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简析舞剧《李白》中的道家美学思想
简析舞剧《李白》中的道家美学思想《李白》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舞蹈家李希辰编导的舞剧,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传奇一生为主线,通过舞蹈、音乐、道具和服装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现了李白的豪迈、奔放和不羁的人生风采。
在这部舞剧中,道家美学思想贯穿始终,表现在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境界的追求和表达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舞剧《李白》中的具体表现入手,简析其中蕴含的道家美学思想。
舞剧《李白》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体现了道家美学思想。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之道,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舞剧中,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李白与自然的交融,他在山水之间畅游,与风云共舞,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奇幻。
舞剧中的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轻盈的动作,表现出与自然的融合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种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
舞剧《李白》中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表达也体现了道家美学思想。
道家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舞剧中,李白的个性特点和心灵境界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他豪迈、奔放、不羁,但又深思熟虑,潇洒自在。
在舞剧中,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李白与世间的种种纷扰的对抗与超越,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超脱的愿望。
这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返璞归真、修身养性的理念,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超脱的美学观念。
舞剧《李白》中的道家美学思想贯穿始终,通过对自然、人生境界和自我的追求和表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舞剧《李白》不仅仅是一部反映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传达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的力作。
它以舞蹈的形式将道家美学思想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并通过舞者们的表演,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超脱、对自我的真实与纯粹的美学观念,为当代观众呈现了一场思想与艺术的盛宴。
舞剧《李白》的成功演出,不仅丰富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内涵,更为当代中国的道家美学思想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道家美学思想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现代艺术设计中对道家美学思想传承
现代艺术设计中对道家美学思想的传承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244-01摘要道家的美学思想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根基,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并与设计意识相融合,是设计理念的一种创新,也是传承传统美学思想的必要手段之一。
同时,现代艺术设计对道家美学思想的借鉴和发扬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更加体现出其精神价值与人文关怀。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道家美学思想自然无为返璞归真虚静无我传承现代艺术设计依附于文化而发展进步,每一时期的艺术设计作品无一不是文化的产物与体现。
现代艺术设计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不同时期及地区的文化底蕴与美学观念。
其中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前进方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中对道家美学思想的借鉴和发扬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本身更加体现出其精神价值与人文关怀。
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美学思想百家争鸣,其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独树一帜。
道家所重视的是生命自然之美,是自然而本真的天性,天地万物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与自然的消亡,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
道家讲求大音希声、大象希形的无为之美,其中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只有无为才能做到无所不为。
道家美学思想以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与哲学理念,深深地扎根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其美学思想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根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与变革。
因此,对道家美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能增加历史文化积淀,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道家“自然无为”美学思想的传承现代艺术设计以朴素为美的审美标准与理想,是从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那里开始的,崇尚自然无为即“道法自然”是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
道家美学思想主张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生长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是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存在和运行的状态。
传统道家思想与现代设计文化
在许 多的设计作 品中 .设计 师把道
家思 想 中 的 贵 柔 ”思 想融 会 贯 通 于 自 己
也就短短三十三篇。有学者说 . 它们是一 以创造出更多富有诗意与想象空间的设计 空白 , 看似无形之境 , 实乃设计者 的匠心 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 . 一句就涵盖 作 品 。 有三玄三要 的妙义 . 阐述了为人行事 的法 独 运 . 未到而意 已至 。 笔 正如清代 笪重光
画鉴 》 中所 说 :“ 实 相 生 ,无 画 虚 有无相生 这对概念曾广泛应用到 所 著 《
传统与创新 —— 3 9
图 1 以保 护 水 资 源 为 主题 的 公 益招 贴
图 2 赖特设计 的 “ 水别墅” 流
处 皆成妙境 ” 空白亦可 以看作是 中国古 特质也是间接源 自于道家的另一个重要思 德经》第八章 )的含义。其与 淮南 子 ・ …。 代艺术创作中意象表达 的~种方式 。“ 意 想— — 贵 柔 ” 。 象”是现代设计语言 中的潜语言成分 , 渗 透 了设计 者的理念 、意念 、情感等诸 多 意 ”的因素。老子曾说 过 :容器 的中间
那些玄奥、 深邃 . 读来也有几分拗 口的辨
证 论 著 .能 够指 引我 们 的艺 术 创 作 吗 7
传统道家思想里有许多对立统一具有 向思维的理论原点。 )它具有视觉的愉悦
辩 正 意 味 的概 念 . 老 子 曾说 过 有无 相 性 、 象 的机 巧性 以及 设 计 中 以少 胜 多 的 如 想
用 ” 返璞归真 ” 道法 自然”四个方面来阐述道 家思想对 中国 当代艺术设计所产生 、“ 、“
的深远影响 。
我们 常常置于这样 的质疑声 中 :中 度 、方法及要义。我们现代人 的生活处处 中国书画、 诗词 、 乐、 音 建筑等各个领域 ,
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发展
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发展当代艺术是一个极具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也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
在当代艺术中,美学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当代艺术家赋予了这种艺术形式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发展,以及这种美学思想带给当代艺术的启示和挑战。
一、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美学思想是指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和理解,它成为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源泉,启示着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表达。
在当代艺术中,美学思想得到了复兴和再现,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美的多元理解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多元的现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式来理解和表达。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通常通过创造不同的形式来探索美的多重性,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形式都成为了他们表达美的语言。
他们通过对材料、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的表现,使各种形式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2.对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传统美学理论通常把美归纳到一些客观的标准中,例如,比例、对称、和谐等,这些标准被认为是判断美的根据。
然而,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往往对这些传统标准进行颠覆,挑战观众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一些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失真、扭曲、重复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对美的理解,同时也挑战了观众的审美经验。
3.对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探讨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美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还与社会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往往通过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表达来探讨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例如,《红与黑》,一幅由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制作的作品,通过对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进行描绘和讽刺,探讨了美的社会性。
二、美学思想带给当代艺术的启示和挑战美学思想不仅仅是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它还带给了当代艺术启示和挑战。
1.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美的本质和价值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当代艺术家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把握时代脉搏,依据时代要求和审美需求创作作品,从而吸引观众的关注和认同。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以宋朝山水画为例中华是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出了灿烂辉煌的精神文明。
道家,儒家,佛家等等共同谱就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为艺术发展打造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这其中在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心、悟。
比如宋朝山水画中体现的自然美、融合美与超越美,都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即道、心、悟。
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道,即是自然美的美学思想。
其中的心,则是融合美的美学思想。
其中的悟,则是超越美的美学思想。
宋朝山水画中强调少则得,多则惑,这意思是,少去可以获得更多,贪多反而迷惑。
比如《寒江独钓图》,除了独钓者坐在船上,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为空白,突出写意,这体现了自然美的精髓;又由于其寥寥几笔突出了自然形象中的诗意特征,以景传情,达到情感色彩与景的交融,也突出了融合美的特征;另外,《寒江独钓图》中一大特点就是虚实结合,正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悟,体现深刻的超越美。
道法美学不仅启发了宋朝画家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成就了我国深厚的山水文化艺术,更是给当代带来不少价值和意义。
道家美学的观念里,将人生意境与自然融合,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田园之中,发现人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生价值。
宋朝山水画因此得到启发,衍生出新的山水画意境。
在《寒江独钓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美所体现的“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有”与“无”的融合统一。
其中,想“虚”就是画面留白的地方,“实”就是画面中的笔墨画出来的地方。
从《寒江独钓图》中,我们能够发现自然之美,欣赏山水田园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
以《寒江独钓图》为代表的诗画表达出一种隐逸避世、顿悟渐修的思想,更是是现代人反思人生的重要思想来源。
道家美学中也体现了庄子的主流思想,即自由精神。
庄子自由精神的根基就是“道”。
《寒江独钓图》中的空间意识其实是一种心理意识。
论楚艺术中的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文章 编号 :1 6 7 1 — 1 6 0 2( 2 0 1 7 )0 2 0 — 0 0 2 6— 0 2 天地 之美而 达万物 之理 。是故 至人 无为 ,大 圣不 作 ,观于 天地 之 谓 也’ ) 。天地 的 “ 大 荚 ” 便是 “ 道” ,天地 便 是 美 的结 合 体 ,圣 人
有 ,欲 以观其 徼 ) ,无 目的 而又 合 目的 ,不有 意 为之 而 又尤 所 不 为 ( 道 法 自然 ,道 常无 为 而又无 不 为 ) 。“ 道 ” 就像 … 股 神 奇 的 力 量 ,虽 看不 见 ,摸不 着 ,但 可 以感 知到 ,并 创 造 了这 宇 宙 万 物 ;
2 道家美 学思想产 生 的原 因
2 . 1 个人 原 因
任 何 社会 伦理 ,天 子 工侯 甚 至 诸 神 上 帝 的最 高 法 则 ,是 宇 宙 万 物
得 以生长 、运 行 、变 化 的 终 极பைடு நூலகம்原 因 ,是 视 而 不 见 而 又 无 处 不 在
( 无 ,名天 地之 始 ;有 , 万物 之母 。敝 常 尤 ,欲 以 观 其妙 ;故常
道家思 想 的 代表 人 老 子 、庄 子 及 其 弟 子 们 大 都 是 楚 国 人 。据
《 庄子 》 一书所 记载有 道家思 想 的人 物 ,除 了子虚 、乌 有之 辈 而外 ,
儿乎 全是楚 人 。与 老 子创 立 道 家 学 说 的 同 时有 孔 子 创 立 的儒 家 学 说 ,前者代 表 了南方 的学术 主流 ,而后 者代表 了北方 的学 术主流 。
时处春 秋战 国时期 ,各 困进行政 治体 制 变革 ,需要 逐 步 完 成封
的合 目的性 。而 “ 道” 和美 都可感 知 的 ,却又 远远 超 人 们 的直 观 感受 ,诉诸感 觉 却 又 超 感 觉 ( 道 之 为物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其 巾有象 ) ;并 且都 可通过人 们 可感 知 的外在 形式 表达 m来 , 并 唤起人 们 的感情 、联想 和想象 ,但这 些外 在形 式 又 远远 不 能完 全 地 表达 出它们 ( 故常无 ,欲 以观其妙 ;故 常有 ,欲 以观 其徼 ) 。 正 是因为 老子 的 “ 道 ”和 艺术有 着许 多天 然 的契合 之处 ,后 人 便 把道 家哲学 思想 引 申为道 家美 学思 想 。而在后 来 继 承 和发扬 了道
浅论道家美学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联系
浅论道家美学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联系道家成就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理论,中国艺术更是在老庄哲学的指导下,艺术在精神思想方面走上了极致。
其中,道家关于自然、虚静、虚实结合等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与继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传统艺术则通过物质媒介的“象征尺度”和“象征意象”等形式和内容,从而体现道家思想的成分。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原,“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庄道家则侧重于“天道”或“自然之道”,天、人统一于“道”,可见中国道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虽然他们本身没有直接的涉及到艺术领域的问题,也没有对艺术进行实质上的探讨,但他们的思想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为后代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建立的价值取向。
第一,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这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讲,第一方面,道家对园林自然崇尚“大象无形”、“天地有大美”,中国园林自然山水式的修造方式讲究自然美,融合美,清幽雅致,要具有很高的环境美感和意境美感,使人们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或审美情境中产生精神的放松、愉悦。
于是中国园林自然山水中有“一池水可为汪洋千顷,一堆石乃表崇山九仞”之说。
这样才使观光者和园林在精神层面上得以交流,使主客体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对应统一,这既是所说的“天人合一”思想。
第二方面,老庄的“虚无”思想很大程度的体现在中国园林的空间处理上,中国园林的各个构成要素本身就是虚实的代表:水为虚,山为实,敞轩、凉亭、迥廊则亦虚亦实,加上在园林的花草灌木配置,都是在虚实结合的理论中进行管理配置。
同时造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特征:“小中见大”。
第三方面,在园林的空间结构处理上,经常采用含蓄委婉、遮掩隐藏、暗示隐喻等手法,以及对景、对比等方式,这些均能使空间具有深讳莫测的丰富感,使人觉得景外有景,园外有园。
例如,苏州的留园便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空间效果。
第二,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书画,“含道映物”,从古自今中国画家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象。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中国美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中国美学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以及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以下是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一、儒家美学儒家美学是中国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爱”、“礼制”和“中和之美”。
儒家美学认为,美是一种道德品质的表现,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感体验。
在儒家美学中,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它是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
同时,儒家美学也强调“中和之美”,认为它是审美境界的最高标准。
儒家美学对于艺术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儒家美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是实现“仁爱”和“中和之美”的手段。
儒家美学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认为艺术应该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儒家美学对于艺术的要求是高度的伦理性和社会性。
二、道家美学道家美学是中国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美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自然”和“虚实相生”。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共处,认为美的本质在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道家美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平衡的手段。
道家美学强调艺术的自由性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应该能够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道家美学对于艺术的要求是高度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三、佛教禅宗美学佛教禅宗美学是中国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是佛教禅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禅宗美学的核心是“禅定”、“般若”和“空”。
佛教禅宗美学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在佛教禅宗美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是实现内心平静的手段。
佛教禅宗美学强调艺术的修行作用,认为艺术应该能够帮助人们修行成佛。
因此,佛教禅宗美学对于艺术的要求是高度的修行作用和宗教性。
道家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思想和价值观对当代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领域,道家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家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哲学启示。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境界,这种思想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自然元素融入作品中,通过对自然的表现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自然主义”或“生态艺术”。
2. 道家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虚静无为”,这种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无为”的思想融入作品中,通过对“无为”的表现来表达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理解,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无为主义”或“虚无主义”。
3. 道家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成”,这种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无为”的思想融入创作中,通过对“无为”的表现来表达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理解,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无为而成”或“无为而成”。
总之,道家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
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哲学、审美和创作方式,而且对当代艺术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宋代瓷器看道家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摘要:宋代属于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宋代瓷器灿若繁星,其背后蕴含着的是人们对到道家美学思想的崇高追求。
道家美学不仅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更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创作理念,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文化源泉。
文章旨在通过赏析宋代瓷器之美,探寻道家美学思想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为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而提供全新思路。
关键词:宋代瓷器道家美学现代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8-0078-02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is the golden er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rcelain. The porcelain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like stars. Behind it was the lofty pursuit of Taoism aesthetics. Taoist aesthetics not only ha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but also contains a wealth of artistic creation ideas. It is a cultural source of human art creation.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ner beauty of Taoist aesthetics and modern art design through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Song Dynasty porcelain, an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ultivating national cultural awareness and developing Chinese modern art design.Keywords:The song dynasty porcelain Taoist aesthetics Modern art design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王雨晴引言“道”也是道家美学的起源,其所强调的是“自然”、“素朴”、“无为”等艺术观点。
从宋代瓷器看道家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从宋代瓷器看道家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作者:王雨晴来源:《设计》2018年第15期摘要:宋代属于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宋代瓷器灿若繁星,其背后蕴含着的是人们对到道家美学思想的崇高追求。
道家美学不仅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更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创作理念,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文化源泉。
文章旨在通过赏析宋代瓷器之美,探寻道家美学思想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为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而提供全新思路。
关键词:宋代瓷器道家美学现代艺术设计引言“道”也是道家美学的起源,其所强调的是“自然”、“素朴”、“无为”等艺术观点。
宋代的统治者对道教的大力提倡使得道家哲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宋代瓷器作为时代的产物,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品,也承载着道家美学思想文化。
换言之,读懂了宋瓷就等于打开了道家美学的大门。
艺术与设计又具有相通性,因此从宋代瓷器的艺术性方面进行赏析,可提炼出优秀的道家传统美学观念,将之融入于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设计品味,为中国特色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来源。
一、宋代瓷器之美(一)追求“简约”: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如图1)造型优美大气,淡雅脱俗,整个瓶体施以青釉,色泽通透,没有多余的杂质。
在瓶身刻有简单的缠枝牡丹纹、莲花瓣纹用以点缀,花纹均匀而协调,整体看上去纯洁真挚,给人一种超世绝伦、简洁朴素的美妙之感,透露出的是匠师们对瓷器简约之美的无限追求。
同样,宋瓷中的汝窑水仙盆、天青釉菊纹碗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这都得益于它们造型极为简洁,色泽的绝对单纯。
这些宋瓷正是蕴含着道家“大道至简”的哲学观,“大道至简”的本意是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也就是说越是高级的东西就越是简单明了,意味着“少而精”,它是智慧的沉淀而非不动脑而达到的简单。
庄子也曾提出“形残而神全”,和“大道至简”的思想观点不谋而合,其内涵则是用最简的“形”来传达意味深长的“神”,“简约”也与老子的“有无”“虚实”相关联,如老子所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万事万物不在于满,如同无声胜有声,隐含着的则是“少即多”的内涵,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传神”、“留白”有着共通之处。
道家对艺术的看法作文素材
道家对艺术的看法作文素材《道家思想中的艺术之美》道家思想,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对于艺术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在艺术创作中,这一理念体现为追求自然而然、毫不做作的表达。
艺术家不应刻意去迎合某种既定的模式或标准,而是要让内心的情感和灵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如同山间清泉,顺势而下,清新脱俗。
比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画家们常常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悟,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笔触,展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势,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却能传达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并非指毫无作为,而是指不妄为、不刻意去干预。
在艺术领域,这意味着艺术家要摒弃过多的功利心和目的性,不为了追求名利而创作。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持久的魅力。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他们写诗作画,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而非为了功成名就。
正是这种无功利的创作心态,使得他们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成为艺术的瑰宝。
道家还强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最高境界的艺术往往是那些超越了具体形式和表象的作品。
它们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引发无尽的遐想和感悟,但又难以用言语来准确描述。
比如一首绝妙的音乐,在旋律的起伏之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力量;一幅杰出的绘画,其空白之处或许比着墨之处更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种“无形之美”,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修养,更需要欣赏者用心去领悟和感受。
道家思想中的“阴阳调和”观念,也在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艺术作品中的虚实、疏密、刚柔等元素的相互映衬和平衡,能够营造出和谐的美感。
书法中的笔画粗细、轻重的变化,舞蹈中动作的缓急、张弛的把握,都是阴阳调和的生动诠释。
只有在这种平衡与和谐中,艺术作品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道家思想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的意象表达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的意象表达道家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画则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的意象表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道家美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书画的关系以及中国画的意象表达等方面展开论述。
道家美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
道家认为世界万物各自追随着自己的本性与规律,自由自在地展现其存在与发展。
这一思想意味着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强求于外,而是从内心自觉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与才华。
在中国画中,画家往往会注重自然的表现,追求虚实相间、有声无声的表达,让画面更具内在力量与韵律美。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之间还存在着深刻的思想共鸣。
道家强调自由自在、无拘束的心境,而中国画也注重意境的表达。
在绘画中,往往以一笔一墨、一点一线勾勒出画面的主要内容,而竭力避免过多冗杂的细节,并通过意象的表达来传达画家的情感与思想。
这种追求简洁明快、留白有趣的表达方式,与道家强调顺性的思想有着契合。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还共同强调“虚静”与“真实”。
道家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虚无的,万物皆由虚空而生。
中国画在表现形态上追求形神兼备,注重描绘事物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表达,而不仅仅是物象的形态。
中国画家在构图与绘画中往往通过虚化、简化与借景等手法来强调虚静的意境,使画面更富有诗意与哲理。
道家美学思想还与中国画的“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画的意象表达是一种借景抒情的表现方式,通过具象事物来隐喻抒发情感与思想。
道家认为世界的真理是无法言说与把握的,只能通过心性的超越而获得。
中国画家在绘画中追求形象与意象的和谐,常常通过形象的隐喻与暗示来诉说自己的思想,使观者感受到无言的意蕴与启示。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道家美学思想强调自然与自由的表达,引导着中国画家在作品中追求意境、虚实相间的艺术表达。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形式与风格,通过意象的表达来传递画家的情感与思想,寄托着对生命、自然与世界的感悟与追寻。
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一、介绍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美学理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家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二、道家学说的基本原理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道”和“无为而治”,相信“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所有事物都应当遵从自然规律而自然而然地发生。
三、道家学说对中国画的影响道家学说对中国画艺术影响深远。
其思想强调“道”和“无为而治”,所以在艺术中,画家要追求自然和谐,不动声色地表现自然景象,避免过度表达和装饰,大力强调省略和留白,追求“有墨不随形”的表现方式。
四、道家学说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道家学说极力倡导宁静无声、静思、静听,崇尚“五音”的调和,主张“无声胜有声”,这些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孕育了中国独特的音乐风格。
五、道家学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道家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
这种保护生命的思想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中,成为了一种文学意象和情感基础。
六、道家学说对中国建筑的影响道家学说重视“物不为用,为之而无为”,相信“以无所不为,而无不为”,提倡依据自然规律而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大量运用自然元素,以达到凝重、宁静、优雅的效果。
例如,古代建筑的飞檐翘角、石墙花窗、雕梁画栋等都蕴含了浓厚的道家文化内涵。
七、结论可以看出,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它倡导自然和谐,崇尚无为自然,这种思想反映在各种艺术形式中,使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韵味。
今天,虽然在现代社会,很难继承传统的思想和理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的道家学说中,汲取更多的启示和领悟,继承并传承中国传统美学,让它在今天的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贡献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贡献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无为而治”、“反求诸己”等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道家思想赋予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自然、避免过度干涉自然,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贯彻。
例如中国园林文化中,追求自然恬静的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有机结合,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体验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感,这就是道家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此外,在中国文学中,道家思想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山水诗”,强调“物我两忘”的境界,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创造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歌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其次,道家思想为中国哲学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中国哲学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由迷信、巫术逐渐转向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且产生了多元化的学派和流派。
例如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的法家思想,即以“法治”代替“德治”,推崇法制、强调权威、重视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和“命运观”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道家思想对于发展中国哲学的思路和方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家思想提倡的是归本于道、追求无为而治的修身方法,这也让中国哲学在气息灵动、通达自然的整体观念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再次,道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继承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例如现代表演艺术、电影、美术等,都旨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创作题材,发展出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形态,融入了道家思想的人文关怀、自然观念和审美观念。
当然,道家思想也影响到了中国当代人文思想的方向和内涵。
当代道家思想倡导“去物化,还道本真”,主张追求超越物质的生命价值,这在当代世界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参考意义。
因此,道家思想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很重的影响,而且在当代文化中也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论道家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
论道家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作者:陈羿州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6期摘要:先秦道家建立起以“道”为核心,从“道法自然”出发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这种“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状态。
家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对现代设计,特别是其生态美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无为;虚静;生态;以技载道;现代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63-01一、“自然无为”的现代设计观念《道德经》中:“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庄子说的这种“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主要是指保持事物的自然状态,不要强行妄为。
“无为”于“物”,才能“无不为”实现“万物将自宾”的目的。
“无为”之于现代艺术设计,就是在创造过程中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为了这种“无为”,庄子提出了“虚静”这一重要思想,“虚静”作为“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度显示及其对宁静状态的追求,而独有的主体艺术体验的境界,对现代设计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庄子·天道》中他说到:“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可见,庄子的“虚静”是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的,是指人在主体精神上达到与“道”合一时的境界,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永恒的无为自守的安静”。
“虚静”是主体排除了一切外界的干扰,使其精神超脱于物质与现实的种种束缚,进入一种无功利的精神自由的境界,它是艺术创作活动进行的基础。
浅谈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浅谈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摘要]老子,道家思想及学派的创始人,其传承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同时,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以及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做具有重大的贡献。
在老子的哲学中,“美”是他的毕生追求并且还将“美”与他追求的最高境界——“道”相结合,诠释出了他对人性本真以及自然中的“道”的一种理想追求。
老子美学思想中展现的整体、含蓄、自然、以及柔弱性美,既表达出了其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对当代文学艺术中美学的发展以及现实社会的精神追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及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老子美学思想;文学艺术;“道”;自然美;审美理想1 引言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老子美学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对中国现代的哲学与美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著名学者李泽厚曾经说过:“道家思想的发展相比于儒家思想及其他各类流派思想的发展都更注重于掌握文学艺术、审美取向以及创作标准的重要特点,这也使得道家思想对于现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多的处于创作与审美这一层面。
”老子美学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他的审美思想规律被后世众多的文学艺术家逐渐转化为了永恒追求的审美思想境界[1]。
《老子》这一书籍里对于“美”的直接论述并没有多少,但有关美学思想的独到见解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依旧影响深远。
老子追求道的同时依旧将“美”作为毕生的追求,并将二者在同一层面上有机地结合,合为“美道合一”,而从这一结合中抽离出的本质即为人性上的“真、善、美”。
老子美学中的“美”主要体现为:天得道即万物清明的整体美、深奥而灵通的含蓄美、任由万物肆意生长的自然美以及水润万物而不逐名的高洁美,而在这些美的体现中“信言不美”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由此造就出了老子独特而又深刻的美学思想及内涵,使其对于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仍具有影响颇深的现实意义[2]。
2 老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2.1 “天得一以清”中所蕴藏的整体美得道则万物清明是诠释整体美的一种体现,而整体美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原则更在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审美上有所体现[3]。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美学是哲学在艺术和审美上的延伸。
老子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其哲学中的“道法自然”蕴含着他的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目的和审美方式,具有丰富深刻的美学内涵。
“自然”一词最早出现在《老子》中。
老子认为天、地、人以及连他本人也“不知其名”而勉强命名为“道”的事物都是效法自然而存在的。
也就是说老子认为“道”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自然”。
老子曰:“道法自然”、“希言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道”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具有一种不依赖与其他事物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决定了“道”的存在和循环过程是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
强调“道”的独立性和“自然”是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这个命题的最基本的规定。
老子把自然无为的“道”看做一切美的根源,美的本质就是自然之美。
他的自然之美思想,体现了“道”所派生的特征,也体现了“道”的自然延伸。
老子以“道”作为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宣告了我国美学系统理论的诞生。
老子的“道法自然”说是最富于美学意味的,它对我国古代的艺术审美乃至社会人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老子的“道法自然”传达了老子美学的一个最基本思想,即关于真与美的统一观。
在老子看来,最美的即是最自然的,最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境界就是合乎自然之道,体现素朴自然。
“自然”成为历代许多艺术家所竭力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
中国设计师在设计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多。
建筑设计上,如贝聿铭,虽为外籍,但终归是华人。
其建筑设计风格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而在这样的现代主义风格中,贝聿铭又偏好吸收中式元素,将中国文化和思想展示给全世界。
靳埭强是中国的平面大师,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
靳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论道家的审美理念与现代设计
论道家的审美理念与现代设计设计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有多样的理论范式。
这主要源于主体审美追求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审美上往往具有趋,这种趋不是人为的强制,而往往是自然的.由于文化具有历史性、群体性等特征,其在民族审美和设计上也必然会反映出来。
这就是一定民族和地域上的特定文化基干在民族审美和设计风格上的映射.本文主要讨论一下道家的审美理念对现代设计表达的意义。
一、文化概念本身的审美意义传统文化上的审美规范的,不是主观的或者某种制度强制的产物,而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的,是文明长期推进、的必然结果。
文化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识和把握的积淀,一方面其自身的就体现了人类的审美要求,体现了主观审美理念对外部客观美的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也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是人类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
文明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对美追索的过程。
就我国对文化概念本身的解释而言,就具有设计要素(如色、符号、纹理、线条)的某种伸展和审美情趣的追求,表现出本初的审美意义。
据专家考证,文化概念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指**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在此基础上, 文又有若干引申义。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曦画八卦,造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其二,由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应,所以《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如《礼记乐记》所谓礼减两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尚书大禹谟》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化 ,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家力图排除皮毛外相的迷惑而深入对象自然 本性 这亦是艺术家与大自然邂逅而最后心性与自然凑 合的过程 他们往往把不因熟练而油滑的 生涩 与见 素抱朴 复归自然的 稚拙 视为艺术品味以致具体用
笔 用墨的圭臬
中国的诗画以抒发纯真性灵为极致 一贯反对矫情
伪性 以自然为美 以真为贵 攻击理学甚烈而受佛道
艺术是取消人类痛苦 抑郁 释放心胸块垒的精神 良药 无论是灾难深重的战争年代还是闲情漫步的和平 岁月 艺术将始终成为人类泄导情感的美的形式 艺术
家来而复去 宇宙却无言地永存着 诸种流派都烟云过 眼 而美却存在着 在一片叶子 一朵野花 在一泓清 泉 在巨川大壑 在星汉罗列 在天体运转 没有宗教 般的虔诚 就没有艺术 因此 无论是理性的 感悟的 写实的 写意的 具象的 抽象的艺术家 都不要忘记 自己是自然之子 艺术家的一切创造 倘若是美的创 造 都只能是 道法自然
道家的道法自然 体道合一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古典 园林艺术 器物艺术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中国古典园林 堪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范式 呈现不规则 不对称的布 局 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虚实渗透 使人足不出户 便 能感受自然的亲切温馨 感悟宇宙的浩瀚无边 [2]中国 古代的瓷器讲求造型 釉色 纹饰的自然赋形以及烧成 工艺的经意与不经意 巧夺天工 的艺术效果 [3]
绿色设计 等便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
二 道家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张扬与发展
20 世纪末 日益全球化的信息世界给艺术创造提供 了新的文化语境 冷战 结束后的所谓 文明冲突 使中国艺术家对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身份的自觉意识得 到加强 对西方艺术的认识 由世纪初 批判的武器 立 足本土的变革 变为 对武器的批判 面向世界的对 话 这其中所蕴涵的审美价值观变化 正构成了中华艺 术崛起的历史背景 传统中国艺术精神中的文化特质 尤其是道家美学理想中 以天合天 返朴归真 等天 道观在人们新的生存体验中开始重新被确认与重视 如 果说 道家美学的和谐是建立在落后农耕生产方式基础 上的朴素的田园牧歌式的 和谐 那么今天艺术追崇的
第25卷 第1期 2004年1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Vol. 25 No.1 Jan. 2004
道家美学思想与当职业学院 基础部 湖南 益阳 413000
第 25 卷
彭泽立 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59
动 另外 产品设计中讲求返朴归真 不掺合人工元素 的 草木染 重视环境保护 以延展产品寿命 轻薄短 小 的设计概念等等 [6]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 地 球村 的深层思虑和对大自然的亲情关怀
三 体验自由自在生命快乐的艺术追求 艺术并非 乡愿俗客的乐土 亦非趋附风雅的园林 那是真正的自然 之子 醉客狂士的天堂 这些人用庄子对至人的描述 是 逍遥 苟简 不贷 他们纯任情性 逍遥于太 虚之境 他们不尚浮华 生活于简朴之中 他们是纯粹的 个性的 自由自在的 不受束缚茧囚的生命快乐 现代艺 术在平衡 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同时 其艺术创作的根本 出发点是突破艺术中的拘谨与匠气 在艺术创作中超感觉 的无拘无束 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的 神性 现代人要想 在精神上获得真正的自由 必须改变被高科技手段 市场 经济链条 物役 的尴尬局面 必须冲破世俗人伦的因果 链接 从而取得精神上无拘无束的 逍遥游 只有这样 现代人才会产生不懈奋进的勇气与信心 挽救艺术理性颓 败的状态 现代陶艺就是以手工制作来对抗现代工业的标 准化 程式化 忽视陶瓷功能性要求 而凸显人类生活的 精神追求与情趣表达 实现人类在感性世界里的精神超 逸
58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
庄子所容忍的只有一种艺术家 那便是一种处于情 态自由的 彻底忘怀得失的 解衣般礴的 无今无古的 无功利观念的艺术家 裸露着身体 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扫尽一切人间的伪态 包括服饰 礼仪 受揖不立 等 等 他们在释放自由灵魂的同时 也释放了受礼教束缚 的形骸 这时 艺术家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还 回归那 宁静和谐的太始 忘却机变和智巧 这是中国的书画艺 术一向以 朴 和 拙 为最高境界的根本的哲学依据
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在 画语录 远尘章 中 讲 人为物蔽 则与尘交 人为物使 则心受劳 劳心 于刻画而自毁 蔽尘于笔墨而自拘 我则物随物蔽 尘随尘交 则心不劳 心不劳则有画矣 在石涛看来 画 不是劳心苦志的产物 是一种无求无待的状态 这 是 以天合天 体道合一的宇宙观在绘画理论上的妙说 因此 现代画家傅抱石每得称心之作时 便喜钤 往往 醉后 的自刻闲章 以表达当时的创作心境 中国浪漫 主义作家 诗人千百年来也大都秉承道家无拘无束的艺 术风骨 凌厉放纵 忘情歌啸
和谐 是生发于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基础上的 辨证和 谐 那么 当代文化语境下 如何彰显传统的道家审美 理想呢 应在积极而不守持的开拓性艺术实践中 回归 自然 实现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精神沟通 在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宇宙的关系上 由过去人类标榜的征服 自然 物尽其用的 人类中心主义 向 天人合一 以 天合天 生生不息的 宇宙中心主义 发展 承认人与 自然休戚相关 将人类自身与幸福快乐建立在与生态环 境和谐统一的状态之中 即道家所谓的 天和 — 天乐 的美好情境
道家美学思想在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中从 拒绝 走 向 回归 进入 20 世纪 中西艺术在时代变迁的大背 景下 均发生了 反传统 的剧烈变革 无论是被 五 四 新文化运动号角催醒的古老中国 还是笼罩在世界 大战阴影中的西方世界 古典和谐的审美理想之境已经 过去 人们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切身体尝到的是美与丑 理性与非理性 个人与社会 私人情感与历史命运 个 体生命与民族灾难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 生活在这其 中的敏感的艺术家们 不期然地带着否定以往的激动与 兴奋 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圆圈 他们勇敢或偏执地 走在人们的前面 体验破坏与创造的快感 西方二十世 纪现代艺术的败笔之一 是以表达艺术家内在与外在的 抗争 不调和 不平衡为目标 很难说他们创造美 [1](P62) 在这种以反叛为主旨的思想中 我们鲜明地看到了西方 现代艺术强烈的 前卫 逻辑 拒绝古典原则 拒绝商 业化 拒绝通俗 拒绝被解释 甚至拒绝交流 [4](P214)
无所作为 大圣亦不能妄自运作 人们要想入道 就必
须采取 心斋 坐忘 的办法 在庄子看来 天地是
硕大无朋的熔炉 而造化则是技艺高超的大匠人 生死
存亡浑浑然一体 都归于大化的熔炉之中 诚然 当我
们的艺术家在人生的体验上 没有一种彻底的大解脱
仍然在倒悬之苦中挣扎 那是无法与大自然在浑然中邂
逅 也无法去了解天地无言的大美 当一个艺术家荡涤
一 面向未来发展的 绿色绘画 观念 象绿色 植物维护生态平衡一样 让当代艺术重新以表现人与自 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的有机和谐作为目标 维护人 类精神的平衡 当今 [4](P259) 西方现代艺术亦开始陷入一 种困惑之中 所以在当下世界艺术格局中 回归自然 既是传统的 又是现代的 是中国传统精神与世界未来 潮流的汇合点 [5]面对未来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新生 关 键在于如何在身边的现实生活根基中建设自然生态模 式
胸中渣滓 洗尽世上铅华 忘怀得失 宠辱不惊 不只
技术之巧抛诸脑后 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四肢形骸 那时
才能真正做到眼不见绢素 手不知笔墨 下笔无非天然
之生机 大造之氤氲 放笔如在眼前 下笔即在腕底
唐代的大画家张燥作画时有些不择手段 只要达到感
悟 即使秃笔或用手指掌心作画都在所不计 [1](P125)
收稿日期 2003-11-25 作者简介 彭泽立 1966- 男 湖南益阳人 讲师 主要从事文艺理论 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J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942(2004)01–0057–03
源起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无疑是中国智慧的一朵 瑰丽奇葩 老子 庄子通过对天理 人情的玄览思索 提出了道为世界本源的宇宙观 形成了他们极为重要的 美学思想 所谓 道法自然 以天合天 见素抱朴 等等 这些思想对于我国传统艺术的生发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 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因此 研究道家美学思想对于当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影响至深的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其 童心说 中阐明
了求真去伪的思想 童心者 绝假纯真 若失却童
心 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 这和老子 复
归于朴 复归于婴 的思想完全一致 [1] P91 袁宏道
论诗文主张 性灵说 与李贽的 童心说 如出一辙
无论李贽的 童心 袁宏道的 性灵 还是徐渭的 本
体 王国维的 赤子之心 都说的是 真 是艺术的
根本 而一切的伪 一切的矫情伪态 应制酬酌都是文
艺之大敌
庄子是道家美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美学思想可谓彻
底的真和朴 这和他本人社会的 政治的思想完全一致
美 在庄子看来 存在于天籁 地籁和人籁之中 他认
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
成理而不说 天地的大美 四时的序列 万物的枯荣
都因 道
自然的伟力所致 哪怕至人在它面前也
一 道家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艺中的渗透
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者是老子 老子哲学的基本 核心是自然之道 它与一切反道而行的仁义 一切抗拒 自然大智慧的大伪格格不入 老子所追逐的天道自然 乃是不受污染的 充分而全面发展完善的人性 这人性 是复归于朴的 与宇宙本体同在的
这种回归自然纯朴的理想 对于中国此后千百年的 文论 诗论和画论 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伪 善的仁义礼教之前 老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的叛逆性质 这对后世的庄子 刘勰 钟嵘直至明代的徐渭 李贽 袁宏道和清代石涛的理论 都有着内在的启示 而 [1](P86) 老子哲学对中国山水画 山水诗的影响 更是内在而深 刻的 中国的诗与画 着重空灵与澹泊,要求艺术家能 观 于象外 得之环中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其中的 环 中 心源 和老子追求的体道为一的境界是完全契合 的 此时 诗人和画家才能 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 之舌言情 真正达到了老子所谓的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