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以乌蒙山昭通片区为例

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以乌蒙山昭通片区为例

务工人员服务体系 , 才 能 为 实现 新 时 期 反 贫 困战 略 目标 提 供 人 才 支 持 与 智 力 保 障 。 关键词 : 贫 困地 区 ; 农村人力资源 ; 可持 续 开 发 ; 成功经验 ; 问题 ;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2 3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 2 O 1 3 ) 0 2 - 0 0 2 3 - 0 5
贫 困地 区农 村 人 力 资 源可 持 续 开 发 , 是 指 政
的开 发 , 而 是 即重视 以人 为本 , 又重视 经济 效益 的 可持 续开 发 。
二、 贫 困地 区农 村人 力资 源可持 续开 发的成
功 经 验
府 及各 种社 会力 量对 贫 困地 区农村 劳 动力 的思想
改 革开放 以来 , 随着西 方人 力 资源 理论 尤 其
诸如纯 功 利 性 的短 期 行 为 或 突 击 性 的纯 政 绩 工
程, 也 不是 只重 某 一方 面或 几 方 面 的知 识 及 技 能
t e r F . Dr u c k e r ) 提 出 的 。他 认 为 , 人 力 资 源 是 具 有“ 特 殊 资产” 的资 源 , “ 和其他 所有 资源 相 比较而 言, 唯 一 的区别 就是 它是人 。 ” [ 2 此后 , 学 者们 对人 力 资源 进行 了不 同的 阐释 。其 中 , 影 响力 颇 大 的 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趋势o " [ 1 3 确 定为 反贫 困 的战略 目标 。本 文试 图在 当前我 国反 贫 困 战 略 目标 指 引 下 , 以乌 蒙 山 昭通 片区为 例 , 探讨 贫 困 地 区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可持 续 开
发 的 内涵 、 成功经 验 、 面 临的机 遇和 挑 战及 应 对 的 措 施和 对策 。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一)专有名词1、纯收入:指家庭总收入减去当年各项支出后剩下的收入。

2、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户家庭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口数。

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指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

5、扶贫对象:指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和政府扶贫政策所瞄准的目标对象,即收入或消费水平低于扶贫标准(农村贫困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

6、农村低保对象:指家庭年人均收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7、农村扶贫对象: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

8、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伟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二)国家层面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制度安排之一。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设。

国务院强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百哦长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从而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0、贫困村、贫困县和重点县贫困村:指贫困农户相对较多、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行政村。

贫困村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目标对象和基本工作单元。

贫困县和重点县:指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范围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一个基本做法是将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县作为贫困地区的基本构成单位和实施扶贫开发的基本组织单位。

工作心得:人社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作心得:人社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作心得:人社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国家连片扶贫区的扶贫工作。

在深入革命老区和国家连片扶贫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索人社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助推人社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人社扶贫面临的问题其一,人社扶贫面临体制机制性问题。

一是人社扶贫机制尚待建立健全。

目前,各级人社部门除了参与定点扶贫之外,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人社扶贫工作体系和扶贫工作机制,尤其是没有形成针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二是人社扶贫投入保障机制尚待建立健全。

有些地区虽然已经规划了县级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县级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部分已落实项目用地,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项目迟迟不能完工。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许多地区并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只有很少比例资金用于人力资本开发。

市场机制的缺位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四是社会培训资源整合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各部门培训侧重点、培训目标不同,定向定期使用,整合难度大。

培训资金投向各自为政,整合集中培训资金使用比较困难。

其二,人社扶贫开发中遇到了一些政策问题。

一是普惠政策缺乏针对性,项目少,就业扶贫难见成效。

人社系统迄今未专门针对扶贫开发设置项目,已有的就业援助、职业培训等方面的项目都是基于普惠式政策。

二是规模小、范围窄、续贷难,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需完善。

三是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低。

由于试点项目要求地方进行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配套,受财政实力的制约,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了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服务建设成效。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低,帮扶解困乏力。

调研区县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待遇水平仍然偏低。

五是干部职工待遇偏低,薪酬激励效应弱。

由于贫困县的县域经济底子差,只能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的发放,津补贴也只能按低标准发放。

人社扶贫的对策建议第一,建立人力资源扶贫开发机制,注重发挥市场作用。

建议创新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人社扶贫工作格局。

人力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根本途径——以湖南湘西地区为例

人力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根本途径——以湖南湘西地区为例

4健康素质较差 。由于生活条件差 , . 自然 条件较恶劣 , 民 族地 区贫 困人 口极 易发病 ; 之医疗卫 生条件较 差 , 民无 加 农
钱看病或无处看病 , 贫困农村还普遍存在着 “ 小病靠挨 , 大病
亚 ・ 的贫 困理论 的落脚点是 :要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 避免 森
和消除贫 困。
2 0 年第 3 09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 C RES AR MI E CH GUI DE
No. 2 09 3, 0
总第 4 期 1
S f l I1 e a 4 i No
人力资源开发: 少数民 族地区 反贫困的 根本途径
以湖 南湘 西地 区为例
宋 本 江
( 湖南省社会科 学院 人才学研究所 , 长沙 4 0 0 ) 10 3 摘 要: 改革开放 三十年 来, 中国少数 民族地 区反 贫 困取得 了显 著成 就 , 是 少数 民族地 区的扶 贫形 势仍很 严 但
通常居住在贫民区, 困者之间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会群体 使贫 相对隔离开来 ,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 困亚文化。这种贫困文化一旦形成 , 便会一代代传递下去0 1 。
3以收入均等程度 为指标 的福利经济学贫 困理论 。阿马 . 蒂亚 ・ 森认为贫困的实质是能力 的缺乏 :一是 贫穷是基本能
越生 , 越生越穷 ” 的怪圈之 中无法 自拔目 0 7年湘 西地区平 。2 0
的, 贫困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 足。因此 , 解决
贫困问题的关键 在于提高贫 困者 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Ⅲ 。 2 . 贫困文化理论 。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 社会上一些人之 所以处于十分贫 困的地位 , 因为有一种 “ 困文化” 是 贫 。贫 困者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强化产教融合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 推动产教融合,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 业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发挥其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THANK YOU
对策三:创新农村人才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人才待遇提升
完善农村人才薪酬、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提 高农村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农村人才评价机 制,激发农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引进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高校毕业生 等优质人力资源到农村发展,为农村振兴提 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特点
数量庞大、技能水平较低、教育程度 相对较低、劳动力流动性差。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01
02
0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村人力 资源,能够促进农村产业 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
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激发乡村活力,提升乡村 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就业压力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 村人力资源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部分传统行业就业 岗位减少。
针对以上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优化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提升农村教育资源水平,加强职 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等,以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和高效利用。
0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对策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就业机会
农业产业化发展
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高效 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 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增 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西赣南A市为例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西赣南A市为例
远。
化 问题 。 而农 村人力 资源开发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源素质不 容乐 观。据农业部有关调查 统计 数据表明 ,截至
中, 是农 产品生产者 、 不论 销售者 , 还是技术 、 、 物资 信息等服 9 4 . %。有关调查统计数 据还表明 , 5 目前我国农村 已存在大
其二 。 目前农村劳动力总数远远超 出农村耕地 面积所需 要的劳动 力 , 除乡镇企业 和服务行业能吸收一部分 的劳动力
Hale Waihona Puke 其一 , 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农村 劳动力 的有效 社会 转移 , 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实现农 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则是 的根本之条件 。 国农村人 口众多 。 我 人力资源丰富, 但人力资
21 0 0年底 . 我国农 村劳动力总数中 . 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 占 5. 1 %,初 中文化程度 占 3 . %.高 中文化程 度以上只 占 8 81 3 量隐性失业 , 近 23的劳动力处于半 闲置状态 。加之农 民 有 / 总体 自身素质较低 , 问题更是陷入困境。农 民这种文化 就业 程度 与农业科 技发展 ,特别是农业现 代化发展要求相距甚
湖北社会科学 2 1 年 第 1 0 1 2期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
以 江西赣 南 A 市 为例
张祖 军 , 伟 曾
( 中国地质大学 政法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4
摘要: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对农村 经济尤其是 贫困地 区农村经济发展 具有决定性作 用。因为农村人 力资 源开发不 但能提 高农 民整体素质 , 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的社会 结构和制度环境 , 而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打下坚 从 实的人文基础和 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此 , 究和探 索农村 “ 研 人力资源扶 贫” 开发 问题 , 具有十分重要 的理论 意义。 关键词 : 农村 贫困地 区; 力资源开发 ; 人 问题探讨

浅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浅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浅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者:潘子堂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2年第12期[摘要]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解决的措施,提出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对策一、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1.三都农村人口数量比例较大据县统计局统计数据三都水族自治县总人口从2004年的31.41万人,到2009年的34.21万人,增长28000人,年均增人口4667人,增长率16.67%;人口总数获得快速增长,究其原因在于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可见,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比重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比全省高出23.26%,比全国高出39.96%。

2.三都农村人口综合素质较低与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数量比例高不同,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

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

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

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3.三都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过大三都水族自治县生产力水平低,第二、第三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2009年在GDP比重达到65.75%。

但由于其有限的就业吸纳能力,加之对从业人员较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与相对较低的薪酬福利水平,导致就业结构虽有调整,但调整缓慢,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依然巨大(见表3)。

2009年从业人口第一产业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8.10个百分点,但仍接近60%。

4.三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少人才缺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近几年来,虽然得到世行贷款、义教工程款、希望工程款、深圳援助资金等帮助,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三都群众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需求,每年都有一些孩子入不了学、读不起书、升不起学,而导致农村新劳动力素质低下。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1】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本领域。

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转移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工业部门并存。

据此,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

政府制定工业化计划,并用牺牲农业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发展中国家在继续发展城市经济、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同时,采取加大对农业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流向传统农业的政策。

三是均衡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逐渐被以农场制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取代,农业也成为营利部门,城乡经济进入均衡发展的一元化阶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是符合发展中国家成长规律的,他提出消除二元经济的政策:一让农村人口进城,二让资本下乡。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主要是在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中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西蒙・S・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主要储备不是物质资本,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和人们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约翰・穆勒提出,除非一个国家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或者农产品大量出口的到其他国家,否则该国家就几乎不能够拥有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开发利用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发利用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广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切实解决农民看病 与人力资源同其他要素资源搭配时的原因分别探讨。人力资 经验, 难的顽疾,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健康水平。 延长人力资源使用 源自身素质的落后 , 包括教育水平、 健康水平 、 文化素养和技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能水平等的落后, 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而再优质足量的人力资 寿命。 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跨区拼动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扶贫 e 源如果不能与其他的生产要素有效组合 , 仍然不能转化为高 是一种异地就业的模式 , 他通过就业参与经济活动的过 的生产效率, 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 模式。 使劳动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受到训练和提高, 也有助与 利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 要兼顾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和配置。 程。 人力资源 自身潜力的开发是解决贫困的重要途径 , 但是农村 增强和提高转移这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增强贫困地
Hale Waihona Puke 贫困地区人力资j开发利用的层次性和部门分工。 囊 c
发挟贫模式同样应该成为主体模式。
关键阗 : 农村贫困 地区 人力资源
对传统的模式应进一步巩固。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全面取 消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各项学杂费 。优化布局和配置农村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 妥普处理民办教师问题 , 2x 年 2 2 E5  ̄ 月 0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 关于建设社 基础教育资源 , 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 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 } 。中共中央最近提出的“ 建设社会 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 建立专门的县级教育账户,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 主义新农村” 是一个复杂的荼统工程 , 它涉及政治、 经济、 文 付力度。 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 化、 法律和社会的备方面问题。而农村贫困地区的“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任务更为艰巨。 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 本权力。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和成 利用可以说是农村贫困地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关键环

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摘要: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有效的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在改变农村经济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更多的乡村居民提供就业和致富的机会。

为此,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需要提高人力服务水平,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中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乡村振兴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有效实现乡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的确立,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对于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明确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提高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通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改变原有的经济面貌,让乡村居民能够走出经济困境,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

一、人力资源开发基本理论人力资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词。

人力资源开发则是挖掘相应人才,指为人才提供相关服务,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服务行业,这类行业在国外早有兴起,被称为“Human Resource Service”,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派遣、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测评、猎头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战略咨询等,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环节,而且随着当前行业之间的融合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范围也更加宽泛,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在各行各业内打好基础性工作,因此发展模式较为粗犷。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初始之年,目前我国的经济规模越居全世界第二,国内形成了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2]。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开发经济是在国家创新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发展模式能够提高乡村经济的水平,为乡村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和空间。

西部农村反贫困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西部农村反贫困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西部农村反贫困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宋本江摘 要:本文在总结分析西部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反贫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并对西部农村贫困的人力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贫困;人力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1-058-03作 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3一、近年来西部省市(区)扶贫工作的成效与面临的形势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部署,西部各省市(区)在巩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西部各省市(区)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贫困人口收入不断提高,多数省市(区)的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从而使西部地区的整体贫困范围逐步缩小,贫困程度逐步减轻。

“十五”期间,重庆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140万人下降到2005年底的55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由272万人下降到1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下降到8.5%。

2005年,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比2000年的1397元净增763元。

贵州省“十五”期间共解决了157.4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扣除新增和返贫人口,共减少绝对贫困人口36万,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8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3%;完成异地搬迁9.6万人,落实了13.9万五保户的供养,对94.5万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落实了长期定期救助。

甘肃省“十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756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503.8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由196.03万人减少到148.54万人,低收入人口由559.97万人减少到355.32万人;4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53元提高到2005年的1505元,年均增长6.1%。

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哲学启示——以乌蒙山昭通片区为例

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哲学启示——以乌蒙山昭通片区为例

1 9 9 5年 , 国家利用世行扶 贫贷 款 , 在广西 、 云南 、 贵州的三十五 个贫困县率先实施 了“ 西南扶 贫项 目劳务输 出分项 目” , 才算
引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 种扶贫 新模式 。2 0 0 4年起 , 国家先
的整体素质 , 培养造就富有现代意识 、 至少拥有一技 之长的新 型农 民。本文 试图以贫 困地 区农 村人力 资源 开发者 的视 角 , 结合 地处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深处的昭通 片区农村人 力资源 开发实际 , 探讨 改革开放 以来 贫困地 区农村 人力 资源开 发 的
仅 占劳动力总人 口的 1 4 %。 总 的来说 , 当前 贫困地 区农村人 力 资源开 发 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有农村人 口文 化素质 低 、 培训层 次低 、 跟踪 和维权 难 、 培训资金不足 、 师资不强 、 教学质量不高等 。在这 片贫瘠 的土
公甲和规则公 平 。所 谓权 利公 平 指公 民的基本 权 利不 因 出 身、 职业、 职位和财富 等不 同而 区别 对待 , 它包 括生 存 、 居住、 迁移 、 教育、 就医 、 就 业等 权利: 得到 同等的尊 重和保 障 。所谓
培训农村劳动力 5 6 . 5 9万人次 , 占农村 劳动力的 1 9 . 6 %, 占外
何谓公平 正义?现代社会 , 人们普遍 达成共识 , 即公平是

种理想 的社会状态 , 它包括社会成员之 间的权利公平 、 机会
出务工人员 的4 5 %, 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 书的 4 . 2万人 , 更是
求 进程 中必须遵循 的最高原则 和根本指南 。 贫困地 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作为扶贫 的一 种途径 , 最 终
同遵守 , 规则面前 没有 “ 特权 ” , 也没有 “ 潜规则 ” 。正 义的 内

论“人力资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中的应用

论“人力资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中的应用

论“人力资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中的应用作者:郭欣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1期摘要:世界各国的反贫困实践证明,贫困者不仅缺乏生存的物质资源,而且更缺乏生存乃至获利的能力。

消除贫困的政策其实也是通过教育培训、保健营养等赋予贫困者人力资本的政策。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通过具体案例,对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中国扶贫开发的启示。

关键词:投资要素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意识建设在各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发现:贫困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除了经济收入的差距之外,更明显的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教育水平的差距,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文化、劳动、技术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差距。

因此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必须进行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从长远看这也是减轻贫困的根本措施。

一、理论依据⒈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概念将人力资本理论专门化、系统化、完全确立起来,并将其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当首推舒尔茨。

他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设,尤其强调: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

他认为贫穷的国家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和自身对人力投资的过分轻视。

贫民之所以贫困是由于缺乏知识和高质量的投入。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将人力资本与时间因素结合起来,他认为根本的问题是怎样生产和再生产人力资本,并且把这种资本存量有效配置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需求,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又出现长足的发展,理论构架更加丰富和完善。

不少学者都对“人力资本”进行表述,概括起来就是指通过教育、培训、保健、迁移等活动的费用支出方式投入并凝结于人体之内,提高人的劳动素质,带来增长的未来收益并参与收益分配的非物质资本。

⒉人力资本投资要素人力资本投资就是通过对人力资源一定的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使人力资源质量及数量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扶贫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扶贫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二、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四、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五、人力资源开发与扶贫开发六、扶贫开发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七、加大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八、搞好劳务输出产业开发九、加强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实际和发展阶段,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将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人力资源开发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将人力资源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

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振兴贫困地区经济的关键,在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充分考虑当前利益和将来发展的关系,使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与开展素质教育、普初教育、学习型社会统一起来,走出一条人力资源开发促扶贫开发的创新之路。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我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基数大,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温总理所说的乘数效应和除数效应。

人口多是我们的潜在优势,但由于相对过剩,其质量相对不高,限制了人口要素潜能的发展。

人口政策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基本国策。

人口增长周期长,发展惯性大,人口压力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释放,同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承受许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问题。

人口素质是人口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把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把人口压力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的有效资源是摆在中国乃至世界面前的课题。

人口直接制约和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人口问题不仅涉及人口再生产问题的本身,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

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两手抓,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分布人口,开发人力资源,纳入到扶贫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贫困地区人口建成强大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重大战略问题,为实现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战略目标意义十分重要。

浅谈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浅谈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我 国有近 l 3亿人 口, 既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 的国家 , 也是人 力资源最丰 富的国家。 的十七大提 出要“ 党 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 ,
就 是 要通 过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 实现 人 口资 源 强 国 向人 力 资 源 强 国
动力转移、 扩大劳务输 出、 发展贫困地 区经济 的重要 障碍 。人 口 素质低, 特别是人 口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和农业科技利用率低 , 不 利于控制人 口数量也不利于人力 资源开发 。 农业是弱质产业 , 要 富裕 农民, 就必须最大 限度 的减少农 民, 使大量 农民彻底 从土地
是 当前 贫 困地 区人 力 资源 开发 的首 要 任 务 , 贫 困 地 区 尤其 是 农 村 有 着 丰 富 的 人 力 资源 , 分考 虑 贫 困地 区实 际 和 发 展 阶 段 , 充 在
人至 3 亿人 , 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的潜 力大 , 困难更大 。二是教育 资源分配不合理。在现代社会 中,有 了人未必就是有 了人力资 源 。将人 由非资源变为资源 , 这就是现代 教育 的主要功能, 也就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突破 口。 重 视教育和教育设施投资, 尤其是初等 教育和技术培 训, 开发贫 困 地 区人力资源是世界各 国扶 持贫困地区发展 的普遍经 验之一 。
㈢经济发展 隧,人 才待遇低
贫 困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相
对 比较艰 苦 , 之人们的思想观念 比较落 后, 重视科 学, 加 不 不重
视 人 才 , 注 重 物 质 资 源 的 开发 而不 重 视 人 力 资源 开 发 , 而 延 只 反
人力资源开发的 良好环境 , 掀起新 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热潮。 西部贫 困地区 的人 才资源 开发工作 虽然取得 了阶段 性成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以青海省农村为例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以青海省农村为例
人才是关键”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 , 科学有效地 构建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是保证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成功实施和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目 标
顺 利实现 的有效 途 径 。如 何 通过 切实 可 行 的人 力
力资本投资就是一种最基本、 最有价值的生产性 投资。对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的现代经济增长 来说 , 比单纯的物质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数量投 这
K e r s u n ' o r e ;e e na y e u ain;h at n ae;i v s n y wo d :h ma l s u e s l me t r d c t e o e l a dc r h n et me t
我 国西 部 地 区是 贫 困 人 口相 对集 中、 困面 贫 较大 、 困 程度 相 对 较 深 的边 远 落 后 地 区。据 统 贫 计 , 国 8 % 以上 的少 数 民族 人 口居住 在 西 部 地 我 0 区 。由于历史 与现实 的诸多 因素 , 西部 民族地 区则
Qnhi rvne fcs go epeet tu f ouao ,p ma dct nadha hadcr,t og t ig a poic , oui nt rsn a s plt n r r euai n el ae h t uhs n h s t op i i y o tn eh a p rahs oe vt t i a o u n ai vs et nQn hi rvn s u ra . d n a poce l a esut no hma cpt i et n iga poic i p t wr t e eh t i f l a n m i e f o d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河北科技 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人力资源开发:扶贫之策

人力资源开发:扶贫之策
注的焦点 。
度、 就业制 度 、 福利 保 障制度 、 育 制 教 度、 赋税 制 度 、 共事 业 投 入 制 度 等 公 在 内的一系列 社会制度 体系 。 它人 为 地 从政 治 、 济 、 化 等方 面 把 统 一 经 文 的 中 国社 会 分 割 为 城 市 和农 村 , 工 农 、 乡之 间 区别 对 待 , 止 自 由流 城 禁
由劳动者 分享的 劳动产量决 定 。由于
最 早将 二元 结 构 与 一 国经 济 发 展 模式 相联 系 的是 阿 瑟 ・ 易 斯 , 刘 他 把 发 展 中 国家 的社 会 生 产 分 成 两 部
个城 乡二 元结 构 中 , 个是 由市 民组 一 成 的城市社 会 , 一个 是 由农 民组成 另 的农村社 会 。 二元结 构以严格 的户籍 制 度 和 各 种政 策 将 农 民 限 制在 土 地 上 ,使 土地成 为农 民的生 活保 障 , 同
经 济效 益 出现 了过度 开荒 、 度放 牧 过
分 : 个是 以现代 方法 生产 的 劳动 生 一 产 率较 高 的部 门( A部 门 )一 个 是 以 ,
传统 方 式 生 产 的劳 动 生 产 率较 低 的 部 门( B部 门 ) 。在 B部 门中 , 动 的 劳
边 际生产率 低 , 至为 零或 负数 。在 甚
时也 不 可 避免 地 造 成 农 民对 土地 的
农 村 中人 多地少 , 民的收入 只能维 农 持在很 低水 平上 , 加 上农村 中人 口 再 自然增 长率 高 , 使得 增加 的农 业产 量 被 增加 的人 口稀 释 , 造成农 民收入 增 长缓 慢 。在个 别 地区 , 由于片 面追 求
部 门将逐 渐扩大 , 门将逐 渐缩小 。 B部 元 经济结 构将 消除 。 就是著名 的刘 这

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Forum学术论坛1402016年8月 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湖南女子学院 石颜露 张波摘 要:精准扶贫是落实和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关于新十年扶贫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需要。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工作和农村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肯定了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就,同时发现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为此提出扶贫工作应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和技能培养工作、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 农村 人力资源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8(b)-140-03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扶贫工作被列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工作,是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

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农民问题、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有效开发,是消灭农村贫困、解决“三农”问题与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1 精准扶贫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根据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即为对贫困户或贫困村进行精确地识别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对各种扶贫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利用效率,争取扶贫落实到每村每户,逐渐形成切实有效的扶贫体系。

从上述意见可以看到,精准扶贫就是根据各个贫困区域或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通过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对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地识别和有针对性地帮扶与治理。

传统的粗放式扶贫工作方式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扶贫措施,扶贫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大多数情况下仅能缓解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6.08.04•【文号】人社部发〔2016〕71号•【施行日期】2016.08.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民工工作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现就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人事人才扶贫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精准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通过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以下简称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

使每个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每年都能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

引导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实现法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

强化贫困地区人事人才支撑服务。

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县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基本覆盖。

二、政策措施(一)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1.分类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配合扶贫部门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情况摸查工作,依据贫困人口数据信息,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中已就业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根据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帮扶和精细服务。

对已就业的,要加强跟踪服务和政策帮扶,促进稳定就业。

第十八章人力资本开发与减轻贫困

第十八章人力资本开发与减轻贫困

第十八章人力资本开发与减轻贫困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评介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展现了一个正为能源危机所困扰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家要在相对较少的国际援动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要解决8亿人口绝对贫困问题更为艰难报告为此给出的建议是人力资本开发人本身就是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既是消除贫困的目的又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人力开发的各个环节与增加穷人收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报告首先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它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最后一部分报告给出了支持人力开发计划有效实施的一些实际经验包括政治支持财政资助加强管理等并强调最重要的是坚持人力开发及消除贫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从1978年的25 000万人下降到1997年底的5 000万人在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能用短短20年的时间使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亿人的确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成就但目前中国农村仍有5 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城市也有1 200万绝对贫困人口未来的路仍然艰苦而漫长在我国扶贫工作的攻坚阶段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如何帮助穷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利用提供给他们的经济机会1980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以往一样本期报告也是集体工作的成果由Paul Iseman 领导Nicholas HopeTimothy King Petrl Knight Ahbor Noman Rupert Pernant-Rea Adrian Wood共同完成世界银行行长Robert S. Mcnamard为报告作序一贫困增长与人力开发贫困即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它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过低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及文盲尽管在一个社会的一定时期贫困与非贫困总是相对的但谁也不能否认现在发展中国家有大量人口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部分人也就是绝对贫困人口是本期报告关注的焦点由于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都生活在低收入国家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经济增长是消除贫困的首要因素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消除贫困这是因为收入分配的差距会导致人均GNP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低收入者生活的显著改善人口的增加会降低增长的效果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和医疗保健会降低低收入者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从长远来看增长是关键的但这并不能帮助一个被雇主的拖拉机从土地上赶走的农民显著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增加穷人收入减少绝对贫困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土地改革将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进行有利于穷人的再分配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这一点在许多国家都被证明是有效的提供资本和信用通过政府的公共投资和优惠信贷来为穷人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技能补助与移民但是无论上述哪种方式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这也是日本和韩国得以增加农业产出发展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适应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市场需求的一个主要原因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二人力开发的各项议题一教育1 教育对提高穷人收入的作用长期以来教育就被认为是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隐性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前者有研究表明如果农民多受一年的学校教育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就能提高45%农业收入增加5%12%对于后者劳动者对于创新竞争纪律的接受能力以及自信和责任感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增强他们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2 教育投资的优先取向普及基础教育事实证明对于穷人来说普及基础教育的成本效益最大他们往往只需要一点关于卫生保健或果树嫁接病虫防治方面的知识就能显著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生产状况特别是当学校的大门对女孩和妇女更大地敞开时教育所带来的效益会成倍地增长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更懂得医疗保健和个人卫生的重要因而很少受到缺乏免疫保健计划的伤害妇女生产技能与收入的提高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生活的显著改善她们还能帮助孩子们争取到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和获得食品的权利中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实施春蕾计划和幸福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春蕾计划是针对我国14岁以下失学儿童中2/3是女童的情况通过在海内外民间广泛筹集资金开设小学女童班建春蕾小学等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继续求学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幸福工程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母亲在开展科学知识教育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同时结合扶贫开发项目旨在帮助她们提高文化和身体素质提高社会和经济地位实现少生优生优育脱贫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这两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妇女素质促进贫困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更高层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提供给那些为穷人服务的人的如教师医生研究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对于穷国来说不是是否要发展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展的问题3 普及基础教育的实施要点投资于基础教育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保证穷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教育资源在一些偏远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地区建学校提供书籍设备和配备合格的老师都十分困难现实中只好采取办乡村自助小学隔年招生和在同一个班里教几个不同年级学生的办法其次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让课程的设置对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有吸引力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如果在家长最需要田间帮手的时候孩子们却都忙于应付考试家长们就很难对子女入学有较高的积极性在中国山西的一些乡村小学学生们开设劳动课学习果树栽培知识回家再向家长普及既保证了孩子们的入学率又对当地的生产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二健康1 健康对于收入的影响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节省资源用于其他发展目标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降低他们的生病日数并延长潜在的工作年限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调查表明不良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是使建筑业采用资本密集技术更为经济的原因之一而斯里兰卡在4050年代通过推行消灭疟疾计划降低发病率和改善病弱状况实现了高达10%的收入增长率健康还影响到孩子们完成学业和大人们进取创新的能力通过延长人们的生命对知识和技能的投资也变得更有价值了2 增进健康的途径增进健康的主要途径一是由政府提供广泛的基础保健如清洁饮用水疾病防治等二是发展社区医疗对于后者事实证明象中国的赤脚医生那样的非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在贫困地区更能发挥作用在那些人口稀少分散并且缺少必要的医疗设备的地区正规的医院和专门的医生往往鞭长莫及而社区的医疗工作者却可以提供虽然简陋但往往能应急的重要的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和紧急救护等医疗服务(三)营养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缺乏足够营养的问题首要的是粮食供应不足更不用说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比例平衡了此外还有严重的贫血碘缺乏和维生素A会导致失明缺乏症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不足如19731974年印度最穷的20%的人要将其收入的83%用于获得食物而人均日摄取势量仍不足1 500大卡另外家庭内食物的分配不均是导致妇女和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足的最主要受害者是儿童特别是女童以及怀孕和哺乳的妇女儿童在6个月前营养不良是日后死亡的首要原因营养不足还导致新一代劳动者体力智力下降从而收入下降再导致营养不足陷于恶性循环之中改变这种状况的长期策略是增加农业产出和提高穷人的收入短期策略有食品补贴和推广添加过营养素的食品如碘盐等实施短期策略可以迅速直接地提高受益者的实际收入和食品供应水平使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免于饥饿为了提高反贫困效果在食品补贴方面必须引进瞄准机制一种瞄准机制是把补贴局限于那些主要由贫困人口消费并构成他们主食的食品如玉米另一种是在贫困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出售含补贴的食品还有一种瞄准机制是对质量较差的食品进行补贴以使非贫困人口望而却步(四)生育总的来说人口对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虽然6070年代大量外籍劳力的涌入对瑞士和德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降低出生率会增加人均收入降低出生率首先会减少无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目前发展中国家15岁以下人口占2/5而同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只有1/4其次可以减少因新增劳动力而进行的投资增加现有劳动者的人均资本数量还可以使同样数量的教育投资更有效果从而增加劳动者未来的获利能力最后对于孩子和母亲的健康也不无裨益生育率的降低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政府关于减轻贫困和降低生育率的承诺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政府可以帮助制定和推广家庭生育计划以降低人口出生率其次收入的增加寿命的延长和妇女文化程度的提高都可以使家庭规模缩小婚育年龄提高从而倾向于少生孩子而生育率的降低又会反过来促进穷人收入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提高综上所述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对提高穷人收入减轻贫困有着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这五者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在这些联系中有些是我们熟知的如穷人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些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还有一些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如受过基础教育的家长更倾向于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并努力去获取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以便孩子们健康长成如果孩子们身体健康智力发达将来能够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有足够的收入来照顾年老的父母的话家长们当然愿意少生孩子缩小家庭规模并使每个孩子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健康投资可以说人力开发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系统必须制定综合发展计划全面推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打破现在低素质低竞争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三人力开发计划的实施一些实际经验(一)政府支持给人力开发以政治上的支持十分必要因为穷人通常在政治上处于弱势这种支持既包括财力上的也包括政策上的前者如利用财政拔款在贫困地区建校舍和村级卫生医疗网点添置设备发给民办教师和村级卫生员工资或补贴为贫困地区的农户免费提供基本的药品医疗服务和计划生育用具等后者是指以一定的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为某些社会计划提供保证使其免遭短期经济压力的干扰国家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资金和服务即使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可以通过制定和推行服务的标准对私人部门施加影响以扩大其作用(二)突破财政制约资金不足是人力开发的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复杂的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增加公共收入是根本途径但也有一些办法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种困境1 建立扶贫的瞄准机制节约扶贫的公共开支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所涉及除了食品补贴外瞄准机制在建设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的实施过程中也十分有效中国在这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并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以低工资自我瞄准而是通过调整项目地点和投资方向选择受益者既增加了贫困人口的短期就业和补充性收入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为当地的总体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2 将现有的公共收入重新分配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如城市医院大学的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象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3 适当降低标准以降低费用扩大受益面根据世行的经验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一些所提供的教育营养的标准以扩大受益面比不切实际地坚持高标准要好得多虽然这可能会遭到一些专业人员的反对象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坚持高质量第一流是最重要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基本服务比在少数人身上集中昂贵而尖端的力量更有价值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赤脚医生他们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为边远地区的穷人提供了大量医疗保健服务当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经过培训他们又成为农村正规医疗机构的骨干4 使用多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得到适当的学校教育和医疗保健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贫困人口的人力开发组织了几项声势浩大的反贫困社会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突出的是希望工程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建立中国少年发展基金会重点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帮助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目前已在全国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在30个省市区有救助任务的地县乡镇建立了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并摸索创造出了筹资与资助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模式即让捐助人与失学儿童结对资助让捐赠人对口援建希望小学使捐受双方建立起长期联系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筹资3亿多元人民币资助了86万名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加快这些地区脱贫步伐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三)加强管理人力开发的各个项目不象工农业可以应用合同技术标准和其他具体制度来约束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加强管理首要的是政府因为不管是私人资本还是公共资源分配时都要由政府驱动制定长期计划和进行预算控制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战略在政府公营企业私营部门及志愿者间进行协调充分利用诸如慈善机构农民协会妇女互助会等机构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四)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是指让穷人愿意接受并充分利用所能得到的人力开发服务穷人往往会由于生计或观念上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帮助这就需要设法改变提供服务的方式尽量减少使用成本此外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帮助穷人们克服一些社会文化障碍如妇女对计划生育的恐惧女孩不肯看男医生等(五)国际援助长期以来国际社会给予了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和人力开发事业大量援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这仍然是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重要力量对于国际援助一是要防止浪费二是要在提供财物的同时引入制度和管理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四最重要的是坚持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名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很可能反映的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做的努力受过初等教育的父母不管他们的收入如何都更倾向于让孩子去接受更多的教育并且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都很好这样人力开发就形成了一个代代相承的良性循环反之就是恶性循环所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是人力开发要旨绝不能犹豫和吝惜当经济困难影响计划实施的时候付出沉重代价的是孩子们他们失去了拥有良好收入和健康的未来甚至是生命管子权修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 1.8亿文盲其中2/3是女性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一、人口与人力资源二、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四、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五、人力资源开发与扶贫开发六、扶贫开发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七、加大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八、搞好劳务输出产业开发九、加强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实际和发展阶段,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将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人力资源开发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将人力资源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

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振兴贫困地区经济的关键,在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充分考虑当前利益和将来发展的关系,使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与开展素质教育、普初教育、学习型社会统一起来,走出一条人力资源开发促扶贫开发的创新之路。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我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基数大,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温总理所说的乘数效应和除数效应。

人口多是我们的潜在优势,但由于相对过剩,其质量相对不高,限制了人口要素潜能的发展。

人口政策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基本国策。

人口增长周期长,发展惯性大,人口压力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释放,同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承受许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问题。

人口素质是人口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把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把人口压力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的有效资源是摆在中国乃至世界面前的课题。

人口直接制约和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人口问题不仅涉及人口再生产问题的本身,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

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两手抓,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分布人口,开发人力资源,纳入到扶贫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贫困地区人口建成强大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重大战略问题,为实现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战略目标意义十分重要。

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是互不可分和互相联动的。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

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的过程。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使人口压力转化为有效资源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二、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贫困山区由于生育观念落后,子女的养育成本较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十分突出,人口数量难以控制。

在人口结构方面,一是人口的性别比偏高;二是年龄结构仍然较轻;三是女性初婚年龄下降,早婚早育妇女增多。

人口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集中反映在人均经济指标上。

一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二是人均国民收入这两个指标均比全国低,且增长速度又较慢,反映出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比较严重,人口与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

贫困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贫困人口素质差,文盲率较高。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

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集中又零星。

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

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

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

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贫困。

许多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商品意识薄弱,竞争观念淡漠。

贫困地区的人口负担已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务输出、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重要障碍。

在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文化素质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和农业科技利用率低,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地广人稀,生产技术简单,每一个人只要有了相当的体力就极易学得生产技术而从事生产,而且农人的生活水准低,也容易满足生活的要求,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了人便等于有了人力资源。

但在工业社会中,生产技术决不是经过简单的学习就能得到的,即就工业社会中的农业生产技术而言,亦日益复杂,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有了人未必就是有了人力资源。

将人由非资源变为资源,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也就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是随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不同的,在各阶段中,生产技术、生产力和经济结构都不相同。

从而所需的人力资源在量和质的方面也有差异,大体说来,经济发展所到达的阶段愈高,所需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愈高。

所以现代各国的教育都无不力求与经济发展相配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常发生两种现象:一是原有的人力资源逐渐落伍,有被淘汰为非资源的趋势;一是对新的人力资源需求的迫切,常感供不应求。

这种现象就是反映教育与经济发展尚未能相配合,其结果将使一部分人被摒弃于人力资源之外,这一部分人不但不能成为生产的资源,且仍须继续消耗其它资源,成为社会的负担,阻碍经济快速发展。

如果教育能与经济发展配合得宜,预测经济发展的进度,事先对于即将被淘汰的人力给予再教育的机会,使其能适合新的需要,对于经济发展所需新的人力预为培育,供应无缺,则可加速经济之发展。

四、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首要因素是人。

“治贫必先治愚”,人力资源开发旨在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质量,人口质量的提高包括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运用能力,同时还包括生态意识、环保知识的普及率等方面。

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突破口。

重视教育和教育设施投资,尤其是初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是世界各国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普遍经验之一。

我国的一些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劳务输出等形式也是有效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

贫困地区培养人才要因地制宜,贫困地区现阶段所需要的与其说是“高精尖人才”,还不如说是用得上、留得住、养得起、作用大的“乡土人才”。

事实证明,实行农科教相结合,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培养“乡土人才”是富有成效的。

1986年到1994年,国家科委拨专款在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培训累计达120余万人次,使科技扶贫联系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都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科技扶贫计划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8亿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达30亿元以上,使贫困地区农民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要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转变观念,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改革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

通建立专家型人才库、用好现有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培育各级人才市场以及做好智力引进和人才引进工作等来合理开发人才资源,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扶贫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开发式扶贫。

贫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较为复杂。

简要说如生存环境、条件和生存能力等,既有外在的条件,又有内在的因素。

历史发展规律证明,内在因素又是发展的诀定因素。

若扶贫重物不重人,重人则不重人的技能开发,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扶贫效率和质量,已取得的扶贫效果也难以维持和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贫困者的综合素质,由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由不会脱贫到有能力脱贫。

若如此,会大大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依赖廉价的低素质人力资源以及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劳动力密集和物质资本高成为传统经济的主要增长方式。

这种增长方式一方面在短期内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因过度开发等原因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农村扶贫攻坚力度,采取经济、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多种手段,改变并扭转贫困人口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少生快富。

以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和主要目标,重点扶持低收入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业开发科技含量,拓宽市场,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普及教育,提高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降低返贫率。

六、扶贫开发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农村贫困地区多分布于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生态破坏严重,土地生产率低下的山区,黄土高原区,偏远荒漠地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区,农村贫困地区精神贫困,思想意识和观念陈旧,科技利用率低,造成经营的粗放,经济的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物质贫困,同时粗放经营又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即生态贫困加剧;而物质贫困,资金不足,收入低下,无力去投资教育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其它地区相比,精神贫困和生态贫困进一步加剧。

这种恶性循环同时也告诉我们,单一的扶贫措施,即使某一方面或两方面暂时缓解,也会受另外一方面的影响,导致扶贫效率的不经济。

因此贫困是精神、物质、生态均有待提高的集合体,必须从三个方面综合治理。

过去反贫困只注重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或生活条件的相对提高等物质贫困,但如果只注重物质扶贫,则极易造成一些政府的短期行为,个别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只追求脱贫的数量,而忽视脱贫的质量,盲目上马扶贫项目,管理粗放,造成扶贫的泡沫经济,加剧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破坏,损坏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要增加经济财富,同时还加强精神扶贫和生态扶贫,而精神扶贫和生态扶贫比物质扶贫更长期、更艰巨、难度更大。

在扶贫效益评估上,过去我们一直将生产总值、总收入或平均收入值等作为主要指标,贫困人口的收入分层和增加幅度,农村贫困线以下和以上的贫困人口数量变化等指标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这些经济指标都注重扶贫的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注重社会精神财富的增加,包括社会结构的改善、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积极变化等方面。

帮助他们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条件,包括环境条件、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这样才能自立和发展。

七、加大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农民进镇“门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