形。
【过程评析】让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
5.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评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体验
1.玩一玩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在礼物袋中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汇报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能推动但不能滚动,圆柱和球都能滚动。
(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③议一议。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评析】让孩子在玩一玩、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找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了圆柱与球的共同点和区别。
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立体图形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游戏:摸物体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并叫出它的名字,然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3.搭一搭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各小组的同学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有创意。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
)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说明】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益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的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