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合集下载

谚语翻译技巧

谚语翻译技巧

英汉谚语的区别与翻译原则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

本文主要介绍英汉谚语英汉谚语的特点与区别,并对翻译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作了大致概括。

一、英汉谚语的特征(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英谚:1、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2、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roundabouts.英谚:1、Aee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noise.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s,there'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周玉梅(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英语教研室)摘要:因为英汉两种文化体系在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翻译英语谚语时需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本文分析了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并针对荚语谚语的翻译。

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

即直译法、意译法、同义词套用法、直意译结合法。

关键词:谚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文化的覆盖面和内涵很广。

所谓文化是一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谚语(pr o ver b)是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间流传的内容精辟、寓意深邃的至理名言。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尽管所创造的谚语在某些方面.如人类共通的情感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一致性.但在外附的文化色彩上却有着不一致之处。

某些方面甚至有着天壤之别。

为沟通不同的文化,促进知识的交流。

我们在翻译外民族谚语文化时,必须深入比较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

选择恰当的翻译方式。

力争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对方民族文化精华的精妙之处。

一、汉英谚语中的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社会发展的如实记载,其中收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反映在谚语上尤为明显。

如:“说曹操.曹操到”、“逼上粱山”、。

过五关,斩六将”等。

这些都是具有明显民族特点的谚语,是与汉文化紧密联系的。

英语国家的一些谚语也包含其历史文化背景。

如:M eet one’s W a t e rl oo.一败涂地。

C ross t he R obi con a nd bum one’8boat s.背水一战。

2.地理环境的差异。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框架。

地理特色会不可避免的反映在其语言中。

尤其是在谚语中。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所以许多谚语都起源于他们的航海经验。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冯龙飞;王昭宁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1)001
【摘要】谚语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语言目的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对英,汉谚语作了比较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冯龙飞;王昭宁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汉英数字谚语翻译比较研究 [J], 黄莉萍
2.汉英谚语的来源差异比较及其翻译策略 [J], 洪韦韦
3.汉语习语的多维认知及翻译——关于《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几条谚语英译的再商榷 [J], 沈传海
4.汉英谚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J], 胡巧玲
5.汉英谚语句型比较研究与翻译 [J], 袁良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 英汉国俗语言对比

2 英汉国俗语言对比

“acase of dog eat dog”,指残酷无情的竞争,自相残杀; ,指残酷无情的竞争,自相残杀; “ a 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比喻占着茅坑不 ,狗占马槽, 拉屎的人; 拉屎的人;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treat sb.1ike a dog”,比喻视某人如草芥,不当 . ,比喻视某人如草芥, 人看; 人看; 形容人装腔作势, “put Oil the dog”形容人装腔作势,摆架子。 形容人装腔作势 摆架子。 指老年人, “an old dog”指老年人, 指老年人 指聪明伶俐的人, “a jolly dog”指聪明伶俐的人, 指聪明伶俐的人 指快活的人, “a gay dog”指快活的人, 指快活的人 指要人或看门的人、 “a big dog”指要人或看门的人、保镖, 指要人或看门的人 保镖, “a sly dog”指行为失检的人或偷鸡摸狗 指行为失检的人或偷鸡摸狗 指卑鄙可耻的人或狗杂种, “a yellow dog”指卑鄙可耻的人或狗杂种, 指卑鄙可耻的人或狗杂种 指一位老水手, “a sea dog”指一位老水手, 指一位老水手 指聪明的孩子或年轻人。 “a clever dog”指聪明的孩子或年轻人。 指聪明的孩子或年轻人
鼠:喻指微小且无足轻重的事物,指小偷小摸的 喻指微小且无足轻重的事物, 习性或行为,或喻指庸人、小人,多含贬义,例如: 习性或行为,或喻指庸人、小人,多含贬义,例如: 胆小如鼠” 抱头鼠窜、奉头鼠窜” “胆小如鼠”、“抱头鼠窜、奉头鼠窜”、“鼠目寸 鸡肠鼠肚” 贼眉鼠眼” 光”、“鸡肠鼠肚”、“贼眉鼠眼”。 英语中,鼠多作贬义或戏谑语,喻羞怯、 英语中,鼠多作贬义或戏谑语,喻羞怯、胆小之 人,例, “His son,a strange little mouse,never said , , anything”, , 译为“他的儿子胆小如鼠,竟然一句话都没说” 译为“他的儿子胆小如鼠,竟然一句话都没说”。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 。又 胆小如鼠 不出声、 如“as quite as a mouse”(不出声、无声响 不出声 无声响) 中西文化中,老鼠都有胆小的形象特征, 中西文化中,老鼠都有胆小的形象特征,鼠都 作贬义使用,代表着卑怯等不良形象。 作贬义使用,代表着卑怯等不良形象。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一、引言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群众经验的提炼。

他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

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谚语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二、谚语的特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尽管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英汉谚语有着一些相同的语言特征。

它们都是简明、简单、生动的语言,它们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大部分的谚语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和谐的押韵。

谚语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口语性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从他们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渐渐发现一些规律,习得了一些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日积月累,便产生了谚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发现这些谚语在其他作者简介:冯建民(1979——),男,汉族,黑龙江省黑河人,烟台南山学院基础部,助教。

方面也适用,他们就把这些谚语应用到情景相似的场合中,而这些谚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所以,谚语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

例如:瞎猫碰到死耗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二)民族性谚语来源于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逼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谚语。

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不同的说法。

英汉词语的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

英汉词语的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
在 反 映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增 添 附 加 的 民族 文 化 色 彩 , 语 义 民 族 是 性 的 一 种 表 现 , 反 映使 用 语 言 的 国 家 的 历史 文 化 和 民族 风 它 俗, 具有 文 化 特 色 。
老 牛不 喝水 , 可 强 按 头 ( : 能强 人 所 难 ) 不 喻 不
血浓于水( : 喻 亲人 总 比外 人 亲 )
Blo ik r h n w t r o d i t c文化的载体。世界有纷繁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风俗 民情 , 作为 民族集体 的思维成果巩 固在语言之 巾。经过长期 的发展 , 形成 了丰富 多彩 的词语 和语 义体 系 , 中, 其 有相当数 量的国俗词语及其蕴涵的丰富的国俗语 义。国俗语 即以语义
ws s no 1 ( i a w. 他像 猫 头 鹰 样 聪 明 ) 如 , 方 文 明最 早 是 以 e a ” 再 西 渔 猎 和 畜 牧 文 化 为 主 . 这 种 背 景 下 , 成 为 西 方 人 重 要 的 在 狗 劳 动 和 生 产 工 具 , 仪 受 到 重 视 , 视 为 人 类 的 好 朋 友 因 不 被 正
夏文明 以农业文化为核心 ,相对用于农耕和作战之用 的牛 、 玛等来说 ,狗 ” “ 的作 用 比较小 。故 汉语 中赋予“ ” 狗 贬多褒 少 的文化内涵。因此 , 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带有国俗语义 的词汇 ,
称 为“ 白喜 ” 。因 为 在举 行 葬 礼 时 , 们 要 “ 麻 带 孝 ” 用 白色 人 披 ,
为如此 , 英语 中的“1 ” ( g 多含褒 义 , o 经常用来 喻指人 , 含有 且
亲 呢 之 意 。如 “ c y o” 幸 运 儿 ) “ ” 汉 语 文 化 中也 auk g ( l d 。 狗 在 有 一定 的褒 义 , 谚语 “ 不 嫌母 丑 , 不 嫌 家贫 ” 如 儿 狗 。但 由于 华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一、引言 谚语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英语语言及文学的著名学者王 佐良这样回答:文化差异,如这种文化中显而易见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 就要详细解释。因此译者需非常认真谨慎地处理文化差异。英国文化人 类学家Edward Ta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 提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作 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内涵丰富。谚语来源于生活,是 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 多彩的文化现象。它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某些部分,经过 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 言精品: 给谚语下一个固定的定义比较困难,因为不同的人对谚语理解不 同。如: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 的道理:“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生活 的产物);英国人类学家Tomas Fuller则认为:众多的事理经过煎熬,凝 练成寥寥数词,这便是谚语。总之,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 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练而简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 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 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直接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 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 的具体反映。 二、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浓,西域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直译法更好地保留了英文中 原汁原味的成分,因此,如果读者能对译后的谚语寓言一目了然,我们
首先用直译法。例如: A home without love is no more than ababy without asoul.没有爱的家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作者:曹翔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谚语是各国语言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其文化色彩浓厚,民族内涵丰富,是各国民间文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钻石。

英汉谚语凝聚了中英两国智慧的精华,既有其共性,又存在差异。

本文分析了英汉谚语文化的异同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翻译,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法和对等翻译法。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对比翻译仔细观察英汉谚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人类存在着某些共性,因此英汉谚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起源相同英汉谚语很多源于人民的生活经验及经典文学作品。

很多英汉谚语中都与婚姻有关,如,汉语中的"强扭的瓜不甜"表明婚姻应得到双方的同意,勉强的婚姻则没有好下场。

英语中则有"Fanned fires and forced love never did well."也表明了一手包办的婚姻无法获得幸福。

除此以外,英汉谚语也有很多是来自于经典文学作品,如汉语中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英语中的"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则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2.风格相同就其艺术性而言,英汉谚语大都言简意赅、修辞巧妙和韵律优美。

[1]英汉谚语都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共同特点,如汉语中有"人在做,天在看",英语中有"Time is money."除此之外,许多巧妙的修辞手法在英汉谚语中也比较常见,如汉语中的"雷公叫,大雨毛快到",英语中的"Wall have ears."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英汉谚语语句流畅,音韵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英语中的"God made dirt,dirt won’t hurt."使用了尾韵,汉语中的"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则通过押韵使人读起来抑扬顿挫。

英汉俗语互译技巧兔子不吃窝边草

英汉俗语互译技巧兔子不吃窝边草

英汉俗语互译技巧:兔子不吃窝边草……英汉俗语互译技巧:兔子不吃窝边草……说起不同的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差异,中西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因之比较文化多见的是差异的辨识与解析.殊不知,比较的前提,是有可比性.可比性的另一个解释,就是有共同之处.譬如,比较男女,是因为男女都属人类;比较英文中文,是因为皆属于语言.如果有人说比较男人与英语,或者比较女人与中文,大家一定会笑这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换句话说,之所以可比较,是因为有类同.因此,差异与类同是不可分割的.讲文化差异,必须以文化的类同为基础.比较不同文化,也应该如同交友,求同存(辨)异是正道.语言之于文化,也象语言之于思维一样,是一种表达形式.因此,语言也是各种文化内容的载体.借助语言,可以触探文化的内涵;从表达形式的比较中,可以窥视文化的异同.比如,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等.语言中一个丰富多彩,又广为流传的形式,便是'名言警句'.这些被广泛引用的精炼语句,往往积淀概括了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高度概括,又琅琅上口.又因为它往往触及人类生存的根本课题,且具有较深的历史渊源,所以不同文化中,往往可以见到相似的表达.学过外语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接触过类同于本族语的名言警句.下面试举一些多年学习英文所积累的中英文名言警句,与大家一起欣赏不同文化的共同经验积累.最相似的一类,其表达方式与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看起来就好像是直接的翻译.比如: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Good luck would never come in pairs.福不双至.Fire proves gold,adversity proves men.烈火显真金,逆境识英雄.Long hair and short wit.头发长,见识短.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If you would not be known to do anything,never do it.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In unity here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He whose belly is full believes not him who is fasting.饱汉不知饿汉饥.Easier said than done.说时容易做时难.Idleness is the root of all evil.懒惰是万恶之源.Wall has ears.隔墙有耳.这类对应谚语,从形式上几乎看不出任何文化差异.在谚语的起源上,有些甚至可能是相互的借鉴或翻译.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比较研究,或许会提供一些证据.但不同文化中能有如此相通的谚语流传,也说明人类社会的文化积累过程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还有一类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完全相同,但所隐喻于的事物略有文化上的差异.比如: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做鸡头,不做凤尾.The foremost dog catches the hare.早起的鸟儿有虫吃.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老王卖瓜,自卖自夸.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ome.兔子不吃窝边草.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是亲口尝一尝.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花独放不是春.One drop of poison infects the whole tun of wine.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引狼入室.What do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狗嘴里吐不出象牙He that comes of a hen must scrape.老鼠的儿子会打洞.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鸡头凤尾对狗头狮尾;鸟儿吃虫对应狗逮兔子;卖瓜变成卖瓦罐等.这种借喻事物上的差别,并不影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一致.中文的某些谚语来自文化传统中的典故,英文也许有此原因.比如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突出的象征意义,而不同与凤凰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第三类谚语也是表达的内容相同,但语言表达方式有异:Sink or swim.不进则退.He that had no cross deserves no crown.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Jack of all trades,master of none.博而不专.Opportunity seldom knocks twice.机不可失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etter to be sure than sorry.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知足者常乐Who spits against heaven,it falls in his face.自作自受An unfortunate man would be drowned in a tea-cup.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Failures are the pillars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Truth needs not many words.有理不在声高To pay him back in his own coi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类谚语本质上和第二类相同,但不是借用具体事物,而是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某种经验,思想.。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摘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智慧的高度概括。

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准确理解英语谚语,要考虑英语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生活环境差异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汉语读者能否理解并接受译出的谚语。

【关键词】谚语;比较;翻译谚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源于生活,用精练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的高度浓缩,是智慧的高度概括。

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谚语。

谚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谚语一般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说来顺口,听来入耳,很容易流传,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没有谚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如果恰当地使用谚语,就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交谈时能活跃气氛,写作时可增加文采。

有时为了说明某一事情或比喻某一形象,往往要用很多词语来进行说明,但如果说话人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两句谚语,就能很容易传达清楚意思,并使听话人感觉一语中的,留下深刻的印象。

1.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比较英美和中国远隔万里,文化和历史各不相同,语言又分属不同的语系。

因此,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就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主要有如下不同:1.1比喻的不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表达习惯,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汉语和英语往往采用不同的喻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许多比喻是各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

例如:英语as drunk as a mouse、as quiet as a mouse、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这三个表达方式的喻体都是mouse;但汉语要表示这些意思,则用不同的喻体,汉语应说成“烂醉如泥”、“静如处女”、“一贫如洗”。

在汉语中,老鼠的隐喻意义是胆小,因而汉语有“胆小如鼠”之说,但同样意思,英语却说as timid as a hare或chicken-hearted。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曹"内容摘要:谚语是各国语言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其文化色彩浓厚,民族内涵丰富,是各国民间文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钻石。

英汉谚语凝聚了中英两国智慧的精华,既有其共性,又存在差异。

本文分析了英汉谚语文化的异同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翻译,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法和对等翻译法。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对x翻译一.英汉谚语的相同之处仔细观察英汉谚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人类存在着某些共性,因此英汉谚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起源相同英汉谚语很多源于人民的生活经验及经典文学作品。

很多英汉谚语中都与婚姻有关!如!汉语中的&强扭的瓜不甜&表明婚姻应得到双方的同意,勉强的婚姻则没有好下场。

英语中则有"Fanned fires and forcedlove never did well."也表明了一手包办的婚姻无法获得幸福。

除此以外!英汉谚语也有很多是来自于经典文学作品!如汉语中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英语中的"All is not gold thatglitters."则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2.风格相同就其艺术性而言!英汉谚语大都言简意赅、修辞巧妙和韵律优美。

⑴英汉谚语都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共同特点!如汉语中有"人在做!天在看"!英语中有"Time is money."除此之外!许多巧妙的修辞手法在英汉谚语中也比较常见!如汉语中的"雷公叫!大雨毛快到",英语中的"Wall haveears."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英汉谚语语句流畅!音韵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英语中的"God made dirt,dirt won't hurt."使用了尾韵!汉语中的"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则通过押韵使人读起来抑扬顿挫。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文谚语的汉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文谚语的汉译
Ab t a t : c u e f te i ee cs ewe n n l h n Chn s c l rs i fi , de,g o rp ia sr c Be a s o h df r n e b t e E gi a d s ie e ut e n at u h it e g a hc l e vr n n n o te s e t。 r v rs whc g lmeaetec tr l s c oo ya dwid m f et n io me t ds meoh r p cs p o eb , iha go rt u u a y h lg n s o o a a h l p h t wo p pe ,c n e u n a y r f c e dfee c .hlo d r t rn lt n l h p o eb n o C i ee e a t , o e ls o sq e f H e e t t i r n e i l h f r e o t sae E gi r v rs it h s x cl a s n y

作者简介 :王秀芬 ( 97 16 一 ),女,湖北成宁人,讲
师,在读硕 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
4l一
维普资讯
王秀芬
英汉谚语 的文化差异及英文谚语 的汉译
过人参汤”、 “ 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 狂饮
之处。
学学者爱得化 ・ 泰勒 (E w r B r tT l )于17年作 d a u e yr d nt o 81
出的权威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
本文仅以英汉文化的差异及英文谚语的汉译为例,作
引玉之谈。
2 英汉谚 语所体现 出的文化差异

汉英谚语句型比较研究与翻译

汉英谚语句型比较研究与翻译

在 上述 这个 汉语 谚语 中 , 鸟主 要起 比喻作 用 , 整
个 谚语 的字 面意 义 只 是表 层 意 义 , 其深 层 意 义 在 其
对 谚语 的研究 , 一般 较多 的是从 谚 语 的民族性 、
谚 语 的源 流 、 谚语 的 本 质 、 谚语 的类 型 、 语 的功 能 谚
比喻意 义 , 即它 们 的 f ua v as t n的意义 。 i r i t nl i g t e r ao
维普资讯
上 海 翻 译
Saga ora Tas tr h nhi unl rnlo J a s
2 o o3 06N .
汉英谚语 句型 比较研 究与翻译
袁 良平 ( 树人大学语言学院, 浙江 浙江杭州3 0 ) 1 1 05
[ 摘要 】本文比较研 究汉英谚语 的句 型, 图找 出某些对应 关系 , 试 以便在 汉英 谚语 互译 时作参 照。研 究结果表 明, 在分 析
英语 谚 语 : a s a l a ef l,a d A m l i s o s h e s a l d s. ma s od a h o k
男人 老不 老 , 自己能感 到 ; 女人 老 不 老 , 看就 一

式、 谚语 的功 能和 寿命 、 语的语 义 内容 和语言 形式 谚
及语 体 风格等 各个 方 面 的特 点 。 对 于谚语 句 式 “ 貌 定 型 的韵 语 或 短 句 ” 语 的结 论, 不少 谚语 研究 者 也 都有 相 同 的看 法 。1 句 子 的 ) 完整性 ( 端政 ,9 5 1 ; 温 18 :2 孙维 张 ,99 35 ; ) 式 18 :2 ) 2 句 的定 型 性 ( 端政 ,9 5 9 ; 勤 ,9 0 1 王 德 春 , 温 18 :3 王 18 : ; 2 0 :) 国外 研 究 者 对 英 语 谚 语 在 句 式 结 构 上 的 03 1。 研究 , 得 出相同 的结 论 : … p vrs r cnie t 也 “ r eb e os t l o a s ny

汉英谚语对比分析

汉英谚语对比分析

m a i n l y ,p l a i n ” 都押腹韵 【 e i 】 , 而且 “ s t a y s ”还是特意找来以便 配合其
他几个 单词押韵 的。从它的翻译中我们也能看 出中文是倾 向于最后 一个 字押韵 的。中文也有开头第一个字的声母相 同的谚语 ,如 “ 舌头是 肉长 的 ,事实是铁打 的”,但是人们 在看到或 听到这句话 时,往往会更 注意 分旬末尾的两个 “ 的” ,大 家会 倾 向于认 为是 “ 的” 给句 子带 来 了美 感 ,而不太关 注 “ 舌” 和 “ 事” 。与英语头韵 相似 的是汉语的 “ 双声”, 如 “ 蒹葭苍苍 ” ,这时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它所带 来的美感 ,而 “ 舌” 和 “ 事” 隔远 了就没有那样的效果 了。英语 的头韵和尾韵 以词为构成 的单 位 ,而汉语的双声 以相 当于一个音 节 的字为 构成单 位 ,相 当于英 语中 p u p a t e ”一类 的一个词里 两个音 节的辅 音相 同的单词。不像 汉语 ,英 文是视觉和听觉效果紧密结合 的语言 ,比如上文 的 “ w i s h ”和 “ w i l l ” , 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它们 都有 “ W ” ,它们押 【 W 】韵 。但 是我们从 “ 舌” 和 “ 事”上却 看不到 ,汉 字是表 意文字 ,音 和义联 系不是很 大 ,但相 反地 ,英语是拼音文字 ,看着字母就大概知道它是什么读音了 ,所 以押 韵 的时候可 以 “ 双管齐下 ” 。

o u t k n o w l e d g e i s a un r n i n g h o r s e ”把盲 目的热情 比喻成脱缰的野马 ,体 现 盲 目的热情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虽然都有许多关于动物 的谚语 ,但 是 每种动物在他们 的眼中所代表的是不一样 的,比如说 ,中文有形容 一个 人胆小的 ,用的是 “ 胆小如 鼠” , 但 荚文确是 “ a s t i m i d a s a h a r e ” ,这 是 中国人和英国人 对 “ 胆小” 这一 抽象概念 的形 象化描述 ,理 解不 同, 表达就不一样 。再如 “ 不 入 虎穴 。焉得 虎 子 ” ,英 语 中有 “ G o t o t h e s e a ,i f y o u w a n t t o i f s h w e l l ” 都表示 的是 不 冒险就不能 成事 ,他们 用了 “ 虎” 和 “ 鱼” 两种动物 ,原 因在 于文化背景 不 同。中国是 内陆 国家 , 对于山 中猛虎向来推崇 ,还有 其他许 多关 于 “ 虎” 的谚语 ,比如 “ 老 虎的屁股摸不得”, “ 一 山不 容二虎 ” 。英 国是 岛国 ,生活 与鱼息 息相 关 ,所 以 “ 鱼”在他们 的语言特 别是 口语 中是高频 词 ,其他 的一 些谚 语如 “ N e v e r o f f e rt ot e a c hf i s ht o s w i m. ”,“ I t ’s s i l l y i f s ht h a t i s c a u g h t b y t h e s a n e b i a t . ”也体现了 “ 鱼”在英语谚语重的重要地位 。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免费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都是近期写作1 On Loss of Fidelity in Translation2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3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4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 评《河湾》主人公-萨林姆的非洲观8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9 试析《老人与海》的悲喜色彩10 A Probe into Assisting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Texts11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12 委婉语与英语交际13 中国英语初探14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1516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17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18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9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20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21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22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23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24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25 从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26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27 英汉植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28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29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30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31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32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33 中英委婉语文化内涵特征对比研究34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35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36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37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38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39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40 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41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4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4344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45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4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47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4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49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50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51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52 The Illusory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artin Eden & The Great Gatsby53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54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55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56 研究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根据分析她的著作《傲慢与偏见》57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58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59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60 美国电视剧中双关语的研究-重点关注双关语的汉语翻译61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6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63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64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65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66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67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68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69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70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71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72 中西方礼仪差异73 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74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5 《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76 The Important Role of Body Language in American Daily Life77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78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79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80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81 西方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与东方文化中的鬼形象之对比82 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83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84 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85 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美文化差异86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87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88 动物委婉语89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90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91 任务型教学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2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93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94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95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96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97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98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99 浅析中美商务沟通中的恭维语100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101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102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10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04 It的用法与翻译105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106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107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108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109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110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111 《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112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13 商务英语信函文体分析114 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115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16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117 英语思维模式及其对英译汉的影响118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119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120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121 小说《小公主》主人公萨拉的性格魅力122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23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124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125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26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27 以颜色词为主题的英汉习语比较128 The Analysis of Pearl in The Scarlet Letter129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30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31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32 论《弗兰肯斯坦》中贾斯汀的悲剧133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134 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135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136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137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138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39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40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141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142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143 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144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反馈的调查与反思145 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146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147 《简爱》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述评148 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149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应用的语用分析150 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的比较分析及发展趋势151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152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53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154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155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156 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157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58 On the Main Practice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159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160 Satan in Paradise Lost as a Tragic Hero161 英汉颜色词“红”的对比研究162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163 探寻《呼啸山庄》的道德意义164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165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166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167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168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169 论汉语四字格的英译170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171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的确立172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173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174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 175 试论班扬《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精神历程176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177 中西方对鬼怪认识的差异178 拟象性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179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180 非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探究181 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精神隔绝主题182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183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184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85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86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187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18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89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190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191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92 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193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与原则19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195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196197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198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199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200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

英汉习语比较与翻译

英汉习语比较与翻译

中英汉习语的异同比较习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

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英语习语可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等,其结构既有短语、又有分句、还有句子。

把英语习语译成汉语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文化特点,注意英汉习语之间的异同,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翻译。

在准确地传达原习语的意义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原文的浓郁民族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法和表达习惯。

习语和俗语的翻译在大家眼中是不是很难呢?其实有诀窍的,能借用的咱就借用,毕竟两种文化中能对应起来的俗语还是有很多的。

但是借用的时候要记住,有些看似意义相同的话,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内涵,用的时候要仔细哦。

一、英汉习语比较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英汉习语形义全同, 这类习语为数少,例如: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Who is contented, enjoys.知足者常乐。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行。

It is harder to change human nature than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江山难改,本性难移。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B. 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比上面一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or as thistle-down)轻如鸿毛to 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如释重负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如出一辙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形同禽兽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汉谚语比较及其翻译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汉谚语比较及其翻译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汉谚语比较及其翻译
刘秀明
【期刊名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6(28)3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全球文化既有趋同性,同时也有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对抗.由于英汉谚语存在文化差异,在英汉谚语互译实践中,译者应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做到形式的恰当归化和文化意象的适当异化.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刘秀明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5104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3
【相关文献】
1.形合与意合的比较及英汉谚语翻译 [J], 陈金诗;张刚
2.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J], 谭震华
3.基于文化词汇对比的英汉谚语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 [J], 张宏虹;万晓卉
4.形合与意合的比较及英汉谚语翻译 [J], 陈金诗;张刚
5.全球化语境下的英汉谚语比较及其翻译 [J], 刘秀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l a lllOUll-
w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Those IMng
mountain.nI∞e IMng
ne,lllc.water
tain live off the
live off the
horse
water.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 都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些比喻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往往给人以启迪、智慧和力量。如: 汉谚:人生一世,草木一春M蛐h豳but
0111e
color”(那完全是另一码事)。英语中有∞wise髓
蚰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 人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 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怕听到它的叫声,
llfe,g嘲8
认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 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A。wise够蚰oWl一语对讲 汉语的民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3)宗教信仰。每种文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很明显 的,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谚语 受其影响显而易见。汉谚中有。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3l卷第1期 2009年2月
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帅Collie
VoL 3l,No.1 Feb.2009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冯龙飞 王昭宁
宜春336000)
(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摘要:谚语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语 言目的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对美。汉谚语作了比较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 论述了荚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谚语;比较;翻译策略 中圈分类号:11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舳X(2009)01一0070一04 英语谚语最早见之于八世纪的古英语,是英美等国人 一、引育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 汇集了人民大众集体的智慧,经过长期的积累,科学的概 括,艺术的操练,以形象的比喻,总结生活经验,阐述人 生哲理。谚语形象鲜明生动,内容深入浅出,寓义意味深 长,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大众性,因此雅俗共赏,妇孺 皆知,世代相传而影响深远,有些已成为流传于古的至理 名言,诫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语 而为百世师。” 谚语作为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 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从广义上讲,谚语在汉英两种语 言中具有语义整体性,结构稳定性和语法的不规则性的特 点,加上人类感受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 相近或一些完全或基本对应的谚语。例如:失败是成功之 民的口头创作,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大不列颠 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凝集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 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定规律,也从各方面反映出大不 列颠民族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 作为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英语谚语根源于口语,且与一 般的口语句子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它们在人们长期广泛的 运用中已成为一种言简易赅地表达某个思想,某种含义的 定型造句,常常富于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比喻,意义含蓄, 耐人寻味,且具有多反面的修辞特点和结构特点。 (一)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1.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 由于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着种种共性,人们的 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繁密那是相似的。因此,尽管 讲汉语的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英语和汉
light帅rI【(人多好办事)a
mt
cr∞8ing
thc streeti6 ch曲缸by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you wm
伽8 the b耐萨When班get
to
it(船到桥头。自会直)等。
以上谚语在寓意和形式上完全相同,此外,也有谚语 形式稍有差异而寓意相似的例子:Km t啪biIdB w汕。嘶
e,ak
wiⅡbe
rewarded试tIl伊0d,and evil witlI
air(水中捞月);tread
eggs(如履
薄冰);这类谚语比较难理解,因为在英、汉各种语言中代 英谚:一朝鲜,吃遍天He
who every-
指的事物与表达的寓义完全不同。翻译起来相当困难。 2.英汉谚语产生差异的原因
where
veals

per∞n§he吼
is衄important
to
英谚:Face
m蛐够tlle bank
is
to
the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等都是佛教中特有的事物来做比喻的,反映了佛教对中国
hee.人要脸,树要皮。
Justice
h胭long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Time
8帆有其父必有其子.
§eggs is nO smoke witllout fire(无风不起浪);put aIl o睇 in加e basket(孤注一掷);cry up rune aIId sell vinegar
样穷)。另外,英语的no Clr∞¥,∞cr口wII(没有十字架,就 没有王冠)。就像耶稣没有受。钉在十字架上”(eruei矗Ⅸ- i佣)之苦,就无法升天堂一样,一个人不受苦受难,就别 想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另外,英谚中有Love
母(Fail峨i5 the州her of su∞嘲);眼不见,心不想(out
0f Bight,out 0f
milld)等。但这只占谚语中极少部分,而大
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例如:蚵l【e while tIle iron is Ilot(趁热打铁)cons劬t“ppiIIg we49r¥d圮s幻峭(滴水穿
石)many
hands make
量的谚语则表示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物质文化,还 是精神文化都不尽相同,毕竟中西方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 中、英语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差异,研究和比较其差异,将 有助于我们掌握语言的规范以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如果 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则翻译时必然会引起歧义;但通过分 析比较,找出其规律,则会使译文达到。信实,通达,雅 致”之效果。 二、汉英谚语的比较 谚语,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夏商时代,指“在群众中间 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在语音上重视声韵,用词上讲究凝练,句式上注重对称, 表达上力求形象,是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上绚丽多彩的瑰宝。
i8 11∞11・
习俗,思想的影响。在英语文化中受宗教影响更深,特别 是基督教文化基本上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有 关的谚语如:鲫poor∞the
Chinch
ey一寸光阴一寸金。
Ljke
father,like
moul把(象教堂里老鼠一
(二)差异或相反的谚语 1.英汉谚语的差异 由于文化对语言有重大影响,谚语往往表现出鲜明的 民族特征。因此,英、汉谚语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 形式表达上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相反。例 如:There
reputation sits still A bad
one删about善有善
h舶鲫蛐,has
成蚀把米);溯a
蚂蚁);to
worln
will turn(狗急跳墙);birds of
hen
On a
feather(一丘之貉);like
fish in the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
oil
报,恶有恶报G00d
is blind。
这是西方深化的产物,源于古罗马爱神Cupid,或古希腊爱 神Erie的别称。the
blind
God”,相应的汉谚可为“情人
眼里出西施”。这些谚语非常明显的反映了基督教的影响,
・7l・
万方数据
第1期 带有明显的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1卷
到的某些掌握或传说还不为人所熟悉,因此,这类情况一 般不宜直译,而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Diamond
CUt
(4)生产活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语言,谚 语常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汉语中。趁热打铁”与 英语中的strike
the iron when it is
dia・
mond直译为。砖石切割砖石”,但有些读者不会明白其中 的意思。因此,选用。强中自有强中手”来翻译这个谚语 就很贴切而且明白易懂。Rome

part
无所求,无所得Nothing 便,自己方便He 受益H肌glItiness
who
c撇,nothing
have。与人方
(1)地域方面。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 间地域内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 特点。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 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在同自然景观或物体来做比喻时,语 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汉谚中。有眼不识泰山”。泰 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 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汉谚中用到了这 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那些显赫重要的人物。又如: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在英语中是 无法找到相同的谚语的。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咖∞(一箭双雕)衄y∞鲫w,you诵U r∞p(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look b面m y伽Ie8p(三思而后行)。
这类谚语容易理解,因为在这类谚语中大多使用比较 普通的词汇,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 没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因素。 2.相似的语言特征 (1)用词精练,句式整齐。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 提炼,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简洁凝练、言简意骸,
收稿日期:2008—12—19 作者简介:冯龙飞(1982一),男,江西宜春人,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70・
万方数据
第1期
冯龙飞等: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挂羊头,卖狗肉);the
coat,
第3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