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检测预期指数心肌标志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标志物的重要性
• 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征(ACS:包括隐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 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是动脉粥样斑块形 成、破裂或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一系列病理现象引 起的临床症状,所以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 死(AMI)之前体内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病理 变化,只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已。所 以,对心血管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 疗十分重要。
HBDH/LDH比值鉴别诊断肝脏和心脏疾患
• 由于HBDH在心肌中含量较丰富,故在心肌 梗死时,HBDH 活性显著增高,且持续时间 较长,故HBDH比LDH更为专一。肝脏疾患 HBDH亦可增高,但变化不显著,故常以 HBDH/LDH比值用于肝和心脏疾患的鉴别诊 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值高。
CK及同工酶
心肌标志物的重要性
• 尽管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但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心电图可能没有明显改变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鄢盛恺博士临床研究发 现:约有1/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胸痛症状, 约有40%的患者心电图无明显缺血异常表现), 特别是在症状发生的最初的6~12小时,甚至还有 极少数病例需2~3天后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肌 梗死图形。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 用对ACS的早期诊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CK为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酶,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于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及其他 组织细胞质中,由M和B二个亚基组成二聚 体,有三种同工酶。CK-MM(占CK总活力的 95%以上,主要存在于骨骼肌 );CK-MB (仅5%以下,主要存在于心肌 );CK-BB (极少,主要存在于脑组织 )。
CK的临床意义
• 分布较广,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 肌、肾脏细胞质中,在心肌中的含量是骨 骼肌的两倍。AST有两类同工酶:胞浆型 (s-AST);线粒体型(m-AST)。
AST临床意义
• 1、AST测定可用于诊断AMI,急性心肌损伤后4~ 10小时开始升高,峰值时间20~ 30小时,3~ 6
天恢复正常水平。 • 2、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升高。 • 3、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药物
肝损害等也升高。 • 4、AST降低:可概括为代谢性和药源性两类。最
重要代谢性原因是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B作为辅 助因子在转氨酶反应中起作用,缺乏时则限制酶 促反应速度。
AST诊断AMI的局限性
• AST在AMI的时相变化和CK相似,升高幅度 不如CK,恢复早于LDH,故诊断AMI的价值 很小,有人认为诊断AMI的心肌酶可以不包 括AST。现在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CK-MB假性增高
• AK是腺苷酸激酶,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大 量存在,测定CK的试剂中虽包括抑制AK的 成分,但当溶血或血小板未能彻底除去的 情况下因AK与CK均能参与NADP转化成NADPH 的反应,造成假阳性。
CK、CK-MB诊断AMI的4条标准:
(1)CK活性大于参考值上限。 (2)CK-MB大于参考值上限。 (3)CK-MB/CK应落在6%~ 25%之间,大于25%考虑 有CK-BB和巨CK等的干扰。 (4)CK-MB峰值一般出现在心肌梗死后18小时 左右,然后下降,其变化相对稳定而有规律, 不可能忽高忽低。
心功能检测指标
——心肌标志物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检验科 裴忠亚
心肌标志物
•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和血管 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是由起搏 细胞、传导细胞和收缩细胞(心肌细胞) 组成,就重量而言,主要成分是心肌收缩 细胞的心肌蛋白和心肌酶,其中有些具有 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肌细胞对缺氧 非常敏感,心脏动脉梗死时,心肌细胞因 缺血损伤或坏死后,上述蛋白和酶可较快 的释放入血,成为诊断心肌缺血或坏死的 标志物。
LDH及同工酶
• 主要存在于肝脏、红细胞、心肌、骨骼肌、 肾脏中。是由两个亚基(H和M)组成的四 聚体,在组织中有五种同工酶,按电泳速 度的快慢命名为LDH1(HHHH)、LDH2 (HHHM)、LDH 3(HHMM)、LDH4(HMMM)、 LDH5(MMMM)。
LDH的临床意义
• 1、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损伤,急性 心肌损伤后6~ 12小时开始升高,峰值时间 30~ 60小时,7~ 14天恢复正常水平。
质量,代替酶活性,它显示在质量和活性浓 度之间有极好的一致,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高 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且测定时间短,CKMB质量实验阳性早于CK-MB活性实验,还能避 免巨CK等的干扰)。
CK-MB临床意义
• 1、CK-MB增高见于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4小时内升高,16~ 24小时达 到高峰,可比正常时增高10~ 25倍,阳性 率可达100%,3~ 4天恢复正常。
• CK增高见于心肌损伤、骨骼肌损伤、剧烈 运动、妊娠、肌肉注射、心脏手术、多发 性肌炎及脑血管意外等,降低主要见于恶 病质及神经性肌萎缩。急性心肌梗死4~10 小时升高,20~30小时达到高峰,3~6天 恢复正常。
CK-MB 的检测
• 生化:免疫抑制法 (抑制CK-M,测CK-B) • 急诊:荧光免疫方法(抗原抗体反应) • 免疫Ⅱ:化学发光(双抗夹心法,测定CK-MB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心肌坏死标志物; • 2心肌损伤标志物; • 3心肌缺血标志物; • 4炎症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感染标志物; • 2血栓形成标志物; • 3心肌缺血标志物; • 4坏死标志物。
心肌酶
•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同工酶
• 2、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 • 3、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 4、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 • 5、糖原磷酸化酶BB
CK-MB假性增高
• 巨CK2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又称CK-Mt, 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不会在健康人血 清中出现,它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尤其 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当线粒体崩解时CK-Mt 呈低聚状态进入血液,CK-Mt的抗原性与 CK-M和CK-B不同,故抗M的抗体不能抑制 CK-Mt,导致CK-MB的假阳性,因此,当CKMB占总CK活性的25%以上,有时甚至到高达 50%以上,结合临床可以排除AMI,应考虑 有无肝病或恶性肿瘤的发生。
心肌酶临床的应用发展
• 1954年,提出血中AST的变化可作为急性心 肌梗死(AMI)的生化标志物。
• 1955年,报道LDH的变化也与AMI有关。 • 1957年,发现LDH有不同的组份,而AMI时
只是其中某一组分的变化明显。 • 1960年,报道CK在AMI时出现增高,并且其
特异性比AST和LDH要高。
• 若CK-MB占总CK25%以上时,甚至会CKMB﹥CK。表明存在心肌梗死以外的因子, 如CK-BB、巨CK1、巨CK2或AK等。
CK-MB假性增高
• 当含CK-BB的脑、肺、胃肠道平滑肌等组织 缺氧、缺血、炎症、肿瘤等导致CK-BB逸入 血液中,目前我们测定CK-MB的方法是用 免疫抑制法,在正常人血清中CK-BB无或 极少,而将他忽略不计。其原理是用特异 的抗CK-M亚基的抗体完全抑制CK-MM和CK -MB中M亚基的活性,然后测定CK-B的活 性,结果乘以2即为CK-MB的活性。 由于 BB不受抑制,其活性已100%测出,且还要 乘以2,所以会造成CK-MB假性增高。
心肌标志物的重要性
• 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 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 常见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使得心 血管疾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数水 平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统计,我国心 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人口死亡中约占40%, 高于欧盟及日本等国家,是心血管疾病的 高发国家。
2590
80
2070
60
1550
东部
40
1030
西部 北部
20
510
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心梗
肌损
CK-MB/CK比值分布图
CK-MB临床意义
• 4、预测: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 CK-MB 增加,数月后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都明 显高。
• 5、降低无临床意义。
CK-MB假性增高
理想的心肌标志物
• 1 灵敏度好,能早期检测心肌损伤; • 2 特异性高,在血中浓度与心肌受损程度
成比例; • 3 窗口期长; • 4 容易检测并能很快得到结果。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
• 1心肌酶;2心肌损伤蛋白。
• 1早期标志物;2确定标志物。
• 1反映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 2了解心脏功能及预测心脏危险的标志物; • 3作为心血管炎性疾病的标志物。
m-AST诊断AMI的价值
• 正常血清中主要为s-AST,m-AST正常是几 乎不进入血浆,当心肌细胞坏死引起线粒 体崩解时大量进入血浆,因此在预测心肌 梗死程度、预后的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m-AST的活力大小同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和死亡率成正比。AMI患者m-AST异常升高 远大于肝病时的值,且肝病时全部都升高, 因此用于诊断AMI检测m-AST价值高于总酶 活性。
CK-MB假性增高
• 巨CK1是CK同工酶与自身抗体结合的复合物, 最多的是CK-BB与LgG或LgA的复合物,也有 少数是CK-MM与LgG或LgA的复合物。巨CK1的 活性占总CK的10%,有巨CK1者多为肌炎患者, 另外,也有认为与低血钾性疾病的病理生 理突发有关,许多文献认为巨CK1与自身免 疫性疾病无明显关系,甚至有的在明显健 康的人血清中检出巨CK1。
• 2、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肿 瘤性疾病、贫血、骨骼肌损伤、及肝炎等 也增高。
• 3、LDH降低无临床意义。
LDH诊断Biblioteka BaiduMI的局限性
• 因许多组织LDH含量都比较丰富,诊断的特 异性较差。
LDH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 各种组织中LDH同工酶含量不同,检查其同 工酶对损伤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定位诊断, 肝功能损伤时血清LDH总活力增高,并伴有 LDH4、LDH5明显升高,原发性肝癌时LDH3、 LDH4、LDH5均增高,而LDH1、LDH2则降低。
HBDH的临床意义
• 1、HBDH主要来源于心肌、肾和红细胞,对 诊断心肌梗死比LDH或AST更有特异性,但 升高或下降较慢,升高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 时间。
• 2、其他如肝病、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 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各种肿瘤 性疾病等HBDH也可升高。肝脏疾患HBDH亦 可增高,但变化不显著。
LDH1诊断AMI
• LDH同工酶中,心肌细胞中主要为LDH1,心 肌损伤时LDH1升高的幅度大,因此心肌损伤 时检测LDH1比LDH价值高,由于LDH1占总 LDH14%~26%,而LDH2占总LDH29%~39%,一 般情况下LDH1/LDH2小于1,当LDH1/LDH2大于 1时,对诊断心肌梗死更具有重要价值。
• 2、再灌注监测:溶栓治疗 1.5 h后,测定 值增加 4 倍,提示梗塞的血管再灌注成功。
CK-MB临床意义
• 3、鉴别诊断:心肌梗死、骨骼肌损伤时CK 升高,同时伴有CK-MB的升高,但CK-MB和 CK-MM比例无大的变化。由于心肌含CK-MB 约为20%,CK-MM为80%,而CK-MB在骨骼肌 的含量低于3%,因此使用CK-MB与CK的比值 进行鉴别诊断,CK-MB/CK=6%~ 25%应考虑 为心肌梗死。
HBDH
• LDH的H亚基对底物的特异性要求较低,除 乳酸外还能催化α-羟丁酸脱氢,故称之为 α-羟丁酸脱氢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酶, 而是测定含H亚基的LDH。HBDH的生化特性 是以α-酮基丁酸为反应底物的可逆反应。 由于LDH的H亚基对α-酮基丁酸亲和力比M 亚基大,所以含H亚基多的LDH1和LDH2比其 他同工酶对α-酮基丁酸有更大的活性,因 此HBDH活性相当于LDH1和LDH2。
心肌酶临床的应用发展
• 1966年,发现CK的同工酶CK-MB在AMI时的 变化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都优于前面说 的其他标志物。
• 1979年,WHO制定诊断AMI的三条标准(以 后多次修改,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最为显 著),其中之一是CK-MB活性的持续增高, 因此CK-MB被列为“金标准”。
AST及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