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
高考语文专用试题: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①其.鲜乎?君②其.有意,叼③其.一而啖之,得饱④其.口福。
”狼曰:“⑤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君,⑥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⑦其.无闻邪?⑧其.畏主人邪?及⑨其.嬉逐,愿为一雪⑩其.耻,君⑪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⑫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答:答案:③④⑥⑨⑩这五个“其”均用作代词。
③相当于“其中的”;④相当于“自己”;⑥相当于“它们的”;⑨相当于“它们”;⑩相当于“这(个)”。
①⑤⑪⑫均用作副词。
①表揣测,大概;⑤表示加强语气;⑪表祈使语气,一定;⑫表反诘,相当于“难道”。
②⑦⑧三个“其”字,均用作连词。
②表假设,如果;⑦⑧表选择,是……还是……。
2.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①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笑也。
然②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③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④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⑤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⑥于.吾乡,此乃多人言⑦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⑧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⑨于.是,不亦乐乎?答:答案:①助词,凑足音节;②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③介词,可译为“到”;④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⑤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⑥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⑦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⑧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⑨介词,可译为“在”。
3.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①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②为.至理,当③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④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⑤为.业,其所⑥为.皆⑦为.利也。
故⑧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⑨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⑩为.?答:答案:①介词,可译为“因为”;②动词,可译为“是”;③介词,可译为“对、向”;④介词,可译为“被”;⑤动词,可译为“作为”;⑥动词,可译为“做”;⑦介词,可译为“为了”;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⑨介词,可译为“替”;⑩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2019-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清)汪琬①出宣武门,横径菜市,穿尾巷而南,得废地数亩,有胜国时民家故园在焉。
予居京师十年,游其地者屡矣,最后偕二三子会饮于此,箕踞偃松之下,相羊杂花之间。
予与二三子皆乐之,日中而往,及晡而后返。
②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
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
至于吾党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①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③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
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注]①逌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21.赏析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逌然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构成排比,突出游园时闲适自得的情态,“笑”“歌”“会心”表现快乐的心情渐次朗然,有层进意味。
全句以反问语气,慨叹有所寄托才能快乐,发人深思。
得分明细:(1)排比1分,若没有“排比”这个修辞术语,则需要在语意上表达出排比的意思,如“三句话结构相似”。
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不给分。
(2)反问(感叹)1分。
(3)感情内涵,比如,有所寄托、闲适、豁达,1分。
要有具体文本内容,如果太过空,不得分。
如果将意思理解为与原文相反的“无所寄托而快乐”不得分。
(4)情感的三层递进,1分,基本无人写出。
22.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BA.作者借游园经历记叙在京师期间的闲适生活。
B.叙事、议论衔接自然,情趣与理趣融为一炉。
C.作者以游园为契机,向友人讲授求学之道。
D.语言简洁明朗,句式参差多变,富有气势。
2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关于“乐”的两重境界的认识。
(5分)作者区分了“有所寄”之乐和“至人”之乐两重境界,世俗之人因为学养不足,忧患欲望太多,容易引起诸多不快乐,需要通过寄托于物获得快乐。
新高考二卷语文文言文答案
新高考二卷语文文言文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
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
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
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
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
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
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B.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C.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D.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新高考二卷2022语文文言文
新高考二卷2022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可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
”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12课: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实词、虚词
专题二 断句、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要求
一、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 与、则、者、之)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分析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根据上下文猜测
平伐其功—— 非吾莫能为也 (某县)瘠而冲—— 地当冲要
2.借助字形推测词义
觐粜籴
3.借助读音推测词义
颁白者 中矢落马,滨死
语境猜测法
4.借助成语解释词义
听淮北取粜—— 听之任之 因遗策—— 因循守旧 治平至百余年—— 长治久安
语境猜测法
总结方法规律
从造字法推断非常词词义 由已掌握的知识联想判断 借助成语俗语中意义推断 组成现代双音节词来选择 分析词语短语结构来确定 语法分析而推断词性词义 结合语言环境来揣摩词义
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
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
朝绅/
方法指津
一、第一步:通文意,分层次,易到难
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
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帝要 为她物色一个丈夫
①寻名词、代词断句 ②寻对话词断句 ③寻虚词断句 ④寻句式断句 ⑤寻对称和修辞断句
提示: 断句选择题的快捷解题技法——先缩后排法 1、先缩小范围 选择题的4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4个选项中也有很多断开的位置是一样的。因此,找出选项之间的区 别点,进行比较,根据语感先缩小范围。 2、再重点排除 依据前面讲到的5大断句着眼点,寻找标志词,结合语境就可以确定最终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九) 文言文阅读二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九) [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千里之望.望:名望、声望 B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 聘:被聘用 C .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疏:疏远 D .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逮:达到、赶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则或咎其.欲出者 B.⎩⎪⎨⎪⎧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D.⎩⎪⎨⎪⎧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2021-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二)
2021-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二)(六)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
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宦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仗,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本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委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裴封叔之第.②吾指使而群工役.焉A.①门第②劳役B.①住宅②驱使C.①住宅②操作D.①门第②操作2.选出下列句子“焉”字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愿佣隙宇而处焉②余往过焉③吾指使而群工役焉④莫敢愠焉⑤吾收其直大半焉⑥无进退焉⑦梓人左持引,右持杖,而处中焉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②④⑦/③⑤⑥D.①②④⑥⑦/③⑤3.下面五个句子都含“工”字,其中与其它四个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B.将求他工C.委群材,会众工D.凡执用之工不在列E.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4.下面句中的“莫”,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舍我,众莫能就一宇②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③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④物莫能近乎此也A.①与②相同B.②与③相同C.①与③相同D.③与④相同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上海语文高考文言文二
上海语文高考文言文二
以下是上海语文高考文言文二的原文: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魏尚书仆射济之子也。
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为丞相东曹掾。
魏文帝即位,拜尚书郎,转侍御史,徙为治书侍御史。
黄初三年,徙为宫正,加大司农,又转少府、太仆。
是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
勋虽与植亲善,而不欲任重于植也。
上亦有意断绝植根本,因转少府,出勋为昌邑中尉。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解释和总结:
鲍勋是泰山平阳人,他是魏尚书的儿子。
在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召鲍勋为丞相东曹掾。
后来魏文帝即位,鲍勋被任命为尚书郎,转任侍御史,又调任治书侍御史。
黄初三年,鲍勋调任宫正,并被加封为大司农,不久又调任少府、太仆。
当时太子尚未确定,而临菑侯曹植很受宠爱。
鲍勋虽然与曹植关系亲近友好,但不想让曹植在太子之位上承担重要责任。
皇帝也有意断绝曹植的太子之路,于是调鲍勋为少府,派他出任昌邑中尉。
文言文文本阅读(2):基础保分之“选择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技法演示]
方法一:调动积累直判法。 A项,根据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约车”是“预约车辆”,文中是张仪请
求秦王派车,没有“约定”之意;《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是“约 定”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 方法二:剖析词语推断法。
B项,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 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文中的“宣言”,拆开词语解释,应该是宣扬言论。 二者含义不同。 方法三:由熟入手推断法。
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 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 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 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 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 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 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谓语”,而承担一个句子中谓语成分的一般是 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 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 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二)掌握文言断句 “三步骤”
第一步:分析选项,抓同存异对比四个选项,找准相同点 ,锁定不同点,形成初步判断,找到解题着力点。
202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
文言文文本阅读 (2):基础保分之选择题
【保分小题一:文言断句】 [知 志”: 1.词 语标 志
一般需在其 前面停顿的
6类词
一般需在其 后面停顿的
2类词
或在其前停 顿,或在其 后停顿的词
《劝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劝学》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学不可以已停止B.木直中绳符合C.锲而不舍舍弃D.虽有槁暴粗暴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善假于物也借助B.而绝江河横渡C.非能水也江河D.而闻者彰清楚3.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4.翻译下面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言文阅读(二)(陕西)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言文阅读(二)(陕西)【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
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
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
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
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
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
”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
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
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
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
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
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
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
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
琳曰:“彼假设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人爱之,为立生祠。
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
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未报.,得疾卒。
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岁饥,琳尽发以贷.民贷:借款B.太后默然,遂论.如法论:判罪C.帝然.之然:认为……对D.未报.,得疾卒报:答复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点 (2)
答 解析 例句“技经肯綮之未尝”是“未尝技经肯綮”的倒装句,意思就是经络相
案 与
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之”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
项,结
解 合“也”分析,为判断句。B 项,视为(之)止,行为(之)迟,是省略句。C 项,“是以 析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中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整句
分)( )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之二虫又何知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答 解析 A 项,宾语前置,“谁为”即“为谁”。B 项,宾语前置,“何知”即“知
案 与
何”。C
项,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蚓利无爪牙,强筋骨”。
解 D 项,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析
答案 C
答 解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之”是标志,“利”“强”
案 与
是后置定语。A
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于
解 水”是后置状语。B 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是定语后置句,“之”是标志,“高” 析 是后置定语。C 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反问句,“安”表反问。D 项,“牡
省略句;③定语后置句;④被动句;⑤⑥状语后置句。
答案 C
6.(2021·吉林长春学程检测)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尝பைடு நூலகம்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答 解析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应为
案 与
句,正常语序为“察此自何起”;B
全国通用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易错点11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
易错点11 文言文阅读(二)易错分析:文言文断句失误不能对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在准确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才不会出现失误,每一个断句的方法其实也会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
易错点1不能准确找到名词(或代词)来确定句读。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或代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易错题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解析】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灯烛,只是光线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易错点2】不能合理利用文言虚词或者是感叹词、语气词来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易错题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答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盗书者不可儆也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结构复杂,用词繁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讨论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考点剖析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是文言文二部分的重点。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推理作者的观点、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等。
2. 句子翻译: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自行翻译句子的含义,注意指代关系、动宾搭配等语法问题以及古文语境。
3. 名句填空:考生需要凭借对古文名句的理解和记忆,将适当的词语填入空缺处,使句子通顺、连贯。
4. 句子仿写:考生需要根据所给出的古文句子,按照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进行改写,保持意思的准确、连贯。
二、解题技巧在解答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的题目时,以下几个技巧可能会对考生有所帮助:1. 注重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较长,结构复杂,要注意句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个修饰词、连词的位置和作用。
2. 注意上下文语境:文言文的语义常常依赖于上下文的引导和指示,考生在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前后文,理解句子所处的语境。
3. 多利用语法知识:文言文的语法体系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如词序特点、动宾关系等,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4. 多做题、多总结:对于文言文阅读理解题,考生要多做例题,总结解题经验。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
三、备考建议备战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备考:1. 熟悉考纲:详细了解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的考点要求和考试形式,明确复习重点。
2. 系统复习:查漏补缺,对各个考点进行系统复习。
可以参考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重点关注相应考点的例题和解析。
3.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确保各个考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集训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2
文言文阅读(2)[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
昔者吾先君献公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
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
”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
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
简子未可以速去楯橹也。
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以爱亲也。
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
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
好利恶害,夫人之全部也。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③。
长行徇上④,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用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
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
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
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
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
”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献公〕即晋献公。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二)文论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二)文论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
(10分)黄杨(清初)李渔①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②分毫,至闰③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值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开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④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
②溢:超出。
③闰:余数。
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闰年。
④刻:割,引申为克扣。
19.可填入方框中的一项是()。
(1分)A.也B.矣C.哉D.焉解析:C20.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从句式角度加以赏析。
(3分)解析:“赏析”题,“四方面”答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思考、分析、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还是考察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3分)答案示例: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1分),显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1分),写出了黄杨与众不同的生长习性以及天地对其不公的情景,与后文感慨黄杨不怨天恨地而自强不息的特点形成对比(1分)。
评分说明:句式特点、内容和表达效果各1分。
21.下列不属于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项是()。
(2分)A.对比B.托物言志C.类比D.欲扬先抑解析:D22.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2024年新高考Ⅱ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雨后为山亭独卧》含答案
2024年新高考Ⅱ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雨后为山亭独卧》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①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
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
①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解析】15.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C项错误。
故选C。
16.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
“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
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诗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在军营征战,为国效力;颔联和颈联写多次看到薄月过轩,心惊于又一次阴虫砌鸣,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独自高挂城头。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涑水记闻卷二》含答案
A.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B.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C.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D.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
(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
“劾”的宾语为“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谓语和宾语之间不断开,排除BC;“加功”动宾结构完整;“罪皆应死”大意是“按罪名都应判死刑”,表意完整,应在“罪”前断开,排除D。
故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争”的意思是坚持争辩,“固”与《五石之弧》中“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含义不同。
B.“当死”的意思是应当死去,“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含义相同。
C.“狱事”的意思是有关诉讼案件的事,“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含义相同。
D.“翕然”的意思是一致,“翕”与《促织》中“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的“翕”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固”,坚持/实在。
句意:钱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说服他/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B.“含义相同”错。
“当”,判处/主持。
句意: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
C.“狱”,都是案件的意思。
句意:我只求案件审判公正/大大小小的案件。
D.“翕”,一致/闭合。
句意: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六法
从对话角度看,找言词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 ——《鸿门宴》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 引语常用“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 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调——语序调整,顺序从今
(1)对——逐字落实,关注活用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 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 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 为“使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 “使……争斗”。 译:(秦国)对外使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与规律(例析)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从诵读节奏看,找语感 从叙述对象看,找主体 从主体动作看,找谓语 从修辞角度看,借手法 从语气角度看,找虚词 从对话角度看,找言词
断句六法
断句六法
从诵读节奏看,找语感
钟思到达指定地方之后看到那一家店面的落地窗前坐了一位男士,穿很舒适的着装,很符合他的短信描述,便走进那家店面,保持 着自己得体的笑容,施施然的向他走去,微笑着开口“你好,我是钟思”。 那男子抬头看她随即淡然一笑的开口“你好,陆尘”待她落座又作补充的开口道“钟思、螽斯,多子多孙、很有意思的名字”。 钟思讶然的再次看向他,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莫名的对他增添了不少好感,她冲他微微一笑,回了句“是么”。 陆尘也不再做过多解释、只将菜单递向她笑容和煦的开口“你喜欢吃点什么?” 钟思笑了笑“不用了,喝点东西就好,我还不饿,一杯橙汁! ” 陆尘很绅士的顺带给她点了份甜点,给自己点了杯茶。 钟思开口“你的尘,怎么会是灰尘的尘?” 陆尘仍是笑的淡然“世间万物终归回归尘埃,是我自己改的!” 钟思再次不自觉的对他有了几许好感,她笑着看向他“这么巧,我居然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
(2)换——通假异义,古今替换 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 汉语的词语。 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 “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
(3)留——专有名词,有所保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 不必翻译。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断句六法
从主体动作看,找谓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断句六法
从修辞角度看,借手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 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
2007全国Ⅱ卷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 取。 (2)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译文: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 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工女 ;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帛缕 ;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 言语。
断句六法
从叙述对象看,找主体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 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 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这往往是语义转换(疏松)处。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侯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 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 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那么木材的脉理都不好,弓虽然很刚硬有力, 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却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 平定四方统一全国,对它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 道?”
2007全国Ⅱ卷
2007全国Ⅱ卷 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 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 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 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 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 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 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 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 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 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 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4)删——衬字虚词,有所删减
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 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5)补——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 不利也。”
译: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宜却(使他)更加困窘,鲍叔不认为 我是愚笨,(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有利和不利(的时候。)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 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 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与规律(例析)
(2007年北京卷)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瑀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良 材 朕 问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劲 而 发 矢不 直。朕始寤 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 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 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 / 聚星娱乐 bgk162utb 在去往约定的地方之前,钟思的内心是十万分忐忑的,她向来很少动过哪方面的心思,其实,说到底,她自己很少去做多余的计划, 左不过只是一件件的完成父母给的目标任务,想来不免觉着人生开始有点戚戚然了起来。
她想那个叫做陆尘的男士大概也如她这般对于一个未知的陌生人持有着不知名的忐忑心境吧,这样想来的时候便觉着自己应是要从 容些的,至少不应该让初次见面的人感到不适!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 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断句六法
从语气角度看,找虚词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 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谦敬副词有夫、惟、盖、 凡、窃、敬、请、苟、若、岂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者、 • 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等等; 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它们大 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至若、于是、 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 然则等等。
第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 文言翻译与文言断句
主讲:尹龙国
考纲要求
能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类题型 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与规律(例析) (2007年广东卷)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 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 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文言翻译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对——逐字落实,关注活用
(2)换——通假异义,古今替换 (3)留——专有名词,有所保留
(4)删——衬字虚词,有所删减 (5)补——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6)调——语序调整,顺序从今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解析:“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 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 译: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 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解析:“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 语后置)。 译为: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