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
2011中国经济形势有利与不利,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一)有利条件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
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
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
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
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
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
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
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
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
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二)不利因素首先,外贸环境和2010年相比有所恶化。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2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2中国经济总趋向: 中国经济总趋向: 中国经济总趋向
• 稳中求进是 稳中求进是2012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是前进的基础,体现在“四个保持”上: “稳”是前进的基础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是发展的方向, “进”是发展的方向,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 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定政策,关键在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 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其目的在于,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
2012年中国经济总基调: 2012年中国经济总基调: “稳中求进”,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 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6、部分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骚乱或是 群众抗议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它们对 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与强度如何,特别 是对政党政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 都很难确定。
7、面对自然灾害和地区安全危机,大国 之间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精诚合 作,特别是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等热点地 区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动荡是否会升级和 蔓延,均会对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不同程 度的影响。
4、受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拖累,同时 也因为不得不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 再加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 度的愈发扑朔迷离,新兴经济体增速放 慢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其中,一些重 要的新兴经济体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亦 无法完全排除。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摘要: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全球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存的复杂背景,以及政府“稳发展、控通胀、宽财政、稳货币、惠民生”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都将超过以往。
2011年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以内生因素作为主要驱动力,gdp渴望实现较快增长,但受总需求水平回落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cpi呈前高后低走势;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仍将高位运行,总体维持上涨局面。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法主体地位可行性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缓,有效需求增长放缓受制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较上年放缓,显示出复苏乏力的迹象和信号。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难以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依然较为突出。
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依旧低迷,银行放贷能力尚未复苏,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有爆发,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财政重建和刺激经济的“二难选择”中,欧洲经济很难较快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日本经济在对美国和中国的双重依赖中有所恢复,但其受外部影响较大,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尽管回升势头较好,但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疲软的情况下,高增长能否持续存在较大变数。
总体而言,2011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较紧。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动力,但在外需乏力。
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活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金融三班一.国际背景2011年是多变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在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以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效果逐渐显出成效。
根据2011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在这一年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跃,较2010年相比,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22%。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一)经常账户分析货物贸易余额在贷方,余额为1883亿美元,表明中国的出口实物商品总金额大于中国进口的实物商品的总金额。
服务贸易余额位于借方,余额为-552亿美元说明中国无形商品包扩各类服务处于逆差的位置,中国为出口的服务费用小于中国进口服务的开销。
其中运输和旅游项目逆差扩大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在旅游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
另外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逆差也较大,分别为-167亿美元、-140亿美元,说明我国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少于非居民保险企业向我国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
收益项目下,总体呈现逆差,借方余额-119亿美元。
但职工报酬处于贷方,余额为150亿美元,说明中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借方余额-268亿美元,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所带来的收益大。
(二)资本金融账户中国的金融账户余额在贷方,表明2011年资本净流入我国2211亿美元。
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净流入1704亿美元,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金额较大,大约为本国对外投资的2.7倍,所以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会议概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
12月12日举行全体会议。
上午,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
下午,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
12月13日大会分组讨论。
12月14日上午全体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会议总结。
我省赵洪祝、夏宝龙、王辉忠、刘奇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二)会议主要精神1、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
讲话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国内经济形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解决突出问题工作力度,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总的看,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2011—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献综述
2011—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献综述小组作业摘要本文以中国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以时间顺序厘清近五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对以上所指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回顾,对各学者的观点按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分析、创新驱动战略几个方向进行整理综合。
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一、引言2011年以来,在实体经济放缓,金融资源的错配与金融价格的扭曲快速恶化,资金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幅度弱化,虚拟经济大量侵蚀实体经济的利润,上游垄断性基础产业大量侵蚀下游生产性产业利润,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环境和财务绩效等方面发生分化。
中国经济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如期的结构调整,刺激计划带来的后遗症在开始大规模显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并没有出现改善的迹象,中国宏观经济所固有的结构刚性有所强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但基础尚不牢固.回顾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逐步转向“结构性减速”轨道。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从重经济增长速度,切实转变到全面提升质量、微观经济效率、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上;我国经济运行的指导方针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从侧重需求管理,转变到全面供给管理上。
二、正文(一)经济增速放缓从2011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宏观经济进入了失衡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既有通胀的潜在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是双重风险并存。
最新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0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0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0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02、国际收支的含义0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0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0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0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当前我国形势与政策
摘要: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1年中国经济迎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国民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回调的势头。
2011年一季度GDP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逐步回落。
今年以来,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济运行平稳,就业形势较好,在短期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影响下,中国仍然面临着就业形势,房地产形势,物价形势等严峻地挑战。
关键词:就业房地产物价总体形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
具体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2011年,出口虽然在持续复苏,但增速依然不是太高,难以达到今年水平。
二是消费增速保持平稳。
虽然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放缓,但基础设施完善对中低端耐用消费品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
三是投资增速将略有回落。
今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高增长,而目前出口增速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制造业投资扩张,未来一段时间商品房投资进度将会放缓。
面临挑战:1.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的难题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
”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有: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当前,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
2011年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X应用X班学生:XXX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
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首先有必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重大变化,应对冲击需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出手。
对于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当前存在较大分歧。
有的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将明显放缓。
持前一种态度的主要有: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认为,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率预计可以达到10%左右。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认为经济上行压力仍大于下行压力,2011年经济增速至少在9%以上,主要理由是:中低端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会持续增加;中国内需空间较大,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仍较低,政府保障房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快于2010年。
持后一种态度的观点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复苏乏力的影响,可能减缓中国的增长速度,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为8.9%;世界银行在2010年11月对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测为8.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鉴于采取对信贷增长更为严格的限制、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国政府计划在2011年实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增速为9.6%。
笔者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主要理由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
具体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2010年我国出口增速超预期,一个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出口为负增长,基数太低,但如果与危机前出口规模相比,2010年出口增速只有8%左右。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1.国内需求增速有所回落。
2.外贸逆差再次出现。
3.通胀压力进一步蔓延。
4.居民收入增长受通胀影响。
二、GDP发展情况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从生产角度看,——分季度看,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同比增长比率9.7% 9.5% 9.1% 8.9%三、2011年CPI走势分析1、CPI走势2011年CPI涨幅呈倒“V”型,其中1月份为4.9%,6~9月份以后均在5.6%以上,7月份最高达6.5%,这是2008年以后的最高涨幅,8月份CPI下跌到6.2%,然后逐月回落,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1%,2011年CPI涨跌幅度同上年相比2011年CPI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5.4 5.3 5.8其中:食品11.8 11.6 12.4 烟酒及用品 2.8 3.0 2.4衣着 2.1 2.2 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4 2.7 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4 3.4 3.3交通和通信0.5 0.2 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4 0.3 0.8居住 5.3 5.1 5.72、影响CPI因素·食品类价格上涨2011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1-11月份食品类累计涨幅为14.9%.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拉动CPI上涨4.2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涨幅为41.9%,拉动CPI上涨2.5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累计涨幅为14%,拉动CPI上涨0.13百分点,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了0.13和0.38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国民经济运行隋况及2012年走势展望
大 。水产品产量 1. 0 5万吨 , 增长 1 . 66 %。优势特色农业 持续发展 。全年全 区新增设 施农业面积 1 万 亩 , 5 累计
、
21 0 1年全 区经济运行 的基本特点
总体上看 ,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 币政策 设施农 业建设 面积达 到 1 1 2 万亩。瓜果 、 蔬菜产业平稳
的持续作 用下 , 区宏 观经济呈 现 “ 速较快 、 全 增 效益 较 增长 。 初步统计 , 全年蔬菜产量 4 9 万 吨 , 3. 6 增长 79 . %, 好、 价格波动运行 、 民生持续改善 、 运行较为稳定 ” 的发 瓜果产量 17 6. 5万吨 , 增长 2 %。 . 枸杞 、 2 葡萄 、 红枣等产 展态势。总体呈现 以下突 出特点 : ( ) 一 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 整体经济稳步加快 , 第
二产业带动增 强
业继续保持积极发展 势头 。 工业生产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在中央和 自治 区稳增 长、 转方式 、 调结构等调控政策措施的积极推动下 , 加快工
2 1 年, 0 1 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业经济转型升级 , 注重调控和协调 , 全区工业经济呈现持
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 『况新 问题 ,及时制定和实施 续加快的发展势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 87 青 3 亿元 , 按可
了一 系列转方式 、 调结构 、 促增长 、 防通胀 、 民生的重要 比价格计算 , 保 比上年增长 1. 其中, 3 7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
举措 , 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 在全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 实现增加值 7 4 1 2 . 亿元 , 4 比上年增长 1. 高于全国平 8 %, 1 步增强 , 宏观经济运行稳步加快。 初步核算 , 并经国家统计 均增速 4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逐季加快。 . 2 局审核 , 0 年全 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 6. 亿元( 21 1 00 9 7 现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湖南经济发展举措
第四,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 文明水平
全面推进改革实验区第 二阶段改革建设工作, 加快实施“八大工程”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强和改进城市 管理,统筹推进 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着力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湖南 经济发展举措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回顾
1、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回顾
2、2011年国内经济形势回顾
3、2012年国内外经济发展整体趋势
1.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 4%,比去年下降1.1%,其 中发达经济体下降1.5%到 1.6%,七国集团下降1.3% 到1.6%。
稳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
第二,把握一个“进”字
•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矛盾突出
进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复苏不稳定性,各类风险明显增多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着力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1、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2、经济工作总方针
深入推进各领域 的改革,推进招 商引资和承接产 业转移。
第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发展。推动医药、 文化、住房改革,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房子、医疗、物价等是群众最关心的事
第四、惠民生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
根本目的
第五、抓改革
2011年以来我国现今经济形势
2、战胜干旱和低温等灾害性气候,夏粮获得丰收。
今年在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和小麦主产区持续低温等灾害性气候情况下,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力,夏粮获得了丰收。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39万吨(8亿斤),减少0.3%,其中,占全国夏粮产量90%以上的小麦产量仍保持增势,连续7年增产,冬小麦产量比上年增加近100万吨。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应对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保证。
3、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全年控制在3%的上涨水平有望达到。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8%。这为全年消费价格控制在3%的涨幅的范围内的调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虽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维持在2.6%,但进入7月份,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受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示范”效应,通货膨胀预期增加。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准确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3、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①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建设。
②推动内需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波动和变化,201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年份。
经济形势在整个年度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对2011年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12年展望做出预测。
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很大压力。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
另一个挑战是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提高内需的地位。
然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而在2011年,这一转型过程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这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此外,2011年中国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问题。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
通胀的原因包括国内需求过热和大量投资等。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
同时,政府鼓励内需,加大消费和投资的力度。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展望2012年,中国经济将继续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也有一些机遇。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不确定,对中国的出口市场可能会继续带来压力。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解决,如产能过剩、地区发展差距等。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首先,内需的扩大将为中国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消费将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继续推动改革开放,打破体制障碍,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和便利条件。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
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
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
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往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之后达到历史
最高水平。
政策刺激力度和效应有所减弱,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较大,消费实际增
长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费动力依然较强。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
一是占我国出口市场50%以上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复苏较快,进口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二是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明显,今年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性质企业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信贷、为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冲击,多数企业生产恢复迅速,部分订单转移到我国。
(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受倒春寒、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目前已出现趋稳迹象。
综合看,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二、2011年经济增长平稳回升,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
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降低公务员工资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存在反复的可能。
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
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
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20%。
(二)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达到较高水平。
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
2011年,出口和消费实际增长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正常、合理水平,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础。
同时,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
影响2011年投资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
于房地产投资。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投资性需求明显回落,房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综合看,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回落,但不会出现深度滑坡。
(三)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今年物价涨幅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
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看:消费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前期积累的大量流动性的消化仍需一个过程;二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三是国内投机资金已介入部分农副产品炒作,会推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四是工资上涨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五是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
总体看,2011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特别是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物价上涨压力可能加大。
综合上述分析,2011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经济增长将略低
于今年。
从出口和投资增长可能呈前低后高走势判断,2011年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三、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2011年,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
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
因此,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力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
上述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转变。
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政策目标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积极应对增长速度放缓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而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培育和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价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障碍。
应择机推进利
率、汇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消费。
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
(四)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初步形成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
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投资审批权限,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项目的监管职能。
(六)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
一方面,需要将抑制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长期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居民住房供给体系,尤其是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