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系列】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气体制备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vip专享]【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作业32 认识有机化合物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二溴乙烷:B.3-乙基-1-丁烯:C.2-甲基-2,4-己二烯:D.2,2,3-三甲基戊烷:[答案]C[解析]A项应为1,2-二溴乙烷,B项应为3-甲基-1-戊烯,D 项应为2,2,4-三甲基戊烷。
2.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种 B.8种C.9种D.10种[答案]C[解析]为了不出现遗漏,写的时候可以按如下分类来写异构体:甲酸丁酯4种(丁基4种异构)、乙酸丙酯2种(丙基2种异构)、丙酸乙酯1种、丁酸甲酯2种(丁酸的烃基为丙基,丙基2种异构)共9种。
3.下列物质哪些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答案]B[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同类物质,只有B符合题意。
4.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1-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答案]D[解析]A项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5H12O,结构不同,属同分异构体;B项两种物质属于官能团的位置异构;C项二者分子式均为C5H12,结构不同,属碳链异构;D项中甲基丙烯酸的分子式为C4H6O2,甲酸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故二者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
5.对于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B.3-甲基-2,3-二乙基己烷C.4,5-二甲基-4-乙基庚烷D.3,4-二甲基-4-乙基庚烷[答案]D[解析]按烃的命名规则,首先必须选择分子结构中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本题选项A和B的名称,均违反了此规则。
然后对主链上碳原子离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按顺序进行编号突出取代基的位置,以取代基的位次序号最小为原则。
遇有取代基较多时,当主链正确选定之后,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顺序不同,该烷烃的名称也有所不同,此时当以名称中各位次数字的和最小为原则。
【志鸿优化设计】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第3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
D.测定同温同浓度的 NaCl 和 NaF溶液的 pH,确定 F、 Cl 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10.(2012 上海卷 ) 用滴定法测定 Na2 CO3( 含 NaCl 杂质 ) 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
定值偏高的是 ( ) 。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 可加热 ) ,下列试
剂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选项 A
试剂 B 碘水
湿润的试纸 A 现象
淀粉试纸
变蓝
B
浓氨水,生石灰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C
Na2SO3,硫酸
品红试纸
褪色
D
Cu,浓硝酸
KI -淀粉试纸
变蓝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的是
(
结论 碘具有 氧化性 氨气为 碱性气体 SO2 具有 漂白性 NO2 为 酸性气体 )。
其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等产品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相关几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5
(1) 煅烧 FeCO3 生成产品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实 验室进行 煅烧操 作所需 仪器除了 酒精喷 灯、泥 三角、三 脚架、 玻璃棒 外,还 有
素) 。
13.(12 分 ) 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道气一般含有污染环境的气态物质和灰尘、
粉渣等小颗粒固态物质。某研究性小组采集某厂烟道气样品,分别用
200 mL 2 mol ·L-1 盐
酸、 200 mL 6 mol ·L -1 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得吸收液 A 和 B。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课时作业3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1.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C.糖类物质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表示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产生它们的物质[答案]D[解析]单糖、二糖一般有甜味,多糖如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A选项不正确。
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常见的有醇、酚、醛、酸及酯和糖,B选项也不正确。
多数糖类物质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少数糖类物质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类物质,故C选项也不正确。
D选项是糖类概念的正确表述。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如再加水会重新溶解B.蛋白质中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能使皮肤呈黄色是因为蛋白质和浓硝酸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A属于盐析,析出的蛋白质的性质并未变化,加水仍可溶解,故A正确;蛋白质遇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会变性,而钡餐中的BaSO4是不溶于酸的,故不会引起中毒,即C错。
3.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有关的是()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有关”的性质,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容易导致出错的地方。
A、B、D三项是油脂的共性,但与结构中是否含有双键无关。
C项中的“氢化”就是与H2的加成反应,是不饱和双键的特性。
【红对勾】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1-1 甲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红对勾】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1-1 甲烷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结构式为B.甲烷的电子式为C.CH2Cl2为正四面体结构D.CCl4为平面正方形结构2.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 ) A.1.5 mol B.3 molC.4.5 mol D.6 mo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结构可推知一氯甲烷分子也呈正四面体形结构B.在甲烷的四种氯的取代物中,只有四氯甲烷是非极性分子C.由甲烷(CH4)的氯代物有4种,可推知乙烷(结构式为)的氯代物有6种D.由于CH4是易燃易爆的气体,所以点燃CH4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4.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所以,CH2Cl2有两种不同构型B.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可以使氯水褪色C.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D.甲烷能使KMnO4溶液褪色5.把1 mol甲烷和4 mol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到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后,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①黄绿色逐渐消失②试管壁上有油珠③试管内水面上升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7.1 mol甲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A.0.5 mol B.2 molC.2.5 mol D.4 mol8.瓦斯爆炸是空气中含甲烷5%~15.4%(体积分数)遇火所产生的,发生爆炸最强烈时,甲烷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A.10.5% B.9.5%C.8% D.5%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溴水B.氯水C.氧气D.高锰酸钾溶液10.下图是CH4、CCl4、CH3Cl的分子球棍模型图。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第14章化学与技术
分馏在分馏塔中进行。 (2)石油裂化分为热裂化、催化裂
化和加氢裂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3)煤的 洗选是为了降低原煤中灰分和硫分、矸石的含量。煤的流 化床燃烧是指空气从底部吹向煤炭颗粒,并使全部煤炭颗 粒浮动进行燃烧的过程。(4)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 剂混合后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与H2 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的过程。
选考部分
第十四章
化学与技术
高考命题分析
真 题 体 验
化学与技术属于选修模块,在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是 运用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各物质间的反应等,对 化学工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一般 以工艺流程的形式考查。考生在备考时,应紧紧依据考纲要 求,立足课本上的重点专题知识,有意识地强化“应用基本 化学知识解释、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另外,本章内 容与实际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所以还要关注社会新闻、了 解科技动态,有助于对试题的分析与解答。 从近三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试题来看,纯碱工业、氯碱 工业、海水资源的利用及新材料的制备等一直是命题的热 点,从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来看,预计2014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中,这些知识点仍将保持其突出地位。
-
3.(2012·新课标,36)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
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1
000 ℃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和Fe的低价硫化
物,且部分Fe的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 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反射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全部煤炭颗粒________进行燃烧的过程。 (4)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 和 ________存在下与________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答案](1)分馏塔 分、矸石 浮动 连续 (2)催化裂化 H2 汽油 (3)硫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第14章 第1讲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尾气吸收
①硫酸生产尾气成分:SO2;②处理试剂:石灰水、 硫酸。 (2)污水处理。 (3)废渣的利用。
5.能量的充分利用
二、合成氨 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1)化学原理:N2(g)+3H2(g)高温、高压2NH3(g) 催化剂 ΔH<0。 (2)反应特点:该反应是一个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减 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 (3)工业生产条件 温度:400~500 ℃;压强:10~30 MPa;催化剂:以 铁为主。
SO2,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能量(供热发电)。
二、化学原理在H2SO4生产中的应用
1.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
(1)升高温度; (2)使用催化剂; (3)燃料在沸腾炉中燃烧时,使原料粉碎,增大与空 气的接触面积。
2.逆流原理的应用 沸腾炉中原料从炉顶落下,热空气从炉底吹入,使原 料与助燃气体充分接触,反应进行彻底充分;吸收塔中使 用大量耐酸瓷环(片),浓硫酸从塔顶喷下,三氧化硫气体从 塔底吹入,提高吸收程度。 3.热交换原理的应用 由于2SO2+O2 3是放热反应,在接触室内使用 2SO 热交换器,用反应后热的气体预热接触室的原料气,达到 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高级脂肪酸钠 脂肪、植物油 加热搅拌 加热, ――→ 甘油和水 加NaCl盐析 NaOH过量
静置 ――→ 分层
上层:高级脂肪酸钠填充剂、压滤、干燥、成型肥皂 ――→ 下层:甘油和食盐混合液分离提纯甘油 ――→
2.合成洗涤剂
(1)表面活性剂
一、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1.依据化学反应原理确定生产过程 (1)关于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过程,可从以下几 方面考虑: ①原料应该是自然界存在的含硫的物质,如硫黄、
黄铁矿等;
[vip专享]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红对勾单元综合测试1
B A 3 2“” 1 “”
C
BP17-23 1 A 3 D C“” B A2P16“8”---“-” 2 1 10
“” C
P17-3D C B A3P682 1 2 1
“” 3 21“”“”
“” 21P961P9610 3 2 1 4 3 2 271 1
3 “” 2 413“” 2 1 5
[解析]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
23WOR1DWO---RDWwOorRdDw1ordword
21
3 2 1 “” 23WOR1D
1 320082 1 3
D.中和 100 mL 1 mol/L 的 H2SO4 溶液,需 NaOH 4 g [答案]C [解析]A 不正确,1 L 水中溶解 58.5 g NaCl 后溶液的体积大于 1 L;B 不正确,从 1 L 2 mol/L 的 H2SO4 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 浓度仍为 2 mol/L;C 项正确,配制 500 mL 0.5 mol/L 的 CuSO4 溶液, 需 CuSO4·5H2O 的质量为:0.5 L×0.5 mol/L×250 g/mol=62.5 g;D 不 正确,100 mL 1 mol/L 的 H2SO4 溶液中 H2SO4 为 0.1 mol,需 0.2 mol NaOH(即 8 g)才能中和。 5.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0.1 mol·L-1 的是( ) A.将 0.1 mol 氨充分溶解在 1 L 水中 B.将 1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与 990 g 水混合 C.将 8 g 三氧化硫溶于水并配成 1 L 溶液 D.将 0.1 mol 氧化钠溶于水并配成 1 L 溶液 [答案]C [解析]A 项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为 1 L;B 项不能得出 c(H2SO4) =0.1 mol·L-1;D 项溶质为 0.2 mol NaOH。 6.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测得 1 mol N2 的质量为 28 g 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 50.28 mL C.用两只 250 mL 的容量瓶配制 0.1 mol·L-1500 mL 的 NaOH 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取 2.50 g 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第4章 第4讲氮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强酸性 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浓硝酸能使 石蕊试液先变________色,微热后褪色。
(2)不稳定性:
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浓硝酸具有________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NH4Cl+Ca(OH)2 高温、高压 N2+3H2 2NH3 催化剂 易
△ ===== CaCl2+2NH3↑+2H2O 2.(1)NH
+
4
酸根离子 NH4HCO3
离子 △ ===== △ =====
△ (2)NH4Cl ===== NH3↑+HCl↑
NH3↑+H2O↑+CO2↑ Na2SO4+2NH3↑+2H2O
放电 =====
2NO
(2)N2+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有毒 光化学烟雾
不
3NO2+
H2O===2HNO3+NO (3)硝酸型酸雨
答案:一、1.(1)N2+O2 高温、高压 3H2 2NH3 催化剂 2.(1)2NO+O2===2NO2 (2)无色 红棕色
放电 =====
2NO
(2)N2+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a.除Pt、Au外,大部分金属均能与HNO3反应。 b.Cu与浓、稀H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Fe 、 Al 遇 冷 的 浓 HNO3 或 浓 H2SO4 能 发 生 _______ , 故 可 以 用 铁 、 铝 容 器 贮 存 冷 的 浓 HNO3 、 浓 H2SO4。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课时《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年高考年模拟)
18
5.气体收集方法
收集 原理
收集 装置
排水法
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且 难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且不 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 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且不 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适用的 气体
H2、O2、NO、CH4、C2H4 等
Cl2、HCl、CO2、NO2、H 2S、SO2等
H2、NH3等
19
6.尾气的吸收 对于有毒、有害、污染空气的气体,尾气必须进行处理,用溶液吸收或点燃 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利用液体吸收尾气时,要注意防止 液体倒吸。
装置
尾气
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 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 处理易燃或难被吸收的尾
Cl2、SO2等)
HCl、NH3等)
10
自测3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11
A.装置①可用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B.装置②可用于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少量Cl2
12
答案 B A选项,氢氧化钠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C选项,收集 Cl2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长进短出),且不能用水处理尾气,错误;D选项,应该 用浓盐酸,错误。 自测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将碳酸钠晶体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脱去结晶水 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食盐水的混合物 C.用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用排水法收集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6.55 mL的KMnO4溶液
已知物质具有的性质,设计实验验证 其性质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算。
4.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向分析
1.本讲内容重点考查:(1)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2)简单的计算;(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 相关误差分析。 2.高考中常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工具性解决综合性 试题中的某些问题。
考点图析
基础知识梳理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溶质质量分数
HN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 mL。
(4)在9.5 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0.2 mol Cl-,此
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________。 [答案](1)0 101 (2)147 g 6 3 11.2 9.03×1023个
(3)31.25 (4)95 g/mol 24
混
· 1+ (V
(2)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 混合: 抓住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列方程式: 1· 1 m ω +m2· 2=(m1+m2)· 混。 ω ω (3)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 数的判定 ①等质量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 ω1+ω2 混合时,ω 混= 。 2 ②等体积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 ω1+ω2 混合时,ω 混∈[ ,ω 1)在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时, 要注意 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守恒及溶液的电荷守恒。如含 K+、
2 Al3 + 、 SO 4- 的 溶 液 中 存 在 关 系 c(K + ) + 3×c(Al3 + ) = 2 2×c(SO4-)。
(2)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可直接相加, m溶液 而应运用溶液的总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 V(溶液)= ρ 来 即 计算。
必考部分
第一章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系列一轮复习第11章第3讲气体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讲 气体制备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导航高考 考点突破 课时作业
自我诊断 随堂演练 单元综合测试
考纲解读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药品、仪 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等)。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等,灵活选用气体 的发生装置。
3.能对所制得的气体进行净化、干燥,对有毒气体 进行尾气处理。
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思路点拨]
气体发生 ―→ 净化 ―→ 干燥 ―→ 收集 ―→ 尾气吸收
[解析]发生装置中生成的SO2混有水蒸气,要先用浓 H2SO4干燥后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制备有毒气体时 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SO2在NaOH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故D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1.气体制备的思路及操作顺序 (1)气体制备的思路,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归纳: 反应原理 → 气体发生装置 → 除杂提纯 → 干燥 → 收集 → 检验 → 尾气处理
(2)操作顺序 ①组装仪器: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时, 先净气装置,后干燥装置;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④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⑤拆卸、洗涤仪器:自右而左,从上到下。
二、CO2的制备 1.实验室制CO2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净化方法:用__________________除去HCl。 (3)收集方法:用________法收集。 (4)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证明CO2已收集满。
一、O2的制备 1.实验室制O2 (1)制备方法 ①用KClO3和MnO2或用KMnO4制取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P专享】【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必考部分课时作业1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 .1 L 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 氧气的质量小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数一定相等[答案]B [解析]A 项必须指明是气体。
B 项正确。
C 项未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比较。
D 项强酸还分多元酸和一元酸,如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和盐酸中所含的H +数不相等,故A 、C 、D 均不正确。
2.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7.8 g 过氧化钠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所含电子总数为0.4N A B .其中所含离子总数为0.4N A C .与足量的H 2O 反应,生成O 2分子数为0.1N A D .与足量的CO 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 [答案]D [解析]1个Na 2O 2含38个电子,7.8 g 过氧化钠所含电子总数为×38N A =3.8N A ,A 项7.878错误;1个Na 2O 2含2个Na +和1个O ,7.8 g 过氧化钠所含离子总数为2-2×3N A =0.3N A ,B 项错误;根据2Na 2O 2+2H 2O=== 4NaOH +O 2↑,生成O 2分子数为×7.8787.878×N A =0.05N A ,C 项错误。
12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 g NH 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4B .1 mol Cl 2与足量Fe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C .46 g 的NO 2与46 g 的N 2O 4含有的原子数不同D .标准状况下,11.2 L 苯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分子数为3N A[答案]A [解析]1 mol Cl 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 ,B 项不正确;46 g 的NO 2与46 g 的N 2O 4含有的原子数相同,C 项不正确;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D 项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31 气体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6分)1.(2013·沈阳质检)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壁上“黄霜”的成分是硫B.该实验探究既说明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又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污染环境D.试管中的浓硝酸可以用浓盐酸代替[答案]D[解析]试管中的浓硝酸挥发,遇到H2S气体,与之反应生成单质S;烧杯中的NaOH与逸出的酸性气体反应,防止这些酸性气体污染环境;浓盐酸无强氧化性,不能代替浓硝酸完成该实验。
2.做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示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导致的,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答案]B[解析]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所溶气体的量没有改变,浓度均减小,故不能判断。
3.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铜屑和稀硝酸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C.浓氨水和生石灰D.碳酸钙和稀盐酸[答案]D[解析]由装置可看出这是一套固液不加热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且生成的气体不和浓H2SO4反应,不和O2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有D正确。
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H2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CO2C.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NO2D.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O2的体积[答案]C[解析]该装置具有多种功能:一是可以作为集气瓶,从B口进气时,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故C项错误;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或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故A、D两项正确。
二是可以作为一个洗气装置,在瓶中装适量液体干燥剂或吸收杂质气体的吸收液,气体从A口进入,以达到干燥或除杂的目的,故B项正确。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D.丁装置:先从①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答案]C[解析]A通过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来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A正确;B选项橡皮管的作用能使分液漏斗内外大气压相等,液体顺利流下,B项正确;C选项用图示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只要(甲)(乙)管内的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就能证明装置不漏气,C选项错误;D先从①口进气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密度比原气体密度小的气体,D选项正确。
6.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铜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3胶体C.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丁图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答案]C[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A 错;制备Fe(OH)3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B错;铝粉和MNO2能在镁条和氯酸钾的引发下发生铝热反应制得MN,C对;利用套管实验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时,应将NaHCO3放在小试管中,将Na2CO3放在大试管中,D错。
7.用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答案][解析]A不能用NaOH溶液来提纯NO2:2NO2+2NaOH===NaNO3+NaNO2+H2O;B浓H2SO4与Cu反应需加热,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来提纯SO2: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D中NH3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8.(2013·泉州质检)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解析]蔗糖在稀H2SO4溶液中水解后,应加入NaOH溶液中和掉H2SO4使溶液显碱性,否则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时,得不到Cu2O红色沉淀,也无法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9.(26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欲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Cl2,同时进行与氯气有关的某些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A是浓盐酸,B为二氧化锰,将A滴入B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结果制得Cl2体积(标准状况下)小于1.12 L,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变小造成的。
请列举导致盐酸浓度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乙同学欲用下图中的装置净化氯气,则瓶①②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丙同学将纯净的Cl 2通入一定量石灰乳中来制取漂白粉,若通入224 mL(标准状况下)Cl 2完全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答案](1)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2)①氯化氢挥发;②反应生成水;③反应消耗HCl (3)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4)0.01 mOl[解析](1)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2Cl -=====△MN2++Cl 2↑+2H 2O 。
(2)浓盐酸在反应的过程中浓度变小的原因可能有氯化氢挥发、反应消耗HCl 致使溶质减少,也可能是反应生成水使溶剂增多。
(3)实验室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两种杂质,可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就会得到较纯净的氯气。
(4)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标出其化合价就可得知参加反应的氯气与转移电子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0.01 mOl 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
10.(26分)(2012·四川,28)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制取氨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
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 、B 、C 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 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m 1 g 、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 2 g 、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1 L 。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 的质量m 3 g 、洗气后装置D 的质量m 4 g 、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2 L 。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A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的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
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
该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圆底烧瓶(2)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①(NH 4)2SO 4+Ca(OH)2=====△2NH 3↑+2H 2O +CaSO 4 ②B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4)5V 1 7(m 1-m 2)(5)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解析](1)仪器a 是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轻轻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①仿照NH 4Cl 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2SO 4+Ca(OH)2=====△CaSO 4+2H 2O +2NH 3↑。
②浓氨水与固体NaOH 混合即可制得氨气,且两种物质混合就无法控制反应随关随停,不需要选用C 装置,选用B 装置即可。
③固体NaOH 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 3的挥发,溶液中OH -浓度的增加,这两个因素都使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向逆反应方向即生成NH 3的方向移动。
(4)由反应前后氧化铜减少的质量即可求得氨气被氧化生成水的质量为98(m 1-m 2) g ,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8(m 1-m 2) mOl ;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V 122.4×2 mOl,则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V 122.4×2 mOl (m 1-m 2) mOl =5V 1 7(m 1-m 2)。
(5)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被浓硫酸吸收了,导致计算中水的质量增大,求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求得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明显比理论值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