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演绎教师精彩

合集下载

细节决定成败——基于“同课异构”精彩背后的再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基于“同课异构”精彩背后的再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基于“同课异构”精彩背后的再思考【关键词】思想品德同课异构细节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各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常用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各异,演绎出思想品德课堂不同的精彩。

45分钟的课堂中隐含或生成着许多细节。

每一个细节,可以生成或毁灭一次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最终取决于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落实上。

笔者拟通过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从分析几位老师所执教的新课一北师大版八年级教材的《诚实待人》一课人手,就抓好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关键之点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先声夺人,导好新课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其中有不容忽视的细节。

思想品德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应该先声夺人,带领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

在这方面,有的做法很好,有的做法则值得商榷。

例如,一位老师在导入《诚实待人》一课时先给出一段材料(材料内容略),然后设置了3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1)你觉得王刚的问题出在哪里?(2)请你出个主意,帮他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受到欢迎呢?这样导人,时间过长。

其实,一般而言,新课导入最多占一节课总时间的10%左右,两三分钟最好,做到生动形象、简洁直接更妙。

例如,有一位老师就地取材,用班里新近发生的事情(最近该班有同学因冒老师签名请假被学校公开批评)直接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发人深省。

还有一位老师播放有关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的新闻视频(3分钟),然后进行新闻点评,并提出问题:这段新闻反映了武秀君的什么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样教学,引入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由表及里,整合教材新课程教材观认为: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

教材只是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教师共同开发制定的一些基本的教和学的材料,是课程实施的物质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的重要依据而非唯一依据。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新 课 程 的 开 放性 、 合 性 与 灵 活 性 令 人 耳 目一 新 , 也 与 综 但 教 师 的教 学 习 惯 和 教 学 经 验 产 生 了 强烈 的 冲 突 ,为 了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化 的 成 长 .各 种层 次 的 数学 教学 比赛 和示 范课 展 示 活 动 也 就 应 运 而 生 . 这 些 活 动 中 , 位 教 师 八 仙 过 海 , 显 其 在 各 各 能 . 课 标 精 神 的 理 解 既 有 和 谐 的 共振 , 有 不 同看 法 的碰 撞 . 对 又 虽 说 能力 有 大 小 . 见解 有 高 低 , 通 过 同课 异 构 活 动 , 者 见 但 仁 仁 , 者 见智 , 互 交 流 . 可 产 生 “ 可 借 梅 i 分 白 , 也 增 智 相 便 雪 梅 雪一段香” 的效 果 . 同 课异 构 的界 定 所谓 “ 同课 异 构 ” 指 对 同 一 教 材 的 同 一 教 学 内容 , 同 是 在 年 级的不同班级 , 由不 同教 师 实 施 各 自的 不 同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的一 种 教 学 形 式 . 目的 是 让 不 同教 师 通 过 不 同 的 构 思 , 其 充 分 展 示 教 学 内容 的丰 富 内 涵 与 不 同理 解 和 思 考 角 度 , 时 凸 同 显教师 教学个 性 . 显数学 之魅力 . 而通 过议课 、 课 , 彰 进 评 让 参 与 的教 师 共 同 获 得 专 业 化 成 长 ,学 生 同 时 也 获 得 真 正 的 成 长. 二、 同课 异构 的 实践 新 课 程 的实 施 . 师 的 教学 设 计 观念 已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教 研究 教学 行 为 及 设 计 , 仅 变成 了一 种 自觉 行 为 , 且 不 再 停 不 而 留 在 表 面 形 式 上 . 别 是 “ 时 , 学 设 计 的 模 式 与 环 节 是 相 特 此 教 对 自 由的 、 心应 手 的. 师 心 中 有 ‘ ’ 而 不 拘 于 外 形 ; 中 得 教 佛 , 心 有模 式 , 又 不 拘 泥 于一 种 固定 的 格 式.… 但 ” 正是 基 于 对 传 统 数 学 教 研 中“ 兵作 战 ” 陷 的 反 思 和 对 单 缺 新 课 改 呼 唤 构 建 “ 习共 同体 ” 状 的 审 视 , 们 在 同 课 异 构 学 现 我 的路 上 摸 索前 行 ,下 面 就我 的教 研 教 改 活 动 来 阐述 同课 异 构

“同课异构”,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两 个 词语 的 意 思 呢 ? 卜 前 , 老 帅 课 黄 准 备 一 只 毛 笔 和 一 张宣 纸 。 当 讲 剑 相 火 的语 句 时 ,她 便 用 毛 笔 在 宣 纸 卜 抹 了几 下 , 后 说 “ 家 看 看 老 涂 然 大 师 画 的是 什 么 ?” … !” 生 异 L矧 “ 学 ] 声 地 说 。这 种 面 法 , 叫 做 渲 染 , 就 同 学们 看 看 注 释 。 “ 什 么 是 勾 勒 呢 ? 那 请 同 学 们 继续 看 。 于是 黄 老 师 用 笔 ” 尖 在 面 出 … 的 轮 廓 后 说 : 这 就 勾 “ 勒。 作者觉得草原 卜的小丘像“ 只用 绿 色 渲 染 , 不 用 墨 线 勾 勒 的 中 国 画 ” 不用 墨线 勾 勒 ’ 的是 小 丘 和 。‘ 指 平 地 之 间 没有 截 然 分 明 的界 限 。 这 ” 样 一 来 ,学 生 就 对 , 子 有 了 准 确 的 u J
的不 处 卵 , 不 同 的教 学 策 略 所 产 生 的不 同教 学 效 果 ,并 此 打 丌 了 教 师 的教 学 心 路 ,彰 教 师 教 学 个 性, 是继承 和批判 的统 一 , 正体现 真 了资 源 共 享 , 势 互 补 。 可 以说 , 优 每 位 老 师 的 课堂 都 是 一 道 众 不 的风 景 , 每 一 处 风 景 , 值 得 眯 都 和学 。正如苏 霍姆 林 斯基 所青 : “ 何 一 个 教 师 都 不 可 能是 一 切 优 任

逆, 称“ 也 双勾 ” 。如何 让 学 生 卵 解 这
点 的
的体现 者 ,每一位 教帅都
有 他 的优 点 ,有 别 人 所 不 具 箭 的长 处 ,能够 在 精 神 生 活 的 某 一 个 领 域 里 比别 人 更 突 出 、更 完 善 地 表 现 自

同课异构 彰显精彩——差异性原则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同课异构 彰显精彩——差异性原则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其 次补 充 展 开 我 教 案 中需 要 学 生 掌 握 的 内 容 , 然 后做 练习 、
过程 中 , 政府 应该 做些 什 么?又 能够做 些 什么? 然后 我们 直接在 教 室 上 网 搜 索 , 了解 当 时政 府 做 了什 么?做 得 怎
样 ? … …经 过 这样 的 实 例 分 析 , 学 生 既 透 彻 地 掌 握 了知 识 ,

教 学 设 计 区别 化
的作用 , 它能够 四两拨千斤地 控制教学 过程 的走 向 , 在 其 中
起 到 重 要 的调 节 作 用 。
同课异构的核心在 于“ 异 构” , “ 异” 说 明至 少有两个 以 上, “ 构” 即教学设计 , “ 异构” 意味着一个教师要根据 自己所 教 的不 同班级 , 设计两个 以上的相异 教案 。 我 曾经 上过 两个 班级 , 在 高一 的时候 区别还不 是很大 ,
如上 《 经济生活》 必 修一 的第九 课 “ 走 进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 时, 我 在 两个 班里 都 采用 了分组 交式, 结果 一班有学 生提 出 了一 个非 常尖锐 的问题 : “ 如果 社
会主义宏观调控 能够 强有 力实 施 的话 , 那 现 在 市 场 七为 什 么还有许多农 产 品滞 销?去年 很 多省 份都 有这 种情 况 , 大
效果。
关 键 词 高 中政 治 同课 异 构
差 异性
在“ 一切 为 了学 生 的发展 ” 的 新 课 改 的 核 心 理 念 指 导
面监 督 , 多 少 带 着 一 点 强 制 性 的教 育 方 式 。 因此 , 一 班 学 生
下, 不仅在不 同教师 的课上会 出现 同课异 构的情形 , 即便 是
白菜还卖 到了 4毛钱一 千克。 ” 这是一个 在我备课 的时候 曾 经想 到, 但并没有 深入 思考 的 问题 , 为 争取 思考 的时 间 , 也 本着 以学生 为主体 的精 神 , 我首 先将 问题 抛 给了 同学 们讨

同课异构——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同课异构——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的积 累。

( ) 课 件 出 示 两 个 相 等 的 角 , 一 个 边 长 ,一 个 边 1( 短 ) 一 比 , 个 角大 ? 比 哪
( ) 课 件 将 这 两 个 角 重 叠 )说 明 角 的 大 小 和 边 的 2(
长短 有没有 关 系?
( ) 课 件 播 放 动 画 : 角 和 蓝 角 ) 角 和 蓝 角 也 为 3( 红 红
( )课 件 出 示 组 合 角 )你 能 数 出 一 共 有 多 少 个 角 1 ( 1
吗?
( )课 什 出 示 剪 刀 、 面 、 领 巾 图 ) 你 们 仔 细 1( 钟 红 请 观察 一下 , 们 上面有 角 吗? 在 什么地方 发现 了角? 它 你
( 我们 把 这 些 角 请 下 来 。( 件 展 示 角 从 图 分 离 2) 课
识 角 的组成部 分一 的大小 ) —总结 。 — 课 例 2 教 师 活 动摘 录 , 生 活 动 略 ) ( 学 画 角 , 出 生 活 中 的 角— — 比 较 角 找
( 示范 做 : 你 找 到其 中的一个 角 , 手摸 一 摸 , 4) 请 用
和 同桌说说 你 的发现 。
第 9期 20 0 9年 9月
中小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e e r h f rP i r n d l c o l e c ig R s a c o r ma y a d Mi de S h o s
学 科 教 学
同课 异构
让 课 堂教学更 精彩
王 霞
营 口 150 10 0)
出来 )
( ) 结 三 总

学 了这 么 多 与 角 有 关 的 东 西 , 如 你 是 一 个 可 爱 的 假 角 , 向 大 家 介 绍 一 下 你 自己 吗 ? 能

磨课——让“同课异构”课堂更精彩——以《读〈伊索寓言〉》为例

磨课——让“同课异构”课堂更精彩——以《读〈伊索寓言〉》为例

( 人 民教 育 》 03年 ,第 2 期 )文 章 。 通过 研 读 资 《 ,20 1
料 。对 课 堂 教 学 有 了 一 个 更 新 的 认 识 . 课 堂 教 学 是 一 个
动 态 的过 程 ,是 教 与学 相互 作用 、同步 协调 的过程 。在
这个 过程 中 ,教师 既要 凭借 教材 ,又不 能 囿于 教材 。为


磨课——让 “ 同课异构”课堂更精彩
∈ 酋 国 《
种 即 飞
( 安徽 省怀远 县双 桥 中学 ,安 徽 怀 远 2 3 0 3 4 0)
摘要: “ 磨课 ”是一 项艰辛 的教研 活动 ,但 它对提 升教 师的教 育教 学智 慧起 到 了举足轻 重的作 用 。文
章通过 解读教 材 ,带着学 生走 向教 学设 计 、重 组教材 ,带 着教 学设 计走 向学 生和活化教 材 ,让 学案 成
变讲 为导 ?带着这 个 问题 ,笔 者对 《 文教 学 内容重构 》 语
( 王荣 生等著 )等相关 章节 的 内容 进行反 复研 读 ,并 认真 地 翻阅 了曹永 鸣老师 的 《 构建 生态课 堂 ,实 现生命 对话 》
钱钟 书先 生 的 《 < 索寓 言> 读 伊 》是 中等 职业 教 育 国 家 规划 教材 ( 等教 育 版社 ) 《 文 》第 四册 的教 学 内 高 语
1了 解 作 者 钱 钟 书 ,顺 势 导 入 课 文 ; .
最后 围绕 学生 提 的问 题开展 学 习 活动 。正 是 由于 问题 是 学生 提 出来 的 ,教师 无法再 牵 着学 生 的鼻 子走 ,课 堂 上 教师 的注 意 力分 配从 以遵 循教 学设 计 为重 心转 向了 以遵 循学 生学 习 为重 心 。在这 一思 想 的指 导下 ,笔者 收获 了 很 多惊喜 。现在 ,回放一 下学 生提 出的问题 :

语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语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为例,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计,展示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准备1. 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进行文学鉴赏和情感教育。

2. 教师分组: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位教师组成,分别负责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3. 教学设计:各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三、活动过程1. 第一节课——教师A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 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荷塘月色,激发学生兴趣。

-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句子,交流感受。

-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写作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 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 讲授法、讨论法2. 第二节课——教师B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散文的抒情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

-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抒情手法。

-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享个人感受。

-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 朗读课文- 情感体验- 讲授法、仿写法3. 第三节课——教师C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散文的结构特点。

- 学习散文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美篇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美篇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美篇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也是一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数学解题策略的培养”,我们邀请了多位数学教师参与,包括初中、高中、教研组长等。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理论探讨、实践探究和经验分享。

首先,在理论探讨环节,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

其中,教研组长分享了他们教学中采用的“三步解题法”,即:读题、列式、解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列出适当的方程式,解决数学难题。

高中数学教师则分享了他们在数学竞赛中常用的解题策略。

他们认为,数学竞赛是一个锻炼学生数学能力的好机会,常常需要运用到一些非常规的解题方法。

比如,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变形、简化,将其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和方法等等。

其次,在实践探究环节,我们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活动。

教师们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领导者,他们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交流思想。

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地借鉴彼此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后,在经验分享环节,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其中,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分享了她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的经验。

她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她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如:逆向思维法、类比法、综合运用法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她成功地培养了许多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这次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还通过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学习了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同课不同构异样都精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同课异构评课稿

同课不同构异样都精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同课异构评课稿

同课不同构异样都精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同课异构评课稿发布时间:2021-06-17T16:41:32.4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李福芝[导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人教版教材把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分别编排在三个年级:在一年级下册主要是直观认识其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三年级上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到四年级学习了平行和垂直后,则要从边的平行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图形,并且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四川省冕宁县城厢小学校李福芝 615600摘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人教版教材把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分别编排在三个年级:在一年级下册主要是直观认识其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三年级上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到四年级学习了平行和垂直后,则要从边的平行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图形,并且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形状的表象判断上升到本质特征的概念抽象概括。

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应用其特征,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的经验,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等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抽象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特征判断图形。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而贵在得法”。

对于同一课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教学风格和对教材的理解不同,自然就有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实践。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修武县王屯乡前董村中心小学薛春林所谓“同课异构”,即不同的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基于自己的理解、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具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特色的课堂。

它是共性与个性、内涵与外延的和谐统一,教师在比较中反思、交流、碰撞升华,提高课堂驾驭水平,增强授课技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一、“同课异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而“同课异构”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展示的机会;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搭建了学习的平台;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同课异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研究的案例。

教学活动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

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同课异构”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感悟。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个人的感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

“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或者是个人用不同教学设计上同一个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四、“同课异构”为教师教学思维的碰撞和激发提供可能。

评课活动是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共鸣。

大家没有资历的顾虑,没有心理戒备,各抒己见,对课堂环节逐一点评,细致入微,或争论,或共识,真正做到了心灵相通。

所以,“同课异构”就是让我们围绕一个特定的课题,围绕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探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美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美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美篇摘要:一、同课异构活动概述二、活动亮点与收获三、活动反思与建议正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美篇近日,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活动,旨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活动共有五位教师参与,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学科,但围绕同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展现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还给在场的观摩教师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同课异构活动概述本次活动共有五个环节,分别是:说课、授课、评课、反思和交流。

五位教师在说课环节中,清晰地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在授课环节,教师们各展所长,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课环节,评委们对五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反思和交流环节,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二、活动亮点与收获1.教学手段丰富:本次活动中的教师们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度高:教师们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能力。

3.教学个性鲜明:五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课堂充满活力。

4.团队合作: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还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反思与成长: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认真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反思与建议1.加强教学研究:教师们应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注重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学生的尊重。

4.加强校际交流:学校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教师们得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教师成长三部曲

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教师成长三部曲

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教师成长三部曲作者:张祖庆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第1期一“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模式,满足了人类普遍的“爱看热闹”的心理。

那场面,犹如一群看客围观两三个人“吵架”,恨不得他们大打出手。

不管谁输谁赢,有热闹看,就行。

不少教研观摩活动,都把名师新秀“同课异构”当作看点。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将其演绎得完全不同。

这一模式至今依然风行,且作为教研活动的亮点,受人瞩目。

可以预见,“同课异构”必将长期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同课异构”不要仅仅作为“看点”,而要通过“看点”去“看见”。

看见文本解读的异同,看见目标制定的异同,看见课堂实施的异同,看见课堂理答的异同,看见教学智慧的异同。

然后,求同存异,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板块的推进……唯有深入思考,才能从“同课异构”中,获得足够多的启迪。

否则,只是看热闹罢了,就像“中国好声音”的PK环节,热闹过后,啥都没了。

二在“同课异构”备受关注的同时,我们一直忽略了很重要的磨课方式,那就是“同课同构”。

就是同一篇课文,用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演绎。

课文是相同的,教学设计是相同的,但,教学效果常常大相径庭。

这里边的东西,更值得深入研究。

同样的教案,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原因?是教师个人底蕴差异,还是学生基础不同?是临场调控出现问题,还是学习氛围不对?是教师个人风格和教学设计不匹配,还是学生集体学习风格与教学设计不吻合?是关键性的环节没处理好,还是课堂预热没处理好……课后,可以借助录像,反复回放,两两对比,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进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这样的“同课同构”,适合于年轻教师“克隆”名师课堂。

模仿,是学习本领极为重要的途径,任何人概莫能外。

年轻教师在起步阶段,反复观看名师录像或课堂实录,然后,借助名师的设计,到自己班里试着上上看。

这种“试着上上看”,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同课同构”。

推行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行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行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界日益关注教师的自身成长,而找到一种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的途径便成了大家共同探究的问题。

英国教育专家c.day(2000)认为,在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成长时,应该考虑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教研方式。

它通过统一的课题, 不同的老师执教, 每个教师都参与听课、评课,书写案例、反思等,使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交流, 从而达到实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进行创造性的专研教材,从而发展独特个性以前上示范课、研究课,许多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尽量避免撞车,一般都会选取自己容易把握的教材,而对一些难点问题却避而不选,“同课异构”活动要求同一年级选择相同的内容,教师不得不更加关注对教材的解读。

教师会花更多的时间钻研如何用活教材、激活课堂、教活学生,必须在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把握主要内容这点上狠下了工夫。

面对同样的教材,为了建构出不同的意义,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的活力,将教材激活,教师都会努力依靠自己特有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 把教材概念化的知识细节化、情节化,使学生形成认同感,从而准确、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这样专研教材的过程,它会催化教师形成鲜明而鲜活的教学个性的进度。

教师的独特个性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倡导教师教学个性是为了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个性,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在本次《一次函数的图像》“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老师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时,都以画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为引入,再利用这条作出的直线为探究对象,抛出问题:当自变量x的值变大时,函数y的值有什么变化?由于参加活动的教师具有非常鲜明的独特个性,探究这个问题答案的方式也非常具有个性化。

朱老师(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共同体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采用的方式:非常时髦的“汉堡包”式。

同课异构展风彩 百家争鸣竞风流

同课异构展风彩  百家争鸣竞风流

同课异构展风彩百家争鸣竞风流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窦志恒我校的“异校同构同课异构一体教研”活动如期进行。

活动进行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使活动趋向合理、科学。

由第一轮的两位教师同讲一堂课演化为四位教师同讲一堂课,精彩纷呈,给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更多启示和思考。

12月8日上午,连续听了田童、李红、孙永莲、苗金霞四位老师的课,她们讲的是初二语文上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死海不死》,同一篇课文,四种截然不同的构思,四堂个性鲜明的课,让人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校田童老师的课细腻、质朴,整堂课在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中开始,又在这样的情景中结束,有一种予人玫瑰,手有余音的感觉,细细揣摩,回味无穷。

从慷慨悲壮的《观沧海》开始,她创设了一种诗情课堂氛围;你喜欢旅游吗?引入学生极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倍感觉亲切,师生关系近在咫尺,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然后田老师整体把握自己独创的“四读教学法”——读题目、读结构、读内容、读语言,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花开花落,水到渠成,自然平实。

最关键的是,田老师在课堂中不断穿插指点学习方法的指导,令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学到了实用的技能,可谓一箭双雕。

如果说田老师的课感性,容易触摸,那么来自实验外国语学校李红老师的课充满理性。

学生感悟文本之后,李老师抛出了“悬念插入补说关键信息”四个词语,让人耳目一新,又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把握全文,将课文每一段据这四个词语分类,我正在诧异李老师的这种打破文段顺序的做法时,她又采用比较阅读的手法让学生从不同的文段中发现问题,并且联系学生实际、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易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深入浅出,拨云见雾。

一条主线掌控全局,围绕主线不断翻出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之间又有内在联系,让学生顺藤摸瓜,给人一种畅通无阻的感觉。

个人认为,不深入挖掘文本,不可能有如此理性的课堂。

李老师感悟文本的深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课异构活动交流发言稿

同课异构活动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同课异构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展示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们,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这些优秀的课例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教学工作的热情。

其次,我想谈谈同课异构活动给我带来的启示。

在活动中,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

他们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启示:1.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便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课异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学研讨活动。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们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同课异构使课堂教学更精彩《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案例分析

同课异构使课堂教学更精彩《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案例分析

然结束 了,但留给我的感想很多,现在我把课中的
精华 提 出来与大 家一 起共 享 ,同时 也把 课 中一些 不 足暴 露给 大家 。引发 大 家共 同 思考 。
1 主 要环节 的教 学处 理
11 课 题 的 引 入 .
●先 提 出问题 :石 油 是怎 样形 成 的 ?石 油 的组 成 ?然后 让学 生带 着 问题 看 书 或 阅读 提 供 的资 料 。 然 后请 同 学 回答 上 述 问题 。这 样 的处 理从培 养学 生 的 阅读能 力 ,从 资料 中获 取 有 用 信 息有 一 定 帮助 。 ( 上 述 问题 在 资 料 中有 直 接 的 答 案 ,并 不 需 要 学 但
●一 个 是作 为 有机 化学 的 开篇 .通 过 回忆 有机
根 据各 自教 学经验 和情 感 体验 建构 不 同个 性 的教 学 设 计 、呈现不 同 风格 的课 堂教 学 。结 合我 县 中青 年
教 师课 堂教学 评优 和县 级 骨干 教 师考 核 ,我们 选 择
化合 物 的概 念 。例举 学 过 的和 生活 中熟 悉 的有 机化
人 。一部 分是学 科 的后起 之 秀 。大 家都 进行 了精心 的准 备 。虽然 十多节课 的教 学 内容 相 同 ,但 我们 听 课 的人 一 点都不 感 到乏 味 ,因为 大 家呈 现给 我们 的 是各具 特 色 、风 格各 异 的展 示课 。听课 中我 们 常常 被老 师们精 湛 的教学 技艺 所折 服 ,被 学 生们 充满 智
文 章 编 号 :10 — 6 9 ( 0 )0 — 0 9 0 05 6 2 2 8 2 0 5 — 3 0
中 图分 类 号 :G 3 . 63 8
文 献 标 识 码 :B
“ 同课 异 构 ” 就 是 相 同 的教 材 由不 同 的 教 师 ,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学期我们泰山冯玉祥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从10月中旬起,我们语文教研组从五年级级部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学校各个级部依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

活动中,各级部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们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

这一活动,不仅使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

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课异构”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纵观这次教研活动,综合表现为三个方面: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

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

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

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本次语文教研组所有教师均参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他们以精巧、适用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博得听课教师的好评;以渊博的知识、飞翔的思维激荡着无数求知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他们也在用勤奋努力精彩演绎了教育的艺术,诠释了教育的无限魅力,他们追求着教师的幸福,收获着教育的喜悦。

聆听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老师们用精美的板书描摹母语的魅力,用优美的朗读播洒传统的感动,用真心的交流对话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精辟警策的点拨涵养学生的思维。

同课异构教育集团教研活动美篇

同课异构教育集团教研活动美篇

同课异构教育集团教研活动美篇同课异构教育集团作为一家专注于教育领域的企业,一直致力于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

在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同课异构教育集团注重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发展机会。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次同课异构教育集团教研活动的精彩时刻。

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研讨、课堂观摩和教学案例分享三个环节。

首先是教师研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同课异构教育集团邀请了多位资深教育专家和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他们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分享给在座的老师。

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使与会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接着是课堂观摩环节。

同课异构教育集团的各校教师组织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将所学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观摩的教师们通过现场观摩讨论,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这样的互动让教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优质教学的实现路径。

最后是教学案例分享环节。

来自不同校区的教师们纷纷拿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分享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们在分享中不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还在与会的教师们的交流和反馈中不断完善,使得每个案例都成为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教育集团的教师们收获颇丰。

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与各地的教育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碰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在未来,同课异构教育集团将继续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发展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信在同课异构教育集团的引领下,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不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演绎教师精彩
作者:康丽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2012年第06期
借助东昌区“有效教育”研究的强劲的东风,我们着力通过备课、听课、会议研讨等教研活动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但始终还是在低水平中重复。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直困扰着我们。

学期初我们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创新了教研模式,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它如春风拂面,似静水深流,走进学校,融入集体备课,它以开放和亲和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师,让备课更有动力,讲课更有激情,平时让人反感的集体备课、评课等活动,现在也让人向往、亲近。

作为教学的引领者,看到这种现象我很高兴,为能找到适合教师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而自豪,欣喜同时我在思考:同课异构,“构”出怎样的精彩?
一、形异而“神”不异
“同中构异,异中见同。

”可以说,“同课异构”激活了传统的教研活动的这潭死水,让学校的教研活动变得鲜活、厚重,其实我们知道,这种同课异构也是一种原始的研究形式,甚至在很多竞赛活动中,我们能够经常看到庐山真面目,我们很多学校教研组也都运用过这种方法,但是以前都是无意识地运用,还没有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是在今天,它以一种新的名称、新的步伐走近我们,得到了特殊的青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把握好“同课异构”的形与神,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万变不离其宗,同课的“形”无论如何变,其“神”仍然应该相同,即教学本质相同、教学目标相同、价值取向相同、知识准确性相同等。

准确把握知识与目标,才能构筑有效科学的课堂,不让课程制定者和教材编撰者的意图缺位,不让教师目标和任务迷失,避免“异构”建筑在“务虚”和“无序”的沙滩上。

同样是“异构”,因不同的老师,而有了不同的课堂结构、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因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生成、不同的课堂精彩。

但一切的“不同”都指向一个“共同”——“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研形式,包括我们的“同课异构”,主角永远是我们的学生。

如果为“异”而“异”,就是去了异构的价值。

二、“同课异构”的“同”之所在
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方式与策略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也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同”字所在,课堂教学不是漫无目的,也决不能随意而为,应该紧紧把握教学目标开展实施,以求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
式,将异构活动中的相同的教学目标挖掘出来,看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一致,哪些目标是基本的目标,哪些目标是次要目标,哪些目标是即时目标,哪些目标是长远目标。

通过寻“同”活动,听课教师便不会被复杂多样的教学方式所迷惑,以期对教学目标予以全新认识、全新的理解,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三、同课异构活动的“异”后理念
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目标,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策略。

听课教师对于同课异构活动的研究不能止于授课教师课堂具体操作环节,而应观察思考课堂背后透射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现支撑教学的关键性元素,继而分析不同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是否合理。

只有把握住教学理念,才能跨过技术操作层面,将教学研究引向深入,引向更深的层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质的影响。

四、同课异构活动的“合”之效益
同课异构活动为听课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教学范例,那么如何将这些范例内化吸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产生最大化的影响,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则需要听课教师的有效整合。

听课者应着力将同课异构活动中不同教师教学中的最佳方案予以提炼,为自己的课堂服务,对真实课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通过借鉴,吸收异构活动中的先进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
的教学策略。

五、同课异构,“构”出的精彩
同课异构,为更多的教师开辟了一个对话交流的框架空间,教师与自己、与其他教师、与专家之间。

这种对话是深层次的,是从“观众”到“主演”、从单一到互动、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后的反思,在这“异”彩纷呈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内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教师说:“同课异构,让我敢于放弃教参,在教学中融入更多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和创新,真的是一件值得欣喜和骄傲的事情。


“同课异构,促使我们在教学中摒弃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我们找到了自我。


“同课异构,让我能够灵活地应对课堂,课堂教学也不拘一格,收放自如。

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课异构,无疑是最贴近教师的一种人性化的教研方式,这也是其吸引教师、引领教师的独特魅力所在。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应该说,同课异构,让我们碰撞出了教科研的“火花”,也让我们品味到深度教研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这无疑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事。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这一有效形式,为教师专业成长助跑,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同时,在繁荣和精彩中,我们还要警惕并发现其中的虚像,剔除其中的隐患,保持其原生态、自然成长。

因为,往往越是执着、热衷,距离真相越遥远。

正如淘金,如果盲目行事,常常迷失在沙漠中,即使触摸到真金,也会错过。

超越形式、穿越现象,才可以抵达理想,取得成功。

对于“同课异构”,我们充满着乐观和期待,相信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它一定会为教师创造自发、自觉、自主发展的专业化成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