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论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一)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的概念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基本特征:①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尺度作为辅助性补充。
②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本质特征)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职能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和报告(财务报表)。
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交易事项实质、会计要素、是否列入财务报告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告:形成财务报表监督职能: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国家监督: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实施的监督检查。
社会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机构等实施的监督活动。
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达到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的和要求。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债权人——关注企业偿债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关注企业纳税情况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关注投资方向内部使用者:经营管理者——关注经验管理所需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会计是适应( )和( )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2.会计的特点是( ),即对( )的管理。
3.会计的职能可以有很多,但其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 )与( )。
4.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管理工作,以( )作为最终目标。
5.会计监督的依据有( )和( )两种。
6.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 )和( )。
7.广义地解释权益概念,应包括( )和( )。
8.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一般可以分为( )和( )。
9.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 )和( )。
10.收入一般导致企业( )的增加或( )的减少,当然也导致()的增加。
11.资产一旦投入使用,就从资产形态转变为( )形态。
12.会计主体就是界定( )。
13.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 )、( )和( )。
14. ( )是会计的基本计量单位。
15.会计核算应采用( )作为记账基础。
16.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 )的所有权。
17.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是( )。
18.( )、( )和( )反映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
19.( )要求企业将各项营业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入账。
20.( )要求企业在期末结账时,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付未付的费用记入账簿。
21.会计恒等式是( )。
22.以( )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包含着( )前提(假设)。
23.会计上计算利润时应持( )态度,在有多种核算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避免导致企业虚增利润的做法,这就是( )原则,亦称为( )。
24.会计与( )、( )等各方面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25.( )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26.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 )进行反映。
27.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
28.一切费用都可以视为( )。
29.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时,会计等式( )。
第一章 总论(139)
第一章总论(139)一、中英文互译:1.天然药物化学2.有效成分3.植物化学4. 中药化学5.中草药成分化学6.有效部位7.Phytochemistry 8.The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9.The Chemistry of Tri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0.The Chemistry of Triditional Chinese and Herbal Drugs11.13C-NMR 12.MS 13.1H-NMR 14.GC-MS 15.TLC 16.Active Constituents/Active Extracts/Inactive Constituents17.CCD/DCCC/HSCCC 18.Reverse phase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19.Primary metabolites/Secondary metabolites20.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Partition chromatography21.Physical adsorption/Chemical adsorption/Semi-chemical adsorption22.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Exclusion chromatography23.Chemical shift/Coupling constant 24.Two dimensional development 25.DEPT/2D-NMR26.Glycosylation shift/Acylation shift二、名词解释:1.二次代谢产物2.HPLC 3.DCCC 4.FAB-MS5.一次代谢产物6.水/醇法7.有效成分8.苷化位移9.天然药物化学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第一章 总 论 一、市场管理法的概念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
值得说明的是市场管理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 互相配合,共同实现政府对市场交易干预的目的 维护市场秩序和公 平交易。 (二)市场管理法的作用 市场管理法的作用是指通过市场管理法的调整所达到的客观效果 1.保障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通过3个内在机制和1个外在机制实现的。所谓外 在机制即宏观调控机制;所谓3个内在机制是指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 和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又是优胜劣汰的评 价机制。 确保竞争机制就要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 2.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管理法的基本作用就是建立公平竞争的交易规则和维护交易秩 序,而市场交易秩序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经济中各种关系的稳定性(随 机行为和短期行为最小化)、结构的有序性(市场组织的规模和产业分 布合理)、行为的规则性(市场主体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见性(市场主体可以在决策时事先获 得利益预期)、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
三、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即市场管理法的基本精神和总的指导思想 (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机会均等和过程公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价值目的的基本内涵; 效率一般指经济速度与经济效益的总称。 市场管理法追求公平,也追求效率并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市场管 理法通过确保市场进退的自由和否定不公平竞争行为,确保实现效率所 必要的起点均等和过程公正,并以此来鼓励合法经营、诚实劳动,推动 经济增长,实现效率目标。同时,市场管理法肯定由于市场主体经营素 质和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并视之为一种结果公平。 (二)规则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主要表现在市场进退、微观经营决策和契约自 由等方面。规则即国家权力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可称市 场规制。 (三)授权与控权并重原则 授权即授予政府以管理、规制市场行为的权力;控权是对上述权力 的控制和制约。 市场管理法的三原则密切相联。通过授权与控权实现规制与自由, 通过规制与自由实现公平与效率。其中,授权与控权是手段,规制与自 由是初级目标、公平与效率是终极目标。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讲义--第一章 总论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讲义第一章总论高频考点:1.法律关系①三要素的名称和辨别②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判断③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2.法律事实①准确理解法律事实的概念②准确辨别事件与行为③熟悉法律行为的六种分类标准3.法的形式及效力①不同法的形式的名称②依据制定机关判断法的形式③法的效力等级问题4.经济仲裁①仲裁的适用范围②仲裁协议的综合性考点③仲裁裁决结果的综合性考点5.诉讼管辖①不同纠纷解决的管辖权综合问题②特殊地域管辖的辨别③专属管辖6.诉讼时效①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②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③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7.行政复议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②行政复议机关③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8.法律责任①不同类型法律责任的辨别②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③主刑与附加刑知识点:法律关系1.考点频率:★★★2.难度:低3.题型:选择、判断一、三要素的名称和辨别【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款18万元,该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甲公司与乙公司B.汽车C.18万元价款D.买卖合同『正确答案』A【例题·单选题】张某从一家电脑专卖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方该买卖的法律关系中,笔记本电脑属于()。
A.法律关系的主体B.法律关系的客体C.法律关系的事实D.法律关系的内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初级考试中,买卖关系中,买卖的物品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判断年龄条件辨认自己行为能力性质完全≥18周岁无障碍成年人≥16周岁,劳动收入无障碍未成年人限制8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成年人无<8周岁——未成年人≥18周岁不能辨认成年人8周岁~18周岁不能辨认未成年人【例题·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赵某,16周岁,在某超市上班B.王某,15周岁,辍学在家赋闲C.张某,20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D.李某,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在民法上,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选项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1讲_总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存货
第一章总论【会计计量属性·单选题】企业资产按照购买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计量,则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为()。
A.公允价值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历史成本【答案】D【解析】在历史成本下,企业资产按照购买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计量。
【资产的概念·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是()。
A.盘亏的固定资产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一项固定资产C.生产成本D.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答案】C【解析】选项A,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B,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C,生产成本余额系在产品,属于存货;选项D,不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单选题】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动的是()。
A.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C.回购本公司股票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答案】C【解析】选项C,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库存股是所有者权益的备抵科目,借方表示库存股增加,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减少;其他选项所描述的均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的变化,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单选题】关于权益性交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与主体之间的交易是权益性交易B.主体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易是权益性交易C.与权益性交易有关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D.权益性交易影响当期利润【答案】D【解析】与权益性交易有关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权益,不影响当期损益,不影响原商誉,选项D错误。
【收入的确认条件·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应计入损益的利得有()。
A.总额法下,企业非日常活动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摊销B.重组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D.接受控股股东捐赠现金【答案】AB【解析】选项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选项D,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属于企业利得。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第一章:总论
2、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 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 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 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
3、两者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 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前提), 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保障)。
9 第一章 总论
18 第一章 总论
(二)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 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1、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指会 计核算和监督谁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 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
19 第一章 总论
30 第一章 总论
3、相关性原则
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 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 管理的需要。
会计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如投资者要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决定是 否投资或继续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了解企业 的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税务部门 要了解企业的盈利及生产经营情况,以决定为企 业的纳税情况是否合理等等 。会计核算就要为各 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要面向社会,要满足所有 方面的要求。
(3)可验证:指有可靠的依据以复查数据
的来源及信息的提供过程。
28 第一章 总论
2、可比性原则
a.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 的会计事项时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 可比的会计信息。
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 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该原则要求 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 算方法与程序进行,所有企业单位的会计核 算必须建立在相互可以比较的基础上,使其 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便于比较、分析、汇总, 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需要。
第一章 总论
高等学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第四节 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等相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算货款。
【例1.4】27日,公司收到购货单位租用的包装物租金1 200元,但按合同约 定,所租用包装物于7月交货。 【例1.5】29日,公司以库存现金预付了下半年的报纸杂志费200元。 【例1.6】30日,公司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价款6 000元,但与卖方约定款 项在7月份支付。
高等学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二)债权人
债权人主要包括向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向企业提供商品 或劳务的供应商。
(三)政府及其经济监管部门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
高等学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第四节 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了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 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 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可靠、内容完整。 (二) 有用性 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 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和预测。 (三)可理解性 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应口径 一致,相互可比,即相同的经济业务在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要用相同的 会计方法来处理。
《管理学》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第三章 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管理决策 第五章 计划与战略 第六章 组织 第七章 领导 第八章 激励 第九章 沟通 第十章 控制
2020/5/11
.
1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一、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二、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三、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13
赫伯特·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2020/5/11
.
14
马克斯·韦伯(1864-1920) “组织理论之父”
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2020/5/11
.
15
美国管理协会:
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2020/5/11
.
16
2、管理的定义的归纳
所谓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 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包含四层含义:
2020/5/11
.
11
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泰勒(1856-1915)美国人, “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 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
2020/5/11
.
12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
2020/5/11
元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
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
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 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3. 国际化战略阶段——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
略阶段,别的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
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先难后易”、 “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 框架。
第一章 总论-法律关系三要素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法律关系三要素● 详细描述:1.主体 【注意】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1)公民(自然人):最常见的法律关系主体。
【注意】包括个体户、农户、合伙人等。
(2)机构和组织(法人)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 ③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包括无国籍人) 2.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 (1)权利即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例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荣誉称号B.经济管理行为C.非营利组织D.人身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C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
2.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自然人B.商品C.法人D.行为正确答案:A,C解析:选项BD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3.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3.客体客体的特征: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1)物 ①自然物:土地、矿藏等 ②人造物:建筑、机器等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一般等价物) 【注意】物可以有形态也可以没有形态。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著作、发明等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荣誉权) (3)行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①生产经营行为; ②经济管理行为; 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4)人身(部分或整体) 【注意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注意2】人身权利不能滥用。
A.某市财政局B.某研究院C.某学术团体D.个体工商户杨某正确答案:A,B,C,D解析:法律关系主体包括:(1)公民;(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负
应交税费
应付利润
债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概念: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留存收益 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 会计核算前提与会计基础
3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5 第五节 会计计量属性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 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二)普遍认同的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会
计
对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含
义
的 内
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容
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
三、会计目标和信息使用者
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 境地或标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空间范围
会计
会计假设
主体
时间范围
会计 分期
货币 计量
《财务管理学:中国视角》第1章 ——总论
1.1 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
利润最大化
股东价值最大化 利相益关相者关价者值价最值化最大化
•合理性:(1)动态角度来看,可以兼顾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 (2)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局限性:难以找到一个具体的指标来统计衡量“利益相关者价值”
1.1 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
• 企业目标演进:国际经验
1.3
财务管理的体制与组织
1.3 财务管理的体制与组织
• 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
财务活动 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为合理分配企业的财权和财力建立一套制度 化的规则,以正确处理企业各种财务关系。广义而言,财务管理体制包 括企业外部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两个方面。但狭义而 言,财务管理体制指的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进一步深化改革中
(2007年至今)
在积极追求经济目标 的同时,较以往更多 地兼顾了社会目标, 且经济目标与社会目 标随时间越来越趋于 平衡和协调
1.2
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与职能
1.2 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与职能
• 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的职能之一。它 是以企业财务目标为指引,以企业财务活动为对象的一种管理活动。
• 企业目标与类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的经营目标中最基本、最共同的一点就是盈利。
• 当前目标 • 短期目标 • 中期目标 • 长期目标
• 市场目标 • 质量目标 • 人力资源目标 • 研发目标
覆盖时间
覆盖范围
管理职能
管理层级
• 整体目标 • 财务目标
• 基层作业目标 • 中层职能目标 • 高层战略目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税收分配凭借政治权力为主,财产权力为辅。
()×2.税收的“三性”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
()√3.累进税率的基本特点是税率等级与征税对象的数额等级同方向变动,所以在级距临界点附近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4.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称为定额税率。
()×5.我国的增值税实行的是一次课征制。
()×6.税目是征税对象在应税内容上的具体化,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7.税率是应纳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的比例,也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8.纳税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因此各种税在其税法中都应规定纳税人的纳税期限。
√9.起征点是指达到或超过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达不到的不征税;而免征额是指达到和超过的,可按扣除其该数额后的余额计税。
()√10.区别一种财政收入是税还是非税,不仅要看它的名称,还要看它是否具有无偿性。
()×11.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多少,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称为定额税率。
()×12.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免税形式叫税基式减免。
()×13.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
()√14.向税务机关缴纳或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人。
()×15.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16.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17.尽管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机关不同,但它们的法律效率是相同的。
()×18.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体系的各个税种,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和个人。
()×19.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税收法规、部门规章或地方规章不得与税收行政法规相抵触,否则无效。
()√20.税收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基础1.法的本质: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规范性。
3.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至少两个】、内容、客体。
a、主体。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b、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C、客体。
物,非物质财富,行为,人身。
【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其特征是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4.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灾害,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6.法的分类7.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民法商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法律部门、刑法法律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1.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2.仲裁和民事诉讼适用于横向关系(平等民事主体)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或裁或审】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适用于纵向关系(不平等主体)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4.不能提请仲裁的情景:a、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b、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5.下列争议不适用于《仲裁法》:a、劳动争议的仲裁;b、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6.仲裁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
7.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8.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9.仲裁协议的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题目)第一章总论1
第一章总论——法律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这体现了法的()。
A.国家意志性B.强制性C.规范性D.普遍约束性2.小张和甲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小张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当日交付借款,小张一年后归还利息和本金共11万元。
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借款合同B.利息和本金11万元C.借款10万元D.小张和甲银行3.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C.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D.只有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权利能力4.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制造设备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乙方制造的该设备B.甲乙双方C.乙方承接制造设备的劳务行为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5.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的是()。
A.地震B.爆发战争C.纵火D.行政命令6.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
A.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B.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C.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D.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7.下列法律行为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B.按照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分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C.按照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分为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D.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分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的主要形式的是()。
A.宪法B.自治法规C.法律D.判决书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C.国务院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0.下列关于适用法的效力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统计学基础 第1章--总论
(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 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个别事物的 数量表现。
提示: 统计对现象的认识过程,是从对个体数量的认识开始, 再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 从个别认识到总体认识的过程,是从总体着眼、从个 体入手这样的一个总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检查点
2010年初,某高职院校有在校生9600人, 现在要对该校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进行 调查研究。 在学生总体中,按两种分类标准说明性别 是什么标志?而在男生总体中,性别又 是什么标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指标
1)对指标概念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 认为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名称。这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 统计设计阶段。此时的指标包含三个要素:指标的含义、指标的计 算范围、指标的计算方法,此时的指标是理论上的定义。 第二种理解: 认为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名称再加上具体数值。这种理解用 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统计分析阶段。此时指标包含6要素,除 了指标的含义、指标的计算范围、指标的计算方法三要素外,还包 括指标所属的时间、指标所属的空间、指标数值及计量单位,此时 是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的概念。
返回目录
1.4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定义 1)统计总体
统计总体简称为总体,是统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由客 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 整体。通常用“所有的……”或“全部……”来表示。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就是总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 位。通常用“每一……”来表示。
1.4.第一章 总论 第四节 生物力学基本原理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1.力2 与载荷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载荷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加力。 两者都是物质间的作用,但力是互相间的作用, 载荷3有施加者和承受者的区别。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2.应2 力与应变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 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 以抵3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 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物体受力变形时,体内各点变形程度一般不同。 某一点变形程度的力学量称为该点的应变,即: 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称应变。 3应变用ε表示,ε= L/L0,L是变形量,L0是初 始长度。 应变的物理意义是外力作用后产生变形的能力。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3.力2 -位移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用变形的位移为横坐标,相应的受力为纵坐标得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的运动规律。
3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2 生物力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计
算方法、计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基本指标如下:力与载荷、应力与应变、量、应力 3
松弛与蠕变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1.力2 与载荷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4.强2 度与刚度
刚度指受外力作用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用K表示,K=F/L, F是所受的力,L是F对应的 变形值。刚度的单位为:N/m2或Pa。力-位移曲线 中线3 性段的斜率即为材料的线性刚度。 刚度是材料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值。
一、生物力学概述
(二)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5.弹2 性模量
相对于地球作变速运动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 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第一章 总论-法律责任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法律责任● 详细描述:(一)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解释】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行政责任 1.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注意】“责令限期改正”属于行政命令不属于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三)刑事责任 1.主刑: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3年)、拘役(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最高1年)、有期徒刑(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 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注意】“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行政责任;“罚金;没收财产”属于刑事责任。
例题: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A.停止侵害B.返还财产C.支付违约金D.罚款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责任的种类。
罚款属于行政责任的范围。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责任范围的是()。
A.开除B.罚金C.责令停产D.吊销执照正确答案:B解析:罚金属于刑事责任附加刑,罚款属于行政责任。
3.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A.返还财产B.没收非法财物C.赔偿损失D.罚款正确答案:A,C解析:选项BD属于行政责任。
4.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责任。
5.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有期徒刑的期限是()。
A.10年以下B.1年以上6年以下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D.3年以上20年以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的分类
非流动资产
22
2014年12月30日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 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的确认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 能够可靠地计量
23
2014年12月30日
(二)负 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 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比较……
决策有用观强调 会计信息的相关 性
13
2014年12月30日
财务会计目标的两大观点
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提供企业管理当局 (受托者)履行经济管理责任的信息,向所有者(即委托人) 报告受托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帮助所有者确认或解除 受托责任。
比较……
受托责任观强调 会计信息的可靠 性
2014年12月30日
五、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 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 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 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41
2014年12月30日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可靠性
相关性
明晰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2014年12月30日
42
一、可靠性
真实性
• 如实表达,不加修饰
可靠性
可核性 中立性
• 信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
• 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43
持 续 经 营
含义
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 模削减业务。
作用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资产的计量、负债 的清偿均以此为前 提
2014年12月30日
38
三、会计分期
含义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 若干连续、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
会 计 分 期
作用
明确会计计算经营成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
2014年12月30日
29
(四)收 入
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0
2014年12月30日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收入的特征
2)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 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第一节 财务会计目标 第二节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计量
10
2014年12月30日
第一节 财务会计目标
一、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的含义
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发生交易 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为 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的对 外报告会计。
费用的确认
35
2014年12月30日
(六)利 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 利润的定义 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 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2014年12月30日
教学参考资料与阅读书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201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辅导教材《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负债的定义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 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 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4
2014年12月30日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特征
25
2014年12月30日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 年或者长于1年的一个营业 周期内偿还的负债,主要包 括短期借款、应付或预收账 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 费、应付股利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 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其 他负债。主要包括长 期借款、长期应付款、 应付债券等。
26
负债的分类
非流动负债
2014年12月30日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 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7
2014年12月30日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 益的利得和损失
——是指不应计入 当期损益、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发生增 减变动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或者向 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投入资本
所有者权益 的来源
2014年12月30日
7
第一章 总论
财务会计 中级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2014年12月30日
1
8
第一章
学习目标
No.1
总 论
熟悉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属性 熟悉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熟悉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9
No.2 No.2
No.3 No.3
2014年12月30日
章节内容
36
2014年12月30日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含义 会 计 主 体 作用
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37
会计主体 与法律主体
2014年12月30日
二、持续经营
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
31
2014年12月30日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收入的确认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可能导致企业 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2
2014年12月30日
(五)费用
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投资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一)资产
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
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 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0
2014年12月30日
1、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 济利益 资产的特征 2、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 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3、资产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
2014年12月30日
课程介绍
中级财务会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章)
第二部分 (第2~13章) 第三部分(第14~15章)
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财务会计报告
2014年12月30日
4
教学目标
通过《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中级 财务会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 确认、计量及具体会计处理;掌握资产负债表、利
直接计入所有者 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
28
2014年12月30日
比较……
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 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 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 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 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 济利益的流出。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 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 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 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 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总流出。
我国会计期间 的划分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其中会计年度和日历年度相同
39
2014年12月30日
四、货币计量
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计量单位
含义 货 币 计 量
作用
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 记账本位币 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 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40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财务报告又称之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
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企业会计期间的经营 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股东权益变动表 附注
19
会计报表及其附注
财务报告
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 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014年12月30日
二、会计要素
2014年12月30日
四、财务会计的处理程序
会计确认
将某一项目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 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解决记录和报告会计要素时的金额问题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
将经过确认和计量的项目在账户中正 式记载的过程 以财务报告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 会计信息的过程
18
会计报告
2014年12月30日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