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小小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少年》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

歌曲以轻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少年时代的天真无邪和快乐。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述了小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第二乐段则表达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扰。

整首歌曲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长的勇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

在学习这首歌时,他们能够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同时,他们对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歌曲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小小少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成长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2.理解歌曲中成长的过程和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伴奏,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歌曲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提高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钢琴:用于伴奏和示范演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小小少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歌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旋律和歌词。

教师用钢琴伴奏,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重点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巩固所学。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成长的过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茉莉花》教学设计2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茉莉花》教学设计2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茉莉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这首歌曲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

在本册教材中,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和演唱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演唱简单的歌曲,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尚有欠缺,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体验和感知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提高他们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茉莉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对旋律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重点指导。

2.歌词中的情感表达需要学生理解和体会,难度较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协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茉莉花》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从而引出歌曲《茉莉花》。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重点指导旋律部分的演唱。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对演唱正确的给予表扬,对演唱不足的进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的思念。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茉莉花》所表达的家乡情怀。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噢!苏珊娜》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噢!苏珊娜》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噢!苏珊娜》教案一. 教材分析《歌曲噢!苏珊娜》是一首四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材,选自花城版。

这首歌曲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苏珊娜的美丽和温柔。

歌曲共四句歌词,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节奏、音高、唱名等。

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美国民间音乐感兴趣,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噢!苏珊娜》,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了解美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欣赏能力。

3.通过合唱、分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掌握:歌曲中的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2.音高的准确性:歌曲中的音高变化较大,学生需要学会准确地唱出每个音高。

3.合唱配合: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保持和谐的合唱效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音乐节奏和音高。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节奏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钢琴:教师伴奏使用。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美国民间音乐的歌曲,引起学生对美国民间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歌曲《歌曲噢!苏珊娜》。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新版小学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小学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我爱中华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中华》体会华夏音乐蕴含的美感,感悟歌曲里所包含的中华情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学唱附点音符的节奏。

3、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1、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唱好前置附点音符节奏型。

2、能够深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欣赏祖国的美景,欣赏完以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2【练习】发声练习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啊............啊............啦............ 啦............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听着音乐小声跟唱歌曲。

2.教师情声并茂地范唱歌曲,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模仿。

活动4【讲授】学习附点音符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附点音符,并通过练习学习怎么唱好附点音符。

2.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并注意要把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唱好。

活动5【讲授】小结1.全体同学深情齐唱歌曲《我爱中华》。

2.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活动6【作业】多听多唱通过其他途径学唱歌颂祖国的歌曲《中国人》一、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乡音元素。

2.能够识别和演奏简单的乡音乐曲目。

3.培养学生对乡音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乡音的定义和特点介绍。

2.乡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奏。

三、教学准备1.教案PPT。

2.曲谱和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乡音两个字,并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意思。

之后,教师简要地介绍乡音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乡音的兴趣。

2. 乐曲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一首乡音乐曲目,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提问音乐中有哪些乡音的元素,如高亢、明亮、复调等。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乡音的感知能力。

3. 乐曲演奏(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首简单的乡音乐曲谱,并解释乐谱中的关键符号和音符。

然后,教师示范演奏曲目,并引导学生跟随演奏。

在学生熟悉乐曲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演奏,并进行集体演奏。

4. 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乐器,如古筝、二胡、笛子等,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演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乡音乐曲目。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创作提示,如乡村的风光、田园生活等。

5. 结束(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乡音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性。

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掘、欣赏和传承乡音文化。

五、课堂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乡音乐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奏,并进行分享。

2.学生可以组织一场小型乡音演唱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作成果。

六、课后作业1.家庭自习,复习本节课的乐曲演奏。

2.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和了解更多的乡音乐曲目,扩展视野。

以上是《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乡音的定义和特点,识别和演奏简单的乡音乐曲目,并培养对乡音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课堂延伸活动和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乐曲演奏和创作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6课 歌曲《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6课 歌曲《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歌曲《西风的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风的话》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花城版。

这首歌曲以秋天的西风为题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西风对大地的关爱和提醒。

歌词优美,富有诗意,旋律简洁,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理解歌词的含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音乐实践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通过学习《西风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体验秋天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西风的话》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歌声传达对秋天的感受。

3.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秋天的气息。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示范。

2.模仿法: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表情。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秋天的感受。

4.创作法: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西风的话》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3.准备秋天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课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变化。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西风的话》的背景和歌词的含义。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边展示边演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教学,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模仿。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乡村音乐的特点;2.知道乡村音乐中的节奏乐器有打击乐器和拨弦乐器;3.学会演唱《红梅赞》。

二、教学重点1.乡村音乐的特点;2.节奏乐器的演奏;3.《红梅赞》的演唱。

三、教学难点1.乡村音乐中拨弦乐器的演奏;2.如何演唱《红梅赞》的吉祥仪式部分。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播放乡村音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1)乡村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声音振动宽广;•曲调富有变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2)节奏乐器的分类•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拨弦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3)让学生听一段带有二胡演奏的乡村音乐,让学生感受拨弦乐器的声音特点。

3. 学习新课(1)《红梅赞》的节奏部分让学生跟随节奏击打掌声,帮助学生掌握曲子的节奏。

(2)《红梅赞》的吉祥仪式部分让学生听老师演唱吉祥仪式部分,让学生跟唱,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同时,老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演唱技巧,如怎样掌握歌曲的音调和节奏,如何表达歌曲的情感等。

4. 练习和巩固新课(1)互相演唱让学生分组,两人一组,互相演唱《红梅赞》。

(2)模仿演奏让学生模仿拨弦乐器的演奏,比如用拍子代替二胡演奏的音符等。

5. 课堂总结老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乡村音乐的特点、节奏乐器的分类以及《红梅赞》的演唱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乡村音乐的特点以及节奏乐器的分类,同时还教授了《红梅赞》的演唱和拨弦乐器的模仿演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乡村音乐中独特的韵味和地方特色,还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唱水平。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也比较活跃,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花城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

花城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

花城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教

第一单元音乐创作与表演
第一课了解简谱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简谱的基本知识,研究简谱唱歌。

第二课初识音符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音符及基本节拍、拍号知识。

第三课缤纷乐谱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能识别符号,通过唱唱跳跳来理解编曲与节奏。

第四课以歌会友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能够欣赏、演唱儿歌,并理解其歌词内容。

第五课摇滚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摇滚音乐并研究其中一首摇滚歌曲。

第六课经典音乐欣赏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欣赏经典音乐,研究并演奏其中一首经典乐曲。

第二单元舞蹈表演
第七课舞动青春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研究民族舞,并通过舞蹈展示自我。

第八课《中国功夫》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研究编舞,并研究表演中国功夫舞蹈。

第九课歌剧舞台剧欣赏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欣赏歌剧和舞台剧,并理解故事情节和音乐特点。

第十课钢琴表演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钢琴及其演奏方法,研究并演奏一首简单的钢琴曲子。

第十一课古典芭蕾舞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典芭蕾舞及其基本动作,通过研究编舞来表现古典芭蕾舞的韵味。

第十二课表演赏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研究表演技巧,提高表演能力,从而更好地演绎舞台节目。

以上就是全册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谢谢!。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初步领会老师、同学们表演的《采集花儿》、《卖鱼歌》、《土司的婚礼》的内容和情感。

2.能通过音乐韵律和节奏的感受,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乡音和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

3.能独立完成《采集花儿》、《卖鱼歌》、《土司的婚礼》节奏拍子的击打练习,体验节奏与身体的协调性,锻炼其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

4.能口语表述和书写有关学习本课时所学的民族乐器名称、表演技巧和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情境创设,教会学生用歌曲表现出情感和意境。

2.难点:学生自主完成节奏的练习和音乐表演,从而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音乐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城市和乡镇,带领他们回归到音乐所代表的乡野中,开启一段听乡音、唱民歌的旅程。

2. 引导学生感受多彩的乡音•向学生展示三部分音乐表演视频,并介绍拍奏乐器。

•请学生踩拍,跟随节拍点拍子,体验“采集花儿”、卖鱼歌”、《土司的婚礼》等歌曲的节奏与韵律。

•带领学生分组,自主排队表演节奏。

3. 了解乐曲背景和内涵•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来源、演唱背景等;介绍乐曲的形成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在了解外表的同时,更深一层的领会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4. 学习日常乐器的表演秘籍•请学生观看如何演奏琵琶、马头琴、扁担鼓视频,分别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和特点。

•请学生自主选择音乐乐器,演奏乐曲,提升学生的目视与听觉反应能力。

5. 课堂总结•请学生升起手告诉老师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中有什么体验、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将所学民族乐器名称、表演技巧、内容写在笔记本上。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学生更加理解音乐所代表的乡野风景和民族风情,同时也学到一些知识及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此节课的教学需要学生在欣赏、演奏、唱歌中全面发展自身音乐素养,同时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红河谷》》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红河谷》》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红河谷》》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红河谷》》,是一首经典民歌。

通过教授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歌曲《红河谷》的歌词和歌曲意境;•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能够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歌曲学唱歌曲学唱是本节课的主要部分。

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通过感受音乐节奏、歌曲情感等内容,初步了解歌曲。

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可以采用分组唱、对唱、放慢节奏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内容。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更有动力、更有信心。

2. 歌曲的理解学唱《红河谷》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歌曲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引导、情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色和旋律结构等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

3. 合唱练习在学唱和理解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协调合作和团队精神。

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部分配和演唱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和表现。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学唱测试、歌曲解析测试、合唱练习测评等。

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

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哪些教学方法和内容是有效的,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改进方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一: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一课:我们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国歌》,并能唱好国歌。

2.能用庄重坚定、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3.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统配节奏型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学内容: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研究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重点:围绕《国歌》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XXX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重点: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教学。

1)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2)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学唱国歌。

1)用比较法学唱:由于学生会唱国歌多年,老师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学生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2)欣赏国歌,辨别三连音节奏。

3)讨论三连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难点乐句,如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听老师范唱并练。

5)跟琴学唱国歌,用歌声感受歌曲的情绪。

6)跟录音演唱,用动作感受歌曲雄壮的节奏型。

4.拓展。

1)每当学校升国旗,同学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5.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研究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复国歌:用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3.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研究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1)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7课 歌曲《 噢!苏珊娜》(花城版) (2)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7课 歌曲《 噢!苏珊娜》(花城版) (2)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7课歌曲《噢!苏珊娜》(花城版) (2)一. 教材分析《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民间歌曲,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7课所选用的歌曲。

歌曲以活泼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苏珊娜与丹尼的有趣对话,歌曲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感受歌曲中的幽默与欢快,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歌曲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在接触到富有特色的外国民歌时。

然而,对于歌曲中的节奏和唱腔,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美国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

2.学会歌曲《噢!苏珊娜》,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唱腔。

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噢!苏珊娜》的音频、视频资料,图片等。

2.乐器:吉他、鼓等。

3.教材: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噢!苏珊娜》,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随后,展示图片,介绍歌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唱腔。

让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检验学习效果。

(完整版)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完整版)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我爱中华》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

2. 学习并演唱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3. 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感和合唱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的介绍2. 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演唱3. 音乐节奏感和合唱技巧的培养教学准备:1.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材2. CD或音乐播放设备3. 幻灯片或黑板4. 学生乐器(如铃鼓、手摇铃等)5. 班级音乐舞蹈表演准备(可选)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主体:1. 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的介绍a.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简要介绍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概念,并用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b. 通过播放不同音高和音长的音乐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音乐要素的区别和作用。

2. 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演唱a. 选择一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儿童歌曲,如《小兔子乖乖》。

b. 先播放歌曲的原版音频,让学生熟悉曲调和歌词。

c. 逐句教唱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d.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音乐节奏感和合唱技巧的培养a. 使用学生乐器(如铃鼓、手摇铃等),教授基本的节奏感和合奏技巧。

b. 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和合奏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c. 可选:组织班级音乐舞蹈表演,让学生在整体上展示所学的音乐技巧和合作精神。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强调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合作和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音乐的乐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练习所学的歌曲和乐器演奏,培养音乐的个人爱好和自信心。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5篇)

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5篇)

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5篇)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5篇)光阴如水,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共两个班,由于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器乐方面:能掌握所学乐器——竖笛的名称、外型、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3、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意境。

4、视唱、节奏练习方面: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5、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表达歌曲内容。

6、存在问题:(1)音准问题比较大。

(2)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共八课,包括18首欣赏曲,16首表演歌曲。

教学目标:1、学会课本上的十六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重音记号、三八拍子、波音和上滑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茉莉花》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茉莉花》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茉莉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歌曲茉莉花》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简单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然而,对于这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他们可能对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歌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够理解和欣赏其文化内涵。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歌词中的一些词语可能需要解释和理解。

2.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太了解,需要进行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曲。

2.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

3.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茉莉花的印象,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歌曲茉莉花》。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歌曲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解释歌词中的一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演唱歌曲,以此巩固所学内容。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 《噢!苏珊娜》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 《噢!苏珊娜》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噢!苏珊娜》教案一. 教材分析《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民谣,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唱。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选择这首歌作为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词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歌词的解读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噢!苏珊娜》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英语演唱歌曲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美国民谣,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英文歌词的翻译和理解。

2.歌曲节奏的把握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节奏。

2.互动法:学生与教师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创编。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吉他、鼓等,用于伴奏和节奏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噢!苏珊娜》,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并对英文歌词进行翻译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美国民谣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歌词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语进行歌词创作。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歌曲《噢!苏珊娜》的歌词,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匈牙利舞曲》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匈牙利舞曲》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匈牙利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匈牙利舞曲》是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创作的一首著名舞曲,它具有浓郁的匈牙利民族风格,音乐旋律激情澎湃,节奏明快。

这首舞曲在我国四年级音乐教材中出现,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了解和感受西方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音乐欣赏和演奏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匈牙利舞曲》的背景知识,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舞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舞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并表现舞曲的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舞曲的特点。

2.讲解法:介绍舞曲的背景知识,分析音乐要素。

3.实践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演奏中体会舞曲的魅力。

4.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舞曲音频、乐谱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匈牙利舞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曲的风格。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舞曲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舞曲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舞曲的节奏和旋律。

同时,教师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舞曲的音乐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曲演奏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奏,巩固所学内容。

期间,教师可适时调整演奏阵容,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奏效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舞曲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动作或语言表达自己对舞曲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2课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2课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2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曲调优美,歌词富有童趣,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还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表演。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谱和歌词。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的音响。

3.教学道具:小船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小船的其他歌曲。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并尝试创作关于小船的其他歌曲。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谱和歌词,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轻松愉悦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情景。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童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合唱技巧的运用,如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2.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响、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唱一首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

3.歌曲学习: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4.合唱技巧训练:对学生进行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合唱效果。

5.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展示环节:让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学成果,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我爱中华》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第三、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1 教师敲击节奏2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3 教师把节奏写到黑板上,解决难点。

4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解决乐谱中的难点。

5 节奏训练6 发声练习12 34 | 5 - | 54 32 |1 -||啊-------- 啊--------啦-------- 啦---------四、授新1 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感受快乐的情绪和热烈的场面2 视唱,先模唱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4 采用听想法学会歌曲,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5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 通过听,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7 让学生哼唱主旋律五、创编活动学做一两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表演,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六、归纳总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组成一个爱的大家庭。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七、拓展延伸第二课多彩的乡音第五、六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茉莉花》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训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师生活动1 教师解决难点。

2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让学生视唱。

3 教师纠正错误,教师打节奏,把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4 节奏训练5 发声训练12 34 | 5 - | 54 32 |1 -||啊-------- 啊--------啦------- 啦--------四、新授1 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再次聆听,教师都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多都写了什么内容,情绪是什么样的?3 先唱歌曲的旋律,要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4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

5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

6 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

7 用简笔画描绘出水,桥,船等景,使学生便于记住歌词。

8 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

9 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要把握准确。

五、创编活动1 学生分角色表演,编上动作,进行表演2 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表演。

3 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六、教师总结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第七、八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歌剧《图兰朵》教学目标:1 聆听作品,了解民歌,感受民歌的感染力。

2 在创编活动中认识变音记号,唱准音高。

3 在欣赏中体会歌曲的内含。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教学难点: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播放《催动催》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2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让学生视唱。

3 教师纠正错误,教师打节奏,把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4 节奏训练5 发声训练12 34 | 5 - | 54 32 |1 -||啊-------- 啊--------啦-------- 啦---------四、新授1 完整聆听作品,初步欣赏作品的旋律感受和作品的基本情绪。

2 再听提出问题,听到这首歌你最想做什么。

3 再听,谈谈停后的感想,写出力度记号,或表情术语。

4 再听,让学生跟着衬词拍手或唱一唱,体验欢乐地情绪。

随歌声转动手腕,跟上音乐。

5 视唱作品片段,自己听一听乐曲中分几个声部。

6 复听加强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风格。

7 学生随音乐走步,感受节奏。

8 听一听其他插曲片断,对这部影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9 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歌曲,更好的感受歌曲。

五、创编活动1 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给乐曲伴奏2 给歌曲编上动作,随音乐跳一跳。

3 做五角星,感受那个年代的背景。

六、教师总结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2 学生谈一谈收获。

第九、十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训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师生活动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2 把难点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着重进行练习。

3 发声练习12 34 | 5 - | 54 32 |1 -||啊-------- 啊--------啦-------- 啦---------四、新授1 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看插图教师讲解,这首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

3 先唱歌曲的旋律,要求气息要连贯,音色统一。

4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

5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

6 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

7 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感受旋律的优美,还可以由全体学生拌成一排排的高楼,边唱边表演。

8 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

9 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

五、创编活动1 学生给歌曲编上动作,随音乐跳动。

2 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积极性。

3 师生共舞。

六教师总结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音乐中的动与静教学内容:(一)、音乐中的动与静。

(二)、音乐欣赏。

1、《春江花月夜》。

2、《百鸟朝凤》。

3、《地狱中的奥非欧》4、《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四段《乌龟》。

(三)、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四)、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话面积音乐的欣赏与比较,了解和听辨音乐中的动与静。

(二)、通过音乐欣赏与对比,懂得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对改变音乐形象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感受和演唱《哦,十分钟》。

(四)、通过练习巩固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音乐中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可以改变音乐形象。

课时:4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一)、音乐中的动与静。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

教学重点:音乐中的动与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说一说生活中的“动”与“静”:(师生交流)。

(二)、看画面:比较那一幅画是静的,哪幅画是动的?(三)、音乐中的动与静1、欣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片段,感受音乐中的动与静。

2、把感受到的结果填到方格内。

(见课本表格)3、复听一次,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两首乐曲的不同。

①、讨论。

②、师生交流。

③、比较两首乐曲的不同。

4、复习、哪首以前学过的两首不同风格额的歌曲,通过分析,体会哪首有动感,哪首有静感?(《小白船》、《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一)、欣赏第二组乐曲《地狱中的奥非欧》、《乌龟》。

(二)、活动与练习。

(三)、节奏练习。

(略)教学难点:速度、力度可以改变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欣赏不同风格的乐曲,巩固“动静感的乐曲是由力度、速度造成的。

(二)、音乐指示:力度、速度是改变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

1、欣赏:《地狱中的奥非欧》、《乌龟》。

(1)、指导学生对乐曲的力度、速度进行分析。

(2)、小结:音乐中的动与静是由乐曲的速度、力度造成的。

(3)、将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小结:(三)、活动与练习:按课本要求进行。

(四)、学习《哦,十分钟》1、听辨节奏(1)XX | X X | X . X | X - |(2)0 X | X X | X . X | X - |(3)XXX | XX XXX | 0 XXX | X - |(4)0 XX | XX XXX | 0 0XX | X - |要求:①、听、辨、读、拍。

②、指导学生分析、对比节奏特第4课第四、五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小小少年》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