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二是,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三是,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义”,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1]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一、现代文文本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xx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
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
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2020-2021学年度高二开学测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二开学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2021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新高考)与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新高考)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同时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但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
综上所述,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
但作家们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很少。
我们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
寄意于言外,就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
刘勰首先在《文心雕龙•隐秀》篇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主张。
所谓“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即追寻“言外之意”。
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刘勰的一大发现。
他认识到“言征实而难巧”,于是就想到是否可以在提炼语言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之外,就好像秘密的音响从旁边传来,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烁。
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困难被克服了,而且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
所以,从“言不尽意”到“义主文外”,可以说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
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
如唐代司空图就直接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重要命题。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见解,他曾对欧阳修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他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但通过景物、形象的真切描写,还是可以“略道其仿佛”的。
以上所述,是我们的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即以语言去写景状物,从言外去追寻所要表达之意。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义主文外”说或“言外之意”说,就将语言与感觉、想象同一化,是很有道理的。
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
例如,“山”这个词,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
另一方面,“山”这个词又是一种“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shān”这个词的声音,就会立刻在头脑中唤起那高低起伏的、苍翠碧绿的峰峦的形象。
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
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
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
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
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
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义轻利的。
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如孔子所说“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
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
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
“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
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
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荀子说过:“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江西省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2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21 年4月10日21时,黑洞的第一张“照片〞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七地同时发布。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事件视界。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像宇宙万物一样,恒星也会衰老死亡。
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响燃料耗尽时,其内核会急剧收缩、塌陷,所有物质快速向着一个点坍缩,最终坍缩成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成为黑洞。
黑洞形成一个强大的力场漩涡,可以扭曲周围时空。
由于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肉眼和仪器都无法直接看到它。
黑洞和宇宙的诞生、演化有什么关系?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了更准确清楚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直接“看〞到黑洞。
曾有许多间接证据证明黑洞的存在,但科学家从未直接“看〞到过黑洞。
4 年前,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科学家“捕捉〞到,成为科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是人类第一次“听〞到黑洞。
2022年4月5日至14日,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方案。
他们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
最终,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人类终于亲眼“看〞到了黑洞。
〔摘编自吴月辉?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人民日报?2021年4月11日〕材料二虽然黑洞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但天文学家仍想出了观测它的方法。
传统的光学望远镜需要使用口径非常大的光学镜面来观测宇宙中的物体,但科学家还有一种虚拟的方法能把望远镜的口径变大,制成搜集射电波的望远镜,这就是此次拍下黑洞照片的视界望远镜〔EHT〕。
他们利用分布在全球的8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观测阵列,阵列的基线长度几乎与地球相同,这就意味着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地球大小的视界望远镜来观测黑洞。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II)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II)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21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隽.永(jùn)虔.诚(qián)皓.首穷经(hào) 潜.移默化(qi án)B、脊.梁(jǐ)感喟.(wèi)舐.犊情深(shì) 义愤填膺.(yīng)C、忖.度(cǔn)雇佣.(yōng)众擎.易举(qíng) 戮.力同心(lù)D、股肱.(hóng) 震慑.( shè) 信手拈.来(niān) 怅.然若失(chàng)答案:C( A项“隽”应读juàn;B项“喟”应读kuì;D项“肱”应读g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羁拌胡诌障眼法穷乡僻壤B.联袂聒噪嗑瓜子两全齐美C.股份敲榨人来疯不容置喙D.诟病博弈双簧管声名鹊起答案:D(A羁绊 B两全其美 C敲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
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在xx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年初,一幢3D打印的建筑在苏州正式亮相。
建筑墙体上的波浪形纹理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密不透风,看上去浑然一体....。
答案:D(A项用错对象,“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
此处应用“不翼而飞”。
B项不合语境,应用“难解难分”C不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江西省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5分(5分:使用规范字,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4—3分:使用规范字,字迹清楚,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2分:字迹较清楚,有多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较整洁;1分:字迹潦草,错别字、标点错误多,卷面脏乱。
0分:大多主观题没写或全部没写。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识成都细雨中彭志强①十九岁那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清展,我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命运突然拐了一个大弯。
我自小喜读杜甫的诗歌名篇《春夜喜雨》,从此向往成都,尤其向往后的成都。
现在,我终于可以去亲眼看一看《春夜喜雨》传诵千年之后的成都,那里是否还下着诗意绵绵的雨,是否还开着娇美红艳的花,是否还留有浣花溪水环抱的草堂茅屋。
②那年秋天,达成铁路还未开通,成南高速公路也还未开工,我只能选择走一条碎石公路。
清晨六点出发,坐八个多小时的中巴车,才一路颠簸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
幸运的是,车驶入成都地界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第一个成都表情,便是纷飞的雨,一片烟雨朦胧。
③从北门的汽车站到东郊的师大校园,一路上,我终于真正见识了成都的雨。
尽管是秋雨,却也是软绵绵的,街道上就像铺了一匹淡青色蜀锦。
车上不时有人抱怨雨下个不停,我却不觉烦闷,目光一直向窗外搜寻。
那时的二环路外多是农田与低矮瓦房,它们经过雨水的洗涤,格外醒目。
一条由北向东的婉蜒沙河很有辨识度,几乎就是一条联结城乡的纽带。
④到了师大狮子山校区,雨渐渐小了。
报到之后,我便赶去瞻仰心心念念多年的杜甫草堂,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草堂茅屋时的情景:丝线细雨,一针一线把石板缝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绣得锃亮。
那一天,因为亲眼看见了雨中的茅屋,我爱上了草堂,爱上了成都和成都的雨,并且决定了两件事:一是努力留在成都这座诗意之城发展,二是在成都重新开始文学创作。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7高二上·辽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
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
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
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
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舟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材料二: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3亿。
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其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A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
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
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2.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 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3.6%,省会城市占比为3.0%,农村地区占比为1.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B.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6.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志摩在回忆里郁达夫大约是在宣统二年的春季,我离开故乡的小市,转入当时的杭府中学读书,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一个十四岁未满的乡下少年,突然间闯入了省府的中心,周围万事看起来都觉得新异怕人。
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我只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同蜗牛似地蜷伏着,连头都不敢伸出壳来。
但是同我的这一种畏缩态度正相反的,在同一级同一宿舍里,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
一个是身体生得很小,而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的小孩子。
还有一个日夜和他在一块,他们俩最爱做种种淘气的把戏,为同学中间的爱戴集中点。
他们俩,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宿舍里,总在交头接耳地密谈着,高笑着,跳来跳去,和这个那个闹闹,结果却终于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件很轻快很可笑很奇特的事情来吸引大家的注意的。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
从此之后,一别十余年,我和这两位奇人终于没有遇到的机会。
民国十三四年之交,我忽而在石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里遇见了志摩。
他的那种轻快磊落的态度,还是和孩时一样,不过因为历尽了欧美的游程之故,无形中已经锻炼成了一个长于社交的人了。
笑起来的时候,可还是同十几年前的那个顽皮小孩一色无二。
从这年后,和他就时时往来,差不多每礼拜要见好几次面。
他的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
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姝,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
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