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研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
以导师制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体化 教学 和大学 生科 技竞赛 、科 技创 新和实 践创新 训练
计划紧密结 合起来 ,把课 堂延伸到社 会中去 , 延伸 到企业 中 去, 延伸到企 业产品研 发的整个过程 中去 , 延伸 到生产车 间
二 、高职 导 师制创 新人 才 培养模 式 取得 成效
1务 实 科研 基 础 ,推 动 创 新教 育 。通 过 指 导 学 生 开 展 大 .
导技术 平台 。
一
5 以 大 学 生实 践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项 目为依 托 ,提 高 学 生 的 .
科 研能 力。为了进一 步激 发学 生学 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
以导师制为 平台的 “ 四位 一体”高职导 师制 造性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培养大学 生的实 践 能 力 ,结 合 “ 战 杯 ” 大 学 生 课 外 学 术 科 技 作 品竞 赛 、 大 挑 创 新人 才 培养模 式 探 索
近 几 年 ,一 些 高 职 院 校 正 在 将 专 业 导 师 制 作 为 教 学 模
学生科技创 新基金项 目和 大学生实践创 新训练计 划项 目等 ,
以 项 目的 选 题 、 申报 、立 项 、调 研 、结 题 等 环 节 进 行 科学 安
式 , 入到 E常教 学计划 当中 , 嵌 l 以构建一个全 方位的专业教 育平 台 , 出创新 意识和创业 能力的培养 , 技能训练和教 突 将
改进 对 策 。
关 键 词 : 导 师 制 ;“ 四位 一体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对 策
近年来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 视角 ,它 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更注重全体学生 的 程 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 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主 动 学 习 ,注 重 团 队学 习 组 织 的 发 展 ,树 立 终 生 学 习 的 理 的要 求 ,高职 院校都在探索 本科生教育 以外的导师制 ,这种 念 ,促进学生学 习能力的提 升 。2 1 年 ,笔者将 自己指导 的 0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一、引言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以确保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定位和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应该明确方案的定位和目标。
方案的定位是指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在于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方案的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胸怀、责任。
定位和目标的明确可以使方案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质量标准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方案应设置全面、合理的课程内容,覆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
2.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深度:方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置适当难度和深度的课程,既要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又要挑战学生的潜力。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方案应设置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项目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障,质量标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方案应规定师资队伍的构成和比例,确保拥有具备相应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2.师资培养与评价机制:方案应规定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五、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重要指标,质量标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方案应规定学生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师生互动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方案的认知和反馈。
2.学生评价结果的利用:方案应规定学生评价结果的利用方式和意义,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改进和优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1. 背景介绍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社会,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质量对人才培养具有直接决定性作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旨在评估教育机构和培养人才的质量,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2. 评价体系的构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由不同方面的评价指标组成的。
一般来说,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针对人才培养特定目标所制定的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包含课程设计、学习要求、学习时间、实践环节等方面。
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教育质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情况来进行评价。
评价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教师业务水平等。
评价学生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等。
2.3.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教学科研能力和师生配比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师资力量,从而为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坚实的教学保障。
2.4. 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评价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图书馆、档案馆、多媒体教室、教学楼等各方面。
高效的教学设施可以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帮助。
2.5. 学风文化学风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评价学风文化可以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学风文化有利于形成高素质、优秀的人才队伍。
3.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抽样检查、学生成绩等方面。
通过综合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估结果,可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状况。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该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一、引言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评价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我们需要明确的指标等级标准及其内涵,以便于对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
二、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1. 教学质量(1)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包括是否符合专业发展方向、是否适应行业需求,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等。
(2)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科研业绩以及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等。
(3)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是否充分贴合行业需求、学生实际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锻炼等。
2. 学生素质培养(1)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2)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等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3. 教学资源配置(1)教学用房和实验室设施:包括学校的教学用房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实验室设施是否完备等。
(2)教学信息化建设:包括教学评台、网络资源、实验数据共享等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否完善。
4.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包括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和改进机制是否健全。
(2)学科专业认证与国家级评估情况:包括学科专业认证、教育部门或国家级评估等情况。
三、结语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其内涵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可以帮助高校发现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内部改革与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就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的高质量、流畅易读的文章,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更加需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一、背景介绍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对于改进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评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
2.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评估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可以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估。
3.实践教学与社会实习:评估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充实完善,是否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度、实践成果等进行评估。
4.师资队伍:评估学校的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教师学历、职称、教学成果等进行评估。
5.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评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情况,是否能够提供实习岗位、职业培训等。
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数、实习学生就业率等进行评估。
6.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估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包括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
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度、社会评价等进行评估。
三、评估方法与步骤1.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3.评估报告编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反馈与改进:将评估结果反馈给高职高专院校,促使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1.内部管理:学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外部认可: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证明,可以用于获得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
3.提升竞争力:通过对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学校可以提高自身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02.12•【字号】浙教高教[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23号)各高职高专院校、有关本科高校: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制订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我厅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专门成立课题组,多方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实施方案。
现将经教育部批准同意的《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试行)》、《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试行)》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基本要求,做好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积极开展迎评促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可参照此实施方案进行建设。
附件:1、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2、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试行)3、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试行)二○○九年二月十二日附件1: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省将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一、本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教高〔2008〕5号)制订,指标体系中建议重点考察内容主要参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
二、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主要评估指标8项,考察要素25项,其中重点要素9项(即:带“※”的考察要素1.3、2.1、3.2、4.1、5.1、5.4、6.2、7.2、8.2)。
每项考察要素分A(优)、B(合格)、C(不合格)三个等级,指标体系表中的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给出了A(优)和C(不合格)两级,介于二者之间的为B(合格)。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二种,其标准如下:
1.“通过”的标准
达到下列条件,即为“通过”:重点要素C<3项,且全部考察要素C<6项
2.“暂缓通过”的标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即为“暂缓通过”:
(1)重点要素C≧3项;
(2)重点要素C<3项,但全部考察要素C≧6项。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
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地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改科研促教学,以特色创名牌,为经济发展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合格
总评
合格
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二级指标
序号及名称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自评
分值
合格
指标内涵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依据说明:
一、依据省、市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是我省一所主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商贸发展、培养服务、经营管理、会计等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我省、市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势,我院2007年1月24日修订《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报省教育厅。
3.专业结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专业设置培养的标准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学院的教育资源,调整结构,以财经类中的市场营销、经济贸易、工商管理专业类为特色专业类,其中的特色专业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务实、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财会、金融、旅游为重点专业类;汽车机电、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为重点发展专业类。到2010年学院专业总数达到30个,到2020年专业数稳定在35个左右。
(二)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理念先进,条件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办学优秀。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教育机构或培训项目成效的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参考。
首先,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
学术水平是指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上的掌握程度,包括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能力、论文发表等方面。
而实践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习表现、项目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
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只看重学术水平,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水平。
客观性是指评价过程应该公正、公平,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为了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实习报告、实践项目等,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另外,评价标准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针对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不能一刀切。
不同专业和不同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是不同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
灵活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不能僵化固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评价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灵活性。
最后,评价标准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能够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和培养实践中,便于操作和管理。
指导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改进和提高。
评价标准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对教学和培养工作的指导和促进。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真实客观地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
2、师资力量: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精神等方面,以及 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的指导和支持。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 的就业前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 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高职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 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 切。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 探索。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 清、评价主体单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3、评价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在“1证书”制 度下,我们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加强 评价内容的细致化管理。具体来说,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成绩; (2)证书获取情况; (3)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4)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
1、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过于依赖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2、评价主体单一,缺乏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参与;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部研究制订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2008年开始,各地原则上应依据本评估方案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
本评估方案公布前已进行过评估的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可在2010年后安排评估。
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根据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参照此评估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准进行建设。
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与本文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为准。
教育部二○○八年四月九日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言1.1 概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而设计的教育体系。
在当前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促使个人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估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制定了一套关于评价指标体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我们将探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其对国家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读各主要指标的含义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分析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建设与培训机制、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
最后,我们将总结评价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并展望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并提出建议和政策建设参考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决策者以及实际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将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并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朝着更高品质、更有效果的方向迈进提供具体举措和政策建议。
2.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1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职业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持。
通过培养和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国家可以提高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通过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失业率并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此外,职业教育还可以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标题,我们将介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容。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水平。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学校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
评估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评估结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促使学校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评估可以增强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比较和竞争。
通过评估,各个学校的优势和不足都会被公开,这样有助于学校之间的比较和竞争,推动各个学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要全面覆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学生发展等。
2. 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也能够对同一学校的不同年份进行纵向比较。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学校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来改进指标,而不是过于主观或无法实施的。
4. 适应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灵活性较强。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质量指标: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与考核等。
2. 师资力量指标:包括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发展机制等。
3. 实践教学指标:包括实习实训条件与管理、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能力培养等。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通过水平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进学校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评估方案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新时期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有规律,反映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并鼓励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办出特色。
3.本方案吸收了本科院校长期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借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基本精神,并在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试点评估的基础上作了修订。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力求简洁明晰、突出重点,既反映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4.本方案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
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以来尚未有三届毕业生的高职高专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1.优秀:同时满足:(1)全部评估指标中,D=0,AN12, CW2;(2)重要指标中,AN7, CW1;(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导师制”管理办法
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导师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强化人才培养中的传帮带效应,活跃技术交流气氛,使老同志老专家的才智和经验得到继承,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弘扬,促进年轻同志尽快成长,更好地为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一)本办法适用于院本部,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二)本办法适用的主要对象是各专业所和院本部驻地项目团队的新入职员工和发生转岗、岗位调动的员工。
第三条导师制的培养原则(一)业务技能、职业素养并重原则(二)公开、平等、协商、自愿原则(三)培养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第四条组织管理院人力资源部为实施导师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导师制度和方案。
各专业所和院本部驻地项目团队负责人对落实本制度负有直接责任,应把推行导师制度当作激励骨干员工、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导师任职期间合理分配其工作,并进行指导、检查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导师第五条导师的条件(一)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端正。
(二)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能力对培养对象进行思想引导,善于听取意见,并为他人解决问题。
(三)现担任专家序列专家层级及以上岗位,并在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第六条导师的职责(一)注重爱岗敬业教育和思想意识引导,帮助培养对象深化对设计院职业发展特点及其个性特征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追求事业的态度。
(二)了解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根据部门领导的人才培养规划要求,指导培养对象确定培养发展方向,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
(三)全程监督、指导培养对象开展专业技术工作,了解和熟悉所从事专业的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规定,认真传授专业技术工作的思路、方法和经验,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定期检查培养对象的工作、学习情况,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培养计划,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协助相关部门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在当今社会,人才是一个国家或者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评价手段,更是备受各方关注。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定义及意义”、“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实施方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实际效果及问题分析”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定义及意义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简称“测评”,是指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教育目标达成情况、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估和分析,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估方式,旨在推动高校、企事业单位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
它有几个明显的优点:1.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可以帮助高校、企事业单位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高校、企事业单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3. 建立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
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高校、企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起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规范内部的教学管理,提高效率,实现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实施方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具体实施方法还包括对教学计划、教育体制、教师队伍、教育设施等方面的评估。
1. 教学计划评估教学计划是对一整套教育体系的把控,教学计划评估是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考核。
评估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以及行业和企业的需求?(2) 是否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情况,以达到教育目标?(3) 是否有规范的、完善的且相对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2. 教育体制评估教育体制是指人才培养中的所采取的任何方式和手段,包括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2016年/第三十期/十月(下)高职工学研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毛林王永红成维莉程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泰州225300)摘要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转型、产业调整,推进内涵式发展,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高职专业导师制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形式,符合了这一新常态化要求。
分析了高职专业导师制的关键环节与核心问题,探索和实践了高职工学研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并对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质量评估与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10.020Train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ProfessionalTutorial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AO Lin,WANG Yonghong,CHENG Weili,CHENG Tao(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 ocational College,Taizhou,Jiangsu225300)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take the market as the guidance,take the quality as the center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promot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enhance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nnovation 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normalization.The key link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core problem,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 evaluation,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problems and summary.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qualit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高职教育历经多年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建设时期,经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工程教育、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为典型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中心”实施内涵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于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常态化。
专业导师制采用专业指导式与技术传授式相结合的专业导师制培养形式和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专业导师制以应用型大学导师制度为标本,引入其典型成功经验,探索实践出一条院校发展、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专业导师制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并起到了示范效应。
1高职专业导师制的关键环节专业导师制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推行依赖于校企联盟的重视与决策,依托于决策管理部门给予的政策支持,并通过行政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通力配合,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形成高职专业导师制机制。
包括:顶层制度设计、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技能培训等相衔接的诸多环节,在各环节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自上而下、环环相扣、互动牵制的链条,链条上各环节紧密联系、措施配套,使其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
顶层制度是支撑专业导师制的基础条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形成一系列配套制度,作为专业导师制实施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性框架。
包括专业导师资格认定、导师工作机制与教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重大制度政策。
行政管理部门以制度框架为指导,提出导师制实施的配套制度和办法,教学、科研单位制定导师制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涵盖导师制培养方案、师资团队组建、课程建设规划、实训基地与导师工作站(室)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开发、教学与技能培训等实施细则。
下属教学单位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点、师生比例、教学平台等综合因素,来决定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实施的力度和范围。
2高职专业导师制的核心问题导师制与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同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不同的是,与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通才培养的普适性、大众化特征相比,导师制注重个性化定制培养,主要面向行业企业一线技术能手、骨干力量和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对象一般是一定条件范围内的受教育者,比如特长生、优秀生和拔尖学生。
与导师制特征相适应,专业导师制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导师制的配套制度、实施要求、实施途径及培养质量评价等环节中。
(1)政策制度的宽口径。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是承担专业导师制教学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接受导师制培养的客体,由于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同,学生个性存在差异,行政部门的制学科探索412016年/第三十期/十月(下)度应是宽口径的,尽可能给予教学、科研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方便灵活地安排专业导师制实施计划。
(2)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
以行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规划校内导师制工作站(室)、企业导师工作站、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新企业加入校企联盟,巩固强化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建立和改善导师制培养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开展导师制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3)组织与实施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遵循导师资格认定原则选择专业导师,实施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教师争取教科研项目机会,激励更多教师承担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在选择培养对象上,拥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掌握师生比。
安排导师制学习、实践、工作及研究任务,在开发导师制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多元化。
针对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双方共建评价机制与信息反馈两大机制。
建立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多方主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研究硬性评价指标和内涵评价指标相结合,设定系统化、动态化评价综合指标。
研究科学化、系统化评价方法,使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分析研究评价内容与反馈信息,诊断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发现评价中的偏差,针对性地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监督和指导,健全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3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培养机制运行3.1构建制度体系我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近40家合作企业成立校企联盟,通过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实施细则,共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研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
管理部门制定宽口径的导师制配套制度和办法,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专业导师资格认定、师生双向选择、导师工作制度、导师培训、绩效考核与奖励、导师能力评价等制度与办法。
(1)专业导师资格认定。
择优选用有敬业精神、科研水平强、创新能力强的教师,纳入到专业导师资源库。
(2)师生双向选择。
以重点专业、优先发展学科为核心,选拔特长生、优秀生和专业积极分子为培养对象,培养拔尖人才,配备优秀专业导师,确定师生配比,师生之间双向选择,引导优秀生、特长生学习,促进提升专业特长与个性发展。
(3)导师工作机制。
制定专业导师制“工、学、研”各阶段任务,组织专题讲座、小组专题讨论、技能竞赛、专业实训、课题研究、项目开发。
(4)专业导师培训制度。
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深化行校企合作,进行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和交流,提升导师业务水平。
(5)绩效考核与奖励。
形成集学生专业学习与指导、专业实践、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社会服务、实习与就业等成果为依据的导师绩效奖励体系。
(6)导师能力评价。
量化考核专业导师工作指标,实施专业导师评价、信息反馈,评定导师业务能力,作为衡量续聘专业导师依据。
3.2搭建基础环境校企联盟组织机构下的管理、教学、科研单位协作完成师资团队组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与导师工作站(基地)建设,搭建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培养的基础设施平台。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完成重点专业、品牌专业、优先发展专业的导师导师制培养基础环境的建设任务。
3.3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实施在校方政策、制度、资金支持下,以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研融合为平台,规划形成了一套面向培养行业企业拔尖人才、各具特色的工学研专业导师制教学实践的实施路径。
人才培养划分为专业入门、学习与实践、职业拓展阶段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导师针对特长生、优秀生、拔尖生个性特征,保持师生双向互动与交流,为其安排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学习、实践、工作、研究任务。
4工学研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4.1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为衡量和评价培养质量,学校成立人才质量评估评价领导小组,分析论证行业企业外部需求与校方的内部需求,确定其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行工学研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4.2人才质量评价方法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方法通过主动获取明确提出的人才质量需求,并挖掘不明确的、潜在的需求,尽可能最大化地为行业企业提供“积极”的人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