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2实验课题:研究杠杆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和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现象观察: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1.3实验课题:天平的使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和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现象观察: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1.4实验课题:研究轮轴作用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1.5实验课题: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2.组装动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3.把两次的读数进行对比。
现象观察:用定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大。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小。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2.指导学生研究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讨论:通过刚才的比赛我们知道轮轴有什么作用?
(2)实验1(轮轴省力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认识实验用轮轴的轴和轮,介绍穿线的方法,在轮和轴的引线上分圈挂钩码。比较轮和轴上力的关系。
②分组实验(使用轮轴直径比为2:1的轮轴实验)。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反
思
反思:探究教学也是根据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的程序,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程序是相同的,只是学生探究的事物是成年人熟知的事实。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
板
书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课堂生成记录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及其保护措施;2.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3. 环境污染与防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应用;5. 影子的形成、电的产生、磁现象及其应用;6.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使学生掌握光、电、磁等物理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光的反射与折射、电与磁现象的应用;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3.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互动:开展小组讨论、问答、分享等活动,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区分重难点;3. 结构:采用总分结构,条理清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哪些?(2)简述光、电、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答案:(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加强法律法规保护等。
(2)光、电、磁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光的反射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电的利用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磁现象在指南针、电机等方面有应用。
(3)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有:减少污染、节约用水、分类垃圾、合理开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为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章节。
具体包括: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4.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环保意识与行动5. 探索宇宙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系统模型生物多样性图片环保宣传片宇宙星系图2. 学具:生态瓶制作材料生物观察记录表环保调查问卷探索宇宙知识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新课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3.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4. 情境体验: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提高环保意识5. 探索宇宙: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设计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写一篇环保作文2.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环保作文:围绕主题,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和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自然系统。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自然1.1 生活中的科学1.2 自然界的奥秘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的分类2.2 生物的进化3. 第三章:电与磁3.1 电的现象3.2 磁的现象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4.1 能量的转化4.2 机械的原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知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帮助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机械的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电与磁的现象和原理2. 教学重点:生活与自然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量的转化和机械原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模型、图片等电与磁实验器材能量转化和机械原理实验器材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电与磁实验报告能量转化和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要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与自然:生物分类、进化、科学现象2. 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进化3. 电与磁:电现象、磁现象、实验原理4. 能量与机械:能量转化、机械原理、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和进化知识问答电与磁实验报告能量转化和机械原理实践题2. 答案:生物分类和进化知识问答答案电与磁实验报告答案能量转化和机械原理实践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生物馆,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探索电与磁的奥秘组织户外实践活动,感受能量与机械的魅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章节1. 重点和难点解析:生物的分类与进化: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人体运动。
教学内容:1. 人体的运动系统2.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3. 人体的运动原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的运动视频,引发学生对人体的运动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运动原理。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三个特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声音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特点和位置。
2. 掌握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地球与宇宙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特点和位置2. 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3. 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与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的特点和位置,讲解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地球与宇宙观察和研究实验,掌握研究方法。
第四章:光与色彩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2. 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光与色彩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2.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3. 光与色彩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色彩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与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使用工具》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具准备:科学活动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图钉铁钉、木螺丝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用小刀或铅笔刀)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用菜刀)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用剪刀)……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铅笔刀、菜刀、剪刀……这些物品叫做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使用工具(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一)认识工具1、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工具,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页的表格内。
2、抽学生汇报工具名称和作用: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锤子:可以定钉子、拔钉子等改刀旋转木螺钉剪刀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子: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小刀: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比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生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二)、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一颗铁钉子和一颗木螺钉,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钉子和木螺钉定人木料中?(学生小组演示,教师在旁边指导)2、小结:①选择锤子把铁钉子定人木料中②选择木螺刀把木螺钉璇入木料中③也可以用锤子把木螺钉定人木料中,但是没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好?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三、完成教材3页三项任务应该选择的工具1、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一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二、第二章教案: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第三章教案:能量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第四章教案:生物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新课:讲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介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系统1.1 骨骼和肌肉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掌握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
讲解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展示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1.2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的分类。
讲解骨骼的功能。
1.3 肌肉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肌肉的类型。
讲解肌肉的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系统2.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的组成。
讲解呼吸道的功能。
2.2 肺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肺的结构。
讲解肺的功能。
2.3 呼吸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呼吸的过程。
第三章:人体的消化系统3.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消化道的组成。
讲解消化的功能。
3.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
第四章:人体的循环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结构。
讲解心脏的功能。
4.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血管的类型。
讲解血管的功能。
4.3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五章:人体的泌尿系统5.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
讲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5.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第六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它们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界的水1.1 水的组成和性质1.2 水的循环1.3 水资源与保护2. 第二章:太阳能2.1 太阳能的特点与应用2.2 太阳能的转换与储存2.3 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生活3.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1 生物的遗传现象3.2 生物的变异现象3.3 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组成、性质、循环等基本知识,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特点、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的观念。
3. 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太阳能转换与储存的原理;生物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节约能源的实际应用;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的循环模型;太阳能电池板;遗传与变异实验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课堂练习本;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污染现象、太阳能设备、遗传变异实例,引发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题目为例,详细讲解水的循环、太阳能转换、遗传变异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难点。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要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表格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水的循环过程图示;太阳能应用案例收集;遗传与变异现象观察记录。
2. 答案:水的循环过程图示:按照教材内容绘制;太阳能应用案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列举实例;遗传与变异现象观察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观察记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小达人课时一了解牙齿教学目标1.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认识并掌握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由学生们在班级展示牙齿的知识;2.生活中的经验:红糖能够让牙齿变黄,口香糖对牙齿的影响;(课前教师将弄好实验)3.了解牙齿的构造;模拟实验,使用鸡蛋壳模拟牙齿,观察不同条件下牙齿的变化;4.牙齿的作用;通过图示和贴画,让学生们认识到牙齿的不同功能;5.正确刷牙方法;观看视频和配合展示,让学生们模仿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过程1.开音视频,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出问题为“大家有没有觉得牙齿很有用的?”技巧性问问题,让学生们提高参与性。
2.口语题,让学生们在班级展现牙齿的知识。
3.介绍实验结果,分析饮食、刷牙和健康等方面对牙齿的影响。
4.介绍牙齿结构的好处和功能,让学生们模仿。
5.明确牙齿宝贵的地位,告诉学生们牙齿健康的必要性。
6.将视频播放并展示牙齿清洁方法,让学生们模仿。
教学心得科学课的设计,要注重多方面的思考。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十分重要。
透过实验让学生们自我思考“我该如何保护我的牙齿?”引导学生们了解牙齿神奇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们对此课程的持续关注度受到不严重的控制。
第二单元物理小猎人....第三单元化学小魔....第四单元天文小博弈者....第五单元地理小探险家....第六单元科技小制造者.....。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认识不同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地球的力量:了解地震、火山、山川等地理现象。
2. 生命在变化中成长植物的生长:学习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动物的发育: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无处不在: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实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4.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命的神奇。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现象图片、地球仪、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能量转化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土壤、浇水工具等。
学生个人实验器材: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气象现象、植物生长等。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学习各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内容:各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1.2 常见物体的性质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2.1 植物的生长2.2 动物的适应3. 第三章地球的秘密3.1 地球上的水资源3.2 地球的内部构造4. 第四章光与能量4.1 光的传播4.2 能量的转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光的传播和能量的转换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挂图、实物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温度计、电能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植物、动物模型等学生个人学习材料:笔记本、画图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词等2. 教学过程: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结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等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一课:常见的物质变化引言:本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理解常见的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这些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目标:1. 掌握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物质变化的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3.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教科版》;2. 实验器材:烧杯、宽口瓶、勺子、锡纸等;3. 实验物质:冰块、食盐、白糖、铁钉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吃冰淇淋来降温,为什么冰淇淋能带来清凉感呢?”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常见的物质变化。
2. 学习凝固和熔化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凝固和熔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观察蜡燃烧后产生的蜡油的变化。
3. 学习溶解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加入不同物质(如食盐、白糖)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4. 学习燃烧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实验:将一根铁钉加热并观察变化,然后将一片纸放在火上燃烧并观察变化。
5. 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b.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拓展相关知识,例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现象等。
六、课堂作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作业,如写一篇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常见物质变化的概念和规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第一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第二节: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与适应3. 第三章:能源与环境第一节:能源的分类与利用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生物的分类、进化与适应。
3. 提高学生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生物的分类、进化与适应能源的分类与利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烧杯、试管等)生物标本能源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生物观察记录表能源分类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能源模型等,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科学探究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举例说明。
(2)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展示生物标本。
学生观察生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介绍生物的进化与适应,举例说明。
(3)能源与环境讲解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展示能源模型。
学生进行能源分类练习。
讲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对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步骤2.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适应3. 能源与环境:分类、利用、环保、可持续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列举生物的分类特征。
(3)简述能源的分类及利用。
2. 答案:(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刚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探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2. 第二章《人和自然》: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3. 第三章《能量》:掌握各种能量形式,了解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探索太阳能的利用。
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太阳系和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重点概念和原理3. 实验步骤和结果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解释其意义。
(2)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3)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4)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意义: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用资源、科研价值等。
(2)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举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
(3)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第二课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还有其他方法吗?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5、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难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准备】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四、巩固与应用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 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五、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第六课滑轮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