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及特点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选择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引导学生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成败中,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掌握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面的改革措施,及其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例如:“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地图、文献资料、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通过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地理范围。
-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组织小组合作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①必修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掌握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不同,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本课导入可采取两种方法:制作“秦统一中国”的课件(地图),展现空间形象。
该图应是彩色的,应该有动感,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
制作课件有困难的学校,也可制作“揭贴式”地图,效果也不错。
或者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导入新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教案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为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做铺垫。
Step 2: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吞并六国以及对各国制度和官僚体系的统一改革。
Step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包括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行政效率、地方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Step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统一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关键点。
Step 5:综合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梳理,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特点、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思考中,关注权力分配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Step 6: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课堂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例如,“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现代国家的行政体系,你觉得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延伸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深入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1. 展 示 相 关 材 料 , 提 出 问 题: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秦 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 史影响?
1. 结 合 材 料 分
培养学生分
析、认识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形
析、解读材料,辩 证认识历史的能 力;增强学生的民
成的历史影响。 族认同感和自豪
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和了解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史实。秦朝虽
案。
(1)皇帝制度
2.适时进行自学检测 3. 展 示 秦 朝 皇 帝 制 度 的 史 料,提出问题:秦朝的皇帝 制度有什么特点? 4.提问:如果有机会你愿意 做皇帝吗? 5.追问:为什么? 6. 根 据 学 生 的 回 答 过 渡 到
2.完成自学检 测练习
3.根据材料, 分析秦朝皇帝 制度的特点。 4、自主选择回 答,并阐明原 因。
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对历 史资料的分析能 力;增强学生的历 史体验感。
下一个教学内容
(2)中央官制 1.整合教材内容,设计秦朝 1. 自 主 阅 读 教
中央官制的结构示意图; 材内容,了解秦 新
朝中央官制的
以直观、形象
基本情况
的方式帮助学生理
课
2、根据示意图 解艰涩、枯燥的历
理 解 秦 朝 中 央 史知识。
3.引导学生在现有文字素 环 节 基 础 知 识 材料、从材料中获
材的基础上,拓展对秦朝实 的学习。 (1)秦朝实现
取有效信息和归
教
新 统一的时间
现统一原因的分析。
2. 根据教师提 纳、概括的能力。
4、简评学生表现,小结本 供的文字资料,
(1)秦朝实现 环节的学习活动。
学
课 统一的原因
过
教
阅读、概括材料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正式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2级财务管理3班文科组刘畅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秦统一的条件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
‛的下场?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老师讲解:(西周)周室东迁,分封制、宗法制;→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春秋)→诸侯割据混战→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给学识展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以及秦开拓疆土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
2.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3. 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或秦朝的文物图片,提问学生对秦朝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秦朝统一的背景和过程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
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统一的重大意义。
皇帝制度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等。
分析皇帝制度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公九卿制展示三公九卿制的组织结构图,介绍各官职的职责和地位。
分析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和作用,如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等。
郡县制讲解郡县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秦朝的具体实施情况。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析郡县制的优势和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 课堂小结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作者:王振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2期江苏靖江市斜桥中学(214513)王振宇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了解皇帝制度、中央与地方机构的内容和关系及其历史背景,认识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能从职能、权限以及与中央的关系等方面,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并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作恰当的评价,体会从分封制与分权制走向君主集权和中央集权制的治国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内容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的安排出示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朝疆域图,学生思考回答:比较西周和秦朝疆域的变迁,从国家管理方式的角度上看,秦朝管理国家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将学生引入探究的问题之中,学生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国家组织形式和管理国家的一项伟大创制。
(二)展开的安排环节一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材料一西周和秦朝疆域形势图(见教材)材料二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
李斯提出异议……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
◆预设问题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的统治区域和国家规模相比西周而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如何治理国家,秦朝有哪两种制度可以选择?从国家组织形式上看,这两种制度有何差异?2.依据以上材料,指出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之间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研读史料和讨论,理解秦朝相比西周而言,治理国家的制度发生了变化,认识到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节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教学策略一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比较夏商周贵族君主制和秦以后专制君主制的异同,理解秦朝皇帝制度的建立材料一秦以后(君主专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天下”,国家的最高统治权被皇帝家族垄断;第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三,皇帝独揽国家的最高立法权、决策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讲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③特征: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本质: 君主专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中央官制的建立:
①名称:三公九卿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 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实际上秦朝并 无“三公”,那时,太尉是虚设的;汉代始有三公。秦汉时期的卿, 也不一定是九个人。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①战国: 初步形成 ②秦朝: 正式建立 ③西汉: 巩固 ④隋唐: 完善 ⑤北宋: 加强 ⑥元朝: 新发展 ⑦明清: 达到顶峰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1.秦统一全国 地处偏僻的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客观 条件
①战国时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 加强(经济物质基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诸侯争霸有利于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 统发展。 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⑤秦因商鞅变法国力强盛。 ⑥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朝在全国设立36郡、若干县。 ③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县令、县长。
郡县制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4、秦朝基层行政机构
县以下基层行政机构是乡、里。 ①乡有三老、有秩、啬(sè)、游徼(jiào)。乡三老掌教 化,由民间有名望的人担任,不算官吏。有秩、啬夫管司法和 赋税征收。游徼管治安。 ②乡下面有里,里设里正。里政除与乡政权的职能相同外, 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在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亭长负责 捕盗贼等工作。
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第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和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开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利用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培养学生评价人物和事件方法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场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奠定了根底,符合历史开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化人心;〔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开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本课内容,使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构造和脉络有清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才能;2.在教学中运用图解法,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学习本课;3.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者者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方用西周分封示意图与秦朝疆域及主要建立示意图帮助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结实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4.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展考虑,在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5.课堂检测。
【教学内容】1.至高无上的皇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
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2
1.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3.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及郡县制度的建立。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并与后世朝代进行对比,使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3.设置讨论话题,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通过对秦朝的历史背景、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并展示幻灯片,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共3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一统海内,成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他死后的第二年,属于他的巨大陵墓才最终完工。
这年底,即位的皇帝胡亥杀掉了所有修陵的工匠。
于是,关于始皇帝的陵墓,只剩下了传说。
关于秦始皇的陵墓,在《史记》中有很详细的记载。
这个巨大的工程,动用了70万工匠,历时38年,耗费国家税赋的三分之一而建成。
书中说,它是2000年前人类建筑力的极限。
然而今天,这里既没有高耸的城垣,也不见巍峨的宫殿,只有一方土冢飘零于岁月时光之中。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秦朝的一段历史【讲授新课】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9分钟)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P8,教师进行讲解。
1、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原因: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破坏;控制更多土地和人民。
(2)诸侯争霸的概况: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3)诸侯争霸的影响:战乱频繁;客观上也为统一奠定了基础.2、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背景:①周王室衰弱,诸侯势力的壮大(不满足自己的封号,通过改革壮大势力);②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⑤正确的策略。
【范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_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设计】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名师精编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⑶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⑴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⑵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⑶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⑵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1》模块所列的第一个学习要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编写的。
从《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重点学习过,并不陌生,但多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叙述这段历史事实,没有从政治制度建设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过说明和阐释。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要重点理解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以及与这些运用史料解鉴别资料,要注意带领学生搜集、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对历史的影响;优秀教案名师精编要体现学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问题;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转变。
还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重点:(1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2 )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1 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2)(【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事件经过,感受历1 史。
、材料教学法:教学中针对每一目的相关问题适当地选取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和分2析材料。
3、对比分析法: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对比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4、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节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名师精编优秀教案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
”的下场?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讲授新课]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思考: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偏偏只有秦国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实力消灭其他六国呢?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2.统一: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思考: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什么意思?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秦之后的措施?全面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措施:行郡县制。
(一)皇帝制度请一位同学当秦始皇,说说他怎么样确立“皇帝”的称号?学生:古人都以“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朕觉得寡人完成了统一大业,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功高盖世,如果还以“王”来作为称呼,不足朕也不满意,但他们上的“泰皇”以显示朕的权势以及地位。
朕曾让群臣商议过,所以朕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
页的“历史纵横”,猜猜刚刚那位同学听他介绍完后请同学们看书上第9 的意图,他为什么要把“三皇五帝”的合称作为自己的称号?秦始皇之所以把“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巩固统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他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神化自己的君权,治。
秦始皇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3)皇位世袭。
总结: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秦始皇为了巩固他的封建专制统治,除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外,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官僚机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一部分内容。
(二)中央官制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讲解:皇帝将大权交与丞相,丞相事事得请示天子,丞相是由皇帝任命的。
秦始皇为了能将大权紧握,设置的“三公”之间互相牵制。
另外,他还在丞相下设了诸卿,我们通常称为“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职能部门。
当然,秦朝庞大的官僚机构,除了中央一级政权组织外,还包括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当时地方官僚机构的具体情况。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②,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比较第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任,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优秀教案名师精编郡县则是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第三、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郡县制是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的分析中,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分别是郡和县的最高地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方长官,他们都由朝廷任命。
我们如果把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结合起来,标志着封建专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挂。
就会发现这套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南至北向户,羌中,秦朝“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1)扩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家。
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中央集权制度,(3)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但是,也秦朝最后还是很快灭亡了,当然它的灭亡不在于它的这个制度,而是由于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揭竿而起,秦王朝土崩瓦解。
]本课总结[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朝统一后,从而奠定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过来,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强大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和灭亡都有重要影响。
【布置作业】对比总结宗法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但都不太难。
所以在讲述新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和相关历史视频资料,感知历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图片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对于皇帝制度的确立过程较感兴趣,但课本上介绍的不够全面,因此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更多的介绍和细节展示,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板书设计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原因:(2)诸侯争霸的概况:(3)诸侯争霸的影响2、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背景:(2)统一的概况:(3)意义: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的确立(1)皇位世袭(2)皇帝独尊(3)皇权至上2、中央官制(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起源(2)郡县制的概况郡县制的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