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第八版-运动系统
系统解剖学 运动系统总论

限制关节的过度运 动。
【小结】有囊内韧带的关节
①髋关节(股骨头韧带) ②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
2. 关节盘 Articular disc
①位置、附着 --是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
骨板,其周缘附着于关节 囊纤维层。
②作用 •缓冲震荡; •使两关节面更适合,增加关
节稳定性; •增加关节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跗骨)。
①形态:呈扁、薄的板状,参与围成颅腔、胸腔、盆腔等。 ②分布:头(颅盖骨)、胸(胸骨、肋)等处。
颅盖骨
胸骨
肋
①形态:不规则,有些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 颌骨、筛骨等)。
②分布:人体中轴——头部(部分颅骨)、脊柱(椎骨)。
籽骨
Sesamoid bone
•存在于某些肌腱内。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的人较多。 •籽骨具有减小摩擦、改变肌牵拉方向
2. 特点 分2层,外层致密,内层疏松。
3. 功能 ①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
养、感觉及再生有重要作用。 ②内层含成骨与破骨细胞,对骨
的生长、修复及改建等有重要 作用。
4.骨内膜 Endosteum •衬贴于髓腔内面和松质腔隙内。 •其功能与骨膜内层相同。
(三)骨髓 Bone marrow
1. 位置 --充填于髓腔和松质腔隙内。
【小结】有关节盘的关节有哪些?
①胸锁关节; ②膝关节;③颞下颌关节 ; ④桡腕关节。
3. 关节唇 Articular labrum
①位置、形态 --是附着于关节窝周
缘的纤维软骨环。 ②作用 --加深关节窝,增大
关节面,增加关节 稳定性。
【小结】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包括骨骼和关节。
骨骼系统提供了支撑和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是肌肉的附着点,是运动系统的基础。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包括肌肉和肌肉组织。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控制着身体的运动,肌肉组织是肌肉的组成部分,能够协调运动和提供能量。
3.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脑和脊髓是人体控制和调节运动的中枢,周围神经传递信息并控制肌肉运动。
4. 运动控制和协调:运动控制和协调是指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肌肉运动的过程。
通过感觉信息的反馈和大脑的命令,身体可以做出协调的运动。
5. 运动损伤和康复:运动系统在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拉伤、扭伤等。
康复包括运动和物理治疗,以恢复运动系统的功能。
6. 运动老化和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系统会逐渐失去功能。
许多疾病也会影响运动系统,如关节炎、肌无力等。
7. 运动系统研究:运动系统的研究包括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康复和运动医学等领域,以了解和改善运动系统的功能和健康。
(完整word版)《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
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系统解剖学》数字教材全书增加高质量多媒体素材数百个。
在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基础上,增加了实物照片和彩色图片;增加了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视频;增加了3D动画。
并根据解剖学内容特点,将图片制作成画廊等形式,方便读者阅读.增加了交互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材截图:目录:绪论1一、《系统解剖学》第8版的定位 1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1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2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4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4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6运动系统 7第一章骨学7第一节总论 7一、骨的分类 7二、骨的构造 9五、骨的可塑性 11第二节中轴骨 12一、躯干骨 12二、颅 17第三节附肢骨 28一、上肢骨 28二、下肢骨 32第二章关节学37第一节总论 37一、直接连结 37二、间接连结 38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40一、躯干骨的连结 40二、颅骨的连结 46第三节附肢骨连结 47一、上肢骨的连结 47二、下肢骨的连结 51第三章肌学59第一节总论 59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59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60三、肌的命名法 60四、肌的辅助装置 60第二节头肌 62一、面肌 62二、咀嚼肌 64第三节颈肌 65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65二、颈前肌 66三、颈深肌 67四、颈部筋膜 67第四节躯干肌 68一、背肌 68二、胸肌 70三、膈 72四、腹肌 73第五节上肢肌 76一、上肢带肌 76二、臂肌 77三、前臂肌 78四、手肌 81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83第六节下肢肌 84一、髋肌 84二、大腿肌 86三、小腿肌 88四、足肌 90第七节体表的肌性标志 93一、头颈部 93二、躯干部 93三、上肢 93四、下肢 93内脏学 95第四章总论 95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95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95第五章消化系统98第一节口腔 99一、口唇 99二、颊 99三、腭 99四、牙 100五、舌 103六、唾液腺 105第二节咽 106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106二、咽的分部 107第三节食管 109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109二、食管的狭窄部 109第四节胃 109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10二、胃的位置 111三、胃壁的结构 111第五节小肠 112一、十二指肠 112二、空肠与回肠 113第六节大肠 114一、盲肠 115二、阑尾 115三、结肠 116四、直肠 117五、肛管 117第七节肝 119一、肝的形态 119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120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121四、肝外胆道系统 122第八节胰 124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124二、胰的分部 124第六章呼吸系统126第一节鼻 127一、外鼻 127三、鼻旁窦 128第二节喉 130一、喉软骨 130二、喉的连接 131三、喉肌 133四、喉腔 135第三节气管与支气管 136一、气管 136二、支气管 137第四节肺 137一、肺的形态 138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138三、支气管树 139四、支气管肺段 139五、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141第五节胸膜 141一、壁胸膜 141二、脏胸膜 142三、胸膜腔 142四、胸膜隐窝 142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42第六节纵隔 143一、上纵隔 145二、下纵隔 145第七章泌尿系统147第一节肾 147一、肾的形态 147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148三、肾的被膜 150四、肾的结构 151五、肾段血管与肾段 151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152第二节输尿管 152一、输尿管腹部 153二、输尿管盆部 153三、输尿管壁内部 154第三节膀胱 154一、膀胱的形态 154二、膀胱的内面结构 154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155第四节尿道 155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157第一节男性内生殖器 157一、睾丸 157二、附睾 159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159四、精囊 160六、尿道球腺 161第二节男性外生殖器 161一、阴茎 161二、阴囊 162第三节男性尿道 163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164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 164一、卵巢 164二、输卵管 165三、子宫 165四、阴道 167五、前庭大腺 168第二节女性外生殖器 168一、阴阜 168二、大阴唇 168三、小阴唇 168四、阴道前庭 169五、阴蒂 169六、前庭球 169【附】乳房 169【附】会阴 171一、会阴的肌肉 171二、会阴的筋膜 173第十章腹膜175一、概述 175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76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76四、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180脉管系统 183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183第一节总论 183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83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184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186第二节心 186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186二、心腔 188三、心的构造 192四、心传导系 196五、心的血管 198六、心的神经 202七、心包 202八、心的体表投影 203第三节动脉 203一、肺循环的动脉 204二、体循环的动脉 204第四节静脉 221二、体循环的静脉 222第十二章淋巴系统232第一节总论 232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33二、淋巴回流的因素 234三、淋巴侧支循环 235第二节淋巴导管 235一、胸导管 235二、右淋巴导管 236第三节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236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36二、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38三、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9四、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40五、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41六、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42第四节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243一、肺的淋巴引流 243二、食管的淋巴引流 243三、胃的淋巴引流 243四、肝的淋巴引流 244五、直肠的淋巴引流 244六、子宫的淋巴引流 244七、乳房的淋巴引流 244第五节胸腺 244第六节脾 244感觉器 247第十三章概述247第十四章视器249第一节眼球 249一、眼球壁 250二、眼球的内容物 252第二节眼副器 253一、眼睑 253二、结膜 255三、泪器 255四、眼球外肌 256五、眶脂体与眶筋膜 258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258一、眼的动脉 258二、眼的静脉 260三、眼的神经 260第十五章前庭蜗器261第一节外耳 262一、耳郭 262二、外耳道 262三、鼓膜 262一、鼓室 262二、咽鼓管 265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265第三节内耳 265一、骨迷路 266二、膜迷路 267三、内耳道 269四、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270【附】其他感受器 270一、嗅器 270二、味器 270三、皮肤 271神经系统 273第十六章总论273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273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273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79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80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280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281第一节脊髓 281一、位置和外形 281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82三、脊髓的功能和脊髓反射 289第二节脑 290一、脑干 291二、小脑 314三、间脑 321四、端脑 326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340第一节脊神经 341一、颈丛 343二、臂丛 345三、胸神经前支 350四、腰丛 352五、骶丛 354六、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358第二节脑神经 358一、嗅神经 360二、视神经 361三、动眼神经 361四、滑车神经 362五、三叉神经 362六、展神经 365七、面神经 365八、前庭蜗神经 367九、舌咽神经 368十一、副神经 372十二、舌下神经 373第三节内脏神经系统 374一、内脏运动神经 375二、内脏感觉神经 383三、牵涉性痛 384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385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390第一节感觉传导通路 390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390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392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94四、听觉传导通路 395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395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96第二节运动传导通路 398一、锥体系 398二、锥体外系 400第三节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402一、胆碱能通路 402二、胺能通路 402三、氨基酸能通路 403四、肽能通路 403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404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404一、脊髓的被膜 404二、脑的被膜 405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408一、脑的血管 408二、脊髓的血管 412第三节脑脊液及其循环 413第四节脑屏障 414一、血-脑屏障 414二、血-脑脊液屏障 414三、脑脊液—脑屏障 415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416一、垂体 416二、甲状腺 417三、甲状旁腺 418四、肾上腺 419五、松果体 419六、胸腺 419七、生殖腺 420八、胰岛 421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23。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课程类别:必修课内容概要: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是医学重要的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医学名词中有大量的术语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
教材: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徐四元、刘阳名、张洁形态学实验教程—人体解剖学分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1.周启良、李玉飞、吴长初系统解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邵水金正常人体解剖学(第9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学分:6.5分总学时:120 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 月参考教材:1、《系统解剖学》,周启良主编,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2、《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3、《形态学实验分册—人体解剖学分册》,徐四元主编,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年8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第一部分:运动系统3、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凸的横嵴,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外周部为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环,椎间盘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允许脊柱做各个方向的运动。
填空题:1、运动系统有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成人骨共206块,按其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4、胸骨由上向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5、脑颅骨共8块,成对的有顶骨和颞骨。
6、下肢带骨为髋骨。
7、幼年的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借透明软骨连接。
16岁左右三骨连成一体。
8、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9、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和滑膜囊。
10.、侧方观察脊柱,可见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11、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一块胸骨构成。
12、膝关节囊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14、膈收缩时可使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增大,以助于吸气;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于呼气。
15.、膈的食管裂孔又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16、腹部的阔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17、肱三头肌主要作用为伸肘,该肌受桡神经支配。
18、屈髋并屈膝的肌是缝匠肌。
19、股四头肌止于胫骨粗隆,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该肌受股神经支配。
选择题:1、使骨的长度增加的是(骺软骨)2、典型的颈椎具有(横突上有横突孔)3、骶管麻醉时须摸认的体表结构是(骶角)4、下列哪个关节内无关节盘(肩关节)5、椎间盘的位置形态(是相邻两个椎骨见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颈部较厚腰部最厚所以活动度大、第一椎间盘位于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成人有23个椎间盘)6、膝关节的相关描述(由股骨下端和胫.腓骨上端及髌骨构成、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主要做后屈和前伸运动、前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腓侧副韧带不与外侧半月板相连,独立于囊外)7、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并向上仰)8、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三角肌和冈上肌)9、肱二头肌的作用(屈肘,协助屈肩关节,可使已旋前的前臂旋后)10、肱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位于臂前面的下半部,肱二头肌的深面,起自肱骨下二分之一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系统解剖学一、运动系统

三角骨
(1)腕骨 大多角骨
豌豆骨
(2)掌骨
钩骨 头状骨
小多角骨
(3)指骨
近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远节指骨
二、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髋骨
髂骨
髂骨体 髂骨翼
髋臼
坐骨体 坐骨
坐骨支
耻骨体 耻骨 耻骨上支 闭孔 耻骨下支
髂嵴
髂结节
髂后上棘 髂后下棘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月状面
髋臼 髋臼窝
骺线 骺软骨
骨髓 骨质
骨膜
三、骨 的 构 造
骨密质
骨质
骨松质
骨膜
红骨髓
骨髓
黄骨髓 血管、淋巴和神经
髂嵴横切面
板障
外板 内板
股骨颈横切面 顶骨剖面
板 障
颅盖骨骨密质分为外板 和内板,两者之间为骨 松质,称为板障,有板
障静脉经过。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坚硬 。
鼻中隔
上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切牙管
骨性鼻腔外侧壁
蝶筛隐窝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
鼻旁窦
➢额窦
➢上颌窦
开口于中鼻道
前群
➢筛窦 中群
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额窦开口
蝶窦开口 上颌窦开口
额窦 筛窦
颅冠状断示鼻旁窦
上颌窦及其开口
上颌窦窦口高于窦底, 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体位 不易引流。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 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 心向前。 描述任何人体结构时,均应以此 姿势为标准。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PPT课件

79
(二) 辅助结构 1. 韧带
囊内韧带
囊外韧带 2.关节盘
3.关节唇
4.滑膜囊襞与滑膜囊
精选PPT课件
80
精选PPT课件
81
(三)关节的运动形式 1、 屈 和 伸 2、内收和 外展 3、旋内 和旋外 4、 环转运动
精选PPT课件
82
三、中轴骨的连结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 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 胸廓的构成、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围成。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精选PPT课件
5
概述:
1、成人有206块骨头 颅骨:29块 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2、功能 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造血、储存钙磷 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功能。
精选PPT课件
6
一、 骨的分类: 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按骨的形态分为四类:
长 骨: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 骨:分布于腕和跗部 扁 骨:位于颅、胸、盆部 不规则骨:如椎骨
49
精选PPT课件
50
精选PPT课件
51
精选PPT课件
52
精选PPT课件
53
(四)新生儿颅 特征:1.脑颅远大于面颅 2.颅 囟 前囟:1岁半左右闭合
后囟:出生后不久闭合 前囟
后囟
精选PPT课件
54
第三节 附 肢 骨 骼
掌握内容: 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 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 上肢骨的体表标志。
(3)趾骨 近节趾 中节趾 远节趾
精选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系统解剖学的角度出发,介绍运动系统的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为基础的系统之一,它由206个骨头组成,包括头骨、脊柱、肋骨、胸骨、骨盆和四肢。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储存矿物质和造血等。
此外,骨骼还参与运动系统的活动,为肌肉提供支持和保护,使得肌肉可以更好地发挥功能。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运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肌肉、肌腱和筋膜等组成。
肌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每个肌肉纤维都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运动,从而使得身体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
肌肉的类型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最为常见的肌肉类型。
三、关节系统关节系统是连接骨骼的部分,它由关节、关节囊、关节软骨和关节液等组成。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使得骨头可以相互连接,并且保持一定的运动范围。
关节的类型包括球突关节、鞘状关节和滑车关节等,每种类型的关节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运动系统的控制中心,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等组成。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身体的各种运动,包括意识控制和无意识控制两种方式。
神经系统的损伤会导致各种不同的运动障碍,如肌肉无力、肌肉抽搐和肌张力异常等。
五、运动系统的协调作用运动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完成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
例如,当身体需要进行某种运动时,大脑会向肌肉系统发送指令,肌肉系统收到指令后产生相应的力量,从而使得关节系统发生运动。
这个过程需要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使得整个运动过程变得顺畅和高效。
运动系统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组成。
运动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完成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
因此,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
2.椎间孔: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
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骶管裂孔:是骶管下端的裂孔。
孔的两侧有向下突的骶角,骶管麻醉针常由裂孔插入。
4.板障:为颅盖骨内、外板之间的松质骨,有板障静脉经过。
5.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6.冠状缝:由额骨和两侧顶骨连接构成。
7.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微向前突的骨嵴,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8.肋角:肋骨体后份急转处。
9.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骨内的骨腔,并开口于鼻腔。
10.翼点: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构成“H”形缝的小环形区称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前支由此沟通过。
11.骺线:长骨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有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线,称为骺线。
1.骨盆: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补充: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
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真骨盆)。
2.肋弓:为第8~10肋前端的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而形成弓状的软骨结构。
3.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一个横弓。
增加足弓的弹性,形成具有弹性的“三脚架”。
4.胸骨下角:是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
5.耻骨下角:为两侧耻骨弓之间的夹角。
女性耻骨下角为90°~100°,男性为70°~75°。
6.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它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构成,具有“弹性垫”的作用。
1.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3.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缝,位于腹前外侧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约
4.5cm,有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
4.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
前层由腹外斜肌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构成。
前层完整,后层在脐下4~5cm以下缺如。
5.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扁肌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
6.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缝匠肌深面,前壁为大收肌腱板,后壁为大收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
管的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至腘窝。
管内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
7.腹股沟三角:位于前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是形成腹股沟直疝的部位。
8.腕管:位于腕掌侧,由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
管内有屈指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9.股管:在股三角内,是腹横筋膜向下突出的漏斗形盲囊,其上口称股环,对向腹腔,是股疝发生的部位。
简答题
1.为什么说骨是活的器官?
答:每块骨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并具有它自己固有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所以骨是一个活的器官。
2.颈、胸、腰椎在形态上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答:颈椎椎体小,横突有孔;胸椎体侧面及横突前面有肋凹,棘突常向下倾斜;腰椎体大,棘突短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3.试述骨性鼻腔的四个壁、两个口及交通。
答:鼻腔顶主要由筛骨筛板构成,有筛孔通颅前窝;底由上颚骨
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的骨腭构成;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外侧壁由上颚骨、泪骨、下鼻甲、筛骨迷路、额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自上而下由上、中、下鼻甲及相对应的鼻道构成;内侧壁为骨性鼻中隔;鼻腔前方开口称梨状孔,后方开口称鼻后孔,通咽腔。
4.颅底内面由前向后有哪些裂孔?
答:颅底内面裂孔从前向后有: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裂、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内耳门、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
5.简述鼻旁窦及其开口,为什么直立位时上颌窦积液不易引流?答: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又称筛骨迷路,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最大,在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因窦口高于窦底,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位不易引流。
论述题
根据四肢骨的形态结构特点试分析何处易发生骨折?何处易损伤神经?
答:常见的骨折部位:
(1)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故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
(2)肱骨:①肱骨外科颈处于肱骨头骨松质与肱骨干骨皮质相邻部常易发生骨折。
②肱骨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有时发生肱骨髁上骨折。
(3)股骨颈是位于股骨头下外侧的狭细部,易发生骨折。
(4)髌骨位置浅表,又特别凸出,当外伤时易导致骨折。
(5)胫骨体三棱形,至下1/3骨的形态略微发生转变,故在中、下1/3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当肱骨干中段骨折时,易损伤桡神经;肱骨髁上骨折时,易损伤尺神经;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腋神经;腓骨颈处外伤易伤及腓总神经。
“翼状肩”、“方形肩”、“爪形手”、“猿手”、“马蹄内翻足”、“钩形手”各是哪些肌瘫痪所致?为什么?
答:“翼状肩”:前锯肌作用为拉肩胛骨向紧贴胸廓,瘫痪后导致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形似翅膀样突起,故称“翼状肩”
“方形肩”:三角肌可使肩部呈圆隆状,瘫痪后肌萎缩导致圆隆轮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肱骨近侧部外侧缘及肩胛骨上缘显现,肩部呈方形,故称“方形肩”
“爪形手”:小鱼际萎缩平坦,拇收肌瘫痪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塌陷,掌骨间隙明显,各指也不能相互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掌指关节弯曲,导致“爪形手”
“猿手”:鱼际肌萎缩平坦,拇指内收,瘫痪后导致“猿手”
“马蹄内翻足”:由于小腿前群肌和外侧群肌瘫痪,使小腿后群肌的作用增强,出现足下垂、内翻且趾不能伸,形成“马蹄内翻足”,行走时呈“跨域步态”
“钩形足”:由于小腿后群肌瘫痪,使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肌的作用增强,形成足背屈外翻位,导致足尖上翘,足成钩状,故称“钩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