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化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第二章 核酸化学
1 核苷酸的组成
核酸化学
• 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作为DNA或RNA结构单元的 核苷酸分别是5′-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5′-磷酸-核糖 核苷酸。核苷酸 核苷+磷酸
戊糖+碱基+磷酸
O
HO P OH2C O B OH
O
HO P OH2C O B OH
OH OH
OH
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
B=腺 嘌 呤 , 鸟 嘌 呤 , 胞 嘧 啶 , 尿 嘧 啶 或 胸 腺 密 啶
核酸化学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多 糖 类 荚 膜
R型菌
(粗糙、 无毒性)
S型菌
(光滑、 有毒性)
核酸化学
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核酸化学
将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核酸化学
将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核酸化学
将R型活菌与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O
(N = A、G、C、U、T)
O-
P
O
5´
CH2
O
N 碱基
O-
磷酸
4´ H
H 1´
O H 3´
2´ H
OH (O)H
核糖
(一)、戊糖
核酸化学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DNA所含的糖为 βD-2-脱氧核糖;RNA所含的糖则为β-D-核糖。
HOCH2 O OH HH
H
H
OH OH
D-核糖
Ribose
HOCH2 O OH HH
(四)核苷酸nucleotide
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第5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第5章核酸化学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2、核酸的一级结构;3、增色效应;4、DNA变性;5、T m值;二、符号辨识1、DNA;2、RNA;3、mRNA;4、tRNA;5、rRNA;6、AMP;7、dADP;8、A TP;9、NAD;10、NADP;11、FAD;12、CoA;13、DNase;14、RNase;15、Tm;三、填空1、RNA有三种类型,它们是(), ()和();2、除()只含有DNA或者只含有RNA外,其它生物细胞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3、核酸具有不同的结构,()通常为双链,()通常为单链;4、原核生物染色体DNA和细胞器DNA为()状双链,真核生物染色体DNA为()双链;5、核苷酸由核苷和()组成,核苷由()和()组成;6、构成核苷酸的碱基与戊糖连接的类型属于()连接,糖的构型为()型;7、稀有碱基在RNA中的含量比在DNA中的丰富,尤其在()中最为突出,约占10%左右;8、具有第二信使功能的核苷酸是()和();9、辅酶类核苷酸包括()、()、()和();10、多聚核苷酸是通过核苷酸的C5’-()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C3’-()形成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11、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通常称为()磷酸二酯键;12、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单核苷酸之间通过()相连接以及单核苷酸的()及排列顺序;13、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存在5’-()结构(甲基化的鸟苷酸)和3’-()尾结构;14、1953年,J.Watson和F.Crick提出了著名的()模型;15、DNA分子由两条DNA单链组成,为()双螺旋结构,螺旋中的两条主干链方向(),侧链()互补配对;16、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A与()结合,G 与()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17、碱基互补形成碱基对时,A和T之间形成()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个氢键;18、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的()、()堆积力和()的负电荷与介质中阳离子的正电荷之间形成的离子键;19、DNA的()结构是指DNA分子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20、超螺旋是DNA()结构的一种形式;21、真核生物的核酸通常与蛋白质复合在一起,称为()。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NA
• DNA和RNA的区别
不同点 戊糖 碱基 二级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 种类 RNA 核糖 G C A U 单链 忠实性较低 多 (mRNA,rRNA, tRNA 等) DNA 脱氧核糖 G C A T 双链 忠实性高 少
碱基互补配对: 腺嘌呤/胸腺嘧啶(A-T)
4.双螺旋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
小沟
大沟
(二) 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
• 三种DNA构型的比较
螺距 旋向 (nm) 每圈碱 基数 螺旋直径 (nm) 骨架 走行
存在条件
A型 右手 B型 右手
2.3 3.54
11 10.5
2.5 2.4
平滑 平滑
体外脱水 生理条件
(二)碱基
碱基(base)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腺嘌呤
嘌呤 碱基 嘧啶 鸟嘌呤 存在于DNA和RNA中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仅存在于RNA中 仅存在于DNA中
NH2
嘌呤(purine,Pu)
N 7 8 9 NH
N
N
NH
5 4
6 3 N
1N 2
腺嘌呤(adenine, A)
O N
N
NH
NH
鸟嘌呤(guanine, G)
(二) 原核生物DNA的环状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多为环状,以负超螺旋的形 式存在,平均每200碱基就有一个超螺旋形成。
DNA超螺旋结构的电镜图象
(三)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DNA染色质呈现出的串珠样结构。 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
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
核酸分类及命名规则
核酸可分为DNA和RNA两大类,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基因组DNA、病毒DNA、mRNA、tRNA、 rRNA等。
核酸的命名通常包括种类、来源和特定序列信息,如人类基因组DNA可命名为hgDNA,mRNA可命 名为信使RNA等。
02
DNA结构与性质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 组成,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长约21nt的双链RNA,可引导RISC复合物识别并切割靶mRNA,实现基因沉默。
其他小分子RNA
如piRNA、snoRNA等,在基因表达调控、RNA修饰等方面发挥作用。
04
核酸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方法
核酸溶解度和沉淀条件
溶解度
核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 剂。其溶解度受温度、pH、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非同源重组
发生在非同源序列之间的重组过程。这种重 组不依赖于序列之间的相似性,而是通过一 些特殊的蛋白质和酶的作用来实现DNA片 段的连接。非同源重组可能导致基因的重排 和染色体的不稳定,进而对生物体产生遗传 影响。
07
总结与展望
核酸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核酸结构与功能研
究
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和RNA多 种功能,阐明了遗传信息存储、 传递和表达机制。
05
核酸酶及其作用机制
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方式
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 列,并在该序列内部进行切割, 产生特定的DNA片段。
外切酶
从DNA或RNA链的末端开始,逐 个水解核苷酸,释放单个的核苷 酸或寡核苷酸。
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应用
连接DNA片段
第三章 核酸——生物化学(ssy)
螺旋直径为2nm,相邻碱基
平面距离0.34nm,螺旋一圈
螺距3.4nm,一圈10对碱基。
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
側,与对侧碱基形成氢键配 对 ( 互 补 配 对 形 式 : A=T; GC) 。
碱基互补配对 A T G C
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
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
稳定性。 离子键屏蔽磷酸基团之间 的静电斥力
5′端
C
A
G
3′端
书写方法
A
G
T
G
C
T
线条式
5 P
P
P
P
P
P
OH 3
字母式
5 pApCpTpGpCpT-OH 3
5 A C T G C T 3
2、 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碱基组成分析 Chargaff 规则:[A] = [T] [G] [C] 碱基的理化数据分析 A-T、G-C以氢键配对较合理
第 三 章 核 酸 化 学
返回
俗
语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牛的后代仍然是牛 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 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 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金丝猴的后代 仍然是金丝猴
思考: 到底是什么物质在亲子代的遗传 中起作用呢?
2004年12月26日,圣诞节欢乐的气氛尚未结束, 此时,位处南亚的印尼发生了史上第四大强震, 芮氏规模9.0,引发波及东南亚8个国家的海啸。
b. 多磷酸核苷酸:
指含两个以上磷酸基的核苷酸,如ADP 、ATP 、 GDP、 GTP 、 UDP和UTP等.
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 第二版 6核酸的性质
二、核酸的酸碱性
01 02
03 04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嘌呤碱与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
碱基
紫 外
核苷 ➢ 240nm~290 nm的紫外波段有强烈
线
核苷酸 的吸收峰;
核酸 ➢ 最大吸收值在260 nm附近。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核酸的紫外吸收:
➢ 碱基紧密堆积在一起,核酸的Fra bibliotek6.核酸的性质
主讲人:
核酸的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酸碱性 3、核酸的紫外吸收 4、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复习:核酸的结构
DNA的结构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脱氧核苷酸的 排列顺序
双螺旋结构
三级结构
超螺旋结构
RNA的结构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一条单链通过自身回折 形成双螺旋和环状突起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1.物种和个体间亲缘关系研究; 2.疾病诊断研究。
小结
1、了解核酸的一般性质; 2、熟悉核酸的酸碱性; 3、掌握核酸的紫外吸收; 4、掌握核酸的变性、复性 5、比较:核酸与蛋白质的性质
谢谢
➢ 核酸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 DNA和RNA的钠盐比游离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 DNA和RNA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0.14mol/L NaCl -
+
1~2mol/L NaCl +
-
乙醇沉淀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4、沉降特性
➢ 核酸受到强大离心力的作用时可从溶液中沉降下来; ➢ 沉降速度与核酸的大小和密度有关; ➢ 可用超离心法纯化核酸或将不同构象的核酸进行分离,
紫
紫外吸收值比其各核苷酸成分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化学
核糖核酸酶类
牛胰核糖核酸酶:存在于牛胰中,简称为 RNaseⅠ,只作用于RNA,十分耐热,是具 有极高专一性的内切酶。 核糖核酸酶T1:从米曲霉中获得的,耐热, 耐酸,专一性更强。 核糖核酸酶T2:来源同T1,核酸酶:也叫做DNaseⅠ, 需要镁离子参与,切断双链DNA或者单链 DNA为寡聚核苷酸,平均长度为4个核苷酸。 ② 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也叫做DNaseⅡ, 需要钠离子激活,镁离子抑制活性。 ③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降解外源性DNA,目 前发现有数千种,是基因工程最重要的工 具酶。
RNA功能的多样性
① ② ③ ④ ⑤ 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作用于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调节; 生物催化与其他的细胞功能 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 核酸中核苷酸的连 接方式 二. DNA的分子结构 三. RNA的分子结构
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1. 核苷酸可以被酸、碱 和酶水解,水解后产 生寡核苷酸、核苷酸、 核苷和碱基。 2. 实验证明,核苷酸是 通过磷酸二酯键彼此 相连,并且形成的是 3’-5’磷酸二酯键(后 面核酸降解中详细说 明)。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① 一般由73-78个核苷酸组成; ② 碱基中有较多的稀有碱基; ③ 3’末端均有CCA-OH结构,用以携带氨基 酸,5’多为pG或者pC。
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① 氨基酸臂,由3’和5’末端的7对互补碱基构 成,携带氨基酸,富含G,形成双螺旋; ② 二氢尿嘧啶环,8-12个核苷酸组成,由34对碱基构成双螺旋; ③ 反密码子环,7个核苷酸组成,其中3个组 成反密码子环; ④ 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标志 ⑤ TψC环,是tRNA中起连接作用的。
生物化学第二章 核酸化学
李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
DNA的二级结构是三螺旋?
1962年,三人分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
(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 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简称 DNA单链)组成。两条链 沿着同一根轴平行盘绕, 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螺旋中的两条链方向相 反,即其中一条链的方 向为5′→3′,而另一条链 的方向为3′→5′,螺旋结 构上有大沟和小沟。
两类 核酸在分子组成上的异同点
组分 磷酸 戊糖 碱 嘌呤 基 嘧啶
RNA
DNA
磷酸Βιβλιοθήκη 核糖脱氧核糖AG
U
C
T
核苷酸的衍生物
ⅰ ATP (腺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
d d d
核苷酸及其多磷酸化合物
ⅱ 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 (cGMP)
•这两种环核苷酸在细胞代谢调节中具有重要作 用,是传递激素作用的媒介物。称为二级信使。
(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 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 基对。碱基的相互结合 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 即A与T结合,G与C结 合,碱基之间的这种一 一对应关系,称为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A和T之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A
T
C
G
(3)嘌呤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 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 位于螺旋外侧,彼此以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 分子的骨架。碱基环平面与 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 碱基环平面成90°角。
级结构的可能性较小。
* mRNA的功能 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按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抄录并传送至核糖体,用以决定 其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质
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
(五)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1、多磷酸核苷酸
NDP NTP (A,G, C, U)
dNDP dNTP (A,G, C, T)
H N
N H
N
H
9
N
H
O-
O-
O-
腺嘌呤
~ ~ -O— P -O— P -O— P HOH2C5′ O OH
‖
‖
O
O
‖
O
4′
1′
3′ 2′
M-单 D-二 T-三 P-磷酸
Erwin Chargaff (1905-1995)
3、 DNA 分子X射线衍射照片
DNA 分子 X射线衍射照片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ouble-helical structure) 1953年,James Watson & Francis
James Watson & Francis Crick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核 酸(nucleic acid)
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 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分布于细胞核(98%),线 粒体,叶绿体, 质粒。
由于几何形状的限制,碱基对只能由嘌呤和嘧啶配对,即A 与T,G与C。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A和T之间形 成两个氢键, 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碱基配对和氢键形成
3、双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为2 nm,相邻两个 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轴距)为0.34 nm, 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距(即螺 旋旋转一圈的高度)为3.4 nm。
生物化学合工大第四章核酸化学
RNA分子的结构特点
二、RNA的分子结构
碱基组成:A、G、C、U (A=U/G≡C); 稀有碱基较多,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多为单链结构,少数局部形成螺旋(发夹结构); 分子较小。
结构特点:
1
分类:
信使RNA( mRNA) 转运RNA ( tRNA) 核糖体RNA (r RNA)
2
(一)RNA的特点及分类
核酸中也存在一些不常见的稀有碱基。稀有碱基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上述碱基的甲基化产物。 二氢尿嘧啶 (DHU)
修饰碱基的简写符号
( 为1时可以不写 )
三、核苷(nucleoside)
核苷:戊糖+碱基 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 核苷中戊糖与碱基的连接方式:
1’
2’
3’
4’
C
C
A
Ala
3´
5´
2) rRNA的分子结构
特征: 单链,螺旋化程度较tRNA低 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后方能发挥其功能
5SRNA的二级结构
3)mRNA的分子结构
在转录一章讲授
一般物理性质
稳定性
紫外吸收性质
02
核酸的水解
03
两性解离
06
变性
复性与杂交
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
01
DNA白色纤维状固体,RNA白色粉末状固
由dAMP、dGMP、 dCMP、 dTMP核苷酸单体通 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5’
5’
3’
3’
结构式
5′-磷酸端(常用5′-P表示);3′-羟基端(常用3 ′-OH表示) 核苷酸链具有方向性,当表示一个核苷酸链时,必须注明它的方向是5′→3′或是3′→5′。
生物化学重点_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要点 _第二章核酸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一、核酸的化学构成 :1、含氮碱 : 参加核酸与核苷酸构成的含氮碱主要分为嘌呤碱与嘧啶碱两大类。
构成核苷酸的嘧啶碱主要有三种——尿嘧啶 (U) 、胞嘧啶 (C)与胸腺嘧啶 (T),它们都就是嘧啶的衍生物。
构成核苷酸的嘌呤碱主要有两种——腺嘌呤 (A) 与鸟嘌呤 (G),它们都就是嘌呤的衍生物。
2、戊糖 :核苷酸中的戊糖主要有两种,即β-D- 核糖与β-D-2- 脱氧核糖 ,由此构成的核苷酸也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3、核苷 :核苷就是由戊糖与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而生成的化合物。
由“罕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称为“罕有核苷”。
如 :假尿苷 (ψ)二、核苷酸的构造与命名:核苷酸就是由核苷与磷酸经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包含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核苷酸又可按其在 5’位缩合的磷酸基的多少 ,分为一磷酸核苷 (核苷酸 )、二磷酸核苷与三磷酸核苷。
别的 ,生物体内还存在一些特别的环核苷酸 ,常有的为环一磷酸腺苷 (cAMP) 与环一磷酸鸟苷 (cGMP),它们往常就是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核苷酸往常使用缩写符号进行命名。
第一位符号用小写字母 d 代表脱氧 ,第二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碱基 ,第三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磷酸基的数量 ,第四位用大写字母 P 代表磷酸。
三、核酸的一级构造 :核苷酸经过 3’ ,5-磷’酸二酯键连结起来形成的不含侧链的多核苷酸长链化合物就称为核酸。
核酸拥有方向性,5’-位上拥有自由磷酸基的尾端称为5’-端,3’-位上拥有自由羟基的尾端称为3’-端。
DNA 由 dAMP 、dGMP、dCMP 与 dTMP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构成。
DNA 的一级构造就就是指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摆列次序及连结方式。
RNA由AMP,GMP,CMP,UMP 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四、 DNA 的二级构造 :DNA 双螺旋构造就是 DNA 二级构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就是 Watson与 Crick 两位科学家于 1953 年提出来的一种构造模型 ,其主要实验依照就是 Chargaff 研究小组对 DNA 的化学构成进行的剖析研究,即 DNA 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摩尔百分比为 A=T 、 G=C、 A+G=T+C(Chargaff 原则 ),以及由 Wilkins 研究小组达成的 DNA晶体 X 线衍射图谱剖析。
核酸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核酸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核酸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遗传物质。
它们由核苷酸单元组成,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在生物体内,核酸分为两种类型:脱氧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是一种双链结构,由两根互补的单链组成,形成了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RNA则是单链结构。
DNA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则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碱基是决定其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
DNA中有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RNA中胸腺嘧啶(T)被一个类似的碱基尿嘧啶(U)取代。
这些碱基的顺序以及它们在核酸链中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除了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核酸还参与了许多生物化学过程。
例如,RNA可以作为一种酶的形式存在,称为核酸酶(RNA酶),它们能够催化和调控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此外,核酸还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基因调控等许多生物过程。
由于核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对核酸的研究也成为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生命的本质,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化学ppt核酸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方 式复制生物体的技术,包括动物
克隆和植物克隆等。
克隆技术在畜牧业、农业和医学 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克隆 动物、转基因植物和组织工程等。
克隆技术的关键在于细胞核移植 和胚胎发育,目前已经成功实现 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但技术难度 和伦理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基因治疗与基因诊断
04
核酸的功能
DNA的功能
遗传信息的储存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将遗传信息从亲代 传递给子代。
基因表达的调控
DNA中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调 控生物体的各种功能。
细胞分裂与增殖的指导
DNA中的遗传信息指导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维持生物体的正 常生长和发育。
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模板和 催化作用,通过与核糖体的结合指导 氨基酸的合成。
DNA和RNA的比较
DNA和RNA都是核酸,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有
所不同。
01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中,负责传递遗传信息 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03
DNA中的碱基是A、T、 G、C,而RNA中的碱 基是A、U、G、C。
自然选择与进化
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对生物的 选择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
被淘汰。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 力,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 适应环境的生物得以生存和繁
衍,并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自然选择具有定向性,即有利 于生存和繁衍的变异会被保留 下来,不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变 异则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多样性 的形成和生物的不断进化。
03
核酸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核酸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
生物化学5.5 第五章 核酸化学
DNA双螺旋结构的证据
① X射线衍射数据 ② Chargaff 规则 ③ 碱基的互变异构
DNA分子中不同碱基之间的可能配对
分子扁平可紧密堆积 单环与双环配对
密实
配对 防水 不溶于水可稳定贮藏
四种碱基
大沟和小沟
双螺旋稳定的因素
(1)氢键 氢键固然重要,但主要决定碱基配对的特
异性,对双螺旋稳定的贡献不是最重要的,起
常见的核糖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环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AMP、ADP和ATP
能量合成、别构效应物 蛋白质合成
CTP:脂肪合成 UTP:糖原合成
OHOHOH O
CH2CHCHCHCH2OPOH
NN
OH
CH3
CO
CH3
NH NC
O
CH3OH O
O
CH2 C CH C NH CH2 CH2 C NH CH2CH2S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型双螺旋、B型双螺旋和Z型双螺旋的比较
Z-DNA
由Alex Rich发现
存在于DNA富含G:C的区域 G为顺式构象 C 保持反式,但整个胞苷酸(碱基和脱
氧核糖)翻转180度 结果是 G:C 氢键在Z-DNA中得以保持!
从DNA双螺旋到染色体
染 色 体 紧 密 包 裹 核 酸
决定性作用的是碱基堆集力。
(2)碱基堆集力
5’
3’
这是碱基对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
所产生的力。它包括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碱
基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与相邻碱基之间环重叠的
面积成正比。总的趋势是嘌呤与嘌呤之间>嘌呤 3’ 与嘧啶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另外碱基的甲基
5’
化能提高碱基的堆积力。
生物化学04.核酸
核骨架相连,再由突环组成玫瑰花结,进而组成
螺旋圈,由螺旋圈再组装成染色单体。
长度 1400nm 染色体
700nm 螺旋圈(每圈30个玫瑰花结)
300nm 玫瑰花结(6个突环)
核骨架
150nm 突环(平均75000bp)
30nm 纤丝(每圈6个核小体) 11nm 核小体链(每个核小体200bp) 2nm DNA
1.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3´, 5´- 磷酸二酯键 2. DNA分子有极性: 5´ 3´ 3. 不同DNA分子碱基的数目、比例、排列顺序千 变万化。
• DNA一级结构的两种缩写方式:
线条式:
文字式: …pTpGpCpApT…
…pT-G-C-A-T…
(二)DNA的二级结构
Watson and Crick’s paper in Nature 1953.
B 适中 右手 2.37nm 0.34nm 34.6º 10.4 3.54nm 1º
Z 细长 左手 1.84nm 0.38nm 60º 12 4.56nm 9º
(三) DNA的三级结构
• 定义:
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螺旋化,形成超螺旋 DNA。
1. 环形DNA
细菌染色体、质粒DNA、某些病毒DNA、线粒体 和叶绿体DNA等为环形DNA。 在细胞中以超螺旋形式存在。
Backbone of DNA
(3)碱基对位于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借助 H键一一配对,A与T配对, 形成两个H键,C 与G配对,形成三个H键——以上碱基配对原 则,称碱基互补(base complementary) 。 碱基平面与纵轴相垂直。
4 6 1 3
4 6 1 2 3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
(轴距)为0.34 nm,
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
小 沟
个螺旋,其螺距(即
螺旋旋转一圈)的高
度)为3.4 nm。
大 沟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5)
两条链借碱基之间 的氢键和碱基堆积 力(即碱基之间的 范德华力)牢固的 连接起来,维持 DNA双螺旋的三 维结构。
两条链是碱基互补 关系。
3. DNA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因素
• 氢键 •碱基堆积力 •磷酸基上负电荷被胞内 组蛋白或正离子中和 •碱基处于疏水环境中
4. DNA的双螺旋结构的意义
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 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 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 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上个世纪生命科学的重 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 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1928年细菌学家Griffith 细菌毒性实验
1952年美国Hershey 噬菌体感染实验
DNA的遗传作用的进一步证明 是来自A.Hershy和M.Chase的噬菌 体感染大肠杆菌的研究。用放射性 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DNA,使标 记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经短期 保温后,噬菌体就附着在细菌上。 然后用搅拌器(10000转/分)搅拌 几分钟,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 再用高速离心机使细菌沉淀,分析 沉淀和上清中的放射性(右图)。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进行同样的验证实验。
5’
3’ 5’
3’
5′-磷酸端(常用5′-P表 示);3′-羟基端(常用3 ′-OH表示)
核苷酸链具有方向性,当 表示一个核苷酸链时,必 须注明它的方向是5′→3′ 或是3′→5′。
结构式
ACG T 3' 3' 3' 3'
P P P P OPH 5' 5' 5' 5'
线条式
5′PAPCPGPCPTPGPTPAOH 3′ 5′ PACGCTGTAOH 3′
D-核糖
HOCH2 O OH HH
H
H
OH H
D-2-脱氧核糖
二、碱基
1. 嘌呤(Purine)
腺嘌呤Adenine A
鸟嘌呤guanine G
2. 嘧啶(Pyrimidine)
胞嘧啶
C
尿嘧啶
U
胸腺嘧啶 T
核酸中也存在一些不常见的稀有碱基。稀有碱 基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上述碱基的甲基化产物。
NH 2
一、核酸的研究历史
•1868 F. Miescher从脓细胞的细胞核中分离出了一 种 含磷酸的有机物,当时称为核素(nuclein),后称为核 酸(nucleic acid)。 •1944 Avery 等通过肺炎球菌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 传物质。 •1952 Hershey, Chase-噬菌体标记实验。 •1953 Watson和Crick提出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 •1958 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973 Boyer,Cohen-DNA Cloning(克隆)。 •1976 DNA Sequencing(序列分析)。 •1990 Human Genome Project(人类基因组计划)。
线粒体mDNA (少量)
脱氧核糖核酸 叶绿体ctDNA (少量)等
拟核 质粒DNA(plasmi
病毒DNA
RNA
细胞质(90%)
核糖核酸 核仁(少量)
细胞质 病毒RNA
注:生物细胞都含有DNA 和 RNA; 病毒中只含 DNA 或 只含 RNA。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酸是由几十个甚至几千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 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
(D o r h U )
H CH 3 N
N
N
NN
dR
N 6 -M e th y l-d A
NH 2
N
CH 3
ON
dR5Leabharlann -M e th yl-d C(2)
Ade HO CH 2 O
HH
H OH
H OCH 3
2 '- O - 甲 基 腺 苷 ((AAmm) )
(3)
O
HN
O
HO CH 2 O
H
H
H OH OH
N
CH 3
ON
dR
5 -M e th y l-d C
二氢尿嘧啶 (DHU)
修饰碱基的简写符号
取代基
取代位置 核苷
m22 N
取代基的数目 ( 为1时可以不写 )
三、核苷(nucleoside)
•核苷:戊糖+碱基 •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 •核苷中戊糖与碱基的连接方式:
5’
4’
1’
螺旋中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即其中一条 链的方向为5′→3′,而另一条链的方向 为3′→5′,两条链共同围绕一个假想的 中心轴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2)
疏水的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亲水 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 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脱氧核糖平 面与中心轴平行。
由于几何形状的限制,碱基对只能由 嘌呤和嘧啶配对,即A与T,G与C。这 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A和T之 间形成两个氢键, G与C之间形成三个 氢键。
NH 5
1' H
假尿嘧啶核苷
(p s e u d o u rid in e )
(ψ)
取代基用下列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
甲基m
乙酰基ac
甲硫基ms
羟基o或h
异戊烯基i
羧基c
氨基n 硫基s
例:
S HN
O
N
R
O
HN
O
N
R
s4 U
CH 2 OH
o m 5U或 h m 5U
四、核苷酸(nucleotide)
1.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根据
(1)Chargaff定则 (1950s,E. Chargaff发现)
I. DNA碱基组成符合: A=T;G=C; A+G=T+C。
II. 不对称比率:A+T/G+C; III. 物种不同,DNA碱基组成不同; IV. 物种亲缘愈接近,碱基组成也愈接近,该
比 V. 率越相近似。 VI. Ⅲ.具有种的特异性,没有器官和组织的特异
DNA双螺旋构象 的类型
(三)DNA的三级结构---超螺 旋
1)超螺旋是指双螺旋进 一步扭曲或再螺旋的构 象。 2)正超螺旋(变紧,过 旋)和负超螺旋(变松, 欠旋)。 3)人类46条染色体的 DNA总长可达1.7m,经过 螺旋化压缩,实际总长只 有200nm。
负超螺旋
核小体盘绕及染色质示意图
2) 一个细胞或生物体所含的全套基因称 基因组。
二、RNA的分子结构
(一) RNA的分类及特点 (二) RNA分子的结构特点
(一)RNA的特点及分类
结构特点: 1. 碱基组成:A、G、C、U (A=U/G≡C); 2. 稀有碱基较多,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3. 多为单链结构,少数局部形成螺旋(发夹结构); 4. 分子较小。
DNA的存在形式--核小体
• 真核生物中DNA双螺旋沿着组蛋白 八聚体核心的短轴绕1.75圈,形成 左手超螺旋,称核小体。
•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 串珠状结构进一步卷曲形成螺线管,
后者再进一步卷曲形成超螺旋管, 形成染色单体。
基因和基因组
1) 基因即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生物 细胞中DNA分子的最小功能单位(交 换单位)。
字母式
DNA的一级结构也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顺序。
DNA的碱基顺序本身就是遗传信息存储的分子形 式。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即寓于DNA分子中四种 核苷酸千变万化的不同排列组合之中。
(二)DNA的二级结构
Watson 和 Crick 于1953年提 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说 明了DNA 的二级结构。(即B型 DNA)
3’ 2’
(OH)
5’
4’
1’
3’ 2’
(OH)
修饰核苷/稀有核苷
修饰核苷包括三种情况:
(1)由修饰碱基和糖组成的核苷 (2)由非修饰碱基和2'-O-甲基核糖组成的核苷 (3)由碱基与糖连接方式特殊的核苷
(1) O
H
HN
H
H ONH
R 二5氢, 6 -尿d ih 嘧y d r啶o u r核id in苷e
1944年Avery细菌转化实验
肺炎病菌有二种,一种是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有荚 膜、菌落光滑且有毒。这种菌通常外包有一层黏性 发光的多糖荚膜,它是细菌致病性的必要成分,引 起肺炎;另一种是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菌 落粗糙且无毒。
(a)将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使小鼠致 死。 (b)将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对小鼠无 害。 (c)将光滑型肺炎双球菌加热杀死后,再注入小鼠 体内,对小鼠无害。 (d)将加热杀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与粗糙型肺炎 双球菌一起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掉。 这说明粗糙 型肺炎双球菌变成了致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暗示 着被杀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某种因子,它进 入了粗糙型肺炎双球菌将它转化成了致死的光滑型肺 炎双球菌。 (e)从加热杀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并且尽可能地将混在DNA中的蛋白质除去,然后将除 去了蛋白质的DNA与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再注 入小鼠体内,小鼠死掉。
第 二 章
核 酸 化 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 第五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核酸(nucleic acid—NA)是一类重要 的生物大分子,担负着生命信息的储 存与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