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分型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ACS分为: ① ST段抬高ACS,包括QMI及部分NQMI。
②非ST段抬高ACS,包括UAP及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类型及主要临床病理变化
灶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后两类AMI常无的典型心电图改变,统称非Q波心肌梗死(non-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NQMI)。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
以往的急性心肌梗死分类多以心电图表现为依据, 不能完全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现将病理改变为冠状动 脉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的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疾 病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传统分型 :根据有无AMI特征性Q 波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型、非Q波心肌梗死 (NQMI)型和Q波心肌梗死(QMI)型3类。
肾、骨骼肌、红细胞、脑等。
临床还选用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AMI诊断指标,此酶 本质还是LD。
命 名
LD1
亚单位组成
H4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心肌、红细胞、肾皮质、白细 胞、肝
LD2
LD3 LD4 LD5
H3, M1
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
变 。
95%以上CHD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故常将CHD与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混用。
冠心病传统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临床类型。 (一)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冠状动脉绝对或相对供血不足,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 血(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学习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在心肌梗死范围较小时,CK-MB峰值出现 早,恢复时间快。
除心肌梗死外,心肌炎、心脏损伤也可 引起CK-MB升高。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决定心肌标志物特点的因素
—— 分子大小 —— 细胞内分布 —— 释放率 —— 清除率(或半衰期) —— 心肌特异性
等等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理想心肌标志物的条件
—— 高度心脏专一性 —— 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 —— 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 —— 容易检测 —— 很快得到检测结果(≤1 h) —— 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 世界上临床测定次数最 多的酶,80年代初期统 计分别达一亿次和一千 万次。这是因为CK在骨 骼肌、心肌和脑疾患时 常明显升高,如同时测 定同工酶还有助于疾病 的鉴别诊断。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传统心肌酶谱
(二)LD及同工酶
LD催化反应是无氧糖酵解的最终反应,广泛 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故测总酶临床意义不 大,但LD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H)组成的 四聚体,形成5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按电泳 向阳极泳动快慢,分别命名为LD1(H4), LD2(H3M),LD3(H2M2),LD4(HM3)和 LD5(M4)。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 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 一步的研究。
医学ppt
16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概述
一、高血压的异常基因 二、冠心病的遗传基因
医学ppt
17
一、高血压的异常基因
1.高血压是高度遗传病 高血压是有家族集聚性的多基因疾病,遗
心脏生理功能 心血管疾病和冠 心病的流行病学
1
主要内容 2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Biochemical
Markers of AMI
血脂 炎症 凝血因子
Enzymes
Protein
医学ppt
3
第一节 概述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我国城市人口的前三位死因
医学ppt
4
冠心病 心肌疾病 心力衰竭
主要的 心脏疾病
医学ppt
5
冠心病
无症状 动脉硬化初期
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
不稳定性心绞痛 休息时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20min), 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完全堵塞,心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心源性猝死
医学ppt
▪ 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 Hs-CRP>0.3mg/dL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 其升高幅度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在心肌损伤发生的早期即出现增高,且“窗口期”较短,
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医学ppt
14
凝血因子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实验诊断学: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检测
(2)心肌炎和肌肉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CK明显升高;
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 各种肌肉疾病明显升高。
(3)溶栓治疗再灌注判断
溶栓治疗再灌注,CK明显↑,使峰值时间提前。 4h达峰值;冠脉再通能力达40~60%。
(4)手术 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心导管及冠脉成形术等
可增高
(5)降低 长期卧床、甲亢、激素治疗,CK↓
出现,休息恢复,持续时间短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休息时可
出现,持续时间长,已有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血局部心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非ST段抬高肌 钙蛋白≥正常上限值为AMI,若≤正常上限为 UA ➢ Q波心梗 ➢无Q波心梗
CK-MB2<1.0U/L
MB2/MB1<1.4
4.CK的临床意义
(1)AMI 较早期诊断敏感指标之一,3~8h↑,10~36h峰
值,8h内不高,应动态观察; 病程中再次↑,示再次心梗; 24h应达峰值,如低于上限值,可排除AMI; 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CK基础值低、小范围心梗、心内膜下心梗, CK可正常
2.CK的检测方法
CK的测定方法:有酶偶联法、肌酸显色法和连 续监测法,现在在自动生化仪上大都采用连续 监测法(即动态法)。该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测 定时间短。
参考值
连续测定法 男:38~ 174U/L 女:26~ 140U/L
3.CK-MB的测定方法
(1)酶活性测定
免疫抑制法:为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抗 亚单位M的抗体与CK-MM和CK-MB中的M反应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完全抑制了M的活性,这样测 得的活性乘以2就代表CK-MB的活性(因正常人血中 无CK-BB)。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健康成人的每分钟心跳为60-100次。
搏出血液为3.6-6L/min。
●心脏的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传导系统所控制,这种活动能用心电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下来,其实质就是记录离子在心肌流入和流出所致的极化和去极化的过程,这种离子活动和心肌活动相一致又称为:心脏电生理。
●病理过程分:冠状动脉硬化和狭窄: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心脏疾病。
◆心肌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又称心衰,又称心脏功能不全,右心衰常是长期左心衰的结果⏹80%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于心衰和心源性休克。
●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很多●与生化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高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我们国家将冠心病血脂常规检测为:TC,TG,HDL-C.◆炎症:产物促进动脉硬化的过程。
慢性炎症导致平滑肌增生,监测指标为:CRP。
◆凝血因子:易成血栓,危险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7,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这些情况是: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
张振玲2006-2-28
心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冠心病
心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全死因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 50 % 发达国家死亡中近 50 % 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发展中国家死亡中 25 % 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全球死因顺位的前两位均是心血管疾病
10-24h 48-72h
12-24h 5-7d
肌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 早期诊断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的标记 • 灵敏度高 最早能排除非急性心梗
阴性预测率为 99 % 体内周期短,对重发梗塞特别灵敏 有效观察溶栓疗效
• 特异性低
肌红蛋白测定能有效分辨非急性心梗, 使急性心梗病人能尽早得到治疗.
冠状动脉示意图
血管一般结构模式图
(年龄)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动脉内皮功能失调 -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
临 床表现
钙化、出血、溃疡、血栓 纤维斑块 脂纹、粥样斑块 内皮损伤
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
冠状动脉 —— 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动脉 —— 脑卒中、缺血性脑病
肾动脉 —— 尿毒症
城市高于农村 北方高于南方 南方沿海城市发病率显著上升
在人群中流行分布差异较大
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
部分监测人群,1984-1997年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35-74岁,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肺循环
主动脉
体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危险因素已达百余种。 最有价值的可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是: 高血脂、CRP和凝血因子异常。
22
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生物化学指标 (一)血清脂质
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
出现时间 达峰时间 恢复时间 ( h) ( h) ( h) 0.5~2 3~ 8 3~ 8 8~18 5~12 10~36 9~30 24~72 18~30 72~96 48~72 6~10d
升高倍数
5~20 5~25 5~20 3~ 5
LD1
cTnT cTnI
135
39.7 22.5
>40%总LD LD1/LD2>1
44
心肌以LD1为主,可占总LD活性50%以上,
LD1也存在于RBC内;
肝脏、骨骼肌以LD5为主;
LD3存在于肺、脾、胰、肾上腺等。
一般成年人血中LD同工酶存在如下规律:
LD2>LD1>LD3>LD4>LD5。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LD和LD1水平的升高常于发 作后8-12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
2
一、概述
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三、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化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3
第一节
一、心脏解剖和生理
概 述
4
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细胞组成,中央包 含大量(达上千条)肌原纤维。
心肌纤维的显微结构
5
肌原纤维的蛋白构成
定位
粗丝 Thick filament
蛋白质
肌球蛋白 (myosin) 肌动蛋白(actin)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5
病情进展
无症状 心绞痛
动脉硬化初期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
(又称变异性心绞痛,UA) 休息时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持续时间较长(>20min),少数心肌纤维坏 死。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急性心梗)血管完全堵塞,心 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预测冠心病。
36
今后发生AMI的相对危险度(RR)
37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 性外,还应该具有:
a. 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 b. 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 c. 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d. 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20%AST
80% AST
40
也称谷草转氨酶(GOT)。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12小时,血中AST增高, 24~48小时到达高峰,5天后恢复正常。与CK和LD相 比,无何优点 。 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ASTS存在于细胞 质,ASTM存在于线粒体。
41
2. 血清乳酸脱氢酶(LD) 及其同工酶
凝血因子VII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组 织损伤时,VII可以激活因子X、纤维蛋白,在动 脉血栓中起重要作用。VII水平升高25%,冠心病 危险明显增加。 PAI 也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五)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iteine,HCY)
HCY是预测远期罹患冠心病的独立因素 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多种机制:
20
(五)高血压
诱发因素 1.盐类物质和高血压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高血压 3.肾上腺素能神经和高血压 4.继发性高血压
21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生物化学指标
危险因素: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
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
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即与疾病有关)。
46
3. 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肌酸激酶(CK)
CK催化肌酸和ATP或磷酸肌酸和ADP之间的磷 酸转移的可逆性反应,所产生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
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磷酸肌酸+ADP
CK
肌酸+ATP 血中超过正常 :发作后4~6h 达峰值时间: 24h
回复正常:48~72h
CK半寿期:10~12h
血管内膜损伤学说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单核细胞
损伤
内皮
吞噬脂质
泡沫细胞
11
血栓形成学说
动脉内膜损伤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复合物
内膜覆盖
低密度脂蛋白与单核细胞
12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组织变化 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70%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伴不完全性血栓形成
LD是一种含锌的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人 体各组织中,以肝、心肌、肾、肌肉、RBC含量 最高。 LD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和H)组成的四聚 体,形成5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即LD1(H4), LD2(H3M),LD3(H2M2),LD4(HM3)和 LD5(M4)。 用-羟基丁酸作为底物,可测定H亚基活性。
29
(三)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在AS形成和发展中有促进作用,是一 个新的独立的预测冠心病意外的危险因素。
30
检测方法
夹心酶联免疫法
参考范围 女性:120~342μg/L 男性:131~376μg/L 临床意义 识别冠心病的高危个体。
31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临床意义
1mg/L:HDL-C联合分析,提高
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
28
炎症与冠心病 (1)炎性细胞是早期动脉硬化形成的启动 步骤 。 (2)炎症产物促进了动脉硬化的进程 ;
(3)慢性炎症导致平滑肌增生:是动脉硬 化的关键步骤 。
炎症状态是一个比狭窄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45
LD及其同工酶的应用原则
① 限制LD应用,不作为常规检查,对病人作个案 处理,主要用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② 在胸痛发作24h后测定LD同工酶,作为CK-MB
补充: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已恢复
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③ LD1/LD2比例(>0.76%)更敏感和特异,但不 用于评估溶栓疗法。 ④ 若AMI诊断明确,就不需检测LD及其同工酶。
T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的发生, TC/HDL-C>5,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临床首选TC、HDL-C和TG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 指标。
23
凡能增加动脉壁内Ch内流和沉积的脂蛋
白如LDL、β-VLDL、oxLDL等,是致 AS的因素。 凡能促进胆固醇从血管壁外运的脂蛋白
如HDL,则具有抗AS作用。
47
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三种同工酶。
CK1(CKBB)存在于脑组织中, CK2(CKMB) 和CK3(CKMM)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 ; CK半寿期:10~12h 。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称为心型同工酶。分 为CK-MB1\CK-MB2亚型。 骨骼肌中几乎全部为CK-MM,称为肌型同工酶。分 为CK-MM1\CK-MM2\CK-MM3亚型。
游离的硫基基团介导H2O2生成,产生细胞毒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的二聚体可活化凝血VII因子,促进凝血
HCY抑制蛋白C活化。 生理水平的HCY可增加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促凝活性 HCY可增加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结合能力。
35
检测方法
酶偶联法、HPLC法 酶联免疫法等。
参考范围 5~15μmol/L
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Mylglobin)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LD AMP脱氨酶(deaminase)
6
A. 以肌球蛋白为主的粗丝和肌
动蛋白为主的细丝的相对位 臵,收缩时, ATP 提供能量
和细胞内钙离子作用下,肌
丝间沿纵轴滑动,肌节收缩。 B. 在无钙离子时,肌纤维松驰 状态时,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 白-肌动蛋白相互作用模式。
24
(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high sensitivity CRP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能与 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物质反应的敏感的急性时相 反应蛋白质。 合成部位: 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 5个环状多肽链亚单位组 成的球蛋白。 电泳位于r-球蛋白区带。
13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机制
脂质渗入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
14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变, 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供血减少。 冠状动脉狭窄继续增加 血管完全堵塞, 心脏无血供,局部 大面积心肌坏死
当冠状动脉狭窄 <70%时 病人出现活动后心肌供血 不足,表现为心绞痛。 不稳定性/变异性心绞痛 (UA),休息时亦有心绞 痛。 20%
P208-233
第十章
心脏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宁夏医科大学 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 廖国玲
1
教学目标
授课对象: 检验本科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理想心肌损伤标志 物的特征,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的优缺点。 熟悉:作为心脏标志物CK的特征,心肌肌钙蛋白 的组成,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
心源性猝死
16
(二)心肌疾病 心肌细胞及其间隙的局部 或弥漫性的急、慢性炎性病变, 称为心肌炎。心肌炎是儿童和 青年人常见的心脏疾患,轻重 差别很大,但目前尚无金标准,临床不易确诊。
17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由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肌损伤,其病理改变为斑
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18
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无Q波心肌梗死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