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素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点总结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与经济体系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与经济体系的形成编稿:翟秀红审稿:陈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原因:依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结果:出现经济发展的“___①___”。
(2)“滞胀”时期时间和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结果: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___②___”。
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____③__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发展: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英、美、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3)作用: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20世纪80年代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第三产业的兴起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地位: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背景: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出现: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问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复习与巩固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知识经纬要点精析要点一:多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工业革命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殖民扩张与瓜分世界的狂潮更为猖狂,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4.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5.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6.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单元整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10时59分9秒上午10时59分10:59:0921.9.10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7-
-5-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一,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美 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 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第二,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 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 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021.9.1010:59:0910:59:09September 10,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0日星期五上午10时59分9秒10:59:0921.9.10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1010:59:0910:59Sep-2110-Sep-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0:59:0910:59:0910:59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必背知识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知识必背(一)经济危机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生活相对贫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等投机活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表现1929 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
迅速席卷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特点1.波及范围广泛,从美国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3000万以上。
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1)美、法、德等国社会动荡不安。
(2)日本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三)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体系方面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
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作用经济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复习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条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为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两个关键词:市场和政府。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调节,二是政府的干预。
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第一阶段: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是加强国家干预的力度,20世纪50-70 年代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滞涨”和经济危机暴露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弊端,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缩减财政支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
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第三阶段: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国家经济陷入困难。
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注: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注重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既注重运用市场规律,又不放弃国家的敢干预,这一过程本身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关键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涵义: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注:①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③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分别是工厂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6
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解析] 本问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一小问,根据
该时期经济“滞涨”的特点以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物价下跌
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
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来作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凯恩斯主义强调刺激
[答案] 经济高速增长。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 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 历 业。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
必
修 ②
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人 教
模式。
版
·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调整
阶段 内容
原因
作用
大危 “自由放 传统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 推动经济发展,但易产
机前 任”政策 极影响
生经济危机
国家垄断 大危机爆发,说明“自由放
消费的主张与通货膨胀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即可。
历 史
[答案] 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
必
修 ②
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
人 教
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版
·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史料解读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 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好处”。
2.具体表现
(1) 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由
联邦政府 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3.最终结果
(1)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社会矛盾 更加尖锐,社会动荡
不已。
(2)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 强力政府 ,采取有效措施,迅速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 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的中心。
提示
3.应对措施 史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①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②经济实体的细胞 —— 生产者和消费者 —— 来 自我治疗的。——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2)启示 ①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 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 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而以邻为壑的自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 干预 ,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进一步加紧对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小结课件
生产 力 大 发 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 化、市场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工业 材料复合化。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 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 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经济 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 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
生产
关 系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
2.社会领域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
(3)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 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 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 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 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2.变革原因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 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 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社会、时代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 新要求。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社 会领域及政治领域的表现
1.经济领域
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3.政治领域 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健全社会法律体系。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 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 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资产阶级 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重化工业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 基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知识总结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罗斯福新政(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具体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过度的股票投机,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贫富差距过大。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接着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大增,经济危机爆发。
然后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①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个生产领域)②时间长(1929~1933年)③危害大(生产下降,失业率高)4、影响:⑴消极方面:①内: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大幅衰退;大量工人失业,陷入贫困饥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②外: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间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加紧对外侵略,激化了与殖民地的矛盾;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⑵积极方面: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内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职能扩大。
(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面临空前严重的困难。
(2)胡佛总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使美国度过危机。
(3)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美国总统。
2、时间:1933开始3、目的:缓和经济危机(直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
4、主要内容:(首先从整顿银行入手)(1)整顿银行业:①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减耕减产,国家补贴。
→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了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复苏。
(3)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规章,规定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对企业进行政府监督。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把 书 读 薄
专 题 三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试卷
山东卷 安徽卷 天津卷 广东卷 福建卷
江苏卷
2012高考统计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英国工业革命 市场推动工业革命 水力纺纱机 两次工业革命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工业革命 自由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经济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福利政策 英国工业革命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2)美国经济改革的不断调整。 (3)美国的新经济。 (4)战后西欧的经济调整: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5)日本的“统制经济体制”。
点击下图片进入“做到触类旁通”
二、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实行新政 1929年的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胡佛自由放任政 背景 策的失败,人民的支持, 罗斯福个人才干,都是新政
实施的历史背景
特点 由国家干预经济,以改变经济的无政府状态 内容 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 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评价 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以及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3.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①从生产方式上看: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从生产组织形式上看:工业革命使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 场。 ③从产业结构上看:工业革命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中心
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
(2)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 ①工业革命改变了政治结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兴起,巩 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一历史必修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世纪以来,倡导自由放任政策,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的酝酿,终于到20世纪20年代末,引发了空前的大危机,自由放任的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了。
美国罗斯福新政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模式——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也发生了很多的新变化。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一、虚假繁荣的幻灭(危机的原因)1、美国繁荣背后的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激化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激化,生产过剩严重垄断资本的发展,社会生产能力提高。
但是贫富差距的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和信贷的消费方式,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诱导了资本家的盲目生产。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经济危机的表现1929年10月24日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锐减,农民破产;高失业率;生活水平骤降等等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特点和影响)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2、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政府威信扫地,示威游行和罢工频发;法西斯兴风作浪(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国家干预经济的直接原因)胡佛总统面对危机,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坚守自由放任的政策,导致危机持续恶化,社会动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了总统大选的胜利二、实施新政1、新政的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2、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货币贬值、管制证券(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以经济手段为主)目的:一方面克服盲目竞争;另一方面缓和劳资矛盾(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产品结构,平衡供求(4)加强社会福利建设,从单纯的救济到“以工代赈”作用:不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在新政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使新政措施由救济、复兴层面进入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摆脱危机困境1、直接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复苏2、间接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秩序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教学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复习6
二、运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罗斯福新政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
特点 业制度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 级矛盾
直接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 产力的恢复,巩固统治
间接影响
2.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3.政治领域: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健全社会法律体系。
单元复习
【体系构建】
自由放任
新政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
新经济
【知识整合】
一、多元史观下的罗斯福新政
史观范式
主要表现
现代化 史观
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 应对和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了20世纪资 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 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 社会史观 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 张局势
2.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初步形成时期。
(1)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出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周期性 经济高涨。但是好景不长,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 严重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面对经济进行干 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高潮。美国的罗斯 福新政是这一高潮的典型。
(2) 进 入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时 期 , 国 家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急 剧 膨 胀。国家对经济调节和管制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远远地 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完成时期。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5/2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5/2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解题规范
答案
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1)命题形式: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 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 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从形式上看,比较型 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 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 不同点”“本质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 提示语。
产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时间 国家地区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1.原因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的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2)明确比较对象:找准比较角度,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 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 肯定或排除。 (3)运用历史理论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3):第六专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版含解析
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重点2 罗斯福新政★★★★★重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重点详解:重点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要点解读】(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
3、历史原因:长期自由放任政策。
(二)爆发标志: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黑色星期四)(三)表现:1、银行倒闭2、企业破产3、生产下降4、失业率高5、物价下跌(四)特点1、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2、持续时间长(1929年—1933年)3、破坏性严重(五)影响1.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措施导致国际关系紧张;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使法西斯势力泛滥,【考向1】大危机的影响【例题】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
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A. 互联网的发展B. 经济危机C. 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D. 经济“滞胀”【答案】B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名师点睛】解答历史试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如工农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比例,货币贬值与刺激出口之间的关系,关税高低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概念,如出超与入超,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一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以各国都想把本国产品出口到外国去抢占世界市场,同时保护本国国内市场,降低本国经济压力,一般采取的措施是货币贬值,提升进口关税。
重点2:罗斯福新政【要点解读】1、背景(1)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2)当时的美国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3)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2、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前提条件):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恢复银行信用;(2)实行工业复兴法(中心工作):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点总结【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锋利。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市崩溃。
3、主要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休业;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代价暴跌。
4、成长: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5、特点:(1)涉及范畴广(2)持续时间长(3)毁坏性特殊大6、影响:(1)对资本主义各国: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度的社会危机;(2)对世界格式:主要资本主义国度进一步赶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劫夺,使世界形势动荡不安,加剧了世界的告急形势。
7、胡佛政府的措施:苦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抗议政府的直接干预;终于:危机不光没有征服,反而越发恶化;失败原因: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新成长的需要。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考点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接纳”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失败,加剧了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新政;(3)天下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3、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征服金融危机;(2)调解农业政策;(3)调解产业生产【议决《天下产业再起法》来再起产业】;(4)实行福利制度【增强社会救助,大力兴办大众工程】;(5)健全社会立法。
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1)使美国度过明晰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成长。
(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制止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使美国的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复习与巩固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②罗斯福新政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②“斯大林模式”③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知识经纬要点精析要点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由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手工场。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欧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①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②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加强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滞胀”的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了调整,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兴起。
2.影响因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因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的发展是内在需要。
(3)经济危机的影响、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创新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3.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与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点拨提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经济领域:a.生产力大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
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经济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
b.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于社会化,即由个人直接占有发展为个人间接占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c.经济模式的共同点。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
②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③政治领域: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健全社会法律体系。
(2)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原因:①新科技革命的巨大作用。
②生产力社会化的革命作用。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现行的国际分工的影响。
【典型例题】1、(2016 湖南益阳期末)《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
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解析: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长远而非“临时措施”,A项错误;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B项错误;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没有涉及“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C项错误;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
故选D。
答案:D2、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A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理论,排除A项;B理论是凯恩斯理论,主张加强国家队经济干预,排除B项;凯恩斯理论提出是在1936年,而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队经济干预。
故选D。
答案:D3、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19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
……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
”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解析:据材料“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说明战后消费需求释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广泛运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购买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是90年代以来克林顿执政时期出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要点二: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异同1.相同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在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危机并引发政治动荡的背景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恢复发展经济,都使国家转危为安,为以后的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不同点:从本质上说,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是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
(1)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的作用,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2)由于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具体情况不同,两者在危机处理方面也有较大区别,新经济政策侧重对农业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则侧重工业的复兴。
【典型例题】1、(2016 湖南张家界一中月考)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不包括()A.承认商品货币关系B.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可控制性C.维持自由竞争的经济机制D.承认不同所有制的合法性解析:列宁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二者的相同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中大中型企业掌握在国家手中,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由竞争的经济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不是维持自由竞争机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列宁新经济政策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不否认国有制合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
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
”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
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
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
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
……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政府与有关农场主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主租金;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主货币作为补偿。
政府通过同农产品加工商签订销售协议,并以1910~1914年的工农产品价格水平(称为平价)作为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标准,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据统计,1932~1935年,美国政府直接拨款支付给农场主的费用高达15亿美元,政府同时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第(1)问影响,依据材料分别从农民的境况改变、农业发展的社会化与集约化、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带来的变化的角度回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从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工农业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不同点,结合材料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影响: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使用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2)相同:都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都注重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都有效缓和了农业生产危机。
不同:①背景和目的不同:前者是基于粮食产量不足,目的在于增加粮食生产;后者是因为粮食生产相对过剩,目的在于压缩生产规模,稳定农产品价格。
②手段不同:前者主要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引导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后者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财政支持,干预生产规模和产品价格。
③性质不同:前者维护小农经济的利益,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巩固了工人阶级政权;后者维护大农场主的利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
要点三:世界近现代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典型例题】1、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