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生化标志物检验

合集下载

心脏生化标志物检验

心脏生化标志物检验

第三节
心脏蛋白类标志物 检验
一、血清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由一条肽链和一种血红素辅基 构成旳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旳蛋白质,与 氧旳亲和力比Hb强,在极低旳氧张力情况下,肌 肉缺氧时,可释放氧供肌肉收缩旳急需。
肌红蛋白是构成骨骼肌和心肌旳主要蛋白质, 当肌肉损伤时,能够从肌肉组织中漏到循环血液 中,使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增长,该指标用于判断 是否发生肌肉损伤。
AST有两种受不同基因控制旳同工酶,分别 存在于细胞质(c-AST)和线粒体(m-AST)中。
【参照范围】
m- AST ≤15U/L(37℃)
【临床意义】 m-AST一般要在细胞坏死、线粒体破坏后
才释放入血,当细胞不再破坏和修复时血清中 m-AST值不久降至正常水平。所以,测定m-AST 有利于鉴定细胞坏死严重程度,也有利于推测 患者预后。
【临床意义】
1.CK测定临床上主要用于诊疗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3-6h就开始急剧升高,可高达 正常上限旳10-12倍,20-30h达高峰。CK对诊 疗心肌梗死较AST、LDH旳特异性高,但此酶 增高连续时间较短,在2-4d后就恢复正常。
2.病毒性心肌炎时,CK活性也可明显升 高。
3.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都将造成 CK活性旳增高,且增高旳幅度与肌肉旳损 伤范围旳大小以及手术时间旳长短亲密有关。
心脏旳生化标志物 1.心脏旳酶类标志物
血清中有多种酶,但多种酶旳起源或组织、器 官特异性不一。
其中血清CK、CK-MB、AST、LDH、α-HBD 等主要来自于心肌,一起构成心肌酶谱,对诊疗心 脏疾病有主要意义。
但作为心脏旳酶类标志物主要有:LDH、CK、 AST及其同工酶等,这些酶在血清中旳活性变化可 反应心脏功能旳好坏和心肌细胞构造旳完好程度。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不稳定性心绞痛(又称变异性心绞痛,UA) 休息时心绞痛, 持续时间较长(>20min),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急性心梗) 血管完全堵塞,心脏无 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心源性猝死
稳定性心绞 痛 不稳定性心绞 痛 心肌梗死 无Q波心肌 梗死 Q波心肌梗 死
心绞 痛
急性冠脉综合 症 (ACS)
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 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针对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明显下降。
①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 ②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 ③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临床常用 相对危险度(RR)表达其危险程度。 RR是指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人与未暴 露于此危险因素或与危险因素低于某一水平 者相比较,发病的概率的比值。
心电图 价格 昂贵 不适 合动 态监 测
超声心动
影像学检查
心导管检查 核素心血管造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液生化检查: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
价格较便宜且适合动态监测
1969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 准: ①典型的病史和长期的胸痛。②明显的心电图改变。 ③一系列酶的改变 2000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 准:
二、CK和CK同工酶
1.CKBB(CK1)存在于脑组织中,CKMB(CK2) 和
CKMM(CK3)
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 2.CK-MB占心肌总CK的l5%~25%(骨骼肌中为1~
2%)。
3.CK–MB:1972年首次用于临床。 4.CK、CK–MB: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 血中超过正常:发作后4~6h 较 达峰值时间: 24h 早期诊断 AMI,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回复正常:48~72h CK半寿期:10~12h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讲解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讲解

正常人血中以CK-MM为主,CK-MB只占总CK的 5%,CK-BB量极微。不同性别、年龄、种族CK活力水平 存在差异。 【参考值】
酶偶联法:38~174U/L(男) 26~140U/L(女)
肌酸显色法:15~163 U/L(男) 3~135 U/L(女)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3~8小时血中CK升高,12~36小时达 峰值,72~96小时恢复正常。在AMI病程中CK再次升高 提示有再次心肌梗死发生。 2.心绞痛、心肌炎、手术后CK水平有上升。 3.急性或慢性骨骼肌损伤时CK上升,但随着病程延长 而逐渐下降。
根据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变化规律,对 就诊早的病例(2~3天内),以CK、AST诊断 价值较大;对就诊较晚(3天以上)病例,则 以LDH诊断价值较大。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
血清α- HBDH 活性代表LDH同工酶LDH1 和LDH2 活性。LDH1 和LDH2 主要存在于人的心肌、肾和 红细胞中。
MB<5%;CK-BB极微
乳酸脱氢酶 (LDH) 【概述】乳酸脱氢酶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以肾脏含 量最高,其次为骨骼肌、心肌、脾、脑、肺。心肌细胞 中LDH含量为正常血清的3000倍。急性心肌梗死后810h,80%的病人血清LDH升高,第二天达峰值,从第七 天开始下降,第十二天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
目前其测定主要是免疫学方法 【参考值】
50~85 μg/L( ELISA法) 6~85 μg/L (放免法)
血中定性:阴性; 尿中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后2h其水平开始升高,3~15h达到高 峰,18~30h恢复正常。故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诊 断灵敏度为50%~59%。 2.估计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鉴别诊断心绞痛及心肌 梗死。 3.心脏电转复、心力衰竭、慢性肾功不全及急性骨骼 肌损伤时也升高。 4.肌红蛋白尿症主要见于:遗传性肌红蛋白尿症,挤压 综合症和某些病理性肌肉组织变性及炎症等。

医学检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医学检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一、酶学标志物二、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查三、钠尿肽(BNP/NT-proBNP)的临床应用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心电图(ECG)的特殊改变进行诊断。

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ECG的特异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

AMI后梗死部位心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将释放到外周血中,通过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测定可诊断AMI。

决定一种标志物血浓度变化的因素有:该物质的分子大小。

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浆中的小分子蛋白较结构蛋白更易进入血液循环)、释放率、清除率和心肌特异性等。

典型的AMI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变随发作时间的推移呈现典型的变化。

酶学标志物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最常用的心肌损伤诊断标志物为心肌酶谱,即:CK/CK-MB,LD/LD1,AST。

九十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些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佳的确定性标志物,血清酶学标志物因为特异性不高,AMI后出现异常的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在AMI诊断中已逐渐少用以致基本不再应用。

(一)肌酸激酶(CK)1.概况肌酸激酶分子量为86KD,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该酶催化体内ATP与肌酸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酸和ADP的可逆反应,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CK,肝、胰、红细胞等CK 的含量极少。

胞浆CK的酶蛋白部分由两个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组合成三种同工酶:CK-MM,CK-MB,CK-BB。

CK在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大量存在,常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血清中CK的测定方法是连续监测法。

2.参考值男:80~200U/L女:60~140U/LCK水平受到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

在确定参考值时应注意不同“正常人群”的情况。

3.临床意义(1)当发生AMI时,CK活性在3~8小时升高,峰值在10~36h之间。

2023医学知识一POCT检测心脏标志物

2023医学知识一POCT检测心脏标志物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高敏CRP检测试剂盒
❖心血管炎症检测 ❖常规炎症检测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高敏C反应蛋白的指标特性
COMPANY LOGO
检测结果
临床应用建议
心血管病危 险分层
常规炎症危 险分层
<1.0mg/L 1.0~3.0mg/L
>3.0mg/L 10~20mg/L 20~50mg/L
CT 肺动脉造影


正常
阳性

排除肺栓塞
排除肺栓塞
诊断肺栓塞
Company Logo
➢临床应用
※ 肺栓塞(PE)和深静脉栓塞(DVT)的筛查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 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ACS的辅助诊断 ※ 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诊断及检测 ※ 外科手术患者预后判定 ※ 溶栓治疗的监测
>50mg/L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 给予抗炎治疗;间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
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的基础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为高危险性,建议给
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治疗
病毒或轻微细菌感染
一般细菌感染
严重细菌感染
100-15000
血中浓度

较高(BNP的5~10倍)
昼夜节律变化


检测目标
BNP(77~108)
NT-proBNP(1~76)
与proBNP的交叉反应
显著
不显著
Company Logo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心脏疾病概述•生化标志物概述•心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心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应用与价值•展望与挑战01引言心脏疾病是全球公认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对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化标志物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具有实际价值。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标志物变化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预后评估水平。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不同类型心脏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目的和方法02心脏疾病概述定义心脏疾病是指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脏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炎症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等。

心脏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心脏疾病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但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症状心脏疾病的体征包括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心脏杂音等,但具体体征因疾病类型而异。

体征心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危害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也很重要。

心脏疾病的危害和预防03生化标志物概述生化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生化标志物定义:生化标志物是指那些在疾病或病理过程中发生变化,可提供疾病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等信息的生物分子。

•生化标志物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生化标志物可分为以下几类•血清酶:如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可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肌钙蛋白:包括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是诊断心肌梗死特异性的生物分子。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缺血早期就可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医学检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医学检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医学检验--⼼肌损伤的⽣化标志物⼼肌损伤的⽣化标志物⼀、酶学标志物⼆、肌红蛋⽩、肌钙蛋⽩检查三、钠尿肽(BNP/NT-proBNP)的临床应⽤急性缺⾎性⼼脏病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电图(ECG)的特殊改变进⾏诊断。

⼤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急性⼼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ECG的特异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肌损伤⽣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

AMI后梗死部位⼼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将释放到外周⾎中,通过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测定可诊断AMI。

决定⼀种标志物⾎浓度变化的因素有:该物质的分⼦⼤⼩。

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浆中的⼩分⼦蛋⽩较结构蛋⽩更易进⼊⾎液循环)、释放率、清除率和⼼肌特异性等。

典型的AMI⼼肌损伤标志物改变随发作时间的推移呈现典型的变化。

酶学标志物七⼗年代⾄九⼗年代初,最常⽤的⼼肌损伤诊断标志物为⼼肌酶谱,即:CK/CK-MB,LD/LD1,AST。

九⼗年代以后,发现了⼀些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佳的确定性标志物,⾎清酶学标志物因为特异性不⾼,AMI后出现异常的时间相对较晚,⽬前在AMI诊断中已逐渐少⽤以致基本不再应⽤。

(⼀)肌酸激酶(CK)1.概况肌酸激酶分⼦量为86KD,⼴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该酶催化体内ATP与肌酸之间⾼能磷酸键转换⽣成磷酸肌酸和ADP的可逆反应,为肌⾁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体三种肌⾁组织(⾻骼肌、⼼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量CK,肝、胰、红细胞等CK 的含量极少。

胞浆CK的酶蛋⽩部分由两个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组合成三种同⼯酶:CK-MM,CK-MB,CK-BB。

CK在⾻骼肌、⼼肌、脑组织⼤量存在,常⽤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清中CK的测定⽅法是连续监测法。

2.参考值男:80~200U/L⼥:60~140U/LCK⽔平受到性别、年龄、种族、⽣理状态的影响。

在确定参考值时应注意不同“正常⼈群”的情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22章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22章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 (cTnT、 cTnI、 M yo、 C K-MB) 的特点、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标志物BNP、 NT-proBNP、 NT-proANP的特点、检测方法和 临床应用。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缺血修饰性清蛋白和中间区域A型利钠肽原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判断心肌缺血再灌注效果;高血压的实验室检查。

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液生化检查: 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脏和血管病变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是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基础都是动脉硬化。

定义: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ACS)Q波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出现的心肌局部坏死 ,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 ,AMI):是指随着动脉硬化逐渐加剧 ,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或在此基础上加上血管痉挛 ,局部心脏组织完全没有血供,无症状 — 动脉硬化初期心绞痛 —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不稳定性心绞痛 — 又称变异性心绞痛(UA),休息时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 20min),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 — 简称急性心梗,血管完全堵塞,心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心源性猝死1. 血脂: 高胆固醇 (>5.7mmol/L) 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 也是促进动脉硬化的主要物质;TC/HDL-C>5(首选指标) , 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2. CRP: 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 , 被看做独立的危险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2mg/L) ,是冠心病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危险因素。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刘梅颜一、前言心血管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和介入治疗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手段不断更新。

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检验是整个心血管领域中的“瓶颈”学科,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诊断疾病,才能及时有效的将先进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2000年以来,美国AACC会议上开始列入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内容,每年展会产品也日见增多,2006年的欧洲MEDICA也增加了POCT的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

POCT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产业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

其中,心脏病实时检验成为了所有的POCT检测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统计报告显示全球POCT诊断产品销量在2000年还只有1.22亿欧元,2007年预计将突破25亿欧元。

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的POCT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外引进的和国产的POCT检测仪器和试剂也顺应心血管的诊疗技术在迅速发展,如15分钟检测心力衰竭的BNP或心肌梗死的Myo、CK-MBmass、cTn-I。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6年制定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

实验诊断学: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检测

实验诊断学: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检测

(2)心肌炎和肌肉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CK明显升高;
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 各种肌肉疾病明显升高。
(3)溶栓治疗再灌注判断
溶栓治疗再灌注,CK明显↑,使峰值时间提前。 4h达峰值;冠脉再通能力达40~60%。
(4)手术 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心导管及冠脉成形术等
可增高
(5)降低 长期卧床、甲亢、激素治疗,CK↓
出现,休息恢复,持续时间短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休息时可
出现,持续时间长,已有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血局部心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非ST段抬高肌 钙蛋白≥正常上限值为AMI,若≤正常上限为 UA ➢ Q波心梗 ➢无Q波心梗
CK-MB2<1.0U/L
MB2/MB1<1.4
4.CK的临床意义
(1)AMI 较早期诊断敏感指标之一,3~8h↑,10~36h峰
值,8h内不高,应动态观察; 病程中再次↑,示再次心梗; 24h应达峰值,如低于上限值,可排除AMI; 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CK基础值低、小范围心梗、心内膜下心梗, CK可正常
2.CK的检测方法
CK的测定方法:有酶偶联法、肌酸显色法和连 续监测法,现在在自动生化仪上大都采用连续 监测法(即动态法)。该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测 定时间短。
参考值
连续测定法 男:38~ 174U/L 女:26~ 140U/L
3.CK-MB的测定方法
(1)酶活性测定
免疫抑制法:为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抗 亚单位M的抗体与CK-MM和CK-MB中的M反应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完全抑制了M的活性,这样测 得的活性乘以2就代表CK-MB的活性(因正常人血中 无CK-BB)。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验(POCT)专家共识(全文)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验(POCT)专家共识(全文)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验(POCT)专家共识(全文)一、前言心血管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和介入治疗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手段不断更新。

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检验是整个心血管领域中的"瓶颈"学科,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诊断疾病,才能及时有效的将先进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2000年以来,美国AACC会议上开始列入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内容,每年展会产品也日见增多,2006年的欧洲MEDICA也增加了POCT的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

POCT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产业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

其中,心脏病实时检验成为了所有的POCT检测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统计报告显示全球POCT诊断产品销量在2000年还只有1.22亿欧元,2007年预计将突破25亿欧元。

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的POCT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外引进的和国产的POCT检测仪器和试剂也顺应心血管的诊疗技术在迅速发展,如15分钟检测心力衰竭的BNP或心肌梗死的Myo、CK-MBmass、cTn-I。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6年制定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

心脏标志物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肾功能障碍、骨 骼肌损伤、外伤 或其它疾病时均 会升高
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时间特点
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 检测心脏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 各种胸痛原因的鉴别诊断; 更加频繁的早期检测肌钙蛋白和/或CK-MB,尤其 是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可以帮助尽早诊断出心肌 梗死并且有利于尽早启动治疗。
BNP和NT-proBNP的释放
心肌细胞所受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
B型利钠肽的特性
特征
生物活性 激素原片段 稳定性
BNP
是 C末端 不稳定
NT-proBNP
否 N末端 较稳定
半衰期(分钟)
血中浓度 昼夜节律变化 采样
20min
低 有 硅化玻璃管
120min
较高(BNP的5~10倍) 无 玻璃管/塑料管即可
CK-MB质量法优势
• 目前临床医生对于心肌酶的传统检测是心肌酶谱,即检测 酶活性:
(1)由于酶活的不稳定性,非常容易受到温度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而降
解,有时在取样后送往化验室检验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降解,容易造
成检测结果的假阴性; (2)心肌酶谱采用的是免疫抑制法,方法学的缺陷性会导致当血液中 有一定浓度的CK-BB亚基或存在巨CK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使得CK-MB 远远大于真实值,有时候甚至会出现CK-MB值大于总CK的值,这在 理论是绝对不可能的。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
NACB医疗实践指南中建议:
所有出现疑似ACS症状的患者都应当检测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
在诊断评估可疑MI患者过程中,应结合考虑临床表现、ECG和生化标 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MI的首选标志物 对多数疑似ACS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6~9小时后连续采血检测; 如果前面两次的检测结果都正常,而临床上强烈怀疑心肌梗死,则在 入院后12-24小时再检测一次用于确诊;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健康成人的每分钟心跳为60-100次。

搏出血液为3.6-6L/min。

●心脏的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传导系统所控制,这种活动能用心电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下来,其实质就是记录离子在心肌流入和流出所致的极化和去极化的过程,这种离子活动和心肌活动相一致又称为:心脏电生理。

●病理过程分:冠状动脉硬化和狭窄: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心脏疾病。

◆心肌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又称心衰,又称心脏功能不全,右心衰常是长期左心衰的结果⏹80%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于心衰和心源性休克。

●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很多●与生化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高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我们国家将冠心病血脂常规检测为:TC,TG,HDL-C.◆炎症:产物促进动脉硬化的过程。

慢性炎症导致平滑肌增生,监测指标为:CRP。

◆凝血因子:易成血栓,危险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7,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这些情况是: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

心脏标志物检测临床需求及应用

心脏标志物检测临床需求及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心肌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应用
肌钙蛋白I TnI:是抑制亚单位,可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阻止肌肉收缩,有三种亚型: ①快骨骼肌亚型(fTnI); ②慢骨骼肌亚型(sTnI); ③心肌亚型(cTnI); 由于基因顺序不同三者的一级结构也不完全相同,cTnI相对fTnI和sTnI有约40%左右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源性。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和抗原特异性。cTnI在心肌中无其它亚型存在,故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AMI发病后7天,cTnI诊断的敏感性超过LD1/LD2,其敏感度为97%,特异性98%.
cTnI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梗死的面积有关。
01
02
03
cTnI对AMI的诊断应用
cTnI在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应用 采用溶栓疗法AMI患者使冠脉复通后cTnI的峰值提前至15-18小时,而且上升的速度较快,而溶栓未通的患者峰值出现在24-30小时,而且上升的速度较慢。
NT-proBNP和BNP临床作用的比较
NT-proBNP用于诊断或排除急性HF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医生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诊断和分诊时既经济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NT-proBNP<125ng/l提示心衰可能性小,>450ng/l提示心衰的可能性较大。
在对NT-proBNP水平进行诊断时必须结合患者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乳酸脱氢酶及同酶(LD) 急性心肌梗死时LD及同工酶的应用原则 限制应用,不作常规检查,个案处理,主要用于排除AMI诊断。 胸痛发作24h后测定LD同工酶作为CK-MB补充。 CK-MB或cTnI阳性结果,没必要作LD及同工酶检测,因LD在血中出现较迟,发病8-12h出现血中,48-72达峰值。 LD及同工酶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现已不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标志物。

心脏生化标志物及意义

心脏生化标志物及意义
结合于纤维蛋白表面 并被活化
纤溶酶
纤溶酶原
活化的t-PA
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含有两个D片段的产物
D-二聚体

表示“曾经”发生了血栓
高敏感性、低特异性 低阳性预测值、高阴性预测值

发热、炎症、肿瘤、手术、妊娠、运动等均引起升高
其他凝血酶学指标
血栓前体蛋白
凝血酶形成的标志F1+2 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β-TG和PF4 P选择素 T-PA/PAI-1
IMA)

血管缺血的敏感指标 高敏感性、低特异性
妊 娠 相 关 血 浆 蛋 白 A ( pregnancy associated
protein A,PAPP-A)


斑块不稳定指标
急性缺血事件发生后预后不良指标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D二聚体
激活
血栓形成
纤溶系统
作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肌红蛋白(MYO)


正常值:2.0-68.9ug/L,>75ug/L是AMI诊断临界值
是AMI早期指标,敏感性高,发病1-2h开始升高 半衰期5-6h 胸痛4h内可以检测MYO,7h后同时检测MYO和cTn,>12h, 没有检测必要,除非再梗 特异性差,骨骼肌、神经肌肉病、肾衰竭、剧烈活动均使 之升高


半衰期15-19h
6-12h开始升高
24-48h 可以升高 100 倍, 48-72h 升高 1000 倍, 712d降至基线
差异:遗传、生活方式 升高:吸烟、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

炎性标志物
高 敏 性 C 反 应 蛋 白 ( 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3d后恢复正常水平。
胸痛发作3小时后用CK-MB诊断AMI阳性率
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80%。
一般认为CK-MB ≥CK6%时为阳性。
CK-MB对心肌并不完全特异,急性骨骼肌损
伤时CK-MB可一过性增高,但CK-MB/CK常<6%,
可与心肌损伤鉴别。
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参考范围】
速率法 109-145U/L(37℃)
比色法
【临床意义】
190-437金氏单位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胸痛后8-12h LDH开始升 高,24-48h达高峰,酶活性升高可维持7d左右或更
长,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升
高水平通常为正常的3-4倍,最高可达10倍。 LDH中 度升高见于心肌炎。
3.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都将导致
CK活性的增高,且增高的幅度与肌肉的损
伤范围的大小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4.在急性脑外伤、脑膜炎、恶性肿瘤、
肺梗死、甲状腺功能低下时,CK可可增高。
2.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CK)分子是由M亚基和B亚基
组成的二聚体。在细胞质内共有三种同工酶:
即CK-BB(CK-1)、CK-MB(CK-2)、 CK-
3.CK/LDH比值 测定AMI病人CK/LDH比值发现,其峰值在发 病后12-16h,明显早于CK和CK-MB,其诊断阳性 率在9-24h内为100%,且有很高的特异性,是对
AMI最有实用的酶学指标,而且测定方法简单易行。
除此,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组、肌酸激酶同 工酶亚型的检测与分析对AMI的诊断液非常有价值。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在心 肌细胞内含量最多。
【参考范围】
速率法
比色法
8-40U/L(反应温度为37℃)
8-28卡门单位(反应温度为37℃)
【临床意义】
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 病后6-12h之内显著增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 害的程度,在48h达到高峰,约在3-5d恢复正常。 心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 血清AST的轻度增高。
由三个亚单位组成,即肌钙蛋白C(cTnC)、肌
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其中cTnI是 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二、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急性心肌梗死 基于AMI后梗死部位心肌细胞内的化学物 质将释放到外周血中的病理生理改变,通过对
这些化学的测定可诊断AMI。
决定一种标志物血浓度变化的因素有该物 质的分子大小、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浆中的小 分子蛋白较结构蛋白更易进入血液循环)、释 放率、清除率和心肌特异性等。
第十二章
心脏生化标志物 检验
第一节 概述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
胞组成,位于心壁内,具有产生兴奋、传导冲动
和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搏动的功能。
心肌细胞富含多种酶类和蛋白质,有些酶 在心肌的含量较高,有些蛋白质是心肌细胞特异 的。
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功能为泵血。心脏实际上是个血
液泵,由起搏传导细胞和收缩细胞所组成,
【参考范围】
正常人血清中LDH同工酶活性大小顺序为: LDH2> LDH1> LDH3> LDH4>LDH5。
LDH1
LDH2
(28.4 ± 5.3)%
(41.0 ± 5.0)%
LDH3
LDH4 LDH5
(19.0 ± 4.0)%
(6.6 ± 3.5)% (4.6 ± 3.0)%
【临床意义】
通常在AMI后6h, LDH1开始出现升高,总
2.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是由H和M两种免疫性质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四
聚体。人体组织中的LDH用电泳法可分离出5种同工酶。
同工酶及其亚基 组成 LDH1(H4) LDH2(H3M) LDH3(H2M2) LDH(HM3) LDH4(M4) 心肌 60 33 7 <1 <1 肝 2 6 15 13 64 骨骼肌 4 7 17 16 56 红细胞 42 44 10 4 <1
采用非线性多点定标模式,以不同浓度标
准品的ΔA,绘制标准曲线,用测定管ΔA从标准
曲线上查出测定结果。
【参考范围】
健康成人Mb <70ug/L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本地 的正常参考范围。
【注意事项】
1.本试剂应避光,于2-8℃可保持1年,-20℃
可保持更长时间,但不宜反复冻融。 2.若用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应严 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设定参数进行操作。
(二)心肌炎
通过测定和分析病毒心肌炎病人血清酶组
证实:血清LDH、AST、α-HBD、CK、CKMB,等各种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均远不如AMI患 者,血清CK和CK-MB活性恢复较早,而血清 AST和LDH恢复较慢,患者心电图改变几乎与
心肌酶活性高低无关。随病情好转上述酶活性
逐渐恢复正常。
(三)其他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但无心肌梗死病人,其血 清AST及LDH活性常升高,LDH活性升高主要是 由LDH5升高所致;但血清CK活性正常,主要由
<0.7。 AMI 发病后血清LDH1和LDH2显著升高,约95%的
病例LDH1/ LDH2 >1,且比值升高早于LDH总酶活性,
多在3-5d达峰值,持续时间越3周,可弥补CK(4d内) 和AST(1周内)活性升高时间短暂的不足;如LDH1/ LDH2 >1,且出现LDH5增高时,提示并发肝脏淤血或肝 功能衰竭,预后不良。
成正比,在570nm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样本
中Mb的浓度。
【试剂与器材】
1.试剂Ⅰ:甘氨酸缓冲液(pH9.0),
NaN31.0g/L
2.试剂Ⅱ:致敏乳胶悬液,兔抗人肌红蛋白IgG
致敏乳胶颗粒, NaN31.0g/L
3.校准品:Mb校准品
4.器材
【实践步骤】 1.测定条件:温度、波长、光径、时间 2.操作
MM(CK-3)。
【参考范围】 CK-MB CK-MB/CK总活性 小于10U/L(37℃) 小于5%
【临床意义】
血浆中CK-MB主要来自心肌,升高常被认
为心肌损害特异性指标,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很
有价值。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h血清CK-MB即开
始升高(大于15u/L),12-24h达到峰值,如无
于心力衰竭引起肝淤血、缺氧、肝细胞受损害所
致。这些病人还可有血清ALT升高。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明显升高,急性加重期患者又明显高于缓解期的 病人。
(四)心脏手术
心脏手术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狭窄
切开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暂时阻断升主动脉和冠状 动脉,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无法进行糖的 有氧分解。ATP显著减少,故CK活性代偿性增强,保
2-10
93 3-5
2-6
89 7-14
5-7.5
98 11-16
早期诊 后期诊 后期诊 后期诊 断及预 断(特 断(特 断(特 后 异性差) 异性差) 异性高)
2.LDH同工酶组 同工酶比例应为:LDH2>LDH1 >LDH3 >LDH4 >LDH5
(小儿有时也出现LDH1 >LDH2 ) ,其中LDH1/ LDH2
有利于判定细胞坏死严重程度,也有利于推测
患者预后。 m-AST的动态活性与病程密切相关,一般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12h明显升高(较CK晚), 24h达峰值并持续至48h。
m-AST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100%) 和特异性(为93.5%)均不低于CK-MB(分别 为92.8%和93.5% ),且峰值时间较长,可作 为诊断心肌梗死的新酶学指标。 心脏手术前的预后判断:术前m-AST值 在20U/L以上时,术后死亡率升高;而术前mAST值在20U/L以下时,术后预后良好。
证能量来自磷酸肌酸的分解;
②心肌细胞缺氧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CK、 CK-MB、AST、LDH、α-HBD漏至细胞外,导致血清 中酶活性升高。
第二节 心脏酶类标志物 检验
一、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1.乳酸脱氢酶
LDH属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
以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中含量最丰富,
LDH测定常用于诊断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 性肿瘤。
不停地进行收缩和舒张,舒张时接纳来自静
脉的回流血,收缩时将接纳的血液等量地排
入动脉,保证血液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心脏的生化标志物 1.心脏的酶类标志物
血清中有多种酶,但各种酶的来源或组织、器
官特异性不一。 其中血清CK、CK-MB、AST、LDH、α-HBD
等主要来自于心肌,一起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
3.由于Mb也存在于骨骼肌中,而且仅从肾 脏清除,所以急性肌肉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衰 竭、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休克及各 种原因引起的肌病患者、肌肉注射、剧烈的锻 炼、某种毒素和药物摄入后,Mb都会升高。 因此,采用血清Mb水平作为诊断AMI的早 期指标,仅限于那些没有上述疾病的患者。要 注意鉴别Mb升高的真正原因。
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1.血清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
【参考范围】
男性(U/L) 25℃ 30 ℃ 37 ℃ 10-65 15-105 38-174 女性(U/L) 7-55 10-80 26-140
【临床意义】
1.CK测定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3-6h就开始急剧升高,可高达 正常上限的10-12倍,20-30h达高峰。CK对诊 断心肌梗死较AST、LDH的特异性高,但此酶 增高持续时间较短,在2-4d后就恢复正常。 2.病毒性心肌炎时,CK活性也可明显升 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