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2

合集下载

02-现代表面工程学导论-- 表面基本理论

02-现代表面工程学导论-- 表面基本理论

表面吸附现象: 比较大的表面能有剩余吸引力,必然有通过原子迁 移或吸附外来物质以调整结构向低能态演变的趋势, 以晶态物质、表面有众多微孔和巨大表面积以及活 性大的物质尤甚。 表面化学特性: 处于界面上的原子其原子结构与内部的也存在区别, 表面原子周围的电子无论是能量或是空间分布都不 同于内部原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表面 的化学特性。
一层约20个分子层厚的氧化膜。
(5) 固体表面的润湿 润湿现象与机理 定义:液体在固体表面上 铺展的现象。 亲水物质、疏水物质: 润湿角:θ
润湿程度的定义:
机理: 润湿与否取决于液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内聚力)和液一固分子间吸 引力(粘附力)的相对大小。若液一固粘附力较大,则液体在固体表面 铺展,呈润湿;若液体内聚力占优势则不铺展,呈不润湿。
润湿理论在各种工程技术尤其是表面工程技术中应 用很广泛。 增强润湿程度: 表面活性物质-减小润湿角 表面适度粗化-增大铺展系数 中间层 成分优化…… 降低润湿程度: 表面惰性物质-增大润湿角 表面平滑-减小铺展系数 不粘涂层:炊具、洁具、防腐蚀等 成分优化……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会造成表面原子的重组?
机械结合界面
2.1.6 表面晶体结构
晶体表面具有低晶面指数的平台、一定密度的单分子 或原子高度的台阶、单分子或原子尺度的扭折以及表面吸 附的单原子及表面空位等。
除了台阶、扭折和吸附原子外,实际表面上还存在大量各 种类型的缺陷.如原子空位、位错露头和晶界痕迹等物理 缺陷、材料组分和杂质原子偏析等化学缺陷。它们对于固 体材料的表面状态和表面形成过程都有影响。
贝尔比层具有较高的耐磨耐蚀性,但也会感生出位 错、层错等缺陷而影响器件的性能。
残余应力: 材料经加工,就会存在着各种残余应力,对性能发

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有人做了钢和环氧树脂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 清洁钢的表面,所得的表面清洁状况不同,从而影响了接触角θ不同, 而导致粘结强度的不同。 三、固体对固体的吸附
第二章 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固体材料的表面
一、固体材料的表面 固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形态。它大致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在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结合键。这种结合键
与原子结构有关。 固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例如按材料特性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
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若按固体材料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结构材 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2)表面驰豫 晶体的三维周期性在表面处突然中断,表面上原子的配位情况发生 变化,并且表面原子附近的电荷分布也有改变,使表面原子所处的力场 与体内原子不同,因此,表面上的原子会发生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 位移以降低体系能量。表面上原子的这种位移(压缩或膨胀)称为表面 驰豫。 表面驰豫的最明显处是表面第一层原子与第二层原子之间距离的变 化。越深入体相,驰豫效应越弱,并且是迅速消失。因此,通常是只考
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和液固分子间的吸引力(粘附力)的相对大 小,若后者较大,则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呈润湿;若前者占优势则不 铺展,呈不润湿。
液体和固体之间的吸附粘结力可以表示为:ISL=γL+γs- γsL=γL(1+cosθ)
可见,粘结力大小与液体表面张力γL及接触角θ有关。θ愈小,则 ISL越大,粘结越牢。
图2-2 是金属材料在工业环境中被污染的实际表面示意图
第二节 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由于固体表面上原子或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就有吸引其它分子 的能力,从而使环境介质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大于体相中的浓度,这种 现象称为吸附。吸附是固体表面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表面基础理论-2(A)

表面基础理论-2(A)

4.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指没有被其它任何物质污染,也没有吸附任
何不是表面组分的其它原子或分子的表面,是我们在预 处理后中想要得到的表面。
晶体表面是原子排列面,有一侧无固体原子键合,形
成了附加的表面能。从热力学来看,表面附近的原子排 列总是趋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4.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成分和结构与内部不同,要4-6个原子过渡!
1)离子键 ionic bond 由金属原子与非金属 原子组成
金属正离子与非金属负 离子由静电库仑力吸引 而结合在一起
2) 共价键 Covalent bond
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而结 合在一起
methane (CH4 甲烷).
共价键
氧分子的结构
3)金属键 metallic bond 金属原子脱去最外层 价电子成为正离子, 各原子所贡献的电子 成为自由电子,在间 隙内高速穿梭往来运 动,形成电子云,金 属正离子之间靠与电 子云形成的静电库仑 力结合在一起。
对于固体材料与气体的界面,分为: (1)清洁表面——经过诸如离子轰击、高温脱附、超 高真空中解理、蒸发薄膜、场效应蒸发、化学反应、分 子束外延等特殊处理后。 (2)实际表面——暴露在未加控制的大气环境中的固 体表面,或者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保持在常温和常压(也 可能在低真空或高温)下的表面。
3.理想表面
台阶:表面原子形成台阶结构。
化合物:外来原子进入表面,并与表面原子形
成化合物。
5.实际表面
理想的表面是不存在的,清洁的表面是难以制
备的,实际的表面存在缺陷、杂质等现象。
表面粗糙度与波纹度是实际表面的基本特征。
表面粗糙度 吸附和玷污 机械加工表面
一般表面
一般的零件经过机械加工以后,表面上有各种氧化 物覆盖。 为此,大部分表面覆层技术在工艺实施之前,都要求 对表面进行预处理,清除掉表面的氧化皮,以便提高 覆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

上述涂层定义涉及到下述应弄清楚的问题:
涂层应有“一定厚度”,这个厚度多少? 涂层是“不同于基体材料”的一个覆盖层,是一种什么材料? 涂层是如何形成的?即涂层的形成机制 涂层是如何“附着”在基体上的?即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制 涂层应具备“一定功能”,什么功能? 涂层与表面改性和表面处理的关系
第四节 涂层形成机制
的表面功能,本质上是要了解材料 表面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即材 料表面的结构、状态与特性问题

了解、认识“表面”,对表面工程技术的学习 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的“表面”主要指金属或晶体表面
第一节 表面晶体学简介
一、界面与表面
几个有关的重要概念:相、界面、表面 物质存在的某种状态或结构,通常称为某一 相 各相并存必然存在一个交界区,我们称之为— —界面 界面是由一个相到另一个相的过渡区域,界面 处的结构、能量、组成等都呈连续的梯度的变 化 (示意图如下)
第一节 表面晶体学简介
二、固体表面的分类:
1、理想表面:当一个无限大的无缺陷的晶体被分
成两个半无限大的晶体时,如果在分割面附近区域中的 原子排列、电子的密度分布都和分割前一样,而且晶体 在分割时没有原子进入或跑出分割面,这个分割面就称 为——理想表面
理想表面 形成示意图
第一节 表面晶体学简介
显然,理想表面是难以获得的,只
两种吸附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热效应不同:放热过程,化学吸附的吸附热高于物理 吸附,吸附和脱附的温度都高于物理吸附; ②吸附和脱附的速率不同:物理吸附类似凝聚现象,一 般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度快,化学吸附慢;化学吸附 脱附比物理吸附难,物理是可逆的,化学是不可逆的。 ③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一种固体表面只能吸附一些气体, 物理吸附无选择性; ④吸附层的厚度不同:化学吸附是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有时会是多层的; ⑤吸附态的光谱不同:物理吸附只是特征吸收峰发生位 移,化学吸附会产生新的吸收峰; ⑥联系:一是很难区分,二是化学吸附有时要先经过物 理吸附,三是两者有时互相转化。

第二章_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2

第二章_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2

c.当原子键不具有明显方向性时,表面重构较少,重构以缺 列型为主。 当原子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如共价键,则清洁的低指数 晶面上的重组型重构较多。 必须指出,重组型重构同时伴有表面弛豫,以进一步降 低能量,只是对表面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而言,表面弛豫比 重新配对要小的多。
2.3 固体表面力场

晶体中质点的受力场可认为是对称的。 固体表面质点力场对称性被破坏,存在有指向的剩余力
3.影响固体表面自由能的因素
(1)晶体原子间的结合能 能也高。
(2)表面原子的晶面取向 面其表面自由能越低。
原子间结合能高,表面自由
晶体中越是堆集紧密的晶
(3)温度 对于无应变的表面,表面自由能等于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半经验关系式:
● 固体表面能
一般不等于表面张力σ,其差值与过程的弹性应变有关。
2.表面重构
表面晶体结构和体内出现了本质的不同。重构常表现为表 面超结构的出现,即两维晶胞的基矢按整数倍扩大。 在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同, 原子位臵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种表面结构称为重构。
重构表面示意图
最常见的表面重构有两种类型: 缺列型重构,重组型重构
a.缺列型重构:是表面周期性地缺失原子列造成的超结构。 清洁的面心立方金属,铱、铂、金、钯等晶体 {1 1 0}表面上的原子列每间隔一列即缺失一列。 b.重组型重构并不减少表面的原子数,但显著地改变表面的 原子排列方式。通常,重组型重构发生在共价键晶体或有较 强共价成分的混合键晶体中。 共价键具有强的方向性,表面原子断开的键,即悬键处 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因而将造成表面晶格的强烈畸变,最 终重排或具有较少悬键的新表面结构,显然这种新结构是具 有较大周期的超结构。 若只考虑最近邻原子的交互作用,这两种表面形态的表 面能量无明显区别,但若考虑较长程的互作用,后者具有较 低的能量。

表面技术(第2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第2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
表面重构
• 在平行基底 的表面上, 原子的平移 对称性与体 内显著不 同,原子位 置作了较大 幅度的调 整,这种表 面结构称为 重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
表面偏析
A B
表面原 子是从 体内分 凝出来 的外来 原子
南京航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
固体表面:
固体材料与气体或液体的分界面,它 实际是凝聚态对气体或真空的一种过 渡,通常由凝聚态物质靠近气体或真 空的一个或几个原子层组成。固体材 料的表面有着和固体体内不同的特 点,决定固体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 性等性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Hydrogen on Octahedral(八面体) Site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
固体表面对液体吸附
• 包括对电解质和对非电解质的吸附。对 电解质的吸附使固体表面带电或者双电 层中的组分发生变化,对非电解质溶液 的吸附一般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层以 外就是本体相溶液。液体的溶剂和溶质 都可能被吸附,但被吸附的程度不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讲 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
表面技术
• 润湿和不润湿通常采用润湿角θ描述。 润湿角θ是指固、液、气三相接触达到 平衡时,从三相接触的公共点沿液气界 面作切线,此切线与固、液界面的夹 角。通常θ<90°时称为润湿,θ越 小,润湿性越好,液体越容易在固体表 面展开, θ>90 °时称为不润湿, θ 角越大,润湿性越不好,液体越不容易 在固体表面上铺展开,而是越容易收缩 至接近呈圆球状。

第二章 表面基本概念

第二章 表面基本概念

31
第二节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具有吸附其他物质的能力。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 子具有剩余的力场,当气体或液体分子趋近固体表面时, 受到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的吸引力,在固体表面富集。 通常称固体为吸附剂(adsorbent),被吸附的物质为吸附 质(adsorbate)。 一.吸附现象 固体上气体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 物理吸附: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化学键
•固体的界面
(1)晶界(或亚晶界)——多晶材料内部成分、结构相同而取向 不同晶粒间的界面。 (2)相界——固体材料中成分、结构不同的两相之间的界面。
8
晶界的显微照片
Ni0.76Al0.24:500ppm B 的小角晶界(倾斜7°)
晶界的高分辨TEM
9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结构
一.固体的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台阶 平 台 空 位 吸附原 子 凸沿
凸沿吸附原 子
单晶表面TLK模型
20
20
固体表面缺陷类型和浓度
(1) 在一个真实的固体表面,折皱(kink)、阶梯(step) 及平台(terrace)上的原子都有一定的平衡浓度。 (2) 对一个粗糙表面,10%~20%原子在阶梯,含5%左 右的折皱。阶梯和折皱对应于线缺陷,而同时表 面还存在吸附原子或原子空位,它们对应于点缺 陷。点缺陷的浓度一般低于1%。 (3) 对于处于不同类型的表面位置的原子或分子,其 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周边环境、配 位数不同。而处于配位不饱和状态的位如kink位 对于化学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 (4) 缺陷位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制备密切相关。 随制备方法不同,其相对浓度可以有很大差别。
12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结构
表面原子排列自行调整降低能量

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章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固体材料的表面一、固体材料的表面固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形态。

它大致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在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结合键。

这种结合键与原子结构有关。

固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例如按材料特性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若按固体材料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固体表面是指固气界面或固液界面。

它实际上是由凝聚态物质靠近气体或真空的一个或几个原子层(0.5-10nm)组成,是凝聚态对气体或真空的一种过渡。

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了固体表面有着与固体体内不同的特点:1.原子排列不同;2.组分不同。

二、表面结构1.理想表面结构理想表面结构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

这里忽略了晶体内部周期性热场在晶体中断的影响,也忽略了表面上原子的热运动以及出现的缺陷和扩散现象,又忽略了表面外界环境的作用等,因而把晶体的解理面认为是理想表面。

2.清洁表面结构(1)清洁表面的一般情况固体材料有单晶、多晶和非晶体等。

目前对一些单晶材料的清洁表面研究得较为彻底,而对多晶和非晶体得清洁表面还研究的很少。

晶体表面是原子排列面,有一侧无固体原子键合,形成了附加的表面能。

从热力学来看,表面附近的原子排列总是趋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达到这个稳定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行调整,原子排列情况与材料内部明显不同;二是依靠表面的成分偏析和表面对外来原子或分子的吸附以及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趋向稳定态,因而使表面组分与材料内部不同。

图2-1为单晶表面的TLK 模型。

这个模型有Kossel 和Stranski 提出。

TLK 中的T 表示低晶面指数的平台(Terrace );L 表示单分子或单原子高度的台阶(Ledge );K 表示单分子或单原子尺度的扭折(Kink )。

除了平台,台阶和扭折外,还有表面吸附的单原子(A )以及表面空位(V )。

单晶表面的TLK 模型已被低能电子衍射(LEED )等表面分析结果所证实。

哲学第2章表面科学基础课件2

哲学第2章表面科学基础课件2
阴极极化曲线
阳极极化曲线
Ea0阳极平衡电位,Ec0阴极平衡电位,Icorr最大腐蚀电流。
2024/7/20
34/48
(3)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腐蚀原电池的作用过程由阳极过程、阴极过程 和电子转移三步骤构成。
➢阻力最大的步骤对腐蚀速度起主要影响,称为 腐蚀的控制因素。
➢减少腐蚀的最有效措施是采取措施影响其控制 因素。
(1)工作原理 Zn + H2SO4 = ZnSO4 + H2↑ 构成:①两个存在电极电位差的电导体、 ②电解质溶液、③导电通路。
2024/7/20
11/48
腐蚀原电池的特点:
1. 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破坏 2. 阴、阳极短路,化学能→热能,不对外做功 3. 不可逆过程
原电池能量转换: 化学能→电能
2024/7/20
12/48
2024/7/20
原电池
13/48
原电池和腐蚀原电池的区别和关系
①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平时用 的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它只有外接电路才 能放电。
② 腐蚀原电池满足电池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金 属材料(正、负极)和腐蚀溶液,构成原电池。 但在金属表面正负极是连接的,它就自己放电 了。
18/48
• 腐蚀原电池形成原因举例

渗碳体

新管道 旧管道
(a)不同金属组合 应力集中
(d)应力及形变差异
2024/7/20
铁 (b)金属中含杂质
(c)表面状态不同
粘土
砂土
表面状态不同缝内 Cu2+浓度比缝外高


(e)氧浓度差异
(f)金属离子浓度差异

表面基础理论

表面基础理论

表面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润湿性
表面结构可以影响液体的润湿程 度,从而影响液体的吸附、凝聚 等性质。例如,表面的微孔结构 可以提高表面的润湿性。
摩擦性
表面结构可以影响表面的摩擦系 数,从而影响物体的运动性能。 例如,表面的微凸起和凹陷结构 可以影响表面的摩擦系数。
电学性质
表面结构可以影响表面的电学性 质,例如导电性、绝缘性、介电 常数等。这些性质在电子器件、 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表面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
表面基础理论能够解释和预测各种表 面现象,如催化反应、表面吸附、表 面腐蚀等,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现象 的内在机制。
表面基础理论在能源、环境、生物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如能源转化、污染物治理、生物医学 检测等。
指导材料设计
表面基础理论能够为新材料的研发和 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帮助科学家预测 和控制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应用 价值。
表面能
表面能是单位面积的表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它是表面张 力与温度的乘积。表面能的大小决定了物质在表面上的吸 附、凝聚、润湿等性质。
表面扩散
在表面,分子或原子可以沿着表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 为表面扩散。表面扩散可以影响表面的生长、形貌和化学 反应等过程。
表面结构与相变
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的特征是原子或分子在空间 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周期性 的格子。在表面,晶体结构的变化可 以导致相变,从而影响表面的性质。
进行。
表面能的意义
表面能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 用,如材料科学、化学反应、生 物医学等。了解表面能有助于深 入理解这些领域的物理和化学过
程。
表面张力
01
表面张力

精选第二讲表面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

精选第二讲表面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
贝尔比层
表面成分
二元合金表面富集元素
由A,B两种原子组成的固体表面情况
实际表面
FeO
表面成分(surface composition)
金属的氧化 : 气相/高价氧化物/低价氧化物/金属
空气
<1000℃
>1000℃
Cu
Cu
Cu2O
CuO
Cu2O
空气
空气
<570℃
>570℃
Fe
Fe3O4
空气
Fe2O3
Fe
Fe3O4
Fe2O3
实际表面
1.基于固相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微晶层(贝尔比层(Beilby)层):1-100nm厚的晶粒微小的微晶层。塑性变形层:塑变程度和它的深度有关。其它变质层: (1)形成孪晶:Zn, Ti等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表层会形成孪晶;(2)发生相变:18-8型奥代体不锈钢,β黄铜、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高锰钢等会形成相变层;(3)发生再结晶:Sn、Pb、Zn等低熔点金属加工后表层能够形成再结晶层。(4)发生时效和出现表层裂纹等。
主要内容
一、表面晶体学二、金属的表面现象三、覆层的形成机制四、表面缺陷与表面扩散
一、表面晶体学
1. 表面类型理想表面洁净表面实际表面
1. 理想表面
典型的固体表面
理想表面:无限晶体中插入一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后形成的表面。自然界很难获得理想表面。特点:表面原子近邻原子数少,表面原子能量升高,表面能,引起吸附。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1)热效应不同 物理吸附热小于化学吸附热,化学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同等数量级,物理吸附热与液化相似;前者脱附温度在气体的沸点附近,后者的脱附温度比气体脱附温度高。(2)吸附和脱附的速率不同 前者类似凝聚现象,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度快。后者类似化学反应,需要活化能,吸附速度慢。前者易脱附,可逆;后者不易脱附,不可逆。(3)化学吸附有选择性 化学吸附有高度选择性。如氢会被钨和镍化学吸附,不能被铝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无选择性。

表面技术终极鉴赏版

表面技术终极鉴赏版

第一章表面科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基本概念:表面:通常指固---气界面或固--- 液界面,一般由凝聚态物质靠近气体或真空的一个或几个原子层组成。

界面:一般指两相交界处,严格来讲固固、液液、固液、气液、固液交界处皆为界面。

晶界:同一相中晶粒之间的分界面。

相界:不同凝聚相之间的分界面。

理想表面:理想表面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忽略周期性势场的中断,忽略缺陷、扩散、热运动,忽略外界环境影响)。

清洁表面:清洁表面指没有被其它任何物质污染,也没有吸附任何不是表面组分的其它原子或分子的表面,是我们在预处理后中想要得到的表面。

实际表面:理想的表面是不存在的,清洁的表面是难以制备的,实际的表面存在缺陷、杂质等现象。

表面粗糙度与波纹度是实际表面的基本特征。

机械加工表面:在磨削、研磨、抛光等机械作用下,金属表面能形成特殊结构的表面层。

表面驰豫:表面的原子周期性突然破坏,表面上的原子会发生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位移以降低体系能量,表面上原子的这种位移称为表面驰豫。

表面重构: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同,原子位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表面台阶结构:当温度升高时,由于原子的热运动,晶体表面产生的一定密度的单分子或原子高度的台阶。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和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粗糙度。

贝尔比层:固体材料经切削加工后,在几个微米或者十几个微米的表层中可能发生组织结构的剧烈变化,使得在表面约10nm的深度内,形成晶格畸变薄层。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靠范德华力作用,物理吸附对温度比较敏感,低温下的单层有序结构,吸附分子结构无变化。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则形成化学键结合,存在电子转移,结合强度比物理吸附大许多。

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自由能: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自由能是在热力学当中,自由能指的是在某一个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内能中可以转化为对外作功的部分表面扩散:物质中原子或分子沿表面的二维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强键力的金属和无机材料表面能较高。

表面能与温度:随温度升高表面能一般为减小。因为热 运动削弱了质点间的吸引力。

表面能与杂质:物质中含有少量使表面能减小的组分, 则会在表面上富集并显著降低表面能;若含有少量表面
能增加的组分,则倾向在体内富集并对表面能影响不大。
对物质表面张力产生强烈影响的组分称为表面活化剂,如熔 融铁中的氧和硫,氮化物和碳化物表面的氧。

以面心立方晶格金属的表面形成 为例说明 通过断键功劈开的新表面,每个原子 在晶体内部原子的配位数是并不是都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原来的位 12。 如果形成表面的原子面是(臵上,由于键合力的变化必然会通过 100) 时,由于外层原子不存在了,因 弛豫等重新组合,因而消耗掉一部分 此配位数变为8。即其余四个原 能量,称为松弛能,严格讲表面能应 子的键被断掉。 等于断键功和松弛能之和。但是由于 设两个原子间的键能为U 松弛能一般都很小,仅占其中的 2 a, 则制造表面时每断一个键,该原 (111)面时,断 %~6%,因此,可近似用断键功表 子的能量将增加Ua/2,切断4 根 键功为3/2Ua 示表面自由能的大小。 键增加能量2Ua。这种能量的增 (110)面时,断 加称为断键功,与原子的内聚功 键功为5/2Ua 和表面上原子取向有关。
2.4.2 液体的表面自由能
表面层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力,这 个力力图将表面分子拉入液体内部,从而使液体表面具有自 动收缩的趋势。如要把液体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到表面(增加 表面积),就必须克服指向液体内部的引力而做功。
在等温等压下,若将AB可逆地移 动一个距离Δλ。这时液体膜的表面积 增加了ΔA,同时环境消耗了功。 根据力学原理,功等于力乘距离,所 以这一过程中外界所消耗的功为:
表(界)面的定义: 表界面研究的对象是不均匀的体系,具有多相性, 即该体系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能的相,表界 面是由一个相过渡到另一相的过渡区域 固体材料的界面:固-液、液-液、固-固的过渡区域
表面: 固体材料与气体或液体的分界面。 晶界(亚晶界): 多晶材料内部成分、结构相同,取向不 同相晶粒之间 同的晶粒(或亚晶)之间的界面。 相界: 异相晶粒之间 固体材料中成分,结构不同的两相之间 的界面。
c.当原子键不具有明显方向性时,表面重构较少,重构以缺 列型为主。 当原子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如共价键,则清洁的低指数 晶面上的重组型重构较多。 必须指出,重组型重构同时伴有表面弛豫,以进一步降 低能量,只是对表面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而言,表面弛豫比 重新配对要小的多。
2.3 固体表面力场

晶体中质点的受力场可认为是对称的。 固体表面质点力场对称性被破坏,存在有指向的剩余力

表面组分与材料内部不同,存在各种类型的表面缺陷。
单晶表面的TLK模型
(已被低能电子衍射(LEED)等表面分析结果证实) T:低晶面指数的平台(Terrace);L:单分子或单原子高度 的台阶(Ledge);K:单分子或单原子尺度的扭折(Kink)
2.2.2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
当某一表面形成时,为了降低体系的能量,表面原子移到一个
--在原子尺度上,实际固体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2.2 固体的表面
理想表面:表面结构不变地延续到表面后中断,是理论 上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忽略了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 在晶体表面中断地影响,忽略了表面上原子的热运动、热 扩散和热缺陷及表面的物理化学现象等。 晶体的解理面认为是理想表面。
● ●
真实清洁表面:没有表面污染的实际表面。 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 结晶方向破裂,并且能裂出光滑 平面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平面称 为解理面。解理面是晶体各向异 性的表现之一。
第二章 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 念和理论
概述:固体材料
晶体:
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排列 (长程有序) 非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无规则排列 (长程无序,包括玻璃、非晶态金属、非晶态半导 体和某些高分子材料) 金属材料: 纯金属、合金。 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 结构材料: 以力学性能为主的工程材料。 功能材料: 利用物质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敏 感的反应,实现各种信息处理和能量的转换的材料。
2.2.1 清洁表面的一般情况

晶体表面是原子排列面,有一侧无固体原子的键合,形成
了附加的表面能。从热力学来看,表面原子排列总是趋于能
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表面原子达到稳定态的方式
一、自行调整,原子排列情况与材料内部明显不同。
二、依靠表面的成分偏析和表面对外来原子或分子的吸附以 及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趋向稳定态。
负弛豫的简单解释:
将一个晶体劈裂成新表面时,表面原 子原来的成键电子会部分地从断开的 键移到未断地键上去,从而使未断键 增强,因此会减少键长。 不过,一旦有被吸附的原子存在, 键长的变化应减少或消失。弛豫作用 对杂质、缺陷、外来吸附很敏感。
正弛豫的简单解释:
由于表面原子间的键合力比体相 弱,表面原子的热振动频率会降低, 使振幅增大,从而表面原子会发生重 组,重组后的点阵常数大于体相。
原因为:
--固体表面质点没有流动性,能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表面
概述

● ●
表面质点所处环境不同于内部质点,存在悬键或受力不 均而处于较高能态,呈现一系列特殊的性质。 表面与界面可近似看作是材料中的二维缺陷。 引起熔点、沸点、蒸汽压、溶解度、吸附、润湿、化学 活性、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变化。 有关强度、韧性、导热、导电、介电、传感、腐蚀、氧 化、催化、能量交换、摩擦磨损、光的吸收与反射等都 与表面与界面特性密切相关。 多晶材料的界面分为: 同相界面:相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晶粒间界面, 如晶界、孪晶界、畴界等。 异相界面: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区域间界面, 如同质异构体界面、异质异构体界面。
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定性解释: (1)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液相中分子间距增大,内部分子对 表面层分子的引力减弱。 (2)温度升高,蒸汽压增大,气相中分子对表面层分子的吸引 力增强。当达到临界温度时,液体密度和蒸汽密度相同,所以表 面张力为零。
总结

表面能与键性:表面能反映的是质点间的引力作用,因
新的稳定的平衡位臵。因此改变了最表层与第二层的间距,形
成带有折皱的周期起伏的表面。这种移动称为弛豫作用。
表面弛豫表现在晶体结构基本相同,但点阵参数略有差异,
特别是表现在表面与其下少数原子间距的变化上,即法向弛豫。 (特别是压缩(负)弛豫)
理论模型认为:
金属表面电子改变空间分布以降低能量,结果出现,表 面电偶极子层,并通过它与表面原子层的互作用而产生压缩 弛豫。 一般:表面一、二层间原子间距受压缩 二、三层间原子间距受膨胀 三、四层间原子间距受压缩 弛豫地正负自表向内交替的改变,即自外向内的几个表 面原子层的层间距是收缩、膨胀交替地进行的。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
积分上式 得 由上式可知,一个体系的表面自由能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张力和 表面积的乘积。体系表面张力和表面积越大,则表面自由能越大。 由上式可以看出
对于只有表面积和表面张力发生变化的体系,根据热力学的最 小自由能原理,表面自由能减小的过程是自动进行的过程。 将式 微分得
小结:液体表面能
2.4 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表面能—增加单位表面所需做的可逆功,单位J· m-2。
表面张力—产生单位长度新表面所需的力,单位N· m-1。 对没有外力作用的表面系统,系统总表面能将自发趋向于最 低化。

为什么表面的出现会伴随表面能的产生呢? 原因是不论液体还是固体,从无表面到生成一个表面, 必须依靠环境对其做功,该功即转变为表面能或表面自由能。

诱导作用力:发生在极性与非极性物质之间。指在极性
物质作用下,非极性物质被极化诱导出暂态的极化电矩, 随后与极性物质产生定向作用。

分散作用力(色散力):发生在非极性物质之间。非极性 物质瞬间电子分布并非严格对称,呈现瞬间的极化电矩,
产生瞬间极化电矩间相互作用。
在固体表面上,化学力和范德华力可以同时存在,但两者在 表面力中所占比重,将随具体情况而定。
倾向于形成球形表面,降低总表面能。 液体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具有相同的数值和量纲。
2.4.3 固体的表面张力及自由能
1.固体表面张力 固体的表面张力不同于液体,很难测得定值。 因为即使对同一晶体,由于处于表面上的晶面不同,同时, 表面微观形态复杂多变,晶格缺陷存在地程度也不相同,其 表面张力也会不同。 2.固体表面自由能 对于固体,原子几乎不可移动,其表面原子结构基本上 取决于材料的制造加工过程。 固体的表面张力并一定等于表面应力。 Gibbs指出,表面张力是形成单位面积的表面时消耗的 功,即表面自由能,而表面应力除了造成界面自由能的变化 外,还要用于表面形成时固体形变所消耗的功。


2.1 固体表面的基本特征
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通常将一个相和蒸汽或真空接触的界面称表面。
固体表面与液体相似处是表面受力不对称;不同处是固
体表面原子(离子)不能自由流动,使定量描述更困难。

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主要表现为:
--晶体的各向异性在表面上也体现。 --表面结构缺陷引起表面性质变化。 --实际固体表面常被外来物污染而影响表面性质。
2.表面重构
表面晶体结构和体内出现了本质的不同。重构常表现为表 面超结构的出现,即两维晶胞的基矢按整数倍扩大。 在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同, 原子位臵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种表面结构称为重构。
重构表面示意图
最常见的表面重构有两种类型: 缺列型重构,重组型重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