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谚语比较
俄语口语:俄汉谚语对照
俄语口语:俄汉谚语对照祸不单行Беданепроходитодна百闻不如一见Лучшеодинразувидеть,чемсторазуслышать活到老,学到老Векживи,векучись泼水难收Пролитуюводунесоберешь一个巴掌拍不响Однойрукойвладошинехлопнешь远路无轻载Набольшомпутиималаяношатяжела远亲不如近邻Близкийсоседлучшедольнейродни物以稀为贵Чегомало,тоидорого能者多劳Комумногодано,стогомногоиспросится趁热打铁Куйжелезо,покагорячо人情归人情,公道归公道Дружбадружбой,службаслужбо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Задобродобромплатят,азахудохудом以眼还眼,以牙还牙Окозаоко,зубзазуб朋友千个好,冤家一个多Стодрузей--мало,одинвраг--много鸟美看羽毛,人美看学问Красиваптицаперьем,ачеловекуменье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Чегосебенехочешь,тогодругимнеделай患难见知己Друзьяпознаютсявбеде家贼难防Отдомашнеговоранеубережешься饱汉不知饿汉饥Сытыйголодногонеразумеет响鼓不用重锤Вхорошийбарабанненадобитьссилой滴水石穿Капляпокаплеикаменьдолбит绳打细处断Гдеверевкатонка,тамирвется脸丑怪不得镜子Нечегопенятьназеркало,колирожакрива在狼窝就得学狼叫Сволкамижить―поволчьивыть舌头没骨头Языкбезкосте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Человекпредполагает,абограсполагает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Ужаленныйзмеейиверевкибоится一懒生百邪Праздность―матьпороко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Времяденьгудает,анаденьгивременинекупишь万事开头难Лихабеданачал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Чтогород,тоноров,чтодеревня,тообыча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Добраяславалежит,ахудаябежит知人知面不知心Человекавидим,адушиегоневидим礼轻情意重Недорогподарок,дорогалюбовь滴水成河,积米成箩Покапельке―маре,позернышке―воро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Болезньвходитпудами,авыходитзолотниками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Хижинасвоялучшекаменныххоромовчужих清官难断家务事Отцассынмицарьнерассудит好物不*,*物不好Дёшево,дагнило,дорого,дамило有钱能使鬼推磨Убогатогочертдетейкачает伴君如伴虎Близцаря,близсмерти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Рыбаищет,гдеглубже,человек―гделучш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Чтопосеешь,тоипожнешь习惯成自然Привычка―втораянатура含义相同的汉俄谚语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人类文明的同一性,说明了不同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的相通之处汉俄谚语体现的辨证思想反映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包含,相互转化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有一利必有一弊Небылобысчастья,данесчастьепомогло;Нетхудабездобра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与条件联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无风不起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МоскваоткопеечнойсвечизагореласьДымабезогнянебываетДажесамаяхорошаяхозяйканесвариткашубезкрупы。
惊人相近的俄汉谚语知多少
惊人相近的俄汉谚语知多少谚语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人民大众世世代代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的观察,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被称之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国的谚语起源甚早,其文字记载约有三千年历史。
清朝杜文澜编著的《古谣谚》有100卷,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中,谚语比比皆是。
俄罗斯的谚语据说在8世纪开始有文字记载。
19世纪中期,达利编的《俄罗斯民谚集》收集了约3万条谚语。
在俄罗斯的文学名著中,谚语同样数不胜数。
尽管汉俄两种语言文化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汉俄谚语包含的民众智慧,甚至在词语的使用上有着惊人的相近之处。
不少含义相同的汉俄谚语使用相同的词语,例如:1)祸不单行。
Беда́неприхо́дитодна́.2)百闻不如一见。
Лу́чшеоди́нразуви́деть, чемсторазуслы́́шать.3)一个巴掌拍不响。
Одно́йруко́йвладо́шине хло́пнешь.4)泼水难收。
Проли́туюво́дунесоберёшь.5)远亲不如近邻。
Бли́зкийсосе́длу́чшеда́льнейродни́.6)远路无轻担。
На большо́мпути́има́лаяно́шатяжела́.7)物以稀为贵。
Чего́ма́ло, тоидо́рого.8)能者多劳。
Кому́мно́годано́, стого́мно́гоиспро́сится.9)活到老,学到老。
Век живи́, векучи́сь.10)趁热打铁。
Куй желе́зо, пока́горячо́.11)人情归人情,公道归公道。
Дру́жбадру́жбой, слу́жбаслу́жбой.1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За добро́добро́мпла́тят, азаху́доху́дом.1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Око зао́ко, зубзазуб.14)朋友千个好,冤家一个多。
俄汉颜色谚语对比研究报告_概述说明
俄汉颜色谚语对比研究报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进行俄汉颜色谚语的对比研究。
颜色谚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谚语,通过运用不同颜色与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来传达某种特定含义或情感。
在俄罗斯和中国,颜色谚语作为其中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深深影响了两个国家的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
本研究将首先对俄汉颜色谚语进行定义和解释,阐述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比较分析俄汉颜色谚语中常见的特点,包括相似的颜色搭配以及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含义差异,并探讨影响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
进一步地,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俄汉颜色谚语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上的差异。
具体而言,我们将对蓝色、红色和绿色相关的颜色谚语进行研究。
通过对这些特定情景下不同国家对于这些颜色所赋予含义和象征的研究,我们将揭示出俄汉颜色谚语在文学作品、商业广告和环保宣传等方面的应用方式差异。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供俄汉颜色谚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启示与建议。
同时,我们也将说明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次对俄汉颜色谚语的比较研究,我们有望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如何通过颜色谚语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探索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实际应用指导。
2. 俄汉颜色谚语的定义和意义2.1 俄汉颜色谚语的概念解释俄汉颜色谚语指的是在俄罗斯和中国语言中使用颜色来形容或象征特定情感、经验或观念的短小而有力的说法。
这些谚语通常由一两个词组成,其中包含对颜色的描述。
比如,在俄语中,“белаялуна”(白月亮)表示纯洁和神秘,而在中文中,“青春稻田”表示年轻、充满活力。
这些谚语通过颜色表达出人们对生活、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2.2 俄汉颜色谚语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俄汉颜色谚语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是人们对于世界各种事物的体验和感受的凝练表达,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颜色所赋予的情感与价值。
俄汉谚语俗语中对动物的比较分析
俄汉谚语俗语中对动物的比较分析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发现了动物的秉性与人的品行有相同之处,如狮子的威严和绵羊的软弱等。
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不公正”的把人的品质尤其是不好的品质加在动物身上,比如,喜鹊爱叽叽喳喳而不受俄罗斯人的喜爱,落了个“爱传播小道消息”的坏名声。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第39页)可见,人们对动物的善恶褒贬可能是唯物主义的,也可能是唯心主义的,不可能不受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居住条件等的影响。
因而,凝结着民族的情感世界的动物名词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尽管有不少相同之处,也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在俄汉两国谚语俗语中的意义更是如此,动物在俄汉谚语俗语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研究它们对认识和比较两国文化差异,了解各自民族的心理特点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两国文化思想相互了解和融合,对两个民族的友谊也有着深刻的含义。
关键字:谚语俗语;动物;比较;文化差异引言谚语和俗语经过人们长时间生产生活的积累,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规律,行为法则,做出的形象生动的概括和总结,例如在汉语中,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杀鸡给猴看”,(《汉语谚语俗语词类大全》第一页)这样各式各样的谚语俗语,在俄语中,也有着像“Век живи,век 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Клади навоз гсто –в амбаре не будет пусто”(勤上粪,梁满屯)(《俄汉互译》第24页)这样的谚语,当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自于民间,对于后人的发展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动物在我们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在俄罗斯“牛”深得大家的喜爱,民谣云:“утка в сапожках,селезеньв сережках.корова в рогоже,да всех дороже.”意思是说母鸭穿裙子,母鸡登靴子,公鸡戴耳环。
母牛披粗衣,但比它们更宝贵。
俄汉成语及谚语俗语中“добро/善良”观念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及谚语俗语中“добро/善良”观念对比分析观念理论是俄罗斯和国内语言文化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观念蕴含在一些固定的语言单位中,例如成语及谚语俗语等,不同民族表达其精神文化的观念词不尽相同。
“Добро/善良”作为重要的观念词之一,在俄汉两民族中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本文从词典学的角度出发,对《俄汉详解大辞典》(以下简称《详解》)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成语及谚语俗语中所蕴含的“Добро/善良”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旨在探索俄汉两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标签:俄汉成语谚语俗语“Добро/善” 观念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是人意识世界中的文化的基础内核,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要素”(彭文钊、赵亮,2006)。
观念借助于语言符号在文本中展示它的意义,例如成语、谚语俗语、文学作品等。
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源于现实生活,俄语成语及谚语俗语是对俄罗斯人民生活经验的一种记录。
俄语中的成语、谚语俗语十分丰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中最精彩、最生动的部分,简洁明了地表达出各种思想。
《详解》及《现汉》的书证中包括大量反映“Добро/善良”观念的成语及谚语俗语。
我们把这些谚语俗语摘录出来,从词典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语言单位在词典中的分布。
一、俄罗斯成语及谚语俗语中体现的“добро”观念(一)受东正教影响的俄罗斯民族的“добро”观念“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
东正教思想对俄罗斯民族的心理特征、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上帝(бог)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主宰,具有洞察一切、惩恶扬善的神奇力量。
”(刘艳春,2012:32)1.东正教认为只有承认上帝的存在,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善与恶。
上帝是评价善恶的最高法官,善是被上帝所认可的,做善事的人上帝也会帮忙。
例如:(1)Доброму бог помогает.(上帝会帮助善良的人。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他们各自都有许多独特的民俗谚语,其中关于人体的谚语更是层出不穷。
本文将重点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人体谚语,探讨两国的文化特点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人体谚语。
俄罗斯的谚语源远流长,其中关于人体的谚语既有着深刻的哲理,又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比如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Рука рукумоет”(手洗手),意思是相互帮助,互相配合。
还有一句谚语说:“Ушивяжут”(耳朵扎结),意思是在办事情时没有协调一致。
这些谚语反映了俄罗斯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特有的幽默感。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些中国的人体谚语。
中国的谚语同样也是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比如有一句中国谚语说:“手足互搏,身不轻重”(一家人争吵争斗,伤了身体而不自知),意思是家庭成员之间争吵斗殴,伤害了身体却不自知。
还有一句谚语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心灵相通,心意相通。
这些谚语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人体谚语时,我们可以看到两国文化的差异。
俄罗斯的人体谚语多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表达生活哲理,反映了俄罗斯人的乐天豁达和幽默感;而中国的人体谚语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心灵寓意,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俄汉两国的语言特点也在人体谚语中得到体现。
俄语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人体谚语往往包含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方式更为生动和有趣;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境和寓意,人体谚语往往含蓄而意味深长。
俄罗斯和中国的人体谚语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的不同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通过研究和比较俄汉两国的人体谚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探讨俄汉人体谚语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为俄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俄汉谚语对比分析
83俄汉谚语对比分析许波(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摘 要] 谚语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不仅是各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更蕴藏着丰富的 民族文化。
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对俄汉谚语进行对比和研究 ,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俄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更进一步的 了解。
本文从俄汉谚语的对比参照中,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时分析俄汉谚语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启迪。
[关键词] 谚语 共性 个性 警策性 “最清澈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语”。
谚语用简洁通俗的语句,准确地表达丰富的寓意,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真谛。
世界上表现力最为丰富和生动的俄语和汉语,在其谚语和俗语中,既包含了大量惊人相似的民间哲理和智慧,又折射出不同民族之间迥异的生活习俗、心理状况、宗教信仰及审美和价值观。
本文拟从俄汉谚语中的共性和个性,作一比较研究和探讨,并分析谚语给人民带来的积极的精神鼓舞作用。
一、俄汉谚语的共性1 .谚语来源的共性。
从汉语《辞海》的定义来看,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在俄语的语言国 情 学 辞 典 中,对 谚 语 和 俗 语 的 定 义 也 是“Языковыеафоризмы, восходящие к Фольклору, называютсяпословицами и поговорками. ”(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的语言警句被称之为谚语和俗语)①。
由此可见,俄汉谚语的共性首先在于它们的来源。
源于民间生活的俄汉谚语。
从俄汉两种语言对谚语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到,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是谚语的最主要源泉。
因此,这种源于生活的谚语在俄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
如:Кто не работает, тот не ест.(春天不忙,秋天无粮)/Сытый голодного не понимает.(细雨落成河,粒米成萝)。
源于神话典故的俄汉谚语。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国,历史上的传说和故事也成为俄汉谚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关于,俗语,差异,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
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论文关键词:汉语俄语俗语差异论文摘要: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反映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体系等,体现民族语言固有的文化特征。
本文汉俄俗语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汉俄俗语的差异,以及造成俗语差异的原因。
本文内容主要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对俗语进行了界定。
第一章对汉俄俗语进行了分类,包括节日俗语、殡葬俗语、婚嫁俗语和饮食俗语;第二章论述了汉俄俗语的差异,主要是俗语内部使用词语不同和俗语使用词语在对方文化中空缺。
第三章论述了汉俄俗语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生存环境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和历史典故等。
引言俗语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的观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共同认识,汉、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的俗语的含义是基本一致的。
但由于俗语具有典型性、民族性、本土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体系的背景下形成的汉、俄俗语都体现出各自民族语言固有的文化特征,显示出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性。
第一章汉俄俗语种类1.1节日节气俗语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源于上古祭祀,因而汉语中很多节日俗语反映这些祭祀仪式。
尽管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但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通过祭祀仪式人们企求丰衣食足、吉祥如意。
如,“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是指祭灶时,人们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
人们相信这样用糖封住灶王爷的嘴,他就不能在玉皇那里讲坏话了。
再比如:“冬至饺子早,来年的粮食吃不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俄罗斯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主领洗节”等,与这些节日有关的俗语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如:俗语“Не всё коту масленица, бывает и пост”(猫儿也不是天天吃荤,总有大斋到来之除)中,“пост”(斋戒)是指在传统节日масленица(谢肉节)的“斋戒”。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体”谚语在不同文化中广泛存在,反映了人们对于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和理解。
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人体谚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都有独特之处。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研究对俄汉“人体”谚语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两种文化对于人体的认知和价值观。
本研究将对俄语和汉语中常见的人体谚语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通过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对这些谚语的结构、语义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俄罗斯和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丰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视角。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俄汉“人体”谚语的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俄语和汉语中关于人体的谚语表达,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通过研究人体谚语在俄语和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和语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人们对于人体的认知。
研究人体谚语的比较还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谚语表达。
通过深入研究俄汉“人体”谚语的对比,我们可以揭示出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为俄汉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研究意义人体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在各种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谚语和俗语。
而对比不同语言中的人体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俄中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俄汉人体谚语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俄中两种语言的语言文化特点。
人体是最直观的身体部位,人们关于人体的谚语往往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身体、健康和人性的理解和态度。
通过研究俄汉人体谚语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俄中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观念。
对比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
通过深入比较俄汉人体谚语的内涵和使用方式,可以促进俄中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有助于加深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2024年俄汉语家畜类谚语比较研究》范文
《俄汉语家畜类谚语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家畜作为人类长期生活的一部分,常常与农耕文化、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各国的谚语是人们长期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
而作为两个大语系的代表,汉语和俄语中都包含丰富的家畜类谚语。
这些谚语既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也有其共通之处。
本文将对汉语和俄语的家畜类谚语进行详细比较研究,分析其内涵和差异。
二、汉语家畜类谚语的特点汉语家畜类谚语以简洁、形象、生动著称。
如“鸡犬升天”,意味着出现异乎寻常的现象;“人靠衣装马靠鞍”,则说明装扮和装点对于个体形象的重要性。
在农业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中国人将家畜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将其赋予了人性化的色彩,家畜类谚语在汉语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俄语家畜类谚语的特点俄语家畜类谚语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如,“Корова в городе не находит траву”(城里的母牛找不到草),形象地表达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Кобыла не льет льосу”(母牛不吹口哨),则常用来形容不切实际或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谚语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对家畜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四、俄汉语家畜类谚语的比较1. 共性:无论是汉语还是俄语,家畜类谚语都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反映,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观念。
两国的家畜类谚语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描述日常生活的细节、形象比喻、人性和情感的抒发等。
2. 差异:(1)文化背景差异:由于中俄两国的历史、地理、社会背景不同,家畜类谚语的来源和含义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农耕文化中牛的地位重要,因此与牛相关的谚语较多;而俄罗斯草原文化中,马则是更为重要的家畜。
(2)语言特点差异:汉语和俄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家畜类谚语的表达上也有所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格形式较多,而俄语则更注重音韵和谐。
此外,由于中俄两国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差异,同一类型的家畜类谚语在表达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俄汉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的内涵
俄汉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的内涵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
俄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一、谚语的内涵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着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俄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俄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一)宗教信仰方面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Возле пылу постой-раскраснеешься,возле сажи-замараешься)”“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Гром не грянет,мужик не перекрестится)”;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
在俄罗斯人们无论是信奉基督教还是东正教,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
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俄语谚语,如:бог не в силе,а в правде (上帝靠理不靠力),на этом свете помучимся ,на том порадуемся (人间受些苦,天堂享清福),от бога отказаться--к сатане пристать (背离上帝,就是靠近魔鬼)。
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
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中国和俄罗斯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的对比研究
家庭是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传统汉谚语中,这种强调家庭价值观的观点在中国和俄罗斯都充分体现出来。
尽管这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汉谚语有所不同,但是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有着相似的思想。
本文旨在比较从中国和俄罗斯汉谚语中表达的家庭价值观。
从汉谚语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家庭价值观上是讲究礼节的,他们认为要完成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礼貌待人,遵守有关家庭礼仪,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而在俄罗斯,家庭价值观偏重于务实,他们认为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庭成员应该肩负责任,解决所有家庭问题,并积极行动,创造有益于家庭富足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家庭价值观都是根植地基本原则。
从中国汉谚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庭价值观着重于礼仪,意在维持家庭和谐;而在俄罗斯,家庭价值观更加偏向务实,注重家庭成员负责任这一点,以创造有利于家庭富足发展的条件。
综上所述,显然家庭价值观在中国和俄罗斯汉谚语中有着相似的思想。
俄汉成语对比浅议
俄汉成语对比浅议俄汉成语是两大古老文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文化精髓,在我们语言与文化沟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对比,深入剖析俄汉成语的不同,探讨俄汉成语的共同精髓,以及这些成语如何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文化沟通。
首先,我们从俄汉成语的起源上来看,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俄汉成语有其独特的语言渊源,不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精髓,而且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国有句著名的“言为心声”,而俄罗斯有句著名的“撒网分捕”,这些成语都源于当地的文化,但反映出不同思想观念。
其次,我们来看看俄汉成语的不同。
俄语中有“蜻蜓点水”这个成语,用来描述温和的努力;而中国有“滴水穿石”这个成语,用来描述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都表达了“一点一滴的努力”的概念,但表达方式有差异,前者用轻、轻薄的“蜻蜓”来比喻,后者用坚实、坚韧的“滴水”来比喻,可见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此外,从俄汉成语的使用上看,两者的差异也很明显。
由于俄罗斯“撒网分捕”的概念特别强调“分捕”,非常强调坚持与耐心,因此,在英雄的事迹叙述中,俄罗斯人经常使用“撒网分捕”来表达炽热的精神和毅力,而中国则更偏向“千里挑一”这样的成语,来表达英雄的果断与勇敢。
最后,我们从俄汉成语的传播上来看,两者相对比较融洽。
近年来,俄汉成语的交流更加广泛,无论是艺术品、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的言语沟通,都体现着俄罗斯与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也促进了两种文明的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俄汉文明的交流与对比,对于我们快速识别两种文化特点、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俄汉成语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也都是源于一种文明,都表达了同样的基本原则:注重恒心、勇气和努力。
这些成语在两种文明中的传播与对比,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使两种文化语言的融合有所提高,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深度、宽广的俄汉文化精髓,成为彼此文化沟通的桥梁。
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
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一、研究前提及目的近代以来,家庭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庭作为一个普世性的存在,其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谚语是一种民间文学,也是当地社会最传承和流传最为悠久的文化遗产。
研究俄罗斯和汉族的谚语,对比它们持有的家庭价值观,可以更好的理解家庭的微观层面以及两个民族的家庭观念,进而对比分析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特点,以期深入理解俄、汉两种文化的家庭价值观。
二、俄罗斯家庭价值观1、以家人休息为中心俄罗斯有句古老的谚语:“三个人乐,一家分担忧。
”这句谚语反映出俄罗斯家庭责任观,家里忧苦和欢乐大家一起分担,家庭成员都能够在家里得到休息和支持。
2、家庭之间的友善关系俄罗斯有句古老的谚语:“要想明天的痛苦,今天要学会笑。
”这句谚语反映了俄罗斯家庭特有的以友善待人的文化,家庭里互相理解和体谅,维护家庭友善关系。
三、汉族家庭价值观1、刻苦劳动汉族有句谚语:“事熟比人熟,做事比求人。
”这句谚语反映了汉族家庭习惯劳动辛苦,不依赖别人,自力更生的求胜意识。
2、在家里互相学习汉族有句古老的谚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句谚语反映了汉族家庭重视孩子的学习积累,在家里进行实践学习。
从小就要从生活上学习,练习成熟,使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四、总结比较从上面两种俄、汉家庭价值观的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俄罗斯家庭价值观强调家庭的安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家庭里的成员;汉族家庭价值观则以刻苦劳动为中心,强调以实践学习来培养孩子健全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俄、汉谚语中的家庭价值观有着相似的和不同的地方:都强调家人之间的亲情,都以刻苦劳动和实践学习作为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原则,但是正如上文所述,俄罗斯家庭价值观关注家里成员间的互相理解与体谅,汉族家庭价值观更强调自然责任感与求胜心态。
不论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原因,两者有其共同点,但也存在显著差异。
文化视域下中俄谚语俗语差别探讨
文化视域下中俄谚语俗语差别探讨摘要:文章站在文化视域下,对中俄谚语俗语差别开展探讨。
研究阶段,以“幸福与不幸”为对象,在对人类发展历程中谚语俗语作用进行分析后,阐释俄罗斯、中国谚语俗语中对“幸福与不幸”的表达,并探讨中两国“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的同异,以使阅读者了解中俄两国“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所体现的观点。
关键词:文化视域;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差别文化与进步的领域之中,幸福观,指的是人们对于幸福的根本态度与看法,在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利用谚语来描述对幸福的观点。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建交国家,千百年来始终维持着文化的良好交流,在不国度的谚语下,幸福与不幸的相关谚语因文化与地域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站在文化视域下探讨中俄谚语俗语对“幸福与不幸”理解的差别,是进一步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并使人们深度了解俄罗斯对“幸福与不幸”观点的有效研究行为。
一、人类发展历程中谚语俗语的作用从远古时代物质匮乏的环境到当下的物质资源丰富时代,生活中的福与祸、苦与乐、爱与恨、真理与谎言、诚实与欺骗等各种情感都融合在大量的谚语之中,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国家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谚语,尽管彼此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下,谚语始终融合着大量人群的智慧,各国百姓在生活中会自谚语之中获取宝贵经验,教训,从而正确应对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综合而言,谚语的诞生,有着深厚的社会生活根源,并且每一条谚语都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且内容与含义,是充分对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尽管浅白,但是陈丹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
二、“幸福与不幸”在俄汉谚语俗语中的体现(一)“幸福与不幸”在俄语谚语俗语中的体现在俄语字典之中,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平安、顺利、家人们相亲相爱,对于生活感到满足,不存在痛苦与烦恼,所有的愿望都已经实现。
同时,幸福十分可贵,但并非十分稳固,可以说幸福是一种命运视域下的契机,幸福与不幸往往彼此相依相伴,幸福与不幸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分享你在俄汉谚语疑问对照时的烦恼
分享你在俄汉谚语疑问对照时的烦恼
摘要:
1.俄汉谚语的差异和翻译疑问
2.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常见问题
3.如何解决俄汉谚语翻译中的疑问
4.结论: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翻译能力
正文:
在俄汉谚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
首先,俄汉两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使得谚语的翻译变得困难。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表达的词汇,甚至可能会出现误解。
其次,俄汉谚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等。
例如,某些俄语谚语的含义可能与汉语谚语相似,但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我们还需要对俄罗斯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谚语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阅读俄汉双语的谚语书籍、文章或观看相关视频等途径,来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向有经验的翻译家请教,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翻译资料,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可以找一些俄汉谚语进行翻译练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同时,我
们还可以参加一些翻译比赛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俄汉谚语翻译中的疑问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汉俄饮食谚语对比研究
第一章汉俄谚语的概述第一节谚语界定一、汉语谚语的界定汉语内有部分与谚语相似的语言单位,例如熟语、成语、格言等多种形式。
此时需要对上述定义进行清楚划分,以便确定本文分析主体。
《现代汉语词典》对谚语确定的概念是:“谚语主要是民众内传播的固定语句,使用浅显直接的话充分展现出内涵深刻的道理。
”其中大部分是劳动民众创造、浅显直接的语句,所以是众多智慧与现实经验的总结而被全面扩散。
谚语相对神功灵活,此外表现出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多个部分紧密相关。
(一)汉语谚语与其他语言单位熟语。
当前对谚语确定的概念是:“熟语是民众群体内全面扩散的固定语句,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含义深刻的道理,是广大民众日常经验的集中体现。
”目前,熟语定义到底是怎样的?“熟语只能整体使用,无法随便修改形式,通常也不能依照常见构词法研究其固定短语。
主要涵盖成语、惯用语、谚语与歇后语。
”熟语通常表现出下面的特征:结构上的平稳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我国专家温瑞正指出,“谚语之上位定义就是熟语,熟语是上世纪中期从俄语翻译产生的外来词,其主要包含了成语、谚语等部分固定语的相同特点:语用相对方便,语形相对稳定、语效相对灵活。
”例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依照相关定义和专家看法,谚语属于熟语的下属部分。
成语,其大部分源自传统历史典籍,大部分是通过书面方式出现,且通常是四字,一般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但是谚语通常是劳动人民创作,表现出口语化特征,此外谚语属于完整句子。
此时把成语“畏首畏尾”与谚语“前怕狼,后怕虎”进行对比就能寻找到两者的主要差异。
名言警句。
其表示部分名人说的、写的、历史流传的、通过实践得到的结果,和警世、知名人物言语。
例如,“人生如同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但是谚语大部分是民众口头相传的语言,因此,上述两者的来源各不相同。
格言。
表示包含教育价值,且能够成为原则与规则的字句,包含书面和口语两部分。
前者格言通常是部分知名哲学家的话语,例如“谨慎毫无用处,除非再加上果断—培根”,与谚语有明显不同。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人体是人类机体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的生理器官结构和功能体系,另一方面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核心驱动力。
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有各自独特的关于人体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该文化中对人体的认识和评价,也包含了该文化中人们的生命观、人生价值观、社会道德等方面的体现。
本文将选取俄语和汉语中的一些“人体”谚语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其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的异同点。
第一、探究俄语和汉语中一些常见的“人体”谚语的差异1、俄语中的“人体”谚语(1)Как рыба в воде –意为“像鱼在水中”,用于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境中自如熟练的行动或感到非常适应,如:他在音乐会上表现得像鱼在水中一样自如。
(2)Как залитый –意为“像倒水一样泼洒”,用于形容人极为狼狈、不堪,如:他穿的这身衣服简直像被倒水泼了一样,一点也不整齐。
(3)Уживаться с людьми –意为“与人相处融洽”,表示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的和谐与默契。
(4)За три моста –意为“胖得走路都不方便了”,是用来调侃那些超重的人身材胖必定兼之性格外向,像我们汉语中“胖乎乎地拐弯抹角”。
(5)Взять Володьку на шею –意为“肩负责任”,表示在某种工作、任务或责任中肩负重任的行动,相当于我们汉语中的“担子”。
(1)曲终人不散–意为“即使表演结束,观众依然不肯离去”,用来形容深夜聚会时友人间别后难舍难分之情。
(2)泪流满面–意为“伤心到哭出来”,形容人因为一些原因而忍不住哭泣。
(3)痛哭流涕 - 意为“又痛苦又哭泣”,形容极度痛苦或非常难过的情况。
(4)认贼作父 - 意为“把盗贼当父亲”,表示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官位贪念极重而放弃自己的道德信仰和良心。
(5)兔死狗烹 - 意为“兔子死了狗也必须烹”,表示一个人的失败往往会伤及其周围的人,告诫人们要互相帮助。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俄语和汉语的谚语在对于人体的描述及评价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8
( 自 N A 克 雷 洛 夫 的 寓 言 《 和 厨 子 》 / e 出 . . 猫 ) Sa
p n e epi. 出 自 M .o. 蒙 托 夫 的 长 诗 yaH6aBT r ( n I 莱
《 恶魔》 / a bH r e bII. 出 自A. 契可 ) Kx6I eoH I 3 ( BI O l n
言 ( 论是 否 亲属 语 言 ) 间 的异 同。这 种 研 究是 不 之 非本 族语 教 学 的语 言学 基础 。 … 世 界上 表 现 力最 ” 为 丰 富 和 生动 的 俄 语 和 汉 语 , 其 谚 语 和俗 语 中 , 在 既
活 的 谚 语 在 俄 汉 两 种 语 言 中 比 比 皆是 。如 :
H 3Ia THH CO H ̄M OO O KMH ”( 源 abBI C O/ B I H H H FB p a . 来 O I a 于 民 间 口 头 创 作 的 语 言 警 句 被 称 之 为 谚 语 和 俗 语 ) 【 由此 可 见 , 汉 谚 语 的共 性 首 先 在 于 它 们 的 。2 俄
“ 3 I O be ab p mMI , O X ] m H @O K o y  ̄ bK B I q o r , B C O ̄ i n eK m, n p ,
B T r o C O M CM B p M H 3H . 水 冲 W yc B H a O a O ee] T 大  ̄
出 自经 典 名 家 之 手 。 如 : ab ac3 e I eT A B cx nmaT/ C. r a
来源 。具 体来 说 , 它们 主 要来 自民间 生 活 、 神话 典 故、 文学 作 品 、 教 典 籍 和外 来 语 这 几 个 方 面 。 宗
源 于 民间 生 活 的俄 汉 谚 语 。 从 俄 汉 两 种 语 言 对
从俄 汉 谚语 的对 比参 照 中 , 出它 们的 共性 和个 性 , 找 以及它 们之 间 的可 比性 、 可 比性 和互 补性 。 不
关键词 : 谚语
共性
个性
中 国分 类 号 : 5 文 献 标 识 码 : H3 A “ 语 言 进 行 对 比研 究 , 的 在 于 提 示 各 种 语 对 目 谚 语 的 定 义 中我 们 不 难 看 到 , 百 年 来 劳 动 人 民 的 千 生 活 实 践 是 谚 语 的 最 主 要 源 泉 。 因此 , 种 源 于 生 这
V 11 N . 2 0 o. 1 o 1 02
俄 汉 谚 语 比 较
王金 凤
( 内蒙 古工 业大 学 外语 系 内蒙古 呼 和浩 特 00 6 10 2)
摘要 : 谚语不仅是各 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 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语言 国情学 的角
度对 俄 汉谚 语进 行对 比和研 究 , 助于 增 强我 们对 俄 汉 两种 语 言及 文 化 更 进 一 步 的 了解 。本 文拟 有
一
比较 研 究 和 探 讨 。
凑成萝 。 源 于神 话 典 故 的 俄 汉 谚 语 。俄 罗斯 和 中 国都 是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和 灿 烂 文 化 的古 国 。 历史 上 的 传 说 和
一
、
俄 汉谚 语 的共 性
故事也成为俄汉谚语 的一个重要来源 。例 如 :
1 谚 语来 源 的 共 性 。从 汉 语 《 海 》的 定 义 来 、 辞 看 , 语 是 “ 传 于 民 间 的 简 练 通 俗 而 富 有 意 义 的 谚 流 语 句 , 多 反 映人 民生 活 和 斗 争 的经 验 ”; 俄 语 的 大 在 语 言 国 情 学 辞 典 中 , 谚 语 和 俗 语 的 定 义 也 是 对
维普资讯
夫 的短篇小说 《 中人 》 套 ) 谋事在人 , 成事在 天( 曹雪 芹 , 红楼 梦》 / 《 ) 祸不 单行 ( 吴承恩 ,西 游记 》 / 君 如伴 虎 ( 名 氏《 《 )伴 无 小 五义》 ) 源 于宗教典籍 的俄 汉谚 语 。“ 教 是一 种历 史 宗 现象 , 又是一种普遍 的社会现 象 , 教作为人类 文化 宗 的一 种 特 殊 形 态 , 乎 与 人 类 文 化 同 步 产 生 和 发 几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内蒙古 工 业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J u n lo n e n o i oy e h i i e st o r a f I n r Mo g l P lt c n c Un v r i a y
舞 1 1怒
舞 1翔
( oil ce cs S ca S i e ) n
走 龙 王 庙
B TT6 。a y a H I bB皿 H . 八 戒 倒 打 一耙 O e e 6 6 mr , Op e e b 猪
MOK aH pa ( eB p r cp vi b 八 仙 过海各 CB e ay H n y )' oa c. c r a 显 神 通
只 b (I e a皿 B 皿 竹 篮 打 水 一 场 空 3n I I B o e 打. o ̄ 源 于 文 学 作 品 的俄 汉 谚 语 。俄 汉 谚 语 中有 许 多
包含 了大 量惊人 相 似的 民间哲理 和 智 慧 , 又折 射 出
不 同 民族 之 间迥 异 的 生 活 习 俗 、 理 状 况 、 教 信 仰 心 宗 及 审 美 和价 值 观 。 本 文 拟 从 俄 汉 谚 语 中的 共 性 和 个
性, 以及 它 们 之 间 的 可 比 性 、 可 比性 和 互 补 性 , 不 作
BⅨ3 腑 c c ̄ ] Hi alH p  ̄ H 行 船 防 . K 7 o e i ie皿J e O H . y l b 滩 , 田 防旱 。 作 K >e eo H K o  ̄m. 砌 墙 , 打 夯 伸 Kn 3 , O ar p , 要 先 K O H a o aT T TH C . 天不 忙 。 天无 粮 T ep 6 Te ,O eeT 春 秋 Cirn o o ̄o o H O H aT 细 雨 落 成 河 , 米 , l ̄rn ] r e H H M e . r, H 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