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05.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01.《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即尝胆”。
上述国君所在地在今A.长江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钱塘江流域02.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 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 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03.下列古币中没有假币的是①唐币②宋币③明币④清币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04.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A.发明了印刷术和火药 B.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C.有了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D.出现了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05.明朝对外交往频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结果的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C.传入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D.传入西方近代科学知识06.近代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获得侵华特权的同时,也要求分享其它列强获得的特权,最早反映这一要求的条款出自A.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中法(黄埔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 D.美国“门户开放”政策07.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原因在于①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②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③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④慈格太后的支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④08.《天朝田亩制度》与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相比,其共同之处是A.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制定土地国有政策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摧毁小农经济0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①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②革命采用暴力斗争手段③革命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④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拥护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③10.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1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影响是A.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削弱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阶级基础C.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D.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12.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①发生在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②“兵谏”具有爱国意义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06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查3
24、1947年6⽉,中国⼈民解放军开始实⾏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进⾏决战 B.全⾯扩⼤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中原 D.由内线作战到外线作战
25、解放战争时期的两次政治协商会议
A.由中国共产党召集
B.民主党派发挥了主导作⽤
C.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
D.是全国的权⼒机关
第⼆卷(7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
时间华资⼯⼚华资资本
1913年 698家 330824000元
1920年 1759家 500620000元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
材料三 1914年9⽉28⽇,孔⼦⽣⽇那天,袁世凯头戴平天冠,⾝穿古装服,率⽂武百官到孔庙,⾏三跪九叩⼤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次祭孔朝圣的⼤丑剧。
1915年年底,袁世凯称帝后在天坛祭天(见下图)
材料四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巩固共和国体,⾮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化运动发⽣的背景。
(6分)并概括指出新⽂化运动的积极作⽤。
(6分)。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2006.9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
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2、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的创办者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3、下列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由日本侵略者蓄谋挑起的B、战争事先在山东半岛爆发C、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D、结果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B、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5、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列强的压制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③清政府的盘剥与勒索④自然经济的抵制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6、在以下历史文献为代表的新思潮或历史运动中,对封建思想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较为彻底清算的是7、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北上宣言8、下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9、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10、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
天津市和平区200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天津市和平区200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赋税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制度,它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据此回答l—6题。
1. 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B. 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 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D. 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2. 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
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A. 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C.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D.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3. 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4. 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 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 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D. 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5.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 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 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C. 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 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6. 建国初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于这两次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前者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后者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②前者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则推动了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都体现了“一大二公”的特点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中国古代科技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注: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 (选择题75分)共25小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人第Ⅱ卷答题栏或答题卡内。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2、一位同学收集“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措施”的史料后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D.推行举察制度3、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抑制了新经济的增长B.增加了政府的税收C.造成农民的贫困D.符合高度集权的政治利益4、下列著名工程或成就,直接受益于民生的是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的修建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5、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是否自始致终坚持抗战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7、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不是来吵架的,是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关于古罗马法律文献的叙述和评价不正确...的是A.公民法只包括成文法,不包括习惯法B.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C.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D.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9、1688年的宫廷政变之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A.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B.政变是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妥协C.没有经过流血斗争而获得巨大成功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10、关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重点发展国防工业B.农业方面采取集体经营来发展生产C.是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私营经济存在D.是出于战争需要而采取的政策11、下列各项中,有利于当今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A.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B.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并存C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发生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不断加强12、就世界传统农业社会这一历史时段而言,中国传统社会是最为先进、周密和成熟的少数类型。
常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质量调研高三历史试题.
常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质量调研高三历史试题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表中的相应位置1.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据此可看出周的统治区域主要是在A.黄河流域B.黄河中下游地区C.淮河流域D.江淮地区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B.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C.各国掠夺财富D.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思想文化发展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实现第—次统—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幕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A.书桌上放着一本《梦溪笔谈》B.墙架放着一排装有火药的火器C.书柜上摆放着活字印刷的《史记》等书籍D.墙上挂着绍兴和议后的《宋金对峙形势图》5.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
这两种迁移最重要的作用是A.使民族成份复杂,民族矛盾加剧B.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D.使少数民族政权增多6.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统治的原因是A.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伟大作用C.接受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化D.推行猛安谋克制度7.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城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这些城镇的主要特点有①多为工商业城市②有些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人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中不包括A.统治者从根本上讲实行的是闭关政策B.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D.统治者闭目塞听,未能“开眼看世界”9.我国近代最早含有“奖励技术发明,兴办新式学校”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资政新篇》B.《定国是诏》C.《钦定宪法大纲》D.《变法通议》10.魏源、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差异在于A.向西方学习的目的B.向西方学习的内容C.向西方学习的手段D.向西方学习的结果11.19世纪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扩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12.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并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的是A.王韬B.郑观应C.康有为D梁启超13.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但在革命政权中却潜伏着危机,这是因为A.缺乏威望较高的革命领袖B.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破坏革命C.清政府起用狡诈的袁世凯D.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14.“二次革命”所讨伐的对象是A.清政府B.帝国主义C.袁世凯D.蒋介石15.“一战”期间,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是①船舶修造业②食品工业③纺织工业④钢铁采冶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著名学者胡绳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OC] 普陀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普陀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007.4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的试题编号是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
“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
“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5.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分叉部分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商周时代。
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大商人,且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辩证法思想B.唯物论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3.下图所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和行省制 D.郡县制和行省制4.“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周世宗改革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 商鞅变法 5.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五彩青花瓷器,如下图:你判断此类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1A.宋代 B.元代 C.清代 D.明代 6.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0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查试卷2
16、建国以来,⽣产经营权⽅⾯发⽣显著变化的是①⼯矿企业的民主改⾰②社会主义改造③⼈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新中国成⽴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快。
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A.实⾏民族区域⾃治制度 B.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C.分别在1952年和1956年完成⼟地改⾰和进⼊社会主义 D.⼗⼀届三中全会后实⾏改⾰开放政策18、1979年元旦,全国⼈⼤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次提出A.通邮、通航、通商和探亲旅游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针C.“⼀国两制”的伟⼤构想 D.设⽴特别⾏政区的构想19、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期,中国外交实⾏“⼀⼤⽚”⽅针。
对当时“⼀⼤⽚”外交⽅针最准确的解释是A、中国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B、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C、中国提倡独⽴⾃主不结盟外交政策D、中国⼤⼒发展与亚洲、⾮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关系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关系开始正常化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右图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是A.夏桀暴虐⽆道B.当时还没有马作为坐骑C.这是当时的⼀种体育活动D.当时的“⼈”只是奴⾪主的⼯具22、某地出⼟了⼀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器⽫表⾯镶嵌⾦银丝,并有⽂字图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青铜器⾄少是在A、夏朝之后B、商朝之后 c、西周之后 D、春秋战国之后23、“……秦堤牢固,⼯程精当。
闸⽔陡门三⼗六,劈湘铧嘴⼆千丈。
有天平⼩⼤,溢洪流,调分量。
湘漓接,通汉壮……”。
该词吟咏的⽔利⼯程是A.芍陂B.都江堰C.灵渠D.⼤运河24、汉朝察举制的主要作⽤是A.监察地⽅官吏,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B.监督地⽅财政,加强了对郡县的控制C.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D.使各⽅⾯突出⼈才进⼊官僚机构,扩⼤了统治基础,提⾼了统治能⼒25、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于经济动机。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经过先民创造性的劳动,中国农耕文明逐渐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回答1~2题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2、史载:明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并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
这反映了()A.明朝土地兼并严重B.明朝限制土地兼并,重视田赋收入C.皇帝带头兼并土地D.政府不断清查土地,便于土地分配中国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回答3~5题3、潍坊历史博物馆中的精品馆藏文物是著名的蛋壳陶,这种陶器薄如蛋壳,黑亮如漆。
其代表的典型文化是()A.半坡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西域文化4、右图为“汉代集市画像砖”,它反映了()A.城市繁荣与商业发展紧密联系B.汉代集市贸易发展到较高水平C.商业发展以城市的繁荣为基础D.汉代画像砖多取材于集市贸易5、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
其目的是()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个世界。
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Ⅰ卷 A (一期课改考生做)一、选择题1.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中,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已经没有显著差别的是A.蓝田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2.“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
”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环境的差异B. 生活方式的不同C. 耕作技术的区别D. 文化背景的悬殊3.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
”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是 A. 《秦律》 B. 半两钱 C. 小篆 D. 长城4.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效果与动机明显矛盾的一项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分封同姓子弟作王C.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度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5.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均田制是在唐朝时期创立的一种土地制度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的经济基础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是农民6.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沈括的《梦溪笔谈》C.李春营建赵州桥 D.郭守敬的《授时历》7.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 B.明朝国力衰退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D.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8.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两者都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9.“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因素是A. 资本主义制度已普遍建立并趋向完善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C.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没有产生新的领导阶级D. 国际社会之间没有战争和冲突10.英国驻俄大使称赞曾纪泽说:“凭外交从俄国取回她已占领的土地,曾侯要算第一人。
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2
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Ⅰ卷 A (一期课改考生做)一、选择题1.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中,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已经没有显著差别的就是A.蓝田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2. “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就是一种在规模与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
”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就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D、文化背景的悬殊3.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就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
”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就是A、《秦律》B、半两钱C、小篆D、长城4.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效果与动机明显矛盾的一项就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B.分封同姓子弟作王C.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度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5.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就是A.均田制就是在唐朝时期创立的一种土地制度B.均田制就是府兵制与租庸调制实行的经济基础C.均田制就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就是农民6.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沈括的《梦溪笔谈》C.李春营建赵州桥D.郭守敬的《授时历》7.郑与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B.明朝国力衰退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D.它不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8.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就是天下之根本。
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两者都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9. “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与平的环境中。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与平”的最重要因素就是A、资本主义制度已普遍建立并趋向完善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没有产生新的领导阶级D、国际社会之间没有战争与冲突10.英国驻俄大使称赞曾纪泽说:“凭外交从俄国取回她已占领的土地,曾侯要算第一人。
广西省贵港市2006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4
广西省贵港市2006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33题20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8分,本大题共52分。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6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01年发展规划纲要,1999年3月九届人大会议通过的第三个宪法修正案,把这一观点载入宪法。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明确指出“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请回答:⑴.首先提出和要求法治的是资产阶级的欧洲启蒙思想家。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有哪些的代表?(3分)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4分)⑵.用有关的史实说明中国在辛亥革命中是怎样实践这些学说的?(6分)⑶.资产阶级的法治就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从建立的政治体制看,最彻底的是哪一个国家?(1分)请你简述你的理由。
(2分)⑷.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否矛盾?(1分)我们应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3分)34、(14分)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宣告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东部各省区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大团结。
试概述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加强的表现。
35、(18分)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的主要国家。
近代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是东亚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现在,中日都发展成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向帝国主义过渡中,日本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2分)反映了帝国主义怎样的对外侵略要求?(2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2分)⑵.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对甲午中日战争作出了怎样的反应?(4分)结局如何?(1分)⑶.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2分)请你指出“反应”的结局。
广西省贵港市2006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2
广西省贵港市2006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的近代工业也由此开始了缓慢的发展历程。
回答11—12题。
1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近代工业是A.外商企业B.洋务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2、建国初期,对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反映了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D.使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国家兴盛,人材为本;人材培养,教育为本。
”在这方面,中国历有许多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回答13—15题。
13、最早提出要在中国兴办新式学校的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D.梁启超14、一般认为,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自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15、戊戌变法A.以《定国是诏》为指导纲领B.得到各省督抚的大力支持C.当时得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支持D.改良措施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发展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建国后*长期面临的任务。
回答16—17题。
16、建国后,为稳定物价和恢复经济,人民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完成土地改革B.进行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C.稳定金融和物价D.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17、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收官僚资本”,其意义主要有①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②为国民经济恢复及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③结束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局面④解决了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③④D. ②③④政策和策略是中国*的生命。
回答18—19题。
18、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纯洁干部队伍,推动干部廉洁从政,党和人民政府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召开七届二中全会B.“三反”运动C.“五反”运动D.整风运动19、1978年初,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提出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B.恢复高考制度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世界近代,欧美的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广西省贵港市2006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统一监测试卷3
我与祖国共成长争做小小追梦人——2018级新生入队仪式方案为引领队员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体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定信念跟党话、跟党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准备,自觉认知新时代、热爱新时代、拥抱新时代,争做新时代追梦好少年。
学校决定举行2018级新队员入队仪式,现拟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目的通过举行庄重的入队仪式,引导队员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带上红领巾是多么的光荣自豪。
少先队组织给了少年儿童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广阔的舞台,又是成长人生轨迹的深刻标记。
通过活动,让队员初步懂得当个好队员要继承革命传统,明确少先队员所承担的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传递正能量、书写少年梦、拖起中国梦,学习先进模范,争做好少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活动主题:“我与祖国共成长争做小小追梦人”三、活动时间:6月6日上午8:00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五、活动准备:1、请各位班主任利用班队会课带领学生做好入队准备工作。
(1) 对学生进行“少先队员十知道”介绍;(2) 指导学生佩戴红领巾,预先练习敬队礼、读誓词与呼号;(3) 一年级利用班队会观看“入队第一课”(4) 写入队申请书;2、邀请一年级部分家长参加仪式,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
3、四五年级对应一年级班级,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
六、活动议程:一、入队议程:1、全体立正,仪式开始;2、出旗;出少先队队旗,全体少先队员敬礼;大队旗手出旗,一年级同学行注目礼。
3、唱队歌;4、大队委员宣读组建一年级少先队组织的决定,宣布新队员名单。
(经学校少先队研究决定,批准以下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5、为新队员授红领巾(一年级班级每班5位家长,四五年级对应一年级相应班级)6、新队员宣誓(大队辅导员或者大队长领誓)7、为新建中队授中队旗。
(一年级班长上台,行队礼,接队旗)8、为新建中队聘请中队辅导员。
2006年苏州市高三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doc
2006年苏州市高三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以下有关佛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此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B.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迅速传播,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寺院经济的过度发展C.齐梁之际范缜著《神灭论》从理论上反佛,根本原因是佛教是外来宗教D.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灭佛,说明佛教教义已不适应统治者的需要2.唐朝的两税法同以往的税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在于A.地租形态的变化 B.税收种类的增多 C.征税标准的转变 D.征税手段的变化3.南宋初期林升的一首诗《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称颂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描绘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C.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和苟且偷安 D.反映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4.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在元朝时称为:A.小琉球 B.万里石塘 C.流求 D.万里长沙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②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③蒙古分裂为漠北、漠南、漠西三部④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6.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B.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最主要矛盾C.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7.下列哪项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A.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B.变革清政府中央机构C.建立近代化海军 D.创办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8.《资政新篇》、戊戌变法法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令在经济措施上相近的一项是A.废除苛捐杂税 B.设立银行C.实行保险事业 D.奖励和保护工商业9.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2006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06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外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1~3题。
1. 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 有利于选拔人才B. 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 做到了不断完善2. 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①殿试开始实行,并成为定制②分设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③实行糊名法④考试科目逐渐减少,录取名额增加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 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该诗抨击的是清朝A. 君主专制,任人唯亲B.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C. 官场营私,经济凋敝D. 政治腐败,教育落后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次战争,这些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又千差万别。
据此回答4~5题。
4. 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被古人称之为“汤武革命”。
此处“革命”最恰当的解释是A. 被压迫阶级反抗反动统治的斗争B. 推翻残暴统治的正义斗争C.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D. 改变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的斗争5. 对清王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国历史上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A. 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 是反对少数民族入侵的自卫战争C. 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D.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长三角是当今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上海、南京等都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历史上都曾有过重要影响。
据此请回答6~7题。
6. 下列有关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最早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②洋务派最先在这里创办近代企业③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地④中国军队曾先后在此英勇抗敌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 下列有关南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故都B. 中华民国政府一直定都于此C. 20世纪30年代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D. 割让香港岛的条约在此签订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各时期的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200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00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05年10月6日)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答1-5题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A 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2、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A 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朝D宋朝4、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A一五计划期间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5、“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6、商周时,商人出门经商,他可能会①乘坐畜力车②携带几串贝作为货币③由于没有旅舍,只能住宿农家④只能托相熟的人给家中带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缓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8、原始时代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相媲美,但自战国时期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自古以来,税费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具政治问题,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税费改革。
据此回答9~11题:9、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有利于大统一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D、促进了鲁国农业生产的发展10、西汉时,编户制度的实行①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②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③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规范④造成了土地兼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11、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又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调整生产关系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12、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Ⅰ卷 A (一期课改考生做)一、选择题1.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中,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已经没有显著差别的是A.蓝田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2.“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
”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环境的差异B. 生活方式的不同C. 耕作技术的区别D. 文化背景的悬殊3.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
”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是A. 《秦律》B. 半两钱C. 小篆D. 长城4.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效果与动机明显矛盾的一项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分封同姓子弟作王C.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度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5.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均田制是在唐朝时期创立的一种土地制度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的经济基础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是农民6.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沈括的《梦溪笔谈》C.李春营建赵州桥 D.郭守敬的《授时历》7.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 B.明朝国力衰退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D.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8.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两者都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9.“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因素是A. 资本主义制度已普遍建立并趋向完善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C.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没有产生新的领导阶级D. 国际社会之间没有战争和冲突10.英国驻俄大使称赞曾纪泽说:“凭外交从俄国取回她已占领的土地,曾侯要算第一人。
”曾纪泽与俄国签订的从俄国取回已占领土地的条约是A. 中俄《瑷辉条约》B. 中俄《伊犁条约》C. 中俄《北京条约》D.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1.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A. 君主专制政体B. 开明君主政体C. 君主立宪政体D. 民主共和政体12.19世纪英国一直推行不与其他国家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20世纪初英国放弃了这种政策。
其直接原因是B.英国工业垄断地位完全丧失C.英国海军优势丧失D.英国政党政治发生变化13.右图为某图书馆收藏一本《洪宪元年历书》,作为历史研究,它的重要史料价值是A. 可作今天的农事参考B. 可作不同历法参照物C. 可研究当时印刷水平D. 可作帝制复辟的见证14.“中国存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中共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B.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5.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的考虑主要是因为A. 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去进攻苏联B. 波兰的存在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 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D. 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二、简释与问答题历史有三大要素:时、地、人。
在时间——空间——人类三维构成的历史坐标系上,围绕着求生存、求发展的主题,落实到各个民族、国家,凸显出来的整体图像,多是升降不定的波浪形曲线,……——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6.毁誉参半的王安石变法(7分)有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讨论对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评价时,产生了分歧。
甲:宋朝人邵伯温说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
”以致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可见,王安石变法不得人心,也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
乙:我不同意。
近代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可见,王安石变法影响深远。
问题:(1)请你说出邵伯温观点的错误之处。
(2分)(2)梁启超的说法完全正确吗?请说出理由。
(3分)(3)你能说说邵伯温和梁启超的说法为什么会不一致吗?(2分)17.激荡的中国(7分)有史学者说:“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在保守派、改革派、革命派三种势力互相激荡的情形下,传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变化。
”(7分)请回答:(1)分别说出以上这三种势力的代表人物。
(3分)(2)简要说出这一时期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
(2分)(3)说说为什么这一时期会产生这样“激烈的变化”?(2分)18.20世纪“三次经济壮举”(8分)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经济改革、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并称为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次经济壮举”。
问题:(1)说说这三次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3分)(2)这三次改革分别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3)谈谈你对这三次改革、调整的认识。
(2分)200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Ⅰ卷 B(二期课改考生做)一、选择题1.金属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最早使用金属工具的地区出现在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C.印度河恒河流域 D.黄河长江流域2.右图为汉穆拉比法典石柱及上面刻写的文字。
这种在古代两河流域通用的文字是A.甲骨文 B. 楔形文字C.玛雅文 D. 印章文字3.“蒙古族的征服战争十分惨烈,在亚欧广阔的被征服地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所以,蒙古的西征和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毫无积极作用。
”这句话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和结论都正确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和结论都错误4.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在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西汉时期D. 唐朝时期5.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他创作的《历史》为西方史学奠定了基础。
该部史书的体例是A. 以人物为中心B. 以年代为中心C. 以事件为中心D. 以制度为中心6.15世纪时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马可·波罗游记》诱使西方人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D.为了传播基督教7.19世纪中期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水利枢纽,下列与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水域无直接关联的是A. 地中海B. 红海C. 大西洋D. 印度洋8.近代军事理论奠基之作《战争论》中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思想,该书的作者是A. 格劳秀斯B.华盛顿C. 孙武D.克劳塞维茨9.1928年在巴黎签署的规定禁止在国际关系中非法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的国际公约是A. 《战争开始公约》B. 《联合国宪章》C. 《日内瓦公约》D. 《非战公约》10.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相一致的是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狄德罗11.第一次完整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原则的国际法是A. 《联合国宪章》B. 《日内瓦公约》C. 《战争论》D. 《战争与和平法》12.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诞生在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13.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C. 征收赋税和征发摇役、兵役D.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4.与唐和东南亚、西亚、欧非的交流相比,唐和日本、朝鲜交流内容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 政治制度B. 生产技术C. 儒家思想D. 建筑艺术15.1837——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英国号称是“日不落帝国”。
该帝国统治时期的君主是A. 玛丽女王B.伊丽莎白女王C. 维多利亚女王D. 威廉三世二、简释与问答题人类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此,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制度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最可珍贵的财富之一。
其中一些制度泽被深远,至今我们仍在受其恩赐;有些制度显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今天我们的制度创新启迪良深……16.雅典的政治制度(7分)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除公民大会外,还有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机构组成。
除凶杀和少数重大的特殊案件由公民大会审判外,其他一切刑事和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作出判决。
此外,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监督官吏。
——摘自华师大版高中《历史》课本(实验本)问题:(1)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达到鼎盛阶段,而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人是谁?(1分)(2)有人高度赞赏雅典的政治制度,认为它是古代社会最先进的。
请你具体说说这个观点能够成立的理由。
(4分)(3)也有人认为对此不应全盘肯定,指出雅典的民主制度也有局限性。
请你说出它的局限性。
(2分)17.人才选举制度(7分)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
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
另如洪寔“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
——材料均摘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举制度的弊端?(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种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
(4分)(3)为改善以上两种选举制度,中国后世开始采取什么选官制度?(1分)18.经济全球化(8分)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呈迅猛发展之势。
材料一: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体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材料二:自关贸总协定生效以来的四十多年里,共举行过八次多边贸易谈判。
经过前七次多边贸易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降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