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讨
高职内地西藏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分析与探索
高职内地西藏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分析与探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益成为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内地西藏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
1. 课程特点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办公软件应用等内容。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硬、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应用,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加强计算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实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习成果。
3. 教学方法探索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教学手段探索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可以利用计算机实验室和网络平台等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5. 实践教学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开展一些实际操作课程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
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实际项目的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摘要: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笔者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从优化教学环境;理论教学实践化;分级教学;无纸化考试等四个方面,探讨在实践教学中以实际操作为主,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得热门话题。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值得我们关注。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已经熟练掌握,而有的却因为地域因素或家庭贫困等客观原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动枯燥乏味。
再者,很多新创办的高职院校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等方面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不愿学,把精力浪费在上网聊天、玩游戏上,甚至旷课;而基础差得同学有觉得学习很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从而产生厌烦情绪,放弃学习。
所以,老师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环境(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操作性强,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决定了传统的黑板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容易把一些问题抽象化,使教师授课变得枯燥死板。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探讨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对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策略提出了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对将“工作过程导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主”的思想引入于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与建设;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19-0000-02《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与职业素养的必修课,它从开设到今天,已走过了16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此课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学习的方式也不断进行改革。
为此我们曾获多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院级教学成果奖,08年我们还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成为院级精品课,2009年我们申报了新疆自治区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借助此平台,对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改革和研究,此次探索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为学生能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索项目教学法的一般理论,优化学生课程。
开展项目教学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之间配合协作式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够直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 研究背景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探讨了该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
最后在总结了本文探讨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的启示,展望了该课程教学的未来,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为未来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教学、教学初探、未来展望、启示、总结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基础技能。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职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研究背景即是探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当前,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往往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师生互动不足,课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了解研究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分析问题所在,找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计算机技术素养。
研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背景和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分析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课程教学初探的启示与展望,可以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电大理工2009年9月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第3期总第240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析姜丽杰丹东广播电视大学(丹东118000)摘要探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学生,已是计算机基础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文章根据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挑战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成了教师所要着重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实例教学模式分级0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遵循“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原则,即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学生为主体。
教师助导,讲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学习为补充,依照这个原则,主要采取下列教学方法进行辅导。
1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1.1分级教学法将开放教育各专业学员打破教学单位,以掌握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教学。
经过分班后,同分级班的学生水平相当,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水平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水平高的班级可以减少课时,在教授重点、难点的同时,可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水平差的班级,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课可讲慢一点,讲透一点,并且增加上机课时。
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采用分级教学法,也有利于教师贯彻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法,密切结合设计实例安排教学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课程内容坚持基础性、实践性、先进性、实用性相结合;坚持理论培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通过选取适当的实例,把应当掌握的操作融会在一起。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理解、领会理论知识;教学中注意妥善处理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努力寻求一条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的组织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学校的基础课程,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立足点,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教学方法;职业能力;教学设计;评价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65-0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其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不断更新。
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岗位需要,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使学生逐渐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和课程间的壁垒,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最新需求。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工作为主线,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四、以发展职业能力为核心,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为依托,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
朱妮 ( 西国 陕 际商贸学院)
摘要 : 实践性教学是 高职教育的一大特 色, 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 也是教学 训项 目, 会想 方设法读教材 , 资料、 查 互相 交流 、 互相合作 , 经过不断 质量 的根本保证。作者结合高等职业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校 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 修改和完善 , 既完成 了学 习任务 , 又在无形 中学会 了使用 网络 , 算 计
22 教 学 、 核 与 社 会 的职 业 技 能 鉴定 接 轨 学 有 所 得 , . 考 满足 学 生 的实际需要 , 实现教学、 考核 与技能鉴定接轨 , 把计算机技术技能 鉴 定 考试 纳 入 正 常 的 教学 中 , 与毕 业 证 书 挂 钩 , 学 生 学 习更 有 针 对 使 0 引言 性 、 以致 用 , 过职 业技 能认 证 考 试 , 证 融通 , 出 了计 算 机 的 实 学 通 双 突 随 着计 算 机技 术及 其 应 用 的飞 速发 展 , 大学 生 计算 机 应 用 能 力 对 践性教学。 目前计算机证书考试的种类有 : ④信息产业部主办 的软件 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的改革已经成为高校 水平考试 ; 教育部 主办的 : 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 ② 全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热门话题。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 提高使用计 术证书考试( I) 劳动部主办 的高新技术技能测试。 NT ; ③ 算机的能力, 2 是 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人才培养基地 以上 几 种 考 试 对 象各 不相 同 , 度 也 有 区 别 , 校 可 以结 合 本校 程 学 的高职 院校 来说 , 算机 应用 基础 课 程 的实践 性 教学值 得 我们 关注 。 计 生源的实际情况 , 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考试种类 , 进行可行性分 我 国 高职 院 校 学 生 生源 质 量 不容 乐观 ,学 习 习惯 差 ,学 习态 度 析后 , 纳入 到实 践 性 教 学 范 围 中。 差 , 习成 绩差 ,三 差 ” 学 “ 是大 部 分 高职 院校 学 生 存 在 的 普遍 问题 。 学 鼓 励 学 生 参 加 各种 计 算 机 考 试 ,学历 在 整 体 上 反 映一 个 人 的知 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 , 有的由于在初、 高中阶段学校 识水平 , 而证 书 则 在 一 个 侧面 反映 持 证 者 的 能 力。 如 同一 个 班 的两 例 开设有计 算机基础课程 , 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 已经熟练掌握 , 而 个毕业生 , 有大学毕业证 书, 都 但是一个英语通过 了 6级 , 计算机通 有的却因为地域因素或家庭贫困等客 观原 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如 过 4级 , 而另一个英语通过 4级 , 计算机通过了 2级 。显然前者在 求 果 采 用传 统 的 教 学 方法 , 照从 易到 难 , 简 单 到 复 杂 的顺 序循 序渐 按 从 职 中比后者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 , 不 进的教学, 学生容易感到枯燥 乏味。再者 , 很多新创办高职院校在师 少毕业生手 中拿着 四、 五个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 英语等级证、 计算机 资、 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等方面都没有达到相 关要 求, 导致在课堂教 还 驾 , 学过程中, 基础好 的同学不愿学 , 把精 力浪费在上网聊 天、 玩游戏上 , 等 级 证 书 、 有 公 务 员考 试 证 书 、 驶 证 等 )以证 明他 的 能 力 。 3 分 级 教 学 . 材 施教 因 甚 至 旷课 ; 基 础 差 的 同 学 又 觉 得 学 习很 吃 力 , 不 上 老 师 的 进 度 , 而 跟 所谓 分级 教 学 是 指 根据 学 生 的 实际 状 况 或 知识 水 平 而采 取 的分 从而产生厌烦情绪 , 放弃学 习。 所以, 教师就 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 模块、 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 每个学生有不 同的学习目标 , 充分挖掘 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 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具体做 法如下 : 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 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级教学理念符合高职 的教 调 1优 化 教 学 环 境 实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的要求 , 只有这样才能把不同水平 1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的特点是一 门计 算 学思想 , . 在此基础上才谈得 机知识的入门课程 , 操作性 强 , 必须理论 与实践相 结合 , 这就决定 了 的学生通过一个阶段 的学习达到大致相同的水平 , 共同进步 , 最后达到教学总体的预期 目标。 传统 的黑板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 容易把一些问题抽象化 , 上在教学过程中你追我赶 、 根据学生 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 使教师授课变得枯燥死板。 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室 , 保证上课学生每人 通过 分 级教 学 , 来基 础 好 的学 生 , 识和 能 力上 得 原 在知 台计算机 , 结合具有强大功能 的多媒体 教学课件边讲解边演示 , 教 的教 学 原则 。 采 到提高、 扩充 , 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加强 了基础操作 , 操作熟练 了, 习 学 用 逼真 的动 画 、 实 的 声音 、 美 的 图片 和 精 炼 的 文字 , 真 精 由浅 入 深 , 图 的 自信 心 也增 强 了 。 分级 教 学 使教 学 得 到整 合 , 资源 得 到充 分 的利 用 , 文并 茂 地 进 行讲 解 , 行 现 场 教 学 。把 师生 “ ” “ ” 离 缩 小 , 进 教 与 学 距 学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表 1 是将学生分级教学的 生动 手 实 践 的 时间 延 长 , 学 效 果 更 加显 著 。 教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 学生分为三个等级 , 每个实训项 目分为 1 课内实训项 目与课外实训项 目相结合 计算 机机房安装 多 达标记录。 I 2 三 个 目标 等级 , 分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到 预 期教 学效 果 。 充 达 媒体 网络教学软件 , 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 安装电子极域教室进行多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1 学 生 现 状
从 未 涉及 。来 自不 同地 域 的新 生 其 水 平 也存 在 着 明 显 差 异 。通 过 连 续 3年 的新 生 入 学 计 算 机 水 平摸 底 测 验 。 约 1 .8 的新 生处 于 中 等 偏 大 02 %
PPr r。
设 计 图像 处 理 软 件 P ooh p实 验 时 采 用 的 是 模 块 化 和 案 例 化 的 htS o
一
步 学 习 计 算 机 技 术 解 决 专 业 实 际 问题 奠 定 基 础 。 重 点 在 实 践 和 能 专 业 与 计 算 机 的关 系 ”要 求 学 生 做 个 专 业 调 查 , 解 计 算 机 在 自 己所 侧 , 了 学 专 业 中有 哪 些 应 用 并 写 成 短 文 . 然 后 将 短 文按 作 业 要 求 进 行 格 式 化, 提交 一 份 图 文 并 茂 的 文 档 。 在 设 计 作 业 的格 式 化 要 求 时 既 要 教 学 在 其 中发 挥 着 不 可 替 代 的 重 要 作 用 。
WO D 的 主 要 知 识 点 又 要 给 学 生 留有 自我 发 挥 的 余 地 , 动 学 生 的 想 R 调 使 我 的 随 着 我 国 中 学 生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的 普 及 和 中 学计 算 机 教 学 条 件 的 象力 和 创 作 热 情 , 学 生 完 成 作 业 后 有 这 是 “ 的作 品 ” 成 就 感 。 这 引 改 善 , 校 新 生 入 学 时 的 计 算 机 水 平 也 有 了 不 同程 度 的 提 高 , 握 了 个 实 验 有 意识 地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专 业 与 计 算 机 技 术 之 间 的 关 系 , 发 了 我 掌 o eP i 实 n 些基 本 概 念 、 本 操 作 。新 生 对 WO D 软 件 了 解 较 多 , E E 、 学 生 探 究 知 识 的 兴 趣 。 电 子 演 示 文 稿 P w r o t 验 也 采 用 这 种 方 基 R 对 XC L 教 由 素 P OWE P N 内容 涉 及 较 少 ,对 A C S 、HO OS P 网 页 制 作 等 式 , 师 给 出粗 线 条 的 设 计 要 求 , 学 生 自选 主 题 、 材 制 作 自 己 的 R OIT C E S P T HO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以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教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结合到计算机教学来讲,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就如本学期选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课题一为:认识计算机硬件及安装计算机软件,它的实践性很强,如果不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操作,他们是不会明白,更不会记住。
虽然班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很熟悉,但是电脑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由那些配件组成?各自又有哪些功能?对于这些知识,他们却浑然不知。
因此,在教授该内容时,我将课堂移到机房,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每组一台电脑,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计算机纯理论知识教学枯燥,因此在授课时可用比喻法、故事法进行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事物。
比如在讲到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时,可将电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比作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
电脑通过输入设备从外界获得信息,正如人通过耳朵、眼睛获取信息,电脑用存储器存储信息相当于人脑记忆信息,电脑用中央处理执行各类运算和命令,相当人脑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电脑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运行结果,就相当于人通过手势、嘴向外界传递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
通常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包括: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浅析与实践
程一体化教学就是为学生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 , 实施 理论 教学与技能
操 作 训 练 融 为 一 体 , 学 生提 供 体验 信 息 处 理 工 作 过 程 的 学 习条 件 。 说 自 为 了 , 是将 信 息 处 理 的典 型 的 工 作 任 务 引 入 教 学 , 讲授 法 结 合 运 用 其 他 就 将 教 学 方 法 , 演 示 法 , 观 法 , 习法 、 回 指 导 法 , 问法 及 多媒 体 电 化 教 如 参 练 巡 提 学 方 法 等 各 种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法进 行 融合 , 师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专 业 知 识 和 操 教 作 技 能, 以满 足 将 来 信 息 处 理 工 作 的 需 要创 造 条件 。
加元素, 也可 以自己设计排版结构, 形式多样 , 不必 强调 统~。这样可 以大 大 刺 激 学 生 自主 制 作 海 报 的 意 愿 , 加 了 学 习 的情 趣 , 学 习 不 再 是 一 项 增 使 苦差事。在制 作时规 定上 交的时间, 加一点紧张 的气氛 。完成后 , 增 教师要 及时评价 , 挑选 出较 好的作 品, 展示 , 大家 共同欣 赏, 这样也起到鼓励 的作 用。 如果有共 同的错误 则利用 网络教 室进行演示纠错 。 在制作 中, 学生是主 体, 老师只在学 生需要帮助 时伸 出援助之 手, 或则 也可 以让学生相 互结对
典型工作任 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 内容 , 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 按 生 自主 学 习 的要 求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并 安 排 教 学 活 动 , 实现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融 通 合 一 、 力 培 养 与 工 作 岗 位 对 接 合 一 、 习 实 训 与 顶 岗 工 作 学 做 合 能 实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技巧的探讨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技巧的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适应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技巧上应该做一些思考和研究。
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技巧21世纪是一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运用计算机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
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轻松听课,开心学习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受到的批评比表扬要多、受到的忽视比重视要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多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固然重要,学习的心情也重要,心情好效率高就可能事半功倍,并告知学生希望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开心的学习,轻松的听课,争取做到“既开心,又能学到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听课开心学习了。
实践证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巧妙记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发现理论教学比实践教学实施起来困难得多。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比如,在介绍硬件部分的usb接口时,一般教师会介绍其基本特性和应用,但如果能结合实际加上其在手机方面的应用,如介绍usb接口向外设供电的性能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有所不同,前者不需要开机而后者需要开机才可以供电,学生听到此次特别感兴趣,并且在课后,大多学生会去验证此类特性,所以记得特别牢。
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有些数据是需要记的,而好多学生不愿花心思去记,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巧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最新教育资料
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集理论、技能、实操为一体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采用一体化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将知识和技能的分隔,“做中学、做中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一般是在教室上理论课后再到机房上机或是整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薄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导致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真正提高和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理实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设计模块化项目式的一体化教学案例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与专业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当分模块采取项目式的教学,即每个章节内容均根据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一至两个以上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求既能涵盖基本知识点,又能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最后举一反三,深化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实践
组 成 ,本 套 教 材本 书 内 容丰 富 ,深 入 浅 出 ,图文 并茂 ,既有 理 论 知 识 ,又 有 具体 实践 操 作 内容 和 大量 的课 后练 习材 料 ,既可 作 为普 通高 校 、各 类 高等 职 业 专科 学 校 、成 人高 等 学校 、 中等
学校 的 非计 算机 专 业 学生 学 习计 算机 与 信息 技 术 基础 课 程的 教
局 限 ,更 新教 学内 容 ,优化 整 合课 程体 系 ,努 力使课 程 设 置 突
自测 ,随时 了解 自 己对基 本 知识 的 掌握 情 况 ;采 用计 算 机模 拟
出技 术应 用 能 力培 养 ,使 课程 内容 体 现 最新 技术 ,使教 学 方法 考 试系 统 给 出 了完全 和 实 际 考 试 一样 的环 境 ,通过 模 拟 考 试 ,
2 、教学 方法 改革的 目标
堂现 场 答疑 和 网 上答 疑 等方 式 ;按 时批 改 作 业 ,并对 优 秀 的作 业 进行 表扬 ;对不 交 作 业的 同学进 行 批评 。将 作 业结 果 进行 打
本 课程 教 学 方法 改 革 的 目标是 :以调 动 学生 学 习的 积极 性 分作 为考核 方式 的一项 内容并 记入 学生 的学业 成绩 。
教学 方法 与教学 手段的 改革
容都 在 计 算机 机 房 内进 行 ,通 过边 讲 边练 ,不 仅 提 高 了学 生 的
教 学 方法 改 革 :以 问题 为 中心 组 织教 学 内 容 ,在 课 堂教 学 学 习兴趣 和主 动性 ,更 增加 了学生动 手 实践操 作 的机会 和 时间 , 中主 要采 用 案例 教 学 ,在 设计 中推行 项 目教 学 法 ,把企 业 的项 有利 于学生 对知识 的理 解和掌 握 。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 、 生活环境 。 只有与学生相关的 东西 , 或者学生感兴趣 的东西 , 这样学生 才能更好地理解 , 才能 把 学 生 吸 引过 来 。
案例 教 学 大 大 缩 短 了教 学情 景 与 实 际 生 活 情 景 的 差 距 。 在
教学过程上 , 总是从案例 开始 , 然后分析 问题 , 最终解 决问题或 提出解决 问题 的途径。
21 案 例 的 选择 要有 阶段 性 。 . 案例要能够很好地体现授课 内容 , 在不 同的教学 阶段 , 案 对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 探索 出以下几种较实用 的教学方法。
1 引导讨论 法
引导讨论法和讲 授式 ( 或称演讲式 )教学法是相对应 的概 念 。 论 式教 学 法 就 是 教 师 通过 预 先 的设 计 与 组 织 ( 至包 括 进 讨 甚
行 适用 于讨 论 式 教学 的教 材 的 编 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经 过 课 前 预 习 思 考 , 在课 堂 上 经 由教 师 引导 就 某 一 问题 发表 见 解 ,教 师 就 讨 论 结 果
作一定总结 ,从 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 的一种教学方 法 。讨论 式教学 的环节大致包括 : 设计问题 、 提供资料 、 启发思 路 、 出结 论 。 师 可 根 据 学 生 已有 的知 识 或 实 践 经验 , 目的 、 得 教 有
技 经 济 市场
关 于《 计算机应 用基础》 课程教 学方 法的探讨
王 相 君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
活动 中“ 以 学生 为本 ” . 通过 启 发诱 导学 生 的积 极 思维 .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个任务 . 让 学 生 课 余 时 间 到 电脑
准备 ? ” 学 生 回答 : “ 需 要 准 备 个 人 简
历” 。于 是 . 笔 者 将 几 份 个 人 简 历 展 示 给 学 生 .并 明确 告 诉 学 生 如 此 漂 亮、 美观、 实用 的个人 简历 , 在 认 真 学 习 Wo r d表 格 后 就 完 全 能 够 做 出 来 于 是 . 学 生 就 产 生 了 主 动 去 学 的 欲 望 和 目标 . 并 增 加 了信 心 。 通 过 设
型” 这 一培 养 目标 出 发 . 根 据 该 课 程 的实 际 内容 、 学 生 接 受 知 识 的 实 际 能力 以及 本校 的办学 条件 . 采取 了多 种 教 学 方 法 并 存 原 则 组 织 教
学 。 收到 了较好 的教 学效果 。 互 动 教 学 法 所 谓 互 动教 学法 . 就 是 在 教 学
( 包 括 幽 默 的 语 言 、肢 体 语 言 、 眼 神 、 表情 、 板书等) . 则 能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课 堂 上 教 师 除 发 挥 自身 授
业 、 解 惑 的 作 用 外 , 在 教 学 中 融 人
一
理解 , 学得 快 、 记 得牢 , 不 论 教 师 教 还是 学生 学 .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都 显 得
察及 实 际应用 能 力 . 把“ 单边 ” 教 学
变成 “ 双边 ” 教 学 学 生 已经 不 能 适
应“ 教师 讲 . 学 生听 ” 的传统 教 学方
效地 提 高 了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既 掌 握 了理 论 知 识 , 又 提 高 了 职 业 能力 和职 业素养 , 体 现 了高 职 课 程 的 职 业 性 、 实践 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实例进行教学 . 再讲解理论 . 而不必按照教材 内容按部就班 地进行。如在讲授 E cl 公式与函数 的运用 ” . xe 的“ 时 可选取一 个实用或典型 的例子作为切 人点 . 导人到教学 内容 的开头 , 先 行教学 。至于枯燥 的理论 ,可 以在以后 的教学 中适时穿插进 行。 如可从学生 比较熟悉的“ 工资表” 人手 . 通过讲解“ 工资表 ”
的功 能 、 用 方 法 , 上 机 操 作 运行 . 应 并 以实 实在 在 的例 子 , 学 让
() 2采取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应 用基础》 《 这门课程采取案 例教学法 , 案例的选择根据教学要求 。 结合技校学生的特点进
行选择。准备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 于教师与学生的共 同 努力 。一 次成功 的案例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课 前认真预习准
K e w o d :c m p t r p i ain;pr cie e c i y r s o u e a plc to a tc ;t a hng
1 制定 教学计 划 , 造 良好 开端 ’ 创
以往在讲授《 计算 机应用基础》 这门课程时 , 总是按照教
上计算机课根本不适合。 因为在这种 旧的模式下 , 教师要完完 全全 表达操作过程是极其 困难的 ,学生也不能完全明 白和理 解 。配置多媒 体电子网络教室 ,利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教 学, 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 这是一种新型的、 直观的、 可视化 的教学模式 , 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机房进行 。教师通过“ 教学示 范” 功能 , 自操作示范 , 亲 边示范边详细讲 解 , 这样学生才能看 得清楚 , 听得明 白, 才能真正理解 。 此外 , 还可运用多媒体 网络 教学 的电子举手 、 辅导答疑 、 语音对话 、 监控管理等功能。 实现 师生 、 学生之 间的互 动 , 使整个课 堂教 学活动处于共振状态 ,
摘 要: 文章重点探讨 了实践性教 学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中的应用, 主要从课前制定教 学计划、 堂授课、 课 课 后 训 练和 考 核 测 试等 四个 方 面 , 《 算 机应 用基 础 》 程 实践 性 教 学进 行探 讨 ; 学 教
习 和掌 握 哪 些 原 理 和 知识 。
() 3抓住重点 , 精辟讲解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这门课程 的
2 注重 授课方 法 。 高课 堂教 学质 量 提
课 堂 授 课 在 整个 教 学 活 动 中非 常 重要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教 材 知 识 点 多 , 盖 面 广 , 课 堂 时 间 又 十 分有 限 , 覆 而 因此 课 堂
备 , 要 求 教 师熟 悉 案 饲 , 更 仔细 研 究 案 例 内容 以及 与之 相 关 的
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 问题的 。是有实 用价值的 , 从而调动起学生学 习兴趣 , 为下一步的教学 活动开
好头 。
教科 书中相关章节课 程的内容 .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 使学生学
f m e p e ca s ta h n l n ,ca s o m f r s h o t i i g a d a s s me ttss i o r a e 8 t e ” mp tr Ap r o t r- ls e c i g p a s ls r o ,a t - c o l r n n n se s n e t n f u ra , h e a h Co ue - p ia o ”c u e o r cie ta h n e e ds u s d l f n o r fp a t e c i g w r i s e . ei s c c
大大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量 。
材的顺序 ,先讲计算机 的硬件基础知识 、数制转换等 ,再讲
Wid w 操作 系统及 Of e no s fc 办公软件 。南于计算机课程 的硬 i 件部分理论性强 、 且晦涩难懂 , 往往在几个 星期 的理论课讲完 后, 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 . 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
.
zHANG e . 仨 Xu —P
(ami rnp r t n Tc n a col e i, o n u ndn 2 0 0 C i ) M o n Tasot i eh i l ho sn rMami G ag og5 5 0 , hn g ao c S o g a
第 3 8卷 第 7期 ・ 术 学
V oI38 . N o. 7
湖
南
农
机
2O11年
7 月
H UNA N GRI A CUL TURAL M AC H N E I RY
Ju y. 0 11 t 2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实践性教学探讨
张 雪 萍
( 名市交通 高 级技工学 校, 茂 广东 茂 名 550 ) 2 00
Ab t a t T i r c e fc s s o r ci a ta h n n t e ” o ue p ia in o re i h sr c h s at l o u e n p a t l e c i g i h C mp tr Ap l t ”c u s n t e印 pi ain i c c o l t ,man y c o il
中图分类号 : 9 20 G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7 8 2 (0 10 — 12 0 10 — 3 0 2 1)7 0 8— 1
’ mp t r Ap l a i n ’p o r m f p a tc l ta h n ’ Co u e pi t ’ r g a c o o r c ia e c i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