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史铁生散文专题”教学策略
大学语文我与地坛教案
课程: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核心思想,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爱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母爱的珍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母爱的伟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感悟。
- 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
- 探讨母爱的主题。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结合自身经历,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
-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主题进行讨论。
- 写作法: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地坛的照片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坛的环境和氛围。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主阅读《我与地坛》,完成阅读笔记。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包括对命运的接受、对苦难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2. 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
3. 讨论母爱的主题,分析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和对母亲情感的表达。
四、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教师进行点评。
2. 教师总结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强调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史铁生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我与地坛》(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与地坛》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史铁生:生平、作品、文学地位等。
2. 简介《我与地坛》的创作背景:地坛公园、史铁生与地坛的关系等。
3. 提出讨论话题:为什么史铁生会写下《我与地坛》?【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背景。
2. 学生阅读《我与地坛》原文,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为什么史铁生会写下《我与地坛》?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章:分析文章结构【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我与地坛》的文章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梳理《我与地坛》的文章结构:引子、、结尾。
2. 分析部分的三层内容:记叙、议论、抒情。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的三层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练习分析其他文章的结构。
第三章:品味语言与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我与地坛》的语言美。
2. 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欣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我与地坛》中的优美语句。
2. 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象征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2. 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深入理解主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与地坛》的主题:人与自然、生命感悟等。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探讨《我与地坛》所表现的主题:人与自然、生命感悟等。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主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苏教版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想念地坛》教案
苏教版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想念地坛》教案想念地坛史铁生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字词,理解文中提出的几个概念,了解作者和作品。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3、体会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能准确分析文章的结构。
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史铁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
他于1969年到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北京,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命运。
他选择了文学,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在他的作品里,有许多是以残疾为主题来表达他对生命、命运等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我们的角落》、《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这篇《想念地坛》可以看做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主题也比较接近。
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已经学过的《我与地坛》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史铁生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包括一些创作谈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二、读课文,识记字词。
1、注音盘桓滂沱愤懑惶茫契合洁癖诡诈阿谀葳蕤挟持更迭2、解释不期而至:没有预料而意外地到来。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事物。
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三、再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部分(1-10节)A.文章开篇就说"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那么地坛的"安静"有何特色呢?①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② 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绝。
③ 清纯、悠远、浑厚、恒久、辽阔。
B.如何理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通用5篇)
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通用5篇)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品味散文语言,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的生命是异常的脆弱,人生路上又不可能始终艳阳高照。
所以,当病痛、甚至是残疾等不幸猝不及防地降临,命运之神对你极尽捉弄时,你将作出何种选择?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还很难作出抉择。
那么,就让经历了风雨的史铁生来告诉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中挣扎而出的脚步吧。
(板书课题)二、解题:“我与地坛”,根据我们的阅读经验,可能写“我”与地坛的一段经历、一种关系、或由此而来的一种感悟。
因此,我们对本文的研习大致可以由此而展开。
三、初读感悟:(学生带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文章)1、“我”去地坛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教师补充关于史铁生的经历: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
黄金年华,正是生命力旺盛之时,却不幸残疾了,这打击有多大啊!在最初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精神几乎完全崩溃,是否生存下去成了他不能回避的严峻问题。
因此,他当时的心态应该是痛苦、消极、颓废。
去地坛的目的就是逃避。
《我与地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我与地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与地坛》的背景。
2. 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散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理解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通过地坛这一载体表达的人生感悟。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史铁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的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我与地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与地坛》的背景。
2. 讲解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3.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讨论对散文的理解。
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我与地坛》。
第二章:作品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我与地坛》的结构特点。
2. 理解作者通过地坛这一载体表达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1.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
2.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作者对地坛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散文结构特点的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我与地坛》。
教学过程:1. 分析《我与地坛》的结构特点。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通过地坛表达的人生感悟。
3. 学生分享对作者人生感悟的理解,讨论散文的审美价值。
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我与地坛》。
第三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地坛的深厚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散文情感表达的敏感度。
教学重点:1. 感受作者对地坛的深厚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地坛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散文情感表达的敏感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情感表达的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我与地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地坛的深厚情感。
2. 讲解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讨论散文情感表达的特点。
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我与地坛》。
史铁生《我与地坛》备课教案
史铁生《我与地坛》优秀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理解《我与地坛》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品背景介绍:史铁生及其代表作。
作品主题探讨:人生、亲情与自我认知。
人物形象分析:母亲与作者的形象描绘。
情感表达解读:作品中的情感流动与转折。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与情感纽带。
散文的叙事手法与语言特点。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隐藏与表达。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主题思想等。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段落与句子。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相关图片、视频等。
文学作品材料:提供相关散文供学生阅读。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写作任务,激发学生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课堂导入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引出《我与地坛》的创作背景。
4.2 作品讲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解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分析人物形象与关系。
4.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与讨论。
4.4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写作任务,激发学生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
学生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与创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作品与评价意见。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以《我与地坛》为主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安排学生参观地坛公园,体验作品的现场感,并写下感受。
6.2 活动实施文学创作比赛:为期一周,学生提交作品,教师进行评选。
地坛公园参观: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学生自由参观并记录感受。
第七章:学生作业与辅导7.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史铁生的散文作品,加深对其文学风格的理解。
从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课例看散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从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课例看散文教学内容的确立从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课例看散文教学内容的确立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以散发的方式写作,灵活自由,容纳了多种文学元素和表现技巧。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立散文教学的内容,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课例的角度,来探讨散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散文作家,在其创作的多部散文作品中,以《平凡的世界》《规则与例外》《粉墨人生》等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既具备了散文的特点,又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选用史铁生的散文作品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首先,通过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性写作为主要特点的文体。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灵活自由的叙述方式和独特的表达手法。
例如,《规则与例外》中他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博览群书,但成绩却只是平平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散文文体的自由和灵活性,了解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差异。
其次,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散文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更重要的是表达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例如,《粉墨人生》这篇散文,借用了桌子、椅子、套线费等琐碎的物品,表达了他对小人物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通过研读这些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见识。
最后,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人文情怀和艺术美感的文学形式。
通过阅读史铁生的散文作品,学生可以欣赏到他优美流畅的文字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例如,《平凡的世界》这篇散文,通过对一个平凡人生的诠释和讴歌,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高中教学:《我与地坛》教案
高中教学《我与地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我与地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史铁生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意境和主旨。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爱的深情怀念,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与地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史铁生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意境和主旨,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母爱的深情怀念和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2.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与地坛》2. 相关资料:关于史铁生及其作品的介绍,母爱的名言警句,学生对散文的鉴赏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与地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对比等,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散文作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感悟,谈谈对课文中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态度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5. 创新思维(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课文编写一个续篇,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我与地坛》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感悟文章。
“史铁生散文专题”教学设计
“史铁生散文专题”教学设计作者:赵明发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5年第02期【专题概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强调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在学习方式上,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既定的教材内容,结合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构建了“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
“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主要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合欢树》、初中学过的《秋天的怀念》和课外史铁生的一些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文章构成。
整个学习过程贯彻“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六大教学环节:搜集资料熟悉作者——阅读作品 ;感知内容——片断欣赏 ;学习写法——积累素材 ;提炼精神——选好角度 ;写作实践——成果留存 ;深化拓展。
每个环节的学习均由课内、课外两部分组成,课内重学习任务的布置安排,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讨论,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点评;课外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自主选择完成任务,小组合作探究所选问题,形成主要学习成果。
这样,课内外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选修课教学真正“活”起来。
【学习环节】一、多方搜集资料了解熟悉作者在“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正式开始前,先做以下准备:1、以座位的排右行划分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
2、学生购买或借阅史铁生散文作品。
3、学生准备各式报事贴纸等。
(一)课内——教师引导激趣 ;明确学务任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周国平说:“史铁生可能是中国当代最具有自发哲学气质的小说家。
”史铁生自己说“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他的散文,通过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读者,用苦难提高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
史铁生散文的语文教学研究
史铁生散文的语文教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史铁生散文的语文教学价值,通过对史铁生散文的细致解读,挖掘其内在的教学资源和启示意义。
史铁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史铁生散文的文学特点、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这些优秀散文作品引入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概述史铁生散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多样化的主题选择。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特点,使读者对史铁生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将探讨史铁生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合史铁生散文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目标,探讨如何将史铁生的散文作品引入语文课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史铁生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史铁生散文的文学特色史铁生,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展现出独特的文学特色。
他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史铁生的散文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他的文字不张扬,不浮华,却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种平实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既易于理解,又富有深度。
史铁生的散文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些思考和感悟都源于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深刻观察。
想念地坛(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想念地坛(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想念地坛(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悟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2、品读文章格言般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
在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
我相信那篇文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是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进一步感悟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
二、检查预习:喧(xuān)嚣盘桓(huán) 颓(tuí)檐滂(pāng)沱愤懑(mèn) 惶(huáng)茫磕磕绊(bàn)绊葳(wēi)蕤(ruí) 盎(àng)然挟持阿谀三、整体感知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大家的感觉如何?--难、不懂。
其实只要我们抓住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
文章出现了哪几个关键词呢?--安静、零度、柔弱『板书』。
好,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这三个关键词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感悟。
那么这三个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探讨。
四、文本研习1)、安静『文章的标题是“想念地坛”,那么作者想念地坛也就是想念地坛的--安静。
』【问题1】地坛有着怎样的一种安静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第1-9小节,找出文中揭示“安静”具体内涵的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1、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2、一股清纯之气,悠远、浑厚;3、不是与世隔离;『不是脱离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4、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5、恒久而辽阔。
【问题2】作者为什么想念地坛的安静呢?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呢?『我们首先来看文章的第3小节,有这样一句话:“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八年级语文《史铁生的故事》现代散文与生活哲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史铁生的故事》现代散文与生活哲学教案引言:《史铁生的故事》是一篇现代散文,作者史铁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学反思。
这篇教案将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哲学的意义,并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现代散文作者的思考方式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与感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现代散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2. 学生对现代散文作者思考方式的理解与欣赏。
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哲学的意义与价值。
三、教学准备:1. 《史铁生的故事》一书。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史铁生的照片,并简单介绍他的背景和作品。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Step 2 理解现代散文(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例如抒发真情实感、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等。
辅以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 阅读与分析(20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阅读《史铁生的故事》中的一篇散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史铁生的散文特点,如情感真挚、思想深刻等。
Step 4 生活哲学的思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散文所表达的生活哲学,例如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幸福的追求、对于美的感受等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归纳总结。
Step 5 作品欣赏与表达(20分钟)学生欣赏《史铁生的故事》中的另一篇散文,并选择其中一段进行朗读与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语调、情感表达和语言准确度,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Step 6 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史铁生散文或生活哲学的更多思考。
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种措施——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教学为例
会不焦灼呢?到园里去寻找他,一时找不着他,母亲
怎么会不茫然呢?怎么会不急迫呢?作者用‘茫然’
和‘急迫’来形容母亲的步履,用‘焦灼’来形容母亲走
过的路,说明作者体察了母亲的苦心,想借此含蓄地
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这种写法非常巧妙,能让
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眷眷深情。”
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散文的语
一、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自主思考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形散神聚。一些学生在阅读 散文的过程中会觉得很困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 达什么,难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语文课 上,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质 疑,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精神,让他们在阅读散文的 过程中自主思考。 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语文教材只节选 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对于没有读过全文的学生来 说,读懂这篇文章还是有难度的。对此,教师就要为 他们留出空间,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大胆质疑,将自己 读不懂的句子勾画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在自 主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地坛? 2.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 3.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 很近。”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生思考的,也是本节课 的难点。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读得非常认 真。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自主思 考,这种方式比直接为其传授知识要有用得多。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 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真正地走进 文本,不能很好地感受其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其实,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 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还是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一些学生没 有见过地坛,不知道地坛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学的过 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地坛的图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7篇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7篇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看完视频,说说史铁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件展示: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9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3.导入下一环节:史铁生不仅仅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作品,而且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光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
那么,是谁照亮了史铁生的心?板书: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下面,一齐来欣赏《秋天的怀念》吧!【设计意图】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资料。
突出史铁生的成就以及母亲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文。
(三)感知课文1.播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思考:(1)当初,史铁生如何应对“双腿瘫痪”遭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析理解)(2)母亲又如何应对“暴怒无常”的“我”?2.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思考:(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述?(动作、语言、神态、心理)3.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思考:(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的句子。
《我与地坛》(史铁生)教案
《我与地坛》(史铁生)教案•相关推荐《我与地坛》(史铁生)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与地坛》(史铁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与地坛》(史铁生)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
[教学设想]这是一片课内自读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投影仪、电脑、或录音机(地坛图片、史铁生头像、满文军《读你》、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人的生命异常脆弱,当病痛、残疾猝不及防地降临,命运残酷地捉弄,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都陷入无尽的痛苦、无奈与无助之中。
当史铁生以自己对世界独有的感觉、体悟、认知为基础,对生命存在进行本真的思索和审美的观照时,二、预读课文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
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
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于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的'活下来,并拿起了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散文《我与地坛》借读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高中语文《想念地坛》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二《现代散文选读》语文教案
《想念地坛》[课前预备]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 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 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最备受瞩目的是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体会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能准确分析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史铁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
他于1969年到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北京,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命运。
他选择了文学,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8 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 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在他的作品里,有许多是以残疾为主题来表达他对生命、命运等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我们的角落》、《命假设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这篇《想念地坛》可以看做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主题也比较接近。
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已经学过的《我与地坛》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史铁生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包括一些创作谈结合起来进行阅读。
二、课文的结构: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1—10)写地坛的安静以及作者与地坛的渊源。
第1自然段是领起,一是突出了地坛的特点——安静;二是暗示我现在已不常去地坛了,已经离开了地坛,所以说是“想念〞,这一点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要涉及,所以也可以说它是铺垫,是伏笔。
高中语文_散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诵读文本,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悟人生。
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2010年12月31日凌晨,中国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因病去世。
有人这样评价他:生(齐读课件)他从不曾屈服于命运,双腿无法在现实中行走,就让思想在笔尖上行走。
面对着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地坛,他探求、叩问,一次次向灵魂深处进发,他的人生从不曾务虚,而是充实的,充满战斗精神的一生。
他的离开,是文学和思想的共同伤痛。
提到地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我与地坛》(教师板书)。
看作者是怎样探求人生,叩问灵魂的。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诵读文本,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悟人生。
(课件)二、分析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课文自然分两部分,通过预习,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我与地坛,我与母亲。
(板书)我、地坛、母亲2.诵读探究,我与地坛地坛是明清帝王用来祭祀大地的场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天法祖”的思想。
在史铁生眼中,地坛是一个怎样的地坛?(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为何说它荒芜?请同学们读一读前3节,找一找关键词句。
废弃、荒芜冷落、一片野地、历尽沧桑、剥蚀、淡褪、坍圮、野草荒藤、远离闹市、宁静的去处并不衰败又体现在哪里?请同学读一下第5节。
诵读赏析描写小昆虫的文段,朗读要声情并茂。
(小组合作、诵读探究)请同学们四个一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假设你就是那只小动物,想象一下它在向史铁生诉说着什么?(投影图片)每组代表(学习组长)想象诉说。
蜂儿:我的生命虽然如此弱小,但是我多么美丽。
我就是天使,我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精灵。
蚂蚁:我在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我是多么快乐、悠闲、自在。
悠闲之余,我还要为了生活的美好继续“疾行”,继续奋斗。
奋斗为老婆,为孩子,为了一切爱我的人。
瓢虫:我是一只小瓢虫,我爬得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
活着就是快乐。
蝉蜕:史铁生先生,你别觉得我是一个虚无的壳,但是我刚刚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课 内: 教 师 引 导激 趣 , 明确 学 习任 务 。 史 铁 生 是 当代 中 国最 令 人 敬佩 的作 家 之 一 。 史 铁 生 用 残 缺 的 身体 , 说 出 了最 健 全 而丰 满 的 思 想 。 他 的 散文 , 通过恳切 、 优 美 的 文字 . 把 他 用 全 部 生命 感 悟 到 的 宝 贵 东 西 传 达 给读 者 ,其 中 弥 漫 沉郁 的人 生 况 味. 闪 烁澄 明的 智 慧 之 光 。 要 求 每个 学 习小 组 重 点 安 排 两 名
式上 . 重 在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 ,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为 此. 我 们 根 据学 生 的学 习情 况 和 既定 的教 材 内容 , 结 合 阶 段 的 教 学 目标 与 教 学 任 务 , 构 建了“ 史 铁 生 散 文 专 题 学 习群 ” , 以此 落 实新 课 标 要 求 。“ 史铁 生散 文专 题 学 习群 ” 主 要 由人 教 版 选
字解说 。
2 . 课外 : 多 方搜 集 资 料 , 分 组 完 成 任 务 。搜 集 史 铁 生 资 料 的 主要 渠 道 是 网 络 和 图 书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要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优势 。 每个 小 组 选 择 本 组 最 优 秀 的成 果 在 课 堂 上 朗读 展 示 , 师 生 点评 。其 他 成 果 用 粘贴 纸或 其 方 式 张 贴 教 室 内学 习栏 中 。 二、 广 泛 阅读 作 品 . 整体 感 知 内容 1 . 课 内: 教 师提 出要 求 , 根 据 学 生 特 点分 解任 务 。 散 文 阅 读总的要求是 : 读 出 内容 ( 写了什 么) , 读 出写 法 ( 怎么 写的 ) , 读出作者( 为什么写) , 读 出 自我 ( 我 的感 悟 ) 。 可选 择 的作 品 : 《 合 欢树 》 《 秋 天 的怀 念 》 《 我与地坛》 《 老家》 《 病隙碎笔》 《 我 离
7 3 3 3 0 0 )
生喜 欢 的 内容 进 入 作 品 。其 次 , “ 带学 生欣 赏 ” , 学 生 原来 看 不 到 的地 方 , 借助老师的眼睛也许看到 了, 原 来感 受 不 到 的 地方 受 教 师 的感 染 也 许 就 感 受 到 了。 再次是“ 教 学生 欣 赏 ” , 通 过 教 师的示范 。 指 导 学 生 形 成新 的 阅读 方 法 。 2 . 课外: 选 择 片段 。 进 行 赏 析 。 各 小 组 根 据 自己确 定 的 鉴 赏片断 , 查 阅资 料 , 在合作 、 探 究 的基 础上 写 出 1 0 0 字 以上 的赏 析 文 字 ,每小 组 不 少 于 五 处 。 探 究 中 遇 到 问 题 可 上 网查 找 资 料. 也可请教老师 、 家长 。 在教 师 的 主持 下 , 各小 组 选 择 最 优 秀 的成果 , 在 课 堂 展 示 交 流 。其 他 成果 可 抄 写 在 粘贴 纸 上 , 分 小 组 贴 在 教 室 内 的 学 习栏 中展 示 。
1 5 0 字的语段。 五、 选择恰当角度。 多方 构 思 写 作 1 . 课 内: 写 法指 导 , 范 文 引路 。在 教 师 的 组织 下 , 先 让 学 生
同学分别完成 以下任务 : ① 写一 篇3 0 0 字 的作者小传 ; ②辑 录 l O  ̄ l J “ 史铁生语 录” ( 每则不超过3 0 字) ; ③ 写 一 个 史 铁 生 故 事 ( 3 0 0 字 以内) ; ④ 找两幅有 关史 铁生 的图片 , 每张配 1 0 0 字的文
1 . 课 内: 问题 讨 论 。 史 铁 生 身 上 体 现 精 神 价 值 . 有 哪 些 写 作立意的角度?通过讨论 . 我们 可 归 纳 出 以 下 角 度 : 从 史 铁 生 的创 作 中 . 可 以立 意 “ 坚持” “ 顽强” “ 意志” “ 命 运 掌 握 在 自己手 中” : 从史 铁生的生活态度 中 , 可以立意“ 乐观 ” “ 良好 的心 态 ” “ 精神” ; 从 史 铁 生 给 后 人 留下 的 著 作 中 , 可 以立 意 “ 贡献 ” “ 宝 贵 的财 富 ” “ 人生价值” “ 生命 的意 义 ” 等。 2 . 课外: 整理素材 , 点 明 角度 。 史 铁 生 的 散 文 , 不 同 的篇 目, 就有 不 同 的素 材 , 不 同的 角 度 ; 即 使 同 一 篇 目中 , 不 同的内 容也 可整 理 出不 同的 素 材 . 不 同 的立 意 。 课 外 学 生 主 要从 课 堂 上 讨 论 形 成 的 一 些 立 意 出发 ,从 史 铁 生 的作 品 中整 理 相 应 的 素材 。要 求 每 个 小 组 从 不 同 的角 度 ( 每组至少三个角度 ) 写出
墨
选 修 课 “ 史 铁 生 散 文 专 题’ ’ 教 学 策 略
赵 明 发
( 甘 肃 省 民勤 县第 一 中学 , 甘 肃 民勤 摘 要: 高 中语 文 选修 课 强 调 学生 的 选择 性 和 个性 化 , 在 学 习方 式 上 , 重 在 学 生的 自主 学 > - - - j - ,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教 师 可根 据 学 生的 学 习 情 况和 既 定 的 教 材 内容 , 结 合 阶 段 教 学 目标 与 教 学 任务 , 构建“ 史铁 生 散 文 专题 学 习群 ” 。 关键词 : 史铁 生散 文 专题 学 习 课 内外 结合 教 学 策略 高 中语 文 选 修 课 强 调 学 生 的 选 择 性 和 个 性 化 ,在 学 习 方
四、 整理 积 累 素 材 , 提 炼 精 神 价 值
修 教材《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中的《 合 欢树》 、 初 中 学 过 的 《 秋天 的怀念》 和课外 散文《 我 与地坛》 《 病 隙碎 笔 》 等 文 章 构 成。 整 个 学 习 过程 贯 彻 “ 课 内外 结 合 , 让学生动起来” 的学 习理 念, 采用 “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 设计六 大教学环节 。 每 个 环 节 的学 习均 由课 内 、 课 外两 部分 组 成 , 课 内重 学 习任 务 的布 置 安 排 , 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 讨论 , 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 、 点评 : 课外主要是学生 的阅读 , 自主 选 择 完 成 任 务 ,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所 选 问题 , 形 成 主要 学 习成 果 。 这样 , 课 内外 结 合 , 师生 互 动. 生生 互 动 , 让选修课教学真正“ 活” 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