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Ⅰ)地理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08-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全国卷,山东卷)解析

2008-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全国卷,山东卷)解析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区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区分度】:低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川卷)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川卷)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图2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①34.3 532.5 1865.8 15.8②53.5 1539.1 727.9 15.0③51.9 542.4 404.4 0.4④31.1 361.0 184.6 2.07. 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

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

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

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

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以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Ⅱ)解析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Ⅱ)解析
维普资讯
试 墨 解 析

—j 薯0 0 …
毫 一 i 誊 一 譬乏
2o 普遍 08 年
- - 毫
_|I1I_ J - l ● . I - -
I 选 择 题 .
读图l ’ 完成 l 2题  ̄
解析 : 本组 题主 要考 查 的是地 图和 等
解 “ 均 坡度 最 大 ” 平 这一 关键 词 , 以 所
1 、 、 、 四地段 中平均坡 度 . ② ③ ④ ①
最 大 的为 :
不 仅要 看① ~ 四个 地段 等 高线 的疏 ④ D. ④
密程 度 ,还 要注 意各地 段所跨 等 高线 的数 目 , 而做 出判断 。第 2题 , 从 依据
1 3 年一雍正命 派使 团抵 达土 尔 71
扈特汗国。
( ) 害 ( 候 寒 冷 )缺水 ( 3冻 气 ; 干 旱) 缺 草 ( ) ; 料 。
解 析: 组 题通 过 局部 区域 图 、 本 区
15 7 6年一土尔 扈特汗 国使 团到 热
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6 7 5年一土尔 扈特 汗 国渥 巴锡 汗 抗议俄 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 17 7 0年—俄 国征调 土尔扈 特汗 国 2万 余 人参 加 对 土 尔 其 的 战 争 。 , 巴 秋 渥 锡从 前线归 来 , 密召开 会议 , 秘 决定 东 归祖 国。 17 年一1 1 71 月 7日, 巴锡率领 1 渥 7
域特 征事 物 、历史材料创设试题情景 , 考生能准确区域定位 。主要考查 中亚及 其周边地 区的气候 、 地貌 、 水文等地理要 素的相互联系 、 相互制约性 , 并探究 自然
地 理 要 素对 人 类 活 动 ( 尔扈 特 人 的 游 土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地理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地理试题分析
对学科 基 础知识 和能 力 的 考 查 , 调 考 查 考 生 的 学 强
时, 昼长达 l 9小时 , 该地所在地区应是高纬度地 区, 故第 9 题选 D; 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 , 当 因低纬度 地区全年昼夜变化较小 , 2 3月 1日至 9 2 月 2日, 这 段时间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 昼长夜短 , 且昼夜差别不 大 , D相 差 l小 时 太 大 , 排 除 答 案 B D。6月 B、 故 、
从 18 96年到 20 年迁移变化幅度最小 , 02 且有 向北
较小的迁移幅度 , 最可能是第一产业 。综合三线变 化情况 , 5题选择 B最合适 ; 第 从右边坐标 图看 出 三次产业重心只有③稍有 向北迁移 , 三线变化幅度 ①最大 , 所以第 6 题选择 C 从两幅图看 出第一产业 ; 东西变化不大 , 稍有向北迁移 , 第二产业向南迁移幅 度较大稍有偏西, 第三产业往东往南迁移幅度较大。 所 以第 7题 选 D。 8 1 。本组题需要根据某示意图来判断分 ~ 题 析该地 的 日照、 昼夜、 时间、 季节等问题。最好画 出 幅赤道中线 图, 并画出晨 昏线 , 然后结合 图 3 进行 分析 。89题 抓住 在晨 昏线 上 地 方 时 小 于 l 、 2时 的

点一 定在 晨线 上 , 反 在 昏线 上 。从 题 干 和 图 中可 相 以看 出 Q地 的地 方 时 为 5时 3 0分 , Q 地 一 定 为 则
晨线 , Q地昼 长时间为 : 1 5 3 ) 且 (2— :0 ★2=1 3小 时, 昼长夜短 , 是该地所在半球的夏半年, 故第 8 题
日出不 可 能 是 4时 3 0分 , 因昼 长 为 l 5小 时昼 长 太 长, 只有 选项 A既能 表 示 出 l 2月为 冬季 昼 短 夜 长 ,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试题解析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试题解析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试题解析1~2题:农业地域、农业区位本题考查点在于通过统计图中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题干文字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的地域分布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

第1题,准确提取文字信息中该地“1月平均气温3℃”、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是关键,“ 1月均气温3℃”“水稻”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区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只有“太湖平原”才具有这种农业地域特点。

第2题,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变化到“200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花卉、蔬菜为主”,表征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由水稻种植业向园艺业转变,这是市场区位成为主导区位的结果。

3~4题: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人口地域本组题主要通过图表数字信息呈现出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数量变化反映人口地域变化等特点,考查学生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3题,人口增长率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图表数字信息显示该地18年来人口变化最大的特点在于总人口增加了666万,约为1982年的19倍,同时15~64岁的比重上升了32.03%,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且该地又位于某城市,因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导致该地人口总量增长更合乎我国的人口国情。

第4题,上题结论人口迁入是导致该地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表中反映该地人口在1982~200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经济因素又是导致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说明该地是一个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惟有深圳符合这一要求。

南京和西安都是古都,人口早已超过百万,沈阳是我国起步时间较早的一个工业城市。

5~7题:产业重心空间转移本组题通过统计图信息反映三大产业重心的空间转移,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地域特征及其转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5题,③线经纬度基本变化不大,且总是在我国东南部,这是气候、地形、水源对农业地域制约的结果,应为第一产业。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对于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试卷整体难度水平:通过对试卷的难度分析,可以判断试卷
的整体水平。

例如,试题的难度是否适中,是否有一定的难度提高,是否存在过于简单或难以理解的试题。

2.题型分布:试卷中不同题型的分布情况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
很大的影响。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比例,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否均衡。

3.命题思路和题目质量: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以及题目质
量的优劣对考生的答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命题是否贴近生活实际,是否引导考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点覆盖广度和深度: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覆盖广度和
深度,反映了教材和考纲的实际应用情况。

例如,试题中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是否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5.试题的发展性和先进性:试题的发展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培养作用。

例如,试题是否鼓励考生扩展思维、进行分析和探索。

通过以上的评析,可以对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并为今后的教学和命题提供参考意见。

2008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评析

2008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评析

(5—7题)
①向西南 ——第二产业 ②向东南 ——第三产业 ③向北 ——第一产业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 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 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即该地日出为5时30分 ——此时该地昼长夜短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 成8~11题。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 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二、考生答题评析
1.考生得分情况分析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08年 2007年
考核内容
主要能力要求
判断我国农业地域类 读图分析、判断思
农业 区位
1-2
8
统计 型和农业区位条件对 考、调用相关区域 图 农业地域结构的影响 地理和区位理论知
识论证的能力
城市 化
3-4
8
数据 表格
城市人口的增长方式 及地域差异
读取表格有效数据 的能力,分析、判 断、论证的能力
判断中国三次产业及 能运用经纬网知识
中亚 39 自然 (1) 20 地理 (3)
呈现 形态
刚果河 流域图
文字描 述和中 亚局部 区域图
考核内容
主要能力要求
刚果河流域的地形 探究和论证地理事
类型的判断,水量 物的能力,描述和
丰富及河口地貌的 阐述地理成因的能
形成原因

中亚的地理环境特 读图忆图、对比思
征与形成原因
考和分析问题、阐

高考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I)研知与赏析

高考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I)研知与赏析
3 .6 9( 3分 ) 食 问题 引发 全 球 广 泛 粮 关 注 , 国 高度 重 视 粮 食 安 全 。 阅读 以 我 下 图 文 材料 , 回答 问题 。
河 流 水 文 3 ( )2 约 1 6 1() 5分 水 系特 征 ( ) 3 ( ) 3 、 9 1 外 力 作 用 及地貌 3 () 63 农 业 及 区位 1
气候分布 3 () 6 2
载量) 与庞大 的学科知 能范畴间 的矛盾 造成的考生心理之得 与失 、 悲与喜 。

合 理 导 向性
及 灾 害
3 ( )3 9 1( )

今 年 高 考 文 综 试 题 几 大 亮 点
本 卷考 查 的 仍然 是 一些 基础 主 干 知识 与能力 , 各部分 内容分 布如下表 。
答。 东北林 区曾长期 以砍伐 为主 , 成 造
林 区面积 大量 缩小 ,湿地 沼泽 也 曾被
耕地、 淡水 资源 存在 着差 异 , 题 时必 答 须从 附图去寻找可 以利 用的信息。注意 两地的人 口总量 以及 造成两 地耕地 、 淡 水 资源差异 的重要原 因是地势 。 第 ( 题 , 泰普水 电站 建设 在 巴 5) 伊 西南部 , 口、 业密 集 的能源 消费 地 人 工
维普资讯
高考 留给 我 们 无 尽 的
2 0 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 国卷 I) 08 全 研知与赏析
●李福 中/ 山西省 忻州 实验 中学( 30 0) 040
年一度高考试 题揭晓 的时候 , 总 是 留给大家无 限的感 知与感慨 : 或兴奋 或遗憾 , 亮 点或不足 , 启示 或警戒 。 或 或
附近 。水 电站 与工 业 区 的相 互 配置有 以下几种 情况 :在 工业 区 附近建 设水 电站 , 以理解为 给企业 配置 能源 。 可 水 电站建设 好 了以后 ,附近发 展 了耗 能 工业 群 , 是耗 能企业 的工业 布局 。 电 水 站建 设前后 , 近 都没 有发 展工 业群 , 附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 167 7010-14岁(%)35.27 14.63 8.515-64岁(%)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200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0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0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_文综(地理部分)第I 卷读表1,完成1-2题。

表1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旱田 城镇用地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76-7931053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B .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C .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D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 .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 .水鸟栖息地减少C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 .湿地面积减少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 两月分别是A .1月、2月B 、3月、4月C 、6月、7月D 、11月、12月4.在图示月份中A .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B .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 .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 月相等D .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转 化 来 源 湿 地类 型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A .T 地与Q 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B .樱花初放日期在Q 地晚于R 地C .R 地与P 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D .樱花初放日期在T 地晚于R 地6.影响乙岛M,N 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N 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B.M 地受南下寒流影响C.N 地地势较为低平D.M 地受北上暖流影响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 )和人口密度(b )。

读图3,完成7-9题。

7.M 、N 、P 、Q 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 .M 地B .N 地C .P 地D .Q 地 8.影响L 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纬度位置C .洋流D .距海远近 9.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商品谷物农业B .乳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游牧业 溶解氧DO 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I)解析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I)解析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I)解析作者:汪叶兵来源:《地理教育》2008年第04期Ⅰ.选择题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答案:1.B 2.A解析:本题考查点在于通过统计图中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文字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的地域分布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

第1题,准确提取文字信息该地“1月平均气温3℃”、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是关键,“1月均气温3℃”、“水稻”说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区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只有“太湖平原”才具有这种农业地域特点。

第2题,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变化到“200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花卉、蔬菜为主”,表征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由水稻种植业向园艺业转变,这是市场区位成为主导区位的结果。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答案:3.D 4.B解析:本组题主要通过图表数字信息呈现出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数量变化反映人口地域变化等特点,考查学生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3题,人口增长率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图表数字信息显示该地18年来人口变化最大的特点在于总人口增加了666万,约为1982年的19倍,同时15~64岁的比重上升了32.03%,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且该地又位于某城市,因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导致该地人口总量增长更合乎我国的人口国情。

2008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2008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V 1 2 NO 8 o.l .
20 0 8年普通 高考文科 综合 ( 国卷 Ⅱ) 全 地 理 试 题 分 析 报 告
。 徐 宝 芳 , 虹 , 艳 辉 , 素 芬 , 晓 芹 多 庞 张 张
(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教 学 论 实验 室 ,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0 2 ) 10 2
学 中要 加 强 地 理 知识 间 的 联 系 , 对 地 理 专 业 术语 的 教 学 给 予 足 够 的 重 视 , 加 强 地 理 图表 技 能 训 练 , 养 学 生 学 要 要 培
习地 理 专 题 的方 法 , 高 学 生 的 地 理 能 力 。 提


词 : 20 0 8年高考地理试题 ; 主要特 点; 案例分析 ; 教学建议
收稿 日期 : 2 0 -63 0 8 —0 0 作者 简 介 : 徐 宝 芳 , ,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地 理课 程 与 教 学 论硕 士 点 负责 人 , 授 , 士 生 导 师 ;多虹 , , 男 内 教 硕 女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地 理 课 程 与 教 学论 20 0 7级 硕 士研 究 生 ; 艳 辉 , , 庞 女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地 理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2 0 0 6级 项 士 研 究 生 ;张 素 芬 , 女 ,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课 程 与教 学 论 2 0 内 0 7级 硕 士 研 究 生 ;张 晓 芹 , , 蒙 古 师 范 大 学地 理 课 程 与教 学 论 2 0 女 内 06
分 值 为 5 分 , 理 试 题 共 计 14分 。 对 该 套 试 题 进 6 地 0 行 分 析 , 在 把 握 高 考 地 理 试 题 的 特 点 , 促 进 中 学 旨 以

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综合分析研究

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综合分析研究

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综合分析研究摘要:论文运用图表统计等方法分析了2007-2011年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要素、图表数量以及试题特点,发现地理考试试题抽样考查其中知识点,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以及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等。

据此分析结果,论文还提出了变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注重绘图技能的培养、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运用等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卷;特点;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33-02本文采用2007-2011年这5年的试卷进行分析,旨在把握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变化特点,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试题综合分析200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300分。

地理试题共计100分。

其中这五年的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题,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分值为56分。

2007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7题、40题的(3)和(4)题为地理题。

2008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1)和(3)为地理题。

2009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3)和(4)为地理题。

2010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2)和(3)为地理题。

2011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2)、(3)为地理题。

我国高考自从采用了综合试卷后,地理考试试题也不在注重知识点的覆盖率。

一般情况下,选择题是以组合体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小,但是却对能力的考查较为看重。

地理高考选择题分为读文选择题和读图选择题。

而读图选择题的运用逐年提高,说明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我们也可以从以上五年的试题情况看出,选择题的数量基本不变是11个,而非选择题部分,从2007年得两道大题加一道政史地的综合,逐渐变为一道大题和一道综合,也就是说这种出题形式近几年来说是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了。

2008年全国高考卷Ⅰ地理部分

2008年全国高考卷Ⅰ地理部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地理部分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解析:根据材料中所给的信息“当地1月均温为3°C”,而且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可以判定该地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太湖平原。

答案:B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解析: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答案:A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解析:读该城市人口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很快,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15-6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增加速度快,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答案:D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解析: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人口增长迅猛应该为深圳。

答案:B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解析:从左图看①向西,②向东,③有向西的趋势。

地理试卷分析典型范例

地理试卷分析典型范例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一、试题评析本次考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本学年学科教学计划(建议)规定的湘教版选修Ⅵ“环境保护”和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

命题依据的是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纲要和2008年的高考大纲。

命题人是黄岩中学的许江波老师和台州一中的康同杰老师,两位都有扎实的学科专业水平与丰富的命题经验,审题人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中学的施小森老师。

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基础,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特别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抽象与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读图析图与绘图的能力、分析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现实的能力等。

1、立足基础,考查主干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

本试题遵循这一原则,涉及的知识不外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城市、能源,当然还有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设问的角度也符合高考常规的区位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或评价等。

既无偏题、怪题,也不去钻“牛角尖”,即使用到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也会以简短易懂的语言交代清楚,如25-26题的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的概念。

2、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趋向于文字简炼、信息简洁有效,但也不排除在文字叙述或图表中掺杂一些干扰信息,用以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

如第31题第(3)小题,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图中的黄河及黄河上的水电站、青海湖都是干扰信息,铁路线、湟水及文字材料中的“2100多年历史”、“交通要冲”、“军事重镇”等是有效信息,学生在答题时就要去伪存真。

3、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到一个地理问题,首先要会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如第35题第(2)小题,分析长江甲段目前航运条件大大改善的主要原因。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文综地理 解析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文综地理 解析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综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l 5°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文科综合之地理试题分析

文科综合之地理试题分析
思维 ( 比 、 析 、 对 分 判断 ) 程 。 过
等值 线图 的集 中 考查是 今年 试题 的一大 特点 。 等压 线 图 、 盐 度线 图 、 高线 图 到 从 等 等

现价 值观 念 和人 文 素质 的 考查 , 是近 年来 这
命题 者与 厂大 学科 教师 都在 研究 的一 个现 实
问题 。 在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试 题 的基 础上 ,
20 年试 题的 地理 部分 更加强 化 了上述命 题 02
思 路 。主要体 现 在 : 一 , 选 了大 量的 文 第 精 字信 息 与 图像信 息 , 化 了价 值观 念和 人 文 强 素质 考 查 的问题 研 究 情景 , 免 了空 洞的 说 避 教 方式 。第 二 , 密地 结 合地 理学 科 知识 与 紧 能力, 使价 值观 念 与人 文 素质 的考 查 落在 实
维普资讯
等 降水 线 图 , 型 之全 、 式之 新 都 类 形 是 近年 来 少见 的 。其 目 的就 是要 考 查 考生抽 象的地理 空间思 维能 力 , 以 及 由 等压 线和 等 高线 的 分析 判读 能 力 迁移至 等值线 的分析 判读 能力上 。 这 些 能力 的 考查 又 离不 开各 类 等值 线 的 基本 概 念 、 等值 间距 、 高值 中 心 和 低值 中心 的意义 、 数值递 变与突 变 的 常 规影 响 因素 及 等值 线 图区 域 的
突 出 了依 托 基 础 知 识 与 能 力立 l
意 的 指 导 思 想
近年 来 , 着高 考改 革的不 断 深入 , 师 随 教 们越 来越 重视 。 知识 立意 向能 力立意 转 化 由 这 一指 导 思想 。 任何 方 面的 地理 学 科能 力 但

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分析

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分析

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分析
杨润平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今年河北高考文科综合用全国Ⅰ卷,总的看历史试题有点难,但是难得有道理,有情趣,对今后的教学与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杨润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4
【相关文献】
1.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关注热点问题突出地理能力——2OO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地理部分试题分析
3.200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4.2006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5.2008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Ⅰ)地理试题分析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李晓萍
2008年我们辽宁省高考的文科综合仍采用的是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Ⅰ,试卷满分300分,其中地理学科所分担的分值100分。

其地理试题的分布情况是:第Ⅰ卷(选择题)的1—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其中第36题,分值为36分,第39题的第(1)(3题)小题,分值为20分。

一、试题特点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试题基本上保持了“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试题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纲和文综测试的要求,和往年一样,本试卷最大的亮点仍在于既考查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又考查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试题以图、图表为载体,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具一定的导向性。

从总体上看:今年地理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与去年大体一致,但是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大,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贴近教学实际,重视基础,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考查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形、气候、工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城市化和人口,综合题中考查了世界地理分区中非洲、中亚的内容,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水资源、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自然灾害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试题内容含量比去年较大,尤其是世界区域地理所占分数有明显增加,而总体难度略有增加。

试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都属于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中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没有偏题、怪题。

2.学科特色明显,很好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空间性和综合性特点。

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试卷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表格,进行地图辨识,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

地图是地理信息最佳载体,也是地理学科所拥有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历年的试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

今年的地理试题也不例外。

试卷中共有6幅图表,内容也较为广泛,地理的学科特点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把地图作为丰富信息载体,既考核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还考核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

一方面强调考查地理要素时空整体性关系动态分析能力,如1—2题考查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第3—4题考查我国某城市人口分布,第5—7题考查我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另一方面时空转换分析能力也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如第8——11题,通过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时
间和空间的估算能力综合题第36题,考查学生细致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运用能力。

大部分地理图表相对比较传统,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时有所见,但部分试题的图像有所创新,如第5题的“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等。

3.更加注重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突出考查了考生区域自然地理的综合分析能力,其中地理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力及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

通过对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的解读和获取,考查考生对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如选择题的11道题分了四个组合,用了三幅图和一个数据表,都需要考生通过图表给定的信息,调动已有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最后作出选择,第36题和39题用了两幅地理区域图,要求考生从区域图中获取地理位置、水系、等高线等有效信息,运用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规律和原理,探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

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读图、分析、提炼,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有效地处理图表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题的第36题与第39题的第(1)、(3)小题,也注重对考生分析评价能力的考核,虽解题方向明确,但难以答全,科学、合理的表述成为影响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无一例外,都需要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运用信息。

图表信息的解读处理能力成为地理学科考查的第一能力
4.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在试题中的渗透,涉及的知识面较宽。

地理考试的命题特点就是对生活有用。

总体上看,这份试卷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社会热点,时代气息浓厚。

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部分。

自然地理内容占73%,重点考查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人文和区域地理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对地理知识的运用。

如选择题1、2、6、7题,都是用自然地理的原理来判断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分析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5.在问题考查设置方式上,多采用层层递进的“阶梯式”结构,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

每组题都采用了“阶梯式”的设问结构,尤其第三组选择题(第5—7题)后两题的选择均需以第一题为基础,要求考生当场学习产业重心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问题,强调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体现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二、试卷知识点分布
本套试卷地理部分与去年在分值上相同,但综合题里的学科内综合去年为两道,今年只一道,即36题就占36分,第39题占20分,自然地理相对来说比重大些,试题除选择题第1—7题为人文地理考查内容外,其余试题都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考查内容,同时注重在试题中渗透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观念。

这也是说只有通过自然地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地理学科的能力来。

试卷客观题中偏重人文地理,其中人文地理占了28分(1-2题农业区位、3-4题人口、5-7题工业区位),自然地理占20分(8-12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形)。

非选择题56分,偏重自然地理,其中非洲自然部分占36分,中亚占20分。

就整套试题而言,自然地理部分比去年加强,核心知识进一步集中。

总而言之今年的地理试题足够新,足够活,死记硬背成绩不会很高。

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要特别加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用好用活各种地理图表。

2008年6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