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检测预期指数心肌标志物
心脏标志物检验结果解读
![心脏标志物检验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62c83a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c.png)
心脏标志物检验结果解读心脏标志物也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一个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可反映心肌小范围的损伤;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窗口期长;③能评估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④能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
传统的心脏标志物是心肌酶谱,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作为心脏标志物。
另一个重要进展是脑钠肽(B钠尿肽)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
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AST/GO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曾用名为谷草转氨酶。
【参考区间】连续监测法:5~60U/L。
赖氏比色法:8~28(卡门单位)。
【解读要点】(1)由于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细胞损害时,AST 的变化比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敏感。
(2)AS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到达高峰,持续到第五天或一周后下降。
(3)由于AST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现在已逐渐淡出,为其他项目所取代。
2.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LD)及其同工酶【参考区间】与“四、肝功能检验结果解读”相同。
【解读要点】(1)心肌梗死发病12~24小时,血中LD开始上升,48~96小时达到高峰,10~14天恢复正常,高峰平均值为正常的2~4倍。
对发病已数天,AST已恢复正常者,LD测定仍有较大意义。
(2)充血性心力衰竭,LD升高。
(3)LD同工酶:95%的心肌梗死患者LD1/LD2超过正常,致使LD 同工酶谱呈现LD1>LD2>LD3>LD4>LD5。
LD1/LD2>1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指标。
LD1升高还可见于急性心肌炎、心包炎等。
心肌损害发生后LD1活性升高可早于血清总LD升高。
3.肌酸激酶(英文缩写CK)及其同工酶【参考区间】CK连续监测法: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
心脏评估指数
![心脏评估指数](https://img.taocdn.com/s3/m/36fbea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d.png)
心脏评估指数心脏评估指数(Cardiac Assessment Index,CAI)是一种用于评估心脏功能的指标。
它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对心脏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和判断。
首先,心脏评估指数包括对心脏结构的评估。
这包括评估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存在扩大或畸形等。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可以测量心脏的尺寸和容积,以及心室壁厚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判断心脏结构是否正常,是否有心脏疾病的存在。
其次,心脏评估指数还包括对心脏功能的评估。
这包括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脏血液泵出量等。
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方法,可以了解心脏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是否正常等。
同时,心脏评估指数还可以通过评估心脏的负荷情况,如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的变化,来判断心脏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此外,心脏评估指数还可以评估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
通过评估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可以判断心脏的血液供应是否充足,是否存在冠脉狭窄等。
同时,也可以评估心肌的氧供需平衡情况,从而判断心脏的氧合状态是否正常。
最后,心脏评估指数还可以综合分析上述参数,对心脏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估。
这个综合的指数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出,如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心脏评估指数(ACC/AHA心功能分级),或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心脏评估指数(ESC 心衰指南)等。
这些指南将不同的评估参数进行综合,并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和治疗建议。
总之,心脏评估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整体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它可以指导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追踪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https://img.taocdn.com/s3/m/0f20a0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f.png)
预测心脏疾病风险
通过检测人群中心脏标志物 的浓度,可以更准确地预测 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
常见的心脏标志物检验指标
1
心肌酶
2
心肌酶浓度升高可以指示心肌受损程度,
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3
高敏C反应蛋白
4
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感染和炎症标志物。 其在长期内测量,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 发生的风险,并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患 者的预后。
预防心脏疾病
通过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 和保持身体健康,可以降低心脏 疾病发生的风险。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一般由冠状动脉狭窄导 致。由于氧血供应不足,心肌损 伤严重。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预 防心肌坏死和心力衰竭。
心脏标志物检验的作用和意义
心脏标志物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准确地了解心脏疾病的风险和状态。 此外,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还可以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
心脏标志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心脏疾病。本演示 文稿将介绍常见的心脏标志物检验指标,其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以及检验结 果的解读。
心脏标志物检验的重要性
诊断心脏疾病
通过测量特定的标志物浓度, 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某些心脏 疾病。这有助于及早进行预 防和治疗。
监测
准备
• 按照要求进行饮食禁忌 和停止用药
• 遵守医生的指示
采样
• 采用两种方法:坐位和 卧位血样抽取
• 抽取10-20ml血样
检测
• 通过荧光免疫法和化学 发光法等技术检测血样 中心脏标志物浓度
• 结果会在几个小时到几 个工作日之内返回
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
![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d3e7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9.png)
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是通过对心脏相关的生理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个体心脏功能状态的一种手段。
心脏功能是指心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输血功能的能力,通常包括心脏收缩能力、心脏舒张能力以及心律的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心脏收缩能力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心脏收缩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来评估。
EF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射血区容积中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50%到70%。
EF低于50%可能表示心脏泵血功能出现问题,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心脏舒张能力是评估心脏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值)、E/A比值和心室松弛时间(DT)等。
E峰值可以反映心室的舒张功能,E/A比值可以反映心室舒张和收缩之间的协调性,DT可以反映心室的松弛能力。
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心肌僵硬、心室填充不良等问题。
心律的稳定性也是心脏功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常的心脏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心率,不应该出现心率过快、过慢或者心律不齐的情况。
心律不齐可能是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疾病的表现。
除了上述指标,心脏功能评估报告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指标,如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电图特征(如QT间期)、运动耐力等。
根据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是否正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心脏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来改善心脏功能。
总的来说,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的评估数据,帮助医生确定心脏功能的异常情况,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对于提高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心脏功能指标评估报告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5a4e3cdb360cba1aa811da4b.png)
必须十分清楚的认识到除了心肌缺血外,还有一些 临床状况会导致心肌受损而引起cTn水平的升高。例如:
外伤(包括挫伤、切除、电击伤、心肌活检、心脏手术
等),充血性心衰(急性或慢性),高血压,低血压伴心率 不齐,非心脏手术病人手术后,肾衰,糖尿病,甲状腺
机能减退,心肌炎,肺栓塞,脓血症,烧伤,淀粉样变
性病,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心肌受损后的横纹肌溶解, 衰竭等。
生物标志物在ACS初步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的诊断
1、表现ACS症状的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心肌坏死生物 标志物的检测; 2、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格检查)、心电图应 该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用于疑为MI的诊断; 3、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MI的首选标志物,在无法测 定心肌肌钙蛋白时,CK-MB质量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替代标志物; 4、患者入院即刻就应采血测定,然后根据临床情况 进行一系列标本采集。对于大多数病人,应分别在 入院即刻和6-9小时采血。
无ST段抬高的患者,这种在症状出现8h时连续测定能 够将心肌损伤患者的诊出比例由49%提高到68%,大大 提高了危险评估的准确性。更加频繁的早期测定肌钙蛋 白和/或CK-MB,尤其是联合肌红蛋白,被认为是提高
心梗早期诊断和有利于启动治疗的途径。
cTn在临床使用的局限性是什么?
在我们临床应用cTn的同时,一定要记住cTn的
根据这些动力学表现,血清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 浓度的瞬时性升高通常不支持心肌坏死的过早期(1-3h) 检测,这些标志物直至MI发作的6h或以上才会达到最佳 的灵敏度。准确判定症状发作的时间有赖于患者的主诉,
然而这在临床上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应在入
院即刻及入院6-9h后采血以提供充分的MI诊断敏感性。
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它正逐步
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edb36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d.png)
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是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一组检测指标,其临床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心肌酶谱是根据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的酶类物质的变化而获得的一组数据。
常见的心肌酶谱有肌红蛋白(CK/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GOT)等。
这些酶类物质在心肌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活性和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心肌标志物是指血清中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质的测定,通过检测这些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常见的心肌标志物有肌钙蛋白(cTnI/cTnT)、心肌肌钙蛋白(Myo)等。
这些蛋白质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浓度的增加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
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损伤类型,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确认诊断和确定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指导治疗。
其次,它们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肌损伤后的临床预后。
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较高的浓度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检测还可以帮助评估心肌保护治疗的效果。
一些药物和治疗策略可以通过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减轻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释放来保护心肌。
通过定期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其临床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评估预后,指导治疗。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实现个体化的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
一文读懂心脏标志物
![一文读懂心脏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e32b5d0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b.png)
一文读懂心脏标志物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诊断心脏病除了询问病史、症状和体征外,需要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化验、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CT等方法来综合判断。
心脏标志物是反映心脏病的化学指标,有助于心肌损伤,尤其是冠心病、急性心梗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层和预后效果评估。
主要心脏标志物一、 C-反应蛋白(CRP)近年来,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研究发现,动脉粥硬化、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的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CRP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
CRP在临床上是一个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评价抗生素治疗疗效,判断感染程度等。
近年来,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研究发现,动脉粥硬化、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的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CRP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
CPR对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具有预测心肌缺血复发危险和死亡危险的作用。
另外,CRP仍为早期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在全血中,成人和儿童CRP正常值为:0.068-8.2mg/L,心肌损伤数小时内,CRP 可快速增高,并有倍增之势,病变好转后,又快速降至正常。
二、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 I /T( cTnI /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日常AMI诊断中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一类是早期标志物(症状出现6小时内血中明显增高,达到诊断值),目前认为较好的早期标志物是肌红蛋白(Mb)。
血清中的肌红蛋白来自肌肉组织的损伤,主要是骨骼肌损伤,当然也包括心肌损伤。
因为肌红蛋白分子量小,在AMI发生后2-6小时左右就开始升高,6-12小时达高峰,Mb的升高比任何其他传统的项目都要早1h,并可有效地鉴别AMI。
Mb并非心肌特异,最主要的假阳性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和骨骼肌的疾病。
心脏标志物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3f26dd35ef7ba0d4a733b98.png)
心脏标志物指标
WHO:全球死亡因素比例
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
病例在所有死亡因素中排行首
位(31%),全球每年因心血管
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700万!
准确的早期诊断是确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心血管疾病
的诊断
临床症状
心电图、X 线胸片、 心血管造影等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炎症疾病检测反映心血管凝血功能
)
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决定了干预治疗的类型
肌酸激酶同工酶M B(C K-M B)
C K-MM:骨骼肌、心肌
C K-BB:脑组织、胃肠、肺组织等
C K-M B:心肌
C K-M 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是
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酶谱中最具特异性的
酶。
急性H F的诊断流程急性H F的诊断流程(2008年欧洲心衰指南)
范文
NT-proBNP与临床判断的比较(PRIDE研究)
N T-p r o B N P评价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截定点病史,体格检查,胸片,N T-p r o B N P检测
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肺动脉造影
病人医生
样本收集病人登记前期准备
样本运输至实验室质量控制
样本前处理传送报告
得出有效结果
做出报告解释报告
◆小型仪器,可放置任◆超声心动图。
心肌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心肌标志物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44e2006c175f0e7cd137df.png)
心肌蛋白检测
新标志物 除了以上物质可以反映AMI,新的标志物也出现
⍟ 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3-6h即可升高,4
天达高峰,持续10天左右,曲线也呈双峰 ⍟ 糖原磷酸化酶(GP):胸痛2-4h开始升高,特性与CK-MB较
相似许多
⍟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 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
心肌酶谱检测
乳酸脱氢酶(LDH)
LDH作为AMI标志物的不足之处
血中升高时间较迟,同工酶检测周期较长。 特异性低。 血中升高持续时间长,并且溶栓时多伴有溶 血,不能用于再灌注的诊断。
心肌酶谱检测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临床上还常选用a-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急性心 肌梗死诊断指标。由于H亚单位和a-羟丁酸脱氢酶有较高亲 和力,含 H 亚单位的 LD 同工酶可催化 a- 羟丁酸脱氢。所以 a-羟丁酸脱氢酶可以代表除LD5外的其他同工酶(主要LD1 和LD2)活性。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幻灯片专业制作2861423674
心肌标志物的概念
心肌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
心肌标志物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
质,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 访治疗效果的标志。 心脏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 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Thank You!
目录
1
心肌酶(myocardial enzyme)
2
心肌蛋白(cardiac troponin)
3
总
结
心肌系列项目测定及意义
![心肌系列项目测定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dbb20f31126edb6e1a1015.png)
• 参考范围
• 11.6---73.0ng/ml(10—46ng/ml)
• 不同厂家参考范围有所差异
注意!
• 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时候,上升较快,可 以做迅速诊断。但由于肌红蛋白存在于所有的肌 肉组织中,所以缺乏一定的特异性,请同时参考 其它项目指标。
• 骨肉注射,运动,按摩后值有所偏高。
临床意义
• 参考值 • <0.09ng/ml (<0.11ng/ml) • 不同厂家试剂的参考范围有所差异
• 肌钙蛋白(cTn)被认为是目前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诊断最特异的生化指标,它们出现早,最早可在症状发作 后2h出现;具有较宽的诊断窗:cTnT(5~14天),cTnI ( 4~ 10天)。在它们的诊断窗中,cTn增高的幅度要比 CK-MB高5~10倍。
心肌梗死(AMI)
•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 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损伤和坏死。
• 临床表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与心肌梗死后相关的 全身症状;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可能发 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 型。
• AMI常在饱餐或高脂饮食(血粘度增高,血小板粘附性增 强)、体力及情感负荷增大、用力大便时(心负荷增加) 以及睡眠后(血流缓慢,血小板易聚集,冠状动脉易痉挛) 发生。
• 血中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高醛固酮血症、肾功能不 全、恶性高热以及剧烈运动后等。
• 尿中升高:卟啉病、血红蛋白尿症、血尿等。
肌钙蛋白
• 肌钙蛋白是组成横纹肌细丝的调控蛋白,包括3 个亚单位I、T和C,共同作用参于肌肉收缩活动。
• 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 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心功能检测指标 ——心肌标志物
![心功能检测指标 ——心肌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e5559efb172ded630b1cb6a7.png)
心肌酶临床的应用发展
• 1954年,提出血中AST的变化可作为急性心 肌梗死(AMI)的生化标志物。
• 1955年,报道LDH的变化也与AMI有关。 • 1957年,发现LDH有不同的组份,而AMI时
只是其中某一组分的变化明显。 • 1960年,报道CK在AMI时出现增高,并且其
特异性比AST和LDH要高。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心肌坏死标志物; • 2心肌损伤标志物; • 3心肌缺血标志物; • 4炎症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感染标志物; • 2血栓形成标志物; • 3心肌缺血标志物; • 4坏死标志物。
心肌酶
•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同工酶
• 2、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 • 3、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 4、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 • 5、糖原磷酸化酶BB
CK-MB假性增高
• 巨CK2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又称CK-Mt, 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不会在健康人血 清中出现,它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尤其 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当线粒体崩解时CK-Mt 呈低聚状态进入血液,CK-Mt的抗原性与 CK-M和CK-B不同,故抗M的抗体不能抑制 CK-Mt,导致CK-MB的假阳性,因此,当CKMB占总CK活性的25%以上,有时甚至到高达 50%以上,结合临床可以排除AMI,应考虑 有无肝病或恶性肿瘤的发生。
2590
80
2070
60
1550
东部
40
1030
西部 北部
20
510
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心梗
肌损
CK-MB/CK比值分布图
CK-MB临床意义
• 4、预测: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 CK-MB 增加,数月后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都明 显高。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ec40bbd6529647d26285202.png)
组织 骨骼肌 脑 心脏 胃 小肠 肾 肝
CK-MM(%) 98.9 0 78.7 4.3 12 2.8 0
CK-MB (%) 1.1 2.7 20 0 8 0 0
CK-BB (%) 0.06 97.3 1.3 95.7 80 97.2 100
心肌酶谱检测
现在测定CK的主要方法是连续监测法:在CK的催化下,生 成ATP使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再在葡糖-6-磷酸脱氢酶 催化下,氧化NADP+为NADPH,340nm下监测NADPH的生 成率代表总CK。
心肌蛋白检测
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在AMI后2小时就能在血清中测出,12-48 小时达高峰.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而且能检 测微小损伤。 有较长的窗口期,TnT长达7天,TnI长达10天,甚至14天, 有利于诊断迟到的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的 一过性损伤。 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可用 于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6h后,肌钙蛋白 浓度正常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PreproBNP(134aa)
proBNP(108aa) NT-proBNP
信号缩氨酸(26aa) 分泌物
BNP(32、76aa)
•BNP半衰期仅20min,血浆中可降解失 去抗原性,导致假阳性降低。NTproBNP半衰期为120min,血浆中不易 降解,故测定NT-proBNP反映BNP的分 泌
利钠肽
临床意义:
辅助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及疗效评估: BNP<100ng/L,心衰的可能性极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 如果BNP>500ng/L,心衰可能性极大,其阳性预测值为 90%。 心衰预后与监视的评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类 早期/轻度心脏功能不全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d1fa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4.png)
新标志物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除了以上物质可以反映AMI,新的标志物也出现
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3-6h即可升高,4天达高峰,持续10天左右,曲线也呈双峰
糖原磷酸化酶(GP):胸痛2-4h开始升高,特性与CK-MB较相似许多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
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6h后,肌钙蛋白浓度正常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蛋白检测
不足之处:
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
心肌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CRP):
CP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肝脏是其主要的合成器官,最近研究表明,人体其他部位如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在炎症刺激或病理状态下都能合成和分泌CRP。
3
5
利钠肽
NP: 起源和分泌刺激
利钠肽
利钠肽
由心房分泌
心房压增加,或心房扩张时刺激ANP分泌
脑内一些特定神经元、肺、肾上腺、唾液腺、神经节、垂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也可合成、分泌 心钠肽(AtrialnatriuretiePeptide,Anp)
临床意义:
舒血管作用:ANP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且具有量效关系。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 ANP对下丘脑室旁核(PvN)等处的神经元起明显的抑制效应,部分神经元表现为放电间期明显延长,部分神经元放电活动完全消失。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01
03
心肌标记物
![心肌标记物](https://img.taocdn.com/s3/m/da2de70eb7360b4c2e3f64ec.png)
胸痛4小 时
胸痛10 小时 4-10 8-28
35
89
96
95
56
72
91
98
肌红蛋白(MYO)
分子量小(17KD)、非结合的胞浆蛋白,存在
于心肌和骨骼肌的肌肉组织中
AMI后1-2h之后就会升高,早于CK-MB和肌钙蛋
白,使其成为快速建立AMI诊断指标
检测MYO最好在症状出现的6h之内。MYO在症
ANP
H H2 N- Ser 2NPro
Lys Met Val Gin Gly Ser
Asp Arg IIe Gly
BNP
Gly Phe Gly Cys
S S
Arg Lys
NT-pro BNP无活性
Cys Asn Ser Phe Gly Leu
S S
Met Asp Arg IIe Ser Ser
BNP可作为治疗药物
1型和2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至少检测到1次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最佳)的升高(和/或
下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第99百分位数,并至少伴有以 下1条缺血表现:
心肌缺血症状 心电图新发的缺血表现(新发的ST-T改变或新发LBBB)
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影像学新出现的心肌活动能力消失或新发局部室壁活动 异常
吸困难,用于排除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病人的危险分层、预后的判定以及监测治
疗效果
新的心力衰竭的标志物,如C型钠尿肽、内皮素
1ET-1、高敏CRP(hsCRP)、cardiotrophin-1和 髓氧化酶(MPO)等
BNP v s NT-pro BNP
1 H2N— H
Pro BNP (aa 1 – aa 108)
心肌质量指数标准
![心肌质量指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adf9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2.png)
心肌质量指数标准一、定义和目的心肌质量指数(Myocardial Mass Index,简称MMI)是一种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质量的指标。
其目的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测定方法心肌质量指数是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得到的。
在超声心动图中,医生将探头放置在心脏部位,并记录心脏的图像和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心肌的质量。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MMI = (心肌质量/体表面积)× 1000其中,心肌质量是指左、右心室心肌的总体积,体表面积则是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
三、正常值范围根据现有研究,正常人的心肌质量指数应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男性的正常值为$1.1\sim1.4g/m^{2}$,女性正常值为$0.9\sim1.2g/m^{2}$。
这个范围可以作为参考,但具体正常值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异常值意义当心肌质量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心脏功能出现异常。
一般来说,心肌质量指数过高可能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而心肌质量指数过低则可能提示心脏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相关疾病心肌质量指数异常可能与以下心血管疾病有关:1.心肌肥厚:这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肌质量指数可能过高。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质量指数可能异常升高。
3.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也可能导致心肌质量指数异常。
4.其他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心肌质量指数异常。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心肌质量指数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平静呼吸:呼吸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位置和大小,因此需要保持平静呼吸。
2.配合医生操作: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需要配合医生操作,以便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心功能检测指标 心肌标志物PPT课件
![心功能检测指标 心肌标志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cd590b4a7302768e993944.png)
肌红蛋白:
(myoglobin,Mb),存在于骨骼肌和 心肌细胞,骨骼肌含量3~9mg/g,心 肌含量1.4 mg/g,平滑肌不含Mb,正 常血清中含量很少。
参考值:50~60g/L。 临床意义:骨骼肌和心肌损伤时,Mb 很易逸出而升高。Mb是检测AMI的早 期指标。 急性心梗时在90g/L以上
肌红蛋白:
>75ug/L, 1~2h升高,特异性差。
CK-MB:
>25u/L, 3~6h升高。
CK-MBmass: 0.3~4ug/L, 早于活性。 CK-MB异型: MB2>1.0u/L, MB2/MB1>1.5, 敏感度高。 Tn T: >0.2ug/L, 持续10~14天,肾衰指标 。 Tn I: >0.2ug/L, 持续 6~10天,难标准化。
成人主要是cTnT-1和cTnT-2两种亚 型,但以cTnT-1为主。所以心肌损伤检 查时血清可出双峰值。
参考值:小于0.25g/L 临床意义:灵敏度高,开始升高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急性心梗时可达100~ 300g/L,它对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与 TnI基本相同。
普遍认可的心脏标志物
HBDH
由来:LDH的H亚基对底物的特 异性要求较低,除乳酸外还催化血清 α-羟丁酸脱氢,故称之为α-羟丁酸 脱氢酶(α-HBD或HBDH)。
HBDH主要来源于心肌、肾和红 细胞。对诊断心肌梗死比LDH或AST 更有特异性。 且HBDH升高持续时间比AST更长。 心肌梗死时AST、CK活性迅速上 升,16~48h达峰值,而HBDH和LDH 升高或下降较慢,升高可持续2周甚 至更长时间。
心肌含CK-MB约为20%,CK-MM为80%, 而CK-MB在骨骼肌的含量低于3%。 心肌梗死、肌损伤时CK-MM大量升高, 同时伴有CK-MB的升高。CK-MB所占比例低, 但绝对含量并不低。 因此使用CK-MB与CK的比值进行诊断要 好得多。
心脏标记物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标记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366d2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a.png)
h-FAB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 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 在心脏组织中表达),但在心脏以外的组织中也有低浓度 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 后1-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 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h-FABP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 质之一。
心脏标记物及其 临床意义
什么是心脏标志物(cardiac markers)
心脏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是指在循环血液中 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 伤(异常)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异常) 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
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心肌), 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检测指标。 用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研究表明,对重症收缩功能不
全性心力衰竭患者以达到NT-proBNP<200pg/ml为目标进行强 化治疗较常规临床治疗,能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 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 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h-FABP作为心肌标志物的评价
h-FABP和Myo缺乏心肌特异性,但其优点在于它们都是小 分子细胞质蛋白,可快速释放到循环中,可用于早期评定心肌 损伤的程度,虽然两者的诊断时间窗基本相似,但h-FABP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Myo,因而在早期诊断AMI方面,h-
心肌标志物的正确解读方式
![心肌标志物的正确解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bc277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4.png)
心肌标志物的正确解读方式
心肌标志物是衡量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心肌标志物有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
白(cardiac troponin, cTn)。
正确解读心肌标志物应综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般的标志物解读方式:
1. 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升高可提示心肌损伤,
但缺乏特异性,常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 肌酸激酶(CK)和CK-MB:CK是细胞内酶,有多种组织
来源,但心肌组织的CK-MB最为特异。
CK和CK-MB在心
肌损伤后数小时内升高,在24小时内达到峰值,并可通过连
续监测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
3. 心肌肌钙蛋白(cTn):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和
特异的标志物,也是推荐的首选指标。
cTn的升高可持续数天,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体来说,综合分析个体的心肌标志物变化、症状表现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心肌梗死的发展。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解读和判断。
心脏标志物
![心脏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92e038f6b8f67c1cfad6b82c.png)
心肌标志物临床应用
1、 NT-proBNP
2、心肌肌钙蛋白
3、肌酸激酶同工酶 4、肌红蛋白
2
1、 NT-proBNP 生物学基础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
前BNP前体
心肌细胞所受容量 负荷和压力负荷
心血管事件链
心律失常 心肌丧失
心肌梗死
冠脉血栓 心肌缺血
心室重构 心室扩张
神经内分泌活化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非ACS
心源性
非冠脉
缺血 全脑缺血 灌注不足 心胸外科手术
CHF 病毒性心肌病 心包炎 冠脉 心肌炎 消融手术 需氧量增加(稳定冠心病损伤)恶性肿瘤 高血压(小血管) 应激性心肌病 痉挛 浸润性疾病 栓塞 操作过程相关的,如PCI,心胸 手术等 可卡因/甲基安非他明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定义
影响NT-proBNP水平检测的因素
年龄:NT-proBNP的基础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 对于高龄人群,即使是处于健康的状态,NT-proBNP的水 平也有可能很高; 对于有心衰史或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其体内的NTproBNP的水平会很高.需将本次NT-proBNP水平与既往相 比,是否≥25%;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如肾功能障碍的群体,由于
胸痛或胸部不适的原因
800万患者因胸 痛到急诊就诊
一半需住 院观察
最终有1/3 确诊为ACS
18
心电图(ECG)表现
注意
ST段抬高是STEMI中具有 标志性的特征,但也可以在 其它疾病中观察到(例如急性 心包炎和左心室室壁瘤)。
ACS患者心电图的变化
19
2、心肌肌钙蛋白 生物学基础
一种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 肌 钙 蛋 白 复 合 物 TnC TnI T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标志物的重要性
• 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征(ACS:包括隐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 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是动脉粥样斑块形 成、破裂或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一系列病理现象引 起的临床症状,所以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 死(AMI)之前体内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病理 变化,只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已。所 以,对心血管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 疗十分重要。
CK-MB假性增高
• 巨CK1是CK同工酶与自身抗体结合的复合物, 最多的是CK-BB与LgG或LgA的复合物,也有 少数是CK-MM与LgG或LgA的复合物。巨CK1的 活性占总CK的10%,有巨CK1者多为肌炎患者, 另外,也有认为与低血钾性疾病的病理生 理突发有关,许多文献认为巨CK1与自身免 疫性疾病无明显关系,甚至有的在明显健 康的人血清中检出巨CK1。
• CK为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酶,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于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及其他 组织细胞质中,由M和B二个亚基组成二聚 体,有三种同工酶。CK-MM(占CK总活力的 95%以上,主要存在于骨骼肌 );CK-MB (仅5%以下,主要存在于心肌 );CK-BB (极少,主要存在于脑组织 )。
CK的临床意义
• CK增高见于心肌损伤、骨骼肌损伤、剧烈 运动、妊娠、肌肉注射、心脏手术、多发 性肌炎及脑血管意外等,降低主要见于恶 病质及神经性肌萎缩。急性心肌梗死4~10 小时升高,20~30小时达到高峰,3~6天 恢复正常。
CK-MB 的检测
• 生化:免疫抑制法 (抑制CK-M,测CK-B) • 急诊:荧光免疫方法(抗原抗体反应) • 免疫Ⅱ:化学发光(双抗夹心法,测定CK-MB
• 2、再灌注监测:溶栓治疗 1.5 h后,测定 值增加 4 倍,提示梗塞的血管再灌注成功。
CK-MB临床意义
• 3、鉴别诊断:心肌梗死、骨骼肌损伤时CK 升高,同时伴有CK-MB的升高,但CK-MB和 CK-MM比例无大的变化。由于心肌含CK-MB 约为20%,CK-MM为80%,而CK-MB在骨骼肌 的含量低于3%,因此使用CK-MB与CK的比值 进行鉴别诊断,CK-MB/CK=6%~ 25%应考虑 为心肌梗死。
LDH及同工酶
• 主要存在于肝脏、红细胞、心肌、骨骼肌、 肾脏中。是由两个亚基(H和M)组成的四 聚体,在组织中有五种同工酶,按电泳速 度的快慢命名为LDH1(HHHH)、LDH2 (HHHM)、LDH 3(HHMM)、LDH4(HMMM)、 LDH5(MMMM)。
LDH的临床意义
• 1、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损伤,急性 心肌损伤后6~ 12小时开始升高,峰值时间 30~ 60小时,7~ 14天恢复正常水平。
HBDH
• LDH的H亚基对底物的特异性要求较低,除 乳酸外还能催化α-羟丁酸脱氢,故称之为 α-羟丁酸脱氢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酶, 而是测定含H亚基的LDH。HBDH的生化特性 是以α-酮基丁酸为反应底物的可逆反应。 由于LDH的H亚基对α-酮基丁酸亲和力比M 亚基大,所以含H亚基多的LDH1和LDH2比其 他同工酶对α-酮基丁酸有更大的活性,因 此HBDH活性相当于LDH1和LDH2。
2590
80
2070
60
1550
东部
40
1030
西部 北部
20
510
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心梗
肌损
CK-MB/CK比值分布图
CK-MB临床意义
• 4、预测: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 CK-MB 增加,数月后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都明 显高。
• 5、降低无临床意义。
CK-MB假性增高
• 分布较广,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 肌、肾脏细胞质中,在心肌中的含量是骨 骼肌的两倍。AST有两类同工酶:胞浆型 (s-AST);线粒体型(m-AST)。
AST临床意义
• 1、AST测定可用于诊断AMI,急性心肌损伤后4~ 10小时开始升高,峰值时间20~ 30小时,3~ 6
天恢复正常水平。 • 2、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升高。 • 3、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药物
理想的心肌标志物
• 1 灵敏度好,能早期检测心肌损伤; • 2 特异性高,在血中浓度与心肌受损程度
成比例; • 3 窗口期长; • 4 容易检测并能很快得到结果。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心肌酶;2心肌损伤蛋白。
• 1早期标志物;2确定标志物。
• 1反映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 2了解心脏功能及预测心脏危险的标志物; • 3作为心血管炎性疾病的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心肌坏死标志物; • 2心肌损伤标志物; • 3心肌缺血标志物; • 4炎症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感染标志物; • 2血栓形成标志物; • 3心肌缺血标志物; • 4坏死标志物。
心肌酶
•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同工酶
• 2、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 • 3、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 4、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 • 5、糖原磷酸化酶BB
CK-MB假性增高
• AK是腺苷酸激酶,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大 量存在,测定CK的试剂中虽包括抑制AK的 成分,但当溶血或血小板未能彻底除去的 情况下因AK与CK均能参与NADP转化成NADPH 的反应,造成假阳性。
CK、CK-MB诊断AMI的4条标准:
(1)CK活性大于参考值上限。 (2)CK-MB大于参考值上限。 (3)CK-MB/CK应落在6%~ 25%之间,大于25%考虑 有CK-BB和巨CK等的干扰。 (4)CK-MB峰值一般出现在心肌梗死后18小时 左右,然后下降,其变化相对稳定而有规律, 不可能忽高忽低。
HBDH的临床意义
• 1、HBDH主要来源于心肌、肾和红细胞,对 诊断心肌梗死比LDH或AST更有特异性,但 升高或下降较慢,升高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 时间。
• 2、其他如肝病、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 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各种肿瘤 性疾病等HBDH也可升高。肝脏疾患HBDH亦 可增高,但变化不显著。
心肌酶临床的应用发展
• 1954年,提出血中AST的变化可作为急性心 肌梗死(AMI)的生化标志物。
• 1955年,报道LDH的变化也与AMI有关。 • 1957年,发现LDH有不同的组份,而AMI时
只是其中某一组分的变化明显。 • 1960年,报道CK在AMI时出现增高,并且其
特异性比AST和LDH要高。
HBDH/LDH比值鉴别诊断肝脏和心脏疾患
• 由于HBDH在心肌中含量较丰富,故在心肌 梗死时,HBDH 活性显著增高,且持续时间 较长,故HBDH比LDH更为专一。肝脏疾患 HBDH亦可增高,但变化不显著,故常以 HBDH/LDH比值用于肝和心脏疾患的鉴别诊 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值高。
CK及同工酶
• 2、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肿 瘤性疾病、贫血、骨骼肌损伤、及肝炎等 也增高。
• 3、LDH降低无临床意义。
LDH诊断AMI的局限性
• 因许多组织LDH含量都比较丰富,诊断的特 异性较差。
LDH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 各种组织中LDH同工酶含量不同,检查其同 工酶对损伤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定位诊断, 肝功能损伤时血清LDH总活力增高,并伴有 LDH4、LDH5明显升高,原发性肝癌时LDH3、 LDH4、LDH5均增高,而LDH1、LDH2则降低。
心肌标志物的重要性
• 尽管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但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心电图可能没有明显改变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鄢盛恺博士临床研究发 现:约有1/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胸痛症状, 约有40%的患者心电图无明显缺血异常表现), 特别是在症状发生的最初的6~12小时,甚至还有 极少数病例需2~3天后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肌 梗死图形。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 用对ACS的早期诊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K-MB假性增高
• 巨CK2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又称CK-Mt, 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不会在健康人血 清中出现,它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尤其 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当线粒体崩解时CK-Mt 呈低聚状态进入血液,CK-Mt的抗原性与 CK-M和CK-B不同,故抗M的抗体不能抑制 CK-Mt,导致CK-MB的假阳性,因此,当CKMB占总CK活性的25%以上,有时甚至到高达 50%以上,结合临床可以排除AMI,应考虑 有无肝病或恶性肿瘤的发生。
肝损害等也升高。 • 4、AST降低:可概括为代谢性和药源性两类。最
重要代谢性原因是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B作为辅 助因子在转氨酶反应中起作用,缺乏时则限制酶 促反应速度。
AST诊断AMI的局限性
• AST在AMI的时相变化和CK相似,升高幅度 不如CK,恢复早于LDH,故诊断AMI的价值 很小,有人认为诊断AMI的心肌酶可以不包 括AST。现在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心肌酶临床的应用发展
• 1966年,发现CK的同工酶CK-MB在AMI时的 变化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都优于前面说 的其他标志物。
• 1979年,WHO制定诊断AMI的三条标准(以 后多次修改,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最为显 著),其中之一是CK-MB活性的持续增高, 因此CK-MB被列为“金标准”。
AST及同工酶
心功能检测指标
——心肌标志物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检验科 裴忠亚
心肌标志物
•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和血管 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是由起搏 细胞、传导细胞和收缩细胞(心肌细胞) 组成,就重量而言,主要成分是心肌收缩 细胞的心肌蛋白和心肌酶,其中有些具有 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肌细胞对缺氧 非常敏感,心脏动脉梗死时,心肌细胞因 缺血损伤或坏死后,上述蛋白和酶可较快 的释放入血,成为诊断心肌缺血或坏死的 标志物。
• 若CK-MB占总CK25%以上时,甚至会CKMB﹥CK。表明存在心肌梗死以外的因子, 如CK-BB、巨CK1、巨CK2或A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