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资料集合(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批判传统教育、改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体系。
这一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可见,生活教育对于改革我国基础教育“学科中心主义”、理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学术界提出的“走向生活”、“回归生活”等教育主张,正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回归”,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诸多的解释。
为了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中更有效地发挥其积极指导作用,有必要对生活教育理论作系统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
一、教育与生活的结合:生活教育的本质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
它既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其的发展。
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弊端,杜威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他认为,生活是发展,而发展、生长即是生活。
将这一观念运用到教育方面,则形成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
他还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主张引导人从生活中学习,并且营造一种生活的环境,使人一面学习,一面生活。
无论是青少年的教育,还是成年人的教育,都要维护、顺应生活的本质。
只有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具有最好效能的教育。
陶行知在继承基础上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进行了一番改造。
在一篇演讲报告中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过问这里有什么用意。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关注情感和品德素养的培养,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重视实践和体验的教育方式。
这些理念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教育需要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生活教育的理念来改善当代教育质量。
通过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当代教育,重要性,独立性,创造力,情感,品德素养,轻松,谐和,学习环境,实践,体验,个体差异,发展需求,教育质量,启示。
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许多与当代教育理念相契合的观点和方法。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非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首位。
陶行知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体验和探索。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成为真正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舒适的氛围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生活教育的理念可以帮助改善当代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当代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当代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略论陶行知的主要教学思想及实践价值
陶先生认为 , 人 的价值始终是社会 的核心价值 、 终极价值 。 生命 光荣 历史使命 。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 的素质教育是 当 的尊严 才是至高无上 的 , 在 神圣的生命 面前 , 没有任 何世俗之 物称 今教 育改革 的主旋律 , 课堂教学则是 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及 实践能力 得上高贵 。 任何世俗之物都应匍匐在生命之灵光之中。他所理解的 的主阵地 。 现代化首先是要提升人的权利和尊 严 、 服务于人 的 自由和幸福。因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 弃 旧汲新 , 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 、 有创新 此, 先生 以一颗广 博的爱心爱 国家 , 爱 人民 , 爱师生 。“ 爱满天下 ” , 精神 、 有开拓能力 的高素质人才是 当今教师 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们 “ 情满人 间” , “ 情 至真 , 爱至深” , 是我们做人 的典 范。 他指 出, 作为一 要从 变革 旧的教学 方法 、 建立新 的教学策略人手 , 努力 为学生创设 名教师 , 不仅要树 立“ 爱 满天下” 的宽阔胸怀 , 更要 以 自己的言行感 活动情境 ,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 以培养学生 的创造个性 。 在教学 中实 召学生 , 培养学生 的一颗爱心。 施素质教育 , 必须摆脱传统教学 的羁绊 , 改进 教学 方法 , 在课堂上创 1 . 3 创 造 性 教 育 设情景 , 制造课堂氛 围 , 使语言教学 与人 的全 面发 展辩 证统一起 来 , 创 造性教育是 陶先生教育思想 的精华 , 学生创造力 的培养是其 即在 帮 助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与 提高 交 际 能 力 。 创造教 育的核心 。 他认 为 , 人生 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 。 他 以人生要 3 结论 “ 为一大事来 , 做一大事去 ” 自励 和勉人。他指 出“ 第一 流教育家” 的 “ 捧着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 的确 , 选择 了教育 , 就选择 了 特征是 : 敢探未发明的真理 , 敢入未开化 的边疆 ; 主张教育 的 目的在 奉献 。有人将教师 比作 园丁, 但是, “ 园丁的汗水 , 在绿 叶上 闪光 , 教 教人 发 明工具 、 制造工具 ; 在 培养 人们具有征 服 自然和改造 社会 的 师的汗水 , 在心灵 中结果。 园丁的梦境 , 常常是 花的芳香 , 叶的浓 荫 , 本领 。 他形象地在《 三代》 一首诗 中写道 : “ 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 教师的梦境 , 常常是雅甜的笑脸 , 朗朗的书声 。 ” “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 创造是孙子 。” 这是 说要从行动 中获得 知识 , 再用知识去指 导行 动。 的活动 ,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 , 才能打到心灵 的深处 。” 没有爱就没有 只有这样 , 才能推动社会不 断进步 。 教育。 “ 你若把你的生命 放在 学生 的生命里 , 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 放 2 教 学 实践 价 值 在大众 的生命里 , 这才算是尽 了教师 的天职。” 陶行 知先生 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 , 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 开 2 . 1师爱如精 神乳 汁 , 哺育学生心灵的发展 “ 爱学 生” 是教师人格 的灵 魂 , 也是师德 的核 心。陶先 生说 : “ 我 展文化 教育 活动 在我们前辈 中间 , 也有许许 多多平凡 的教 育工 作 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 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的决 者 , 无怨无悔地把 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 书育人这块神 圣 没有权力财富 , 有的只是年 复一年 的耕 心, 必 能为我们 民族创造一个伟大 的新生命 。 ” 古今 中外的教育家对 的土地上 。没有 流芳 百世 , 师爱都 曾作 过深刻 的阐述 。孔子说 : “ 爱之能无劳乎 ,忠焉能无 悔 耘 , 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 作为一名教师 , 我将永远牢记陶先 生的教 乎? ” 苏霍姆林斯基说 : “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 诲 , 不断更新 教育观念 , 以陶行 知先 生的理论 为指导思想 , 引导学生 样 的人 , 他热爱孩子 , 感 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 乐趣 , 相信每个孩 子都 手脑并用 , 学会过硬 的技能 , 使 学生的素质全 面发展 , 成为具有创新 能成为一个好人 ,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 关 心孩 子的快乐 和悲伤 , 了解 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有用人才。 孩 子的心灵 , 时刻都不忘记 自己也曾是 个孩 子。 ” “ 爱” 更是陶行 知先 参考 文献 生 一生 献身教育事业 的不竭动力 , 他不仅热爱儿童 、 热爱青少年 、 而 【 1 ] 王运红. 论 陶行 知 生 活教 育 思 想及 启 示 [ J ] . 新课程研 究. 教 师教 育 , 且热爱教育 、 热爱科学 、 热爱真理 、 热爱 祖国人 民 、 热爱全人类 。 2 0 0 8 ( 7 ) : 1 0 2 — 1 0 3 . 2 】李 志凯.陶行 知的道德教 育思想 [ J 】 .濮 阳职业技 术学 院学报 , 爱 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师对 学生 的爱在教 [ 育 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 。 陶先生说 : “ 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 当 2 0 0 8 , 2 1 ( 3 ) : 1 1 6 — 1 1 7 . 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 , 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 人在未成年 阶 [ 3 】 陈水利. 陶行 知德育 思想的现 代价值探 索[ J 】 . 中 国农村教 育 , 2 0 0 5 1 0 ) : 3 4 — 3 7 . 段, 其心理的基本需 要中 , 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师爱能 营造 出和 ( 许振 明. 陶行知生活教 育理论 闪耀 着和谐教 育思想的光辉——对 谐、 温馨 、 亲切 的师生关系 。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 , 学生不仅乐学 , 而且 ] 生活教育理论的新认 识【 J 】 . 教学月刊 ( 中学下 旬版) , 2 0 0 8 ( 4 ) : 1 3 — 1 6 . 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 , 形成积极 向上的精神状态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其“生活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和体统的研究,对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这三个方面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是“生活及教育”。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这段文字阐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第一,生活是教育展开的最鲜活的舞台,而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体现出其促进个体发展的价值。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2]“生活”二字的意义在陶行知的眼里,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生活”含义不同,生活是广泛存在的,包括工作、劳动、休憩、社会交往以及个体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活”涵盖了人类一切实践活动。
生活的范围有多广阔,教育的领域就有多丰富。
在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契机,整个人类社会活动都应该纳入教育的范畴之中。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会的改造。
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生活中充满了变化和机会,“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
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3]什么是生活,由此可见,生活是教育生发的土壤和源泉,“担水劈柴皆有道,举手投足即教育”个体在生活中求得生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新认识
●教师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 出来 。
往往在考 试成绩好的班上 , 学生最 不满 意教师的就
是教师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要求 , 而这与教师开放 、 民主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本身就包含在生活 之中。 生活涵盖教育 , 教育源 于生 活。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
生 活靠 教 育 而 前 进 , 活 与 教 育 本 身 融 合 在 一 起 , 者 本 生 两
“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 从最初
的“ 教学 合 一 ” 展 到 “ 发 教学 做 合 一 ”再 发 展到 “ 、 、 ” , 做 学 教
摘编 自: 王水玉、 隋立国《 学生评价教师的 困惑与
反思》 《 , 当代教育科 学) o 5 2 o 年第 1 期 4
. 学理 教管叠 一
。
维普资讯
i i
论 坛
生生不息 。 这样 的生活教育必定是活的教育 、 充满生命 力 的教育 。
生 活 教 育理 论 具 有 与 时 俱 进 的 品 质
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 ,处处 闪耀 着和谐教育思想 的 杜威 ( h w y 先生 那里来的 , J nDe e ) o 我们 过去是常常用它 ,
光辉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了半个筋斗 , 改为 ‘ 生活 即教育 ’” 。 陶行知先生给生活 教育 下了这样的定义 :一是生 活 “
维普资讯
—
—
对生活教育理论 的新认识
口 许 振 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一套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的目
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品格。
他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自信、独立、积极地面对各种挑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的
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教室里。
他主张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出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他还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他认为每个
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根据其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应该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品格修养。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磨练,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深入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生活
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
“社会即学校”,就是充分利用社会的活环境,努力进行教育。
它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是相联系的。
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
无疑,学校与社会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应该注意“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也有别于“学校社会化”。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论。
陶行知早就反对注入式的“教授法”。
主张“教学合一”,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1陶行知认为,如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则一可使教育与生活劳动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二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继承了“五四”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反对封建传统教育与洋化教育,提倡为大众服务的教育。
它强调的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生活力”、创造力”的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应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利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
2、阐述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底蕴深刻,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行知先生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是摧残人才。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各种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作为中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认真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要活学活用,要乐学,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在陶先生看来,教师要注重以人教人,用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
观《大师--陶行知》有感
观《大师--陶行知》有感篇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理论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
陶行知不予理睬,他坚决而乐观地答复:“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到达成功的此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说明他在艰辛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平安送达理想的此岸。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老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老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老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表达。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老师按真人的标准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局部学生,意味着对另一局部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相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老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
由此我想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老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和教育理论陶行知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领域中有很高的地位,也有许多经典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指引着无数的教育者,对教育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1、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3、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5、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6、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
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
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8、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9、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1、教育是立国之本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教育学家、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革命家和作家。
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对于教育目标、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教育目标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三维教育”的概念,即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目标的设定能够使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化”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并且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提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和生活化。
三、教育方法四、师生关系陶行知强调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关系。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与学生建立心灵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
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学更加平等、民主和和谐,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教学研究作为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其针对性的教育主张、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强国富民的教育运动和可行性的教育实践方案,推动中国现代教育走向生活、走向实践,为中国教育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教育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在陶行知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有机融为一体,不仅内涵非常丰富,而且其核心和精髓呈现出活的教育的特征。
细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鲜明的务实精神犹如一根经线贯穿其中,涵盖了中国教育前进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所有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其最大特点是陶行知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办教育,核心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针对传统教育中学生习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太远,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以及老师死教书的弊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同,所受教育也不同,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2.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陶行知主张扩展教育的范围,让更多社会大众都可以接受到教育,遂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社会是唯一的学校,人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环境都是教育范围,社会生活应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扩大教育的领域和内容,把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
3.教学做合一1925年陶行知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提出教学做息息相关,三者合一,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做”即一种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更是由学生的学决定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学”的实际,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伟大的万世师表陶行知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投身人民教育事业;爱满天下,无微不至热爱、关怀学生;全神贯注,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创办了晓庄、工学团、育才、社会大学等新型学校;好学不倦,追求真理,与时俱进。
他不愧为现代教师的楷模,不愧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不愧为伟大的万世师表。
他的学说、他的实践、他的言论、精神与一生经历,永远是所有教师的光辉榜样,永远是师德教育的最好教材。
仅此一项,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永远不会磨灭的、或者说永恒的价值所在。
2.丰厚的教育遗产陶行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上,给我们留下了一分丰厚的教育遗产。
这分教育遗产有如下特点:(1)涉及多种学科。
陶行知说过:“教育之学术,非可独立存在。
彼立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各种学术这基础之上。
”《陶行知全集》涉及政治学与社会学,军事学与外交学、经济与贸易、新闻学与文字学以及水陆交通、城乡城市、环境保护、天文地理、卫生保健、调查统计及图书管理等。
陶行知教育思想涉及与教育关系更为密切的,有哲学、历史学、文艺学、遗传学、伦理学、生理学、生理学、宗教学、人口学及人才学等。
(2)涵盖各个方面。
陶行知教育思想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陶行知关于学校教育的论述包括幼、小、中、高等各级教育及德、智、体、美、劳各育。
陶行知对普及、大众、乡村、师范、职业、成人、女子等教育;对创造教育、科学教育、终身教育、健康教育、休闲教育、生育教育、民主教育等都有独到的论述。
陶行知还对教育体制、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行政管理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3)建立了独特的理论。
主要是建立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现代教育潮流的充满无限活力的生活教育理论。
(4)进行了大量实践。
陶行知先后实际从事过高等教育、普及平民教育、中等教育等实践活动并创造性地开办了晓庄、工学团、育才、社会大学等新型学校,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许多可资借鉴、可以实际操作的宝贵经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第一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陶行知先生,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的教育思想宝库中,生活教育理论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学理论的努力。
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对普通学校教育都不适合,但却符合学前教育的一般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共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次,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再次,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鉴于各方面的原因,本文将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作以简单论述,以及所引发的一些小思考。
一“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传统教学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我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
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学校与生活的隔离。
”在杜威看来,教育必须关注现实生活,教育是儿童生长于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育应该使儿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在生活中培养民主与生活的能力。
所以,杜威主张在学校中引进一些社会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获得经验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
在理论上,杜威并不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但他更重视儿童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
与杜威有别,陶行知则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
在陶行知那里,他把教育看成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不是外加于生活之上的东西,由此,他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他看来,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来进行,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如果要体现其对生活的改造作用,也必须通过生活来进行。
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社会即学校
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是学校,学校犹之一小社会。"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
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场所,把整个社会都变成教育的场所
大众只能在这唯一的学校里受教育,学校与社会是一个东西
他坚决反对那种把学校与社会隔绝、埋头读书、闭门教书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多次强调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联系
这种生活教育不是配给关在门内人们消费的教育,而是过教育与生活是一而非二的生活
他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有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为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全世界的进步教育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
它不仅为当时受封建礼教残害的儿童争取了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且为后来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萌芽,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感谢观看
日期:XXXX
汇报人:XXXX
添加标题内容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接受这种生活教育时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要有能够实施教育的环境与机会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无法忽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多年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结晶,也是他对社会发展与人的成长的深刻思考的产物。
本文旨在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整体教育、实践教育、自主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
整体教育是指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实践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与知识比纸上谈兵的教育更具意义。
自主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人际关系教育则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意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在于它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培养。
首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教育者更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并提供适合他们个体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
其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最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人际交往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是当代社会必备的能力。
通过人际关系教育,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工作。
总的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它对教育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根据这种理论提供更全面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
谌安荣
【期刊名称】《云梦学刊》
【年(卷),期】2006(027)004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理论核心是内涵丰富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来源于传统儒学的认识论、墨家学说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通过对这三方面理论的兼采并收和批判继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生命力强盛的生活教育理论.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谌安荣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用于生活--浅谈如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J], 蒋心宇
2.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J], 张勇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新认识[J], 许振明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新认识
[J], 许振明
5.来源于生活,回归至生活,生活中实践--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 [J], 缪曹思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80年前,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80年来,生活教育理论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生活中继续显示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
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
生活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生活起源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显示其生来就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当代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改造了的新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师承杜威。
学成回国后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他于1930年1月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举办的“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发表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演讲,他说:“‘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John Dewey)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面有什么用意。
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
”[1]489陶行知先生给生活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一是生活之教育;二是生活影响生活之教育;三是为着应济生活需要而办之教育。
”[2]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认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这是陶行知先生本人对生活教育理论关于教育起源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经典阐述。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反对死读书。
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
行动的。
大众的。
前进的。
世界的。
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
是争取大众解放。
民族解放的教育。
中文名,生活教育。
属性,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拼音,shēng huó jiào yù。
核心,”生活即教育”。
理论要点,“生活即教育”。
理论要点。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
具体教育的作用;⑵生活决定了教育。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
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⑷“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
脱离生活的批判。
⑴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即社会决定学校。
学校为社会服务⑵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
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
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发展。
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
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
从而把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为了避免瞎做。
瞎学。
瞎教。
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
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⑵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
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
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
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
死读书。
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
具有”行动能力”。
“生活能力”。
“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理论核心。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教育》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
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
死读书。
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
具有“行动能力”。
“生活能力”。
“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是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潮流。
因此。
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通过动手动脑。
亲自实践。
在感知。
体验的基础上。
内化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
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
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二。
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运用现代认知理论。
创设情景。
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让其在观察。
实验。
调查。
参观等实践活动中。
主体参预自主探究。
从而。
获取新知识。
养成独立思考。
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
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
好动的特点。
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活动。
师生共同创设引导发现概念。
定理。
解决问题的情景。
让学生以实验为主要手段。
辅以查阅资料。
参预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得出结论。
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
不仅学到了适用于这些问题的新知识。
而且还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让其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在交流研讨中习得知识。
抓住问题争论点。
认知关键点。
在实践的基础上。
师生交流研讨。
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又一突破点。
通过互相交流。
补充。
启发。
甚至形成争辩。
使学生认识事物。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来。
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例如:教学《沉和浮》时。
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铝块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称读数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80年前,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80年来,生活教育理论经受了
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生活中继续显示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
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
生活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生活起源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显示其生来就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当代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改造了的新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师承杜威。
学成回国后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他于1930年1月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举办的“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发表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演讲,他说:“‘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John Dewey)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面有什么用意。
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
”[1]489
陶行知先生给生活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一是生活之教育;二是生活影响生活之教育;三是为着应济生活需要而办之教育。
”[2]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认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这是陶行知先生本人对生活教育理论关于教育起源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经典阐述。
基于对原作的学习,我对生活教育理论有这样新的理解和新的认识。
1.教育源于生活,两者密不可分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本身就包含在生活之中。
生活涵盖教育,教育源于生活。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而前进,生活与教育本身融合在一起,两者本来密不可分。
2.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适应生活
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1]491因此,陶行知先生从晓庄师范学校开始就实践以“康健的教育”适应“康健的生活”,以“劳动的教育”适应“劳动的生活”,以“科学的教育”适应“科学的生活”,以“艺术的教育”适应“艺术的生活”,以“改造社会的教育”适应“改造社会的生活”。
[4]559时代发展到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生活决定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我们就要以和谐的教育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活。
3.生活需要教育,教育传承生活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靠教育这个人类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传递下来的。
4.教育通过生活,在生活上教育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5]“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6]650“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6]650这正是“教学做合一”成为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教学原则的原因。
5.教育影响生活,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7]“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
”[8]246这与现代教育理论所揭示的教育功能完全吻合:教育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
6.生活无时不变,教育顺时发展
社会生活生生不已、生生不息。
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教育当然也同样生生不已、生生不息。
这样的生活教育必定是活的教育、充满生命力的教育。
这就是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生活教育理论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
生活是发展的,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也要由发展着的生活来决定,随发展着的生活而发展。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从最初的“教学合一”发展到“教学做合一”,再发展到“做、学、教”“参合互用”,是生活教育理论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典型范例。
1919年陶行知先生在《世界教育新思潮》专栏发表了《教学合一》。
陶行知先生批评当时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他认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
1927年,生活教育理论正式创立,也是晓庄师范学校创办之时。
陶行知先生将“教学做合一”确立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并在当年11月的一次寅会上作了全面的理论阐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9]
20世纪30年代初,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宝山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以“教学做合一”作为办学指导思想。
工学团学生一边学工、一边种地、一边读书。
在山海工学团,陶行知先生根据“教学做合一”原理,创造了“小先生制”。
其后的实践也证明“小先生制”是一种简便、经济、快速易行的普及教育的好方法,是“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1939年,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中学,将“教学做合一”中的“教学做”过程的三种形式发展为“教、学、做”“参合互用”。
在近30年时间里,“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从提出到形成,从确立到完善,不断地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丰富了理论内涵,彰显了生命活力。
陶行知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去世时为止,或倡导或发动或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生活教育运动。
1923年的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的乡村教育运动,1931年的科学下嫁运动,1932年的小先生普及大众教育运动,1936年的国难教育运动,1938年的战时教育运动,1945年的民主教育运动,等等,无一不是生活教育理论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生动记录。
可以说,生活教育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能依据生活形势做出新的调整、新的创造,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