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8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思维导图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理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 水土流失概念、成因及危害 • 荒漠化防治策略与措施 •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01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荒漠化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 农业,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
。
农艺节水措施
采取覆盖保墒、深松蓄水等农 艺节水措施,提高土壤蓄水能
力。
水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生态用 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04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原则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水土流失的全面控制。
沟道蓄水工程
在沟道内修建蓄水工程, 如塘坝、涝池等,拦蓄洪 水,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生物措施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缓水流冲刷,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工程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地埂、蓄水工程等工程措施,改变地形地貌,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和方法。
国外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
欧洲山地国家
注重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改良等措 施治理水土流失。
日本水土保持经验
强调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理念,注重法律法规 的制定和执行。
东南亚热带雨林国家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8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__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
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1、水土流失2、农业污染1、浙江省地属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浙江省独特的“水”、“土”和“植物”的时空组合,决定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特征。
下图为浙江某地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的对数曲线。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浙江省水土流失特点。
(4分)(2)分析浙江省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6分)3、荒漠化的治理2、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图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 。
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①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为此整理了生态问题知识点,请考生一一掌握。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范文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1/ 7问题考点 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荒漠化的防治内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容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原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则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荒漠化的防治重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点地进行综合整治耕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合理利用水荒资源漠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化干旱的内陆地区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的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绿洲外围策的沙漠边缘封沙育林和利用生物措地带措施和工程措生物措干旱地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相施施构筑防护施区的绿洲地带结合的防沙林带体系建立农田防护绿洲内部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工程措施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调节农、绿洲边缘的荒地林、牧用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之间的关系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的途径:营造薪炭林、兴建沼径解决农牧气池、推广省柴灶等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荒漠化防治的现状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3/ 7(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生态环境效果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招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用严重失调,从而要挟到人类的生活和开展的现象。
为此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生态效果知识点,请考生逐一掌握。
1、水土流失效果我国典型地域: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域发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季习尚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缘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管理的措施:紧缩农业用地,扩展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管理。
管理的意义:有利于量体裁衣地停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片面开展,可以添加农民支出,促进外地经济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外地的生态环境,树立良性生态系统;树立生态农业形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继续开展。
2、荒漠化效果我国典型的地域:西北地域(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发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域,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缘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应用;交通线等工程树立维护不当。
管理措施:制定草场维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建三北防护林树立;退耕还林、还牧;树立人工草场;推行轮牧;制止采伐发菜等管理意义:有利于量体裁衣地停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片面开展,可以添加农民支出,促进外地经济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护土地资源改善外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继续开展。
3、干旱缺水效果我国典型地域:华北地域、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域华北地域:发生缘由:(1)自然缘由:温带季习尚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缘由:人口稀疏、工农业兴旺,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糜费多,应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管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增加水污染;增加糜费,提高应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开展;开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应用率;实行水价调理,树立节水看法;海水淡化等。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微专题八水土流失教案新人教版.doc
微专题八水土流失[基础自查]1.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1)成因。
①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开荒、乱砍滥伐等。
(2)危害。
(3)措施。
①工程措施: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③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2.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考法体验]1.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9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课件必修3
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 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 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 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答案 解析
人为原因
西北地区
荒漠化 人口激增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9.6%
水资源利用不当
26.9%
过度农垦
0.7%工程施工
32.7%
过度樵采
30.1%
过度放牧
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主要危害 草场遭破坏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综合整治
人口激增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 答2~3题。
表1 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荒漠化土地总面积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PPT精美版
【高考目标定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 治理保护措施。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 稀疏,风蚀作用强烈。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①基本条件――气候 干旱;②物质基础――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多;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多且集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 年间 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
升温分民快析勤、甘周降肃围水民沙少勤漠,春广地季布表沙干(尘沙燥暴源,频丰易发富起的、沙地植;理被气因少旋素),与。春冷季空 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 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 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 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 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 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它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8.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 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人为因素
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整理课件
(2)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3)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 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整理课件
微专题28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整理课件
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 的治理保护措施。
整理课件
考纲解读 1.掌握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人 为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3.了解森林和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分布。 4.掌握森林和湿地环境效应及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措施。
整理课件
(5)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整理课件
3.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 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 能力降低。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 力低。
整理课件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壤地区,特别是沙区 废弃耕地变沙地,使
边缘
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
积扇地区
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 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
开发区
化、沙化
5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1)防治内容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C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解题关键】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 的洼地增多增大”。
【解析】 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 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 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 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周边 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 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C.形成区
D.外围区
(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 C )
A.森林、草场萎缩 B.地下径流增加
C.沙漠面积扩大
D.湖水盐度下降
解析:(1)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 区;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 则属于流通区;沙漠应是外围区。(2)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 区及戈壁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 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
【温馨提示】 1.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的成因不同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及边缘,形成原因主要是常 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导致降水稀少,其次,地形和洋 流也对降水稀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温带荒漠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边缘,形成的原因主要 是由于深居内陆,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挡,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 导致降水稀少。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 是受地形的影响,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 山脉东侧的背风坡降水少,并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气候干燥。
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13荒漠化、水土流失专题
(十二)荒漠化、水土流失专题【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地形对水汽阻挡作用强,气候干旱;(2)物质条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三过度,一工矿,一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矿建设;水资源利用不当。
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为求得短期利益,过度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沙化土地连片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工矿建设中西部资源集中区破坏植被土地沙漠化加剧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3)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1)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乔灌木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2)工程措施:设置草方格、石方格沙障。
3.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1)营造薪炭林;(2)兴建沼气池;(3)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课堂练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的面积小于水浇地减小的面积B.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C.旱地增加的面积小于灌木林减少的面积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2.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增加B.水土流失严重C.土地荒漠化加剧D.洪涝灾害多发3.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1、水土流失
2、农业污染
1、浙江省地属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浙江省独特的“水”、“土”和“植物”的时空组合,决定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特征。
下图为浙江某地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的对数曲线。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浙江省水
土流失特点。
(4分)
(2)分析浙江省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6分)
3、荒漠化的治理
2、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 。
为了
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
些措施?
4、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①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
②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
③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
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区分同一种生态问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
比如对于黄土高原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时对比如下: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自然原因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
覆盖率低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发、樵采
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
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
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
水电站,大坝等
1、(1)工矿地、园地、林地和草地以轻、中度侵蚀为主(4分);强度侵蚀以上以坡耕地最为严重(2分)。
(2)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疏;红壤土层薄,易被侵蚀(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
2、土地荒漠化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