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
国”。其中“出国”这个动词不但与“出家”字面相对应,而且恰 恰从出家人仍是中国人、五台山并非世外桃源的角度,深刻地揭示
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 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情色彩。《人民日报》有
开放”,“中‘凤’洋‘凰’”等等,这些词语配合得新鲜巧妙,
当然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预习作业
语言的艺术
1.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 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 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皇上
语言的艺术
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
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皮包公司”、
“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之后都不胫而走,广 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语具有“一语中的”、“一
针见血”的作用。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1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 敬。
——《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 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学习目标】1.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3.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学习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学习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创设情境:对我们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缘分,我有幸成为大家的一课之师。
因为陌生,大家可能充满了好奇。
所以我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地向了我。
1.学生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师:刚才,我们不经意间进行了一次炼词炼句的尝试。
我请一名同学来写一下“炼”这个字。
(学生上台板书)很好,“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板书“选词和炼句”)二、出示目标师:请大家齐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三、课堂活动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课堂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古人重锤炼、名家重锤炼、我们重锤炼。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启课堂探索之旅,看一看哪一组思维更活跃,更善于表达,回答问题数量更多,质量更高。
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活动第一站:古人重锤炼。
(一)古人重锤炼师: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课件: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 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举人们选词炼句的故 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 用。 答案: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成语“一字之师” 就出自下面的典故。《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 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郑谷把诗中 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字。 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 皇上上交“年终总结”时,不得不比较客观地写下了 “屡战屡败”一词,并准备好了接受皇上的圣颜大怒。 然而他的幕僚在二审施政汇报时,很巧妙地把“战”与 “败”二字作了个顺序上的调换。这样一来,屡战屡败 的曾国藩就因为“屡败屡战”的大无畏精神受到了皇上 的褒扬。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也因此被曾 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国学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选自《汉书》
【译文】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2.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选自《宋书》 【译文】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 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高中语文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即是注脚;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而得生,因吕后而死,存亡系于两个
女人之手,一为贤母,一为恶妇。
2.积累。 拥有足够丰富的材料之后,才能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才能谈得上 选择、锤炼。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咬文嚼字”,养成 筛选推敲的习惯,在反复的锤炼修改中加强语言文字的修养。如: 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我 们可能一背了事,而有学者就在这十四个字中品出了八层“悲”: 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 秋天,四可悲;重阳不饮酒,只登台,五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 台,六可悲;扶病登台,七可悲;百年易尽,来日无多,又兼多病, 八可悲。
3.炼意。 沈德潜有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锤词炼 句的核心其实是“炼意”,所谓“意”,是与作者内心感受密切相 关的。在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生动流畅的语言是思想汩汩 流淌的痕迹,而选词炼句的目的正是为了真切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生 命体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貌似 炼字问题,只是一个描绘色彩的词活用之后让人能感受到拂面的春 风、满眼的春景。
二、炼句 要完整地表情达意,就得按一定的规律把词组成句子。写文章 不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 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1.简洁精炼。
简洁:“多少”和“加减”。炼句讲究以少胜多,言简而意丰。如: 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区区十字, 就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上联指韩信因萧何的力荐而建 功立业,亦因萧何与吕后的密谋而屈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诗人用一“绿”字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微妙复杂的心情,而其他字如 “到”“过”“入”等都不能透露诗人内心的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我们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 4.连贯。 (1)前后各句的话题(主语)要一致。 (2)陈述的角度应该一致(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陈述角度涉及空间、时间、指代、人称、施受关系等内容。尤其空间、 时间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指代、人称按照一定的标准,主动、被动不 能随意变换(除表示强调外)。如: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含解析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应用·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教版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
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
(二)回眸经典。
(引导学生鉴赏)(1)选词炼句的内涵引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的一段话:“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2)经典文段鉴赏“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找或挑)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鉴赏过程,师生互动。
突出修饰语的作用.(三)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Word版含答案
唐朝诗人郑谷将齐已《早梅》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改作“一”字,就非常符合早春时节梅花初放这个题旨情景,被人称为“一字师”。
练习:
下面的语段中,有一句话应剔除,这一句是( )
①几天前,收到挪威使馆的一张请柬,是用再生纸做的一张卡片,朴素精致,显示着主人的情谊。②对比我们平时收到的一些请柬,不免心生感叹。③不少单位的请柬,一张比一张豪华精美:加厚铜板纸、烫金大字、色彩艳丽,更甚者还要绒面、磨砂带上音响。④只是构图稍差,美中不足。⑤请柬的功能很简单,没有必要那么奢华。⑥挪威是个富裕国家,尚且如此节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是更应该节约吗?
A.②B.③C.④D.⑤
参考答案:C.④句是离群句。整段文字谈的是这张卡片的优点,而④谈的是“稍差、美中不足”。
6、连贯:“衔接”和“照应”
(一)前后各句的话题(主语)要一致。
误例:
可是,现在有人却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起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作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
分析:“语言之不卫生”“表情之不那么正派”和“强调之古怪”不协调。因为,前两是肯定,后者是否定。
7、巧妙选择句式
(一)短句和长句
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短句,简练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二)肯定句和否定
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分析:前一句话的话题是“有人”,说他们“把一切外来的文化视为精品”,最后一句话的话题也是“有人”,中间一句话的话题却变成了“把一起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与上下文的话题连接不上。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
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
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
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人教版高中选修模块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张艳一、学习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技巧。
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试题演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四、课型模式:分析考试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体味炼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二、理解概念,初识炼字品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赏环节理解字词特定意义,借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的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三、题型归纳,点拨释疑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试题变形: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四、试题演练,再识炼字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五、掌握步骤,规范答题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用联想、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六、真题演练,提升能力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
我停了下来,不因为别的,我只是认为她的动作很漂亮。然 而,当她走到另一张广告前时,右手习惯性地举起,那只拿着刷 子的、通红的手却定格在了空中,我看见她微微踮了踮脚尖儿, 仔细地看看墙上的那张纸。最后她摇了摇头,走开了。我心里顿 生疑惑,她难道忘了规定吗?怎么能对这一张广告视而不见呢? 想到她定格在空中的那双红彤彤的手,我快步跑到墙角下,想一 看究竟。这张纸有明显的被雪打湿的印痕,而在我眼里,它却幻 化成了一位母亲朦胧的泪眼,这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详细地描 述了一位五岁女童的外貌,恳求好心人帮忙找到她。
27
我突然明白了一切,在这张纸前,漫天的雪花是最好的幕布, 很多零散的画面一闪而过,有急切盼望的母亲,天真可爱的小女 孩儿……我回头望望那位清洁工阿姨,她的头发落满了雪花儿。 无法言表的感情突然席卷了我,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一颗温暖 跳动的心脏,她就像太阳一样给人温暖的光芒,我想,她一定认 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33
3.廖俊波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 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 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 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 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 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 3 年进入全省县 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 年 3 月 18 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 49 岁。中共中央 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 模”的荣誉称号。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年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含解析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文掌故话说“大人”“大人”这个词,既指成年人,又是封建社会对上级长官的称呼。
清朝嘉庆年间,闽浙总督汪志伊去军工厂验收战船。
这位汪大人十分严厉,下属见了都很害怕,甚至连话都不敢说。
于是地方上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达泰陪着总督大人。
验了船,总督很满意,达泰总插嘴说话,敲敲边鼓。
又去查看辅助设施,到了一口淡水井旁边。
这里靠海,要提取淡水,那井要打得很深。
总督也知道这一点,笑着说:“这么深的井,小孩子掉下去准得淹死。
”这位达泰立刻接上话茬说:“不光小孩子,就是大人掉下去也活不成啊!”本来,他是想用成年人和小孩子对比着说,忘了这“大人”也是对总督的尊称,他的话刚说完,别人就在一边偷偷地笑,而总督大人却一脸的不高兴了。
►名句有约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素材积累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的贝克汉姆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
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踢”球,但父亲一直苦心栽培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流程:一、导入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
请品味一下这段话:“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写的是孩子,但是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故乡”变得“萧索”、荒凉,没有“活气”,闰土的生计更艰难了。
“躲在背后”,活画出了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怯怯生生的神态。
“拖”,传神之笔,既写了“孩子”怕见生人不愿出来,又写了闰土惟恐失礼的心理。
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那就要求我们子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
二、课堂活动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1.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请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
2. 短句和长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提能精学精练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
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象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
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我们之所以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有那蕴义丰富的《四书》《五经》,有那众说不朽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更是因为有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精神,有那“含而不露,敛而不扬”的表达艺术。
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这门艺术,我们就要认真研习文本,结合实例,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各个知识点,多想,多练。
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课本上及该书各模块补充的风趣幽默的事例,体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将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语言学习中。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主题展示引子感悟一字之师―→炼字出精彩⎩⎪⎨⎪⎧ 可以化平庸为神奇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活动探究语言的“生命”―→遣词造句⎩⎪⎨⎪⎧ 要注重选用和锤炼修饰语要注重选择锤炼句式及动词性词语要点归纳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原文和改稿,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选词炼句能力。
这三组改稿都是尽量把信息量大、细致准确的长句改成简练明快、易于上口的短句,这符合戏剧人物语言的要求。
修改之后的戏剧语言都具有了强烈的动作性。
参考答案:第1题中“别气啦,梅娘”比“梅娘不要气”更加口语化,语气词“啦”控制了碧如的语速,给人老练成熟的印象。
“得罚你”比起“我们要罚你”,还包含着一种嗔怪的情绪。
第2题中四凤虽然对于鲁贵的污蔑十分愤怒,但仍然称“您”,一定程度上还是按捺住了这种情绪,她不直接说“您说话的神气真叫我心里想吐”,而是让鲁贵自己看看自己说话的德行,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厌恶又没有完全跟父亲撕破脸皮。
第3题是戏剧中的补白,改稿比原稿简洁,给了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原文和修改建议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选词炼句能力。
参考答案:修改建议的第一处改动较好,“鲁迅先生说过:‘野人怀土,小草恋山。
’”紧接这句的“土”与“山”,以“故乡国土”作主语使前后句之间衔接紧密,而且过渡也很自然。
把“怎能不怀念落入敌手的故乡国土”改成“背乡离井的人怎能不怀念”,长句变短句,反问的力度也因为语言节奏的加快而明显增大,从而更好地强调了人们对故土的依恋。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学习重点 1.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
2.学会选词和炼句。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炼字、选词非常重要,标准是真实、生动地展示生活内容,准确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和个性。
选词和炼字并非一日之功,要在实践中多加揣摩,不可凭空臆想。
以上郭沫若改剧本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了哪怕是大艺术家也要在生活中、实践中加强炼字、炼句、炼意。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与琢磨。
文章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名篇,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除了因为文章表达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外,还因作家在用词造句方面做到了规范、平实、简洁、优美。
(1)遣词造句要注意选用和锤炼修饰语。
写作中遣词造句,首先要选择和锤炼词语,因为它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句子中的修饰语(状语和定语)对表现文章内容和表达作者感情都有重要作用。
写作中词句的选用,并不需要词藻多么华丽,句式多么繁复,只要使用恰当、准确、到位,那么该修饰语就会贴切而富有表现力,甚至有“点睛”之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2)遣词造句要注重句式及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也很重要。
适当地调整句中成分的顺序,形成各种变体句式,不但可以突出语句的重点,照顾语句的连贯,使情感表达更充分到位;有时还可以化长句为短句,协调语句的语音和节奏。
选词炼句要注意其他词语尤其是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在动词的选择和锤炼上下功夫,可以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动词,在作者的笔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人物“动”起来,让景物“活”起来,生动形象地创造出如诗般的画面,让全篇文章充满灵动之气。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仰望,司空见惯的蓝天就在你的头顶,平淡无奇。
可这正是你对美的埋没。
无人不头顶一片蓝天,可有谁真正拨开浮尘,深掘到平淡深处,探寻那最壮丽的美?——天空者,静时,天光一鉴,冰心玉骨,一视通明,或万里浮云,千姿百态,风吹云动,风定云集,时卷时舒,似酒入豪肠令人如痴如醉;动时,则狂风大作,乌云四集,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电光闪耀,雷声轰响,暴雨倾盆。
这又无不使人尽情领略天之动者的酣畅淋漓!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字体赏美文凝练之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是晏殊《临江仙》中极为著名的一句,我曾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将其引申为“落花孤人立,微雨比燕飞。
”因为“比”在古意中亦有“双”之含义,但仔细推敲,还是不如原句,结合原词,它烘托出的是极为惆怅、低沉的气氛,“比”字一经表现,便略显欢欣,显然,与原意则大相径庭。
因此,我不得不敬佩于词人用字之精妙了.苦吟诗人贾岛,曾在街上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斟酌是否将“敲"字换为“推"字,无意之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于是有了“推敲"一字的由来.再比如宋朝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先后改了十几次,最终“千锤百炼为一绿”。
文字的凝练,充分展现了千古以来汉字的灵活性与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底及得当之笔法。
好的诗词,不光之以恒的精神。
(选自百度文库)【课内挖掘】课内素材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
有个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
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
"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1Word版含解析
2 312345pptPPt12345口明确:①扑:第一个意思轻打,体现不了我们对于腐败的坚决查处。
第二个意思,冲,有飞蛾扑火的联想,不太好。
②踩:意为用脚踏。
苍蝇很灵敏,很难踩到。
用脚踩老虎?不仅要有武松的胆量,还要有姚明的身高啊。
也不现实。
③驱、赶:这两个词都有驱逐,追的意思,用外力把一个东西或一种动物从一个地方移至另一个地方。
对于腐败要惩处进而防止再发生,而不是驱赶。
④掐:意为用手的虎口和手指紧紧握住。
抓:意为用手指挠或拿取,也是徒手。
孔子在《论语•述而》里说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他也不赞同这样有勇无I 谋,鲁莽冒险的行为。
⑤捕:意为捉,更书面化一些,不利于宣传。
所以,“拍”和“打”的词义都没有否定借助工具这一层意思,从程度深浅来说,更能体现查处腐败的绝决的态度,更能体现我们党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和有智慧有方法地彻底查处。
4、“拍”和“打”两个动词可以对换位置吗?打苍蝇说得过去,但是拍老虎不好。
因为一板砖下去,是拍不死老虎的呀,拍的结果是老虎的反扑。
5、两个动词都用“打”可以吗?那么,两个动词都用“打”吧。
意思是符合的,但不生动,没有富于变化。
三、选词的前提和标准我们刚才对于这两个短语的思考就是选词的思考过程。
那么,什么叫选词呢?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生动J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板书】【ppt】选择词语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词汇,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选词的标准是准—生动。
【板书】举个例子,【ppt】原文:在通往荷塘的小路两旁,我望见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望着塘中的荷花,默默地享受着属于我的清凉。
突然响起一阵鸟叫声,我四处望,望见了不远处一个“小脑袋”在望.着我。
我望着他,恼怒他惊扰。
狠很地望了他一眼,就在这一望的间隙,我竟从中似乎望到了他眼里的担忧。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望了略带惊恐的脸,竟感受到了“你还好吧!”的温度,也许一股电流一样的感情温暖了我冰藏的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2Word版含解析
12312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 鉴赏过程,师生互动。
突出修饰语的作用.(三)活动1.“修饰不只是‘装饰(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
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
)参考示例: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之二:阅读12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
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畅所欲言。
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
)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四)总结方法对于“选词”:一要准确,即“唯一的一个词”;二是生动,即“最妙的一个词”。
(4)列举炼字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 ‘数枝’非‘早’也,未‘ ‘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2018年秋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检测: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仰望,司空见惯的蓝天就在你的头顶,平淡无奇。
可这正是你对美的埋没。
无人不头顶一片蓝天,可有谁真正拨开浮尘,深掘到平淡深处,探寻那最壮丽的美?——天空者,静时,天光一鉴,冰心玉骨,一视通明,或万里浮云,千姿百态,风吹云动,风定云集,时卷时舒,似酒入豪肠令人如痴如醉;动时,则狂风大作,乌云四集,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电光闪耀,雷声轰响,暴雨倾盆。
这又无不使人尽情领略天之动者的酣畅淋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是晏殊《临江仙》中极为著名的一句,我曾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将其引申为“落花孤人立,微雨比燕飞。
”因为“比”在古意中亦有“双”之含义,但仔细推敲,还是不如原句,结合原词,它烘托出的是极为惆怅、低沉的气氛,一经表现,便略显欢欣,显然,与原意则大相径庭。
因此,我不得不敬佩于词人用字之精妙课内素材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
有个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
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
”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语言魅力”“语言妙用”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高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诗曰:“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了。
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
可是,当他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
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仰望,司空见惯的蓝天就在你的头顶,平淡无奇。
可这正是你对美的埋没。
无人不头顶一片蓝天,可有谁真正拨开浮尘,深掘到平淡深处,探寻那最壮丽的美?——天空者,静时,天光一鉴,冰心玉骨,一视通明,或万里浮云,千姿百态,风吹云动,风定云集,时卷时舒,似酒入豪肠令人如痴如醉;动时,则狂风大作,乌云四集,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电光闪耀,雷声轰响,暴雨倾盆。
这又无不使人尽情领略天之动者的酣畅淋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将其引申为
意中亦有“双”之含义,但仔细推敲,还是不如原句,结合原词,它烘托出的是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
有个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
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
”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语言魅力”“语言妙用”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
高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诗曰:“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了。
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
可是,当他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
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
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好诗,好诗”,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商榷,径直给它改了。
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经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骆宾王。
选自《骆宾王替高适改诗》
【课外应用】
闻吾过,心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